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如何安慰工作压力大的人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如何安慰工作压力大的人(一)

心里不爽,偶尔的抱怨发泄一下,也是调节心情的方法,但是无休止的抱怨却只会增添烦恼,可是如何让自己快乐幸福呢?下面这30个安慰的技巧,学会了,你会更快乐哟……

第1个安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在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过好自己的生活最重要,不攀不比。 第2个安慰:不做欲望的奴隶

人们总叹息“飞蛾扑火”,人们总讥讽“鱼儿上钩”,人们总是笑话“自陷泥潭”。但是如果自己仔细想一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这种欲望的悲剧还少吗?人心不足蛇吞象。放纵自已灵魂的人,最终会失去真正的自由!必须时刻警惕不良欲望。善去不良欲望,不可放纵自己。 第3个安慰:要活得轻松和快乐

不与别人盲目攀比,自己就会悠然自得;不把人生目标定得太高,自己就会欢乐常在;不刻意追求完美,自己就会远离痛苦;不是时时苛求自己,自己就会活在自在;不每每吹毛求疵,自己就会轻轻松松。活得太累就会痛苦不堪,知足常乐。

第4个安慰: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

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第5个安慰:多用善眼看世界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处处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那么人人都变成“坏人”,也就无法和平相处。以“恶”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无处不是破残的;以“善”眼光看世界,世界总有可爱处。自己多看别人的长处,就会越瞧越可爱。圣人都要“一日三省”,要相互宽容。

第6个安慰: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得到了媚俗,失去了真实,要坚定信心,拥有自我。 第7个安慰: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走极端总是惨遭失败,寻找人生的智慧。

第8个安慰:不要过于计较别人的评价

没有一副画是不被别人评价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被别人议论的。自己要是沉默寡言,有人会指责“城府很深”;自己要是善于健谈,有人又会指责“夸夸其谈”;自己要是赞美别人,有人会指责“别有用心”;自己要是善意批评,有人更会暴跳如雷,认为“多管闲事”。光看别人的脸色,自己还活不活,拥有自我,又不囿于自我。

第9个安慰:恶念越多痛苦越深

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生活?关键是没有及时驱赶心中的恶魔。因为心存邪恶的念头,就不会理智地克制自己,经常会做出悔恨的蠢事。因为没有及时清扫心灵的灰尘,意志薄弱者就会不时掉进深潭。因为时常鬼迷心窍,就会让愚蠢蒙蔽双眼,进入错误的岔道还不知道。心中有恶,就会心神不宁,去恶念。

第10个安慰:注意不要活得太累

常有人感叹,活得真累。累,是精神上的压力大;累,是心理上的负担重。累与不累总是相对的,要想不累,就要学会放松;生活贵在有张有弛。心累,使人长期陷于亚健康状态;心累,会使自己精神不振。心别太累,学会解脱自己。

第11个安慰: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丧失现在的心情,何必为莫名的忧虑而惶惶不可终日。过去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怎么悔恨也是无济于事。未来的还是可望而不可及,再怎么忧虑也是会空悲伤的。今天心、今日事和现在人,却是实实在在的,也是感觉美好的。当然,过去的经验要总结,未来的风险要预防,这才是智慧的。昨天已经过去,而明天还没有来到。今天是真实的。

第12个安慰:自己的心痛只能自己疗

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丧失现在的心情。偶尔的抱怨发泄一下,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无休止的抱怨只会增添烦恼,只能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无能。抱怨是一种致命的消极心态,一旦自己的抱怨成为恶习,那么人生就会暗无天日,不仅自己好心境全无,而且别人跟着也倒霉。抱怨没有好处,乐观才最重要。

第13个安慰: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第14个安慰: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第15个安慰: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第16个安慰:“想得开”才有快乐的心情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融儒、道、释三家精华的名言,叫人多一点开朗、开通与超然。“想不开”总与“疯”字有染,其主要症结还在于钻牛角尖。“想得开”总与“智”字相关,其主要原因还在退一步海阔天空。道家的“以退为进”,老子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实是人生的大智慧!有什么想不开的,有退有进,能屈能伸。

第17个安慰:烦恼是跟自己过不去

人越烦恼,烦恼就越多,人越快乐,快乐就越多。如果光为烦恼而忧虑,那么烦恼还是客观存在的,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相反,因为烦恼的连锁反应,心情越加沉重,越发苦恼。要是自己不断化苦为乐,改变“做一行、怨一行”的心态,就能获取自身的快乐。烦恼中光阴也虚度了,笑对人生。

第18个安慰:自己的伤痛自己来疗

不要期待别人能抚平自己的伤痛,只有自己把自己说服了,只有自己让自己想通了,才能彻底地根治心病。受挫、失误、不幸、磨难…是对生活的理解更为深入,是对人生的内涵更为认识的必由之路。唯有征服自己的人,才有力量去征服一切。治愈一次心灵的伤痛,就等于让心灵升华一次,自胜者强。

第19个安慰:千万不能绝望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己一辈子不生病是奇迹,那么平常的病痛,则极为正常。自己偶患疾病,又遇到庸医,就疑为绝症,痛不欲生,病魔并没有把自己的性命夺走,恐吓

如何安慰工作压力大的人(二)

如何安慰劝导心情不好的人 我们在下面的共情的四个步骤里详细地描述这个内容。

第一步:接受

当一个人有了情绪后,去接受这个人有情绪这个事实,并且开始关注这个人的情绪。简单说,就是当你注意到你的爱人或身边的人心情不好了,你就开始去关注他的心情,并且关注的时候是以一种接纳的态度来进行的,什么叫接纳的态度,就是你允许他心情不好。在那些只关注“事”的人的世界,有时候是不接纳人有负面情绪的,所以,当有人有负面情绪,这些人会躲避有负面情绪的人,或者去指责有负面情绪的人,要求他们把负面情绪压抑起来。比如:当听到有人唉声叹气时,有的人会说:“年纪轻轻的,叹什么气啊!”在对方听来,这就是不接纳,也就会感觉到不被理解,这也就是没有共情。要知道,每个起情绪的人,都有他起情绪的逻辑和理由,接纳这个人的情绪在这个人看来就是接纳他本人,而不接纳他的情绪,也是对他本人的不接纳。共情的做法是开始关注,并接纳这种情绪:“我听到你刚才叹气,心情不好吗?”这等于允许这个人叹气,并开始关注他,马上对方就感觉到了被关注,这就是共情的第一步。在我前面举的我跟太太的例子中,我从她开门的声音、丢包的声音以及坐到沙发上的声音里,听出了她的情绪后,马上走到客厅,关上门,坐到她身边问她:“你好像很不开心?怎么了?”就是对她有情绪这个事实的接纳和关注。做这一步,我内在的逻辑是,“我感受到了你内在的感受,允许你有这样的感受,并且很关心你的感受”。在她内心里,她的逻辑可能是“你关注我的感受,在意我的感受,你心中有我”!说起“心中有我”,让我想起曾经热映的电影《阿凡达》,在这部电影里,潘多拉星的那威人杀死动物后,以及与人见面后的问候都会说一句话“I see you”!我在香港看这部电影时,我看到字幕上译的是“我看见你”!这仅仅是字面的翻译,我理解的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我心中有你”或“你在我心中”,也就是我们这里说的接纳。詹姆斯.卡梅隆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导演和编剧,十年磨一剑,他在这部电影里隐藏了很多的寓意,除了他通过“I see you”让我们心中有人以外,潘多拉星也是精神世界的象征,灵树代表精神财富,矿藏代表物质财富,影片暗示人们在获得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会破坏那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阿凡达本身就代表人在精神世界里,现实世界里残疾的杰克在精神世界里依然是健全的,而最终他也在精神世界里永生了。那么这部电影是关注“事”还是关注“情”?很明显,这部电影是关注“情”的,并且上升到精神的高度,鼓励人们去追求更丰富的精神世界,而不是陷在物质的世界里。所以,我们在遇到一个人有负面情绪时,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像那威人一样,让对方感觉到“我心中有你”!感觉到我们接受并关注他。这个环节要注意,使用的语句一定是问号结束的–“你好像不开心?”“你好像挺生气的?”这样做是因为你是在向对方求证,而不是肯定的语气,因为你不是对方,只是在猜,语气太肯定给对方的感觉是你关注的是你有没有猜对,而不是他的情绪,你在炫耀你能看透他的心思这种本领,而不是关注他的情绪。 第二步:分享。在第一步接受并关注了对方的情绪后,紧接着就是要引导对方分享他内在的感受和外在发生的事情。一个人会有负面的感受,一定是有原因的,哪怕这个原因不是当下刚刚发生的事情,也是他想起了一些以往的事情,或者对眼前自己的境况的一种伤感,或是对未来的焦虑,这都是属于心中的情绪,都是需要有人理解和共情的。比如:前面的例子中,我太太是因为当天单位竞选部门负责人失败而心情不好,这是属于当下刚刚发生的事情。有的人可能因为看到妈妈喜欢吃的食物,而想起了已经不在人世的妈妈而伤心,这是属于想起了以往的人。我还遇到很多单身的学员伤感,是因为自己当前的处境,年纪不小了,却还孤单一人,感觉自己人生中情感上的失败而发出的感慨!同样会伤感过去的,可能还会是有些人想起了自己儿时的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远而引起的,内在的声音就像前段时间网络

流行的短片《老男孩》里唱的那样:“""我有过梦想,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而对于未来,人们一般都是焦虑、害怕、紧张、担心等,比如有些人对未来的生活的焦虑。这些内在的情感,都是由于发生了或想起了一些事情和人而引起的,在这个时候,从共情的角度,就是要去聆听对方内在的声音,听他去诉说内在的想法和感受,搞明白对方为什么会有情绪。并且仅仅是聆听,就会让对方有种释放的感觉,因为有些想法憋在心里无处述说时,人是非常难受的,一旦述说出来,就会感觉轻松。还记得冯小刚的《非诚勿扰》里,秦奋在日本的一个教堂里忏悔自己的“罪过”吗?那本身就能对他带来很大的释放感,只不过他的“罪过”太多了,神甫实在是聆听不下去了。尤其是女性,就更是有述说的需要,我经常能听到有人跟我说:“跟你说说,我心情就好多了!”这说明人们有被聆听的需要。所以,在共情过程中,必须先认真地聆听对方讲述他有负面感受的原因,也就是他所经历的或想到的事情,满足对方述说的需求,这样的话,愿意听对方说话,就会让对方感觉到被接受和关注。在前面的例子中,我知道太太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有情绪,我去引导她分享出来,不断地问她:“发生什么事情了?”“为什么生气啊?”就是希望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好在下一步支持到她。这一步需要注意,聆听的时候,一定要把事情从头到尾完全听完,认认真真地听,中间尽量不要打断对方,让对方感觉到完全被关注和接纳。还有就是如果对方实在不愿意现在说,不要勉强,很多时候,对方心中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下后,就会更愿意说了,特别是男人,这个时候给对方点空间,等待对方想述说的时候再继续聆听。

第三步:肯定第三步,是整个共情的步骤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即便前面都做得很好,只要这个步骤没有做好,基本是前功尽弃,甚至还有更不好的感觉。这一步的内容是肯定,肯定的是什么呢?不是去肯定对方有理,也不是去肯定对方对了,就像我太太没有当选,我不是去说“没有选你就是单位的人没有眼光”,而是去肯定她起情绪的那个逻辑,基本等于告诉她“你是有资格起情绪的”。什么叫起情绪的逻辑?每个人起情绪内在都是有个思维过程的,在前面我们介绍过,很多时候,人起情绪很多时候是由于大脑里的一些思维引起的,这个思维是一个逻辑过程,就是要肯定这个逻辑过程,并不是说他做得或想得对。全都是她的逻辑,没有评论她是对还是错,也没有说单位的人是对还是错。再来看本章开始时的一个案例,老婆从单位回家,因为挨领导批评而心情不好,老公说的话就是没有肯定她的逻辑,老公说:“怎么不至于?你做错了领导批评你,这很正常嘛!要是我是你们领导,我也会批评你!”这么说,老公就等于说你是错的,领导是对的,老公否定了老婆,所以,老婆内心的痛苦没有得到老公的理解,心情更加糟糕。那么,老婆起情绪的逻辑是什么呢?“虽然我做错了,但也没有错到领导要向我发飙的份吧!况且我也付出了劳动,我也不是故意的!”所以,如果老公能对老婆这样说,效果会很不一样:“你感觉自己只是偶尔做错了一件事情,领导就冲你发飙,完全忽略了你的苦劳,也忽略了你不是故意的,所以你这么难过,是吧?”最后一句话用问号,等待对方来确认,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换成你是老婆,来感受一下你听到老公这样说时,你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这就是肯定,肯定的是起情绪的原因,而不是这件事情中的对和错。用这个带问号的句型,给我太太的肯定也可以这么说:“你感觉自己那么努力,却没有选你!所以你很生气和失落,是吗?”一般对方都会肯定,这样做的好处是万一找到的逻辑不是她本来的意思,她就会说出她真正的逻辑是什么。当不确定对方的逻辑时,用这个句型就会比较安全。现在,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在前面关于我太太落选一事所做的共情练习中,是不是使用“肯定”了呢?如果你用了,那说明你真的对共情有了很深的理解了。实际运用中,这个步骤里找到对方内在的逻辑是个难点,因为你一边要听对方讲述事情,一边要找其中会引起他情绪的逻辑,注意力需要非常的集中,也需要经常练习自己的总结归纳的水平,这个能力就会不断提升。我们来做一个练习:一个女学员跟我讲:“有一次,我出去旅游,一不小心,钱包丢了,我就赶快给我老公打电话,结果我打了几十分钟他

都没有接电话,我心里是既失望又生气,最后我还是给我妈打了电话,让她给我汇钱才解的围,你说这个男人还能指望他干什么啊?”她起情绪的逻辑是?

第四步:启发在共情的过程中,做完第三步,肯定了对方起情绪的原因和理由,基本上对方的心情就会好很多,因为他既被接纳和关注了,又满足了述说的需求,也被认可了起情绪的原因和理由,心情已经好了很多,也感觉到了被理解和关注,按说到这里共情就可以结束了,或者说共情做到这里也基本可以结束了。但我们最好不要就此打住,因为我们还需要引导对方去看在这件事情里自己有没有还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让他能够总结经验教训,以后再遇到这类事情时,可以做得更好;同时也要引导他更多地去理解别人,减少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时起情绪的概率。同时,更要引导他去关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面对未来。所以,我们需要做第四步:启发。启发,很像是苏格拉底的“诘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对方,苏格拉底就是这样帮助人们变得更加智慧的,他说:“我妈妈是接生婆,我也是个接生婆,我妈妈接生的是生命,我接生的是人的智慧,帮助人们生出他们的思想。”实际上,苏格拉底就是用提问的方式来启发人们,使人们能够变得更加智慧,启发就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对方进行思考,进而帮助到对方,也实现了“影响”对方的目的。启发又分为两步:第一步:启发对方理解他人,或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特别是一些指向他人的情绪,一般人都会认为是对方做了一些事情使自己有情绪的,这个环节有时是用来启发对方理解他人的,有时是用来启发对方从其他角度看问题,基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使对方能够不再有情绪,更加平静地去看待事情。比如:那位被老板批评的老婆,如果老公去启发她,可以这样问:“以前你做错事情时,领导也这样发飙吗?”很有可能老婆说:“不是!”老公可以继续问:“那你觉得为什么今天他就发飙了呢?”老婆可能就会说:“最近部门业务不好,可能领导压力也挺大的!”这样,老婆已经说出了领导今天会发飙的原因可能是最近压力大,她就可能会更加理解领导,心里的情绪就会逐渐消失,并且也使她学会了去考虑他人行为背后的需求,使她更加能够理解他人。在我太太竞选失败的事情上,我是这么发问的:“你觉得大家为什么不选你?”她说:“可能我只是业务好,精力都用在了做业务上了!平时跟大家并不怎么交流,人际关系不好!”我继续启发:“你觉得部门负责人是需要一个业务好的,还是需要一个人际关系好的?”她看着我说:“都需要吧!”说完这句话,我看到她深深地出了一口气,并且嘴边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笑来。基本上回答完我这两个问题,她已经能理解大家为什么没有选她了,所以,她的情绪就慢慢消失了,这就是启发的第一步,目的就是让对方去理解他人,或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一步的启发,基本的问题都是“为什么”。通过问“为什么”,让对方去思考他人的出发点和需求,或者看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不是停留在自己的逻辑上,或者是一些例外的问句,向对方求证有没有例外的情况发生,这些问句基本是:“你觉得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他不这样对其他人?”“他每次都这样对你吗?”“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人?”“为什么会到今天这个地步呢?”目的都是让对方去作更多的思考,彻底瓦解其起情绪的逻辑,使其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不会再起情绪。启发的第二步:是引导对方去关注未来、关注解决方案。发生一件事情,起了情绪也已经平复了,也能够更多地理解他人了,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也不太会起情绪了,接下来就要引导对方从眼前这件事情中走出来,去关注未来怎么解决这件事情。比如:我太太竞选失败的事情,我需要引导她关注未来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个事情,你现在有什么想法?”她答:“我感觉以后在工作中不但要做好业务,也要搞好人际关系!”我问:“你打算怎么搞好人际关系?”她答:“平时跟大家多交流,中午吃饭的时候经常跟大家一起吃吧!以前都是我自己吃!”我问:“还有吗?”她答:“多参加团队的活动!多关心同事!”我问:“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做?”她答:“明天吧!”至此,我完成了启发的第二步,让她去关注未来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让她从过去经历的这件事情中成长,使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达到俗话说的“吃一堑,长一智”。人的成长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而学习有两个方向,一是虚

心地向别人学习,比如看书听课,就是在向他人学习,二是向自己学习,就是自己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掌握好的经验,记住不好的教训,这样自己就会越来越智慧,犯过的错以后就不会再犯,也就是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这一步的启发就是帮助对方达到这个目的。那位被老婆批评的老公可以这样启发老婆:“今天的错误主要是由什么导致的?”老婆可能说:“没有正确理解领导的原意!”老公:“那未来如何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再次发生?”老婆:“不太理解的事情,跟领导确认了再去做!”老公:“用什么方式进行确认会比较好?老婆:“给他发邮件吧!”老公:“你打算什么时间开始这样做?”老婆:“马上,明天!”这样,老公就帮助老婆在工作上成长了一次,但在整个过程中,老公没有任何的建议和指导,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老婆自己想出来的,这就是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并不告诉对方答案,而是帮助对方产生答案。启发就是这样做的,整个过程中都是提问,并不给答案,而是促使对方自己去思考问题,进而使用他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甚至有可能都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但依据这个原则你就可以启发对方,让他想出连你都想不出的解决方案来。也只有通过启发对方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提建议和指导的方式替对方解决问题,才可以真正有效地帮助到对方,“影响”对方变得越来越好。依照这四步,你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一次共情的过程,练好这四个步骤,你就可以成长为一个共情的高手,也许你刚开始做时会有些不够流畅,但没有关系,勤加练习,熟能生巧,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共情高手了,到那时你可能自己都很佩服自己。了。

提提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如何安慰工作压力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