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鹿茸煎服是什么味道 鹿茸口服液

话题作文 zuowen 1浏览

【 – 话题作文】

第一篇:《处方中需注明特殊煎服法的中药》

处方中需注明特殊煎服法的中药

医生在开处方时,对有些特殊中药,应在药物的右上角注明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煎服法,药剂人员发药时也应对病人交代清楚注意事项,从而避免造成一些不良副作用或浪费。

特殊煎服法的目的和作用:

①先煎:介壳、矿石类药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溶出,宜先煎20~3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同煎。附子、乌头等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必须先煎45~60分钟,以降低毒性,保证安全用药。 ②后下:久煎后有效成分易于挥发或有效成分会被破坏的药物。 ③包煎:对于粘性强、粉末、带有绒毛的药物,宜用小纱布袋包好,再与其他药同煎,可避免药液浑浊或刺激引起咳嗽 。④烊化:胶质药为避免入煎粘锅,往往用水或黄酒加热化开后兑服。 ⑤另煎:对于贵重药品,往往单独另煎,单独服或兑入药汁服用。另煎的药物一般亦需久煎。 ⑥冲服:对贵重而量小的药物或粉末药物,为避免浪费,一般均不进行煎剂,可用其他煎好的药液或开水冲服。散剂、丹剂、冲剂、自然汁等(如:紫雪丹(散)、三七粉、竹沥油、感冒退热冲剂等)⑦泡服:含有挥发油、容易出味、用量又少的药物。

需注明特殊煎服法的中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先煎: 生石膏 寒水石 代赭石 磁石

牡蛎 川乌

龙骨 草乌 薄荷 青蒿

龙齿 附子

龟板

紫石英 赤石脂 鳖甲

穿山甲

浮海石 鹅管石 礞石 豹骨

自然铜

石决明 珍珠母 海蛤壳

沉香

木香

雪上一支蒿 生南星 商陆

佩兰

钩藤

花蕊石 砂仁

檀香

2、后下: 荆芥

降香

紫苏叶 藿香 生大黄 豆蔻

五灵脂

红豆蔻 草豆蔻 蒲黄

葶苈子

鱼腥草 徐长卿 番泻叶 玫瑰花 苏子

车前子 枇杷叶 辛夷

3、包煎: 滑石

海金砂 蚕砂

菟丝子 海蛤粉 旋复花 灶心土 乳香

没药

马勃

益元散

六一散 龙骨粉 鸡苏散 淡秋石

牡蛎粉 石决明粉 松花粉 青黛 黛蛤散 碧玉散

饴糖 麝香

羚羊角粉 樟脑

4、烊化: 阿胶 龟甲胶 鳖甲胶 鹿角胶 黄明胶 龟鹿二仙胶 鸡血藤膏 蜂蜜 琥珀粉 尖贝母粉 朱砂 血余炭 棕榈炭 竹沥油 蜜糖 犀角

牛黄

5、冲服: 肉桂粉 三七粉 沉香粉 胡椒粉

犀角粉 芒硝

青黛

雷丸

鹤芽草 苏合香 冰片

白芨粉 生地汁 生姜汁 生藕汁

西洋参 鹿茸

羚羊角

元明粉 紫雪丹 猴枣散

6、另煎: 人参 冬虫夏草

7、泡服: 西红花 胖大海 番泻叶

宁远县中医医院

第二篇:《煎服中药材方法》

煎服中药材注意18项

熬中药是一门学问。很多东西,是医生必须告诉你但没有时间和耐心仔细跟你讲的;很多东西是病人想问又不敢问的。我今将其罗列如下,如法熬药、服药,药效翻倍。 这是迄今最全、最细、最正宗的煎服中药法则,要转载哦,功德无量!

(1)现在多数药店都有代煎服务,一般取药后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取到熬好的药液,每剂两包,回家放到冰箱里,随时取用,非常方便。但除非实在没有时间、没有条件,中药最好还是自己熬。因为熬药有很多细节,药房代煎不一定给你细致操作。

(2)熬药的程序:

A.先将群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需要先煎或后下的药无须浸泡。

{鹿茸煎服是什么味道}.

B.头煎:先用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10-40分钟,启锅滤汁。后下药无须浸泡,注明“后下几分钟”,则在头煎的最后几分钟放下锅。

C.二煎:在头煎药渣中加水,再次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与头煎同样的时间,然后启锅滤汁。

D.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装入保温瓶,每日分2-3次喝完。

(3)熬药用陶瓷器皿,避免接触金属器物。因为大多数药物都是草木,而金克木,金属器皿往往能改变草木药物的性质。而土生万物,陶瓷器皿属土。

{鹿茸煎服是什么味道}.

(4)每次熬药的水量由自己控制,保证两次滤出的药汁共有500-600毫升(约一啤酒瓶)左右即可。每一煎加水要一次加足,不要边熬边加水。

(5)需要先煎的药:主要是金石矿物、骨骼、甲介类,需要提前单煎,然后再与群药同煎,以保证其有效成分充分被熬出来。一般来说,龟板、鳖甲需先煎40分钟;磁石、代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瓦楞子等需先煎20分钟,石膏需先煎15分钟。还有的药,须久煎以去其毒性,如麻黄需先煎,去沫,一般是先煎15分钟左右,再将煮出来的泡沫去掉。附子也要先煎,熬到没有麻味为止。一般来说,少量用附子时候,先煎30-40分钟即可,如果是大量用附子(多于15克),就必须先煎2小时,保证药性下沉,否则,后患无穷。

(6)需要后下的药:芳香辛散类药,久煮易失效的药,在煎煮过程中要后下。一般来说,钩藤在头煎最后7分钟下,藿香、佩兰、绿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朴花、紫苏、砂仁、肉桂、天竺黄等在头煎最后5分钟下,薄荷在头煎最后三分钟下,鱼腥草在头煎最后2分钟下。二煎的时候,后下药一起煮即可。还有的药,有时候需要后下,有时候不需要后下,比如,大黄,如果要用来通便,则宜后下,如果不用来通便,则不后下。

(7)熬药的时间,指煮开后用文火慢煮的那段时间,一般是10-40分钟。一般来说,走上焦的药,如治感冒、肺部疾病的药,不宜久煮,一般文火煮10-15分钟即可起锅。走下焦的药,尤其是养肾、滋补类药,需要久煮,宜用文火熬40分钟左右。其余文火煮20分钟即可。总体来讲,药熬的时间越长,其性越往下沉,药力越往下走,熬药的时候可根据病位掌握熬药时间。

(8)熬药的时间一定要掐准。很多人熬药熬忘了,导致久煮,这样非常影响疗效。还有人熬药忘了时间,把药熬糊了,再加水以图补救,这是熬药的大忌,因为此时,药性已经变了,这一剂药已经熬废了,不能再喝了。

(9)一般的药物煎煮两次就可以了。在以下情况下,也可以煎煮三次:A.第三次煎煮出来的药液,就比较淡了,味淡入脾,三煎药物有健脾之功,对于脾虚者很适宜。

B.内含龟板等贵重且养阴的药材,可以煎第三次,以充分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

C.用于皮肤病的内服药,第三煎的药液可以用来外洗。

D.有些特殊的病种所配的方剂,需要用上一剂药的第三煎药液代水来煎下一剂药。这就要遵医嘱而定。

{鹿茸煎服是什么味道}.

(10)需要另煎的药:很多贵重药需要另煎,以免跟群药同煎造成浪费,如人参、西洋参、藏红花、蛤蟆油等。另煎药液跟群药煎出的药液混合服用。

(11)需要包煎的药:如滑石、米糠、旋复花、茅花、密蒙花、蒲黄、五灵脂等,它们本身或所带的毛容易引起药液浑浊,需要包煎;车前子容易沉底,粘附于药罐,导致糊底,也要包煎。一般用纱布包裹。包煎药需要同群药一同浸泡。

(12)需要冲服的药:很多贵重药物及用量极少的粉剂药物,需要另行冲服。即在服药时用药液冲服。如麝香、三七粉、朱砂、川贝粉、珍珠粉、苏合香、安息香、琥珀、柿霜、血竭、熊胆、牛黄、冰片等。

(13)需要烊兑的药物:胶类及糖类药物,需要先烊化,再兑入药液,一同服用。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虎骨胶、蜂蜜、饴糖等。烊化的方法,一般采取隔水蒸,将药物放在一个小碗里,加水少许,再将小碗座在沸水中加热,不久小碗中的药物即烊化。

(14)服药的时间,一般来说,如果病位在上部,药宜于饭后服用,这样饭把药顶在上面;病位在下部,药宜于饭前服用,这样饭能把药很快往下压。如果没有明显的病位,可在两顿饭之间服药。有些方子比较特殊,比如鸡鸣散,要在早上鸡鸣时分服用,这就要具体遵医嘱而定。

(15)现在市场上有免煎剂,是从药物中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只需要将其冲服就可以了。但由于生产厂家不同,业界尚无免煎剂的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可依,免煎剂难免良莠不齐。所以,在实在没有时间和条件熬药的情况下,免煎剂是可以用的,但只要有了时间和条件,还是用标准的中药饮片熬制更好。{鹿茸煎服是什么味道}.

(16)不要喝隔夜药。中药一般都是每天一剂,当天的药当天熬,当天熬的药当天喝,不要使药液隔夜。有人喜欢头天晚上把药熬好,第二天喝,这是不妥的。最好起早把药熬好,当天服用。

(17)有人喝药喜欢放糖,以缓解苦味,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糖也是一味药,而且不同的糖作用还不一样,比如:白糖性平,滋阴收敛;红糖性温,能活血;冰糖甘寒生津。药液加入糖后,等于在原来的方子里又加进去了一味药,方子就变了。

(18)药渣的处理:按传统民俗,药渣最好倒在路上,取“对路”之意。按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路,“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因为铸洛钟所用之铜是从西边的铜山采来的,两者之间仍有冥冥的联系,所以铜山崩时洛钟会有响动。人喝下去的药液跟药渣本是一体,它们虽然分开但仍有联系,所以,不要把药渣倒在下水道或垃圾堆里,这样也会影响药效。这一条,虽无现代科学依据,但这是中医前传后教的东西。奉劝诸位遵循!

第三篇:《中药煎服全知道》

中药煎服全知道

2014-01-05 正安聚友会

一个好的煎药师的收入一点不比一个医生收入低,因为中药煎煮是中医治疗的疗效好坏的一个关键点。

如何正确煎煮出一锅最地道最有效的中药呢?在此向您介绍一些煎中药的知识。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

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

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

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鹿茸煎服是什么味道}.

二、煎药的加水量{鹿茸煎服是什么味道}.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鹿茸煎服是什么味道}.

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

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

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

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

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

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

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

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

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

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

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

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

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

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鹿茸煎服是什么味道}.

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

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

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

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

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

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

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

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

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

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

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

而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

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

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

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

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鹿茸煎服是什么味道 鹿茸口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