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怎么打作文 作文提纲怎么写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怎么打作文(一)

怎么打作文(二)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学生能学会批改吗?回答是肯定的。后进学生也能学会吗?也能。 怎样批改作文?我从易到难,列出十条要求,第一次批改只提一条要求,大家觉得很简单,会做了,第二次,再提第二条要求。这样10几篇文章批下来,每位学生就都能围绕一篇作文,从10个方面写出批语了。以下10个方面,每个方面给5分,一篇作文满分为50分。 1.格式是否正确  刚入学,我喜欢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同学们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要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错,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1.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 2.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3.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出来,怎么办?我们就搞流水作业:每人要批四篇文,每篇文要经过甲、乙、丙、丁4个人之手。甲批错别字六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一百字的说明书。丙发现本文错字是八个,那么甲、乙同学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一百字的说明书。学生批改之后,我还要抽查,重点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4.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我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

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8.看文章的结构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  后五条要求,每条5分,不做太具体的减分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处理。由于讲课用的时间极少,批改作文的任务多数都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老师指导,学生抽签互批,每个人都要在作文本上写出十个方面的批语,一般情况一篇作文的批语都在200字以上。学生批改作文,关键在于同学生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适应学生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

怎么打作文(三)

如何将作文写具体

一、导入

学生都怕写作文,为什么,因为无事可写?不是,生活中处处有可写的事情,那究竟是为什么?是因为写一件事情,却怎么也写不长,兔子尾巴一点点,一件再大的事情几句话就写完了,任是搔耳挠腮,也写不出半个字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作文写具体,或者说如何将作文写长。

二、明确目标:如何将作文写具体。

三、写法讲解:

(一) 添枝加叶,让你的句子长起来。

例子:1、老师穿礼服。

改: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都德《最后一课》)

第一句只有主干,干巴巴的,没有一点味道。

第二句,就把韩麦尔先生不寻常的打扮和不寻常的态度表现了出来。

2、她不打骂我们。有一次,她的教鞭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敲在石板边上。 改: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魏巍《我的老师》)

“从来”表现老师热爱学生始终如一。“仅仅”,表明不是从很多事情中举出的一个例子。好像说明老师只是做个样子,并不是真得要打。

(二)扩展情节,让作文内容丰富起来

“有一次,我在教室里做作业。做着,做着,遇到了一道难题。我做不下去了,这时我的同学就耐心地帮助我。最后,我把那道题给做了出来。” (64字)

(2)师生点评:太笼统,不具体,缺少过程,没有让人如闻如见之感。

(3)学生尝试多问几个“怎样”:

碰到的是一道怎样的难题?——我是怎样对待这道题目的?——难题做不出,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同桌是怎样帮助我的?——他对我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耐心指导我的?——我是怎样开窍的?等等。

(4)通过一系列的自问,可以唤起作者对当时生活情景的回忆,从而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把这情节给写下来,然后交流。

参考例文:

当我做到第三道应用题时,我想了好久,就是不知道该怎样做。我把题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发苦想了,可不知怎地,脑子里就像打了死结似的,一点也想不出来。 眼看天色一点点暗了下来,我心里急得火烧火燎的,这么晚回去,妈妈一定又要追根问底了。唉!

这时,同学王明见我正对着作业体子发愣,就走了过来,轻轻地问:“你哪道题不会做?”我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就用手指着那道令人讨厌的难题,无可奈何地说:“喏!”他仔细地看了那道题目,默默地想了一会儿,然后又轻轻地问我:“这道题要我们求什么?”我望着他的脸,摇了摇头。他指着题目最后一行字提醒我说:“你再看看这句话什么意思?”我看着他手指的地方仔细地想了想,忽然明白过来,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要我们求这个街道每户储蓄多少元。”“对啊!”他的语气也兴奋起来,“那么要求平均数,只要""”“拿总数除以户数。”我不等他说完就抢上去说。他笑着点点头:“对,对,那你看这道题怎么做呢?”经他这样一启发,我完全明白了,高兴地拿起笔,刷刷刷地做了起来"" (440字)

明确:扩展法,就是多问一些“怎样”,但要注意,对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地需要详写,用扩展法,反之,需要略写的地方还是用概括写法为宜。

(二)分解事物法

“跳高架前只剩下李鹤同学一人了,这时横杆已升到1.47米,比去年的乙组跳高记录高出了1厘米。哨声响了,只见李鹤同学向前飞奔而去。在离横杆不到0.5米的地方,他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打破校运动会的记录。”

真正写破跳高记录的情景很少,很不具体。怎样将此写具体呢?

分解事物法:

所谓“分解事物法”,就是把某一事物的整体从地点、时间、事件、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成若干小部分,而后一部分一部分来写。我可以将上文破记录的动作分解为:准备,助跑、起跳、翻越、落地,然后按先后次序一一描写。

哨声响了,李鹤同学原地蹦了几下,习惯的压压左腿,再压压右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气,这才迈出轻快的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冲去。当快接近跳高架时,他一个急转身,双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睛,他的头部、肩部已越过横杆,再一挺腰、翘腰,好一个“背越式”,他成功了!破了校记录。四周一片掌声,震得跳高架上的横杆似乎也在跳跃""

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是个老裁缝,每天都要做衣服,做得很好。她年龄很大。

她很疼爱我。有时给我讲很好听的故事。

冬天的一个晚上,那天很冷,她给我做棉衣。

我穿着棉衣很高兴。奶奶也很开心。

“”,很多学生愁眉苦脸地说。就象上面的作文,好象一个病人,只有皮和骨,没有一点血和肉。那么,怎样使你的文章,写得饱满,犹如一个生机勃勃,身体健壮的年轻人呢?其实,并不高深。只要在关键的地方,加入具体的描写。

【方法点拨】

好!下面我们就给上面的作文,添加“血肉”。

第一段, 抓住“她年龄很大”的特点,添加一段外貌描写。修改如下:

我的奶奶是一个老裁缝,她做的衣服可棒了!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了,头发几乎全白了,鱼尾纹已经很深,但那双眼睛总是那么亲切,那么慈祥。她那双手十个指头特别长,一看就是会做活计的人。

第二段,听了奶奶好听的故事,总有感受,可增加一段心里描写。 修改如下:

我是奶奶惟一的孙子,她最疼爱我了。晚上,奶奶常常把我搂在怀里,讲她小时候的故事。我听着听着,好几次泪水禁不住流出了眼框。奶奶的童年和我真不好比呀,难怪奶奶额上的皱纹那么深。

第三段,奶奶缝棉衣时,增加一段环境描写,来烘托当时的气氛。 修改如下:

冬天的一个晚上,我睡在暖和的被窝里,可是奶奶却怕我白天身体受凉,坐在灯下戴着老花镜给我缝棉背心。呼啸的北风拍打着窗户,奶奶的手冻得通红,她还是坐在那儿一针一线地缝着,不知什么时候,我进入了梦乡。

最后一段,可添加“我和奶奶”高兴的动作描写。 修改如下:

第二天早晨,我从梦中醒来,一件棉背心放在我的床边。我连忙捧起了棉衣,看了又看,小心地穿在身上。一股暖流在我胸膛不断地涌动。啊!大小正合适。我仔细地摸了摸,又轻软又结实。我蹦蹦跳跳地来到奶奶面前,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奶奶抚摸着我的肩膀。我深情地抬头望着那熟悉的脸,奶奶脸上的皱纹笑开了花。

总结:

所以说,学会描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关键,是“由短变长的秘密”,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突破口。本讲义将学习描写作为学习写作技巧的重中之重。

怎么打作文(四)

转:写作是这样炼成的

一、写日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写日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这话大家都信,但觉得不好操作,要么写不出来,要么记流水账,要么雷同。其实很简单,定一个小范围,比如“晚餐时的对话”、“上学路上听到的”等,保证既有内容可写,又不容易雷同。

二、作文、日记就是用笔说话

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比如有的人打起电话来能滔滔不绝,就是写不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把自己吓怕了。这些孩子一见到作文题,一铺开稿纸,就开始吓唬自己了:不得了,我要写作文了!作文可是我一直头疼的!老师说作文要讲究怎么开头、结尾,怎么选材、立意……有这么重的负担,当然难写。 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不妨换一种想法:我不是在写什么作文,我是要对朋友说话。

我要告诉他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写事),这事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生的,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最后怎么样。我要告诉他我又交了一个新朋友或者遇上了一个好老师(写人),这朋友(或老师)长得如何,有些什么与别人不同的,有哪些兴趣爱好 ,性格如何。我要告诉他我到什么地方旅游回来了(写景),那地方在哪儿,那里都有些什么景致,有些什么好玩的。我要告诉他我买了一样新东西,告诉他我学会干什么了,告诉他我对某人某事的看法…… 但是很不幸,这位朋友听力很差,我只好写给他看——把想说的话都写下来,让他知道你想告诉他什么,就是作文了。

其实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想通了就不那么难了,把写文章当作说话,是从内容来说的,文字还不完全一样。文章是“写话”,但写的不是原来的口语,而是加工过的口语,口语中那些罗嗦的、重复的内容和习惯性的语气词不见了,凭手势、眼神和暗示的意思也要明确表达出来,道理则是一样的。

三、写作文就要先学会观察

观察是用多种感觉器官,视、听、嗅、味、触等等,去综合研究考察同一对象。现在,我们以《冬天真冷》为例,说说怎么观察就能有写的。

如:用眼睛看。我们没法看见“冷”这种无形无色的东西,但可以看到因为冷而表现出的各种现象。看天空,看地面,看植物,看动物,看人的衣、食、住、行、玩,把看到的结果各写成一段,就有九段了,每段写上三至五行,不是什么难事。以植物为例,没受过观察训练的人往往一句“树叶都落光了”就写不下去了,这既不真实,又没法往下写。如果把头伸到窗外看看就会发现:大部分树的叶子掉光了,有的树叶枯黄了,但仍然留在树枝上;松树、柏树和万年青等没掉多少叶子,远看还是绿油油的,但近看就会发现它们的叶尖泛黄了……这不仅解决了“没写的”的问题,更解决了“要真实具体”的问题。

如:用耳朵听。我们能听到许多与“冷”有关的声音,如风雪声、人们的议论声等。单是人们的议论就很有内容:“冷死了!”“耳朵冻掉了!”“我都成大冰棍了!”……选自己觉得精彩的、有

特色的记下来,不是很有意思的一段吗?

如:用皮肤感触。用手试试自来水、地面、铁栏,自己往手上呵呵气,都可以有明显的感觉把这些感觉记下来,又是别致的一段。

应该提醒注意的是:“用多种感觉器官”不是说所有的感觉器官都硬派上用途,像写天冷,味觉就不必非写不可。

四、想把作文写好,就得学会分析

能把观察的结果具体记下来,这是作文的第一步,但仅仅记录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分析,文章才有思想内容,才能“活”起来。分析是观察的延展和深化,是更高层次的观察,反过来又促进观察。分析训练既要有随意性又要有系统性。说“随意”其实是“有意”,“随”是说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所有的现象和事物都可以作为分析的对象。

如:从同一片草坪上的草为什么长得不一样展开话题,我们能发现草的长势与阳光、土壤、水分等因素有关,长得不匀称是很正常的,而且这才是合理的,认识到这一点,当他们再写“所有的花都开了”、“所有的草都黄了”之类的句子时自己都会觉得好笑,像有人在发号施令、并且这些花草都挺听话似的。

教室里一张桌子倒了,一个同学把它扶进来,这是学校里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一旦学生会分析,用这同学过去的表现和现在比,拿其他同学的表现与这个同学比,就能有所发现。

狐狸是童话、寓言世界的主角之一,它和人一样有可爱的一面,也有问题和缺点错误,甚至有讨嫌的一面,拿《狐狸和乌鸦》、《狐狸和小鸡》、《狐假虎威》这些故事中的狐狸的表现相对比,就可以发现许多超乎表象的东西,就不会一说到狐狸就只想到“狡猾”。

许多孩子不爱看广告,其实许多广告是所特有意思的。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两个本来意思没什么关联的电视广告,前一个是一个小孩蹲在马桶上方便,然后很得意地按一个开关喷洒那种消除异味的产品,只有动作和商标的特写;另一个是说方便面的:“某某香辣牛肉面,就是这个味!”有意思的是,这两则广告是连着放的,中间只有三五秒钟的间隔,这就令人喷饭了。

学生口渴了,老师给学生水喝,是好事还是坏事?绝大多数孩子都会不假思索地说是好事。其实只给很小的一滴,给刚刚够喝和赌气灌上三五杯就是三种结论,“好”和“坏”原来还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呢。

我几乎给所有教过的学生讲过我亲历的一件事:一辆中巴车架着大喇叭、贴着“反偷税漏税宣传车”几个字满街做宣传,我们办公室就在路边,那车一二十分钟过一次,几位同事叫烦,有的人甚至还骂起来,我很平静,要到阳台上透透气,结果我发现稀奇事了:车上的“反”字掉了上半,翻下来把整个字盖住了,这车就成了“偷税漏税宣传车”,我把同事们喊出来看,大家乐不可支。我用这事告诉学生: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如果平静些,就会发现好多新鲜有趣的事,如果自己烦躁,就经常失去发现新鲜事物的机会。我们倡导“随意”观察分析,目的是让大家留意周边的一切,请相信:对周边的事物感兴趣,会有许多乐趣,更有许多收获。

起步阶段的系统分析训练重点是比较、联想和联系,我还是以《冬天真冷》为例进行说明。

1、学会比较。

用冬天和其它季节比较,可以把“冷”写得更生动。如:夏天,小狗总喜欢趴在阴凉的地方,吐着舌头,喘着粗气;冬天呢,它们穿上了主人给它们专门编织的毛衣和鞋,喜欢往人身上挨,喜欢靠到暖气片附近睡觉……这一比,内容就生动多了。

2、学会联想。

这么冷的天,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干什么?是否辛苦?有一个学生说,她妈妈不上班,每天只在家里煮三顿饭,不辛苦。我让她回家后把手伸到自来水管下面,把水打开淋上半分钟。她说:“那不得冷死啊?”我问她:“那妈妈知道冷吗?”她承认刚才说错了,其实做饭也辛苦。既然明白了,那应该怎么做呢?没受过训练的同学就容易说一些“好好学习,长大了好好报答父母”一类的“正确的空话”,要现实一些,比如:不挑食。这是可以做到的,这是对父母工作成绩的肯定。如果他们好不容易做好几样菜,你却说这不好吃那不好吃,那不就等于你辛辛苦苦写出一篇作文,老师看也不看就判个“不及格”,你会怎么想?这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3、可以联系到自己的未来。

天这么冷,绝大多数成年人还得去上班,但上班的条件可不完全一样,有的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工作的,有的在没有空调但有暖气的办公室里工作的,有的在既没空调也没暖气但是在室内工作的,还有必须在室外甚至爬到高处工作的。你将来想在什么地方工作呢?——别误会,我们没有看不起哪种职业的意思,而是说,凭着自己的聪明和科技的进步,如果你能发明出一台遥控的无人驾驶的清洁车,你坐在办公室里就把马路给弄干净了,那你这清洁工也够风光的。会进行分析,作文就有思想了,“活”了。

五、要想写得更好,就要加强表达练习

语言的运用很重要。同样是这么些字,同样是这些对象,有的人写得神采飞扬,有的却写得让人晕晕乎乎的不知道写些什么,这很大程度上是语言的运用问题。自信阶段,表达训练的目标是写得正确、完整、联贯。

首先要考虑写正确。这既说内容反映方面,也说字词的使用方面,所反映的情形要真实。

比如:说冬天;所有的树叶都落光了”、;所有的人都穿着棉衣”、;人们都躲在家里不出来”是因为用了太绝对的词,所以显得内容不真实;写冬天的北京,偏要扯上;大雁都飞到南方去了”,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入冬以前,大雁在北京的马路上、天空中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怎么打作文 作文提纲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