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移步换景作文》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金风送爽,繁华的都市还沉浸在宁静的晓色中,我随家人来到附近的公园散步。
走进公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地枯黄的落叶,高大的法国梧桐,失去了往日绿叶团团、浓荫匝地的风采,显出几分潇瑟与瘦削来,使人想起步履满跚的老人。树上不时飘落的片片黄叶,随风盘旋,“从天而降”,散落在草坪、池塘、小道上,给美丽的园景涂抹上一层斑驳的色彩。
园内,开阔的大草坪,浅草平铺,秋意盎然,在晨光的映照下,像一张色泽金黄的大地毯。四周高大挺胸的雪松,绿叶苍翠,郁郁葱葱,使人感到无限生机。
沿着步行道走去,随处可见的花坛里,鲜花盛开,景色喜人。一串串红得像燃烧的火焰,竞相开放;白菊花好似象牙琢就的精美工艺品,花朵硕大,冰清玉洁,镶嵌在一串红的周围,红白依托,互相映衬,真是美丽极了!
走到荷花池边,我不觉被池中落叶构成的图案吸引住了,深浅不一的黄叶,在池中时浮时沉,有的孤零零地飘在水面上,像湖中的一叶扁舟,有的三五片汇集在一起,被风吹得时即时离,有分有合,在人眼前幻化出小狗、小猫、高楼、大山等模糊的形象来。一阵秋风吹过,池中泛起粼粼波纹,它们便一起跑到池塘的那一边去,什么都不像了。只有依偎在池水一角的落叶,任凭风吹不动,始终保持着固定的形状。
我们在不绝如缕的走进园晨练的老人身边走出园门,而这时,四周已笼罩着灿烂的秋阳
第二篇:《500字优秀记事作文欣赏》
500字优秀记事作文欣赏
人的一生,究竟要经历多少个门?
当我被抱出产房的门时,我睁开眼睛看到的这个新的世界的第一眼,是爸爸***喜极而泣,***泪滴到我的小脸上,热热的,湿湿的。眼前的两个人给了我生命,从此我踏入了人生的第一个门,这是生命的起点,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我将由此去经历人生的五彩缤纷,我将由此去
体验人生的风风雨雨,我将用我的一生来报答我的父母亲。
每当我进出家门的时候,有的是一种熟悉,一种亲切,一种不舍与一种精力充沛。带着一天的疲惫走进这个熟悉的门,看着桌上热腾腾的饭菜,看着鱼缸中欢快嬉戏的小金鱼,我的心中充溢着温暖与释负的轻松。带着休整后的充沛精力,带着家人的期待与信任,我迎着朝阳走出这个熟悉的门。我期待成功,我一定会把收获的硕果带回家。
第一次迈进学校大门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知识的海洋。我像艘小船,在这浩瀚的大海中遨游,尽管有惊涛骇浪,但我毫不畏惧,再大的困难也会被我克服。还有我那些辛勤的老师们,他们用烛光驱散我前进路上的黑暗,指明我奋斗的方向。每当我告别一个校门又踏入另一个校门,就会一步一步向更高的理想迈进。努力,拼搏,跟着勤奋走才能抓住成功的手,我要抓住成功的手,走进我理想殿堂的大门。
当我步入社会的大门,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物,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与色彩绚丽的人生;我看到了奋斗拼搏的人的成功与辉煌,也看到了不求上进的人的碌碌无为;我看到了英雄的舍己为人、奉献一生,也看到贪官们的贪婪奢侈、腐化堕落。我要把握住自己,绝不迷失方向,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人。 当我第一次轻叩别人心灵之门的时候,看到的是朋友的真诚与热情。当别人敲开我心灵之门的时候,忧伤与寂寞被坦诚所替代,我变得快乐起来。原来理解别人并不是难事,需要的只是真诚。当两颗真诚的心碰到一起,就会燃起真情的火焰,支撑和包容彼此。
人的一生有无数的门,多得数不胜数。每一扇门都有无限的感动与内涵,用心去挖掘,我们会得到很多。进出每一扇门,别忘了付出你的真诚与勤奋。 门是一道风景,珠帘垂挂的门让人联想到闺房主人的美丽;园林里造型别致的门
移步换景,赏心悦目;紫禁城门上九九八十一钉显示着傲慢的皇家气派;大观园中竹帘轻掩之门又蕴涵了几多柔情与韵致。最喜那一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扇久叩不开的门,也许只是简陋的柴扉,却通往着百花争妍的另一洞天。或许,那门内的春色并不怎么特别,门外的春景也并不逊色,然而伫立于那儿的一扇门,此刻不动声色地将世界一分为二,任你去想像门那头世界的斑斓。门,之所以成为一道风景,其奥妙不只在其本身给人的直观感受,更在于它带给人一片无限遐想的天地。
门是一道屏障。关上房门,心情是放松的,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得悠然自得,多好!门挡住了一切外来的喧嚣,让门内的人感到安全惬意。除了房门,每个人都有一扇透明度不同的心门。与房门不同的是,心门的“阻挡”是有选择性的:一个真挚恳切的声音往往可以轻而易举地叩开人的心门;相反,四处屡吃闭门羹的人,则要反思一下自己待人的诚意了。心门是必要的,但若仅仅关注自己的完整,忽略了门外世界的精彩,则只会在孤独寂寞中渐渐丧失生命的光彩。门是一个屏障,但引导人们从叩门的迟疑到推门而入的惊喜,才是它存在的更为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应用移步换景方法写景作文教案》
应用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法写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应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法写景
2、 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会应用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法写景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四、教学前准备
1、 范文《荷塘月色》
2、 选好学生写景观察地点
第一课时
1、 下发范文《荷塘月色》
2、 分析范文写景方法{移步换景作文500}.
A、 范文共写了哪些景?
荷塘、月色、荷塘四周
B、 作都是否一开始就写了荷塘之景? 荷塘四周 路的一旁(点明此应用移步换景法写景,并告诉学生什么是移步换景) C、 作者写荷塘时写了哪些景?作都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此讲明什么是定点观察)
教师学生探讨形成以下板书
弥望的荷叶(看)
开着的荷花 上
荷花
花苞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荷香 (发挥想像,用上修辞) (想) 定点观察
荷塘 闻 像闪电
荷波(看)
叶下的流水 (看) 下
五、作者写月光抓住什么特点来写?写了哪些地方的月光?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讨论形成板书
照在叶子、花上 下
月光
上
六、作者写了荷塘四周什么景?按什么顺序写的?
形成板书:
远近高低都是树,将荷叶围住 整体
树梢上的远山 远
树缝里的灯光(没精打彩)
(想像)
四周的树
树上的蝉声(听)
水里的蛙(听) 近 局部
七、总结整篇文章写景方法,并形成整体板书
1、作者先应用移步转移法粗笔勾勒了小煤屑路,荷塘四周的景,再应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按一定的写作顺序写了荷塘,月光,荷塘四周等景,在写景时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将荷塘的月色写得静悄,朦胧,传神。(指导学生写作时可应用移步换景,定点观察的方法,按一定顺序,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将景写得优美生动,使文章井井有条。)
八、安排第二课时观察任务
1、指明第二课时观察地点――翠竹公园,并简单交待会路过的景点
2、指明观察重点―――翠竹公园的翠竹林
3、观察方法指导
仿照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作方法及写作顺序指导观察景物的角度,形成题纲。
开头:(略)
教室翠竹小广场 石板路翠竹林 移步换景(粗笔勾勒) 大小 颜色
总体特点 气息
(可观察的角度用上修辞)
和周围的景构成怎 看(色、状)
竹叶 想(用上修辞)
听(声)
翠竹公园 翠竹林 看(色、状) 定点观察
竹节
竹 摸(感觉)
竹笋(同上)
阳光照射下的竹
鸟叫{移步换景作文500}.
丛林四周的景
结尾:感想或启示
范文板书:
小煤屑路 荷塘四周 路的一旁 移步换景
荷塘月色
看) 上 荷花 花苞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发挥想像,用上修辞) (想) 荷塘 闻) 荷波(看) 叶下的流水 (看) 下 照在叶子、花上 下 月光 照在树上(树影) 上 树梢上的远山 远 树缝里的灯光(没精打彩) (想像) 四周的树 树上的蝉声(听) 水里的蛙(听) 近 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 整体 定点观察 局部{移步换景作文500}.
第二课时
一、观察准备
1、 课堂强调注意安全
2、 再次回顾上节课强调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并提醒学生尽量按上节课指导的方法观察。
3、 鼓励学生游玩中融入情感,真情品味美景,同时展开合理想象。将景物写得生动优美。
二、组织学生到翠竹体验情境,指导写作
1、 引导学生观察翠竹广场――主广场――石板路等景点。边走边提醒学生写下自己看到了什么,这些
东西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竹林
A、请学生观察整个竹林是怎样的如大小如何,整体颜色如何,气息如何,和周围构成了怎样画面。将自己观察到的写下写下自己看到此竹林时所感
B 、局部观察
(A)请学生观察一棵棵竹子是怎样的,如竹叶、竹节、竹笋是怎样的,像什么,你听到什么,有何感受等。
(B)请学生观察四周景如何,写出自己感受。
(C)你还看到了什么?如鸟叫、阳光等。
三、注意事项
1、在体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写出自己所听,所看,所嗅,所想。
2、在学生观察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如初到竹林时,引导学生思考此时想到什么,前人对竹有过哪些描写,哪些是与自己些时心境一致的。闻到竹香时,你内心是怎样的,发挥想像用优美的语言写出。
3、介绍景物时,按上课时所列提纲介绍指导。{移步换景作文500}.
第三课时
返回教室进行创作
1、学生将自己所观察,所记下的文字,根据前面所指导的方法整理出一篇作文。
2、告诉学生,以后无论写何处之景,都可应用以上方法观察。要注重按一定顺序观察,发挥想像将景物写得生动优美,更重要的是观察时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教学反思:
1、 注重学生写景方法指导,注重学生亲身感,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移步换景作文500}.
2、 通过此次写作实践,学生不仅学会了应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方法写景,还学会了在写景过程中想
调动各种感官,发挥想像。并体会到写景过程中,融入自己感情同样重要。
第四篇:《【备战2013】中考语文 作文指导技法之移步换景素材》
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移步换景法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就采用了这种结构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其主要表现在:(1)把行踪交代得清清楚楚:台北—嘉义—坐火车进山—阿里山—神木—林区—曲径幽路—看到神木—下山。(2)进山时抓住林海幽深的特征来写:原始森林广阔无边—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山间的青苔树—无边无际的森林—受巨创后的神木。这样,作者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表现了不同时间里多种景物的风貌,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游踪线索一以贯之,来去分明。因游踪主人翁多是作者自己,所以一般都宜用第一人称。这样文章以“我”的游程为线索写,不会杂乱。
②立足点的变换必须交代清楚。移步和换景必须保持一致,决不可超越立足点去描绘景物。也就是说,随着主人公的“移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有怎样的“立足点”,就应当有怎样的“观察对象”。
③要形神兼备。形,指外部状貌;神,指本质特征。描写时既不可只求“形”似,也不可有“神”无“形”,形神兼备,似“神”为主,尽量凸现被描写对象的独特性。因此,“移步换景”就绝不是自然主义的游踪写景,必须写出作者独特的感受。
④粗细要结合。粗略的勾勒和细致的描摹应辨证地统一起来,使人们对被描写的对象既有概括的轮廓印象,又能具体地觉察到景物细部情形,以便对描写对象有较全面的了解。
⑤实写与虚写要辨证地结合。描写要有虚有实,这是一般要求。“移步换景”则应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使读者既能看到实体,又能调动起主观联想和想像。
[例文欣赏]
秋天的晨雾
赵楠
秋天的晨雾像一只五彩斑斓的盒子,雾气腾腾,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向东望去,天空呈浅红色,它像一段光滑、柔软的绸子。而太阳呢,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拉起了她那美丽的窗帘,大概在梳妆打扮吧!抬头仰望,只见天空淡红色中略带一点黄色。向西望去,天空呈蓝灰色,这些色彩构成了一条五彩缤纷的“空中被子”,盖住了整个大地。
我漫步在乡村小路上,隐约可见前面有一条雾带,忽然雾带不见了,我用手四处乱抓,可什么也没抓到。原来,我正站在雾带里,当然看不见,抓不到啊。我走到毛豆田里,鞋子、裤角都湿了。毛豆叶上的雾球慢慢地滚动着。小草轻轻地靠在我的脚上,像是在和我亲热一样。我用手在露珠上一点,露珠变成了一滴滴的小水珠,向四面散去。不知不觉中我又来到新村边。向南望去,以往那高高的楼房今天只能看见模糊的轮廓,以前那挺拔高大的树木,今天也只能隐隐约约看见一些树影。晨鸟“啾啾啾啾”地歌唱,好像在歌唱这迷人的早晨,又好像在叫人们出来看这迷人的晨景。
穿过新村,我迈上公路。街上的人们在雾气中穿行,他们的头发是湿漉漉的,像是刚从澡堂里出来的。拖拉机冒着白烟,慢慢地开着;汽车“嘀嘀”的喇叭声,催着人们向前走,摩托车的车灯,在雾中形成一道笔直的光线;自行车“铃铃”地缓缓前进。正是这些声音,奏起了“雾中晨鸣曲”。
雾,就像一匹乳白色的轻纱,把我和别人隔开了。我望了望四周白茫茫的雾气,感到就像在云海中遨游,太富有诗意啦!假如我是个诗人,我会把它当作一首诗;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我会把雾搬回家,让人们欣赏;假如我是一名工程师,我会建一间室内雾中游泳馆
令人陶醉又令人遐想的雾啊,我真想把你永远揽在怀中!
点评:
这是一首诗,在神奇的秋天晨雾中吟唱;这又是一幅画,勾勒出乡村秋晨雾中的美景,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全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不断改变观察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使景物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文章从原地观察,感到晨雾中的天空像“被子”;漫步在乡村小路,又领略了迷人的晨景;街上的种种音响,又组成了“晨鸣曲”给人们以清新、神秘的感觉。
[学生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