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浅议作文素质教育》
龙源期刊网 .cn
浅议作文素质教育
作者:杨绍贞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12期
摘 要:写作是手段,做人是根本;作文训练不仅要注重写作能力,更要重视素质教育,将做人和作文紧密结合。
关键词:作文;做人;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点出发,对于作文教学来说,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是求得学生人格、智慧和写作才能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一、把“作文”与“做人”有机而紧密地结合起来
文章是人们对生活有所感悟和体验后的产物,感受的深刻与否关键在人的品德与修养上。有人说:“话与文都是不可以做作的,有几分品德知识能力只能说几分话,写几分文。所以,说和写似技能又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我想劝大家不要把作文当技能看。”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说明了写作活动中人格因素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因而指导学生作文不能只着眼于技能,必须时时顾及学生“其人”这个整体,把精神训练放在首位。因而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明确其思想、培养其情感、锻炼其观察能力。倘若他们逐步养成了“诚实”的品德,那他们的思想会逐渐明确,思维会日渐缜密完善,情感会日渐丰富成熟,观察也会日渐敏锐周到。至此,他们的作文也就不难做到理真、情切、意达。相反,如果教师指导只是让学生在各种作文应考训练中寻找秘方和诀窍,那终将会使作文教学走向死角。今日的作文教学,大凡是为“应考而作”,把作文训练的目的盯在应考上,过多注重文章的结构形式,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精神训练。笔者多年来深感学生习作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步伐,甚至失去新意,看来症结就在于此。
二、培养学生摄取生活的能力
十几岁的中学生,自身已有一些生活经历,加上耳闻目睹,道听途说获得的外界信息,以及从课内学习、课外阅读、看电视得来的信息,按理说完成一篇作文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可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就是“没东西可写”,不少人的作文是硬“榨出来的”。近几届的学生(独生子女)由于自小“成人化”,再加上很少独立体验,全凭书本上的知识,那想象真可谓惊人,写起作文满篇的大道理真让人有些招架不住,可内容的空洞,事例的陈旧更是令人无奈至极。究其原因,我认为作文除写作技巧外,主要是学生摄取生活的能力太差。因此,培养学生摄取生活的能力对提高作文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篇二:《素质教育在作文中的体现》
素质教育在作文中的体现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作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呢?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只有兴趣和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巴
尔扎克也说:“兴趣比一切的阻力都强。”所以在写作初始阶段,要
特别注意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心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旁征博引历代文
豪在文学创作中另辟蹊径、巧用角度的事例来培养学生兴趣,激发
他们的创新热情。譬如学习《变色龙》,就引导学生体会契诃夫安
排警官奥楚蔑洛夫脱大衣这一细节的深刻用意,作者通过这一细节
描写,把人物“善变”、狡猾,而内心却又有点心虚的特征,活灵
活现地刻画出来。学生领悟以后,觉得很有趣味,这么简洁的几笔,
就包含了这么丰富的含义,同时又有着跃跃欲试的冲动。
二、用“心”观察,关注感受生活,抒写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
声,亦与心而徘徊。”他主张写物,要忠实不造作;抒情,要真挚
而不虚假。唯有描写真实的人生,抒写真挚的感情,才能使文章有
信度,从而赋予文章一种特殊的感染力,甚至冲击力。那么,真情
实感从何而来呢?它源于生活。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
无所谓情感。因为“真情”只能从“实感”中产生。因此,走出封
闭的课堂,走向真实的社会,用饱含感情的双眼去观察社会,用自
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的滋味,就不愁写不出真挚动人的好文章。
三、广泛阅读,理解、感悟文章,让学生注重积累,培养联想、
想象能力
人们常说“做人要直,作文要曲”。但是我们平时在批阅学生的作
文时,看到学生所写的文章不是平淡,就是枯燥无味;或是为了凑
够字,要么东拉西扯,废话连篇,要么根本没有中心或中心不突出,
没有一点创意,要么语言干巴巴,缺少生动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什么是素质教育,作文}.
因虽然很多,但主要是写作时,缺少素材,缺乏想象的思维,不能
展开合理的联想所致。如果学生在写作时有丰富的素材积淀,又能
善于运用形象的思维并展开联想,写出来的文章就会不但有波澜,
而且充满感情色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培养学生收集素材,
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成了作文教学活动的关键。
1、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收集素材的良好习惯,从中吸取营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
因此,有目的地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既是对语文课堂教学
的深入和补充,又是学生写作素材的积淀。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
视野不断扩大,眼界更加开阔,还可以从阅读中积累词汇,吸其营
养,充实头脑。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retype/zoom/1aa56201763231126edb1171?pn=4&x=0&y=0&raww=195&rawh=72&o=png_6_0_0_528_64_220_78_893.25_1263.375&type=pic&aimh=72&md5sum=22f630fc130a91f2ca1958b37bd113c1&sign=450c3a0baa&zoom=&png=39441-52587&jpg=0-0″ target=”_blank”>
来完成的。续写作文是想象作文的一种类型。所以教学中,我们必
须要求学生:首先,要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贮存大量
的文学、历史、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并了解时事,培养收集
信息、提炼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其次,要打破思维定势,大胆
联想创造。再次,使想象的情节合理,要求学生注意审题,仔细看
清题目,依据题意,把握好重点,使想象作文的中心鲜明。如在《最
后一课》学完后进行续写,可以叫学生以“下课以后”为题写一篇
文章,学生们就会在对小说原有的感知上发挥想象力,去构思,去
创造。
5、运用修辞,强化联想、想象,提高创新能力。
在描绘事物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使描写对象人格化。有些事
物,直接描写会显得较为单调,把他当作“人”,想象出“它”的
情感,“它”的心理,“它”的动作行为,就会增添作品的情趣,有
的还会增添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力度。所以,常用一些比喻、拟
人,可以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
易懂,易于理解。而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必须要借助合理的想象
和联想。同时学会化小为大,化静为动,鲜活地描摹事物。
在作文教学中,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方法,就能培养学生的联想、
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开发学生们的写作潜能,艺术地再现
身边的生活。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retype/zoom/1aa56201763231126edb1171?pn=5&x=0&y=0&raww=195&rawh=72&o=png_6_0_0_528_64_220_78_893.25_1263.375&type=pic&aimh=72&md5sum=22f630fc130a91f2ca1958b37bd113c1&sign=450c3a0baa&zoom=&png=52588-&jpg=0-0″ target=”_blank”>
篇三:《作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作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作者:郝桂霞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第06期
为适应快速发展教育这一新形势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未来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出发,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上打基础,为学生今后从事四化建设,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合作、交流、表达某种意愿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作文教学模式,确定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行之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多读
古人说过,要写出好文章并无什么灵丹妙药,唯有多读最重要。即读是写的前提,为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除了读好教科书上的文章,还应该扩大读的范围。看些图书报刊,散文小说,让学生积累更多素材。一要做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风土人事”,扩大知识视野,二要学习一些作者写人、写事、写景、写物及各类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各项素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看多读,才能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二、多看
看就是观察,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是初步感知事物表象的渠道。要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一个个事物、场景装入大脑,积累成一个素材包,就必须组织学生认真观察,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方式方法,创建开放式的新型作文模式。
1. 要观察大自然。可以带领学生到自然环境中去学习,观察熟悉的山水林田路,在观察中增长见识。学生人人参与,耳听眼看,饱览大自然的气息,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体验置身大自然的无限乐趣,陶冶高尚情操。
2. 体验生活。体验生活给作文带来动力。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学校、社会、家庭等生活,还要有目的地举办一些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观察生活的场所和条件,使学生从此获得写作知识和素材,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他们在各种生活中都养成好习惯。
三、多说{什么是素质教育,作文}.
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能说,还需要会说。所以,必须改变传统作文教学中各种弊端,尤其是重写轻说的问题,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一定让每个学生都在民主和谐、平等的作文气氛中动口说,每个人都参与,无一例外,在教师引导下自行选材,自说思路,每人都说清楚,在此过程中使大家的思维得到训练。让好学生先说,说文章题目、内容、写作思路,为他人起引路示范作用,一般学生也把自{什么是素质教育,作文}.
己的思路说给大家听,对比优劣,各有提高。等写完后,再让学生说写作的体会,评价他人的优缺点,人人评价,发表意见,每个学生都尽情地说,表现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智慧、情感特点,学生个个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四、多改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但在长期作文教学中仍然是一种模式,“教师出题——教师解题——学生自写——教师自批——教师自评。”这些作法看似合情合理,处处以教师为主体,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学生没有参与意识,尽管教师工作中花费了很大气力,但收效甚小。叶圣陶先生说:“养成能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所以教师要示范修改,再把修改方法传授给学生,授之以渔,最后采取师生一起批改,相同水平共同改,小组集体改,让每个学生放开手脚自我评改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探索,取长补短,提高认识能力、鉴赏能力,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课堂学习气氛才能和谐、宽松愉悦,真正收到好效果。
五、竞争{什么是素质教育,作文}.
现代世界面临种种挑战,要使学生适应时代要求,勇敢面对挑战,培养学生具有竞争意识。许多心理学家指出:无论哪种竞争都会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增强好奇感,增强自信心。所以作文教学中必须提倡比看、比读、比说、比写活动,诸如上台讲、演等活动尽量动员学生参加,只有这样学生才有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素质,提高作文水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基础教育水平和质量。
篇四:《关于中学作文素质教育思索》
关于中学作文素质教育的思索
摘 要: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目标,需要长期坚持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明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念和“学生不断发展”的观念,突破“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的评价误区、“学以致用”的功利误区和“教无定法”的改革操作误区。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作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那么,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把素质教育具体体现出来呢?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要把素质教育目标真正落实到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长期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是很有必要的,即:明确一个要求,树立两个观念,突破三个误区。 明确一个要求即吃透教育部制订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要求”,可以说是作文素质教育实践的总纲,也是作文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明确这一“要求”应该是开展好作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前提和理论依据。
篇五:《论话题作文与素质教育》
– 1 –
– 2 -{什么是素质教育,作文}.
– 3 –
篇六:《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初中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培育、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逐步发现并发展学生在气质、性格、智力、创造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动机、兴趣、志向、自我意识等几个方面的潜在资质,为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作文教学 素质教育 个性
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应试教育的束缚,当我们的教师孜孜以求学生考试时的“保险文”、“保险分”时,学生本来具有的纯真的精神花朵却统统被抹上了教师的色彩。学生原先各具风采的个性被教师扭曲成划一的“标准件”。“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风格即人”,“文如其人”这些写作格言都说明文章是人格的印记,个性的凸现。如果我们在承认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也看到其自然延伸的人文性的话,那么我们理应在作文教学中培育、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
所谓个性就是决定个人内隐和外显行为并使之与别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心理特征的统一。它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力结构。就初中生而言,个性包括学生的气质、性格、智力、创造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动机、兴趣、志向、自我意识等。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是要着眼于发现并发展学生在上述几个方面的潜在资质,为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奠定基础。
一.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见解,在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主见意识
初中生作文是观察、思维、感悟的有机结合,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主观独特见解的直接方式。作文的取材、选材、谋篇布局都是学生主见之表现。初中生热情活泼,兴趣广泛,对生活、对社会充满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期盼了解社会变革和自身变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课堂的辐射、导向、延伸功能,把学生作文和多彩的学校生活、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过程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中提高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逐步形成学生的主观。自主作文课题研究则是这方面的典范。学生在教师指导的范围内自由命题,自主选材,自行写作,让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对社会的认识,对自身解剖等等在作文中得以倾诉;讲评时引导学生自行修改,再指导学生相互评论,各抒己见,这样主动活泼的互评又成了作文的活水源头。大家大胆讲,大胆写,学生表达主见的能力逐步得以提高。实践证明,成功的作文为学生良好主见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样的学生,对他人不唯命是从;对生活、对挫折、对正义、对邪恶有自己独特看法和见解。作文正是形成和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手段。
二.在作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鼓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核心
作文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仅体现在引导鼓励学生发表正确而又新颖独特的见解,更要体现在发展个性的核心—“创造力”上。学会生存一书作过这样
的阐述:;人是在创造活动中并通过创造活动来完善自身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发展并超越人类自身成就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和挫伤的能力。”接着,它警告说:;教育具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这就是说,教育教学工作既可发展、促成,也可以阻止、妨碍人的创造精神的发展。而素质教育正是这样一种藉助创造性学习的方式,使一切人(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所谓的差生)的一切潜能,都能发掘出来的作为;人本教育”一环的创造性教育。实现自我的创造,或许对于旁人并不是新的,没有多少工益价值,但能引发他自身的个性激动,激发个人的潜在能力。在这方面作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文中,学生或思路与众不同,而不人云亦云;或在思维过程中标新立异,而不盲目从众;或在思维方式上独树一帜,或在思维结果上超凡脱俗,或在遣词造句上;语不惊人誓不休” 凡此种种都是学生创造精神的映射,都是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当然这一切都需进行严格有序的训练。学生作文体现创新能力的有无、大小,首先要看有没有稳定的兴趣;其次要看教师能否保护发展学生;神圣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