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话题作文】
如何对你取决于你如何对我(一)
决定你高度的——是你对自己的要求
我坐在图书馆的五楼。暖暖的空调,让人有特别踏实的感觉。
5楼找到8-9本最喜欢的杂志开始地读,忽然发现有些很棒的杂志上有着轻轻被其他人划线的痕迹,心里瞬间暖暖的。
看书看累了,想到自从上次写完《有些事知道的早,就是赢了一半。》的文章,文章最后说过要update,我想就再开个贴写点感受。
我遇到学弟学妹问我的问题,大概做了下罗列,发现这些也都是我自己遇到的问题。虔心希望,写下来自己曾经愚笨的经历,可以给到你一些鼓励和温暖。
(一)“找工作该怎样准备?”
良心地说,我一直觉得,找工作可以看作是一个项目管理。
其实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尤其是在很多时候,没什么心里准备的前提下,突如其来的招聘接踵而至,就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招架和拿捏。
就像打仗一样,时间是关键,找工作的时间表大概是这样:
每年9月中旬开始,就要每天刷新应届生,51job,前尘无忧等网站。 10-11月多为外企的笔试、国企发布网申。
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外企的面试和国家公务员笔试。
新年2月回来以后,第二批国企、民企也会有招聘,另外好公司的补招也12月之后陆续拉开。
那么倒推,准备各种材料:
简历(中英文)+5000字素材库(针对宝洁8大问-把你的经历拆分成各种各样系统的例子)+自我介绍(中英文)=敲门砖
因为之后会很快发现,简历需要按照不同职位和行业,分别拟定几个版本。 而自我介绍更是每一场面试,几乎都需要做修改(到了final更是重新拟。)
面试通常要遇到的几大面试形式:网申-电话面试-笔试-单面-群面-Final面
网申的门槛是:四六级英语、奖学金、获奖、领导经历。
我大学4年走的路是:
大一,四六级。学生会leader经历。
大二,BEC商务英语高级。获奖。
大三,奖学金。驾照。
如果你发现现在已经是大三了什么都没有。其实也一点也没关系,因为还有时间。 相信我——你永远都有时间。一样一样做,没有什么是你做不到的。
面试部分已经在上篇文章里大致给了一个说明。
最后,我觉得有个小小的建议很不错,准备一本求职本本——申请过的每家公司做好记录。
面完每一场,都在当天立即写下总结。记录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告诉自己,不会不会再有下次。
高手到高手的竞争从来都不是谁的哪一招被对手狠,而是等谁先失误。
(二)“实习的时候,你逃课了么?”
这大概是我被问到频率最高的问题。
其实,当然逃了""而且,逃的厉害。担心点名么?担心。担心挂科么?担心。 你担心的东西,我也通通担心过。
但有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更多的时候,我们不想去实习,是因为面对找实习一个浩大的工程,连去尝试的勇气都没有,而又有课程冲突那么简单的一个excuse,就可以完美的为我们的小懒惰做了借口。
你知道么?下个礼拜我要4天试,可惜,这周,我还要去实习三天。以前的我,和你一样,常常担心、常常犹豫,可现在我发现,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我们有一种能力——同一时间完成很多重要的事情。
学习的时候,我们要谈谈恋爱。
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担心家庭。
所以,这是一种平衡的能力。相信我,你做的到。因为,包括我,那么那么多学长学姐都走过来了,所以不用怕不用怕,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我不喜欢我的专业,怎么办?”
坦白说,大一的时候,我因为很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总是和妈妈抱怨。妈妈告诉了我一段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话,和你分享:
“不要抱怨,抱怨永远只能显示你没本事。因为如果你有本事,就可以改变现状,而不只是忍受。既然改变不了,又不够段位走开,那么就沉默地接受现实。 记住,隐忍,是我们抵抗世界的力量,当你拥有,你才有资格自由。”
从那个时候起,我明白:Change what we can and except what we must.
大一的那天晚上,我打心底里反反复复地问自己,是我到底不喜欢还是我把不喜欢当作自己学不好的借口?你猜,我做了一个什么决定?——我要学好我的专业。
西点军校的历史上培养出了相当多的总统。它有两句最著名的话。“yes, sir!” “No excuse, sir!”,是的,,没有借口。
因为学好了我的专业,我再放弃去选择我要的东西,和我没有学好它就放弃,意义完全不同。如果没有取得成绩就放弃,就不能证明我是因为不喜欢还是因为我根本做不到而放弃。
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由自己来买单。
而当你可以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都做好的时候,相信你一定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做的更好!
(三)“我已经很努力地学英语了,可为什么还是没有进步?”
常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其实不仅仅是英语的学习,还有很多其他东西的获得,都需要有一定时间的。
最好不要马上想看到结果。你今天少吃了2口饭,就指望体重秤少2斤么?努力和效果之间,永远有这样一段距离。成功和失败的唯一区别是,你能不能坚持挺过这段无法估计的距离。
我常常发现,周围让我非常崇敬的朋友,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坚持。
深受他们的影响,我在大二的某一天问自己:你可不可以长期做一件事情,坚持
地做下去,不管那件事情是什么。
于是,
大二,我坚持六点半起床晨读。
大三,我坚持每天跑7000米。
当时经历的时候,甚至有些枯燥。可是你知道么,现在回想起来,都是盛开在我心里一片又又一片夺不走的风景:
早起的时候,其实可以听到嘉定早晨非常非常动听的鸟叫。如果下雨,可以听到非常清晰地雨滴掉落在A楼木地板上的声音。
操场上跑步的人,每天都在换,有时可以看到打太极的爷爷,甚至全家一起来跑步的快乐家庭。而最开心的是,7000米的时间,正好够听一张有营养的专辑。
你可以试试?
坚持做一件事情,坚持下去。不管它是什么。
(四)“上海还是家乡?”“ 就业、考研还是出国?”
你会不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人最难的是安静下来。
如果你确定了自己是安静下来的时候,再我们好好地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上海还是家乡?”“ 就业、考研还是出国?”
而我自己,总在不断地不断地走了一段,就开始想,对于帮助我的人,我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即使这个人,是我最亲的家人。
毕竟,这个世界没有人是应该为你做点什么的。
选择的时候,永远永远记得,有时候自己的选择牵扯的不是一个人的命运。可能是自己未来爱人的、可能是未来儿女的、也可能是父母的。
我一直在想,没有谁的人生可以和谁比较,因为谁都只是经历了自己的人生。 而如果你的自信,是来源于和人的比较,那么这样的自信很容易崩塌,因为比你更强的人总是有的。
不是上海繁花就要留在这忍受天价的房价,不是出国镀金体面就要拼死GRE出去一下,不是抢的人越多的东西,就是值得自己追求的东西。
选择本身,就是放弃另一种跋涉的可能。
尝试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外在的掌声。
尝试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眼里最好的。
尝试决定我们的决定,不是因为选项表面的光鲜亮丽。
所以,每当我们每做一个选择的时候,总记得——兑现心中的对自己的承诺。
不要想得到一切,对生活对自己都慷慨一些。
霍洛维玆——习惯带着编号为314503的钢琴到处旅行和演出。
夏永康——王家卫电影剧照意乱情迷的最好呈现者。
Heidi Slimane——Dior和Prada的御用摄影师。
这些人在成就自己的梦想前,经历的所有失败和落寞,远多过现在的光鲜和亮丽。 坚持下去,从来都不是因为你坚强,而是因为你别无选择。
你要跑10000米的距离,当你跑到5000米的时候,已经想放弃了,才发现往回跑和往前跑是一样的距离,而向前,还能达到目标。
你也有自己的梦想?也许未必是钢琴家,未必是摄影师,但你信我一次:只要你坚持走,总能走过意想不到的距离。
Vivienne Westhood,叛逆狂野的代表,
Marc by Marc Jacobs,诠释英伦新浪漫,
Miumiu,伶俐简约风格,
H&M,天真纯净的张力,
Comme des Garcons ,拥有偏执的能量。
服装品牌有那么多,正是因为穿它的人们拥有不一样的性格。
你无须讨厌软弱的自己,无须讨厌害羞的自己,无须讨厌不够开朗的自己。 如果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性都被训练成一种,就好比所有的服装品牌,都必须是
如何对你取决于你如何对我(二)
如何为自己做决定?
当我给一个人培训的时候,我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帮助她:理解她的话,问她问题,给她信息,把她的注意力引向各种不同的方面。但是,有一件事我是不会去做的,即使很多客户很愿意让我去做:那就是替她们做决定。
当做决定的时机来临时,我注意到很多人象7岁的小朋友一样,等着成年人来帮他们做决定。他们在做决定的事情上总是过多的依赖别人。但唯一要注意的事情是:那位要帮你做决定的成年人就是你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有责任为你自己做决定,如果你要为你的生活负责任的话。
其他人和你的决定
所谓的“其他人”可以在你做决定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绝不是直接成为为你做决定的那个人。一般来说,任何做决定的过程需要3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收集相关信息
第二步:基于各种标准去分析和比较这些信息
第三步:作出最终的决定
在这里,别人能帮助你的部分可以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他们可以给你很多信息来使你更容易作出一个完美的决定。他们可以告诉你一些个人经验、意见和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情。
其他人也可以帮你进行这个过程的第二步,他们会指出你比较这些信息时所忽略的方面,或者错误的逻辑。这也是我在培训中常常做的。但当一个人替你决定“去做这个”而你简单的按他的决定去做了,就很容易会出问题。
举个例子,假如你有两个工作机会,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公司,你不知道选择哪一个更好。你可以与那些了解这些公司的人商量,这样你就可以知道这两个公司的环境和那里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你可以咨询职业顾问,获取关于这两个公司所在行业未来发展潜力的建议。但是,你不会希望让别人来帮你选择。
当需要做决定的时候,我的经验是大多数人倾向于走极端:他们要不就是在任何决定上都依赖别人、从来不会自己拿主意,要不就是成为一个全面问题解决专家,不光为自己作决定,也去帮其他人做决定:他们为自己的女儿决定要去读的大学,为妻子决定要买的车,也为他们的雇员决定职业发展道路等等。
这两种模式都从根本上是错误的,给人的在生活中的责任不是太多就是太少。而且这两种模式都会存在因为他们会彼此滋养。那么,改如何学着自己替自己做决定呢?
第一步
从那些愿意主动为你做决定的人们身边走开,他们通常都是出于好意,但他们会使你变得不能自信、自立。
第二步
当其他人告诉你该如何做的时候,你别简单的遵从他们的意见,而是去问他们:为什么你觉得这样是最好的选择?从而了解他们的思考方法。然后,你可以使用这些信息,由你自己来作出最后的判断。
第三步
当你遇到困惑时,不要去问别人。你可以自己作出决定,不问别人任何意见,也可以仅问问他们相关信息和反馈,而不是直接请他们帮自己决定。
第四步
你要学会承担风险。你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因为你可能没有作出最好的选择,甚至有时候你作的是最糟糕的选择。去接受并承担这些风险,独立作出决定,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第五步
你可以从小范围来起步。首先,你可以选择那些风险小但是你却经常交给其他人的决定来开始,这次你自己做决定。当你渐渐习惯了做这些决定时,你会逐步的承担更重要的决定。
好消息是能作出尚佳选择的能力就好像一块肌肉。你越是经常使用它,它就越强壮。一旦你开始练习为自己做决定,你就可以学习如何更有效地收集、分析和比较数据,逐渐你会变得对自己的选择能力更有信心。
那些重要的决定
对于我认识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的那些重大决定都是对“作出决定”事业的一项挑战。我是说那些像辞职、做生意、搬到另一个城市、结婚、离婚等等的重大决定。面对这些决定我们往往不想自己出面,转而请求那些我们认为比自己更有经验和智慧的其他人帮我们作出选择。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也恰好是你自己该做的决定。因为你自己要定义你的人生。你不想为别人定义的生活奉献一生吧?对吗?所谓“重大决定”仅是需要你更多的去咨询别人,获得越多越好有价值的信息而已,而不是让你干脆请别人帮自己决定。
至少你为自己做决定、为自己假设各种好的或坏的结果,并从自己学习的能力是你成为一个成熟的人所必不可少的。当你知道你随时可以靠自己来行动,你就可以经历到一种很多人都梦想得到的自由感觉。
如何对你取决于你如何对我(三)
分手有多痛,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
分手很痛。前一天还沉浸在甜蜜的幸福之中,现在突然就要面对一个自己挚爱的人不爱自己的事实。无论是谁,都是一样的。但分手后,有的人痛哭一场,渐渐接受分手的事实,并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有的人一遍遍回忆过去受过的伤,失去了对未来生活的盼头,一蹶不振。同样是情感破裂,为什么人们在分手后的表现却开始两级分化?到底从感情破裂到这些行为出现之前发生了什么?
分手理由影响感受
对大部分人来说,分手是一个重大的负面事件,人们通常会想要探寻其中的原因[1],而对分手原因的认知也会影响之后的情绪和行为。
生活中最常见的分手理由包括想要更多自由、习惯不同、亲友不支持、对方花心、在一起时间太少等等。这些理由可以按来源分为三类:自己的问题、对方的问题和双方关系的问题。若按照是否能够改变,还可以将各种因素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那么,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我们的呢?
首先,如果一个人将分手的原因归为自身的、可控的因素(例如为获得更多自由而分手),那么他通常会产生比较良好的自我感觉。这样的人处于主体位置,很有掌控感。如果他还很在乎对方,或者是那种倾向考虑他人感受的人,则还会因为离开对方而产生内疚和羞愧。而如果将分手归因于自身不可控的原因(例如相貌问题或经济问题),人们就容易产生更多负面情绪。这样想的人往往不是产生自卑心理,就是对对方心怀怨恨。
如果将分手的原因归到对方身上,失恋者往往会感到愤怒。不过,若是对方出轨导致分手,在愤怒之余人们也可能感到沮丧、自责和失控。他们可能会认为对方出轨是由于自己魅力不够,
而且自己无法改变这种局面,并因此感到失控,甚至绝望。
相比之下,把感情失败的原因归结到关系因素上会让人感觉轻松得多。这样的想法会极大消除内疚感,对自我概念也没有太大影响。如果将分手归因于双方想法不同、彼此不适合,分手后的第一感觉是松了一口气,而不会感到愤怒或是沮丧。将分手归因于无缘还可以缓解分手带来的痛苦,让失恋者更快接受分手的事实,失控感也会相对较少。毕竟,比起改变他人(例如让对方不再花心),解决二人关系不合的问题总要容易得多。除此之外,将分手归因于关系问题还有一些好处。因为关系问题而分手的人通常会从失败的感情中收获一些经验,找到“病灶”并有所成长。有研究发现,把感情失败归因于人际关系问题的人比归因于自身或对方问题的人更加开心,在社交上也更加活跃。这些更加乐观、自信、成功,并有更强的社交能力。
概括化,使人陷入绝望
在上面提到的因素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归因的维度会极大影响分手的感受——是否将原因概括化。比如,当发现男方出轨而分手时,认定“这个男人不忠”是一种特定的归因,而如果从此便坚信“天下的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就是一种过分概括化的想法了。
在感情遭遇失败时,人们多少都会感到无助,但可控(可改变的,暂时的)的原因限制了无助的时间,而特定的原因能将无助限制在特有的情境中[4],这些都能帮助人们从痛苦中恢复。然而,如果将失恋归于过度概括化、难以改变的原因,无疑会加剧绝望无助的感受,甚至还会使人们对下一次恋爱抱有悲观想法。心理学家塞西莉亚o巴隆(Cecilia R Barron)发现,将分手归为自身、概括化和难以改变的因素时,人们会感受到更多痛苦。
分手归因能否改变?
既然分手的归因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感受,那么能否通过改变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如何对你取决于你如何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