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红楼梦林黛玉的爱情 红楼梦林黛玉扮演者

话题作文 zuowen 4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伟大爱情》

貌似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如今依然有人提起。不就是两个弱不禁风毫无反抗精神的贵族公子哥儿姐儿爱情吗?值得拔那么高吗?他们不仅没有争取自己的爱情,而且一旦爱情无望就死的死,出家的出家,值得那么表扬吗?

是啊,这的确是个问题。这是很多人心里的一个“结”。不解开这个“结”,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我觉得是不可能真正读懂《红楼梦》的,也不会真正的爱上《红楼梦》。

那么,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究竟有何伟大之处呢?

首先,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是建立在相知相惜而不是性爱基础上的纯爱。

有一点是很突出的。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一桌吃饭,一床睡觉”,偶尔也有耳鬓厮磨,但是,他们绝对没有越过道德的底线,没有越过肉体的底线,他们是没有性关系的。这样说也许有点粗俗,但惟其这样,也才凸显他们爱情的纯洁性,套用曹雪芹形容林黛玉的一句话,是“目无下尘”。试问古今天下,有几人能及?

一种尚未发生肉体的爱情关系,能够深邃到这样的程度,一个愿为之死,一个愿为之出家,难道还不伟大?难道还不反叛?

其次,贾宝玉在众多的诱惑中始终没有迷失。

我承认,贾宝玉有很多那个时代贵族公子哥儿的毛病。但是,那是那个时代人的局限性,我绝对不主张因此就套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衡量贾宝玉,那是不公平的。而且,用贾宝玉最关键的一点来评判我们现代人,也许我们还不如他呢?

作为贾府备受宠爱的公子哥儿,作为当今皇贵妃最为溺爱的亲弟弟,贾宝玉面对的诱惑是很多的。有薛宝钗的诱惑,有史湘云的诱惑,有薛宝琴的诱惑,有妙玉的诱惑,有傅秋芳的诱惑,有秦可卿的诱惑,有金钏的诱惑,有晴雯的诱惑,有小红的诱惑,有柳五儿的诱惑,有龄官的诱惑,有尤二姐尤三姐的诱惑,太多太多了,甚至有妓女的诱惑,还有秦钟、蒋玉菡、柳湘莲等男色的诱惑。也许,贾宝玉也曾经一度冲动过,但是,他在这几乎是让人不能自拔的诱惑中,始终那么坚定,坚定的认为,此生,他只想和林妹妹呆在一起。 qicaihong

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如此坚定?

第三,贾宝玉对爱情的认识超越了性。

我以为,这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爱情的最伟大之处。作为贵族公子哥儿,作为当时的风俗使然,作为人性的本能冲动,贾宝玉再爱林黛玉,也是可以和其他女性发生性关系的,这是合理合法的。但是,这并没有成为贾宝玉像贾赦、贾珍、贾琏、

贾蓉那样放纵无度的理由,这是贾宝玉最可贵之处。他曾经由于种种原因,先后和袭人、碧痕发生过性关系,这个我理解是男人性成熟的必经之路,尤其贵族公子哥儿。但是,关键是贾宝玉从未因此而沉溺于性爱之中而不可自拔。贾宝玉,凭借对女性的尊重和疼爱,凭借对林黛玉的爱,超越了性爱,这是他作为人最可贵之处。

第四,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也是超越众生的。

我们知道,小说中爱或者说爱过贾宝玉的女性不止林黛玉一个。要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史湘云比林黛玉更甚,但是,史湘云一旦觉得爱贾宝玉无望,一旦定亲,就丢开了,就演变为兄妹之爱了。要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薛宝钗比林黛玉更甚,但是,即便是在成为贾宝玉的妻子之后,贾宝玉出家,薛宝钗虽然痛苦,但理智是可以战胜感情的,离开了贾宝玉,她照样能够活,而且决心要好好的活着。要说肌肤之亲,袭人比林黛玉更甚,尽管袭人是被迫离开的,是被贾政贾琏裁夺走人的,但是,袭人离开了贾宝玉,也能够和蒋玉菡白头偕老。

只有林黛玉,离开贾宝玉,她就活不下去了,贾宝玉已经成为林黛玉苟活于这个世界的唯一的理由。这样的爱,又有几人做到?关键是这个男人还要值得这样付出。我从来不赞成那些盲目的爱,对方根本不很值得,却轻率的付出生命。林黛玉虽然为贾宝玉而死,但她的爱却并不盲目,她的爱异常清醒,她的爱是建立在和贾宝玉十多年的朝夕相处中形成的,是水到渠成的爱。

第二篇:《红楼梦里的爱情》

《红楼梦》里的爱情

《红楼梦》里的爱情主要分为两种:情爱和欲爱。

宝玉和黛玉是纯纯的情爱,是绛株仙子和神瑛使者的前世今生的纠缠,是以泪报恩的最美的童话。

传说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 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也偿还得过他了。

也许是因为他们前世太单纯,也许是今生的环境让他们不得不坚持这样的一种爱,一种凌驾于情欲上的纯爱。他们的爱情无比地自然、真实、不受拘束、丰满,既不流于陈腐,又不流于轻薄。他们的爱是从两小无猜开始的,他们的爱是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开始的。 在他们的爱情中存在着一个障碍,她就是薛宝钗。她有财力雄厚的薛家企业撑腰,有和王夫人亲姐妹的母亲壮胆,还要加上哥哥,虽然不成器,但毕竟是条汉子。在这场爱情的争斗中,薛宝钗是占进天时,地利,人和的。在内,薛宝钗有停机之德,常常规劝宝玉去考取功名,她做事八面玲珑,从不得罪任何人。大观园从上到下都喜欢她,连丫

头们都觉得林姑娘说话刻薄,宝姑娘说话好听。所以薛宝钗在当时就是一个标准的少奶奶形象,再加上家里的强大的势力,这场爱情的战争好像就要赢得了,但是最终她却成了宝黛爱情的牺牲品。

看了《红楼梦》我始终觉得宝钗也是可怜的,从小就吃那奇怪的冷香丸,所谓的压制从娘胎里带来的热毒不过是压制着少女应有的天性努力地做着打人们喜欢的事,贾母也时常夸她沉静宽厚。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她也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也许是宝玉让她的心里有了一丝的波动,也许是宝黛的感情让她嫉妒,在滴翠亭外嫁祸黛玉那一幕足见她的心机之深,也足见她对黛玉的不满。

然而虽然有宝钗的阻碍,却也未曾影响到宝黛美丽纯洁的爱情。就像在第十七回,宝玉随着贾政、贾珍、贾琏等“验收”才竣工的大观园,期间对楼台亭阁吟联题额,甚是得意。可“那宝玉一心只记挂着里边

的姊妹们”——那自然是黛玉,急急忙忙地来到内宅;跟随宝玉的小厮见老爷高兴,便向宝玉讨赏,宝玉任其将身边的荷包扇袋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而此前,黛玉正送与他一只自己制作的荷包,黛玉见状,以为自己赠与的荷包亦已赏于小厮,十分生气,竟至欲将宝玉央嘱而正作的香袋也要铰了。而其实宝玉把黛玉赠与的荷包珍藏在贴身里衣的衣襟上。可见,宝玉是十分珍视黛玉赠与的物件的,是视如爱情的信物而珍藏的。

在第八回中有这样一段,宝钗生病,宝玉理所应当去看望。此回称为“金玉初识”,即宝玉与宝钗的初识,可说是“金玉姻缘”的肇始。就在这一回,宝钗提出要鉴赏宝玉的“通灵宝玉”,宝玉则以等价而鉴赏了宝钗的“錾字金锁”;并且各自读出镌刻在对方吉祥物上的成为对联的吉祥语:玉上的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锁上的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并由宝钗的使女莺儿说出惊人之语:“两句话是一对儿!”正在此时,黛玉来了。黛玉显然出于“爱情的排他性”、“爱情是自私”的通则,才专门探视以察二人之究竟。小说却偏偏这样描写:“(黛玉)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呀!我来的不巧了!"这是巧还是不巧。看见自己心爱的宝玉和宝钗在一起,自己的担心成了真,这对黛玉来说是多么的心痛和难受啊。这一句巧,把黛玉的心里的酸涩道出,也道出了黛玉对宝玉的珍视和牵挂。和十二回,贾府给宝钗做十五岁生日,拟请来戏班子唱戏,宝玉正兴匆匆地要黛玉说出爱听的剧目好为她点戏。黛玉却冷笑道:“你既这么说,你就特叫一班戏,拣我爱听的唱给我听,这会子犯不上借着光儿问我。”这好像是黛玉在争面子。

其实,是她在担心贾府主事者选取宝玉媳妇时的选择,担心自己之可能被抛弃,或者说是她的宝玉被人夺去。因为宝玉对黛玉的爱恋,是她唯一的依恃。因此,这是她最希望得到的,也是她最害怕失去的;她的希望越是热切,她的害怕也越强烈。她害怕宝玉对她未必真心实意,她更害怕她的宝玉被人夺去。黛玉的爱,黛玉的恋,黛玉的痴,黛玉的惧,黛玉的恨都一起存在着。

宝黛之间的爱情也一直让人们感动着同情着,就像歌词《枉凝眉》中所唱: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几多泪珠儿?

怎经得起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是如此美好纯洁的爱情。阆苑仙葩配美玉无瑕,这样的般配适宜。邂逅的欣喜是三生石畔早己注定的奇缘,不是冤家不聚头,然而奇缘却未能开花结果。奇缘带来了希望,紧跟着又带来失望,为什么偏要白走这一遭呢?在尝尽无数的酸甜苦辣后而最后却落的个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的悲惨结局。黛玉焚稿断痴情后泪尽而亡。宝玉也不得不绝望出家。有情人却不能终成眷属。宝黛爱情如此,人世间

的奇缘又何尝有多少是完美的呢?

这样执著的情感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幸福,这样遗憾的震撼绵延至今,试问世人有多少这样真挚而可悲的恋情?

贾府里有着如宝黛的纯洁爱情也存在着如野兽一般的欲爱。 王熙凤的丈夫贾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捐了个同知的官位,但不务正。.住在叔父贾政家里,和妻子王熙凤帮著料理荣府家务。他一味好色纵欲,女儿巧姐出天花,按迷信要夫妻分房,他一离开王熙凤就找"多姑娘儿"鬼混。王熙凤去过生日宴会,他就把鲍二媳妇勾搭上手,见了尤二姐,又贪图其美色,骗娶为二房。父亲贾赦却夸他能干,又把自己的丫环秋桐赏给他。他和王熙凤同床异梦,也不知她背地里重利盘剥,是个典型的纨绮子弟。

贾琏更是一个“下流种子”。他的突出特点就是满足“肉欲”一实财是一种“兽性”。他是一匹永远饥渴的色狼,而且“淫而不顾色”,诚如贾母所骂的:“不管香的臭的都弄到屋里来”。他把多浑浊的老婆当做“活娘娘”;他因与鲍二家的白日渲淫而使凤姐泼醋:他甚至拿小厮“出火”。真是丑态百出,秽行不断。尤二姐之死,凤姐、秋桐,固然是直接责任者,但杀死尤二姐的真正元凶却是贾琏。就像冷子兴介绍贾琏说:“这位琏爷……也是不喜正务的;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得,所以自今现在乃叔政老爷家住,帮助料理家务。谁知自娶了这位奶奶(凤姐)之后,倒上下无不称颂他的夫人,琏爷倒退了一舍之地。”这说得大致不错。不过,与其说贾琏在荣府当家,还不如说他太太王熙凤更为妥当;他不过是在王熙凤支配下的一个管事人。他在精明干练的王熙

第三篇:《浅论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

宜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红楼梦林黛玉的爱情}.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

摘要: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以下是我试着对《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的简单分析。

关键字:林黛玉 悲剧形象

《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作者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容貌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是红楼梦中一位富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黛玉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喜怒哀乐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她独特的精神世界,展示出她叛逆的思想光芒。 黛玉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一圣洁勇敢的爱神。

随着现代网络迅猛地发展,网络恶搞,让《红楼梦》中的黛玉得不到公正的评价, “黛”不如“钗”的论调相当流行。我认为,必须正确公平地评价林黛玉,让她美好的形象展现出来。

一、外秀内慧的黛玉

林黛玉的容貌美得惊人。我们可以从黛玉刚进贾府的描写中看出曹雪芹虽未直接描绘她的外在美,但巧妙地借凤姐的称赞和宝玉眼中所见来体现林黛玉惊人的外表。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林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却给人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则另有一番风韵。“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黛玉的美也是别具一格的,美得出奇。可就是这么一位绝世佳人最后香消玉损,这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这就是一个悲剧。对于美,谁都爱,谁都求.我们的现代生活中追求美的人乐此不疲,外在美成了许多人着力追求的。而黛玉不仅拥有天仙般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她还诗思敏捷。别人写诗,总是冥思苦想,而她却能一挥而就。

林黛玉的诗才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她对宝玉说过:“宝玉能一目十行,她就能过目成诵。”可见黛玉有超群的记忆力与领悟力。黛玉在海棠第一社中作的那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可以体现黛的诗,风格独特,清秀飘逸又空灵入幻,让人始料不及。如果说薛宝钗的诗如杜甫一样厚实,那么,我觉得林黛玉的诗就是李白的佳承。属于浪漫诗派.如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林黛玉在元春省亲时,替宝玉做了最后一首《杏帘在望》。原诗为:“可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分明是一位田园诗人的作品,何况此时元妃才来,大观园也未分配与众姐妹住,就算林黛玉有过田园生活的经历,能作出此诗,也是不同凡响的。这首诗得到了元妃的大加赞赏,明里说是宝玉进步大,暗里却是夸黛玉诗写得好。 这就是黛玉的诗才,可谓超凡脱俗,令大观园中的其他姐姐们暗叹不如。

超群的诗才固然让黛玉大放光彩,机警灵敏的口才也让林黛玉可爱可亲。有一次,宝玉听宝钗说喝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哪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边风了,你怎么他一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聪敏

的黛玉,把她的妒意表达得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关而又点滴不漏。黛玉的嘴利害中显典雅,俊则不粗俗。黛玉吃醋,情理之中会把她的妒意表露出来。正如薛宝钗形容黛玉的嘴:“她有‘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言为心声。”兰心慧质的黛玉才能做到伶牙利齿,内慧才能外秀。

林黛玉不仅具备出众的诗才与口才,她还有多方面的才能。黛玉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还喜欢读角本杂剧,如《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黛玉不仅熟读成诵,而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于弹琴、而且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李双卿等人的某些特点,都融进林黛玉的形象里。比如:她代题《杏帘在望》为宝玉解围的细节,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比作《醉花阴》的轶事,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才女,主要是曹雪芹赋予她的悲剧命运与叛逆精神。林黛玉之所以美,在于她多才多艺。正因为黛玉的博学多才,才让她的美貌美得实在,并非华而不实的绣花枕头。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追求外在美而忘了内在素质的培养,这种美是空洞乏力的,禁不起生活的淘炼,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林黛玉的外秀内慧不管经历多长久的时光,她都是社会生活中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

二、敏感多愁的黛玉

正是由于黛玉的兰心慧质,加上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敏感、自卑。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那里。这本来在常人眼里是不值一提的事,但在黛玉的眼里,她疑心是别人挑剩的才给她。倘使林贾两家没有门第级别,黛玉肯定不会从送花的先后顺序敏感到高低贵贱之分。在这里,“惟恐被别人耻笑了”的自尊,让黛玉变成了“惟恐被小人看了他去”的自卫。最受不得别人伤害的黛玉,却最肆无忌惮地伤害着别人。可这位贵族小组却万万没有想到,冲着周瑞家的这个奴仆发泄,显然有失身份,想得到的恰恰是失掉的。这个细节的描写是黛玉性格的点睛之笔。人不能没有自卑,但林黛玉自尊心太强。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小心眼,这也是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分外多心的。在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黛玉时,林黛玉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不过,这一次,她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在从人面前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宝玉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恕得。再有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她原是公候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在这里,黛玉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不可忍的。虽然这仅是黛玉的分析,宝玉并非此意,但不难看出,黛玉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耻辱,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的一种鲜明的表现。在黛玉的心里,林贾两家门第的差异,加上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黛玉之所以要处处维护自己的自尊,是为了掩饰她内心极度的自卑感。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只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根本。自卑的黛玉敏感脆弱,这与她的出身及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林黛玉的敏感脆弱的性格让她富有浓郁的诗人气质。在大观园里,黛玉与宝钗可谓“双

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出于其他人,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潇洒方面,林黛玉是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像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其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及见解。尤其可贵的是,黛玉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孤标傲世谐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等诗句,更加写出了这位少女的高尚品格和痛苦灵魂。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的黛玉,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诗,对于她, 不可一日无的。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黛玉冰心玉洁的贞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让林黛玉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彩。

虽然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让她不讨众人喜爱,不能像薛宝钗那样得到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的厚爱,但黛玉待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城府极深。而林黛玉喜怒哀乐随着性来,从不掩饰。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黛玉却热情相待,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品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确实是;诲人不倦”。黛玉待人的真诚热情足见一斑。黛玉待人还很宽厚,与人不存介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可一会儿便携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黛玉在对待薛玉钗的态度上,尤其可以看出她的天真笃实,原本宝黛为情敌,无嫌犹猜。但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黛玉便开诚而公,肝胆相照,向宝钗掏出心窝子里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怨我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对待宝钗就如亲姐妹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从这足见黛玉待人坦率纯真。林黛玉也并非一味的孤标傲世、目下无尘,她也很谦和,她对下人从没耍威风,给下头们分钱,慷慨大方。每次赛诗,黛玉总是推崇别人写得好,不计高低。与湘云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黛玉的直率纯真足见一斑了。在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红楼梦林黛玉的爱情 红楼梦林黛玉扮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