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投射到他排斥的自己, 排斥男友碰自己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遇见自己》》

《遇见自己》

有人喜欢你,

那是他在你身上

照见了他喜欢的特质, 跟你无关,

你淡然面对,并做回自己; 有人讨厌你,

那是他在你身上

投射到他排斥的自己, 跟你无关,

你坦然面对,并做好自己; 有人欣赏你,

那是他透过你

碰撞了内在的自己, 跟你无关,

你欣然面对,并平静做自己!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 相遇或者离开,

爱或者怨恨,

都只是,遇见了自己

第二篇:《心理学,自我投射行为》

法则一:从外在看内在,从别人看自己

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自己。我们对别人的意见,主要是取决于他们使我们看清自己什么,而不是我们如何看他们。你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透过它们,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你在发觉对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你也等于是发掘你自己。去了解他的感觉、想法,你也更了解自己,你们相互成为对方的镜子。如果你觉得伴侣对你失去热情,可能是因为你也对他失去热情;就像一位婚姻专家说的:“如果我们的婚姻变得乏味,可能是因为我觉得乏味,或更糟的是我这个人很乏味。”

事实上,那些令你厌恶的人是在帮助你,他帮助你了解自己,让你发觉你的阴暗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跟一个人越亲密,就越容易产生厌恶,因为他让你看到自己的真面目。别人最惹你讨厌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

法则二: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

你不能容忍他人的部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一个品德不好的人,就会怀疑别人的品德;一个对别人不忠诚的人,也会怀疑别人对他的忠诚;一个不正直的、不正经的人,就会把别人的任何举动都“想歪”,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一个对别的女人有非份之想的人,自然而然地,也会猜疑自己的女人。老遇到讨厌的事的,往往是令人讨厌的人。喜欢挑人毛病的人,其实自己才是最有毛病;喜欢说三道四的人,其实自己才最不三不四。

如果你很爱发脾气,你就会认为别人常惹你生气,每一件事都可能变成你愤怒的理由。并不是说每一样东西都是错的,而是你会投射,你会把隐藏在自己内在的东西投射到别人身上。你会谴责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因为你有太多的怒气,所以即使是一点小事也能引燃怒火。同样,别人对你说什么,也反映了他们是谁及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批评你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不满,甚至他们自己就是他们所批评的“那种人”。

当你内心走向良善时,你将停止批评别人和对别人的批评产生反弹。如果你对一颗长满苹果的树木丢石头,掉下来的就只会是苹果,不管谁丢都一样。一个真正良善的人,不管你对他怎么样,他显现出来的就只会是平和、良善,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

法则三:你内在是什么,就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

你对外排斥什么,对内就排斥什么。一般而言,那些我们相处愉快的人,正是反映了我们喜欢且接受的内在自我面向;而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也反映我们不愉快且不接受内在的自我。教双方和谐相处,不如教他们让自己内心和谐,那样双方自然会和谐;教他们如何增进彼此感情,还不如教他们增进自我成长,那样彼此关系自然会成长。

当有人问我要如何改善关系,我总会告诉他们:“首先你要深入内在,除非你内在的问题先解决,否则你不但无法改善,而且会制造更多问题。”

一个有控制欲的人,除非内在的空虚得到填补,否则就不可能放下别人,也难以解放自己;一个满怀怨恨的人,除非内在愤懑的情绪得到抒解,否则就不可能停止怨怼;一个爱嫉妒的人,除非内在能找到自信,不再跟人比较,否则就不可能停止嫉妒。每个人外在的言行举止都是内在思想的呈现。你如果无法信任自己,就很难信任别人;你如果无法尊重自己,就很难尊重别人;你如果无法肯定自己,就很难肯定别人;你如果不能照亮自己,就不可能照亮别人。

当伴侣们没有了爱而彼此伤害,我不会告诉他们要如何努力爱对方,而是要求他们先学会爱自己,因为伤害对方其实就是伤害到自己。你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反应出你与自己的关系。如果你不断与自己的内在冲突,那么你也会不断地与别人冲突;如果你自己内在的情感挣扎,那么你也会与别人在情感上发生挣扎。我们在感情中所遭遇的问题,就是我们内在的问题。 我们吸引的关系,都反映出我们拥有的特质,以及呈现我们的内在自我。所以,关系出问题的人,不仅要检讨你跟别人的关系,也要反省你跟自己的关系。以下是一些你可以自我检视的问题:

“当我观察你所反映的我,我感到_____。”(诸如愤怒、恐惧、失控、困惑之类的感受。) 你反映了我的哪个自我?”

“外在”困扰我们的问题,正是我们“内在”无法整合的部分。如果你想改善外在的一切,就必须从改变内在开始。

法则四:你约束别人,自己也会被约束

你越恨就越束缚,你越爱就越自由。当你掌控别人时,你同时也被掌控;如果你绑住别人,别人也会绑住你。你想想看,当你控制别人,不准他们做这做那,那如果他们不照你说的话去做呢?你会怎么样?你就会不高兴,对吗?你的喜怒哀乐是由别人来决定,你认为他们是被你掌控的吗?不,其实你才是被掌控的。

以眼还眼,结果是大家都瞎了。如果你不断在记忆中反刍旧的伤痛,你就是给了最初导致伤痛的人、一再伤害你的力量。那就是我为什么说,当你怨恨别人时,表示某种程度上,你也怨恨自己。

要怎样彻底消灭敌人?把敌人变成你的朋友!你会发现,那些最难得到原谅的人,正是你最需要原谅的人;最难放手的人,正是你最需要放手的人。

法则五:如果你很排斥,它就是你必须学习的课题

如果你很欣赏,它就可以蜕变成爱。我们主要的人际关系,不断地反映该学习的课题是什么。无论是你的老板、同事、部署、朋友、情人、配偶或小孩皆然,这些人所拥有的你所不喜欢的个性、想法和行为,往往都是你需要学习的部分。他们会显露你的阴影,会一再地重复你所厌恶的言行来让你学习。当有人指出你的错误,你很气那个人,但这是他的错吗?不,他只是帮你把“发霉的阴影”拿出来晒晒太阳。

你不会因为别人说你想偷窃海洋馆里的一只鲸鲨而冒火,因为那是你连想都不会想做的事。但是,如果你太太说你旅游出差是想借机去“偷腥”,你可能就会辩驳,甚至发火。为什么?因为这种事有可能发生,或曾经甚至已经发生了。没错,一般而言,越接近事实的指控,你越有可能起而辩护和发火。所以,以后当别人指责你的时候,不要再像以前一样,立刻去攻击或反击,你要开始反问自己,因为他们说的很可能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的,你又何必那么“当真”,对吗?他们之所以会安排在你身边,都是“有原因”的。因此,不要说不喜欢就排斥或试图逃避他们,因为他们都是“天赐的良缘”,你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缘来蜕变自己。 去爱一个喜欢你的人,没什么了不起。

去爱一个爱你的人,你什么分数也得不到。

去爱一个你不喜欢的人,你一定会在生命中学到一些东西。

去爱一个无缘无故责备你的人,你就学到了生命的艺术。

——印度大师古儒吉

爱是什么?爱就是欣赏你不喜欢和不爱的。如果在你生活周遭有太多你讨厌或不爱的人事物,那是因为你一直在排斥,所以他们才会一再出现,你必须学会生活的艺术——将它们蜕变成爱。

好玩的是,在此期间就有事发生。本来约了个朋友,并为此改变了一天的安排。而这个朋友一天没出现,打电话也不接。

此时此刻,如果依照以往的模式可能会有很多反应出来:

愤怒:他怎么可以这样!不讲信用!不值得做朋友!

哀伤:我被人忽视了,人家不拿我当一回事。我被伤害了。

但读书是为了在生活中实践的。于是,就有机会反思自己的阴影。确实自己约会也迟到爽约,有时不好意思跟人家直接讲,就找个借口发个短信了事。容易感觉到被人忽视是由来已久的问题了,根源是受伤的内在孩童,如果内在没有这个问题,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今天这件事的发生,是在提醒我我在排斥内在不守时不守信用的那部分自我,要更加注意守{投射到他排斥的自己,}.

时守信用,并更多去关注自己的内在孩童所导致的被忽视的感觉。

读书如果没有在生活中运用起来,就只能算是消遣/打发时间。那要怎么用呢?给大家一些建议:

列出你主要的人际关系,以及最受不了这些关系人的地方。

后写出每当面对这些受不了的特质时,自己的感受(诸如愤怒、恐惧、失控、困惑之类的感受。)

静静地深入内在,反思这些最让你受不了的特质是否在你身上也存在。

然后在生活中与这些关系人互动时记录下自己的反应和感受。

这样做对于你了解自己的阴影和整合阴影,让自己更加完整,接受自己,爱自己,以及改善那些人际关系都会有巨大的帮助的。

我们的一生都在做选择,可以说你的成功就是你选择的结果。人生中,得与失常常发生在一闪念间。到底要得到什么?到底会失去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充实,人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人生重点,该得到的,不要错过;该失去的,洒脱地放弃。都得,可能是占有了别人的利益;都失,也太对不起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要懂得放弃,有些时候放弃不仅是一种勇气,而且也是一种智慧。不要抱着旧的思维模式,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生有尽,精力有限,如果我们把名利、财富、权势、地位、爱情等等统统抓在手中,就无法腾出手脚去创造,负重太多,就难以行远,为了达到我们更远大的目标,充分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我们应有所放弃。

美联储主席是美国权力结构中的一个要职,其地位一说是名列总统之后的二号权贵。而从1987年开始至2008年,尽管美国政坛历经了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四任的总统,但格林斯潘却在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任上巍然不动。在美国纷争不息的政治星空中,他成了一颗超越了党派分歧的恒星,长久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名字不仅在美国家喻户晓,而且世界闻名。在美国,很多人可能连副总统是谁都不知道,但知道格林斯潘。有人开玩笑说,美国总统跺跺脚,打颤的不过是白宫;可格老一打喷嚏,美国经济就要感冒,世界经济就要发烧,整个世界股市会随着他的喜悲而浮沉。

但格林斯潘在人生的成长之路上却是一个懂得选择与放弃的取舍之道的人。他的父亲是纽约颇有名气的股票经纪人,母亲是普通店员,一个与数字为伍,一个与艺术结缘。他从父母那儿继承了两份不同的天赋:数学和音乐。他原本可以过上幸福生活,然而,在他4岁那年,父母离了婚,他随母亲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清贫。他的母亲迷恋音乐,擅长多种乐器。在母亲的熏陶下,他也喜欢上了音乐,并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职业音乐人。

8岁那年,他随母亲到纽约市一座公园郊游。一到目的地,他就抓起几个五颜六色的气球在绿地上奔跑,像出笼的小鸟般欢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他也不例外,而气球就是他最喜欢的玩具。他的数学启蒙道具正是这色彩斑斓的气球,从数数开始,便与它结下不解之缘。

这天他在公园的林间小路上跑着,母亲在后面一边追一边哼着小曲。母子嬉戏了一段时间,坐在地上休息。母亲从包里取出一只精致的口琴吹起来,林间立即回响起悠扬的琴声。 他伸手向母亲要口琴,却又舍不得放开气球。左右为难之际,母亲停止了吹琴,故意朝他不停地发笑。在短短的几秒钟内,他做出了选择:放开气球,扑向母亲手中的口琴。气球倏地掠过树梢,飞向蓝天。

这一天,他学会了吹奏口琴,而琴声也在后来他的人生路上不断回响。从此,他懂得了选择,第一次知道该舍弃的应大胆舍弃,该抓住的要毫不犹豫地抓住。打这以后,他真正地走进音乐世界。在乔治·华盛顿中学毕业后,他考进著名的纽约米利亚音乐学院。但是学业尚未过

半,他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很难有大的长进。与此同时,他却对数学和经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犹豫不决的时候,他又想起了8岁那年在外放飞气球的情景,脑子里总浮现出那几只飞向蓝天的气球。冥冥之中,那几只气球给了他暗示,也给了他力量,他毅然退了学,进入纽约大学商学院学习,开发自己的另一份天赋。

漫长的人生路上,他铭记放飞气球的教训,放弃了其他的东西,一心一意地关注着经济,一刻也不放松对自己钟情的经济学的研究。1984年,他被里根总统任命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位重量级人物。格林斯潘当年如果没有从世界著名的米利亚音乐学院退学,美国可能会多一个平凡的音乐家,可是却失去了一个经济奇才。

有时候,机会太多可以使人不被局限,可以更好地去选择与发展,可有时候也会令人眼花缭乱,不但使自己不容易安于一个固定的点或线,而且往往由于选择太多而迷失了方向。所以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在行进的过程中,我们能清醒地知道何时当行,何时当止,何者当取,何者当舍,这样才能节省体力、心智与时间,向着成功快步迈进。

人生是短暂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好好把握、爱护、珍惜,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安于命运的安排,还是向命运抗争,都必须做到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弃之,千万不可明知此路不通还要固执地“坚持到底”,一头撞到墙头上,碰得头破血流,自食苦果。因为短暂的人生经不起太多的挫折坎坷,也经不起对未来太多的盘算和忧虑,执著地对待生活,紧紧地把握生活,但又不能抓得过紧,死不放手。

詹姆思在野外旅行时,被毒蛇咬伤了脚。他疼痛难忍,可是医院离得很远,他只好毫不犹豫地用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巨痛艰难地走到医院。虽然缺少了一个脚趾,但他有效地阻止了毒素在身体里的蔓延,以短暂的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同样去年荣获奥斯卡奖的电影《127小时》中,男主在数天的挣扎与痛苦中选择断臂,最终获救。

在人生某个特定的时刻,你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取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受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人最大的愚笨有时就在于只想拥有,却不知道如何放弃。对于人生而言,如能抓住一半,已是很不错了。生命这条船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扬帆而不在中途搁浅和沉没,就必须轻载,把那些应该放下的,坚决果断地放下。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猎人经常制作一些笼子捕猎猴子,笼子里装着果实,笼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但如果猴子抓住坚果就无法将手抽出来了。而猴子有一种习性,就是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所以它们最终就成了猎人的猎物。

猴子被捉的悲剧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必须接受“失去”,学会怎样松开手。人生的成败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往往因为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在于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在人生道路上进行果敢地取舍。

对善于享受简单和快乐的人来说,人生的艺术,只在于进退适时,取舍得当。

第三篇:《学习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投射到对方身上》

学习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投射到对方身上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你把快乐附着在他的行为之上,所以你就把力量给了他,并没有为自己的快乐负责。

你觉得你为他而改变了,可是你有一个隐藏的议程(目的——hidden agenda)——"我改了,所以你也应该改。”他不是不了解,他还不改是因为你希望他改,他探悉到了你的意图。

期望是一种负面的能量,它只会带来失望。

你被囚禁在这个情境中,没有人规定你要留在这里,但是你忍受它,被它囚禁。

对任何事情有期望都会让你受苦。关系的两大杀手,头号就是期望,其次就是“要对”!

“期望”是说,如果得不到,我就会失望、伤心、难过。而“希望”是说,我希望你能这样做,但是如果你没有做到,我也还是很OK。如果我们只有希望,没有期望,日子会好过很多。期望就意味着落空,而希望可以激励我们朝自己想要的目标迈进,如果没有成功,我们还是可以活在平安喜悦之中。

当他跟你说“我爱你"的时候,你要有个清楚的解读。他爱的是爱上你的感觉,他爱的是你让她感觉良好的那些优点。等到你让他感觉不良好的时候,再去看看他还能不能表现出爱你的行为。如果他能够和自己内在那种不舒服的感受同在,依然表现出关切你、爱你的态度,这个男人就太难能可贵了。

我们的关系遇到困难时——无论是跟谁——投射出来的结果都是我们跟自己内在某个部分的关系很差。而这份目前不好的关系,只是来帮助我们修复内在那个部分的创伤。

爱人有外遇,不是他的行为伤害了你,而是你内心被激起的被背叛的感受让你无处可逃、痛苦不已,所以会采取一些手段对付他。对方说的话让你生气,不是因为他说了什么,而是他说的东西勾起了你内心被贬低、无价值、被误解等不同的感受,引发痛苦的情绪,让你无法承受,所以你用愤怒反击回去,目的在于让自己不要感受到这份痛苦。

有些人的怨恨还不仅止于此,甚至是“转嫁”情绪,自己无法承担面临的痛苦,所以迁怒别人。

有的时候反照出来我们内心阴暗的一面,我们不愿意去看,就愤怒地摔破镜子。不过,镜子永远不会“断货”,他们会源源不绝地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你是否在不了解一个人,甚或是了解他不适合你的状况下爱上他?那你就是有上瘾症,也许对不被爱上瘾,也许对拯救人上瘾,也许对被虐待上瘾,也许就是对

痛苦上瘾。这人就是你最好的老师,教你要去爱自己。既然苦是一定要吃的,何不学会自己的人生课题?如果学不会,同样的课题会再度出现,只是换个人来演。

改变自己的期待。我发现,对我来说愈是重要的东西,我愈是无法从另一半的身上得到。从灵性的角度来看,我知道这是我自己的人生功课。

我为自己的感受负起责任,同时愿意去承受自己内在的痛苦,试着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安慰自己,心甘情愿地停留在那个从小到大我一直想要逃避的感受中:孤独与无助。当我不再视他们为洪水猛兽,愿意试着去与它们和谐共处的时候,它们也就不像以前那样时时来造访我,而且一来就赶不走似的。

诚心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有能力和它们在一起,不要另一半为它们负责,这是维系一段亲密关系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如果碰到让你一见钟情,似曾相识又怦然心动的人,快跑!因为他将会启动你此生最重要的人生功课,他会践踏你的自尊、侮辱你的智慧,让你感到无价值、被抛弃和不被爱。如果跑不掉,我可以给你的最好忠告就是:带着觉知,像演员扮演角色那样观察自己。因为苦是吃定了,带着觉知吃苦至少可以学习到智慧。

其实,亲密关系是非常功利的,男人和女人对求偶的标准,的确建立在一些基础的“生存模式”的需要上。说白了,如果你对我的生活没有一点实质上的帮助,又让我自我感觉不良好,我为什么要跟你在一起呢?除非,从灵性的层面上来说,我有一定的人生功课要学习,所以会跟你一起待到功课学会为止。

每个人在亲密关系中都必须仔细、冷静思考的一个话题——你为对方带来了什么?这些年来你有没有成长?有没有让自己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并且愈来愈自信?还是拿婚姻的保障、感情的基础作为老本,不断地啃噬它?

对一般人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在亲密关系里寻找童年时期的遗憾。如果你可以给一个人他童年时没有得到的那种爱:支持、包容、理解、关怀,那这个人是永远不会离开你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投射到他排斥的自己, 排斥男友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