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学科梯队建设 学科梯队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话题作文】

学科梯队建设(一)

学科建设与学科梯队建设的关系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对一所大学而言,是实力的象征,地位的象征。学科建设,关键靠教师,特别是大师级的学者。一个学科,往往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在;学科带头人走了,其学科也就垮了。其道理不言而喻。

1、高校学科梯队的含义及其特点

由于现代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从事同一学术领域研究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承担培养学生、发展科学任务的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时,也要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学科梯队就是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发展起来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科梯队是高等学校中教师队伍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既从事教学,又从事研究工作的队伍。它由一名或者几名学科带头人带领,由一些骨干成员和一般成员组成,大家合作或分工协作,在同一个学术领域内进行研究工作,同时还要担负培养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任务。我国计划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许多高校要办成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要有研究型的教师、研究型的学生和研究型的学习方式,而学科梯队实际上就是研究型教师的组织形式。某些具有研究生培养任务的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学科梯队的性质。 学科梯队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它具有以下特点:①学科梯队是以学科为依托的,没有学科的教师队伍不能称为学科梯队。梯队所依托的学科,也就是其所从事研究的学术领域,与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或研究方向大致相同,相当于二级学科或三级学科。学科梯队有时也称学术梯队,按二级学科组成的学术梯队称为学科梯队,按三级学科组成的学术梯队则是学科梯队的子梯队。②由于学科梯队建立在学科的基础上,就使它具有了相当大的学术上的凝聚力(包括研究方向的吸引力和学科带头人的权威影响力)。这种凝聚力使得学科梯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队伍本身也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③学科梯队不是一种行政组织,它不负责行政事务,没有管理权限。但是带头人却以他的学术思想和权威影响着梯队成员,在学术上起着实际上的管理作用。

2、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

高等学校发展的基础是抓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的基础是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代表着高校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的专业方向。要创建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学科;要想有一流的学科,必须要有良好的师资队伍。但是,即便是优秀的教师足够多,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起来,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创建高水平的学科,首要的任务是要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学科梯队、这将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的成败。

3、学科梯队是学科建设的组织保证,是学科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个学科如果没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能力较强、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梯队,要把学科建设好是不可能的。要努力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梯队成员的年龄配备要力求使之呈现承接有序的最佳状态,比较合理的结构是老中青相结合。老中青的比例以1:2:3为宜,大致呈三角形或梯形结构。还要说明的是,所谓老中青的划分,并非完全是自然年龄的狭义划分,更主要的是相对年龄的梯度划分。这种结构可以使学科梯队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使学科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学科建设与学科梯队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学科梯队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科建设事关全局,它的任务是选择或者确定要发展的学科或研究领域。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它包括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以教学为主的教师的培养、管理。离开学科建设指导的师资队伍建设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科建设指导下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就是学科梯队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学科梯队建设包括学科带头人、子梯队的带头人(也称方向带头人)和骨干成员的培养和

管理。离开学科梯队建设,学科建设是空话。

学科梯队建设(二)

全市学科梯队建设

座谈会发言材料

发挥梯队引领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逊克县小学数学学科梯队

我县小学数学学科梯队本着“梯队引领,搞好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教研思路,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小学数学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我县数学学科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下面就我县数学学科梯队工作的具体做法与体会和大家共同交流:

一、领导重视,健全制度

教研工作出实效,领导重视是基础,制度健全,规范管理是保证。我县数学梯队教研工作自始至终一直得到教育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建立了由学校校长为第一梯队的学科带头人,教研员和学科教学能手为第二梯队成员,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为第三梯队成员。每学期初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一学期的教研任务。要求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学科,深入课堂和老师们一起研讨,定期检查,并指导老师的教学实践,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总结和交流。学校把每周四下午定

为固定的数学科教研活动时间,所有的数学老师当天下午不安排课;每周一下午第三、四节课,年级组集体备课,规定教研组长和数学科任老师要写好学科计划和期末总结,每个数学老师每学期要做二万字的读书笔记,每月至少写一篇教学随笔,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内公开课,上交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或论文。为了规范教研管理,激发教师教研的积极性,要求学校健全各种教科研制度及奖励办法。大力开展优质课竞赛、制作课件比赛、论文比赛等。每学年召开一次教研工作总结表彰会,对教研成绩突出者给以奖励,使广大教师有压力更有动力。

二、学习理论,转变观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因此,加强对教师理论学习和指导,是转变教师观念,提高素质,搞好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06年暑假时间,我们组织了全县数学学科梯队教师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和《走进新课程》,观看《新课程系列报告》,学习书刊杂志上的最前沿的理论,学习如何确定课题、如何制定实验方案、如何进行研究、如何进行阶段总结、如何撰写课题报告等,组织教师围绕课程改革的专题进行自由讨论,并对教师测试,让教师在学习讨论中不断提高合作能

力和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鼓励教师自学和选派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级培训。参加受训的教师回来要做汇报,以点带面,发挥幅射作用。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我们提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仅向书本学,而且向网络学,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正是在这样一个学习研讨的过程中,教师们的知识面大为开阔,教学理论得到发展,观念获得更新,自我发展意识明显增强,不少老师自觉参与网上教学研讨,这样学习与研究相结合,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保证。

三、梯队引领,促进发展

(一)努力发挥梯队的指导培训功能。课堂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整个教研活动的核心。每次数学学科开展课堂教研活动时,我们首先进行集体备课,要求梯队成员现场指导执教者备课和修改教案,帮助设计渗透新课改意识的新颖的课堂教学思路、多媒体课件等;对听课教师提前通知课题,做到带问题去听,“打有准备之仗”;听完课后,授课老师进行说课,把上课的备、讲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依据及课后反思向听课老师做说课,然后分组进行评课,各小组成员根据说课与上课的表现,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张、见解,最后由小组长做好发言记录并整理再集中交流。通过说、讲、评集体研讨活动,把备课、上课、评课由表及里,步步推向

深处,充分发挥了公开课的指导作用,使全体数学老师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不断提高。

(二)努力发挥梯队在教研活动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成长。每学期,我们都围绕研究课题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竞赛活动。一是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内竞赛活动,如“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 “优秀教案评比竞赛”、“教学开放月活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等等。二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市、省举行的各项竞赛或展示课活动,努力促使骨干教师脱研而出。对于上级组织的竞赛活动,我们的原则是有赛必参,参加就一定要取得好成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群体力量和同伴互助合作的精神,全力以赴,帮助做好参赛准备工作。

(三)努力发挥梯队的典型示范作用。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我们组织了送课下乡活动。梯队教师邢超的《6的乘法口诀》,张凤琴的《分数应用题教学》等课,得到广大乡镇教师的一致好评。教师们不仅上观摩课,而且与乡镇教师进行座谈,交流使用新教材中的一些可取做法。同时乡镇教师也提出使用新教材的一些困惑,城乡教师经互相切磋,探讨,使乡镇教师工作思路更加宽阔,为他们的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

(四)发挥梯队科研引领作用。为促使教师积极投入到教科研之中,我们采取了“人人出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的战略。首先梯队成员人人有课题,带动教师主动开展课题研究。先后承担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3项。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无论是常规备课,还是专题教研活动说课、讲课、评课,我们都要求教师按课题实验研究程序进行,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根据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促进了教师向专业型、研究型的发展。

四、研训合一,成效显著

通过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教研活动,目前,我县全体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室中心已悄悄被情境化、信息化、生活化的教学佳境所取代,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我县数学教师近两年来结合教学实际撰写的论文或教学设计,有20余篇获省、市级奖励。同时培训了一批省市级数学骨干教师。目前,我县拥有省级数学骨干教师1名,市级数学骨干教师4名,县级骨干教师7名。这些骨干教师积极推动我县的教育教学改革,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教学技能对全县的其他教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科梯队建设(三)

科技管理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推动学科梯队建设

陈军斌 刘予东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摘要: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一直以来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的工作思路,在注重培养现有人才的同时,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通过认真分析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现状,提出了人才建设工作的重点,介绍了学院在选人、进人、用人、留人方面的具体做法。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学院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学院学科梯队建设的进程,为学院教学科研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今后,将进一步提高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为推动学院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石油院校 人才战略 人才建设DOI:10.3969/j.issn.1002-302x.2013.02.008

人才队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石油工程学院作为西安石油大学的主干学院,十分重视人才工作,一直以来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的工作思路,在注重培养现有人才的同时,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自2006年以来,学院共派出6位教师到国外进修或做访问学者;接收应届博士毕业生15名,其中出站博士后2名;引进海外归国博士3名、加籍华裔教师1人。引进人才的质量得到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充分肯定。2009年,为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引进的美国归国博士周德胜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并受聘为陕西省特聘专家;2010年,为油气储运学科引进的加拿大归国博士王寿喜又一次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海外学者杨江博士被聘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并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这些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加快了石油工程学院学科梯队建设的进程,为推动学科建设工作提供了持续动力。

多年来,我们在人才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清现状,明确目标

通过认真分析石油工程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现

状,认为需要在以下3个方面进行不断优化:一是进一步优化学院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二是进一步拓宽人才队伍国际化视野,提升人才队伍层次;三是进一步培养和引进能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研究专项等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的领军人物,加快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成果级别质的突破。因此,把创造好和建设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和环境,作为学院人才工作的中心任务。

2坚持标准,优中选优

作为西安石油大学的特色主干学院,在引进人才

的条件要求方面,坚持立足国内、面向海外、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所引进的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品德优良、学风严谨、身体健康;在国内外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有重要影响,取得国内外专家公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开放式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09BZ28)。第一作者简介:陈军斌,1963年生,博士,教授,现任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院长。E-mail:chenjbxu@126.com

32石油科技论坛2013年第2期

陈军斌 等: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推动学科梯队建设

认的学术成就;具备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引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快速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能申请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并能解决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前沿理论研究重大攻关课题。

动学院学科建设。

用事业凝聚人才,必须进一步改善用人环境,用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首先,在全院形成一种惜才、重才、用才的风气。学院要求教职员工,特别是院系领导、学科负责人、团队带头人要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把人才引进政策落到实处。其次,通过对在学科建设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大力宣传,在全院起到示范效应,营造起真干、实干、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氛围,大力提倡“干一番事业”的精神,避免各种无谓的摩擦。

3挖掘资源,广开渠道

认真执行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及时了解国内外

人才市场状况,不断挖掘人才资源,广开人才推荐渠道,特别是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充分挖掘学院学科带头人、教授的各种社会资源,并依靠现代网络技术,通过在海外网上发布招聘信息、主动与海外人才保持联系等手段在国外网络人才;通过构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学术团队、学术委员会、党政联席会等会议制度和人才引进快速反应机制,落实“一站式”服务,实现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即时发现、即时引进。同时,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每年都安排各学科负责人和相关教授到各大石油高校、研究院所进行人才引进宣传。为解决油气井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学科和新办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的困难,从2013年开始将与有关重点大学对在以上两个学科和专业方面“本、硕、博”专业一致的应届博士生实行订单培养。

5政策扶持,待遇留人

用待遇留住人才,首先是政治待遇。学院充分利

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陕西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陕西省“三秦学者”计划实施办法》等人才政策,使海外归国博士能够成为国家“千人计划”、陕西省“三秦学者”和陕西省“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中的一员。其次是工作待遇。一方面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实验室、研究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构建与国内外重点大学、研究院所人才成长和发展水平相当的人才环境、条件和制度;另一方面积极为高层次人才搭建教学和科研平台,在条件困难的情况下,优先满足海外归国博士在办公和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工作需求,在研究生招生、重大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支持,并为他们负责配备团队成员,通过座谈、学术交流,积极引导高层次人才融入学院的教学科研团队,或介绍、推荐相关石油企业、研究院所,使其尽快投入教学科研工作。再次是生活待遇及其他。积极争取学校对海外引进人才政策上的支持,积极主动协助相关部门对拟引进人才快速办理落户、医疗等各项手续,协助解决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就学及相应的薪酬待遇问题。学院领导主动找他们谈心,了解其在工作和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加强感情沟通,为他们提供更多便利,全方位做好后勤服务,使引进人才能够安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解除其后顾之忧。

(下转第38页)

4营造环境,知人善任

在深入了解高层次人才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

工作作风、为人处世、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基础上,把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提供给高层次人才,发挥每一名高层次人才的最大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人才的“才”用对地方、用得出色、用出成效。

2009年以来,学院先后安排海外归国博士周德胜教授为采油气工程方向负责人和采油气工程研究所所长,王寿喜教授为油气储运工程学科带头人、油气储运工程系主管科研工作的副主任,让他们负责制定本学科发展规划和计划,组织和培养本学科教学、科研团队,引领和加快本学科发展,使他们的研究方向与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方向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的新思路、新方法贯彻到学院学科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去,有力推

2013年第2期石油科技论坛33

专家论坛

的市场作为保证,参股国外优势技术企业,掌握核心控制技术,快速进入装备制造高端领域。

适时建设装备产业化基地,发展适合于我国地理环境的装备、设备,研发适合于我国复杂地质条件的工具,并使其系列化、规模化、商品化。

要在关键设备、工具国产化的同时,下大力气研发关键材料。首先选择瓜尔胶替代品的研究开发,包括超低浓度瓜尔胶体系、瓜尔胶替代产品、合成聚合物压裂液体系、可回收低分子瓜尔胶压裂液以及魔芋胶、香豆胶的种植与产品开发等。

务,成为一项独立的大型系统工程。我们应当转变观念、创新实践!

对于储层改造新技术应深化研发、系统组织、强化实施、因地制宜、重点扶持。这是勘探开发战线应重点关注的一个大问题,也是集团公司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的一项大的工程。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参考文献】

[1]翁定为,雷群,胥云,等.缝网压裂技术及其现场应用[J].石油学报,2011,32(2):280-284.

[2]雷群,胥云,蒋廷学,等.用于提高低—特低渗透油气藏改造效果的缝网压裂技术[J].石油学报,2009,30(2):237-241.

[3]姜瑞忠,蒋廷学,汪永利.水力压裂技术的近期发展及展望[J].石油钻采工艺,2004,26(4):52-55.

(收稿日期:2013-01-30 改回日期:2013-03-25)

4结束语

勘探开发不息,科技攻关不止。机遇来了,以新

技术打开的领域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地下宝藏之门已经又一次打开,滚滚的油气流将从我们压开的缝网之中奔腾而出!

现实已经证明,我们必须给储层改造以新的定位:储层改造目前已成为与物探、钻井同等重要的业

(上接第33页)

目前,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今后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坚持改革创新,激发队伍活力,实施目标管理,强化问责机制,加强过程监督,深化质量管理,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育才氛围,进一步提高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为推动学院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为学校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参考文献】

[1]谭冠中.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以广东肇庆学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2,(1).

[2]陆道坤,白勇,朱民.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10所高校“千人计划”入选者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3]闫建文,汪端,贺新春,等.石油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初探[J].石油科技论坛,2012,32(6).

[4]许晓璐.以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对高层次人才吸引的研究综述[J].人力资源管理,2011,(2).

[5]杨立平.中海油监督监理人才发展与培养模式实践[J].石油科技论坛,2012,32(4).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学科梯队建设 学科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