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散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琵琶行练习及答案》

《琵琶行》课后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湓浦口(p~an) 憔悴(jiāo) 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 贾人(jiǎ) 荻花(dí)

C.虾蟆陵(há) 嘈杂(cáo) 钿头(diàn)

D.江浸月(jīn) 呕哑(yā) 嘲哳(zhā)

2.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明年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

C.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D.曲终收拨当心画。 终岁不闻丝竹声。 ........

3、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B.自言本是京城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

C.轻拢慢捻抹复挑。 商人重利轻别离。 D.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

4.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篦 连篇累牍 口诵心唯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 去来:离去回来。 D.掩泣:掩饰哭泣。

6.下列语句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委身(托身) 为贾(商人)人妇 命(题名)曰《琵琶行》

B.转徙(迁移)于江湖间 是(这)夕始觉有迁谪(贬官)意

C.出官(京官外调) 恬(淡泊宁静)然自安,感斯(这)人言

D.因(因此)为(作)长句(七言诗),歌(作歌)以赠之

7.对下列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迁:贬官,降职 青衫:唐代低级官吏穿的服装

B.善才:指琵琶师 命酒:叫(手下的人)摆酒

C.管弦:指音乐 铁骑:身披铁甲的战马

D.教坊:唐代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击节:打拍子

8、.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

③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老大嫁作商人妇。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

9.下面对诗句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枫叶荻花秋琵琶”,“别时茫茫江浸月”二句以景物渲染悲凉气氛,十分精彩。

B.“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形象、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二句写出了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心情。

D.“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显示了琵琶女所演奏乐曲的艺术魅力,使听众忘记了身外的一切。

10.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交代地点、时间和这一段的中心事件,环境描写烘托出离别时悲凉的气氛。

B.三四两句写诗人骑马送别船上即将远行的朋友,要为朋友饯行,却连音乐也没有。

C.五六两句写饯别时诗人与朋友的内心都十分悲痛,茫茫的江面上映着月影,更增添了悲凉之感。

D.从七八两句琵琶声使人产生的情绪变化可知:前面的“无管弦”、“惨将别”等起了反衬的作用。

11.对第二段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说明琵琶女不愿见官员,她虽曾为歌伎,却仍不失女子的羞怯。

B.“拢”、“捻”、“抹”、“挑”是弹奏的手法,而这些繁复的手法在一个句子中写出,又是“信手”弹来,足见技巧的娴熟。

C.“间关”形容鸟叫声,与《诗经》中“关关雎鸠”的“关关”相同;“滑”形容乐曲的婉转流畅,与“冷涩”的“涩”相对。

D.由“冷涩”到“凝绝”描绘了声音由迟缓轻细、越来越细,到逐渐消失的过程,“此时无声胜有声”胜在情思缅邈,意味无穷。

12.对第二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段没有写对话。其实人们之间肯定有交谈,关于琵琶女也只是用“欲语迟”、“千呼万唤”带过,这样处理是为了集中描写琵琶女的演奏。

B.这一段没有写琵琶女的容貌。她应该是风韵犹存的,或者她的愁容,她的憔悴。没有写这些是为了更突出她演奏的高超技艺。

C.这一段没有写众人。其实船上还有客人,也还应该有船夫和仆人。诗人只以主述者置身其间并传达感受,是为了突出中心事件和主体形象。

D.这一段也没有写其他的船只。江面上不可能只有这“东船西舫”两只船,但没有写这些,这是为了渲染一派宁静沉寂的气氛。

13.对第三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乐曲演奏过程中,诗人和客人的反映显然引起了琵琶女的注意,她感受到了尊重和理解,遇到了知音,所以才主动讲出了自己的身世。

B.琵琶女对自己的才艺和年轻时的容貌颇为自信,当年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使她觉得非常美好,因此在自述时仍流露出对那一段生活的怀念。

C.“弟走从军阿姨死”,家庭的变故使琵琶女失去了生活的依靠,而这就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从此遭冷落,不得已“嫁作商人妇”。

D.琵琶女的演奏之所以使人感到“别有幽愁暗恨生”,主要是因为她怨恨世人重色轻才,出嫁后丈夫又重利轻别,使她感到孤独寂寞。

1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15、课外阅读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

一切和元旦相似。

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的三、四两句加以赏析。

读后感

琵琶吟 悠悠情

彩蝶翩翩,飞入梦中,划破昏暗,在梦中摇曳生姿。七彩光芒,繁华盛世,仿佛回到了从前,一切都那么熟悉。一丝淡淡的欣喜不由在心中荡漾。

忽然,传来一声刺耳的声音,彩蝶翩翩的影子支离破碎,一切美好华景片刻间烟消云散,一颗七巧玲珑之心瞬间被不尽的愁绪淹没。

夜半梦醒,绣枕已湿。女子起身坐起,长发滑落腰际。她走到铜镜前,轻抚面庞。柳眉、凤眼、俏鼻、红唇,红妆依旧,只是眼角的丝丝皱纹,却是用脂粉也难以完全遮住。她久久凝视着镜中的脸。最终不过轻轻叹息,红颜易老,年华易逝""

光阴弹指而过。但京城万般宠爱、风光得意、纸醉金迷的场景,还是会时常出现在她的梦里,无法散去。可是,这梦好累,真的好累。

梳洗后,她命婢女取来琵琶,泛黄的琴面映着淡淡的月光,琴身精致一看便是不菲之物。女子轻抚琴身,眼泪悄然落下,沿光滑的琴面下落,坠入地面,无痕。这把琵琶已伴她多年。出师时,师傅便将它传于她,一直未曾离身。轻拨琴弦,一串清扬的乐符自指尖流泻而出。玉指翻飞,旋律连缀成一段忧伤清曲。

琵琶声传千千思,细数过往心中事,芙蓉玉酿不再,唯见泪落千行淡撒衣衫。

一曲未终,女子听见外面有人呼喊,便停了下来。本不愿出去,但抵不过船外人万般邀请。最终犹豫了一下,犹抱琵琶半遮面。

月光下,女子身着白色罗绫衣裙,简单挽起的发髻上斜斜的插着一个珠钗,精致秀丽的容颜,弥漫着些许忧伤的眼眸,误让众人以为仙子下凡。女子微微抬眸,一个青衫男子闯入视线,心里莫名有种熟悉感,暗想,也许是旧相识吧。稍整衣衫缓缓坐下。玉指轻弹,古朴的琵琶,沧桑的乐音,让人有些恍惚。心中的感情,全部隐在了弦中,声声直逼人心。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续续弹。时如泉水叮咚,时如女子灵动,时如闺妇哀怨,时如宝剑出鞘,时如沙场争锋""

曲终抬眸,四目相对,两人默契一笑。从对方的眼中看出——知音也。男子轻声询问:“姑娘京城人士否?”女子轻点头,将自己的身世娓娓道出,而她的心仿佛也回到了当初。 十三岁那年,琵琶学成。凭着精湛的琴艺和出色的相貌,红遍京都。从此,她开始日夜为富家子弟弹唱,受到他们万般宠爱,他们为她抛掷千金也毫不在意。日子混混沌沌得过着,今年欢笑复明年。曾经,无数子弟说过要将她纳入府中,她都婉言拒绝。她明白,他们喜欢的只是她美丽的容颜;她想等的,是一个可以厮守一生的人。

时过境迁,年华消逝,亲人散去。她最终也没有等到托付终生的人,而身边人也渐渐没了对她的宠爱。女子心中虽然早已料到,但巨大的落差与失落还是让她满心凄凉。

后来,她嫁做了商人的妻子,但商人只是商人。他能想到的只有赚钱,他不会听她弹琵琶,更不会懂她心中所想。商人重利轻别离,只留她辗转于江湖之上,空守明月叹息。 坐下之人听后,泪痕满面。女子说完欲走,男子出言相留,诉出他自己的身世,请她再弹一曲。看着男子真诚的眼睛,想到与他相似的凄凉身世,便抱着琵琶又回到了原处坐下。

幽幽的琵琶声在船中回荡,男子提笔写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呵,一生情痴为何,一生忠义为何。同是痴人,同是可怜人。

浔阳江畔,梦回浮生。只叹红尘易醉,情难断。愿君但惜琵琶缘,一曲琵琶一生牵。 他赠诗篇,她赠往昔。萍水相逢,却成知己。同一世界的人,无言共谈,但泪在双颊流过,无声胜有声。

夜渐明,伊人立船头,轻拂琵琶。千言万语化为一首轻柔的乐曲,送男子渐行渐远""

弹指流年 琵琶韵

长安城里,烟烟细雨,万丈红尘煮就这一樽以念卿……

是谁,在浔阳江沉喑暮蔼里轻拈素弦,凝绝的弦音荡过历史沧桑的面容,那九曲回肠的音响依旧穿越千年,驰无古今?

是谁,把深秋霜浸的枫红,夹在唐诗泛黄的扉页间,纵使隔离了千百年的更迭,依旧栩栩如生,灵活鲜动? 又是谁,怀揣着昨日春花秋月的浓情,浸润一场红尘烟雨的迷蒙,斩断了一世恩爱的百转柔肠?呼唤啊!是无奈的低吟还是柔意的呢喃?是愉悦的弦跳还是低唳的浅啜?从浔阳江边那烟水寒的清唱,到烟波江舟那一曲绕梦的琵琶。抛弃了潇潇暮雨,与知己同坐,畅谈同游,五千年的传奇和琵琶调的呜咽,静静地、悄悄地,泣在胸中。 弹指流年,拂歌散尘,消瘦了思念;轻触琴弦,如风之纤细,思念为谁而断?绕指的情愫,一生的眷恋。琵琶和鸣,孤寂难掩。情缘诉不尽笙箫,一生孤寂谁人怜,掬一泓流水,携一律清风,在花笺中染了斑白。

月淡风凄,一曲亘古的琵琶,飘散了今生的眷恋。

残阳墨江,琴拂心弦。阡陌道上,斯人已去,谁人踏花拾锦年?落花嫣然,良辰美景开成半声叹息,就着琵琶断韵,打捞未央的记忆。

孤星碎,残梦断,素衣寒。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一袭青衫,落拓江湖,一身风尘,满面憔悴,或奔足呼告,或贡献绵薄,或因痛心而归隐田园。微凉岁月,水色如烟,分不清哪是时光,哪是忧伤,徒留一指流沙,低吟浅唱……琵琶韵里梦魂扬,诉尽相思欲断肠。

谁解曲中惆怅味,寒衣沾泪碎心堂。

一段历史掩不住一曲悲欢离合,一曲悲欢离合唱不尽一页酸甜苦辣。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零落谁的指尖。何人独倚望西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扣,沾衣袖,世人皆云琵琶恼,谁叹曲中忧?

一眼回眸,尘缘遇了谁?一纸暗香,阑珊寻了谁?一帘幽梦,凭栏念了谁?一曲琵琶,唯美埋葬谁?转眸相对,不问尘世之变故,相逢一笑,不问曲中人聚散。 斜倚夕辉,望天涯,尘世凡故,皆独忘……

韶华易逝,朱颜易改,流水易去,烟花易凉,物是人非,琵琶难全。弹指流年,英雄气短,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参考答案】

1、C(A.“憔”应读为“qiáo”。B.“贾”应读为“gǔ”。D.“浸”应读为“jìn”。){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D 明年秋:明年,第二年;今指(将来时的)第二年,即下一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是“因”和“为”两个词的连用。因:连词,于是,就。为,动词,写,作。今常用作表原因的关联词。B.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突然爆发出;今指超出一般而显露出来。整顿衣裳起敛容:整顿,整理。今指治理。C.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年龄大。今指“长子”“长兄”。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走了以后。“来”语气助词。今指去了又来。D.“丝竹”古今都是借代音乐。

3.B 都是判断动词,是。A.使快弹数曲。数: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一曲红绡不知数。数:名词,数量。C.轻拢慢捻抹复挑。轻:形容词,轻轻;商人重利轻别离。轻:动词,轻视。D.满座重闻皆掩泣。泣:动词,哭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泣:名词,眼泪。

4、A(B.“徒”应为“徙”。C.“崖”应为“涯”。D.“翻”应为“反”。)

5、A(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

6.D(因,这里是“于是”的意思)

7.C(铁骑指的是披着铠甲的骑兵) 8.(略)

9.C(这二句写调弦,是为了表现琵琶女演奏技术之高,还没有涉及各自的身世问题)

10.B“主人下马客在船”不能理解为“诗人骑马送别船上即将远行的朋友”。

11.A琵琶女不愿见人,是因为她如今漂泊憔悴、心情抑郁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12.D“东船西舫”就是周围的船只。这么多船只上的人都沉浸在音乐的艺术境界中,同船的诗人与朋友自不待言了。

13.C琵琶女人生的转折点不是家庭的变故,而是年长色衰。

14、C(A.“衬托""昂扬”说法不当。B.“衬托""成功”说法不当。D“衬托""凄凉”说法不当。)

15.诗的三、四两句,正面表现诗人思家,诗人深刻思念家人,但在诗中却想像家里人怎样想念自己。诗人想像家中人是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说了什么,未加点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一片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诗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此诗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第二篇:《2014高一级语文周练六 《琵琶行》课后练习》

2014高一级语文周练六 《琵琶行》课后练习

1.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明年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B.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

C.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

D.曲终收拨当心画。 终岁不闻丝竹声。 ....

2.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

B.自言本是京城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

C.轻拢慢捻抹复挑。 商人重利轻别离。 ..

D.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

3.介宾短语后置的一项是 ( )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张良具告以事。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4.不含有名词作状语用法的一项是 ( )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B.秋水时至。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左右欲刃相如。

5.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连篇累牍 口诵心唯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6.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

B.歌以赠之 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眼泪。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8.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