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2预习《山中杂记》

节日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节日作文】

【篇一】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2预习《山中杂记》

古诗二首(1)

古 诗 二 首

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诗》是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本文所选的是其中的两首,描写农村生活中的场景及初夏景色。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感受乡村生活,陶冶情操,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所描绘的劳动之趣、田园之乐;

2、感受田园生活,体会人民生产劳作的辛苦。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第一首诗的意思,背默这首诗,感受农民勤劳俭朴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

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诗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师生小结并板书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内讨论。

3、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

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辛勤劳作的生活场景。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这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2)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3)结合想象诵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孩子吗?

指导诵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指名读。

2、老师配乐吟读。

3、学生入情入境地齐读,朗读中自然成诵。

六、总结

七、作业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2预习《山中杂记》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一)

村庄儿女——耕田织布 勤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2预习《山中杂记》

童孙——学种瓜 劳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正确朗读、背诵、默写第二首诗,想象诗的意境,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肥 篱落 蛱蝶 蜻蜓 耘田

2、教学生字“篱”,注意上部为“”而不是“艹”。

3、学生试读全诗。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2、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索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2、你怎么知道是初夏呢?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4、四句中写“蜻蜓蛱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你如何理解?

5、诗歌的写法。

五、体会诗的意境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2预习《山中杂记》

1、边朗读边体会,想象诗的意境。

2、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象。

3、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六、指导背诵全诗。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预习《山中杂记》

四时田园杂兴(二)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2预习《山中杂记》

金黄的梅子 杏子肥 菜花稀落 雪白的麦花 初夏江南农村的景象

【篇二】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2预习《山中杂记》

六年级全册教案文档 (2)

《养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3.能从课文中找出点明中心的句子,并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中心的。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以及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中心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本课

你喜欢养花吗?谁说说养花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看文中老舍先生是怎么看待养花的? 板书:13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

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拼读,读生字,注意纠正错误。

记清字形,理解词义: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时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

秉烛夜游:部首:禾或丿。笔顺:秉,与“乘”区别。词义:秉,拿。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纠正字音:乐趣、计较、虽然、适当、尽管、倾盆

2.多音字:

3.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如有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如:置之不理,置,放。把它放在一边不去理睬。

4.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整体感知) (养花给“我”带来乐趣。)

5.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质疑。(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还写忧?)

五、练习朗读课文,读熟课文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说出段意,理清线索。

老师板书

1.为什么养花; 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 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 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3.想想自己喜什么花草,它有什么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给课文编写提纲。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2.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本课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2预习《山中杂记》

谁养过花?请举手,说说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乐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讲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自读——批注——讨论——交流)

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教师: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读。养花的乐趣是什么?(人生启迪:勤勉奋斗。)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养花的乐趣在哪里?(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养花须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板书: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

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③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④养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养花使人忧伤——有忧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1.说说你喜欢的花草有哪些。

2.说说这些花草的特点。

3.比较一下哪种花草最有特点,然后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

4.构思。

5.写出来。

古诗二首(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篇三】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2预习《山中杂记》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1)

《古诗二首——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一)(二);

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过程: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2预习《山中杂记》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第一首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 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2预习《山中杂记》

(二) 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 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 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2、预习《山中杂记》

【篇四】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2预习《山中杂记》

1.2单元教案

【篇五】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2预习《山中杂记》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古诗二首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第一首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篇六】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2预习《山中杂记》

第一单元教案

第 一 单元 课题:养花 课时:第1课时

第 一 单元 课题:养花 课时:第2课时

第 一 单元 课题:古诗二首 课时:第1课时

第 一单元 课题:古诗二首 课时:第2课时

第 一 单元 课题:山中杂记 课时:第1课时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2预习《山中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