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看的是美景,闻的是淡香,听的是自然,吟的是心境,谁人能解? 顺其自然的心境

话题作文 zuowen 3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最美的风景是心境》

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豁达、开朗,以乐观

最美的风景是心境

彼时,你也许站在树下,欣赏那枝间的黄蝶如何唯美地落下,安静的你笑了""

彼时,你也许站在广阔的大海边上,看那晚来的朝阳如何在海面铺上一片红晕,清闲的你笑了""

彼时,你也许站在川端康成的眼睛里,拜访那凌晨的海棠花,多情的你笑了""

你说景色太美了,自然太神奇了,因而你笑了。然而,我说是你的心太美了。 忘不了那个破落萧条的村庄,风也许凄清不语,阳光也许也默然不言,可就是在那令人窒息的一瞬间,船桨拨水打破了一切的沉寂,清风越过水面,吹动着水面上的荷花,随风而来的还有那悦耳如琴的笑声,在天地间久久地回荡""于是乎,村庄的萧条已被驱逐在千里之外,留下的是遍山花开,留下的是满天温馨的爱!

你问我一切为何如此如梦般神奇,我只会告诉你沈从文的心田阳光灿烂,鸟语花香""

忘不了那段寒风阵阵袭人的苏州古道。寒气弥漫,月明星稀,枝间的鸟儿已躲在巢里不露声迹。家家户户大门紧闭,一个瘦弱的射影在街边徘徊,一颗冰凉的心在街头无奈""忽弦声响起,唤醒了天上的星月舞蹈,唤醒了枝头的鸟儿歌唱。一段弦音终换来了当时亚洲最杰出的指挥家的惊世一跪!一段弦音竟换来了一句“这种曲子,只能跪着听!”夹杂着深情与泪水在天地回荡温暖人间! 你向我一切为何如此如梦般神奇,我只会告诉你阿炳的心里,总有一处角落弦音缭绕,暖人心脾!

生活给了我们冬季,生活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寒冷,但生活也同样给了我们一颗存有温度跳动不止的心。它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夏日,什么叫暖人心脾! 不必再为看不到海上日出而叹息,也不必再为听不到青山石流而懊恼,忘掉世俗的牵绊与纷扰,轻轻地闭上眼,走进心里的伊甸园。

听到了吗?那是心泉拍打岩石的清脆!

看到了吗?那是心海无边浩荡的广阔!

闻到了吗?那是满树桂花知音倾斜的阵阵酒香,在随风,飘荡!

好一派良辰美景!五千年,你来而又去,太漫长;五千年,你去而又来,太短暂!五千年,是你伴人们度过了悠悠的大汉春秋:五千年,是你们人们走过了漫漫的黑暗津渡!如今回首,犹见你那一派美景依然默然等待,心门的打开! 点评:初读这篇习作,便被那清丽的语言吸引,只觉得落英缤纷,这里已是最美的风景。再读此佳作,更觉习作者匠心独运,凤头、猪肚、豹尾。内容美,语言美,形式亦美。

最美的风景是心境

最美的风景是心境-――淡泊、坦然、豪壮、乐观、坚韧、坚强""任它“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任它“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任它“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任它“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外界的花落花落,外界的云卷云舒,外界的一切的一切都无法磨灭一个美好的心境塑造的人间最美

的、永恒的风景。

心中的淡泊坦然是水。在人世的繁华中独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怡然,在车水马龙中保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得如何,失如何?成如何,败又如何?人生本是得失成败而或喜或悲,生命给了什么,我就享受什么,每颗人间烟火,都不要错过。

心中的豪情壮志是山。在心树立一座直入云霄的高峰,怀揣“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壮志,胸负“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情。“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点燃心中的激情,去拼搏去奋斗,我们壮志如山。 心中的乐观豁达是亭阁。人生路上,我们奔跑,跌倒,爬起,奔跑oooooo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体力,更是坚持下去的勇气。用乐观在心中建起一座亭阁,在此休养生息,在此重整旗鼓,在此出发,继续谱写人生的辉煌。

心中的坚忍不拔是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相信成功就在眼前,永不停下前进的步履。用坚忍不拔之志创造超世之才,用坚忍不拔之志化成小舟,越过题海书山,为心境再添一道美丽的风景。 心中的缕缕愁思是雨。人生不可能永远是明丽的晴天。我们总有哀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也好,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好,我们品味着“愁” 滋味―――愁思化雨,点点滴滴,将我们的心境装点得烟雨蒙蒙。时过境迁,掀起泛黄的记忆,便又是一种风情。

oooooo

湖光山色,江上泛舟,闲坐长亭,烟雨蒙蒙,真个是人间最美的风景。 点评:心境之美,可悟可感却难以用言语表达。习作者借助比喻修辞,用自然风景的美好来展示人心境的美好,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开头点题,结尾升华,结构严谨。语言沉稳大气,对生活的感悟独到,亦是考场不可多得的佳作。

第二篇:《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沉郁雄浑

山西联盛中学 王秀清

摘要: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句中之意意在表明诗人往往通过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即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写景抒情方面却不乏独特的一面,即通过雄浑壮阔的景物描写来抒写诗人凄凉的身世、悲苦的心境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从而形成了杜甫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沉郁雄浑,为我国悠久灿烂的古典诗歌增添了恢宏壮丽的一笔。文中主要通过对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的四首诗来分析他的这种艺术风格。

关键词: 风格 情景交融 雄浑壮阔 沉郁雄浑

正文: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①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诗歌中的景与情交融在一体的,景与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能够使诗歌达到出神入化的笔力.即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艺术手法.古典诗歌中诗人往往运用这种手法来表情达意。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他的作品中也不乏采用这种手法,但与其他作家不同的是,他往往用雄浑壮阔的景象来表达阴郁愁苦的心情,即乐景写哀情.下面我们就从景与情相交融的角度去品味他诗歌的艺术风格——沉郁雄浑.

所谓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指思想内容。“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郁”即“积”,指内容的真实、凝重、含蓄。正如陈廷焯所言:“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沉则不浮,郁则不薄。”(《白雨斋词话》卷一)。 “顿挫”则指艺术形式,从字面上看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从结构上看起承转合处,它表现为纡徐斗健,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情有景,相间相融。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形成了“顿挫”这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沉郁和顿挫是不可分割的,沉郁凭借顿挫,顿挫服从沉郁。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杜甫极运用这种手法,使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跌宕有致、徐疾相间的顿挫中,把个人的不幸遭遇与忧国忧民思想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有许多因素。首先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民生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杜甫悲天悯人之情的壮大深厚;顿挫,是杜甫深沉思想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我们就以他在京受排挤后入蜀到漂泊洞庭湖的十年间写的作品为例,来具

体分析他的这种艺术风格.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在成都赖以生存的好友严武死去,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处于孤苦无依的境地,于是他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经过渝州、忠州一带写下了《旅夜抒怀》一首诗。诗中有这样的景物描写,“细草威风岸,桅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其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们称道,在诗人的眼中:万里平畴的原野一望无际,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水滚滚东流,低垂的星星、皎洁的月光闪耀着灿烂的星辉,播散着万道银光。这种壮阔的景物描写似乎与后文作者“人似沙鸥,转徙江湖”的境界不符,但正是这样的景物描写衬托出了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滇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整首诗,“细、微、危、独”连用,深入细微地传达出诗人孤寂悲凉的心情,“垂、阔、涌、流”力透纸背,表达诗人处于逆境之中的博大胸怀和兀傲不平的感情,“舟、流、休、鸥”用韵完美,诗句平仄错落有致,抑扬顿挫,。首联、颔联,将“细草”、“孤舟”、“沙鸥”这些景象,放置于无垠的星空平野之间,使景物之间的这种对比,自然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这首诗诗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诗人之情浓郁深沉,凄孤无依的伤感情绪融于诗中,而这种深沉真挚的情感就是通过雄伟壮阔的景象来体现的,让人深深感悟到杜诗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王夫之曾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说的就是寓情于景和寄景于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而杜甫借助长江水浩瀚壮阔的景物描写,却交织着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政治上的失意,漂泊无依的感伤和凄苦,都通过这看似赏心悦目的阔大之景倾泻出来.在短短的八句当中,沉挚悲壮,一字一泪,感人致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高超的艺术风格.

另一首诗《阁夜》在写景抒情上也运用了这种手法。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不断侵袭蜀地,好友相继去世,感时忆旧,杜甫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写得很美,同时又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而天上的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总的看来,诗人从三峡夜深美景写起,用清丽、壮阔的辞采把时局联系在一起,“伟丽”中蕴藏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杜诗言志》②评此联“似此星河动摇之影,皆从鼓角悲壮之声涌出,便将战斗乱离之景象,描绘殆尽.”雄浑壮丽的景致里蕴涵着“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的悲慨,不难看出,作者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一股脑都倾注在这一片大好河山之中,此情此景,悲哉!壮哉!

杜甫的这种风格在《登高》也有体现,作者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来倾吐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读杜甫的《登高》要了解其人生经历的以下节点: 杜甫曾有“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情怀;杜甫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的抱负和理想;杜甫曾有“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忍辱和辛酸;杜甫曾有全家以吃草根度日、幼子因饿而夭折“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的大悲痛;杜甫曾有由于“安史之乱”十年漂泊的经历;杜甫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而受尽侮辱的时光;杜甫曾有从叛军营中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历; 杜甫的晚年在成都凭很难挡风遮雨的一草堂安居,生活只能靠朋友接济;杜甫50岁后患上肝病,写此诗时55岁,那年的9月9日重阳节,已重病在身。

一个曾怀济世之志而又“老无所成”的走入贫病交加之老境的伟大诗人,9月9日“登高”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倾诉了怎样的人生感受呢?

其中前四句的景物描写是“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峡中“高猿长啸’’“哀转久绝’’,水清沙白,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茫茫无边、萧萧而下的木叶,顺着奔腾不息、滚滚而来的长江水流去.此时我们仿佛听到了木叶的飘落之声,仿佛看到了长江水汹涌澎湃的气势.这就好比画家的工笔,把“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都展现在读者面前,而诗人的情感也随着这一片江水和落叶排遣不尽,驱之不绝:老年流落他乡,韶光已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和感慨油然而生,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操也跃然纸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壮阔的景物描写之中,让人感受到了他那沉重的﹑跳动着的情感脉搏.其文慷慨激越,其情动人心弦.

我们再来看看他的《登岳阳楼》,此诗是作者漂泊在西南从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登上岳阳城西门楼而作.登上楼顶,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是一派湖光山色的美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浩瀚无边的洞庭湖水把吴楚大地分成东南两部分,放眼望去,日月星辰和大地日日夜夜漂浮在洞庭湖上.那么这样雄伟瑰丽的景象能折射作者怎样的心境呢?如果简单的认为这是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那么我们就把诗中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 其中的“凭轩涕泗流”五字,又包含着作者多少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啊。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无家可归,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更写出一个诗人在自己陷入困境中时仍然情系祖国的伟大情操。作者的悲情凝聚于这四字之中,郁结深厚而寄慨深广。

作者怀才不遇,漂泊天涯,虽然沧海桑田,但始终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而想不到昔日的理想都成了泡影.本来是沉郁之感,似乎不能写登临的喜悦,然而自然界雄奇伟丽的景象,却极好地映衬了诗人凄凉的身世和孤苦的心境.

唐庚在《子西文录》③中记载:“尝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这段文字对杜甫诗歌的艺术手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象他这样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苍凉阔大﹑气势雄浑的景物描写之中,能够大开大合,运用自如,后人几乎无人能与之相比.

在杜甫的诗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总的说来,杜甫的诗歌格调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同样是写景抒情,杜甫以他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情与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不妨来看吧,在作者的笔下,广至日月星辰,山川大河;小至微风细草,桅樯孤舟;上至黄帝天子,下到黎民百姓。句句写景,句句关情。纵横驰骋,开合自如,形成了杜甫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然而,光从诗歌的表面意象去理解诗人的情感还不够,在杜甫雄浑壮阔的意象描写中,还隐藏着他身世悲苦的暗流,寄寓着他忧国忧民的深厚思想.那么,一

面是能融祖国大好河山于心中的杜甫,一面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爱国诗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沉郁雄浑.

那么,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他的这种风格有着坚实的思想、情感和现实基础。

首先,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思想基础。 杜甫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都是源自儒家仁政思想,杜甫的理想政治模式仍是儒家的政治模式,即德政。在他的诗中“病树、桔楠、桔棕、古塞、秋云、""甚至高江、急峡、危城、孤舟、啼猿、翔鸟、落花、寒月以及那辛苦的织女,堂前扑枣的老妇,重负下呻吟的老农,新婚成别的夫妻,那巧取豪夺的官吏,骄横跋扈的将军,粗暴无理的恶少,长安水边的丽人,都成为颇能代表杜诗风格的一象”。表现了诗人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混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

其次,国家的战乱,人民的疾苦是他“沉郁顿挫”诗风的现实基础。

诗人将自己的个人生活与国家与百姓的生活紧密结合,他的一生都怀着爱国的热诚:“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④,诗人对祖国是何等的热爱;“独使至尊受社稷,诸君如何答升平”(《诸将》)⑤,诗人对祖国前途是何等地忧虑;“必若救疮痍,应先去蝥贼”(《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⑥,这是诗人为力挽国运,拯救人民而开出的药方;“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这是诗人对朋友的殷切厚望也是诗人的一片爱国至诚。

除了赤诚的爱国之情,忧民之情同样在杜诗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他的《兵车行》以血泪的控诉,揭示了战争给后方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字里行间,传达出作者对深受战争之苦的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价值的深深疑虑。可以说:“万方多难”的时代,“忧国忧民”的情怀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又一重要原因。

还有,思家念亲悲己是杜诗“沉郁顿挫”风格重要的情感基础。

前面杜甫《登高》诗中杜老夫子的登高望秋兴叹的形象,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那个形容枯槁、衣衫蓝缕、贫病交加的诗人,就象强劲的秋风里高挂在枝头摇曳着的一片枯黄的树叶,真担心他随时都有被吹落下来的危险。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因痛失亲人而肝肠寸断、因自己颠沛的遭遇而唏嘘不已,在很多诗作中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因素对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重要影响。

杜甫视诗歌为生命,他的诗歌也与其个人丰富的人生体验休戚与共,为了排遣他对于不合理社会的愤怒与不平,宣泄在生活、思想上长期蕴蓄的内在矛盾以及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沉郁顿挫的诗风是他最好的选择,历史成就了杜甫,杜甫成就了杜甫。

感谢杜甫,感谢他为我们留下这些不朽之作!让我们在饱览祖国山川美景﹑感受诗人伟大情怀的同时,一起去涵咏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吧.

参考文献:

①、清 王夫之 《姜斋诗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1.1

②、清 佚名 《杜诗言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3.7.1

③、唐 唐 庚 《子西文录》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版

④⑤⑥、《唐诗鉴赏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版

第三篇:《妙联赏析》

妙 联 赏 析

001出句:鲸吐日出海 [赛事出句]

对句: 仙拥月入怀 [笑僧]

赏析:出对气势如巨幅之画,李白归来哉。

002出句:拂柳窥帘内[夜风]

对句:飞花卧砚中[陆小凤]

赏析:“东风有意揭帘栊,柳欲窥人帘便卷。看是飞花同与进,砚中一卧自然研。”诗情画意的小布局。

003出句:小舍一篷月 [对月悲歌]

对句:孤窗几树梅 [对月悲歌]

赏析:有月有梅,仿佛林和靖小孤山居所,对仗自然,意境孤绝清高。 004出句:珠雨轻敲瓦 [阅微草堂]

对句:春风漫卷帘[竹山一墨]

赏析:余光中有篇散文《听听那冷雨》,说的就是珠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如一种美妙的音乐。伴随的是春风卷帘欲探谁,这就有回味性的余地。

005出句:雨新阶上绿[问之]

对句:瓜嫩蔓间青[问之]

赏析:雨新,遮了苔痕的语境,似给前人的“苔痕上阶绿”提供了文学养分。此联妙在对幅“以自然之心,道出自然之声”。蔓蔓青藤上几只嫩瓜悠悠的挂着,或在雨丝中慢摇。其情其景,让人不禁向往。

006出句:小径花飞乱 [淡云]

对句:幽阶犬卧闲 [一格]

赏析:“犬卧阶前知地暖,花飞径上问谁闲。”以闲对乱,表达了一种情境的冲突却又和谐,更写出了乡村的静谧。

007出句:松荫闲睡鹤 [任雨读]

集句:溪午不闻钟 [花易落集李白句]

赏析:对幅集句不易,与出幅构成一松溪隐居图。意境清幽,对仗又有韵味,得工整之实。

008出句: 一网鱼和月[赛事出句]

对句:半船笑与歌 [嘀嗒]

赏析:出幅与对幅都无出奇的字眼,但却饱含一种快乐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看的是美景,闻的是淡香,听的是自然,吟的是心境,谁人能解? 顺其自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