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朦胧美的艺术表现》
题目:朦胧美的艺术表现
摘要:
关键词:
“朦胧”一词在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对于它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时刻说到“朦胧美”,那么,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哪里?它又是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呢?打开百度百科,输入“朦胧美”三个字,我们可以看到它给出的解释。
“对象形象模糊,概念不确定,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朦胧含蓄的美。其特征是用某种朦胧模糊而含蓄的形式来表现多义性的内容,使欣赏者在欣赏中通过猜测、想像和意会,才能获得某种审美享受。”
朦胧美是指美丽并不完全显露出来,让人有种看不透、摸不着的感觉。这比显山露水的美更能让人遐想,用诗句来说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那种感觉。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已开始重视艺术的朦胧美。《世说新语》中记载“纡余委曲,若不可测”,刘勰《文心雕龙·隐秀》中说“隐之为体”,“优采潜发”,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及后人说的“水中月,镜中花”等,都是追求一种朦胧蕴藉的美。
现代中外艺术追求模糊、抽象等,也试图达到朦胧美的效果。自然界中,水光山色的空蒙迷茫,月光下物体的模糊恍惚等即为自然界的朦胧美。艺术中的朦胧美表现于内容意蕴的模糊、多义、抽象、含蓄蕴藉不直露,表现于形式多用比兴、象征、隐喻,语言、形、色、声及其组合的模糊不确定、离奇超常,大幅度的变形、变色、变声,使人难以通过直观和按常理加以理解,必须通过丰富的想像力进行猜测、推断,才能把握其真实的含义和内在的美。
朦胧美可以造成特定的意境,诱发人的好奇心,激起人的探究心理,使人在似明白又模糊中得到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
当前有些诗歌写得十分晦涩、怪癖,叫人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一个明确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其解,没错这就是朦胧诗派。。“朦胧诗派”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派”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诗人在凝神观照中,拆除开所观照的对象,把自己的
生命输送到没有生命的生物之中,赋以静止的生命与灵魂,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这种“移情说”应用到文艺创作便产生了象征手法。象征附丽并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着无可替代的暗指性,常用于表达多层主题,表达复杂感情,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
我想我们都学过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它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拟想了尘世新鲜可爱,充满生机活力的幸福生活,表达了诗人真诚善良的祈愿,愿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中获得幸福。
当然,现实生活中,出了诗歌,散文等文学方面有朦胧的影子外。还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场景都存在朦胧美。就拿如同仙境般的朦胧小镇婺源来说吧,在人们以为最难找到美丽的时候,走进婺源,走近婺源的山村长溪村,犹如来到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雾气缭绕着群山,象一条白色丝带在山与山之间,缓缓地飘动,使人倍感最美乡村的神秘.平凡、朴素而宁静,一切似乎回到了远古。和着这宁静的山村,让无论多么浮躁的心也能平静下来,你没有理由不抛开一切烦恼,闭上眼,呼吸清新的空气,聆听清脆溪流声,静静地感受这份平静。{朦胧美散文}.
原本普普通通的小镇也可以变得如仙境般美丽。那么,它是如何褪去它平凡的外表呢?就是因为它富有强烈的朦胧感。从图 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雾把整个小镇席卷,给这个小镇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雾的飘渺,雾的虚幻给整个小镇带来一层朦胧之美。
雾在中国山水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多数情况下起到渲染意境之效果。雾的形态模糊、无形、变化无常,难以琢磨。凡与雾沾上边的,大都给人以神秘,看不透的美感。神话中的人物、仙境如此,现实中的城市,乡镇也是一样。被雾霭笼罩的地方会给人一种仙、人二届交合之幻。
例如雾都重庆亦是如此,雾锁重庆,给人一种缥缈,一种若隐若现,一种虚幻的美感。水边的山城,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因素使一年中重庆的雾天非常多。世界上有名的雾都是伦敦,中国有名的雾都就数重庆。那怕是成都这么有名的雾城在名气上也远赶不上重庆。
抽象派艺术创作就是朦胧美的艺术创作!朦胧美是抽象艺术创作中一种不懈的美的追求!
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其共同的特质都在于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因此抽象绘画呈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朦胧美散文}.
抽象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很玄妙很“抽象”的东西,很多人会对它感到困惑, 抽象主义艺术是出现在本世纪初而与传统的写实的绘画相抗衡的艺术,抽象派是一个反对表现视觉印象和视觉经验的艺术流派。
抽象派中有很多世界级的大家,他们的作品举世闻名。如凡高的《向日葵》,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康丁斯基的《构成第四号(战争)》,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蒙德里安的《黄与蓝的构成》、《百老汇爵士乐》,纽约现代美术馆)。下面是一些抽象派的代表作:
朦胧美的艺术表现还有很多很多,它不仅存在于自然中,同时又被人类社会广泛的应用到著作,摄影,绘画等等。比如,相恋的情人之间,彼此给予对方的那种幽邃缭绕、诱人遐想的感觉就是一种朦胧美的感觉。再比如,袅袅烟雾、淡淡幽香,似有若无,勾人无形,而又捕捉不到,诱人人醉,也是一种朦胧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皆是一种朦胧美。
第二篇:《品味散文的语言美教案》
2
3
第三篇:《徜徉在美文中》
徜徉在美文中
——《荷花》教学后记
河南许昌实验小学 李艳平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花瓣随风摇曳,扇啊扇啊的,很美;看看那一朵,骨朵还不停地点头,像在跟我打招呼,很美;再看这半开的,羞答答地不肯把娇美的脸全露出来,也很美""”
看着大屏幕上那千姿百态、娇艳欲滴的白荷花,听着这如诗如画的语言,我恍若梦境,一时间竟忘了身在何处,我是在给学生上课吗?
这是教学《荷花》一课的教学片段。《荷花》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语言优美、感情纯真的散文。文章描写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盛开的情景和“我”看荷花时沉浸其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一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感情的美文。
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朗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激情,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运用多种形式,各种语调反复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品味文章的形象美、音乐美、情趣美、意境美、朦胧美,在美文中徜徉,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受到美的熏陶。
上课伊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把一大池姿态各异的荷花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在学生的惊叹中,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渐入佳境,初步领略了文章的意境美。之后,结合一幅幅形态迥异的白荷花图片,我让学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想象
一池荷花就是‘一大幅活的画’是什么样子”反复诵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或自读、或同桌读、或讨论读、或小组齐读等等。学生审美情趣被激活了,纷纷展开想象各抒己见,也因此有了文中开头的那一幕,学生反复品读,充分感受到了荷花亭亭玉立、姿态万千以及风吹荷叶动,风吹荷花香的形态美、情趣美。同时,也领略到了作家的语言魅力,对于文中难理解部分“为什么说这一大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也就迎刀而解了。
接着,我又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带领学生感受文章的朦胧美、意境美、情趣美。这一段是作者被荷花所陶醉,想象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比如:想象自己是荷花时语调应该怎样?轻柔、舒缓、如梦般的语调让学生觉得自己好像成了穿着白衣的荷花仙子翩翩起舞,充分感受到了文章那种朦朦胧胧、恍若童话仙境般的美。接下来,“我”和小鱼、蜻蜓的交流又是多么富有童趣!我就让学生想象“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蜻蜓小鱼来告诉‘我’什么?”并且即兴表演:老师就是荷花,你是小鱼、蜻蜓会对我说些什么?你还会是谁?会说些什么?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我是露珠,我想对你说,荷花姐姐,你真漂亮!我好喜欢你!”“我是小青蛙,我想对你说,荷花姐姐我们一起做游戏吧?”""这时,我再让学生想想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一部分呢?较之前一部分,学生欢快的语气读出了“我”的快乐,也自然品出了文章的情趣美。
整节课学生始终在美文中徜徉,在朗读、品味、理解美文的过程中,品味文章的情趣美、形象美、意境美、朦胧美,感受语言大师特有的语言魅力。我想,新教材中这样的美文比比皆是,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带学生在美文中徜徉,提高审美情趣、积累丰富语言,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篇:《散文欣赏的原则和方法》
散文欣赏的原则和方法{朦胧美散文}.
欣赏散文不能离开散文本身的特点,不能离开其创作规律,这是欣赏散文的基本原则。
散文题材广泛、结构灵活、风格多样。具体到散文,深邃的意境,精要的选材,清晰的线索,灵活的结构,技法的多样,简洁、朴实、平易、优美的语言,多样的风格.这些特点都得到了体现,散文的审美特征、审美价值都得到了体现。 阅读欣赏散文.要了解各篇的个性.才能进一步品出它的共性来。 怎样欣赏散文?
1.要了解作者的构思
构思即作者在创作时,在立意、选材、结构、表达方式、写作技法、语言等方面的思考活动。这构思的结果自然体现在作品中。因此,我们在阅读欣赏每篇散文时要很好地领会和把握这些。这样做的结果,会产生对作品整体性的认识,更会产生独到的感受。
2.抓住线索.梳理材料{朦胧美散文}.
散文由于形散神聚.所以我们在阅读时要抓住文章的线索。许多材料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形体,这主要靠线索。抓住了线索就像提起串起珍珠的那条线,文章的主题也就大体明确了。
散文的线索跟作者的思路是密切相连的。分析文章的结构,就可理清其线索。线索的类型多种,有的以某个事物为线索,有的以某种景物为线索,有的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有的线索不是单一的,既有明线又有暗线,即两条线索。 曹靖华在《小米的回忆》中写了三件与小米相关的事。一件是童年时代对小米的回忆,一件是我到上海探望鲁迅先生时曾给带过一袋小米的事.一件是抗战时期周总理与董老从延安给重庆工作的同志带小米的事。这三件事作者以时间推移为序,紧扣小米这一线索,集中地表现了主题。
巴金在《灯》中把对灯的描写和自己的思想发展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的真挚感情,对光明必将战胜黑暗,抗战必胜的信心。 用线索并列地串连许多材料,使材料成为有序整体,以此表现主题。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如此。表现了对童年情趣的热爱,对旧式教育方式的憎恨。{朦胧美散文}.
总之,抓住了线索,理清了材料,就容易把握文章内容了。
3.把握联想。分析意境。体会感情
优秀散文的意境创造,常通过联想、想象来完成。阅读欣赏散文,要很好地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联想、想象来创造意境的,并以此表现了什么主题.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读者要把握意境中一个个有机组合的形象,通过联想、想象,进入到散文描写的意境之中,这样才会产生较好的阅读效果。
在阅读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要很好地理解作者描写的景色是一种素雅的朦胧美,要把作者的心境与朦胧美联系起来.从而体会作者把自己的忧与喜完全融进这朦胧美之中。作者在这里做到了情与景的统一.意与境的统一。{朦胧美散文}.
作者在创造意境时离不开想象、联想,包括对材料进行排列组合与调整.包
括写作中各种手法、技巧的运用,比如:比喻、拟人、象征、夸张等都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联想。通过分析,读者就可以体会到意境的意与情。
4.品味语言。了解风格
散文在语言上是很讲究的。它的特点一是精,即精炼,包括准确、简洁、精粹:二是美,包括绚丽、平易、生动、形象等。不仅如此,散文的词语讲究变化.具有节奏感。长短句的结合,整句、散句的结合使用,造成了抑扬有致的抒情节奏。形成和谐旋律,给人以音乐的美感。
散文所以具有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语言的含蓄美与音乐美。 朱自清在《春》中对春草、春花的描绘,运用的语言就具有上述特点。
了解风格是欣赏散文的一个重要方面。风格是作者个性的反映。并带有时代烙印、地方色彩、民族影响。散文表现作者个性强烈,风格多样化。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风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描写对象的选择、语言的运用与感情的表达方式上。
我们通过不同作家的作品,所描写的对象、语言的运用、感情的表达方式的比较.认真分析,细细品味,就可了解作家的风格。
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用绚丽、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细腻的复杂的心情。巴金在《灯》中,用朴实、平易的语言表达了那种含蓄委婉的思想感情。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用清新、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济南冬天生机勃勃、孕育着春意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祖国风光的思想感情。茅盾在《白杨礼赞》中,用热情奔放的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白杨树、北方抗战军民的赞美之情。
即使是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写的作品,其语言风格也会有很大差异。我们从朱自清的《春》与《荷塘月色》这两篇散文中就可以看出来。 总之.我们在阅读欣赏散文时,通过反复阅读、反复品味,可以领略语言风格.并可提高欣赏语言能力和写作散文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