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话题作文】
第一篇:《拯救母亲河》
拯救母亲河
在盛夏时节中,河里本应到处是欢乐的孩子与成群的鱼虾。而我们的西门河却别有一番“姿色”。
如果西施是西湖,那东施就是我们的西门河。河里充满了色彩——白色的泡沫,各色的塑料袋、红绿相间的西瓜皮等生活垃圾都漂在河面上。人们似乎把西门河当做了一个自助垃圾场,任他们随心所欲地倒垃圾。因为这样又可以省下一笔处理垃圾的费用。他们这样做太愚蠢了,为了省一点钱,而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然而还有更过份的事,在河源头建造化工厂,每天都源源不断的向西门河排污水,使河水被小污染,两岸的庄稼都减产了。河水的污染还导到了动植物的大量死亡。鱼儿们在经过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灾难后,幸存者己廖廖无己。多数以肚儿朝天命丧黄泉了。在阳光的暴晒下,散发出一阵阵恶臭。此时的西门河像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用它最后一丝力气呻吟着“救救我吧,救救我吧!”看见这样的景象,作为小河边的孩子,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在我的号召下,十几名孩子一齐到河边坚持不懈地植树只为了一个清澈的母亲河。我们的事情感动了村干们,他们开会研论,决定拆了化工厂,还派人捞垃圾、植树、投苗。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西门河又恢复了生机。
现在,岸边各有一排婀娜多姿的柳树,在微风吹指下翩翩起舞,长长的头发也垂在了水里,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岸上有五颜六色的野花和青青的野草。空气中弥漫着花的芬芳和草的香醇。清流见底的河水中倒映着花、草、树,令人如痴如醉。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西门河一定会更美。
六(一)班 田道军
保护母亲河
地球上的每一条江河都是人类的母亲,是她用甘甜的乳汗养育我们;是她用博大的胸怀,孕育了五千年的文化;是她用宠大的身躯,养育着中华儿女。
我们的母亲河很美丽,但如今,它遭到了破坏。大家都向河里扔果皮、倒垃圾、排污水现在的河流是黑漆漆的,有人从旁边走过时,都捂着鼻子。
如今,保护母亲河已刻不容缓。醒醒吧,人们。不要往河里乱丢垃圾,让小河不再伤心的哭泣。不要往河里排污水,让河流变得明亮清澈。让太阳高高照耀每一个角落。像以前一样让每个地方都散发着清闲新的空气。于是大家决定重新美化我们的家园,在河旁种植花、草、树。
过了几年,树木都长得非常茂盛,小动物们又在河流旁边蹦蹦跳跳地玩耍。小河再次变得美丽,欢快地唱起歌来,布谷鸟,喜鹊在枝头唱出优美的旋律。
清清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是那么的透明。微微的波纹闪着点点金光,仿佛一块翡翠上镶上了许多金片,一闪一闪,是多么温柔、可爱。
小草都从土里探出头来,小花也各不相让。红的、白的、黄的、紫的都像赶集似的集在一起。真像一个大花坛。 只要我们好好保护,它会变得更加美丽。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离不开它。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水就没有人类。请大家好好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吧!
六(一)班
曾德丽
我的家乡变了样
我的家乡在贵定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
听爸爸说,过去村里人的思想很落后,从不讲什么建议,也不重视保护环境,就拿家乡的那条碧青河来说吧! 过去,河的两岸都是葱葱郁郁的树林,河水又青又经,所以人们叫它碧青河。清清的河水日夜不停的流着。哗哗的流水声时而高,时而低,就像一首悦耳的曲子。春天,绵绵细雨,增加了小河的水量,催开两岸野花,香气在空中迂回流荡,沁人心脾;夏天,小河洗去人们一天的疲劳,使人感到轻松愉快;秋天,岸上的各种果树挂满累累的果实,使人欣喜;冬天,岸边的柳条儿,松枝儿蓬松松,毛茸茸,孩子们在河面上溜冰,堆雪人,到处是一片粉壮五砌的世界,真是美极了!
可由于人们知识浅薄,目光都投向了“金钱”二字,在短短的几年里,两岸的树林被砍光了,留下的只有光秃秃的树桩,就这样,碧青河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河水浅了,水声小了,人们也不喜欢它了,就往它的身上倒垃圾,排污水。孩子也不和它玩耍了,它的身躯开始腐烂、发臭这时的碧青河就像一位老弱病残的老人,痛苦的呻吟着,奄奄一息。可它实在忍不住饥渴、愤怒地呼叫起来,河岸的人们,救救我吧!救救我吧!{拯救母亲河日记}.
这叫声,似乎唤醒了沉睡的人们,在国家的帮助下,又重新栽上了树苗。几年过去,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碧青河又恢复了生机,那首动听的曲子又响在河岸边,响在人们耳边
啊!我家乡在前进!家乡的人在前进,也许再过几年,家乡的各行各业都将会欣欣向荣。
六(一)班
曾朝粉
第二篇:《国庆征文:拯救我们的母亲河》
国庆征文:拯救我们的母亲河
国庆征文:拯救我们的母亲河
高一 王莹
朋友,你可曾注意,在五十元人民币的背面,是一幅气势磅礴的瀑布图,没错!那就是位于我国山西与陕西之间,被亲切的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拯救母亲河日记}.
那滚滚黄水,九曲回荡,一路奔涌,在晋陕峡谷骤然受束,形成了落差为30米的夹岸深沟,疾流直下势如巨壶,清走云飞,倒悬倾注,真是名副其实的"黄河万里出昆仑,奔腾咆哮入壶口!"
那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所以,从旧石器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在黄河的怀抱中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不断的提高适应自然的能力,发展农业文明,也使黄河流域逐渐成为了古代中国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这些悠远的民族历史都在我们的神话,传说,歌谣等传统文化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所以人们总爱亲切的称黄河一声—伟大的母亲,因为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教育了她们奋发向上,顽强不息。
可是那早已成为过去。现在的黄河,我想一句谚语就可以形容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知道为什么这么讲吗?因为黄河以沉淀的泥沙多而闻名于世。据统计,黄河下游每年输沙量为16亿吨,平均含沙量约为每立方米36千克,并且沉沙的颗粒很细,河水大多时呈泥浆状态,沾在身上,还真是难以清洗呢!
黄河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据历史记载,从先秦至今,黄河下游就发生过150多次大的决口,每一次都造成洪水横流,千里泽国的人间惨象。而最近这几十年来,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周围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破坏,黄河又出现了严重的缺水断流和水污染等新的问题。
知道吗?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63位院士联名向海内外炎黄子孙发出郑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朋友们!救救黄河吧!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就是赤地变青山之时,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呀!我相信你一定能够重焕昔日的光彩。
第三篇:《拯救黄河》
拯救黄河,刻不容缓
旧石器时,人们在黄河两岸,傍水而居,快乐地生活着。黄河,
从那时便哺育着华夏儿女。
____题记
那是母亲河,她用丰富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们,她便是黄河.但
是,我们却一次次的伤害她.听!母亲河在哭泣!看!我们的家园在凋零!
黄河的原貌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
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最后流入渤海,全长达5464千米.黄
河两岸,景色壮美,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绚丽多姿.多么美的黄河啊!不,
她那时应该不叫黄河.她气势磅礴,才有了”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
里触龙门”这铿锵有力的诗句……
黄河的现状
现在的黄河泥沙含量特大,在中下游,每立方米水含三十多千克
泥沙.居世界第一.此时,黄河河水浑黄,才有了”黄河”的称号.由于
泥沙,又造成了地上悬河现象.因为泥沙的堆积.使黄河河床高出两岸
达10米.如果遭遇暴雨,黄河泛滥,会造成严重后果.再加之对黄河排
放的污水,黄河成了世界上有名的害河!
追根溯源
黄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黄河两岸农
民大肆开垦田地,使水土流失,加上土壤里面残存的化肥农药,使
黄河变得混浊。还有煤炭的过度开采,以及企业的污水过度排放,
都加剧黄河环境的恶化。我们的母亲河,在哺育我们的同时,还要
忍受子女对她有意无意的伤害!人们啊,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
得拯救黄河!
拯救黄河
黄河母亲,已经受到太多伤害,为了保护她,我们应该建议有关部
门,控制煤炭过度开发的局面,植树造林,向农民办讲座,不要过度开
垦田地。并加强对企业的管理,禁止排放污水……尽我们的微薄之
力拯救黄河,如果每个人都尽点力,拯救黄河不再是空想!
我们得拯救黄河!那是我们的母亲河,没有她哪有今天的灿烂的华夏文明?
我们应拯救黄河!她用乳汁哺育我们,呵护我们,不能让她毁在我们手里,应让她更辉煌!
拯救黄河,刻不容缓!
1
第四篇:《电视片《拯救黄河》解说词》{拯救母亲河日记}.
电视专题片《拯救黄河》解说词
治水:从三门峡到小浪底
穿越了陕晋峡谷,切割了黄土高原的黄河,泥沙俱下,灾害频仍。黄河变清,黄河安澜,成了中华民族的千年之梦。“万山不隔中秋月,百年复见黄河清”。千百年来,人们祭祀、人们祈盼,人们铸起巨大的铜牛,一东一西,锁住黄河。然而,黄河依然是黄河,灾害也依然是灾害。这两只锈迹斑斑的铜牛,在河床的泥沙中沉睡了上千年,它们是黄河泛滥的历史见证。
远古时代的大英雄大禹承担起治黄的重任。涛涛黄河流经了潼关古渡,却被中条山和华山一左一右阻拦了它的畅通,大禹抽出斧头,连砍三斧,劈出了人门、鬼门、神门,黄河穿山而过,哺育了中原儿女。人们用中条山的“中”字和华山的“华”组合起来,命名黄河流过的地方为“中华”,而三门峡正是中华腹地。{拯救母亲河日记}.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儿女就迫不及待地去尝试圆自己的河清之梦。 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就到了铜瓦箱决口地点,在黄河岸边久久徘徊,对流传在河南陕县一带洪灾民谣“道先二十三,黄水上了天,冲真太阳渡,捎带万锦滩”感受颇深。为了治理水患,国泰民安,他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为落实毛泽东指示,周恩来亲自组织研究治黄问题。究竟在哪入手呢?水利学家捧上了一摞又一摞沉甸甸的历史资料。
在三门峡建一座水库的设想,早在30年代就提出来了,日本人研究过,美国人也研究过。但由于担心泥沙淤积和库区淹没损失都很大,而未作结论。1954年苏联专家竭力推荐在三门峡建高坝大库的方案。日本人、美国人和国民党政府干不成的事,在苏联帮助下的共产党政府一定能干成。
1955年,国务院的一位副总理在怀仁堂向全国人大代表们宣布,将在三门峡修建新中国第一座高坝水库,水库建成之后,在座的代表和全国人民就可以在黄河下游看到几千年来所梦想的那一天———海晏河清!
1957年4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958年10月截流。1960年,一座高106米、长875米的大坝横空出世,截断了涛涛黄河。
千年泛滥的黄河被制服了,千年浑浊的黄河似乎开始变清了,人们欢呼根治黄河的伟大胜利。三门峡成了新中国的骄傲,成了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了大跃进的颂歌。1960年制版的二元人民币上印有雄伟的三门峡大坝的图案。
然而,黄河毕竟是黄河,它不但没能变清,滚滚泥沙还大有淤满三门峡之势。蓄水仅仅一年半,就有15亿吨泥沁沙铺在三门峡至潼关的河道里,形成拦门沙。回水倒灌渭河,渭河流域水位全面抬高,渭河河床也高出地面5米。800里秦川的千里沃野出现了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浊水继续西侵,危及西北文化中心古城———西安。
而在下游,由于三门峡的拦截,水速减缓,大大降低了黄河的输沙能力。每年有4亿多吨泥沙沉积在下游河道,河床抬升的速度逐年加快,地上悬河的长度也逐年拉长。专家们认为,黄河的泄洪能力在继续衰退。洪水的威胁也没有减轻。
三门峡的成败始终牵动着共和国缔造者的心。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专门召开的治黄会议上,第一次对工程决策作了反思。向被错误地遭受批判的专家赔礼道歉。晚年的周恩来已是重病缠身,但他还牵挂着三门峡。他曾对人讲,三门峡的事他交不了账。 毛泽东看到建成了三门峡也没有出现什么“黄河清”,于是沮丧地说:“三
门峡不行就把它炸掉。”
如今,这一纪念碑式的工程还矗立在黄河上,黄河嘲笑着大禹的子孙。千古民族夙愿又一次在混沌的黄水中化为泡影。
三门峡留给我们的遗憾,我们能不能化解?黄河留给我们的威胁我们能不能防范?在总结和借鉴三门峡水利工程的教训之后,经过数十年的酝酿,国家决定兴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以再保黄河二十年的安澜无恙,提高黄河的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跨跃到千年一遇。
时代在前进,昔日计划经济的主观臆断,已被市场经济的科学决策所取代。尽管小浪底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不如三门峡,但国际招标的现代化管理和科技支撑的大规模现代化施工水平,使小浪底工程固若金汤。小浪底的建成必将大大减缓黄河对下游的威胁。千年苦难的黄河母亲,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污染:黄河的现代病
青藏高原,巍巍雪山,一望无垠。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冰川的一条大河,向东曲折地流过黄土高原之后,就变成了一条浑浊不堪的河。世界于是有了一条独一无二的奇特河流。在这条河流两岸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曲折坎坷的悲剧。
那么,黄河的病症有哪些表现?黄河的病因又是什么呢?
古老的黄河,历史上并没有发生严重的污染问题,但由于人口的激增和人类不适当的开发活动,曾经秀美和西北的曾经清澈过的黄河,失去了往日的英姿。地域的资源分布,不合理的工业布局,落后的产业结构,粗放的生产方式,致使宝贵的资源和能源得不到合理而充分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变成了毒水和垃圾排向黄河,黄河成了藏污纳垢的排污沟和下水道。我们的母亲河年年岁岁,日复一日地被迫吞咽着肮脏和污淖,日益憔悴和丑陋。90年代,每年注入黄河的污水近30亿吨。黄河污径比高达14%,如果说平均每立方米黄河水里有38公斤泥沙,那么,我们不要忘记每立方米黄河水中还有52公斤的污水。 垃圾———这铺天盖地的垃圾就在黄河岸边堆放,风吹日晒、雨水浸淋,高浓度的渗滤液透析到地下,对地下水造成严重威胁,垃圾的渗滤注入黄河,更使黄河水质的污染雪上加霜。黄河流域这种露天堆放的垃圾场竟数以百计。
陕西的渭河,山西的汾河和涑水河,河南的莽河,内蒙古的昆都拉河携带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直入黄河。黄河已有2/3河段的水质丧失了饮用功能。这一片片白色的泡沫散发着恶臭,这一缕缕黑液挟裹着剧毒,不仅污染了黄河干流,还渗透沿黄两侧的地下水中,污染了地下水,河水不能喝,连井水也无法饮用。两岸群众饱受污染之害,染上各种疾病,致畸、致残的现象屡屡发生。有的地方,一个乡挑选不出一个身体合格的青年去应征入伍。
黄河流域矿藏丰富,开采的面积和强度不断增大。黄河水的矿化度也在增大,这就更增加了黄河污染的复杂性。煤炭开采、石油化工、矿山冶炼、有色金属、建材水泥,几乎所有重污染的行业都集中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这种畸型的产业结构加上落后的生产工艺致使对黄河的污染与日俱增。山西沿吕梁山、太行山河谷的汾河工业走廊,焦炭生产集中。一堆堆明火,一座座焦炉搞得黑烟滚滚,遮天蔽日。水是黑的,树是黑的,人当然也是黑的。“晴天和阴天一个样,太阳和月亮一个样,鼻孔和烟囱一个样”成了当地炼焦人绝妙的自我嘲讽。
超载的土地,庞大的人口,为了吃饭,毁林开荒,弃草种粮,滥垦滥牧,滥采滥樵,使得黄河中上游地区沙进入退。茫茫黄河,赤地干里,干燥的气候,裸露的地表,为沙尘暴的喧嚣肆虐扫清了屏障。
1998年4月15日,一场历史罕见的沙尘暴席卷了半个中国,西北地区
黑云压城城欲摧,风烟滚滚来天半。沙尘暴过后,碗口大的树木连根拔起,牛羊刮上了天,城镇、农田、牧场、沟渠为流沙所填埋,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损失惨重。生态的恶化加速了环境的污染,环境的污染又导致生态进一步恶化。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恶化又使得人民日益贫困。
一个人就是一部驱逐绿色的铲草机,一个人就是一条输送泥沙的传送带,一个人就是一个排泄污物的污染源。
黄河并非天生暴虐,黄河也并非生来污浊。同那些最美丽最温柔的河流一样,黄河也有过清白的容貌和秀美的妙龄。黄河的悲剧就在于,养育了一群鼠目寸光、忘恩负义的子孙,你待他们恩重如山,他们却对你敲骨吸髓。他们贪婪地扯你的衣服,他们在你胸膛上胡作非为,他们使你体无完肤,惨不忍睹,他们肮脏了你还反过来埋怨你,说什么“跳进黄河洗不清”,他们一口一个摇篮,象征,母亲,实际上却把你当成下水道来排污泄秽。黄河,你的子孙亲手毁了你。黄河的子孙,你什么时候才能幡然醒悟,像你的母亲忏悔,祈祷。浪子回头金不换,快停止你的恶行吧,黄河的子孙。
奋斗:西部大开发
中国的西部,壮美而苍凉。
几千万年前,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迎头相撞,隆起了耸入云霄的世界屋脊。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再也不能到达西部腹地,干冷的气候造就出大片的沙漠与戈壁。 在这片贫脊的土地上,聚居着汉、回、藏、维等众多民族,他们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辛勤的双手营造出片片绿洲,牧养着群群牛羊。然而,干旱缺水,风沙肆虐,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无情地吞噬着他们的劳动果实,这里的人民依然贫困,而“西部”也几乎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
从青藏高原雪山冰川融化而来的涓涓细流,流过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百转千回于群山万壑之中,终于到达了黄土高原,把黄土高原连同西部人渴求富裕的梦想,浸割得支离破碎,西部人民在历史上多少年的艰辛,一次次地付诸东流。
那么,西部人的梦想什么时候才能变成现实?
炎炎烈日,热气如蒸。
这一队队沙漠之舟,背负着沉重的驼峰和西部人的希望,默默地在沙海之中行进,一走就是几千年,踏出了一条丝绸之路。
无论是英姿尚在的嘉裕雄关,还是断壁残垣的楼兰古城,如今都像是孤独的英雄,寂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