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以小见大的作文经典范例》
小,亦能见大
一粒沙中见世界,半瓣花中说人情。
——题记
一片雪花从空中落到人间,印证着下一刻就是冬天;一轮红日打破黎明的黑暗,倾诉着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透过卑微,我们能够看到恢弘;透过卑微,我们也能了解恢弘。
记得曾经读过一篇《敬重卑微》,讲述的就是一群蚂蚁,在平原上的一个小丘中自由地生活着。有一天,一场大火笼罩在平原之上,原本翠绿的嫩草被大火烧成枯黄,天空仿佛也渲染出了一抹凄凉,原本猛烈的狂风也是慢了下来,似乎想将大火扑灭。不知过了多久,大火已经包围了那个生活着一个蚁群的小丘,只见蚂蚁们抱成了一团,凝聚成了“黑球”,冲向火海。最外层的蚂蚁被烧得噼里啪啦,尽管危险,尽管许多蚁群成员命撒火海,但是蚁球的中心——那蚁群的新鲜血脉,却是保存了下来。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道理却是值得深思。
蚂蚁们能牺牲自己保全族人,然而反观我们这群高智商的人类,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为了图自己一时之利,滥用公款,臭名远扬;有些人更是自私自利,连半点小亏都不能让自己吃,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对比蚁群,难道不该反思自己吗?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卑微,向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向恢弘的大门,在身边,只要你仔细发现,就会领悟。
那天在微博上读到一个故事,三人一同来到某一公司实习。待得还有两天就实习完毕后,总经理却是将其中两人写到了职员名册上,而另一人却是被认定为不合格员工。而那个人心中有一些失落感,看到还有一些业务没有完毕,就又去工作了,心想:最后一天了,干完再走吧,也算一个阶段的结束了。然而当他做完所有工作后,总经理过来了,说:虽然只剩最后一天,但是你却没有放弃,将自己最后一份工作完成,这足以见证你的责任心,虽然你效率不高,但是责任心却是最重要的,你被录取了。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小见大,善于发现,才能不断发现道理,完善自己;以小见大,不是“恶小而为”的轻视,而是“善小为之”的积累;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自私,而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
南召中学
梁春景
第二篇:《以小见大的写法》
一滴水里见阳光——浅谈作文中“以小见大”的运用
来源: 龙岩实验中学 作者:饶 瑛 发表日期: 2009-10-27 8:59:12 阅读次数: 82 查看权限: 普通教程{以小见大的日记}.
学生甲感叹:老师,我们的生活太单调了--—-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真的没有素材好写。
学生乙抱怨:老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都是日常生活琐事,再平淡平常不过,的确写不深刻,写不新颖。{以小见大的日记}.
""
每每布置作文,总会听到学生的感叹和抱怨;每每批改作文,总难免皱起眉头感慨:写得太平淡、太肤浅、太少创意了。教七年级的孩子,这种体会更深刻。
诚然,大多数人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大都是平平淡淡的,发生在身边的大都是生活小事,缺少惊心动魄的场面,也很少曲折离奇的情节,材料好像都不典型,都不深刻。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处处皆文章,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精心选择,许多生活小事都能得深刻,写出新意,也都可像金子一样闪着耀眼的光芒,照亮读者的视线,照亮读者的心灵。
那么,怎样让学生都能挖掘到生活中的金子,而且让这金子闪闪发亮,照亮你我他呢?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中的《蝉》、《贝壳》和《散步》都告诉我应该教给学生有关“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知识,培养学生“以小见大”的能力。
什么是“以小见大”呢?“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小题材”,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可以是整体中的一个小部分,也可以是一件小物品、一只小动物、一棵小植物,还可以是一个小人物""“大主题”,它可以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也可以是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道德和一份情感""巴尔扎克曾说过,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从小事、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 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好文章来。“一滴水里见阳光”、“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说的就是这个理。
学习“以小见大”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灵活运用它,即以小见情、以小见德、以小见理。
一、以小见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人人都渴望拥有的感天动地的爱情。除了爱情,还有亲情、友情,都是我们人生中最最重要的情感。因为有情,我们的生活才会有这么多的感动、温馨和幸福,才会有这么多的牵挂、思念与不舍。或许只是一件平凡的小事,或许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语,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真挚的眼神""然而就是这样的点点滴滴,却往往更能体现爱情、亲情、友情的伟大,而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闪闪发光的金子。
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临行密密缝”,一个最普通的细节,凝聚的是感人的浓浓母爱,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情不自禁为之感动。学生习作《那把蓝色的伞》描绘的是两幅极寻常的画面: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和妈妈共撑一把伞,伞歪向了我,妈妈湿了;又是一个雨天,和妈妈一样高的我与妈妈共撑一把伞,伞歪向了妈妈,妈妈哭了。雨、伞、歪了、湿了、哭了,温馨得让人流泪,母女间浓浓的关爱让人感动得流泪。学生习作《我和小兰》中比赛时的一句“加油”,失意时一个安慰鼓励的眼神,成功时的一句祝贺,佳节里一句祝福都见证了同学间淳朴、真挚的友情""
不论是知名作家,还是无名学子,他们都通过“以小见情“给读者留下了感人的篇章。的确,只要你留心,处处皆有情,篇篇是美文。
二、以小见德。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因为有了互帮互助,人群中站起了一个又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因为有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正义昂首挺胸,邪恶被镇压了,弱小善良得以保护""道德,让我们的行为、生活变得规范;让我们的社会、世界变得和谐美满。渗透在生活点点滴滴中的美德常常感动、温暖着许许多多渴望的心灵。
莫怀戚的《散步》写的是三代人一块儿散步这一件平常的小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幅极其和谐、温馨、美满的尊老爱幼画面,给人心灵的慰藉,也给人审美的愉悦。学生习作《爷爷的癖好》一文叙述了爷爷的三个癖好:总喜欢购买本地的产品,说是可以减少在产品运输时产生的CO2;几乎很少购买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说是家畜的饲养,肉类的生存、包装、运输和烹饪会比植物性食物消耗多得多的能量;坚决不用一次性用品,说是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三个生活中的小癖好,却让一个“固执得可爱”的环保大使的感人形象赫然出现在读者眼前。学生习作《生活细节:拷问我们的公德心》摄取了一系列的生活小镜头:马路“甜屎”——口香糖多了,马路边上的井盖却不翼而飞了;装满垃圾的塑料袋从天而降;候车室里烟雾缭绕""然后展开议论:这些人缺乏公德心,而一个人是否有公德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还能反映出我们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借助“以小见德”,能让读者从日常生活小事、细节中感受到美德的魅力,也能让读者体会到缺德真的令人讨厌。
三、以小见理。
俗话常说:“事儿虽小,理儿却大。”的确,有些事情看似不大,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小思的《蝉》一文写蝉那么小的东西竟聒聒了一个夏天,由此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无论生命短暂与否都要好好地活着。席慕蓉在《贝壳》里,从海边小小的贝壳写起,贝壳虽小,可“制作”精致;贝壳里的生命虽短暂,却活得一丝不苟,与贝壳里的生命比起来,我们人的生命更长,更有优越性,因此我们要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学生习作《遭抢劫者的日记》里写的是这样的故事。有一天一个人遭到抢劫,当晚他在日记本上写下:让我心存感激——首先,我以前从未被抢;其次,他们虽然抢了我的皮包,却未抢走我的生命;第三,他们纵然抢了皮包,里面却没有很多钱;还有第四,是我被抢,不是我抢别人。小作者由这则日记引出了自己深刻的见解:人生之路难免有风风雨雨,在风雨面前应心存感激,保
持乐观的态度,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坚信风雨之后必定有彩虹""
一个小小的生命,一篇短短的日记""都可以告诉我们人生的大道理,给我们启示,给我们指导。充分运用“以小见理”可使读者从你的作品中获得更大的人生启迪。{以小见大的日记}.
可见,“以小见情”、“以小见德”、“以小见理”等“以小见大”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使文章主题变得更重大、深刻;也可以使文章的构思更新颖、独到、巧妙。总之可增添文章不少亮点,吸引读者的眼球,打动读者的心。{以小见大的日记}.
“以小见大”是一种写作手法,也是一种作文能力,那么怎么培养“以小见大”的作文能力呢?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沈复的《童趣》可以给我们不少的启示。{以小见大的日记}.
首先,要养成留心观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留心观察这些生活素材,并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开掘,就能够挖掘出蕴涵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从平凡中显不平凡,于无奇中见有奇,使文章主题得到深化,的确,留心观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让你常常获得“物外之趣”。{以小见大的日记}.
其次,要善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看见路旁的行道树,想到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者;看见蚂蚁搬家,想到团结就是力量;看见了美工刀、剪刀,想到做人要严谨""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文章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平淡到有奇,即使讨厌的蚊子也可变成“群鹤舞于空中""为之怡然称快”。
生活中处处有美。生活中的贝壳、珍珠散落在你脚下,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把它们联成一串美丽的项链。确实,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一滴水里见阳光。只要我们多观察,勤思考,善联想和想象就能以小见情、见德、见理,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使我们的文章出奇出新出彩。
本文来自: <a href=>[龙岩实验中学]</a> 详细出处参考:<a href=
第三篇:《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具体事例》
《吃饭》
文/向双全
这是一件平凡真实而令我特别有感触的一件事。
故事发生在本月23号中午吃饭的时候,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贝贝和她的妈妈(她妈妈是我们学校的工作人员,姓王,我习惯称她王姐)。贝贝现在是个8岁的孩子,马上念小学3年级了。她看起来个子比较小,皮肤有些黑,不过看起来非常活泼健康,有一双大眼睛和一口洁白的牙齿。她也是个特别乖巧和懂礼貌的孩子,每次见到我的时候,都面带笑意,隔着老远就大声喊我向叔叔,因此当我回头看到或者迎面看到她的时候,心里总感特别温暖,我的脸上也会绽放出百合花般真实纯洁的笑容,这就是一个孩子带给我最真实的快乐。现在,我也常常隔着老远就喊她贝贝,对于她,我心里尤其喜欢。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先打了饭坐在餐桌旁开始吃起来了。这时我看到贝贝也上3楼来了,于是我就喊贝贝,她很有礼貌的回了我一声向叔叔。她一个人去打好了饭(2碗)、菜、和汤(1碗),这可以看出她比较独立。我便问贝贝:你妈妈怎么还没来吃饭呢?她回答说:“妈妈还没下班。”于是,贝贝也开始吃起来了,可是餐盘里的肉却没有怎么动。她说她比较喜欢吃土豆丝,同时告诉我她妈妈也非常喜欢,果然餐盘里的土豆丝很快就没啦。因为天气炎热,空调开的度数比较低,加上我们的座位就在空调旁边,空调对着我们吹风,所以能够感受到风很大并且有些冷。这个时候,贝贝就把另外一碗饭端
过去用手半捂。看到这个动作,当时我就差点发笑了,那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动作很搞笑、很滑稽。后来,我才知道我错了,我才明白贝贝的用意。我问贝贝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贝贝说妈妈不喜欢吃冷饭,尤其是冷干饭。后来我再次说夏天天气热,吃冷干饭没啥问题的。贝贝又说妈妈肠胃不好,吃了冷干饭不舒服。这时候,我才明白这个小女孩的用意,仅仅是希望用手去捂着饭,阻挡空调吹来的冷风,让干饭的温度尽量高一点,妈妈吃着舒服一点。也许,有的人当时确实要嘲笑贝贝的举动。但是,现在你得知她这样的用意后你敢说你还能够笑得出来?还不感到一些惭愧吗?当时,我的内心被这个小女孩所震撼,也许她的方式确实有些令人发笑,但是这确确实实是出自一个小女孩对妈妈的关心和爱。正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对妈妈的这样一份心意,让我顿生感概。
很快,她妈妈下班了,上3楼来吃饭了,这时贝贝也吃得差不多了。贝贝见妈妈来了,赶紧拿着碗去添汤(因为她刚才吃饭的时候喝了)。在贝贝去添汤的时候,我把刚才贝贝这样的举动告诉了王姐。我说:王姐,贝贝真懂事,真孝顺。王姐回道:“呵呵,都说女儿才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当时,我们一旁吃饭的几个男老师都放声笑了,因为这样看来确实觉得王姐说得对,男孩子可能没有女孩子细心体贴。这个时候贝贝添汤回来了,她对王姐说:“妈妈,我刚才把汤喝了,现在添上了。”王姐答复道:“谢谢。”当时,我再次感动,一是因为贝贝对她妈妈的孝顺体贴;二是因为王姐对自己的女儿说谢谢。贝贝见餐盘里的土豆丝没了,又迅速地去添了一些土豆丝回来。
我以为这次王姐不会再对女儿说谢谢了。可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像第一次一样,王姐还是给女儿说了谢谢。其实,第一次说谢谢我没怎么上心,可是第二次的时候给了我更多的感触。在五千年以来都提倡家长权威的中国,我相信像王姐这样能够轻易地并且随性地对自己的孩子说谢谢的妈妈可能并不多。其实王姐对贝贝说的谢谢可以理解为王姐对贝贝的赞许和尊重以及对其劳动的感谢。正是这样子的一个妈妈,一个尊重孩子的妈妈,让我感动不已。是的,也许爱孩子并不难,难的是在爱孩子的基础上尊重孩子。我为王姐有贝贝这样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而感到高兴,同时也为贝贝有王姐这样一个懂得尊重孩子的妈妈而感到喜悦。
也许,正是因为自己学的是文学,同时也是一个细腻敏感的人,才会懂得捕捉并且写下贝贝和妈妈吃饭这件小事带来的感动,以上就是我和大家的分享。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2天培训时自己上的散文《散步》,现在发现其实2个故事如出一辙,都是生活中点滴的小事,都能够以小见大,都能看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无非是不同的故事拥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念。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更应该学会观察生活,品味人生,促进教学的改善。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材,其实教材只是社会和生活的一个缩影而已。
2013年8月25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