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山区学校作文教学》
浅谈山区学校作文教学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容忽视,但目前的山区作文教学情况令人担忧,语文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做法改变一些弊端,让学生有所获、有所得。在实践中应以训练思维、开拓视野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领会、去提高,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以便有效地提高山区学校的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作文教学;做法;训练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训练和指导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理论性较强的实践活动。目前,全国各地在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改革中取得的成绩也比较大,但山区学校作文教学的步伐还是比较慢的。“教会学生写作文真难”,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我最怕的就是上作文课”,学生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山区学校的师生有这样的同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从山区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教有侧重,学有突破 语文教师面对山区学校的学生基础差、阅历不深、见识不广、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薄弱等特点,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的确是一件头痛的事。教材这么写,老师这样讲,凭教材、按想法也能应付一次次的作文训练,但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是否达到了训练的要求?有时学生交上来的习作中,不难看出这些作文与以前写过的作文有雷同。同一题材,同一模式,有些连开篇和结尾都一样。但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教师在学生进行习作前的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指
篇二:《材料作文:浙北山区》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浙北山区海拔1000多米高山上,有一所破旧学校,那里有二十多个孩子和大城市里读过书的老师。老师问他们,最大的理想是什么?那个扎小辫的女孩子说,要当村里的会计。其余的孩子要学会在自己的毛竹上刻上父亲的名字,以防止别人的盗砍。后来,老师买了一台二手电脑,用村里唯一的一根电话线连接互联网,孩子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也知道了肯德基、麦当劳、电玩。扎辫子的小女孩的理想变成了到山下当一个会计,而另一个孩子说,他要当个乡长。
老师在山上呆了一年就走了。他希望后来的老师不要把孩子的理想变小。希望小女孩的理想是做大公司的白领,另一个孩子的理想是当省长。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提示一:山外有高楼,孩子也许走不出大山,但我们却必须要垫高孩子理想的高度,这是教育的灵魂
提示二:需要垫高理想的不仅仅是孩子,在市场经济下,在物质主宰一切的今天,在视素面朝天为无能,把赢取和占有财富奉为英雄的价值取向下,我们的精神、灵魂和志趣难道不需要垫高吗?
提示三:理想与人生的阅历息息相关,与人的知识能力息息相关
提示四:教师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常常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优秀习作
眼界与理想
高二(六)班 肖幸{山区老师,高中作文}.{山区老师,高中作文}.
从前,有一只这样的青蛙,它从小就住在一眼井里,它认为天就那么大,地就这么广,但一只从远方飞来的鸟却告诉了它天空的广阔,大地的无垠,小青蛙决定跳出这个困住它的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井底之蛙的故事,它常用来讽刺那些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正如故事里所说,小青蛙未遇到小鸟之前它最大的理想,就是在它的小天地里安稳的过完一生,而遇到小鸟后,它的理想却变成了在井外的世界大展拳脚。是什么决定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理想呢?是眼界的宽度。只有让它明白井外世界的美好,它才会树立起一个更高远的目标,并放手去追逐它。
在浙北山区的一所破旧的学校里,一位在大城市读过书的支教老师用一台二手电脑改变了孩子们微小的理想,虽然只是小小的改变,但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便开始用成熟的眼光看待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了,眼界的扩大,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最远的不止是山下,最好的工作不止是会计,他们也可以当省长,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知道只有爬的更高才能看得更远。岁月带给我们成长,成长带给我们生平阅历,而阅历则决定着理想的高度。
有一个成语名为“登高望远”,古人践行着这四个字。诗圣豪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宋人王安石也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人皆以登高望远抒情感怀,表达自己的宏伟抱负和志向。他们风华正茂,尽管还未到达人生“顶峰”,但眼界之高决定了他们终将有所成就。英国科学家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后,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由于立足点高,他的视野比一般人宽广,他才拥有了杰出的成就。
《庄子》有一文名为《秋水》,讲的是河伯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因而欣然自喜,然见到大海后才望洋兴叹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告诉我们:眼界的宽度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有耸入云天的眼光方可看尽山川大地。
在现代生活中,有不少人鼠目寸光,只顾当下,却从不展望未来,但低旋于屋檐之下的家雀又怎知举风而上的大鹏之飞呢!所以我们不要以眼界的窄小而限制了理想的高度,应当放宽眼界去迎合理想的高度。
追求无止境
高二(四)班 刘兰洁
不懈的追求是不满于现状,不甘于平庸的表现,也是奋发努力勇于实践开拓的动力,更是获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
材料中小女孩最初的梦想只是当村里的会计,随着眼界的扩大,她的追求变成了到山下去当会计了,尽管她的追求不算大,但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追求。其实无论是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还是生活在荒凉的穷乡僻壤,人们都在不断地追
求着自己的梦想。人生在世,追求当无止境。
作为学生的我们,在小学时,就已经在不断追求着了,每一次考试,我们都严肃认真地对待,争取让自己考好些,以获取老师给予的表扬、父母给予的奖励。等到完成学业,我们便追求好的工作,然后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山区老师,高中作文}.
无论是博学的鸿儒,还是平凡的普通人,尽管每个人的追求各各不同,但都在根据自己的能力追求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春秋》的作者孔仲尼,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曾经历了多少辛酸与苦楚。当时他的学说不能被时人接受,自己大济苍生的抱负又难以施展,他虽被后世称为圣人,却终究是常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满腔怨言,然而他没有停住追求的脚步,他游历天下讲学著书,终成“万世师表”,写出《春秋》流传后世,修订儒家经典影响中国几千年,这位享誉世界的思想家何尝不是不断追求的实践者呢?
追求无止境,不要因为小小的成功就得意忘形,不要因为一点点小小的收获而止步不前,世界如此之大,道路如此之长,而眼前只不过是漫漫人生的一个小驿站。巴尔扎克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发奋著述,成为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居里夫人不止于已有的成果,全心研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李宁不满足于已有的荣誉,退役后下海从商,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品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告诉人们追求无止境。
商人们起早贪黑,有时彻夜未眠,追求的是让自己的生意更加兴隆,财源滚滚,生活富裕;农民们春天不分昼夜的播种,夏天顶着烈日在农田中锄草,秋天不辞劳苦的进行秋收,追求的是增加家庭的收入摆脱贫困,使自己和家人过上好的生活;公安人员工作不分昼夜,把生命置之度外,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足迹,追求的是社会的安宁,生命的安全
树苗不懈追求,于是有了参天大树;溪流不懈追求,于是汇入海洋成不浩瀚壮阔;水滴不懈追求,于是有了滴水穿石的奇迹!
人生无止境,追求无止境!
老师,人生路上的指路灯
高二(六)班 蒋志强{山区老师,高中作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题记
品读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在探索其中的奥秘和意蕴时,产生了无限遐思。或许在南宋国学大师朱熹眼中:“书是一切成就的源头,只要读书,就可以从中领略人生的意义与精彩。”我对此颇有疑惑:既然书籍可以包办一切,为何还会有教师这个职业存在呢?我认为,此处的“源头”当指教师的谆谆教诲!老师的教诲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指导作用。
首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古代!“逝者如斯夫!”他曾在潺潺的溪流边大发感叹,倏而,又低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他,就是他——孔子,他的一生
犹如永明不黯的明珠,尽管时光和风月无情地想淹没历史的一切,但掩不住他的万丈光芒。
作为“万世师表”的他,在致力开创儒家学派的同时,也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成为私人讲学的第一人,由此培育了诸多品格高尚的弟子,正是有了他的谆谆教导,才有了曾子、冉有、子路、公西华等人的高超品性,也促进了儒家学派的壮大与繁盛。
在孔子的启发和指导下,其弟子大都成了品格高尚的君子。
类似的情况,犹不得不说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及其学生亚里士多德了。 在阿卡德米学园中,亚里士多德博览群书,表现出了惊人的未知欲,在各个学科都显示非凡的才华。当亚里士多德遭到同学的抨击时,柏拉图总是出面解围说:“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有了柏拉图的悉心指引,亚里士多德终成大器,被称为“最博学的人”,它在诸多领域都作出了贡献。
正是柏拉图这位护马者,用心培养,抑制了亚里士多德的不羁,造就了他的千里之能。
难道只有名师才出高徒吗?不,当然不,生活中也不乏活生生的例子。在这则材料中,浙北山区孩子们的变化,正体现了普通老师对孩子成长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师,是他们用无悔的坚守,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坚定不移;是他们用无私的奉献,教会了我们什么是永恒伟大;是他们用无比的热衷,教会了我们什么是信仰与操守正是他们,我们学会了太多我们只晓其表,不知其里的深沉与伟大,他们用精彩的一生,让我们不再迷惘、不再徘徊、多了份自信,少了份犹豫,笔直地走向理想的彼岸。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他们是粉笔,用高洁的一生为我们指明学习的方向,他们是夏蝉,用蛰伏一生的热忱唱出我们拼搏的乐章。他们是明灯,指引我们向前去
谈追求
高二(四)班 邹宇
我认为,材料中孩子们理想的变化正体现了人类对未来目标的不断追求。 何谓追求?追逐所求的目标即为追求。天空是鸿鹄的追求,果实是花朵的追求,成功是奋斗的追求,幸福是苦难的追求,丰收是播种者的追求纵横古今,贯穿天地,在漫漫岁月长河中,人们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逗留在大山的巍峨壮美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海,走过去,将是另一番浩瀚壮阔的景致。逗留在大漠的黄沙热浪中,我们就会失去绿洲,走过去,我们将领略绿洲的美丽。所以,太深的流连是一种羁绊,绊住的不止是双脚,还有人们的未来。我们应当选择无止境的追求,选择走过去,人生中的最大美丽才会赫然显现。
有人说,“人”字就好像迈出的双腿,显示的是人类的追求信仰和永不逗留的心灵取向。这让我想起了施瓦辛格,这是个拼搏在人生道路上永不止息的伟大
的人。他早年是健美界里赫赫有名的人物,一身壮实的肌肉让他拿下了大大小小的多项荣誉,但他没有逗留在健美带给他的荣誉中,而是把目光转向了好莱坞。在影视上再次创造辉煌后,雄心勃勃的他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政客,在政坛上叱咤风云,这个强壮的美国人向我们展示了追求的美,也创造了一个个“走过去”的神话。
牛顿,物理史上的领军人物,但他逗留在前半生的成就中,所以出现了后半生花20年时间研究上帝的遗憾,他没有在巨人的肩膀上站稳。而比他晚一世纪的又一位物理巨人——爱因斯坦,在他所创立的力学的基础上又建立了相对论,把人们带入到另一个空间,让物理学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高度。爱因斯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并不在前人的科学硕果上止步不前,有无止境追求的精神。
我们要记住:群星固然耀眼,但终究会陨落;彩虹固然绚丽,但终究会消散,荣耀固然美好,但也会成为曾经。
逗留在过去的光环中,只会让人们失去动力,我们要学会“走过去”勇敢地追求。
一个成功的人一生需要永不息止的追求,不要在逗留中被磨掉了进取的意志,走过去,即使再多风雨,也因追求的心不老而笑对人生。
篇三:《山深处的教师》
有人这样说他:“这是一个跪着工作的人,却是一个让我们站立者叹服的人!”他叫陆永康。父母取名永康,可老天却不公平,偏偏没有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58岁的陆永康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的教师。他出生仅9个月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别人学走,他学跪。20岁那年,他成为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从此开始漫长的跪着教书的生涯。学校没有老师,学生也流失得差不多了,陆永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辍学的孩子给劝回来。他用木板、旧篮球、废旧轮胎、铁丝自制了一双重达两公斤的“船鞋”,缚住双膝,再拄上一根木棍,开始了艰难的劝学过程。白天上课,晚上家访。
家访,对陆永康来说,不是件容易事。因为行走不便,别人走一个小时的路,他得跪着走上两三个小时。孔荣村的村民依山而居却不集中,隔山相望,走却要耗时半天,爬山、过河、跨沟,就是正常人也要留个神。陆永康常常是傍晚出发,回到家里已是繁星满天。跪行在崎岖的山道上,手脚并用,稍不小心便摔跟斗。没人搀扶,他“蹭”起再继续往前“走”。
“跪行”着的陆永康感动了村民。第二个学期,他的学生便增加到50名。3年后,孔荣小学破天荒地有了150名学生。陆永康在这里一教就是13年,他跪着给孩子们上课,跪着和孩子们做游戏,跪着和孩子们一道行走在山间的小道上。13年里,他跪坏了5双自制的“船鞋”。 一茬一茬的学生走了出去,陆永康却一直留在大山深处。他说他最喜欢的一支歌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尤其是那句“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在他看来,这就是乡村教师的真实写照。“即便是跪着上课,只要自己的学生能考上学校,有出息,这比什么都让我有成就感。”
篇四:《偏远山区启蒙老师感悟论文》
浅谈偏远山区启蒙老师的感悟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一部分农村生活的家长们就只顾自己拼命外出打工找钱,导致一些家长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丢在家里和老人一起生活,而不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使得孩子们长期缺少父爱和母爱,然而老人又过份溺爱,从而打乱了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又由于农村教学条件差,孩子们没有上幼儿园而直接上一年级,因此,作为这些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必须一切从零开始,必须具备更多的责任心,耐心和爱心。
【关键词】偏远山区 启蒙 感悟
我校是一所比较偏远的乡村学校,孩子们没有上过幼儿园和学前教育而直接上一年级,给我们一年级的教师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面对这些刚走进校园的学生,作为他们的老师,应用耐心和爱心这把金钥匙,去开启这些幼小的心房。让他们感受校园的温暖和老师的温馨。作为他们的老师,承担的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对他们的教育中,我发现他们存在以下问题:
(1)、大多数不会说汉语,老师与他们无法交流;
(2)、一部分不会握笔写字;
(3)、讲作业时,老师在黑板上和书上画的一模一样,学生也对不上题目,不知道写在什么地方;
(4)、年龄太大的和年龄太小的个别孩子,手指疆硬,不灵活,一直写不起字,哪怕是很简单的1,怎么教都教不会,没有自信心;
篇五:《如何提高山区中学生作文水平》
龙源期刊网 .cn{山区老师,高中作文}.
如何提高山区中学生作文水平
作者:党志瑜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5年第01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广大的农村山区中学,一些写作差一些的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动拼西凑,勉强成文。绝大多数写作一般的同学,也只能人云亦云,落入俗套。长此以往,效果可想而知。
造成这种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础薄弱、缺乏兴趣、见闻不广、缺少生活积累等。而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
如将上述现象归于理论,就不难发现,许多语文老师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是上世纪即已提出的"写作主体论",强调写作主体在写作中的心灵背景,即要求从文中体现思想境界的提高。
"写作主体论"的作用在于具备审美意识和人格胸襟之后便于去发现"写什么",但对"写作主体"本人,还没有能够解决"怎么写才好"这个问题。而在山区中学,因为许多客观原因的存在,甚至连"写什么"都尚未很好解决,更惶论"怎么写"了。{山区老师,高中作文}.
经过对本校学生作文的集中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表达上的模式化。教学中经常要求"用事实说话",其实际是内容的具体化,并不是追求真正的事实。可从很多的学生作文中摘出以下这些句子:描写夏天的炎热是"知了在树上叫着,狗趴在路上吐着舌头,树叶也耷拉着头"等等,描写冬天则是"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等等。以上描写均与生活相去甚远。
更有对生活底直接虚构。教学中常说"中心思想"为魂,材料为"骨架"。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注意学生的中心思想是否表达清楚,材料是否恰当,而不去考虑材料是否真实。如布置"最难忘的一件事""在我记忆深处"等题目,多数学生会想到"我"做错事,而有一人则相反,对比之下"我"多么惭愧;或某日大雨,母亲(或其他什么人)为"我"送伞云云。其表达的中心似乎向上,然而离开生活的虚构毕竟苍白无力。而种种虚构的现象层出不穷:情节虚构、情感虚构、行为虚构等。
在语言上,尚有相当多的教师用摘抄的手段来督促学生积累,这中间包括许多小学教师。诸如文章的开头、结尾,抒情状貌,叙事描景等分门别类,各抄一辑。或是直接从坊间买来"好词好句大全"一类书籍。要求作文时利用。可是这样的摘抄并非是一次有效的积累,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的感悟,相反,却导致了文章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
篇六:《提高山区初中作文教学质量之我见》
提高山区初中作文教学质量之我见
山区初中作文教学,由于受到地域环境、教学资源、家庭教育等条件的限制,教学质量一直不理想,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较弱,作文中假话、套话、空话的现象比较严重。下面就提高山区作文教学的质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立足山区实际,挖掘本土资源,体现山区特色
山区学生的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正是山区学生作文教学的丰富资源,优势所在。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就是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遵循求真、求实的书面表达基本原则,做到我手写我心。山区的学生常常要参加一些农事活动,在付出辛劳的同时,收获一份劳动的快乐,一份对生活的体验;农村的风土人情别有情趣,学生们置身其间,耳濡目染,多了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一份对人生的思考。这些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天然素材,学生在写作时可信手拈来。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好乡土资源,让学生的作文中尽情地表现山区的人、事、物,让浓郁的乡土气息弥漫在学生的字里行间。
2.重视学生课外阅读,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指导学生大量地课外阅读,是从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在山区,课外阅读几乎是一片空白,学生的阅读量无法达到课标的要求。没有数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因此,山区学校必须将课外阅读真正重视起来,开展起来。学校要建立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可读之书,统一阅读时间。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购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刊,并对学生的书刊进行统筹安排,交换阅读,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加强指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长此以往,必能增加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积累,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3.教师坚持写下水文,重视学生的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形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就是要发挥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通过不断的仿照、练习,从而形成一定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揣摩范文,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如在教学七年级童话故事《丑小鸭》后,我出示了几个小动物的名称,让学生展开想象,在这几只动物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学生兴致很高,纷纷进行创作。从交上来的作文看,大多数学生想象合理,描写生动,很成功。
教师的下水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提供借鉴,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教师也能从中品味到学生写作的心境。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自己动手写,最能体会到写文章的甘苦。自己的真切体会跟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讲解就会更加透彻,指导就会更加切实,批改就会更加恰当。”教师如能坚持下去,学生的写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