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关于孔子小故事
以下四则是关于孔子的故事,很有哲理的!
1、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岁了。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不要做头头。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2、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 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 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 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 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 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 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 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 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 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 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 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 呀!”
3、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40多年 的办学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著名的弟子有72人。子路 便是72名弟子中的一个。 子路向孔子表示,我像一根笔直的竹杆,生来可做一支好箭。还 读书干什么。孔子开导他说,读了书就有了
学问,好比在竹箭尾部装 上羽毛,前面又安上锋利的金属头,这样箭就更有用了。子路听孔子 说得很有理,便拜孔子为师。 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里弹瑟。他人很刚勇,弹出的声音也像打 仗一样充满着杀气。孔子是主张“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觉得这 声音不平和,不满意他说:“他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瑟呢?”孔子的弟 子听了老师这话,琢磨出这是老师对子路弹瑟作的不好的评论,对 子路的看法顿时有了改变,言语中有些不尊敬。孔子知道后,就对大 家解释说:“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他已 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没有达到高深的境地。
4、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 "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孔子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他的智慧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第二篇:《(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科学家成长故事_以仁释礼的圣人孔子》
孔子名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今山东曲阜)一个武官之家。他出生时长得很是怪异难看:鼻孔朝天、牙齿暴露,头顶凹陷仿佛像是一座山丘。孔子的父亲看着孩子的样子,便给他取名为孔丘,字仲尼。
孔子的父亲在他七岁时就去世了。他从小由母亲养大,孔子的母亲颜氏很贤德,经常教他识字、读书。孔子自幼聪明,母亲教他说话、识字,学一两遍就记住了。
孔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对礼仪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总是问个不休。三岁那年,一天狂风大作,雷声阵阵,孔子的母亲颜氏正忙着收衣服,却看见孔子一个人拿着俎豆走到家门前。过了一会,还不见孔子回来,她一看,孔子在门口用土堆和草摆了像模像样的祭祀的仪式,口中还念念有词。她招呼孔子说:“要下雨了,快别玩了,赶紧回家来。” 孔子一本正经地回答妈妈说:“我不是在玩,我是在学习如何祭天。”
孔子的妈妈愣住了,可她仔细看着一招一式都很认真的孔子,觉得他确实不是在玩。心里暗暗思量:这孩子的兴趣很好,不如趁机引导他。于是就把孔子送到了外祖父家里,孔子的外祖父是个很懂礼法的人,在他的教导下,孔子进步更大了。
因为家境贫困,孔子稍大一些就很懂事,知道体贴母亲,他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来减轻妈妈的负担。刚刚七岁的孔子就上山去砍柴了,开始母亲不放心他,总是叫哥哥和他一起去,但因为哥哥腿有毛病,孔子就一个人每天去山上。
有一天,孔子砍好了柴正在歇息,忽然被远处传来的一阵美妙琴声给吸引住了。以前,孔子也经常听别人弹琴,比如他的外祖父就会弹琴。但他觉得今天的琴声比起自己以前听到的那些琴声更浑厚有力,更动听,指法高超,犹如天籁。他听着听着就像入了迷一样不知不觉中就顺着琴声找了过去。翻山越岭之后,他看到了一位穿着古雅的老人正坐在树下弹琴。他怕打搅了人家,就坐在一边悄悄听。老人其实已经看到了孔子,但没理他。等孔子从恍若仙境般的感觉中醒过来的时候,老人已经不见了,孔子甚至觉得刚刚做了一个梦。看到天色不早,他顾不得多想,赶紧回家了。{孔子关于仁的故事}.
第二天他正在砍柴的时候又听到了琴声,他尽管告诉自己不要打搅老人,但实在忍不住又找到了那里,像昨天一样,睁开眼睛又看不到了,孔子心里很惭愧,觉得自己打搅了人家。第三天的时候,孔子没敢出来,悄悄藏在树后屏住呼吸听,但老人这次弹琴后没走,把孔子从树后叫了出来。孔子很不安地对老人说:“我每天在您身边真的是打搅您,但您弹得实在太好了。请您原谅我的莽撞,如果您不希望我出现,我以后就不来了。” 老人见孩子很诚厚,笑着问他的来历,孔子说:“我姓孔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三岁丧父,哥哥的腿有毛病,我们靠砍柴度日。”
老人想考考孔子,就问了史书上的一些事,结果孔子对答如流。老人很满意,就问他:“你很喜欢琴吗?” 孔子回答:“母亲对我说,‘六艺’是立身的根本,琴为乐,是六艺之一""” 老人问孔子:“你愿意学琴吗?” 聪明的孔子马上拜倒在地,声音洪亮地说:“孔丘愿意拜你为师。” 就这样,孔子跟随老人学琴,为了能学好,他刻苦地练习,无论冬夏都坚持不懈。因为白天要砍柴,他晚上很晚才能休息。{孔子关于仁的故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之后,他的琴技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形容他的琴声“似行云流水,百鸟齐鸣,风听了不吹,乌听了不飞,绕梁三日不退”。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鼓琴大师。
16岁时,孔子的母亲也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孔子不得不学各种手艺来维持生活。贫穷的生活不仅没有使孔子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发愤学习的志向。孔子孜孜不倦地在求学道路上探索和进取,他向名人学习,也向平民百姓学习,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据说,孔子同别人一起唱歌,觉得人家唱得好时,一定要请人家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又和着人家唱。孔子称自己“三十而立”,就是说30岁时他已经确立了一套立身处世、认识和处理当时各种问题的原则思想。孔子30岁时,学业已经远远超过了古代的“六艺”范畴,博学多识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有一次,孔子在曲阜城西进行习射活动,人们听说是孔子在习射,都纷纷赶来观看,围观的人简直像一堵墙。
孔子要把自己的思想向天下传播,他办起了私学,招收了很多学生,据说前后大概有3000多人。孔子招收学生不分贵贱,他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在他的学生中,精通六艺的得意门生就有72人。这些学生都成了远近闻名的贤德君子。{孔子关于仁的故事}.
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以礼仪为规范,以仁爱为根本,他想培养出品学兼优的道德君子,主张“学而优则让”,希望国家的政权掌握在高素质的文化人手中。他将教育普及于平民,培养出了许多出身下层平民的人才,被天下人尊为“圣人”。公元前498年,为能寻到一块实现自己抱负的乐土,孔子开始周游列国。孔子游历了整整14年,历经磨难,仍无结果,只得返回鲁国.这时他已68岁了。孔子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误走了“克己复礼” 的道路,四处碰壁,一生不得志。直到晚年,才明白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只能顺应潮流而动,不能违背。遗憾的是当他明白的时候,他已风烛残年,没有力量去更换他那套实用儒学的内容了。
以后,他整理《诗》、《书》,并编撰了一部名叫《春秋》的编年体史书。
公元前479年的初春,孔子病逝。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论编成了一部名叫《论语》的著作。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他的思想得到了广泛流传并且牢牢地主宰了中国人的生活。
第三篇:《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关于孔子小故事
以下四则是关于孔子的故事,很有哲理的!
1、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岁了。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不要做头头。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2、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 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 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 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 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3、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40多年 的办学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著名的弟子有72人。子路 便是72名弟子中的一个。 子路向孔子表示,我像一根笔直的竹杆,生来可做一支好箭。还 读书干什么。孔子开导他说,读了书就有了
学问,好比在竹箭尾部装 上羽毛,前面又安上锋利的金属头,这样箭就更有用了。子路听孔子 说得很有理,便拜孔子为师。 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里弹瑟。他人很刚勇,弹出的声音也像打 仗一样充满着杀气。孔子是主张“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觉得这 声音不平和,不满意他说:“他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瑟呢?”孔子的弟 子听了老师这话,琢磨出这是老师对子路弹瑟作的不好的评论,对 子路的看法顿时有了改变,言语中有些不尊敬。孔子知道后,就对大 家解释说:“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他已 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没有达到高深的境地。
4、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 "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孔子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他的智慧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第四篇:《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生平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死亡),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王公楼村)贵族。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创办私学,招收并教育弟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他教学的言论以及与弟子们的对话被汇集编纂成《论语》一书,千古传诵。
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极其深远。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孔子的故事:
1. 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2. 丧家之犬
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
3. 孔子拜小孩子为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有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
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孔子被问住了,他觉得这孩子很懂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孩子说:“我叫项襄。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襄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第五篇:《有关孔子的故事》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 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 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
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孔子关于仁的故事}.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 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
你的社会关系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 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 以强凌弱:凭借强力欺负弱小.
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 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
"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