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我的家乡有山有水》
我的家乡有山有水,是个美丽的地方,她就是___
我的家乡在__的一个村庄里。
那里河水清清,绿树成荫,清脆悦耳的鸟鸣声随处可听,家家户户的楼房墙壁上都刷上了雪白的墙漆,一条弯弯的水泥路环绕着整个村庄,路两边的桂花树亭亭玉立,九月没到的芳香就已扑鼻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傍晚来临,水泥路两旁的路灯一盏盏点亮,远远望去,像一颗颗晶莹透亮的夜明珠。爷爷说:“现在的生活真幸福啊!以前哪有什么公路、都是泥路。每逢下雨天,人们外出很不方便,更别说电视、电话、汽车了。村里没有一幢楼房,一家人都得挤在破旧的房屋里,下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桌上、灶上,橱上,甚至床上都要放着水盆和水桶接水。” 现在经济发展了,生活好转了,我们也把自己的家园建设成美丽、干净、舒适的新农村
人们常说,最美不过家乡的水。我的家乡虽然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也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但风景如画,景色迷人。 在离我家屋后不远有一条清澈的小河。碧绿的河面在金色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波光粼粼。小河两旁绿树成荫,树影婆娑,那些花花草草随风摇曳,令人赏心悦目,恋恋不舍。小河里成群的小白鹅排成一列,欢快地游来游去。岸边三三两两的人们一边洗衣服一边聊天;夏天伙伴们在水边
打水仗。小河就是我们快乐的天堂。
近年来,我的家乡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狭窄的公路变得更宽阔了。一条条宽阔的水泥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川流不息的汽车在公路上飞快地驶过。公路两旁人来人往,一到晚上,一盏盏路灯把公路照得如同白昼。街道两旁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房,取代了以前破烂不堪的小平房。形形色色的商店,一个个大型的超市,象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真是应有尽有。店里的顾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第二篇:《我的家乡水》
我的家乡水
我的家乡在兰州,她是九曲黄河惟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使得这座黄
土高原上的古城别开生面。城因水而灵动,秀丽丰腴,超凡脱尘,清洌圣洁。这
条母亲河也世代哺育了朴实的兰州人。在黄河流域的诸多城市中,很少有像兰州
这样亲昵黄河,凭藉黄河风水得益,力挽黄河激越生命,摄取黄河的气质涵育城
市品位,运用黄河的宠幸大做开发文章,尽展一段黄河的风流。
兰州市的地形像甘肃省一样南北狭窄而东西颀长。黄河自东南向西北由青海
流入甘肃后,恰好构成有些朝西北倾斜的“几”字,犹如匆草急就的一笔,然后
继续朝北向宁夏回族自治区奔去。
黄河在甘肃境内蜿蜒100多公里,绝大部分就在兰州市的面积之内。兰
州市的城区两面临山,地势也是狭长。黄河从中穿越,把这块带状盆地划割为南
北两片,尤其在城区中心,河床笔直舒展,水流平缓、欢畅而过。城建傍山依水,
桥梁跨河挟山,鳞次栉比的高楼大都拥立平川,也有不少坐落在因地壳上升、河
水下切而形成的多级“坪”上,海拔高低相差数十米,融平原、山城特色于一炉,
因地制宜,规划得体,纵横有序,错落有致,两种类型城市的风韵兼得。
黄河兰州段全长152公里,其中流经市区45公里,为兰州提供了主要的生产、
生活用水。兰州市域内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入境水资源丰富,贯穿市域的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大通河的入流量达337亿立方米,且水量稳定,各季不封
冻,含沙量也较小。目前兰州市城区日供水能力为166万 立方米,实际日供水
为75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0%,地下 水占10%。。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
游干流段可建25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现已建成的刘
家峡、八盘峡、盐锅峡、大峡水电站与邻近地区的其它水电站构成我国最大的水
力发电中心之一。黄河兰州段沿岸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尽管水质尚好,但工业
废水及生活污染叠加,排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遏制。2004年,兰州市共排放
废水16678万吨,其中工业及三产废水10271万吨,占废水排放量的61.58%(重
点源工业废水排放量4009.1万吨,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86.12%);生活
污水6407万吨,占废水排放量的38.42%。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为:化
学需氧量26751.9吨,氨氮2893.1吨,石油类206.7吨,挥发酚1.09吨,氰化
物0.38吨。黄河兰州段共设5个地表水监溯断面,即扶河桥(对照点)、湟 水桥、
新城桥、包兰桥和什川桥,其中扶河桥、包兰桥、什川桥为国控断面,新城桥、
湟水桥为省控断面。监测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黄河兰州段按功能区水质达标
率稳定保持在100%。
1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 :
黄河是兰州、白银两市生活、生产、工业用水的唯一水源,随着流域内经济
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排入黄河水系的废污水量急剧增加,该河段由
于取水及排污系统建设不尽合理,城市污水处理和排水管道设施建设又滞后于城
市快速发展,城市下水管网存在着使用年限久,城市管道管径偏小,管网分布不
均,排污能力低下状况,加之污水厂与管网不配套,每天约80万吨的工业废水
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致使黄河水质污染仍呈加重趋势,据近三年来监测资{我的家乡的水}.
料统计表明,该干流河段六个常规监测断面(小川、新城桥、中山桥、包兰桥、
四龙口、五佛寺)中,年平均值仅有小川一个断面一直保持在Ⅰ-Ⅱ类水质,其
余断面均为Ⅱ-Ⅲ类水质,枯水期或个别月份还有超Ⅲ类现象,主要污染物为氨
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等,污染断面以包兰桥为重,其次为中山桥、四龙口、五佛寺。总体来讲,黄河水质未有明显改观,从2005年监测数据显示,且有加重趋势,加之该河段时有水污染突发性事件发生(三年来不完全统计约为7次),水环境质量令人堪忧。
黄河上游水资源短缺和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目前兰州市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742立方米,而全世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7000立方米,全国为2250立方米,可以看出,兰州市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和国家水资源利用平均线。
2.黄河环境污染原因:{我的家乡的水}.
(1)流域内一些大中城市均傍河而立,一些
大的工矿企业也多分布在河流沿岸。90年代初,流域内城镇人口2000万,其中2/3以上集中在这些城市和工矿区。它们多以河水为供水水源,同时又将废污水、废弃物排入河道或沿岸堆放,势必对河流水环境造成巨大危害。而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又十分匮乏,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水环境容量非常有限,极易遭受污染破坏。
(2)流域内工业生长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
原材料消耗大,万元产值废污水排放量80年代平均为430吨以上,呒0年代初虽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按1980年可比价格计算仍在220吨左右,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值高处1/3。同时,废污水处理率不高,80年代初不足20%,目前还不到50%,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这就加重了水环境的点源污染。
(3)农业生产方面,农药、化肥施用量过大,加之流域内土壤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随暴雨径流进入河流的泥沙,往往带有大量氮、磷元素,影响河流水质,这就是通常所说得面源污染。
(4)黄河天然径流量利
用率居全国较高水平,但河川径流的调蓄能力还比较低。按照治理水污染的要求,兰州河段的最小流量应不低于400立方米/秒,包头河段应不低于200立方米/秒,花园口河段应不低于250立方米/秒,可是仅靠现有的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水库的调控能力是难以满足的。
(5)与全国相比,黄河流域属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1990年流域内人均工农业产值2310元,比全国人均2763元低16.4%。目前仍有部分地区连温饱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在此情况下,要想投入较多资金治理环境污染,显然是有很大困难的。
(6)流域内乡镇企业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初,全流域乡镇企业已逾130万家,其中半数以上在河南省境,且集中分布于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年产值约450亿元,废污水排放量8亿吨左右,约占流域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4。这些企业常点分散,治污能力差,往往是无组织排放,甚至用渗井、渗坑等方式将废污水注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害生态环境。
(7)在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上,人们还缺乏协调发展意识,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之受资源、生态、环境无价论的影响,促使人们任意取用和浪费自然资源。特别是在水资源问题上,错误地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大水漫灌,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耗用新鲜水,重复利用率很低,浪费惊人,这就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水环境的恶化。
(8)在宏观管理上,流域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范围不明确,在处理有关流域
水资源保护实质性问题时,又多以“协同”、“参与”、“配合”等角色出现,对全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精度管理。
3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基本状况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 2002),兰州市地表水分析的项目规定为25 项, 即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氨氮、总氮、总磷、LAS、电导率、硫化物、氟化
物、砷、铅、镉、铜、锌、汞、硒。枯水期22 项(水温除外)监测指标中, 除粪大肠菌群的平均值超标34.78 倍外, 其余项目平均值不超标; 有5项污染物一次浓度超标, 其超标率依次为粪大肠菌群66. 67% 、化学需氧量22.22% 、石油类和挥发酚均为18.52%、总磷11.11%。丰水期22项监测指标中, 除粪大肠菌群的平均值超标56.93倍外, 其余项目平均值不超标; 粪大肠菌群超为93.33%, 其余各项一次浓度均不超标。平水期22项监测指标中, 除粪大肠菌群的平均值超标14. 95倍外,其余项目平均值不超标; 粪大肠菌群超标率为
83. 33%, 其余各项一次浓度均不超标。全年22项指标中氰化物、硫化物、汞、硒、镉未检出, 粪大肠菌群年平均值为384232个/L, 超标38.42倍, 其余项目年平均值均不超标。5项污染物一次浓度超标, 其中分大肠菌群年超标率为85.1%, 最大值超标倍数为237.0倍; 挥发酚、石油类、总磷、化学需氧量年超标率均为6.9% , 其余最大超标倍数依次为2. 2倍、1.0倍、0.3倍、0.15倍。有报告指出, 黄河兰州段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是粪大肠菌群和总氮, 其中粪大肠菌群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最显著。粪大肠菌群来源于人体和温血动物粪便, 是判断水质是否受生活污水污染的重要指标。现时, 兰州市雁儿湾污水处理厂按设计规模日处理污水量16万m3/d, 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按设计规模日处理污水量20万m3/d, 然而在资金安排和建设进程上忽视了城市排水管网的改造, 缺少相应的污水管网系统收集生活污水, 污水厂污水处理水量远没有达到设计规模, 出现有污水厂无污水处理的现象, 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排黄河, 造成黄河兰州段粪大肠菌群和总氮严重超标。
4.工业废水对黄河水质的危害
根据2001年兰州市20 家重点污染源调查, 工业企业用水总量为29.584亿吨。工业废水排放量5168.70万吨, 经过处理达标量2595.40万吨, 处理达标率为59.7%。2004年兰州市重点源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009.10t,工业废水中悬浮物1659.30t、化学需氧量2 927.80t、生化需氧量206.40t、镉0.160 t、铅0.700t、六价铬0. 210t、砷0.350t、挥发酚1.990 t、氰化物0.850 t、石油类164.44t、硫化物12.28 t、氨氮438.21 t。生活污水排放量由1997年的5860.4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6 795.89万吨, 平均每年增加191万吨。2002年以后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有下降的趋势, 但是降幅比较小, 总量相对还是比较大, 占废水总量的55% 以上。从工业废水区域排放情况看, 2004年工业废水中排放的污染物均以西固区为最大, 生化需氧量、镉、铅、六价铬、砷、酚、氰化物均集中在西固区, 由此可见西固的水质污染较严重。从工业废水行业排放情况看, 废水中的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六价铬砷、氨氮污染物均以石油加工业最大 。
5.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喝了被污染的水或吃了被水体污染的食物,就会对健康带来危害。因污染物排入水体后,水生动物、植物就会慢慢对其吸收并在物体中有所积累。如果是急
性中毒则会使生物很快死亡,这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许多情况下水体中的中毒则是慢性的,往往不能被人所注意,如果人吃了这些食物,会使毒物在人体内进一步积累,长期下去人们得病则属必然。
水体中还含有一些可致癌物质。据统计水污染引发的癌症死亡率90年代比30年前高出1.45倍。饮用受污染水体的人群,癌症(主要是指肝癌和胃癌)的发病率比饮用清洁水的高61.5%左右。 2. 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当水受到污染,会危及到水生生物生长和繁衍,并造成渔业大幅度减产。如黄河的兰州段原有18个鱼种现已绝迹。自1987年以来连续3次发生的死鱼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我国淡水捕捞量50年代为60万吨,60年代为40万吨,70年代为30万吨""由于水体污染也会使鱼的质量下降,据统计每年由于鱼的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300亿元。
6.近年来加强黄河兰州段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兰州是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兰州段水质的好坏,不仅事关 全市人民的用水安全,而且直接影响下游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近年来,市上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机制,将水污染防治作为一项主要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部门分工、社会参与”的局面。
市政府逐年加大对污水处理的投入;以加强饮用水源管理为重点,大力实施放心水工程;加快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步伐,努力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强挂牌督办企业监管力度;加快工业污水治理步伐;坚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强化对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
近年来,根据国家和省上关于开展打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安排部署,市区政府成立了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全面深入地开展了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整治工作。对金崖民生造纸厂等六家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不达标的小造纸企业取缔关闭,对金山造纸厂等24家再生造纸厂符合产业政策但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的企业,责令补办环保审批手续。为加强污染防治设施日常监督检查,环保部门采取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重点污染源处理设施每月检查1次,一般污染源处理设施每两月检查一次。2006年对全市1336台(套)污染处理设施开展现场检查4659次。
研究结论
近些年来黄河环境污染严重,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需要行动起来——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
第三篇:《家乡的水》
家乡的水——新安江
作者:水利水电二班 洪艳艳
【摘要】这篇论文向大家介绍了新安江的人文历史,简要描述了新安江畔的徽州文明,更重要的是介绍了建立在新安江上的新安江水电站的基本情况,以及关于新安江综合利用开发的前景。
【关键词】新安江 人文历史 山水画廊 新安江水电站 环境保护河道保护
【正文】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我的家乡的水}.
——李白《清溪
行》
当年的李白,行至新安江,在游览之后不禁抒发如此的感慨,如今的我,在新安江畔生活了十八年后,在远离家乡,远离家乡的奇山异水后,不禁怀念起那哺育了我十八年的新安江,也更愿意向更多的人讲述我家乡的水。
我来自黄山脚下的一个文明古城:歙县。而美丽的新安江就皎洁地穿流过我的城,新安江发源于安徽徽州,经浙江淳安县,流至建德市;江水再往东流,经桐庐,流入富阳市境,曰富春江;再往东,到了萧山区的闻家堰,称钱塘江。 新安江主体位于徽州境内,属钱塘江水系,居钱塘流域的上游。西、北以黄山山脉与长江水系为邻,东南以天目山脉
和白际山脉与浙江、江西两省接壤,白际山以啸天龙高程最高,为1395米。区域面积6500平方公里,纯属山区,山脉之间,诸峰对峙,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山间盆地和谷地,如黟县、休宁、屯溪、歙县、绩溪盆地,以休宁、屯溪、歙县盆地为最大,一般在50~70平方公里范围。新安江以率水为正源,从源头起流经祁门、屯溪、歙县,至徽、浙界街口,注入新安江水库,出库后汇入钱塘江,徽州境江道长242公里。两岸支流众多,具山区河流特征,源短、坡陡、流急,各河集水面积除横江、练江大于1000平方公里外,其余均在100~500平方公里范围,左岸有横江、练江、棉溪、昌源、大洲源等;右岸有小源河、新岭水、兰水、汊河水、琅河、桂溪、贤源河、街源河等。
新安江有着丰富而悠久的人文历史,一方面,新安江沿岸自古至今优美的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光游览,并且在山水之间留下了千古名句。除了前面提到的李白,更有南宋学者沈约以《新安江水至清见底》为题,赋诗纪胜:“洞澈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还有一位不知名的文人更把它刻画得温媚无比,秀色可餐:“皱底玻璃还解动,莹然绿却消醒。泉从山谷无泥气,玉漱花汀作佩声。”新安江之水,不论深浅,都清澈见底;也不管春夏秋冬,都皎洁如镜。这是新安江的一大特色。另一方面,新安江向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今有“清凉世界”的美誉,{我的家乡的水}.
是一条闻名中外的“唐诗之路”。因得益于千岛湖的形成,新安江水常年保持在12-17摄氏度的恒温,形成“冬暖夏凉”的独特小气候,而在炎炎夏日之中,新安江就象一只巨大的“冰箱”一般,晶莹冰凉,颇有奇趣。新安江就是一条山江河流,它像一条闪闪发亮的银练,穿行于锦峰秀岭、山乡古建筑之间。两岸绵延数百里,翠岗重叠,郁郁葱葱;千仞石壁,临江卓立;百丈飞瀑,向谷空悬;江流澄碧,水色如镜;风光绮丽,娇柔妩媚。
新安江沿岸弥漫着浓厚的徽州气息,新安江流域形成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成为民俗旅游的宝贵资源。沿江而游,可以欣赏到一座座白墙青瓦马头墙的村落,掩映在绿荫之中。小桥、凉亭和参天大树,浑然一体,自成一景;青石路、木板门、杂式铺面依稀可见,古风犹存。游人可到民家作客,领略一番纯朴的田园生活。而新安江山水画卷就是从我所在的县城开始的。 在新安江畔,家乡人民更建造了新安江水电站等水利工程,这也是新安江吸引我的一大原因。1960年,在淳安与建德交界的铜官峡谷建立拦河大坝 新安江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等效益。水库坝高105米,长462米;水库长约150公里,最宽处达10余公里;在正常水位情况下,面积约580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104倍,蓄水量可达178亿立方,比西湖大3000多倍。总装机容量66.25万千瓦,年
发电量18.6亿千瓦时。半地下厂房共安装9台机组,其中7.25万千瓦机组5台,7.5万千瓦机组4台。它是中国自行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水库总库容220亿立方米,采用混凝土宽缝重力坝,最大坝高达105米。电站控制流域面积约1.05万平方千米,设计灌溉面积7.6万公顷。通过水库调节,除保证下游电站出力外,还可减轻下游建德、桐庐、富阳等城镇和2.01万公顷农田的洪水灾害。坝址以上,水域辽阔,长约150千米,最宽处达10余千米,在面积580平方千米的水域中,有近1600个大小不等的岛屿,星罗棋布,故亦有千岛湖之称。这座大型水库,不但气魄雄伟,而且景色壮观秀丽。水库内岛屿星罗棋布,常见的岛屿有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