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第一篇:《读《爸爸爸》有感》
读《爸爸爸》有感
初次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怎么说呢,总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小说里前前后后都透露着一种几近变态的民风,而那种民风却是作者在当时那个年代所常见的。
《爸爸爸》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叫鸡头寨的小村庄,村庄是完全倾向于原始状态的那种。全文是以一个天生弱智的畸形儿童丙崽为线索人物,描述这个在物质和文化上完全落后且封建的小村庄。奇特的是这个所谓的主人公甚至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他的所有语言仅仅只有“爸爸”和“×吗吗”,在村人所看来“爸爸”是他表示高兴,而“×吗吗”则是一种脏话。但其实,对于这么一个智障儿童,不管说什么都其实只是表达了一种动物最原始的反映,至多也不过高兴与不高心,就如同“是”与“不是”那么简单,并无所谓什么骂人的意思,所有的不过是别人以自己的意识强制赋与他的。但即使当他高兴地喊出“爸爸”时,又有几个人给予他哪怕一丁点的温柔?丙崽这个人物,是从一开始便已注定了他人生的悲剧,一个噩噩的畸形儿,一个没有爸爸疼爱的残疾儿童,因为生理与心理上的缺陷,常被人当玩偶般耍弄。但是,当他被村民们无知地奉为“丙相公”“丙大爷”、“丙仙”时真正畸形、怪异的到底是炳崽,还是村民?又或许,是当时整个人类对于传统文化的那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
其实,在我看来,我们该同情的或许不是丙崽,毕竟只剩下基本生物情感的他已不能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人。该同情的或许是那些村民,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所谓人类的愚昧都源自于害怕。当宰牛占卜失败之后他们急切地需要另一种精神寄托,所以,当有人提出关于丙崽的一切怪异现象时,那两句曾被人们耻笑、戏弄的话竟也能变成所谓的“阴阳二卦”。多么讽刺!到后来,因遵从“丙大仙”的“指示”而惨败的村民大骂“小杂种”和“臭卦”的情景又是多么的可笑,而一切的可笑的背后又反映出怎样的可悲?所以说,我同情他们。
如果说文章的开始部分参杂了部分的黑色幽默,那么,结尾部分带给读者的只能说是悲剧,中国式悲剧,惨烈的悲剧!因为“打冤”的惨败,大部分男人死去,为了维持整个部落,又有不少老弱牺牲。但是,丙崽,这个在别人看来最不可能活下去的人却顽强的活了下来。可以说这个“未老先衰”却永远也长不大的“小老头”见证了这个部落的衰败。对于“鸡头寨”的衰败,我们或许可以看作是作者对它所代表的腐朽的传统文化渐渐消失的一种期待。那么,对于结尾处所描写的另一番景象是否也暗含了对新生活的希望?但愿,那些人不会慢慢发展成第二个“鸡头寨”。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10环本
10112103126
秦思思
第二篇:《爸爸爸 教案》
《爸爸爸》课程教学教案
一、授课时间:2014年5月6日
二、授课地点:文科楼504
三、授课对象:文学院文秘班
四、授课方式:PPT展示
五、授课题目:文学作品《爸爸爸》鉴赏
一、教学目的、要求
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韩少功的人生经历有清晰的了解(了解重要事件:马桥词典事件),以此为依据了解《爸爸爸》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并且引入寻根文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寻根文学以及寻根文学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过程和相关作品。
要求:熟悉掌握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并了解小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停留在表面的伤痕、而站在更高的层次对人性作无情的剖析,对迫害者和被迫害者都能够找出共通的心理黑暗,抓到人性共通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爸爸爸》的内容进行解剖,了解《爸爸爸》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想要批判的是什么以及作者人物设置的用意和任务性格对比所体现的思想所在。
三、教学内容
《爸爸爸》的写作时间和作者(8m)
1953 出生
15岁(1968) 初中毕业后到湖南省汨罗县 下乡插队
21岁(1974) 调汨罗县文化馆工作
25岁(1978) 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29岁(1982) 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任《主
人翁》杂志编辑、副总编
32岁(1985) 在武汉大学英文系进修,随后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并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85年6月在《人民文学》第6期发表《爸爸爸》
35岁(1988) 调到海南省,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
42岁(1995) 任《天涯》杂志社长 43岁(1996) 任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47岁(2000) 任海南省文联主席,曾兼任省政协委员、常委和省人大代表等职
韩少功的生平经历和荣誉(5m)
1980年:中国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1年:中国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8年: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
1998年:台湾最佳图书奖
2000年:《马桥词典》入选海内外专家共同推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2002年: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
2002年:凭《暗示》获 第二届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年度小说家奖
2007年:《山南水北》获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之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韩少功的作品(2m)
小说:
1981年:《月兰》(中短篇小说集)
1983年:《飞过蓝天》(中短篇小说集)
1985年:《爸爸爸》(中篇小说集){爸爸大雞爸}.
1986年:《诱惑》(中短篇小说集)
1988年:《空城》(中短篇小说集)
1989年:《谋杀》(中短篇小说集)
1994年:《北门口预言》(中短篇小说集)
1996年:《马桥词典》(长篇小说)
2002年:《暗示》(长篇小说)
2005年:《报告政府》(中短篇小说集)
2013年:《日夜书》
散文:
1986年:《面对神秘而空阔的世界》(随笔集)
1993年:《夜行者梦语》(散文随笔集)
1994年:《圣战与游戏》(随笔集)
1996年:《心想》(散文集);《灵魂的声音》(散文集) 2003年:《完美的假定》,昆仑出版社
2006年:《山南水北——八溪峒笔记》(散文集) 电影剧本:
1984年:《风吹唢呐声》 潇湘制片厂拍摄
翻译:
1987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捷克小说家 米兰·昆德拉著)
1999年:《惶然录》(葡萄牙作家 费尔南多·佩索阿著) 马桥事件(10m)
《马桥词典》出版后,张颐武、王干批评该书抄袭了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引发了所谓的“马桥事件”、“马桥之争”。张颐武表示《马桥词典》“无论形式或内容都很像,而且完全照搬《哈扎尔词典》,王干批评《马桥词”
典》“模仿一位外国作家,虽然惟妙惟肖,但终归不入流品”。 张颐武:《精神的匮乏》
王 干: 《看韩少功做广告》
“马桥事件”发生后,韩少功曾公开表示:“这次事件当然不是什么误伤,是一次有预谋的文化扼杀。”韩少功因此起诉评论者侵犯其名誉权,并获得胜诉。{爸爸大雞爸}.
寻根文学的产生与发展(10m)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
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寻根文学,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历史范畴概念,是指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文化寻根运动和文学思潮。它是处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社会情境之下,继“伤痕”“反思”和“改革”小说等之后,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历史深处而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和人类学的思考。
《爸爸爸》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10m)
主要内容:深山有个“鸡头寨”,传说是远古英雄“刑天”的后代。村里有个孩子“丙崽”,生下来的时候2天没有开眼,不吃不喝,第三天才哇的一声哭出来。长大后,丙崽是一个长不高、长不大的智障孩子。丙崽的母亲曾得过“疯病”,丙崽见人就喊“爸爸”、“X妈妈”。村里有拿活人祭奠神、巫师看风水的习俗,当砍丙崽的头祭奠神的时候,老天爷打了个雷,巫师认为丙崽不是凡人,就放了他。巫师认为鸡头寨的风水不好,必须炸掉“鸡公岭”。大饥荒的时候,丙崽的母亲去山里寻粮食,就没有回来,丙崽砸毁了家里的器物,去寻找母亲。 村里的老弱都主动喝了毒药毒死自己,只留下一些精壮的男人和女人传宗接代,丙崽也喝了毒药,但是没死,他又在喊“爸爸爸”,小孩们越发对他崇拜不已。 艺术特色:这是一部有意识把主题掩藏起来的作品,或者说它的主题比较隐晦。它呈现给读者的,首先是其奇特的美学风貌:神秘、悲壮,而又有一层淡淡的喜剧色彩。这种美学风貌使小说具有了无穷的魅力。神秘性的形成得力于多种艺术手段。
四、教学方法和步骤
首先讲述韩少功的个人经历和主要作品,以及向学生
讲述寻根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然后带领学生梳理小说的主要人物、主要内容和主要时间;最后总结小说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五、课后小结
通过主动教学和学生的配合,一起完成对《爸爸爸》梳理和分析任务,增进学生对韩少功和《爸爸爸》的了解。整个课程教学完整合理,但缺少师生间的互动。
六、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的梳理,阅读韩少功作品。
第三篇:《韩少功《爸爸爸》浅析》
韩少功,湖南长沙人,生于1953年。在7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文学创作。韩少功作为“文化寻根”的倡导者之一,他力图通过自己的创作“寻找我们民族的思维优势和审美优势”,“一方面对传统文化中保守落后的意识给予现实的影响,进行揭露和批判,另一方面则汲取精华,注进现实生活,光大发扬,给当代人来个扶阳补气,益已精固本”。
韩少功1985年创作的小说《爸爸爸》,堪称“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 在《爸爸爸》中,韩少功以看似平淡实则充满感情的笔触把一个封闭、愚昧、原始的小山村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把一个埋藏在民族历史尘埃中的活化石挖了出来,让人触目惊心,感慨万千。在这里,他挖出来的是民族遗留下来的惰性,披露了原始、愚昧的生活和思想,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和深深的忧患意识。
《爸爸爸》这篇小说发生的时间不是确定的某一天或某个年代,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傻子,名叫丙崽,故事从丙崽的出生开始,描绘出他所在的鸡头寨的乡村生活、神秘迁徙等。小说的主旨不在于塑造一个叫丙崽的人物,也不在于记录丙崽的生活,更不在于纪实鸡头寨这个乡村的生活,故而从始至终都给读者一种神秘的阅读体验。因此,小说一发表便引起了读者的广泛争议。有人认为《爸爸爸》像虚构痕迹明显的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有人说《爸爸爸》在精神和象征手法上像鲁迅的《阿Q正传》,还有人认为《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叫鸡头寨的乡村的历史变迁,展示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这些认识都不无道理。本文着重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生活方式,小说的叙事线索和叙事视角等来解读出文本的神秘性。
一、寻根文学的代表
寻根文学是1985年前后出现的有一定影响的一个文学流派,作家们致力于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小说”。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韩少功的《文学的“根”》等文章中都对“寻根”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解说和发挥。“寻‘根’成为这些文章的一个‘中心词’,既表露了他们对文坛现状的不满,又表明了一个共同的愿望:文学应该突破表面化的‘现实’层面,开掘本民族‘古老文化’的深厚土壤,与‘世界文学’开展真正的对话。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一文中提出文学之根应该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他提出“寻根”口号后也身体力行的发表了中篇小说《爸爸爸》,作为寻根小说的典型代表。
韩少功的《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作品以智障丙崽为主人公,通过他的遭遇折射出作家对“根”的寻求。一方面,他承载着韩少功“批判国民性”的叙述功能,指出鸡头寨乃是落后、愚昧和没有希望的所在,另一方面又承载着楚文化的原始、神秘和美丽,通过对楚文化的重新发现和开掘,来重组当代文学的“资源”,由此完成“寻根文学”对于当代中国的历史使命。
二、传统与现代的交锋
韩少功在这篇小说中所要体现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冲突,文明与愚昧的冲突,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落后的封建文化)的冲突。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愚昧和落后表现出来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现代文明和文化的殷切向往。
丙崽是贯穿整个小说的核心人物,从他病态的生活中不难看出,丙崽的象征意义其实就是落后文明的某种畸形状态,一种触目惊心的悲惨境遇。而丙崽所生活的鸡头寨实在是这种落后、愚昧的温床。丙崽是愚昧、病态的象征,但是,这种愚昧、病态并不只属于鸡头寨的这个长不大的小老头,它也同样属于鸡头寨以及寨里的村民们。在平时,村民们瞧不起丙崽,称他为“野崽”,想把他按之入地,甚至想杀死他以当祭品;危难时则把他捧上了天,以至称他为“丙相公”、“丙大爷”、“丙仙”。
更为可悲的是,丙崽和鸡头寨的乡亲们具有这种愚昧、病态的思维方式而不自知,他们习惯于这种处于文明潮流之外的生活,一代又一代自我封闭地苟活着。与此同时,他们又自尊、自美、自恋、自大,排斥一切外来文明,视其为异端,自然就列入了“X妈妈”的行列。笔者认为,与其说这是鸡头寨及丙崽的悲哀,还不说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中国的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X爸爸”式的文化,他们强调政治教化和道德教化,反对个体主体性的发展,排斥外来的先进文化这一切难道不就是丙崽式的愚昧吗?
在这篇小说中,作家韩少功还体现了一种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之情,他期待着现代文明改造古老落后的传统文明。小说中,仁宝和千家坪就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千家坪的人穿皮鞋,他们挖煤挖金子,过着和鸡头寨的人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其实这种生活就是现代化的生活,是现代文明的象征。而仁宝却仿佛时时嗅到了某种特别的气息,他忙碌地进进出出,不断地说:“就要开始了”,或者“你等着吧,可能就在明天”。在这里,我们只能说作家韩少功对现代文明的发展抱着相当大的希望,最终现代文明取代传统文明还得经历传统与现代的交锋
三、巫楚民间文化的叙说
1、《爸爸爸》中塑造的白痴式的“丙崽”这一形象是来自楚地民间的,是楚地民间巫性的写照,具有强烈的巫性文化特征。巫楚文化是以江汉地区为中心,在原始宗教、巫术、神话的沃土中发展起来的一支由楚人创造的文化,其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原始宗教意味的区域性文化,它处于边缘,居于民间,是一种人类原始遗风的存留。丙崽的生存环境及丙崽的人物特征都是楚地巫性文化的镜像书写,他在世间的存活正是巫楚民间文化特质的一种外在的显性存在。在精神一片空白的丙崽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
2、神秘虚幻的民间环境描写
在《爸爸爸》中,韩少功抛弃了大环境的描写,而着重书写了鸡头寨的小环境,仅用寥寥数句简单交待了千家坪和鸡尾寨这两个与鸡头寨有着少许联系的村落。作者将一个隐蔽于大山里、白云上的小村寨作为模型,寓言般的塑造了一个巫楚民间文化生活的虚拟场景。古老的传说、巫术祭祀迷信、口传的历史,都是鸡头寨生存和发展的支点,是其人民生活的规则和方向。鸡头寨是巫楚神秘民间文化统治下的社会缩影,小说的环境描写带有巫楚文化神秘虚幻的特点。
3、情节叙述的从神灵和尊凤尚东
从小说的叙述情节来看,《爸爸爸》是围绕着鸡头寨和鸡尾寨的武斗来展开情节的。小说首先描写了鸡头寨古老原始的生活,随后进入武斗描写:鸡头寨人在年成不好生活难以为继之时在巫师的指点下,要炸鸡头峰的鸡头来保护自己的生存,
但是鸡尾寨不同意,于是双方发生武斗,最后鸡头寨武斗失败,不得不悲壮的迁徙,这些情节都体现出巫楚民间文化中尊凤尚东的特点。楚地先民以“凤”为图腾,认为凤是可以为人指点迷津的灵鸟。小说中的武斗情节是在神灵和凤凰的指引下进行的,失败了还必须在凤凰的带领下,坐着枫木船和楠木船悲壮的迁徙。凤在这里具有明显的符号学特征,它象征着鸡头寨人的“根”,也象征着中国曾经灿烂绚丽的楚文化。 小说在情节的叙述上,体现出了强烈的从神灵、尊凤尚东的巫楚文化特色。
在《爸爸爸》中,韩少功以看似平淡实则充满感情的笔触把一个封闭、愚昧、原始的小山村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把一个埋藏在民族历史尘埃中的活化石挖了出来,让人触目惊心,感慨万千。在这里,他挖出来的是民族遗留下来的惰性,披露了原始、愚昧的生活和思想,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和深深的忧患意识。
韩少功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的同时,也对这种民间文化存在着认同和留恋。他希望在对这种文化的批判中寻找到传统文化价值,然后重铸民族的自我文化,以谋求与世界文学对话的权利。这不能不说是韩少功乃至中国文学的一个美好愿景。
第四篇:《韩少功《爸爸爸》读后感》{爸爸大雞爸}.
韩少功《爸爸爸》读后感
2010年本科继续教育学院学生 许环杰
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以一种类似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作品以白痴丙崽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丙崽是一个“未老先衰”却又总也“长不大”的小老头,外形奇怪猥琐,只会反复说两个词:“爸爸爸”和“x妈妈”。但这样一个缺少理性、语言不清、思维混乱的人物却得到了鸡头寨全体村民的顶礼膜拜,被视为阴阳二卦,尊“丙相公”、“丙大爷”、“丙仙”。于是,缺少正常思维的丙崽正显示了村人们愚昧而缺少理性的病态精神症状。在鸡头寨与鸡尾寨发生争战之后,大多数男人都死了,而丙崽却依然顽固地活了下来。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形象,象征了顽固、丑恶、无理性的生命本性,而他那两句口头禅,既包含了人类生命创造和延续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态,具有个体生命与传统文化之间息息相通的神秘意味。
一个噩噩的畸形儿,因为生理缺陷,常被人当玩偶般耍弄。当所有的人死的死走了走了,他还奇迹般活着。韩少功在《爸爸爸》这部中篇小说里所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封闭的村庄里的一个悲剧。谁也知道,中国式的悲剧,不外是觉得某种崇高和美好、兼有价值的东西突然被毁了,从而教人悲愤。而《爸爸爸》也确实起到了这种教人悲愤的效果。
这就是《爸爸爸》。一部带有着如此肆情哲理的小说。小说无不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弱势群体的一生、一群苟活在据说是湘西山寨上的
一个落后村庄里的村民,作家通过他们的愚昧、挣扎、堕落和毁灭,对文明的失误提出了有力的控诉。{爸爸大雞爸}.
在他们眼里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爸爸大雞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