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第一篇 幼儿教师是一个唯一能蹲下来
《蹲下来让孩子够得着》
蹲下来让孩子够得着
幼儿园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为了让那些拥有脆弱、稚嫩心理的孩子在幼儿园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顺利完成从温馨家庭完美过渡到集体生活,融入集体,热爱集体生活的过程。创设适宜的支持性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心理环境的创设是重中之重,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如何积极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宜的支持幼儿发展的心理环境,其核心理念是“蹲下来”。
一、蹲下来,学会倾听孩子的语言
“蹲下来”,从文字的表面来理解是一种肢体动作,它表述的是成人放低身子尽量保持比较低矮的姿势,在幼儿园内老师做到“蹲下来”是指老师和孩子保持一样高的姿势,使孩子和教师处于同一种水平面上进行交流、沟通。那么老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蹲下来呢,我觉得,首先,老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语言。
在幼儿园工作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老师嫌弃孩子话太多,太烦,不屑于去倾听;有的老师不会倾听,听不懂孩子说话的意思,孩子潜在的意思不能很好地领会,处理事情时经常会让孩子不满意;有些老师太喜欢听,专门听孩子讲的一些家长里短,结果衍生出一些是非来这些都是不会倾听的现象。
真正会倾听孩子语言的老师,在肢体动作上会表现出:身体稍稍向前倾,表现出对孩子的话题有兴趣的样子,并且用专注的眼神看着孩子说话,传递给孩子的是兴趣和愉悦的情感,随着话题的不断深入做出相应的回应。在交流过程中使用丰富变化的表情,如保持微笑,并适时表现出吃惊。在平常与孩子交流时,我发现孩子很喜欢看到老师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现出吃惊的样子。因为在他们看来,能说出让老师吃惊的话,说明自己很有本事,可以吸引老师参与他的谈话,所以孩子就愿意与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使老师能够真正了解孩子的所需所求,孩子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理解老师的要求,在老师俯身下去,与孩子一样高时,这种平等的交谈,会得到孩子很多的生活信息,而孩子从老师专注的倾听中得到的是自信。
二、蹲下来,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用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这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平等的教育环境的起点,是孩子愿意接纳老师的开始,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总是高高昂起头,挺起胸,表现出一副很有气质的样子,认为自己是一名“教师”了,很有一种自命不凡的感觉。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离我越来越远了,听不懂我说的话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与我之间的距离呢?
细细反思自己的行为,感觉自己与孩子之间造成的距离是因为我太“高”了,那么蹲下来会是什么样呢?当我蹲下来的时候,一个全新的世界出现了,孩子们看我的眼光变了,她们的头不用高高昂起,很吃力地看着我了,我的个头和孩子一样高了,我看到了孩子们看到的东西:挂在墙壁上的那些装饰画是那样的高,给人以一种冷冷的感觉;窗户高高、黑板高高,一切都是那样的高而大,霎时间,我无法表达心中的那份纠结。
于是,我从班级环境布置开始调整起,把所有的装饰物品降低到足够低的程度,班级的环境布置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哪怕是他们随手涂鸦的画纸,我们也当着宝贝一样,成列在作品区。班级区角的安排,多问孩子,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区角,小班的孩子尚不能表达,我总是仔细地观察,他们在区角中的活动状况,难易程度如何,适时地给予进行调整。
正是由于我做到了“蹲下来”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班级孩子与我的距离近了,他们愿意与我进行交流、沟通,把心底里最想说的话告诉我,班级的人际关系和谐了,气氛变得温馨了,孩子的攻击性也变弱了。当我真正能够用孩子的眼睛来看待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发生在班级的事情,发生在幼儿园的事情时,我没有了暴躁的脾气,没有了大声的苛责,没有了厌恶的神情,我成天就好像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一样,与孩子的心贴得紧紧的。
三、蹲下来,用孩子的思维想问题幼儿教师是一个唯一能蹲下来
如果说“蹲下来”仅仅做到“学会倾听孩子的语言”、“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的话,这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与孩子一样高”,我们还要“用孩子的思维想问题。”我对“用孩子的思维想问题“的理解是:不把成人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时刻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经常回忆小时候的我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这是一种内心深处的对话。
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用孩子的思维想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偏离这个轨道,有一次,生活老师向我告状,说今天不知是什么原因,班上的孩子今天的吃饭速度很慢,我听了,就想和平时一样,准备展开说教:吃饭的速度要快一点呀。
当我的话到嘴边的时候,突然一个念头阻止了自己,我记得昨天在班上对孩子们开展了一节礼仪活动《吃饭的礼仪——细嚼慢咽》,在前后连续的两天里,就一个吃饭的事情,我差点就给孩子们说了两个完全相反的要求。
我想,在弄清楚孩子们是因为注重礼仪,还是吃饭不专心,才导致的这个现象之前,不应该过早给孩子提要求。作为老师有时候为了达到某一种教育目的,往往会在做事标准上有小小飘移,也许是成人的一种习惯性,在生活中,有很多方面不用思考,而是根据自己的直觉做判断,
特别在不是大的原则性问题上,对自己的处事标准会有一些调整。但是由于孩子还太小,认知世界和判断事物的时候,没有经验性,他们经历的每一次事件,都还是单一的状况,大部分的时候,是成人的话在引导他们,成人平时的小原则,在孩子身上,经常会是大原则,成人如果把一些小小的在自己身上完全可以忽略的原则性问题上,对孩子也忽略,随意去调整,经常会发生同一件事情,原则不一的状况,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
只有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蹲下来,和孩子一样高的时候,我们才会看到更多孩子的世界,也才能理解孩子平时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状况,我们才会减少对孩子的责怪,而更多给予关心和支持,为孩子提供一些他们需要的环境,使之能够更好地发展。
第二篇 幼儿教师是一个唯一能蹲下来
《蹲下来看 不一样的精彩》
蹲下来看 不一样的精彩
于永正老师“要蹲下来看孩子”的观点对我们的影响颇大,可俗
话说得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教育工作者,谁都知道蹲下
来看孩子有多重要,但能够完全蹲下来看孩子的却可谓凤毛麟角。
特别是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更是有意无意地从成人的角
度引导和评判孩子们的作文。因此我倡导教师要蹲下来观察孩子的
世界,蹲下来解读孩子的习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入孩子
的心灵,品味出稚嫩文字所呈现出的不一样的精彩!蹲下来看孩子
的作文,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我谈一下几点看法:
1 蹲下来解读孩子的认知和审美
儿童的生活有别于成人,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生活
虽然丰富多彩,但大多是感性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以感性为
主,少理性、多情趣。因此,我们在读孩子的习作时,不妨从学生幼儿教师是一个唯一能蹲下来
的实际出发,放开成人的理性,丢掉伦理的枷锁,用同样纯真的心幼儿教师是一个唯一能蹲下来
去读,切不可超越孩子的认知水平,用那种揠苗助长式的期待来催
熟孩子的思想和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让孩子敞开天真、幼稚而奇妙的心灵,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真
感觉,表达真性情,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
和想象写下来”的要求,从而走出“大、空、假”的习作怪圈,真
正做到以心写文,文为心声的目的。在一篇题为《我的爷爷》的习
作中,一个学生选择的材料是:爷爷助人为乐的品质令他敬佩——
在爷爷住的那个大院里,家家户户用的都是爷爷给烧的水,而爷爷幼儿教师是一个唯一能蹲下来
给大家烧水从来不收钱;爷爷的绝活令他敬佩——爷爷会“滴”水,
他给大家烧的水全是半开水龙头“滴”来的,自己不需要缴水费。
读到这样的文章,如果我们以成人的理性来评价,那么所能给孩子
的必然是一个“选材不当”甚至“立意不高”的评判。但如果我们
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同样幼稚的价值观、道德观来解读,那么,爷
爷的形象又是何等的真实可信、丰满圆润!袁微子老前辈不也倡导
给不切题的习作“换顶帽子”吗?唯其真才可爱,习作的可爱不就
在于其纯真、直率、天真无邪吗?至于“滴水”问题,完全可以在
对小作者的观察之“细”、对人物、对习作之“真”给予充分肯定
之余加以引导,以帮助孩子提高辨析是非的能力,促进是非观的形
成。
2 蹲下来解读孩子的思维和表达
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向抽象逻辑
过渡,但远远不及成人那么缜密,表达上也有异于成人,具有较大
的不确定性,他们常常会如“蒙太奇”一般把繁杂的生活、奇异的
自然和多维的思考“剪接”到一起,采用意识流的形式来表达自己
的所见所感,常常词不达意甚至离题万里。同时,他们又具有极强
的模仿性,常常会在无意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与所学过的
课文、所读过的名篇佳作结合起来,学用其语言、仿用其表达方式。
对于这样的习作,如果从成人的高度来看,以简单的“莫名其妙”
或“思路欠佳”来砍杀,势必会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导致孩子对习
作产生畏惧情绪,进而提到习作就头痛。就拿一个三年级孩子所写
的《美丽的白云山》来说吧,尽管其在构思上有模仿《庐山的云雾》
之嫌,但“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和表达的技能,
能举一反三”(叶圣陶语),孩子能在自己的习作中巧妙地模仿所读
范文之表达方式,能够学以致用,不也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吗?否则,
我们还要求他们读那么多文章干嘛?况且,批阅也好、评等也罢,
其根本目的还不是都应归咎于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
平?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只有蹲下身子,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解放
孩子的心灵,努力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们爱怎么
观察就怎么观察,爱怎么思维就怎么思维,爱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
真正做到无拘无束、自由倾吐,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从而写出真实、有韵味的文章来。
第三篇 幼儿教师是一个唯一能蹲下来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去年元旦晚会,我班组在班级集体观看了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部影片让我想到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马修的成功,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观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久久难以释怀。反躬自省,怎样才能“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为一件大事来,为一件大事去”的心愿?这也让我重新咂摸咀嚼一句名言“蹲下来和儿童说说话”。 蹲下来,是心灵的蹲下,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对师生发展的求真务实的态度,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不是为了纯粹表现师德的一种姿态。
蹲下来,让仁爱之心生根发芽。
“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能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夏丐尊)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是发自肺腑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文化,我们不是礼节性的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的深深鞠躬;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也自然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在课余,与学生一起运动,一起评论球赛、明星及社会新闻等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的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只把我们当作老师,这时我们也就收获了学生的爱意和尊重。这也想起了我的高中班主任,难忘他黝黑的脸上挂满的笑容,难忘他清晨到宿舍叫醒我们这些贪睡的懒虫,难忘熄灯后到宿舍检查,难忘他给我们悄悄盖被和捡起脱落地上的衣服,难忘他到乡下做家长的工作,让我班两位女同学又重返课堂,更难忘他在刺骨的早晨陪我去医院的路上—-这些爱的言行,并不轰轰烈烈,但却润物无声。爱要蹲下来,爱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爱才能生根发芽,爱才能延续传承。“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我作为一名教师,坚持蹲下来,让涓涓善意汇成爱的暖流, 德薄者,终学不成也。[宋]张载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战国]孟子
蹲下来,让民主平等浸润心田。
平等小事做起。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
蹲下来 让求真求新激励师生。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陶行知。 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苏联]加里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