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终南山游记作文 终南山楼观台游记

话题作文 zuowen 3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终南山净业寺游记》

十一我们七人相约外出爬山,离校最近的终南山便成为我们的首选,我们七人叠罗汉似的挤上一辆出租车,向沣峪口驶去。

下车后,还有半小时的路程,乍出学校感觉空气分外清新,浑身轻盈爽泰。公路左边便是终南山,向上看去,层峦叠嶂,巨石嶙峋,高不可攀。路边随处可见因滑坡而坠下的巨石,心头产生微微寒意。公路右边为一条小河,清澈见底,据说从秦岭沣河流出来的,沣峪口因此得名。

我们很快便来到山口,沿石阶向上爬去,虽值深秋,山中依然一片青翠。十一国庆,游人如龙,寺中香火之盛,可见一般。每隔几百米便有石登,供游人驻足;又有木牌,上书佛家故事,宣扬佛法;更有佛语,佛像刻于石壁之上,令人流连。但又更想一览寺院的真面目,匆匆一览后便又向上登去。

这是一个真的寺庙,之所以说它真是因为它既没有在山脚出售门票,也没有在寺里收游客的香火钱。净业寺占地面积约十亩,殿宇规模不算太大,但因地处幽僻,历代战乱破坏较少。前来参拜之人大多真心求愿之人,毕恭毕敬的上香,叩头,连我也诚心的参拜了一番,就差在功德箱里投钱了。院里有一棵木瓜树,在佛法的熏陶下长得十分繁茂,整个寺庙透出一股清香,我想香火之气外还有这木瓜香吧。

此时已近中午,我们便在寺里吃起来,寺里没有斋饭,我们只好吃起自带的东西:鱼和肉。竞吃的津津有味,满嘴流油。和尚们可能早已见怪不怪了,不管我们,但我们自己心里过意不去,只能用“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来聊已自慰。

吃饱喝足之后,我们绕寺闲转,在一间僧房中听见和尚们的诵经声,抑扬顿挫,宛如唱歌。僧房外有一水池养有几尾金鱼和两只王八,它们在水里悠然自得,尽情嬉戏。

寺外有一棵许愿树,树上挂满了人们的各种愿望,寺的最高出为几间僧房,挂着游人止步的牌子,我想即使是僧人也有自己的秘密空间吧。

最近听见很多批评佛家的话,如和尚有家室,对社会无用诸如此类。我想,它至少给我们尘世中人保留了一块纯洁之地,来此你会心无旁骛,任何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佛法毕竟也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这些寺庙如果没有了,中华文明的花园便少了一些奇葩。

第二篇:《南山游记》

南山游记

五(4)班 吴晓轩

“噢!终于出发去南山喽!”同学们欣喜若狂地喊道。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好不容易到了山清水秀的南山。

沿着蜿蜒的石阶,我们先到了南山的招隐寺。顺着石阶往上爬,就到了增华阁前。一看到匾额上的三个大字“增华阁”,我立即想到镇江市一年一度的增华阁作文大赛,原来作文大赛“增华阁”这个名字就是由此得来的呀!我还参加过好几次呢!

参观了“增华阁”,我们接着到了“虎跑泉”,这里有一口井,由于井太深了,想要从里面打到水非常困难。那么“虎跑泉”这个名字是从哪里得来的呢?据说,从前有一只老虎到这里找水喝,可它找遍了整个南山,确滴水未见。于是这只老虎,下定决心要刨出一口井来,于是这只老虎拼命的刨啊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功夫不负有心虎,它终于刨出了一口井,里面的井水清澈见底,沁人心脾,因此这口井被称为“虎刨泉”,流传到后世,就变成了“虎跑泉”了。

我们沿着石阶走,终于来到位于峰顶的“鸟外亭”了。“太好了!”我情不自禁地喊出声来,要知道,这里可是我一直想来的呀!同学们一窝蜂似的涌进了亭子里面,我也迫不及待地冲了进去。真好!亭里竟然还有个环形楼梯,我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奔到了顶端。站在亭上,阵阵春风迎面扑来,吹走了刚才爬山时的燥热。俯视下面,下面的人就像蚂蚱一样小,大有“天下任我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惬意!

最有趣的要数竹林禅寺旁看孔雀了!路过竹林禅寺,不知是谁大

喊一声:“看,孔雀!”这一叫不得了,同学们一下来了兴致,一窝蜂似地涌向围着孔雀的园子,孔雀们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一只透着翡翠绿的孔雀高傲地抬起脖子,朝天空叫了几声,其它孔雀也不甘落后,竞相叫了起来。好笑的是,几个调皮的男生竟也模仿起了孔雀的叫声。一时间,怪腔怪调此起彼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时,只见那只绿孔雀跳上了窝顶,拖着长长的尾巴,慢悠悠地转了几圈,那骄傲的神情好像在说:“我就是这里的主人,这里是我的地盘”。过了一会儿,这只绿孔雀又跳了下去,尾部的羽毛慢慢张开,“孔雀开屏喽!孔雀开屏喽!”同学们激动万分地喊道,纷纷拿出照相机,拍摄这难得一见的美景。可美中不足的是,这孔雀开到半屏时羽毛却又缩回去了,真令我们大跌眼镜,唉!

最后我们又到文苑疯玩了一阵,就打道回府了。

这次的南山之旅真尽兴,令我终身难忘!

第三篇:《游记作文训练学生版》

第一单元 写一篇游记

一、学法摘要: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章。游记偏重于描绘某一地方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政治生活、社会风尚等。优秀的游记作品具有景物的实在性、情感的真挚性、人称的自我性和寓意的社会性等特点。

二、游记写作要求:

1、清楚地交代游踪,带领读者跟着你“游山玩水”,领略和感受美好的大自然。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把行踪的进展转换跟文章段落层次的安排有机地结合起来,或一点一层,或一景一段,使行文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终南山游记作文}.

2、确定中心思想,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客观事物的态度。写游记并不是把自己在游览中的见闻毫无目的地描绘出来。如写其它文章一样,仍然有一个中心思想。为了集中、鲜明地表现中心,不可将所见的景物不分主次详略地完全描绘出来,而要精心地进行选材,抓住最能吸引读者的景点、最富有特色的景物特征作重点描写。

3、游记在写景状物方面要生动逼真,历历如绘。游记是作者的亲历,同时又是大多数读者的“未及”。读者是带着感受间接经验的态度来读游记的,因此,优秀的游记作品要真实地传达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不仅要写出景物的形貌、色彩、声音、气势和变化,还要把作者在游历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美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并心向往之的感觉。

4、游记应当寓情于景,创造出情景交融、令人遐想的意境来。一般人写游记往往热衷于记叙游历的过程,实际上,好的游记不仅能传播相应的旅游知识,还能传播作者的情感。游记如果仅仅是客观地写过程,传播效果就不太理想。因此,在游记的写作中要注意在记山水的同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一般来说,谈感受能使文章的思想得到升华,可以更好地发挥游记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在谈感受的时候要注意两条:一是水到渠成,感想源于游览的具体内容,是作者的肺腑之言。二是画龙点睛,恰到好处地表现主题。

5、运用轻松愉快的笔调,将千姿百态的山光水色、花鸟草虫、以及大自然的变化等描摹得栩栩如生,使文章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三、佳作启示·1

{终南山游记作文}.

青藤书屋{终南山游记作文}.{终南山游记作文}.

我的点评:

佳作启示·2

车过灞桥

我的点评:

四、本课作文题解

{终南山游记作文}.

本课作文要求是写一篇游记。这是一篇非命题作文,只是提供了写作的选材范围。在既定的选材框架内,课文编者向习作者提出了五条写作要求。具体内容是:

1、游览过程要交代清楚。

2、要写出景点的特色,重点描写最能吸引人的景物,如《周庄水韵》着重写水,《巴东三峡》突出写山。

3、在描写景物时,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4、如需介绍景点的有关知识,要简明扼要。

5、可学习运用课文中写景的不同表现手法。

不难看出,上述五条要求与前面的“学法指要”所列游记的一般写作要求基本吻合,这实际上也反映了游记写作的一般规律,是习作者写作前必备的写作知识。

五、写法指导:如何写好这篇作文呢?下面几条供同学们参考。

1、必须有游览的亲身经历,这是本文写作成功必须要具备的生活积累。俗语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说。游记游记,先游后记。倘没有“游”这个基础,“记”当属“无米之炊”,是无论如何写不下去的。一般的情况下,同学们可能都会有过游览的经历。写作前,必须回忆自己以往游览的经过,以此作为写作的生活基础。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倘若这时你正准备出游并以此为基础而写作,情形可

能就会更好一些。如果说以往的游览因为没有考虑写作的因素而显得比较盲目,那么现在的出游目的性就显得非常明确,你就可以更从容也更有目的地去注意观察、记录和思考了。

2、做好选材工作,精选游览过程中的“亮点”即游览地的特色景点为写作对象,写出景物的特点。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所以,在选材的过程中,习作者要善于选择最能表现这些特色的内容,而这种有特色的内容又最能表现文章的主题,如水乡的柔和与妩媚,如高原的粗犷与豪放。

3、按游览的顺序写,交代清楚游踪。我们在参观或游览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这样,读者才会对你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4、分清主次详略。我们在写游记时,面对繁多而又千姿百态的景点,美丽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写什么好呢?这都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确定主次详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动、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作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如景物怎样美、怎样奇,你和游人怎样感叹,你凝望着什么,展开怎样的想象等;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游记也就生动了。

5、融入真情实感。 思考游览过程中面对景物而产生的联想与情感,力求做到情景交融,使普通的游览过程上升到有品位的情感体验中。有个成语叫“触景生情”,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一般来说,景物本身并无特殊意义,不过是一种自然而客观的现象罢了,但是,在游览者眼中,经过主观思考,就可能被赋予理性的意义,如傲雪的冬梅、虚心的翠竹、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温柔清新而可人的如小姑娘般的碧水等。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习作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6、可以找一些相同或相近题材的文章作为自己写作的参考,初期可以接受他人的写法并模仿,比较成熟了就可以有自己的原创。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是很好的范例,值得学习并借鉴。也可以上网查一些相关资料。现在国内许多门户网站都设有“旅游”一栏,里面除了提供一般旅游资讯,如景点介绍、吃、住、行等,更有一些游记之类的帖子。那些文章多是亲历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的文笔还相当优美,可供写作者学习。

7、提供两种文章结构。

(1)单一结构。特点是一地一景。这种文章选材比较单一,内容也不复杂,所描述的对象比较集中,篇幅也不太长。比较适合初学者或作文水平中下等的学生写作。

(2)复式结构。特点是一地多景或多地多景。这种文章选材比较复杂,所描述的对象比较多,牵涉到的联想或情感也比较丰富。可以在文章的题目下列几个小标题,或用序号“一、二、三”来表示。比较适合作文水平较好的同学写作。

8、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下面一些题目仅供参考。

(1)×游散记 (2)××——我心目中的圣地 (3)我游览了×× (4)走进××

六、写作训练:写一篇游记{终南山游记作文}.

要求:1.游览过程要交代清楚。 2.要写出景色的特色,重点描写最能吸引游人的景物。3.在描写景物时,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4.如需介绍景点的有关知识,要简明扼要。 5.可学习运用课文中写景的不同表现手法。6.题目自拟。

第四篇:《游记》

品蓝田之美

忆峥嵘岁月{终南山游记作文}.

我不是蓝田人,但是葛牌街,一个听起来很熟悉很熟悉的名字,因为每每从商洛到西安都会在高速路上看到这个地方的出口,无数次地经过这个地方,殊不知这里却有这么一段光辉的岁月。

走进葛牌镇,街道两旁古建筑林立,铺有青石板的巷子,无数个年头,是它见证了历史;无数的脚步,是它经历着轮回。再走几步,便到了今天目的地的第一站——葛牌博物馆,站在大门口,一块由原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题有“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的牌匾映入眼帘,底色鲜艳,十分醒目,走进大门,就被见证历史的一门大炮吸引了全部目光,“重温历史,展望未来”醒目的八个大字让人有太多的回忆。在老师和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一一参观了展厅,至此,我才知道了葛牌街那一段段革命史诗。

在讲解员的逐一解说下,我们逐渐了解了那一段历史,葛牌自古便是交通要道,而在1935年成立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是陕西关中地区最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播下革命的火种之后,使得在这一片土地上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通过400多张照片和实物展现了红军当年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每张照片都有一个故事,有当时红军自制的草鞋、防滑鞋、红军用过的文化课本、红军军属证、红军军歌、竹碗、草碗等图片资料,通过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生活在这里的红军的艰苦生活,感受到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如今,走在青石铺就的古镇街道上,显得清静而寂寥,只有那默默矗立在村头的古树,似乎在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动迁和光荣。这里是闻名的老区,也是出名的贫困区。我们站在这里,回望着历史,感受着历史,穿越着历史。周围盘旋着的是曾经当年战争的场景。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主力出终南山北上,转入外线作战,并很快进入陕北,先期到达,迎接中央主力红军。从1935年2月上旬至此,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历时6个多月。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关中地区建立最早的红色政权。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人民与红军并肩战斗,出生入死,蓝田老区人民的革命斗争,配合了川陕、陕甘宁、陕北苏区革命运动,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建立了不朽功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终南山游记作文}.

孤军远征十个月,艰苦转战万余里,先期到达陕北,为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会师陕北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别具特色的光辉篇章。葛牌镇,一个曾经演绎过一段红色历史的小镇。这里,曾是关中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地。葛牌群山环绕,一条大路南北贯通,北边连着山外,南边通向商洛,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商贸重镇。沧桑的老街老房子见证了当年的峥嵘岁月,让人仿佛置身在那段红色的历史里。

在这里温故红军历史,颇有感受,让我们回忆熟知了一段历史,也使我们体会到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岁月流逝,时光荏苒,历史像酒一样,时光愈久,味道愈醇,像葛牌镇里飘过的缕缕清风。

寻王维风骨

{终南山游记作文}.

短暂的停留,我们又匆忙赶往下一站——王维辋川别墅,辋川是当年唐代大诗人大画家王维隐居的地方了,够得上山清水秀,小桥流水人家增添了几多古朴雅致的感觉。可惜我对王维了解太少了,因而也对辋川了解太少了,也许,随着我们前行的这条小河就叫辋川吧。从小便接受过王维的诗,想着他的住处肯定和他的诗一般,正如“飒飒秋风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里描述的那样,有山有水,山水相映,颇有意境。一路颠簸,映入眼帘的竟然是一条破败的水泥路,汽车走过,尘土飞扬,步行大约1里地,首先看到的是一间又一间的厂房,听说是抗战时期生产物资所用的,战后便荒废了,接着是一株约5,6人才能合围的大银杏树,这便到了目的地,辋川王维别墅,说是别墅,可并不是我想的那样,一幢不大的茅草屋,屋里挂着许多山水画,院子里满是菊花,门前有条小河,河里鱼儿成群""

此处原为鹿苑寺,树即生在寺内。据《蓝田县志》载,“文杏馆遗址在寺门东,今有银杏一株,相传摩诘手植。”“摩诘”乃唐代诗人王维的字。王维在其辋川别墅亲手栽植这棵银杏树后,即称别墅为“文杏馆”。原文杏馆附近山水如画,风光旖旎,是一个极为幽静清雅的地方。

王维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留下了大量诗画作品,虽然王维的诗作很少涉及贫苦百姓但仍然具有它特殊的清高品味。别的不说,一首《辋川别业》,脍炙人口;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尤其是其中的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登高的人,每逢节日的人,身处田园山川的人,每每不能自拔;王维便成了人们心中最最崇

拜的偶像,也是天下远离家乡的游子们的知心人。今日的辋川,基本上看不到《辋川图》上的痕迹。所幸在王维辋川别墅的遗址上还有一颗当年王维亲手栽植的银杏树,旁边是已经关闭了的国防工厂。大家也只能在这棵银杏树跟前,望着当年王维生活过的山川,想象着当年王维是怎样在这里生活的。然而我并不失望,毕竟一千多年过去了,再好的风景也经不起岁月的洗礼,有人说王维过着半隐居半朝堂的生活,是消极避世,但我却认为他是“真君子”,王维倒下了,这棵树为他站立,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它经历过大唐盛世,更经历过历史的改朝换代。

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此后半官半隐居。安史之乱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下狱,因其弟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终尚书右丞。这在当时也是不小的官职,什么功名利禄,他毫不在意。身后有家,有对朋友的思念,身前,一条不知通向何处的漫漫长路,一个人,一匹马,从繁华的长安都城来到辋川,边走边回头看,不知是留恋还是对这个国家前途的担忧,在官场上不得志的他,虽打算隐居,但他对朝堂还是念念不忘,不是他对功名的留恋,而是对朋友的牵挂,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是对大唐盛世的怀念。

虽然他屡次被贬,但他的一生是辉煌的,十几岁已经是很有名的诗人,21岁就考中进士,在同龄人中也算是佼佼者,世人云:“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晚年隐居在此,并且亲手栽下那棵银杏树,希望这棵树替他见证大唐的崛起,然而历史的改朝换代,以至于到今天,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如今,这里只留下一棵树,其他的东西呢?那间茅草屋,那条小河,那株菊花,他的坟冢,他一切的一切,能让人追思的只是他亲手植下的那棵银杏树,还有便是他的《辋川集》。

下得山来,人人疲惫,又踏上下一景点的旅途,山水渐行渐远,喧嚣城市涌入眼前,游览时欢快的心情已渐渐消散,但我想辋川深处,虽然早已没有了那遮风挡雨的居室,可王维所植的银杏树还顽强屹立着,那是一处诗人用心塑造的宁静之地。

探人类始祖

陕西蓝田人,记得最早听到这个名词是在初一的历史课本中,我清楚地记得

在这里发现了远古时期人类头骨化石,从那时起,我便感到十分好奇,今天有幸目睹它的庐山真面目。

蓝田猿人比北京周口店猿人早46万年,比山西丁村猿人早105万年,比北京山顶洞人早113.2万年,仅次于云南元谋猿人(170万年),所以,这是我中华民族最远古的根。

车子停在公路旁,从下车地到景区有2里多脚程,经过前两个景点的跋涉,我们都已疲惫不堪,但这丝毫阻挡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探庐山真面目。这个季节是苍凉的,山上光秃秃的,没有一点诗情画意之感,但这时是柿子成熟的季节,红透了的柿子在山上格外明显,把那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终南山游记作文 终南山楼观台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