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话题作文】
库存现金盘查制度(一)
库存现金管理制度
一、库存现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1、钱账分管制度:
(1)现金的收付及保管应由被授权的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接触。
(2)出纳人员不得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和保管。
(3)出纳人员不得负责非现金账户的记账工作。
2、库存现金开支审批制度:
(1)各种报销凭证,必须至少有经手人、证明人、批准人三人及以上签字。
(2)职工因公借款必须经过相关领导签字批准。
3、库存现金日清月结制度:“现金日记账”要做到日清,出纳人员应对当日的库存现金收付业务全部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结出当日发生额和账面余额,并与库存现金的实存金额进行核对,做到账款相符;月结是指出纳人员必须对库存现金日记账按月核对。
二、库存现金的核算制度。
1、库存现金的总分类核算。“库存现金”总分类账,由负责总账的会计人员进行总分类账核算。
2、库存现金的明细分类核算。为了加强库存现金的管理与核算,“现金日记账”应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收款或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
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结出账面余额,并与实际库存额核对相符。
三、库存现金收支的控制制度。
1、单位的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困难的,不得在个人手中停留超过一个工作日。
2、单位支付库存现金应从限额中支付或从银行提取,不得坐支现金收入。
3、应尽可能多地使用银行转账方式支付款项。
4、各单位购买国家专控的商品一律采用转账的方式支付,不得以库存现金支付等。
四、库存现金的清查盘点制度。
库存现金的清查应采用实地盘点法。通过对库存现金的实地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现金日记账余额相核对,查明库存现金是否账实相符。
1、现金出纳人员应于每日营业终了结出现金日记账余额并实地盘点现金,如发现账实不符应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2、专门财产清查人员的定期和不定期盘点。在现金出纳人员日常盘点的基础上,还应由专门财产清查人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复核、检查性盘点。
库存现金盘查制度(二)
库存现金管理内控制度
库存现金管理内容
(1)钱账分管制度。注意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2)库存现金开支的审批制度;
(3)库存现金日清月结;
(4)库存现金保管制度,注意限额内的库存库存现金当日核对清楚后,一律放入保险柜中。
会计凭证的假账手法之白条顶库
白条顶库,就是公司常见的一种会计凭证作假方法。所谓白条,是指行为人开具或索取不符合正规凭证要求的发货票和收付款项证据,以逃避监督或偷漏税款的一种舞弊手段。主要手法有:
1、打白条子,即以个人或单位的名义,在白纸上书写证明收支款项或领发货物的字样,作为发票来充当原始凭证。
2、以收据代替发票
这种手法经常用来偷逃税款,一些个体私营业主,当面对消费者为个人时,只开具收据来证明此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而不开发票,以避免税务机关的检查而偷逃税款。
3、不按发票规定用途使用发票,如以零售、批发商业发票来代替饮食服务行业发票。
4、不按发票规定要求开具发票。
如:不加盖财务专用章,有关人员不签字等。
在当今经济生活中,使用“白条”报账的情况较多,有的单位购进商品,支付劳务费用没有取得正式发票,而以收据或手写白条入账;有的单位个人通过一些借口借用单位的现金或银行存款,由于种种原因,钱花掉了,又无正式发票,为了弥补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出现的短缺,大都用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白条”(如由业务经办人员写一纸说明,有的甚至经办人员都不签字而由会计人员作一说明等)顶库,对“白条”的真实性、合法性没有严格审核和把关。例如,有的单位为了给职工多搞“福利”,由经办人以付给某公司劳务费2万元名义取出现金,直接发给职工,但并未从对方公司取得劳务费发票,而是由其出具一说明并加盖总经理办公章印章入账。
库存现金盘查制度(三)
库存现金管理制度
库存现金是指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货币。
一、现金的使用范围
凡不属于国家库存现金结算范围的支出,一律不准使用库存现金结算,而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二、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是由银行核定的,其依据一般是企业3—5天的正常开支需要量,远离银行机构或交通不便的企业可以依据情况适当放宽,但最高不超过15天的开支需要量。
三、库存现金收支的规定
1.企业库存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银行,当日送存如有困难,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2.企业支付库存现金,可从企业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从开户银行中提取,不得从本企业的库存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库存现金,应事先提出限额和用途,报请开户银行核定,并在事后将坐支情况通知银行。
3.企业在规定范围内从银行提取库存现金,应当写明用途,由本企业会计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开出库存现金支票,经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
4.企业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交通不便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必须使用库存现金的,应向银行提出申请,经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
5.各单位购买国家规定的专控商品一律采用转账的方式支付,不得以库存现金的方式支付。
四、库存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1.钱账分管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2.库存现金开支审批制度。
3.库存现金日清月结制度。
4.库存现金保管制度。
五、备用金的管理
备用金是企业财会部门为了便于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预付给企业内部各单位或职工个
人备用的款项。
备用金的管理可采用非定额管理和定额管理两种方式。
库存现金保管制度
1.超过库存限额以外的现金应在下班前送存银行。
2.为加强对现金的管理,除工作时间需要的小量备用金可放在出纳人员的抽屉内外,其余则应放入出纳专用的保险柜内,不得随意存放。
3.限额内的库存现金当日核对清楚后,一律放在保险柜内,不得放在办公桌内过夜。
4.库存现金的纸币和铸币,应实行分类保管。出纳人员应对库存票币分别按照纸币的票面金额和铸币的币面金额,以及整数(大数)和零数(小数)分类保管。
库存现金的核算
一、库存现金的总分类核算
库存现金的总分类核算应设置“库存现金”账户,借方登记库存现金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库存现金的减少数,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期末库存现金的实有数。
(一) 库存现金收入的核算
库存现金收入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和非生产经营业务中取得的库存现金。
(二) 库存现金支出的核算
库存现金支出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经营和非生产经营业务中向外支付的库存现金。
常见的库存现金支出原始凭证包括:(1)借据(2)工资结算单(3)报销单(4)差旅费报销单(5)领款收据。
(三) 备用金的核算
对定额备用金应通过“其他应收款——备用金”账户或单独设置“备用金”账户进行核算。
二、库存现金清查的核算
待查明原因后作如下处理:
1.库存现金短缺。应由责任人赔偿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库存现金短缺款(××)”,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应由保险公司赔偿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无法查明原因部分,经批准后,借记“管理费用——现金短缺”账户,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
2.现金溢余。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某某个人或单位)”账户;无法查明原因的,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贷记“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账户。
库存现金盘查制度(四)
库存现金盘查制度(五)
第九章 盘存制度与财产清查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产清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基本要求:1、理解财产清查的必要性和种类;
2、着重掌握各种材料物资、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3、理解财产清查结果的业务处理和帐务处理。
教学重点:各种材料物资、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 盘存制度
一、 实地盘存制
1.实地盘存制是指在期末通过盘点实物,来确定财产的数量,并据以计算出财产期末
结存额和本期减少额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用于产品制造企业时,称“以存计耗制”;用于商品流通企业时又称“以存计
销制”。采用实地盘存制,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财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
期末对各项财产进行盘点,倒挤出本期各项财产的减少数。即:
本期减少数=账面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期末实际结存数
期末存货成本=库存数量(实地盘点数)×单位成本
本期销售(耗用)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单位成本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
等方法中的一种方法计算出来。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2.加权平均法是指用各批购入存货的数量和期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对各批存货的单
位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据以对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结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期初存货数量+本期购货成本货数量 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假定某公司生产用D材料9月初盘点数为100吨,单位成本为540元,本期共购入D
材料50吨,单位成本600元,期末盘点数为60吨,计算期末D材料的结存成本和本期发
出成本。
D材料加权平均单位成本=100540+50600
100+50=560元/吨
期末库存D材料的实际成本=60×560=33600(元)
本期发出D材料的实际成本=84000-33600=50400(元)
3.实地盘存制的优点
平时对财产发出和结存数量可以不作详细记录,从而简化了财产的明细分类核算工作。
4.实地盘存制的缺点
(1)平时对各项财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没有严密的手续、不能及时提供各种财
产收、发、结存的动态信息,不利于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
(2)由于期末倒挤计算财产减少数,使财产减少数中的成分复杂化,除正常耗用
或销售的以外把可能存在的损耗、差错,短缺等隐含在本期耗用或销售成本中,这既不利于
财产的管理,又影响了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3)由于不能及时反映财产的耗用或销售成本,从而影响成本结转的及时性。
一般它只适用于一些价值低、品种杂、进出频繁的商品。
二、 永续盘存制
1.永续盘制是指通过设置财产明细账,逐日逐笔地登记财产收入发出数,并随时结出
账面余额的一种方法。因此,又称账面盘存制。
采用这种盘存方法,平时增加或减少某种财产时,都要根据会计凭证逐日逐笔在该财
产明细账上作连续登记,并随时结出账面余额。企业在永续盘存制下计算存货本期销售或耗
用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本期销售(耗用)成本=本期销售(耗用)数量×单位成本
账面期末余额=账面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其单位成本的计价方法与实地盘存制下的方法相同。
2.永续盘存制的主要优点是:(1)在财产明细账中,可随时掌握财产收入、发出和结
存的情况,并进行数量和金额的双重控制从而可加强对财产的日常管理。(2)财产明细账的
结存数量与实际盘点数进行核对,可及时发现短缺或溢余。(3)财产明细账上的结存数,随
时与预定的最高和最低限额进行比较,可及时取得财产积压或不足的信息。
3.永续盘存制的主要缺点是财产明细分类核算工作量较大,如果月末一次结转销售(耗
用)成本,计算工作过于集中。
。
第二节 财产清查
一、 财产清查的意义
(一)财产清查的基本含义
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实物、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
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同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
方法。
造成各种财产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收、发各项财产过程中,由于计量、检验不准确而发生品种、数量或质量上的差
错。
2、 在财产发生增减变动时,没有填制凭证而登记入账;或者在填制凭证、登账时,发
生计算上或登记上的差错。
3、 在财产的保管过程中,受到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
4、 由于保管不善或工作人员失职发生的财产残损、变质与短缺,以及货币资金、债权
债务的差错。
5、 由于不法分子营私舞弊,贪污盗窃等而造成的财产物资损失。
6、 因未达账项或拒付而引起单位之间账账不符等。
(二)财产清查的作用
1、 通过财产清查,可查明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与账存数的差异,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及
责任,及时按照规定把账存数调整为实存数,从而达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
2、 通过财产清查,可查明各种财产的结存和利用情况,可发现有无储备不足、积压、闲置等情况,以便采取措施,充分挖掘物资潜力,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
3、 通过财产清查,可查明各项财产有无短缺、毁损、变质、贪污盗窃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分析原因,追查责任,同时要吸取教训,改进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
二、 财产清查的种类和方法
(一) 财产清查的种类
1、财产清查按照清查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部清查和局部清查。
全部清查是指对所有的财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与核对。清查的内容主要是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具体包括以下各项:
(1)固定资产、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在途物资、委托其他单位加工、保管的物资、受托代保管物资等。
(2)现金、银行存款、在途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
(3)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各种银行借款等。
全部清查,一般是在年终决算前、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联营和清产核资时进行,目的是保证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实和准确。
局部清查是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