【 – 节日作文】
【篇一】鹧鸪天赏析
赏析鹧鸪天 胡翼龙
赏析
鹧鸪天
胡翼龙 六曲银屏梦隔云。半分莺影匣生尘。别来可是春愁觉,试著轻衫不贴身。 风月夜,短长亭。也须闻得子规声。归时莫看花梢上,但看芳洲绿浅深。 作者通过描写寂寞、空虚无助的生活,借子规夜啼来写别来的“春愁”。 “春愁”即对别后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春愁”表现之一“梦隔云”,因思念经常做梦,梦中也如隔云端,难以相见;“春愁”表现之二“匣生尘”,女为悦己者容,心上人不知在何方,因春愁而内心慵懒,不再化妆,梳妆匣布满灰尘;表现之三“轻衫不贴身”,因思念而憔悴,由“春愁”而衣带渐宽,身体瘦削;表现之四“须闻得子规声”, 短长亭望穿秋水,夜深难眠,子规的叫声,似乎传递着心上人的归讯。
末句是讲:心上人归来时,千万莫看花梢上,花色褪或花已落;只看那芳洲上,草由浅变深,绿色依旧。此句内涵丰富:①表达了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和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②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一往情深和矢志不渝的一片诚心;③表达了对离人归来的急切期盼之情。
【篇二】鹧鸪天赏析
晏几道《鹧鸪天》赏析
晏几道《鹧鸪天》赏析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新月,歌尽桃花扇低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1038 – 1110 ),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世称小晏,有《小山词》存世。晏几道出身贵胄,虽身为故相之子,却不愿依仗父兄余荫和故旧援引,谋求个人仕途的升迁,而是耿介自守,独持清节,不为时流所动。黄庭坚曾把晏几道的性格戏言为“四痴”:“仕宦逆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在北宋变化纷争的政治局势中,幸进者飞黄腾达,识时者缄口避祸,而小晏却“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正是因为其“纵驰不羁”、“尚气磊落”的性格和言行,使其“遂陆沉于下位”。正如小山自己所言:“我槃跚勃窣,犹获罪于诸公。愤而吐之,是唾人面也!”虽然遭受猜忌压抑,但是从其生平经历来看,他既不屈从旧派,苏轼想与他结识仍被拒之门外;也不攀附新党,熙宁变法曾被牵连入狱。在起伏多变的政治波涛中,小晏仍然能够超然旁观:“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枝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看透得失浮沉后,他又写道:“仰羡知己避缯缴,俯嗟贪饵失江湖。”面对王安石变法和新旧党争,小晏宁愿退隐于江湖,不问世事。
小晏人品高傲,不趋时趣,一生仕途蹇仄,生活流徙不定,晚景甚为凄凉。但是全面考察其生平经历,则“叔原之为人,正自异于流俗。不第以绮语称矣。” 由此可见,小晏的一生落拓未能大幅大贵,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北宋自神宗以后,无日不在内忧外患交侵之中,而朝中大臣犹不能同舟共济以图富国强兵,市井百姓亦不知祸难将临。直至金兵铁骑踏破汴梁城,才稍稍从朝野迷梦中惊醒过来。敏感的词人早知将临大难,但君臣欢狂,醉生梦死,国势衰微,社会倾颓,一切的一切都预示北宋大势已去,无可挽回。济世无路,救国无门,空怀一腔报国之志,徒增满心伤感之情。于是纵酒放恣,沉浮声色舞乐之中,不过是寻求变态的刺激,内心的怨悱自不待言。可是国家岌岌可危而人人不觉亡国之恨,其愁怨心声又有谁知?小晏暮年遭遇,大似李后主亡国前的状况。歌儿星散,恍同隔世,国是日非,情怀渐老,伤感之情不觉由来。遍观《小山词》,情
调低徊,缠绵悱恻,沉郁悲凉,绝不似大晏的娴雅旷达,这是晏几道词的主基调,这首鹧鸪天也同样属于这类作品。鹧鸪天赏析
言为心声,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一首《鹧鸪天》,写悲感,写欢情,都是那样真挚深沉,撼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这首词的题材比较窄,不外乎伤离怨别,感悟怀旧,遣情遗恨之作,并没有超出晚唐五代词人的题材范围。小晏写情之作的动人处,在于它的委婉细腻,情深意浓而又风流妩媚,清新俊逸。白居易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诗词,大抵不仅有情,而且情真。所谓“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新月,歌尽桃花扇低风。
一个是殷勤地劝酒,一个是拼命地喝,为伊消得人憔悴。当年一夕初逢的倾心难忘,别后梦中的飘忽难寻,今宵突然重逢的恍惚难信,景境几转,人事剧变,一切都“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而重逢时的惊疑和惊喜之状也就自然而然,毫无忸怩作态。
多情似小晏,天下能有几何?小晏词工于言情而能真,故陈廷焯虽嫌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然又不能不称其措辞婉妙,一时独步。又言小晏词“浅处皆深”、“情词并胜”、“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让伊独步。”小晏善写风流之情,欢娱之境,尽极沉郁之致,荡气回肠之胜,又能表现出纯真无邪的品性,使人不觉其卑俗,不感其淫亵,虽百读之而不厌。这一点,小晏受五代词尤其是后主词的相当影响。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曰:“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把小晏、李后主、秦少游并称“词中三位美少年”,可见其三人之风格的确比较接近。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则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深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王国维先生也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小晏之作,已然近之。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回忆相会时的欢乐肆意,酣畅淋漓,正是为了反衬钟情至深,相思至极,魂牵梦萦,不免寤寐求之。而梦中的相会终归是空,清醒后的相思却越更深邃,越彻骨。以至于当真正相会之时,分不清眼前是梦是真,害怕再次醒来之后更加痛彻心肺的相思。
小晏词不仅词语运用情味十足,而且由于出身书香门第,不少婉雅佳言也化用了前人诗句。虽然前人言在,但是为己所用,和谐融贯,读来仍是自然生辉,更自有别一番情趣含蕴其中。梦的意境在小晏笔下,采用递进的方式,前一句的相思之情已是极限,后一句则递进一步,产生了循环往复的艺术效果,意象更为丰满。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晏几道以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典雅风格和“秀气胜韵,得之天然”的清丽词风冠盖一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云:“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
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而措辞婉妙,则一时独步。”陈振孙则赞曰:“其(叔原)词在诸明勝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气磊落,未可贬也。”毛晋在《跋小山词》中称小晏词“字字娉娉,如揽嫱、施之袂,恨不能起莲、鸿、蘋、云,按红牙板,唱和一过”。可谓倾倒之至。而其“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的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唱,至今仍有凫凫不息的声韵。
【篇三】鹧鸪天赏析
陆游《鹧鸪天》赏析
陆游《鹧鸪天》赏析
陆游《鹧鸪天》赏析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南宋词人刘克庄曾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激昂慷慨、飘逸高妙和流丽绵密。《鹧鸪天》可以算是陆游飘逸高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
词从语气上看,应当是陆游罢官家居时所写。全篇基调,是用任情适性、潇洒豁达的笔触,婉转表达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首先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大意:家在夕阳斜照之下,青烟摇曳,荡涤隐士的尘心,对世俗一切纷扰,词人都可置之不闻不问。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贪恋这种旷达的啸傲生活,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陆游家居绍兴城西南十里的镜湖之滨,门前碧波清澈,在晚风斜照之下,青烟摇曳,更觉柔媚宜人。家园能荡涤隐士的尘心,对世俗一切纷扰,词人都可置之不闻不问。鹧鸪天赏析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三、四句对仗工稳。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黄庭,是道经的名称,谈论养生之道。这两句的大意是说: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一二句写居处环境的优美,三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作者惬意的生活。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啸傲,指词人自歌自咏,旷达而不受拘束。任衰残,任凭自己终老田园。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前两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可是末尾两句突然词意一转。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根据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南宋道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陆游四十二岁。陆游因为力主北伐抗金,被言官弹劾罢官,隐居在绍兴镜湖边。这一时期,陆游一共写了三首《鹧鸪天》,词中虽极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但陆游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陆游的英雄之气,在篇末终于流露出来。也正因为有词人那番超脱尘世的表白,所以篇末的两句就显得尤其冷峻。
鹧鸪天
陆游(宋)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鹧鸪天是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醉梅花》等。因郑嵎(唐朝诗人)有诗句“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而取名。《鹧鸪天》也是曲牌名,分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
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陆游(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宋朝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官宦之家。他出生第二年,北宋首都汴京被金兵攻陷,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此自幼立志杀胡(金兵)救国。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任宁德县主簿。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赐进士出身,任夔州通判,两年后投身军旅。官至宝章阁待制。 这是一首借物寄志的小词曲。作者过着非常优越的田园诗般的生活,简直像神仙一样了。但是,这种生活能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吗?作者提出这样的质问,是不是很奇怪,是太贪婪了呢!还是有他的苦衷?请听:
第一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我家住在一个环境非常优雅的地方。在夕阳下,青烟摇曳,微风送爽,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我可以对世俗的一切事务不闻不问,这样做丝毫不影响我的生活质量。
第二句: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我生活无忧,平日喜欢喝点小酒,《玉瀣》牌美酒是我爱好。喝过酒后,就在那片翠竹林里散散步。穿过竹林,看一会《黄庭》秘笈,然后就在大树下的石块躺下来,观赏山中的美景。
这是第一段,描写作者惬意的生活。据说“玉瀣”是一种酒的名称。“黄庭”是一本谈论养生之道的书。作者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却不满足,为什么?是不是想知道原因?当然了。那就继续听下一段吧:
第一句: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其实我对这种优
越的生活没有什么不满足,即使就这样直到残年,在此终老也不会有怨恨;随时随地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有什么不能随遇而安的呢?
第二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本来就知道这是造物者的安排!然而,我还是觉得上天太无情了?因为这不是我的志向啊!上天让一心成为英雄的人这样老去,太对不住那些在中原深受苦难的同胞了!
读着这首词,看看当下这个唯利是图的社会,真是心寒。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中央集权政治后,两千多年间,经历汉唐宋明各朝,宋朝的历史最长,两宋加起来达三百多年。它靠什么支持呢?是物质金钱吗?是的。但物质是唯一的吗?不是。宋朝人的精神境界至高,可以使我们现代人无地自容。
【篇四】鹧鸪天赏析
贺铸《鹧鸪天》赏析鹧鸪天赏析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鹧鸪天赏析
—- 贺铸的《鹧鸪天》赏析
安意如在《人生若只如初见》中提到很多悼亡诗词,唐元稹的《遣悲怀》,宋苏轼的《江城子》,清纳兰容若的《饮水词》,《诗经》中的《绿衣》。不知为何,独漏掉了贺铸的《半死桐》,这首词与《江城子》堪称宋朝咏悼词的双璧。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 贺铸的《鹧鸪天》
词牌大都是有着一番来历,如《青玉案》取自于汉人张衡《四愁诗》中"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贺铸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改创词牌。这一首的词牌原为《鹧鸪天》被他改为《半死桐》。
它是贺铸为原配妻子所作的悼亡词。贺铸有着显赫的家族,是宋太祖贺皇后的族孙,只是家道中落,一生屈居下僚,俸禄微薄。他的妻子为皇族宗氏女,在家里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然嫁给贺方回却吃尽苦头,毫无怨言,勤俭持家,一个很贤慧的女子,与方回相濡以沫,感情甚笃。
我再次经过阊门,不禁想起以前与你在一起的情景,一路同行,一路欢笑。而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苍天啊,我们一起来这儿,为什么不能一起回去。我看见在清冷的霜雾中,梧桐半是枯萎,多么的凄凉,长相依相伴的鸳鸯失去了伴侣,发出哀鸣,而我失去深爱的你,就像这半死的梧桐失伴的鸳鸯。原野上枯黄的草上露水刚干,露水明日还复落,而我却再也见不到你了。只得在旧居与新坟间徘徊,忆往夕我俩两情依依,何等快活。如今孤身卧在凄冷的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倾听着窗外潺潺的雨声,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不由得又想起你,谁还会在夜晚挑灯为我缝补衣服?
情真则意切,情深则语淡。
大道理都是朴素的,真感情也都是朴素的,它不需要华丽的语言装饰,也不需要任何人工的雕琢。情之所涌,笔之所至,散发着质朴的光泽,更能打动人心。像《江城子》、《十里长街送总理》,每读之,眼必微潮。
这首词非常朴素。今夕对比,突出如今凄冷的境况。两个诘问,“同来何事不同归”,“谁复挑灯夜补衣”,看似无理,实则是断肠之句。两个比喻,更添凄凉意。整首词表达出诗人沉重哀痛的心情,对妻子浓浓的思念。除了你,谁会为我挑灯夜缝衣?贺铸二十九岁时,
曾写过一首《问内》诗,写大伏天赵氏为自己缝补冬衣。如今想到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愈发肝胆寸断,哀伤不已。
谁会想到如此绵密细腻的词,是出自五大三粗的武官之手。拒宋史记载贺铸“身长八尺,面如铁色,眉目耸拔。”他有个外号叫贺鬼头。这样的外貌应没几个人爱靠近他。
外表不讨喜也就罢了,天生丽质难自弃嘛!个性也不讨喜。据说贺铸喜欢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碰到权贵,从来都不肯阿谀奉承。迁到临城做县令,三天之内,便将前任县令滞留下来的三百多件案件悉数作了判结,全县百姓,听了这件事情,对贺铸刮目相看。这样人的人空有远大的抱负——仗剑行侠建功业,在现实中只落得处处碰壁而已。
外表的粗犷狷介,内心的绵密婉约,他的词作亦豪亦婉,只是那些豪放词作不以人熟知。也许是因人生境遇,他的婉约词作感人至深,最著名的当属《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愁绪?为着开篇那个“凌波不过横塘路”的女子吗?那女子只代表着一个美丽的事物。生命中很多美丽的事物,都不可得,只能“但目送,芳尘去”,唯一得到的美丽事物却天人永绝,自是愁肠满怀。
即使天下人都负我也没关系,我还有你,如今我连你都失去了,只能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半死桐》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情深无比,孤苦凄凉的老人——贺方回。
【篇五】鹧鸪天赏析
鹧鸪天(张炎)赏析
鹧鸪天(诗歌鉴赏及赏析)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试题】
⑴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⑵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答案】
(1)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之情,迷茫春水、低垂暮云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燕子正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雨打梨花更显作者之孤寂。作者借眼前这些饱含愁绪之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思念故乡、故友的愁苦之情。 (2)清明来临,自己飘泊他乡陡增愁绪;夜不成眠,漫步江头,折一枝新柳以寄思乡之意,虽不是故乡“苏堤”的杨柳,却也倍添思乡的愁苦,因而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作者简介】
张炎(1248—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寓居临安,曾北游元都谋宫,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其早年生活优裕,日以文酒自误,词作多欢愉明畅。宋亡后,家道中落,多追怀往昔之作,格调悲凉凄婉。其词意度超远,语言清丽,善以清空之笔,状沦落之悲,堪为姜夔后劲。
【鉴赏】
这首词是一首明写客中思家实则蕴含作者故国之思的小令。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楼上谁将玉笛吹”。小令从一开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乡、故友的感情基调。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作者因闻笛而起故乡之思,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这一画面在缕缕凄侧的笛声中推出,更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所谓景语亦即情语。在这两个画面的背后。读者似亦可窥见作者此时的心境。“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劳劳”,忙碌貌。此句谓春天的燕子正忙着觅食、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浪。“落落梨花雨一枝”。“落落”,孤独貌。作者在“梨花”前冠之以 “落落”,更显雨中梨花之孤寂了。中国古代诗人似总喜以雨与黄昏为背景来寄托其愁绪,如“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那么雨中梨花亦可作为寄托愁绪之意象了。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现。
下片侧重抒情,将上片压抑在画面背后的愁绪直抒而出。过片前三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修禊”,为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游采兰。以驱除不祥,称为修禊。王羲之《兰亭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卖饧时”,亦古代之风俗。寒食节这一天要食饧(糖)粥。此句谓寒食节将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将两个节日名列出,我们似可看到飘零异乡的游子正扳着手指算着临近的故乡节日。“故乡唯有梦相随”,一个“唯有”道尽了作者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深苦衷。也许写自己在梦中对故乡的思念,尚未能尽意,接下便以具体的动作写自己的思乡情怀:“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此二句谓自己昨夜里不得安眠,愁绪无法排遣,漫步江头,折得一枝新柳归来,虽非故乡苏堤上的,但也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远离故乡折柳,实只能徒增烦恼。
这首小令无论是写景或抒情,都极为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矫饰。作者还成功地运用寻常之景,眼前之物,铺排渲染,深切动人地把主题由浅入深、由隐至现地表露出来,显示了作者捕捉意境,表达情感方面的才能。
【篇六】鹧鸪天赏析
《鹧鸪天》(晏几道)赏析
《鹧鸪天》赏析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赏析: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为宋代大词人
晏殊的第七子,能文善词。宋朝父子能词的不少,但俱为大家的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
胜其父。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悲欢离合之情。
由于他经历过一段由富贵到贫穷的生活,故他的词相对于其父深婉有过,却无其父的温和;
他一洗大晏的那种雍容气息,形成伤感的情调。《十里楼台倚翠微》是晏几道代表作之一。
上阕首句“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叙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翠微,青翠的
山色,即青山。该句意思是说:春日,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了从盛开的百
花深处传来的杜鹃啼叫声。“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一句,赋予杜鹃以人的情感,
并运用对比的修辞格暗赞杜鹃:“殷勤”穿梭于花丛,不停歇地对着行人啼叫,自与那随意飞
飞停停的流莺不同——其声情真意切,似诉衷肠,这怎不引得行人注意。“行人”走在绚烂的
春色中,心情本是欢快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为客,所以听了杜鹃鸣叫,不禁引发思家之意,
羁旅情愁。
下阕叙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在晴明的
春日,杜鹃不断卖弄它那“不如归去”的“殷勤”的叫声,“行人”似从梦中惊醒,原先的一
丝丝“惆怅”渐渐转化为“不安”,又从“不安”渐渐转化为“无奈和幽怨”!其实,客居在
外的游子对景物的特征、时序的转换都特别敏感。无论是清风朗月、衰草繁花,还是寂寂青
山、烁烁红叶,无论乐境还是哀景,对他们而言,都是春非我春、秋非我秋,观处皆成愁,
触者都是哀!一切都能轻轻牵惹出一段情绪,只是不知此愁何时休,此恨何时已。所以,“行
人”面对“殷勤”之鸟,无奈答曰:“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浪迹天涯,非我
所愿;回归故里,岂无此意?杜鹃纵有灵性,又怎知“行人”之心?
这首词表情达意曲折婉转,写“乡思”却不平铺直叙,而是去写有心之鸟、无意之人,
以物观我,情为物动,辞意反复回荡,而且“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纯情秀雅,读来动
人心弦!难怪冯煦感慨说:“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求之两宋词
人,实罕其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