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端阳节》教案 大班儿歌《端阳》教案

节日作文 zuowen 1浏览

【 – 节日作文】

篇一:《《端午日》教案》

《端午日》教案

执教人:叶丽丽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品味生动精炼的语言,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感受龙舟竞赛中体现的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品味生动精炼的语言;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预习法,诵读法,讨论法,讲读法,说学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轻松一下,来玩个脑筋急转弯:端着鹦鹉过街(打一节日名字),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很好,(端鹉街)谐音就是端午节,看来同学们都好聪明。那对于端午节,同学们你们又知道多少?有同学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端午节吗?(学生回答)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很短的视频,看看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播放视频) 师:这是端午节来历的一个传说,其实有关端午节的由来还有很多传说,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找来看。

师:端午节这天,我们家乡的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那么,有同学知道湖南湘西哪里的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

师: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先生一起走进湘西世界去看看茶峒人民的端午日,看看湘西的端午日是怎么过的。

(板书:端午日)

(二)作者简介

师:好,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沈从文。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注解,从这里,我们知道了什么呢?很好,用笔画出来。(幻灯片)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生于荒僻而风光如画、富有传奇性的湘西凤凰县。

沈从文出版了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如《边城》。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沈从文创作丰富,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端午日》就选自《边城》。(幻灯片内容让学生先说,再稍作投影)

(板书:沈从文)

(三)整体感知

①解决生字词

师:好,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要先扫除字词的障碍(幻灯片)

注音:

峒 d^ing 伶俐 líng lì 嘭嘭铛铛 pēng dāng 擂鼓 léi 呐喊 nà 老鹳河水战 guàn 戍守shù 蘸酒 zhàn 泅qiú 辨别字词:

燥zào:干燥 戍shù:戍边,卫戍区

躁zào:急躁 戎r"ing:戎马生涯,弃笔从戎

澡zǎo:洗澡 戊wù:戊戌

噪zào:噪音 戌xū:戊戌

②理清思路,了解湘西风俗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进入课文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课文,阅读的时候,找一下:

1、茶峒人端午节这天有哪些风俗?(最好能用三个字来概括)

2、那些是详写,那些又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先答,教师备答:

明确: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后两点可能要教师多作启发)

详写赛龙舟,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在代表性,最能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板书: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详写)、捉鸭子)

(三)精读品味

①欣赏赛龙船的精彩片段

师:作者写了那么多风俗,那么最吸引你们的是那个?为什么?

(赛龙舟 热闹,有趣)

师:既然那么多同学喜欢赛龙舟,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一下赛龙舟的精彩场面,看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一场面的。看看它到底好在何处,为何会如此地吸引你们?

师:先请同学们找出具体描写“赛龙船”场面的句子,待会老师叫两位同学来朗读。找到?

师:好,现在请两位同学给我们朗读一下赛龙船的精彩片段,一位同学从“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读到“指挥船只的进退”,另一位同学从“擂鼓打锣的”读到“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同学朗读的时候,大家要想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直接描写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的?

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直接描写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的?(解说直接描写)

明确: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

师:外貌和动作描写,好,现在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外貌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明确:外貌: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

动作:浆手每人持一只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只小令旗,左右挥动,指

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

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师:这些外貌和动作描写的句子都运用了那些准确而生动的词语?请同学们将这些词语圈画出来。同时,请大家思考:外貌和动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桨手——持、划

带头的——坐、缠裹(外貌)、拿、挥动、指挥

锣鼓手——坐、敲打、调理

(板书)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热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

齐读,读出紧张激烈。

(五)讨论交流

①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 这些外貌和动作描写的方法都是直接描写的,那么,除了这些直接的描写方法外,作者还从什么方面来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解说侧面描写)

明确:“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侧面描写

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

2、当比赛进入高潮时,作者想到了什么情景?这是什么手法?又有什么作用?

明确:想起了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灌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景。联想(虚实结合)。

联想的作用是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热闹

(梁红玉水战与龙舟赛无关,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联想,并想通过这种联想来突出龙舟赛的热闹欢腾。这在描写角度上说应该是什么? 侧面描写。虚写 )

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以及虚实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

②学习课文主旨

3、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既然奖励不丰厚,那你认为龙舟比赛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明确:合作努力的光荣、力量从团结中来

(讨论:如果你参加赛龙舟的比赛,你觉得怎样才能胜利?明确:要有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要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奋力拼搏精神,人与人要真诚。) ③自学第二、三段。

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第二、第三段思考一下:

1、追鸭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与民同乐,增加节目的愉快)

2、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一下在端午节这一天茶峒人民举行了哪些活动?

明确: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的竞赛,直到天明方能完事。

3、第三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将它删掉吗?为什么?(内容、结构)

明确:说明端午节与民同乐时间之久;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六)总结

课文《端午日》节选自《边城》第一章,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的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赛和追鸭子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七)布置作业:

收集祖国各地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以及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传说。

1、根据所学,对将要举行的运动会的某个场景行描写(作为重点作业布置,如果有时

间就在课堂上写一小片段)

2、收集本地过各个节日时的一些习俗,下节课交流

(八)板书

端午日

沈从文

穿新衣

桨手——持、划

正面描写带头的——坐、缠裹(外貌)捉鸭子

拿、挥动、指挥 锣鼓手——坐、敲打、调理 侧面描写

篇二:《端午节教案》

【课题】端午节

【课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起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发展成集游戏节庆、体育锻炼、健康预防于一体的民间节令。

②学会利用身边易得材料有创意的制成自习喜欢的端午节用品、吃品(如彩粽)

2、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收集资料、小组探讨,学生总结、老师讲解,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民间传统与社会实践的相互联系。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实践和体验,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想象力过着有深远意义的端午节;

②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热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①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了解、探索和继承。

②培养学生利用身边易得材料以多种方法制作自己喜欢的端午节用品(彩粽)。

【教学难点】彩粽的装饰

【教学过程】

一、 从天气变化环境入手,讲解端午节习俗

天气渐渐转暖,很多毒虫出来活动,同学们,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来预防吗?

(1)挂菖蒲和艾叶。(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菖蒲之俗。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其实,真正起到净化环境作用的。)

(2)挂香袋和五色丝线(香袋是民间用于端午节的常见饰物。有纸扎成的彩粽,也有布缝制的各种花卉、动物形态。内心多放有艾草等物。人们将它挂在孩子的脖子上,企望驱病消灾)

(3)吃粽子(强身健体,补充氨基酸)

(4)赛龙舟(增强体育锻炼,通过赛龙舟来锻炼自己)

二、 端午节的目的是什么呢?杀百毒避百邪

三、 增加节日的味道

大家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吗? (屈原,我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楚人。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并放逐。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深感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挽救楚国的危亡,遂投江自尽。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引导学生感受屈原的精神 (展示屈原图片)延伸——-纪念屈原慢慢演变成思念故乡、思念友人的一种情怀。老师也想在端午节制作一个有意义的东西。(展示用彩纸折成的“大粽子”)

四、绘画彩粽:

有创意的想象

1画你想象中的神灵精怪

2写诗歌、想说的话、祝福的话(写给友人、屈原呢?)

3颜色搭配协调(冷暖互补)

五、制作彩粽:

1、彩粽一定是这个形状吗?

想象它可不可以成为人物、动物 、植物中的一部分呢?

2、选择粘贴、折卷、组合的方法

六、 彩粽大比拼

欣赏了这么多,大家一定有一股制作的冲动吧,今天我们就来制作彩粽,也感受端午节的气氛吧。

1、四人合作完成一件彩粽作品,先讨论确定好主题

2、若是绘画+制作,一人绘画,另三人做配饰

学生小组尝试制作彩粽并运用学过的色彩知识进行装饰,老师巡回指导。

八、对学生制作的彩粽作展示点评,并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将彩粽大大小小地组合在一起,装饰我们的展示墙。

篇三:《《端午节》教学设计》

《端午节》教学设计

——小学吉林地方教材二年级《家乡》下册

篇四:《端午节教案》

第四单元 愉快的夏天

主题二 过传统节日——端午节

教学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节日。

2、初步了解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初步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3、学习制作小纸粽子,练习正确运用剪刀等简单工具。

4、在参与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进行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成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提前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认知状况。

(2)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活动等相关资料和情境图片。

(3)认真阅读、了解有关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屈原的故事,敬佩屈原的爱国精神。

(4)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工具和原材料。

2、学生准备

(1)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或特色活动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一项端午节的特色活动或者品尝一下粽子。

(3)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原材料和简单工具。{《端阳节》教案}.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民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端午节的故事

1、夏天天气炎热,但植物茂盛、瓜果飘香、蛙唱蝉鸣。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还有一个传统节日呢。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

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阳节》教案}.

2、你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吗?请你和同学们说一说吧。

3、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讲故事。

A出示屈原图像 介绍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战国时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诗,遗留下来的只有二十多篇,其中《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最为著名……

B出示有关屈原故事的连环画。

C讲故事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端阳节》教案 大班儿歌《端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