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宝宝上学7天日记》
10月19日 星期三 小雨 第一天
早上7:30本想叫醒语歆,早点送她到幼儿园报到,看着孩子熟睡
的面孔,心又软了下来,还是让孩子多睡一会儿,生物钟的调整还是需要一个过程,下午1:30,我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起送语歆到幼儿园报到,报名、领书包、被褥后,老师就叫我们离开了,并交代宝宝上学第一天,我们下午如果有时间可以早点来接宝宝。我们走的时候,语歆没有哭,我心理这叫一个忐忑,估计现在还有新鲜劲呢,不知道等会怎么样。下午4:30我去接她,和老师聊了,老师说:“很不错,基本没有哭,喂她吃东西,她不让喂,坚持要自己吃,不过很抱歉,宝宝尿裤子了,我们已经换过了。”回家的路上,我问宝宝:“明天还想上学吗?”语歆回答:“明天还上学,学校里有姐姐,还有马马(玩具)。”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明天我可以安心上班去了。
10月20日 星期四 阴 第二天
早上7:20语歆准时起床,虽然有点睡意蒙蒙,还是被我逗清醒了。
7:50我和孩子爷爷把语歆送到了幼儿园,见了老师,语歆跟老师还打了招呼:“老师好!”,我们走时,宝宝没有哭,还跟我们拜拜了。下午4:30孩子爷爷去接她,和老师聊了,老师说:“语歆表现不错,没有哭,上厕所知道喊老师,没有尿裤子,就是中午没有午休。”还给了一张宝宝在园生活学习汇总表:
宝宝今天表现不错,COME ON!(小插曲,宝宝脚被自行车绞伤了,
估计明天不能上学了,要等下个星期一才能和小朋友见面了。)
10月24日 星期一 晴 第三天
早上7:20语歆睡意蒙蒙大声喊叫:“我不上学,我不和小朋友玩,我要睡觉。”看样子双休怨学症开始了,在我的强权命令下,还是乖乖上学了,老师抱到幼儿园和我们分别时,眼泪在眼眶中转了几圈,终究还是没有掉下来,宝宝还是有些依依不舍。下午5:30孩子爷爷奶
奶去接她,语歆欢声雀起,直扑向她奶奶,看样子宝宝还是跟她奶奶感情深厚,我都有点嫉妒了,呵呵。
宝宝今天表现不错,就是小哭了一会儿,晚上还自言自语说:“小
朋友,对不起。”估计是在学校里学的新语言。宝宝裤子尿湿了,袜子还是换的幼儿园的,今天忘记给宝宝备换用的袜子了,粗心的妈妈呀! 10月25日 星期二 晴 第四天
早上7:20语歆是在战争爆发(我和孩子奶奶)中起床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跟我和他爷爷分别时,终究没有哭出来,看样子宝宝还是很坚强的。下午5:30孩子爷爷奶奶去接她,裤子被老师换过了,连袜子和鞋子都穿的是幼儿园中备用的,估计又是尿湿了,袜子和鞋子明显有点大,原来今天幼儿园来了位新小朋友,老师注意力转移了,无暇顾及,这个是可以理解的,看样子我家语歆以后要当师姐了,当师姐要有当师姐的范儿,要尽快坚强独立起来!
10月26日 星期三 晴 第五天
早上7:20语歆是自然醒的,生物钟已经慢慢调整到早睡早起的状态,送语歆到学校跟她分别时,语歆哭了起来,原来我走时忘记把她的书包给她了,她正哭着要她的书包。下午5:30孩子爷爷奶奶去接她,裤子被老师换过了,今天又尿湿了,老师解释说是宝宝说的话老师听不懂,宝宝的语言现在大部分是天门话,跟她爷爷奶奶待的时间多一些的缘故吧!
晚上语歆回家,拿着扇子,边打边说:“啪啪啪!”,应该是宝宝在学校里学的新名词,COME ON!BABY!
10月27日 星期四 晴 第六天
早上7:20语歆是在情绪中起床的,加上奶奶的庇护,宝宝越想越伤心,在老师抱走的那一刻,尽然大哭起来,真是越来越倒退了,说实话我真有点生气了。
晚上我回家,语歆不怎么搭理我,直到我递给她一个桔子,她才露出高兴的神情,宝宝晚上和我听了会儿儿歌,就有点累了,想睡觉了,问她在学校的生活,她明显有些反感!宝宝何时才能慢慢适应学校的生活呀!
10月28日 星期五 晴 第七天
早上7:20语歆是在情绪中起床的,情绪中上学的。
第二篇:《Zigbee读书日记(三)》
Zigbee读书日记(三)
前两篇的笔记基本上都在“补课”,对zigbee协议的学习做了铺垫,了解了OSAL系统的基本原理,相信仔细读过前面笔记的同学,现在看起程序来不会那么吃力了吧?--如果真的能达到这个效果,那这两天“挑灯苦读”也算没白费了。先赞自己一个,也趁机感谢下一直关心、支持我的老婆大人~(背景音:切,这个人真臭P~~~)
接下来才回到第一篇笔记里的第1个问题--数据传输是如何实现的?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搞清楚各个设备之间到底是怎么建立连接,怎么“说上话”的--还是个“门外汉”,对于在座的这么喜欢钻研的同学们,被人这样讲,肯定是要丢面子的。。。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无线电波的美妙世界吧。。。(怎么又是这个句型?~)
[注:本文源自“飞比”Zigbee论坛,为尊重劳动者成果,如需转载请保留此行]
10. "老王,吃了没?"--中国人老是喜欢用这样的开场白跟别人打招呼(建立连接),那zigbee设备之间呢?他们是怎么建立连接,怎么交谈的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by outman from feibit.com 2010.4.16 11:08
最近杂事太多,一直也没时间更新笔记。多怀念上学时的时光,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在对不住还在关心我笔记的网友,评书过了12天可能也没人听了,不过我还得硬着头皮写下去,要不然连自己也对不住了。。。
当决定要做一件事情后,无论多难,我都会坚持下去,因为我相信“坚持就是一种力量”--by outman
"老王,吃了没?",多简单的一句话。之所以我们认为简单,那是因为第一,我们都是人,第二我们都说汉语。但对机器来说,这个情况这有点复杂了,因为我们要创造它的认知系统,创造它的语言。所以。。。呃。。。对不住大家了,这个问题没那么容易说清楚,要分几部分,让我们一点点地共同学习,也许这个问题10要分N个子问题了。。。
Zigbee及802.15.4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TI 2430的IC对我们来说也同样陌生。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大胖子”,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吃掉它!但是,一口能行吗?不行,不但不行,还不能那么急着下口,要先认识它,了解它,把它分解成一块块的,然后再吃掉--怎么听起来这么血腥。。。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由应用开始,先做几个简单的程序,然后一步步深入,对协议的应用基本掌握后就进入协议底层。我的性格让我不得不把这几十K的程序彻底弄明白。。。
第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打算从TI提供的最简单例程为基础,做一个点对点的传输的例子,模拟一个人与人打招呼的过程,场景是这样的:老张(end device)遇到了(建立连接)老王(coordinator),对老王说(按下一个按键发送数据):“老王,吃了没?”(发送字符串“lao wang, chi le mei?”),老王听到这话(确认字符串是否包含“chi le mei?”)想了想(在这里,
利用2430的IC温度检测功能,如果温度高于25度,则回答“吃了”,否则回答“还没有”),回答道:“吃了”(回复字符数据:"chi le")。老张听到后,点了点头(接收到数据后,输出到串口,同时,如果“吃了”LED闪烁一次,否则闪烁两次)。本实验目的是了解Zigbee设备的基本通信原理、Zstack的常用API及串口的基本应用,可以在任意至少有一个按键及LED的“最小化”实验板中运行。
--by outman from feibit.com 2010.4.27 22:35 (下次更新只能到5.1后了)
4月份湖北还在下雪,今天重庆又开始刮龙卷风了。不知道2012来了,到底要发生什么???不管发生什么,我能做的只是继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最应该做的事倒是应该提前几天回去陪陪父母。。。
时间过得太快了,这一个多周的业余时间基本都花在“老王,吃了没”一句话上了,连个理发的时间都没挤出来~~让这个笨机器说话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如果手头有开发板,而且也成功做过“点对点”数据传输例程的同学,可以不用那么痛苦,直接改下面这两个地方,把一个字节的数据传输,改成传输字符串就OK了
[子问题]10.1、我已经实现了点对点的单字符传输,如何在两个zigbee设备中传输字符串数据?
1. 发送端发送点对点数据的函数(具体在哪就不用我教了吧?)
char say_hello[] = "lao wang, chi le mei?";
if ( AF_DataRequest( &SampleApp_Periodic_DstAddr, &SampleApp_epDesc,
SAMPLEAPP_PTOP_CLUSTERID,
// 1,
// (uint8*)&SampleAppPeriodicCounter,{上学时日记}.
(byte)osal_strlen( say_hello) + 1,
(byte *)&say_hello,
&SampleApp_TransID,
AF_DISCV_ROUTE,
AF_DEFAULT_RADIUS ) == afStatus_SUCCESS )
看到其中改掉的两行了吧?其中数据长度“1”改为“say_hello”的数组长度,而数据内容改为"lao wang, chi le mei?"
2.接收端的“APP任务”的,AF_INCOMING_MSG_CMD事件(XXX_MessageMSGCB)中,在对应的“CLUSTERID”下面增加:
rec_msg = pkt->cmd.Data;
UART_Send_String(rec_msg,pkt->cmd.DataLength);
这样,就从接收到的数据包“pkt”中,提取了从发送端送出的字符串的内容和长度,UART_Send_String是串口数据的发送函数,感兴趣的同学,我会在后面详细介绍。
/********************************************************/
先休息一下,下面是广告时间~~
英语里有个短语叫“reinventing the wheel”,大多数人用这句话告诉别人,轮子别人已经发明好了,不用再重新发明了。不过我要说的是,对于学习,最有效和最深入的方式就是“reinventing the wheel”!– by outman from feibit.com
802.15.4和TI的2430和Zstack这几个大轮子我们是暂时没有机会去“reinventing”了,真希望中国有点良知的教授们抽出点赚钱的时间去做点这样的事情,虽然是个“re-”,但是至少不至于让俺们这些小工程师天天围着别人的轮子转。。。跑题了~~~
不过,除了底盘那几个大轮子,变速箱里的小齿轮,我们还是可以玩一玩滴~~既然不能从零,那我们就从壹(TI提供的“库”)开始,完成上面“吃饭了没”的简单应用。
[子问题]10.2、如何用TI提供的库函数实现基本的点对点数据传输?
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TI Zstack 2006中的基本通信例程“GenericApp”中的文件,区别开“应用”与“库”(我暂时把在GenericApp中所有TI提供的函数,都叫做“库”,不去理会,只关心我们的“应用”),然后从零开始建立一个IAR的工程,编译并在板子上仿真。
老规矩,先上图吧~
在这个例程里,除了APP这个文件夹是用来存用户程序的,其他都是由Zstak提供的,APP里有三个文件GenericApp.c(用户程序)、GenericApp.h(用户程序头文件)和OSAL_GenericApp.c(用户程序与OSAL交互程序),三个文件不复杂吧?
又有同学举手了?什么?文件里面的内容太复杂了?
我们来看看,GenericApp.c有五、六百行,这也算复杂??那好吧,待会我们把它全删了,只留一个按键,一个LED,保证程序干干净净--中国人“奇强”
再来看下这个例程在硬盘里的文件结构,到底哪些是我们需要的?
晕了没?恩,我也有同感,那我们就不看这么复杂的图了,看这个
这个是不是舒服点?这个就是按照我们最小化程序的需要,整理过的所有用得到的文件。其中,只有BeginApp这一个文件夹是我们的用户程序,后面4个全部是TI提供的,我们暂时不去动它。而且项目中已经删除了“EB”“BB”的内容,只保留了“DB”。
有同学要问了,为什么选“DB”,而不是其他的?说实话,到现在我也没仔细研究TI这三个板子对应的软件的具体差异,但是从直观图片来看(请参见日记一中的图片),DB不大不小,应该正好符合我们的要求--不要砸我啊~~~
已经有人等不及了,现在我们就开始看看这个最小化项目是怎么一步步来的吧?
— by outman from feibit.com 2010.5.6 17:54 其实还没下班,不过我决定等回家以后再写了~~
1. 首先,建空文件夹命名为BeginApp,再在其中建一个名字一样的文件夹专门用来我们自己的内容,进入其中,再建“IAR Project”文件夹用来存放IAR的项目文件。
第三篇:《《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书笔记》
寒假读书报告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26个留守的孩子
220篇日记
21幅象征梦想的画
21个发自心底的愿望
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
目录
书籍介绍{上学时日记}.
产生背景
精彩摘抄
读书感悟
结束语
第一部分:书籍介绍
书名: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作者:杨元松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内容简介{上学时日记}.
爸爸妈妈,我们在家。
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孩子们大多送走了自己去远方打工的
父母,独自或者是在爷爷奶奶叔伯亲戚的扶持下照顾家中的田地,牲畜。 2009年秋天,贵州大旱,饮水都成问题,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他们坦然接受,偶尔抱怨,但是依然热爱自己的生活。
26个留守的孩子,平均年龄9岁,220篇日记,21幅象征梦想的画,21个发自心底的愿望,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
这些站在穷山之顶,恶水之上的孩子们,用稚嫩甚至娇弱的身躯撑起了那一片土地,还有他们的孤独生长。
又爱又累,他们依然微笑。
又爱又痛,我们只能流泪?
编者简介
杨元松
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语文教师,27个留守儿童的班主任。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他要求孩子们每天写日记。本来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教学活动,但,在那一篇篇日记中,他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和烦恼,坚强和困惑,乐观和坦然,并深受感动。但他无能为力,于是决心把这些的故事,告诉那些不知道的人们。
第二部分:产生背景 一个女孩请假引发的巨大震撼
2010年春,我国西南遭遇百年一遇的罕见旱灾。作为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杨元松在抗旱大战来临前,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感觉生活用水比往年困难一点而已。然而作为班主任,他发现六年级女孩杨海叫每星期总是因为家中有事要请一两天假。经过询问得知,杨海叫的爸妈常年不在家,家中就她和两个弟弟,他们的生活用水,要用大水壶到很远的地方去背,双休日背的只够用两天。上课期间,下午放学去背就晚了,只得请假。得知的情况,让这位语文老师深为震惊。为了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和用水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杨元松让孩子们把自己生活中的感受用日记写下来,当做摸底的一个事项。 这一摸就摸出了一大堆让人震撼的问题来:杨海叫每天放学回家,要做饭给两个弟弟吃,早上天不太亮就得起床做饭(因为离校太远,他们中午不
能回家吃饭),几乎每天都得到山里去背柴,下雨时还得种坡地的玉米;徐梅的爸爸去世几年了,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她也带着两个弟弟上学、放学、做家务、种玉米、种菜,到山中背柴、背水
对于孩子们日记中提到的事,杨元松刚开始有点半信半疑,于是他和同事连续往一些留守儿童家跑了几趟,事实证明,现实比他们日记中记述的严重得多!随着日记的一篇篇堆积,杨元松为孩子们的坚强、自立、懂事感动,也希望都市的孩子们能看到山区孩子们的生活状态及精神状态。他决定将日记整理出版。于是,他将稿件投给了各大出版社。稿件在各大出版社之间辗转,有出版社要出版,不过前提是自费,得知杨元松没有经费后,事情便不了了之。杨元松没有放弃,一边继续收录着孩子们的日记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上学时日记 上学日记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