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怎么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想知道别人的qq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话题作文】

第一篇:《心理学让你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心理学让你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嗨,学心理学的,你能猜猜我在想什么吗?”每一个心理学专业的人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每到此时,一些“狡猾”的专业人士会以各种借口搪塞过去,而对于一些比较老实的心理学人,他们往往会略带惭愧地解释说:“心理学不是算命,它仅仅是一门以探讨心理与行为现象及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就如同研究物理的形成了物理学,研究心理就形成了心理学”。而这时,对方往往露出失望的神情,心中仍然对心理学充满困惑。

确实,很少有像心理学一样既受大众瞩目又频遭大众误解的学科。比如,人们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心理学,大多与心理咨询有关,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风云变幻的时代,人们的心理保健、精神压力等问题更容易为公众所留意,因此,很多与咨询相关的心理工作者与公众交流也比较频繁,这样,很多人便把心理学与心理咨询等同起来。但实质上,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它绝不能涵盖所有的心理学研究内容。那么,科学的心理学究竟以什么为研究对象,心理学家又是哪些人,心理学又是如何做研究的呢?

就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而言,按标准的说法,它以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换句话说,相对于心理内容,心理学更以研究心理过程和心理规律为己任。例如,心理学专业者可能不以你此时此刻想什么为研究内容,他们对你在什么情境和条件下会想这些内容更感兴趣。大体上,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的思维过程、情意过程、个性特征,以及人与人之间心灵互动的规律等内容。心理学并不是仅仅以心理异常为研究对象,比如我本人就对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社会层面的心理内容感兴趣,考虑的更多的是心态正常的人们之间彼此如何互相影响的问题。

就心理学的研究者来说,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搞心理学的人都目光深邃,心灵敏感,不管你什么样的表现,他都会分析出你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个相当利害和不可亲近的角色。公众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足为怪,因为我国的心理学专业人员并不多,很多人都是从影视上得到心理专业人士的形象的,以为各个心理学家都象《沉默的羔羊》中那位吃人的心理专家那样可怕呢。

也许真的有这样的心理学从业者,但至少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我还没有见到过。其实,心理学由于研究领域的广阔性,相对于其它专业,心理学业内人士更会体现出参差百态的特点。有的人研究人的注意或者记忆,那么他们的表现更可能像个物理学家;有的人研究大脑的生理机制,可能更像个生理学家;有的人研究心理学理论流派,可能更像个历史学家;有的人研究不同文化下的心理特点,可能更像个人类学家……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也可以利用社会科学的办法,这也是心理学的迷人之处,每一个学心理学的人,不管他的个性和喜好如何,都可以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找到属于他自己的位置。也许没有人能说清心理学家究竟什么样,但绝对不只是如影视所表现的心理学家那样单一的形象。

就心理学研究方法上说,相对于许多其他社会科学,心理学在研究中更强调实验,注重用数据来说话。这一点上,心理学会和一些社会科学有所不同,比如,教育叙事研究更注重个体的体验和经历,但科学的心理学认为例子是一个弱的证据,并不能说明你所支持的理念正确。比如,当人们问一个老寿星为什么长寿时,有的人回答是“抽烟喝酒不运动”,那么心理学不会立即得出“抽烟喝酒不运动”是长寿的原因,而是通过调查,如果达到显著多数的寿星都是这种观点,我们才会得出支持这一假设的结论。因此,在本书所介绍的那些心理学研究中,如果我说“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是指通过调查或者实验得出的结论,而不是通过个案分析得到的结果。

有些对心理学持批评态度的人常说,“心理学劳神费力地运用实验和数据,却往往得出了一个常识性的结论,这还不如我们思考一下得到的结论深刻呢”。必须承认,正像其它学科也有许多非常平庸的研究一样,心理学中也有一些研究很“垃圾”。但一个精彩的心理学研究,其实往往会得出超越常识的结论的,它们会体现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可爱。比如,一般的常识表明,表扬会让一个学生更努力。心理学的研究就会做出一些有趣的研究,证明在某种条件下表扬会让学生更为沮丧的命题。

如前所述,心理学目前而言还是一门备受误解的学科,在一些人的眼中,心理学还是等同于心理咨询,或者与趣味心理测验、算命等内容难以分割。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其主要原因就是采用了现代的科学实验的研究范式来对心灵问题展开考察。以人本身为研究对象,来开展研究本来就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科学心理学成立之前,更多的关于心理现象和规律的考察多采用思辨的方式,但自从1879年,心理学家冯特成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起,心理学就试图用更科学的范式来探讨人心。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心理学的一个独特的魅力之所在就是用了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人们所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和心灵问题。

每个阅读心理学书籍的人不必要成为严谨的心理学家,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心理学不神秘,他其实很可爱![迟毓凯]

第二篇:《我们如何判断别人的想法》

我们如何判断别人的想法

你在想什么?我们用大脑的不同区域思考自己与“不似自己”的他人。

我们怎么知道其他人在想些什么呢?一项新研究提出,这时我们使用的脑区与进行自我思考时使用的相同——但仅在被判断者与我们相似时才是如此。

该研究显示,当预计那些和自己不太相似的人的意见和感受时,这块脑区便被启用了。这或许意味着我们更容易依赖刻板印象——同时也能有助于解释诸如种族歧视、宗教争论等社会矛盾的原因。

这 个结论是由马萨诸塞州剑桥大学的Adrianna Jenkins带领的一群神经科学家发现的,他们试图找出大脑如何估计他人的想法。Jenkins解释说,估计别人的感受是一项有价值的社交技能,因为我 们无法看到别人的内心。“我们是如何跨越自己与别人心灵之间的鸿沟的呢?”Jenkins问道。

她自己给出了答案:这似乎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在对方身上找到认同感。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怎么处理那些关于别人处事态度的问题——从对待交通拥堵到印象派艺术——完全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和他们有多大关联。

人以群分

Jenkins和她的同事研究了一片名为腹侧前额叶皮层(vMPFC)的脑区,一般认为它与自我思考有关。举个例子,如果你被问及喜不喜欢棒球,在你回想自己对这项运动的喜爱(或讨厌)时,这块区域便被激活了。

为了探明在考虑别人想法时的脑活动,研究者给波士顿地区的大学生呈现相似者与相异者的照片与描述;相似者是来自东北部的自由派学生,而相异者则是来自中西部、支持共和党的正统基督教徒。然后让学生们回答一系列问题,如“你喜欢蘑菇还是披萨?”,并猜测这两个虚拟人物的回答。

“我们可能不那么把异己者看作是人。”——Adrianna Jenkins

研究者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年报中报告道,当志愿被试们估计那些来自相似背景者的看法时,vMPFC表现出活动;而考虑异己者对披萨的偏好时,这片脑区毫无动静。

“你越将对方看做与自己相似,就越容易在他们身上移情,”Jenkins解释道,“我们可能不那么把异己者看作是人。”

社会冲突

尽管研究中的问题被刻意设计成与政治无关,但这个结果多少折射出了将彼此看做异端的人群间的社会冲突,Jenkins说。

心理学理论提出,要推知他人感受还存在另一条与自我感受无关的途径,即仅仅依靠社会假设,她认为这可能是种族或宗教冲突的根源。

“我们用刻板印象来看待与自己不同的人,这似乎是合情合理的,”Jenkins说,“但其功过是非还没有定论。”

广告:

Jenkins和她的同事们正在研究这种效应在不同种族人群身上的体现,看是否会得到相同的结果。至今为止他们选择的志愿者包括白人和东方人——她提到使用有历史冲突的种族群体,如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可能会使结果有所变化。

无 论这个研究有多么成功,我们仍然希望能在那些异于自己的人身上产生更强的移情。Jenkins和她的团队提出了一个建议,只要花五分钟时间用第一人称来写 一些关于他们的文字,你就能行之有效地进行“换位思考”——或许这也表示着,如果你试着去做,你就真的能看到别人的视角。{怎么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左岸.P.S: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大脑的思维,也许,哪一天,我们人类真的可以做到无限沟通。我最喜欢的四句句是:

{怎么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1. 把自己当成别人——审视自身

2. 把别人当成自己——换位思考

3. 把别人当成别人——尊重个性

4. 把自己当成自己——坚持自己

最后问个比较有趣的问题——如果你能知道任何人的心理在想什么,你想做什么?

46条评论 发表于

我不想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那样人生就无趣了。 风吹无声 Reply:

一月 29th, 2010 at 1:33 上午

@welee, 与人相处需要同理心,社会化的今天不可能老死不相往来!

hxyhbkj 发表于2010-01-28

如果什么都知道了就没意思了~~!{怎么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土狼妹妹 发表于2010-01-28

心理学越来越发达,相信人的性格很多会被剖析清楚。{怎么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发表于

如果我知道别人在想什么,那么我会看看某些人义正词严的说话的时候,脑子里是否依旧男盗女娼

发表于

连续看了上一篇和这一篇,感觉那样很疯狂,如果真的能知晓任何人的心理,唉,我也许就没有朋友了,呵呵。 左岸 Reply:

一月 29th, 2010 at 12:23 上午

@鱼, 看了大家的评论,我发现大家把这个感知心理解错了,认为如果我的心思被别人知道了就会被人利用。这是不是也间接说明了在中国,我们很难以诚相待,留一手等等很奇怪的心理呢?

其实是每个人先入为主的思维,哪有哪个人真能知道每个人在想什么,只是有的人善于察言观色罢了。

maksim 发表于

我特别喜欢一些关于生活观察的文章.很有哲理,很有现实针对性. Seamoon Reply:

一月 29th, 2010 at 8:39 上午

@左岸, 我觉得了解别人的意思很无聊,不了解才有意思。 发表于

有点深奥呢 心理学太复杂了 研究不了 这都是高手能研究的

山蕾 发表于

这是个两面性的问题,视情况而定。 泡面 发表于2010-01-28

做人是应该经常换位思考。 joyla 发表于2010-01-28

要是可以的话,那我就会读心术了!

{怎么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自我主义 发表于2010-01-28

换位思考有矛盾"不好!还是坚持自己的好!说到这个我发现我很死板!唉!胆子太小!杯具了""如果我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的话!欺骗玩弄他人!嘿嘿!本性还在! 左岸 Reply:

一月 28th, 2010 at 10:18 下午

@自我主义, 我知道,你不会的!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哪里会想着玩弄他人!嘿嘿! 发表于

很少研究这方面耶,但是如果有个人能得知我的想法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左岸 Reply:

一月 28th, 2010 at 10:12 下午

@Firm, 我倒是很希望很多人能知道我在想什么。 左岸 Reply:

一月 28th, 2010 at 9:36 下午

@曹建的博客, 问:你这里的“别人”是不是指与我们不相干的人,或许是指“除自己以外的人”?那么,父母、妻子、孩子、朋友、上司""这些人呢?

5101白水 发表于

“我们是如何跨越自己与别人心灵之间的鸿沟的呢?”记得有个关于狼孩儿的新闻,一个人类能在狼群中生活,他们之间的心灵至少应该是彼此无防。而在如今的文明社会里,能做到夜不闭户已属不易,若要人人都能心心相印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左岸 Reply:

一月 28th, 2010 at 9:32 下午

@5101白水, 人应该是因为不同而精彩,这并不妨碍彼此的沟通。也许人们会觉得整天想别人在想什么是给自己找累,我们了解自己已经不易,还想那么多干吗? 我有个观点:”通过了解大众心理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看懂人间百态”,不知你以为然否? 5101白水 Reply:

一月 28th, 2010 at 9:58 下午

@左岸, 然也。通过对群体的观察可以更全面的解释个体的存在行为,然而这些只能是实验室行为,也仅仅能提供一些参考,不能当做看人待人的标准。就想侦探故事里说的那样,这些只能作为推理的依据,而不能作为定罪的证据。

左岸 Reply:

一月 28th, 2010 at 10:03 下午

@5101白水, 你提醒了我!在了解别人的心理时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简单地去套用某种心理理论。 5101白水 Reply:

一月 28th, 2010 at 10:09 下午

@左岸, O(∩_∩)O哈哈。判,分也。――《说文》断,截也。――《说文》判易,断难啊!

发表于 为什么要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呢?

左岸 Reply:

一月 29th, 2010 at 12:36 上午

@教学时光, 你不是学过教育心理学吗?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不是很有用吗? 发表于

如果我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我会跟他沟通,消弭误解,感觉以前我给印象确实不好,多交朋友很好!

Jimmy 发表于

那做什么就不重要了吧,呵呵

男儿当志兵 发表于

最后问个比较有趣的问题——如果你能知道任何人的心理在想什么,你想做什么? 我想统治世界,征服所有的人。

当然腻了的话我就同化他们,天下大同了

苏菲的世界 发表于2010-01-30

第一次留言。

最后那里“只要花五分钟时间用第一人称来写 一些关于他们的文字,你就能行之有效地进行“换位思考””对我自己很用启发。一直我都在想,为什么那个人就知道我下一步会做什么,提早做足了准备,当我走下一步时,就完全讲我制住了(我是指玩游戏时)。

如果我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时,我想我会提早准备好。

左岸 Reply:

一月 31st, 2010 at 8:14 上午

第三篇:《你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

教育的无奈

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这是一节初三的课堂,教师在黑板上认真的讲课时,偶然间认真的发现,有些同学在认真的听课,跟着老师的步伐,眼神专注,而且从他们的眼神里可以发现,他们的大脑在飞速的思维,然而这部分学生在班上所占比例确实太少了,但是这位老师依然在讲。

他还看到有一名男生,在用眼光注意着同桌的女生,那眼神,根本将老师置之度外,你能说他没有萌动着青春期的暗恋心态吗,脸上不时还泛出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当老师提醒似的叫道他的名字时,他都没有立刻回到教师的语言环境里,需要顿上那么一下子,然后站起来,回答教师的问题,很明显;他是不可能做答 的。教师,你在这时能说什么呢,是停下课批评,还是继续讲课…

他还看到一名同学,偷偷的将眼神转到桌子下面,看一看手里的手机有什么短信,在将眼神悄悄的回到课堂上来

还有的同学,眼神恍惚,看样子很想听懂教师的讲课内容,可就是怎么也听不懂,可是看见老师那么认真的讲课,听不懂也得听下去,

还有学生的心理也能从眼神中流露出来,这里就不一一描述了,教师只能是将课的难度降到最低来讲,其实,教师心理也很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现在是距离中考50天左右,得抓紧时间复习呀,从去年9月一号开课,教师就一节课不落的讲呀讲,根本没时{怎么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间复习,什么区月考,省模拟考试,可以说一气赶一气,再加上学生回家的学习基本上等于零,学生的知识落的越来越多,到现在几乎什么也不会,无奈呀…

来自山区的一个课堂

第四篇:《如何判断他人的能力素质》

如何判断他人的能力素质?

1. 成就导向(ACH)

判断依据:是否考虑要满足并超过既定目标?为达所期好处肯冒一定风险?

2. 演绎思维(AT)

判断依据:这人是否理解因果关系链?

3. 归纳思维(CT)

判断依据:这人是否可看出事物的类比模式?把许多不相关的片段、事件归纳成有机的整体?创造出新方法看待事物?

4. 服务精神(CSO)

判断依据:这人是否能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行事?

5. 培养人才(DEV)

判断依据:这人是否具有长期培养人才的特点?(不仅只在技巧上)?

6. 监控能力(DIR)

判断依据: 这人设立坚定的行为标准并指派人去完成之?

7. 灵活性 (FLX)

判断依据:这人能否在需要的时候改变策略或放弃原定目标?

8. 影响能力(IMP)

判断依据:这人是否特意采用影响策略或战术?

9. 收集信息(INF)

判断依据:这人是否作出超常行为去索取信息?

10. 主动性(INT)

判断依据:这人是否有前瞻性、能对未来的需求和机会作出反映?

11. 诚实正直(ING)

判断依据:在与自己坚信的人生信条 及价值观相冲突矛盾时这人是否能坚持正义?

12. 人际理解能力(IU)

判断依据:在无言无声的情况下,这人是否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感觉怎样?

13. 组织意识(OA)

判断依据:这人是否对组织的政治和结构非常敏感?

14. 献身组织精神(OC)

判断依据:这人能否与上级组织标准、需要及目标保持一致?

15. 关系建立(RB)

判断依据:这人是否能主动去建立人际关系?

16.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怎么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想知道别人的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