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给学生自由发展空间美文 关于自由的美文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让学生在自由作文中自由发展》

让学生在自由作文中自由发展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多数是题目由教师指定,“写什么”,也没有越过教材所规定的作文训练内容和教师划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出的几种模式。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作文,已寻找不到那份孩子的稚气与纯真,寻找不到天真烂漫的情感。

只要冷静的思索,我们不难发现:现有作文的条条框框已将学生的手脚紧紧捆住,同时,也捆住了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试想,如果学生没有写作的自由权和自主权,而是被动地去写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他们怎么能产生写作的兴趣,怎么能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怎么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呢?张田若指出:“学生作文写什么都可以。应该让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不要给框框……”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由表达的权利,让他们在自由作文中无拘无束的自由发展。怎样让学生进行自由作文呢?

(一)角度自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根据教材中所规定的作文训练内容去命题,学生按教师确定的角度去写作,其结果大同小异。根据作文训练内容命题,体现语文训练阶段要求,没有什么不好,问题在于,应当给学生自由权,让他们自选角

度写作。

孩子们是聪明的。只要我们一打开束缚他们的“笼子”,他们就会像快乐的小鸟,飞向自由作文的天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确定不同的中心,从而写出具有不同立意的作文。如在指导学生写命题作文《牛》,我要求学生不面面俱到,而是自定角度,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学生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有的学生写牛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给牛戴上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桂冠;有的学生写牛在田间耕作,赞扬牛勤劳;有的写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称赞牛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的写牛肉可制成佳肴食品;有的写牛皮可制作高级皮革用品;有的写牛骨可制药;有的写牛角可制作装饰品;有的写牛粪可制作肥料等。看到学生这一篇篇多角度立意的文章,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一句名言又呈现在我的眼前:“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二)题目自命

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作者必须有充分的自主权。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剥夺了学生作文的自主权。其中,最影响学生自由发展的是“命题”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好思维的切入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命题。

1、提供材料,自由命题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材,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自由命题。提供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材料、音响材料和实物材料等。这些材料不仅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还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一位教师在进行看图作文训练时,抓住学生喜欢漫画的心理,在黑板上勾勒其不意一幅“四毛图”,图上的小朋友头上长四根头发,颈系红领巾。这位教师介绍了图上小朋友身份后面又画出了第二幅漫画,四毛正扭头把一张试卷给他人看,试卷上的分数“99”,不过能明显看出那是倒拿着的。让学生在认真看图的基础上,给文章自命题目。于是学生拟出了《一张考试卷》、《耍小聪明的四毛》、《四毛的故事》、《小马虎的四毛》、《“66”变“99”》等有趣的题目。命题的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也是对材料消化提炼的过程。因此,他们写自己命运的题目,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2、自由活动,自主命题

教师应把作文教学与学生活动结合,除了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外,还要有目的地引导他们进行参观、访问等课外活动。学生在自由活动中积累了写作素材,有了对生活的感受,然后引导他们自主命题,写自己的生活,当然有话可写。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将做人与作文结合起来,我班开展了“我是文明小天使”的活动,让学生自由的去当“小天使”,有的学生当了“护路员”,有的成

了“护林员”、“小交警”、“宣传员”,有的自愿组成了礼仪队等等。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增加了见闻,得到了锻炼,有了新鲜的收获,真切的感受,觉得活动有意思,有趣味。同时也产生了倾吐的需要和欲望。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忆叙述活动进行的情况,交流收获和感想,让学生自由命题写作。于是一篇篇新颖、独特的作文题产生了:《我是一只“啄木鸟”》、《小交警》、《我是鸟妈妈》、《友谊》、《帮助》、《礼仪队员》等。在这些富有童趣的作文题中,我们看到了幼小的心灵里闪烁着健全人格的光芒。

(三)材料自选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限定写一个内容,对多灵敏学生来说极为困难。因此,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不命题,不限选材范围,只提出写作要求,让学生在自主命题、自定角度的基础上,再自选材料,去写自己感受最深的生活内容。

1、根据写作要求自选材料

修订版新《大纲》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选材是自由表达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材料,力争达到选材新颖,与众不同。这样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如在一次六年级自选材料作文的训练中,我出示了这样的要求:一是内容(写一件你熟悉的感受很深的事),二是中心思想明确,三是写作顺序(按事情的

发展顺序写),四是写作的重点(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写具体)。至于写什么事,完全由学生去选择。在这项训练中,学生的自选材料各具特色。有的学生从关心和爱护集体方面去选材,有的从极少数人损害集体利益去选材,并对极少数人的这种行为进行批评等等。学生在这次按要求自选材料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培养了自己的选材能力。

2、根据写作范围自选材料

自主作文不公要让学生有话可写,更重要的是要把话写好。通过活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可用于作文的感性材料。这些材料在写作过程中不可能全用上。这就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比较后,自选符合写作范围的合适材料,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如在一次作文训练中,我出示了这样的写作范围,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自选材料:写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这东西可以是一件学习用品或生活器具,可以是一样工艺品或玩具,也可以是一种动物或植物。写的时候,要写清楚它的特点,并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争取让人看了你作文的人也像你一样喜欢它。

在这项训练中,具体要写什么,需要学生自己去确定。学生在选定写作内容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和遵循教学要求,需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分析、比较、然后去确定合适的材料。

修订版新《大纲》规定:“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第二篇:《美文一篇》

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研究

摘要:关于阅读,每个人都对它有不一样的定义。作为一种精神体验,学生可以在自由的阅读空间中徜徉。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较好的途径,阅读对于一个人一生都有很大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讲,孩子们正处于天真无邪的时期,就像一张白纸一样,阅读好的书籍无疑是为孩子的未来描绘出一个正确的框架。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都十分重视孩子的阅读,纷纷开展了各种小学生月度计划,目的是为帮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对于小学生未来的阅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阅读习惯能够决定一个人的阅读方式,甚至影响思维方式,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好的阅读喜欢,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本文的研究的主要任务。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共调查了包括师生以及家长在内共七人,得到一些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小学生阅读现状出现的原因。

引言

(一)论题的缘起

1.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的价值之一

关于阅读,每个人都对它有不一样的定义。有的人为了取得更优秀的成绩,有的人为了娱乐消遣,有的人为了寻找精神依托,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阅读的价值都不应该被改变。而且,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需要,它是在一点一滴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而这个培养的过程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谓质变,就是说阅读能够进入学生的生活当中,使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自信,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这样的阅读才会符合它本身的价值,才能够有效地延续。

2.对学生终身发展起重要作用

阅读作为一种精神体验,对学生塑造其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更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形成一种独特的个体体验。

(1)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需要

语言,是我们生活、学习中都必不可少的技能,而语言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大程度地接受各种类型的词汇,丰富语感;另一方面,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语言能力,加快口语和书面语的转换速度,即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能自然而然地理解语序的运用并且使自身的语言更加精炼。词汇和语感都是语言能力的基础,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沉淀的过程,“厚积薄发”的状态就正正验证了课外阅读对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

(2)课外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需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认识是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儿童对未知世界总是充满好奇的,他们渴望得到一个答案来解释他们心中所有的问号,因此,这种渴望促使他们产生了认识世界的动机,而阅读则是满足他们这一需求的其中一种方式。在阅读活动中,他们能摆脱客观条件的限制,将求知欲和好奇心一并释放,并从阅读体验中发现世界、认识世界,满足自己的所需,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3)课外阅读时学生实现自我满足的需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期待自己的表现能获得老师、父母或长辈的认同和赞

赏,也喜欢将自己的表现与伙伴的表现作比较,害怕自己是落后的一方。马斯洛需要发展层次论中提到,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会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时,人就会产生对荣辱的关心,即自尊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而这种自尊心极需正面的评价来认可,他们会希望不断丰富自己好的一面,因此阅读就成了他们的方法之一,通过阅读来拓宽眼界,使自己变得更有学识。这样的阅读动机在学生中十分常见,他们阅读后的表现如果得到表扬和肯定,将会大大激发他们阅读的信心和兴趣。

3.信息化社会的时代要求

当今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信息”更是充斥着我们时代发展的潮流,阅读作为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国际阅读协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重视阅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更是关系到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发展。

(二)论题概念的界定

关于“阅读”这一概念,古往今来已有许多人对其下定义,其中,王继坤先生在《现代阅读学教程》中说道:“阅读是阅读主体对读物的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的心智过程,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所不可或缺的智能活动,是人们从事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习惯”是指经过长时间积累、养成的生活方式,是在特定情境下自然而然的举动和倾向。在确定“阅读”和“习惯”概念的前提下,我们对阅读习惯可以大致这样理解:阅读习惯是指人们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阅读动作,即是个体自身自发性的阅读,其中包括阅读方式、思考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是:多读、勤思、勤记和善用。

(三)研究意义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如果我当老师,我将特别注意,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良好的习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包括日常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等等。小学生就像初升的太阳,小学阶段是每个人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更是每个人学习知识和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机。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十二岁以前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更是记忆能力发展的黄金时刻。而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之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重中之重的教育任务。因此,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四)研究方法

1.人物访谈法

通过与小学语文老师、小学生及小学生家长进行访谈,对现有的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学生阅读方式、学生阅读兴趣等有关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问题进行了解,以更好地分析现状,做出总结,提出相对完善的培养策略。

2.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实习学校的图书馆、班级图书角,调查不同类别图书的份额、图书的新旧程度等方面内容,能够更真实地了解学校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态度和具体措施。

3.文献研究法

研究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相关的文献,对各国各地的阅读习惯培养策略进行探究,分析利弊,以对这一论题有更充分的了解。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各国对课外阅读高度关注

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联合国第十六届大会上确立了“阅读社会”的概念;美国在1997年提出了“美国教育行动”后,陆续提出了“挑战美国阅读”、“卓越阅读方案”和“阅读优先计划”等具体措施。美国96%的中小学都有图书馆,并推崇持续默读(SSR)的阅读教学方式;在日本的教育历史上,阅读一直是很有分量的一环,无论是芦田惠之助的“七变”教式、西尾的“三读法”还是儿童语言研究会提出的“一读综合法”方案都显示出了日本对阅读的高度重视,此外,在2001年,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将4月23日定为日本儿童阅读日;1992年,英国的“阅读起跑线”计划世界上第一个为学龄前儿童提供阅读服务全球性计划,该计划以让儿童在阅读中受益,在阅读中感受乐趣为原则,培养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2)国外课外阅读研究的共同特点

第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阅读对人的的教化作用,都正视阅读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并作出一定的引导;

第二,各国对儿童阅读状况尤为看重,都出台相应对策来推动儿童阅读的进程,旨在让阅读在儿童成长期发挥最大效益;

第三,各国都推崇图书馆在公共设施上的重要位置,通过图书馆的建立来激发人们阅读的热情,响应“阅读社会”的号召;

第四,各国在出台相应政策的基础上,还会提出相应的阅读方法,比如美国的“效率阅读”和法国的“直接阅读”。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也不甘落后,始终将“阅读”放在教育改革的重点位置,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对学生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一年级至六年级阶段要达到145万字的阅读量以上)。在课标中真正地对课外阅读提出明确要求和目标,为课外阅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尽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对阅读教学的目标,但是实际中的教学成效仍然不容乐观。部分老师的阅读教学依旧停留在教科书层面,学生可选择的阅读范围十分狭窄,致使部分学生对阅读产生偏见,甚至认为阅读是学业上额外的负担,无法真正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对课外阅读这一论题的研究不少,但是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警惕。对于小学生阅读,我们绝不能一概而论,应该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利用相应的策略进行阅读指导,有效率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一、小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拓宽眼界和认识自我的途径之一,更是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只有对小学生阅读现状了如指掌,才能更切实更深入地探讨本次论题。因此,我带着疑问在我实习单位(香洲实验学校)进行调查,通过人物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来探索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情况如下:

(一)小学生阅读现状可喜之处

1.丰富的阅读内容

从调查中发现,如今,可供学生选择的阅读内容十分丰富多彩,包括绘本、科幻小说、童话故事、卡通漫画书等等。并且,阅读内容所涉及的时空范围也非常广泛,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2.积极的阅读态度

通过人物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我发现,小学生大多对阅读持有较高的热情。调查过程中,我旁听了一节四年级的阅读课,该班语文老师选择在学校图书馆完成这节阅读课,在老师讲解完在图书馆需要遵守的规则后,学生可以在40分钟 内自由阅读图书馆的书籍,令我惊讶的是,班上55名学生都十分享受珍惜这一节阅读课,争先恐后去找自己想要读的书。此外,我在课下时间与一部分学生交谈,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有积极的阅读态度。

3.浓厚的阅读兴趣

通过访谈,使我得知阅读成了小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会利用课下时间阅读从班级图书角借来的书籍,周末还会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图书馆看书。从中,我发现这一部分喜欢阅读的学生大多是自愿选择阅读的,老师和家长提供给他们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权利,因此他们不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或者任务,而是兴趣使然。

4.正确的阅读动机

小学生的阅读动机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家长、老师要求阅读,第二类是学生自身对阅读感兴趣,主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第三类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而去阅读。其中,第二类的学生占大多数,他们明确表示是因为喜欢才去阅读,阅读动机整体上来说比较正确。

5.适当的阅读时间

在我的调查过程中,我抽取了四年级一个有54人的班级作为样本,发现该班学生能够每天阅读半小时以上的达总人数的83.3%。通过访谈得知,他们大多会利用课间和完成作业后的时间来阅读。

6.家长配合度较高

小学生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发现,现今家长大多比较开明,意识到阅读对孩子终生发展的重要性,愿意在金钱和时间方面配合孩子的阅读需求。但仍有部分家长认为阅读不算太重要,甚至忽视它对孩子的影响作业。

(二)小学生阅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阅读习惯和方法不恰当

从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小学生对阅读都持有较高的热情和兴趣,并且会花一定的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但是,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采用不恰当的阅读方法,大大地减少了他们的阅读收获。小学生的认字能力和理解能力仍处于积累上升期,在阅读过程中未免会遇到障碍,有不认识的字或不能理解的情节都属于情理之中。然而,如果小学生在这一过程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单纯通过上下文猜测或者直接忽略文意只会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习阶段。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时间有限

受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学校和教师花在阅读这一模块的精力和时

间远远不足以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阅读指导。在我实习过程中发现,该校从二年级开始设有阅读课,每个班级每周可到阅览室进行两节的阅读课,每节为40分钟(上下课整顿纪律、列队大约花10分钟),每个班级大概有55人左右,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教师能花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还不足1分钟。此外,个别老师为了赶课程进度还会利用阅读课的时间来上语文课本的内容,可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难以得到保证。

3.书籍质量较低

班级图书角是小学生平日接触最多的阅读来源之一,而图书角的书籍则是班上家长和学生从家里带来的。许多家长因为担心从家里带来的书籍会被弄坏弄脏,大多不愿提供新书。因此,班级图书角的书很多都是二手的,有一些保存比较好的还可以继续阅读,然而有一部分书籍已经封面破烂、缺页掉页、乱涂乱画。试问,这样的书,学生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给学生自由发展空间美文 关于自由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