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图书漂流活动作文 图书漂流作文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图书漂流活动作文(一)

《我爱图书漂流活动》春暖花开的时候,期盼以久的“图书漂流”活动开始了。我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跑进图书室,寻找自己喜欢的书。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而且读书的兴趣越来越大。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还开阔了视野。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九级大地震,气势汹汹的海啸就像一个巨人横扫日本,沿岸的码头,村庄满目疮痍,伤痕累累,尽两万人死亡。我被电视新闻中的日本海啸威力震撼了。心里想:为什么会产生海啸?带着这个疑问,我到图书室的书架找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仔细阅读,最后恍然大悟。 原来,发生海啸的主要原因是海底地震,这时海底地壳发生变化,有的地块下陷引起洋面剧烈震动,使水位暴涨,海水掀起滔天巨浪,冲向沿岸陆地。 我如饥似渴地读完这本书,在书的漂流日记卡上填上自己的名字,写下了我的留言:这本书使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真是好样的! 过了不久,我又选了一本《读名著,学成语三国演义版》。一本,两本……带着油墨香的书让我深深地陶醉了。这些漂流的图书真是太令人喜欢了,真想用绳子把它们栓住。想到这里,我脸红了。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决定把自己喜欢的《注音水浒传》从我的书架拿出来放飞,让它漂流到学校,使它漂流知识,漂流文明。 我爱图书漂流活动,让我们在这次活动中尽情地享受阅读的快乐吧!

图书漂流活动作文(二)

北蝉中心小学进行“图书漂流”活动

为了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深厚的人文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近日,北蝉中心小学启动了主题为“分享、信任、传播”的图书漂流活动。

1.建立图书漂流角:在学校每层楼道的转角设置专门的图书漂流角,并配备留言簿、意见簿、签名笔、书架等,每天有值周班级进行整理。

2.宣传图书漂流规则:在书架旁以海报的形式张贴图书漂流活动规则、活动流程、活动口号。

3.制作图书漂流卡:捐书的同学自行设计图书漂流卡,同学们可以通过每本书所附的“读者感言”漂流卡进行思想交流。

在此次活动中,全校学生通过交换书籍、交流阅读心得等新颖的形式,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感,还给学生们创设了一个大量交换信息的平台,激发了学生阅读方面兴趣。

图书漂流活动作文(三)

《七彩的图书漂流生活》七彩的图书漂流生活 寒假里,我们学校开展了“小太阳图书漂流”活动。这次活动,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开阔了我的知识视野,也使我的寒假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不信,就让我说给你听听。 一 腊月二十五那天中午,我和爸爸一起玩“石头·剪子·布”,三局二胜。爸爸一局都没胜,还说:“我比你大,所以,这一次不算,再来一次,我一定赢你。”于是,我又跟爸爸玩了起来,这一次爸爸胜了一盘,我胜了两盘。可爸爸又赖皮了,他幽默地说:“我老了,每一盘要增加一倍,一乘以二等于二,这回我跟你打成平手。”我不甘心地走进房间,看起书来。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了一篇关于人要讲诚实守信用的作文。我决定用这篇文章来教育爸爸。我给爸爸读了这篇文章,并对爸爸说:“我们再来一次“石头·剪子·布”吧!还是三局二胜。结果,爸爸又输了,这回爸爸没有赖皮。而且我还发现,爸爸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二 大家都知道过年要吃馒头吧!大年初三那天,我家来了许多客人,妈妈要出去买菜,便叫我看好锅里的馒头,我见馒头还没熟,就拿出漂来的书看,不知不觉间,已过去了二十多分钟,而我依然沉浸在那精彩的故事情节之中。等到妈妈买菜回来,闻到那刺鼻的焦味,我才想起了锅里的馒头,打开锅盖,锅里的馒头各个都成了“黑脸张飞”。妈妈大发雷霆,狠狠地把我训斥了一顿。 三 大年初八那天,我从外婆家回来。妈妈对我说:年拜完了,你也该收收心,复习复习功课,看看书了。于是,我就想起了那本漂来的书,想拿出看看。可我翻箱倒柜了老半天,也找不到那本书,这下我生气了,说:“不看书,睡大觉。“我脱下衣服,盖上被子,躺在床上,总感觉枕头底下有什么东西,我禁不住好奇心,掀开枕头一看,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书,就在枕头底下。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并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为此,爸爸还给我起了一个外号——“马小哈。”因为,我家已有一个“马大哈,”那是我妈妈的专利。  你看,这七彩的图书漂流生活是不是很有趣?让我们扬起快乐的风帆,在七彩的图书世界里一起畅游吧。指导老师:王晓锦  

图书漂流活动作文(四)

图书漂流,承载起塑造优秀人格的历史使命

黄新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前言

摘要:当今社会,繁重的学业占据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在信息快餐化的影响下,网络浅阅读成为时尚,学生难以静下心来诵读经典名著,接触科普读物。而图书漂流,这种新型的新型阅读方式,让学生们有机会品味经典,接触科学。在经典读物中,他们含英咀华,从人类千百年来沉淀的文化瑰宝中汲取精神财富;在科普读物里,他们扩展眼界,让想象的翅膀在神奇有趣的自然世界里飞翔。图书漂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承载起了丰富青少年的思想,塑造青少年的优秀人格的历史使命。本文将从图书漂流活动的来源发展,以及图书漂流如何起到传承优秀文化、塑造优秀人格的作用两大方面来介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外教社”)图书漂流活动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图书漂流 人格塑造

古人云:“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无疑对思想人格等各方面还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达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1]人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优秀的人格是构成良好素质的基石。古人云,“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天性未污染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待其长大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等优秀品性需在幼小时培养。人类文明数千年,其积累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足够我们所有人受益终生,而这些精神财富的汲取除了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来获取。阅读优秀的书籍春风化雨,让青少年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洗涤净化升华,既陶冶了优秀情操,又提升了人生境界;既拓展了眼界,又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通过课外阅读培养青少年的优秀人格,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向社会传播优秀文化的出版机构,外教社具有引导青少年正确阅读的社会责任。围绕着培养青少年优秀人格的历史使命,从2009年下半年起,外教社陆续在

江苏等地区开展了青少年的图书漂流活动。实践证明,这种新型阅读方式很好地改善了中小学生阅读时间不足、阅读资源匮乏的问题。图书漂流,通过对青少年阅读方式的正确引导,对他们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塑造优秀的人格从而参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图书漂流活动的来源及发展

图书漂流[2]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出发点是让一些尘封于书架上的书重新走上社会,从而把世界变成一个大的图书馆。人们有时会在出租车后座,公园长椅,或者公共汽车上发现一些书籍,上面贴着一些小纸条,告诉人们这些书是用来漂流的。人们读完后,再把它放到新的公共场所,这样图书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漂流。

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图书漂流的普及。2001年4月,在美国堪萨斯市附近的一个小村庄,罗恩·霍恩贝克开设了一个图书漂流网站,从而使图书漂流活动得以迅速发展。为了使每个图书的传递者都能了解到每一本书的漂流信息,获取图书的人需要到图书漂流的网站上去检索该书,撰写获取日志,趣闻或者阅读笔记。这样,参与图书漂流的人可以在网络上,电话里或者聚会中相互沟通交流。

2003年,“书漂”网站的概念首次在中国出现。自此图书漂流活动在中国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如今,图书漂流的方式已经不局限于投放户外一种,越来越多富有想象力的书友在投漂图书时,设定了自己的漂流规则,使图书的漂流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009年,外教社在江苏地区的部分学校率先启动了校园的图书漂流活动: 让图书在各个班组漂流起来;

让学生的读后感着着图书漂流起来;

让主动阅读经典名著和科普读物之风在校内外漂流起来""

中小学生阅读现状

阅读对中小学生的益处如此之多,影响如此之大,然而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并不容乐观。一份光明网对一所小学的学生读书的调查显示,68%的学生每周读课外书不足一本,而78%的学生每天读书时间在半个小时以内,坚持写读书笔记的只有3%[3]。 而另一份对中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4],小学阶段出现的读书问题到中学阶段并没

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调查的中学生里,从对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来看,读过4本的占7%,读过3本的占12%,读过2本的占21%,读过1本的占41%,一本也没有读的占19%。从对教育部指定中学生必读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量来看,只有20%的高中生读过其中5-10本,且这5-10本大多是中国的文学名著,国外的作品极少涉猎。5%的高中生对这30部作品竟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文学名著的教育意义难以影响到学生和拓宽学生的眼界。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存在于如下三点:

1、没有时间读书。繁重的学业负担是一个主要原因。有95.8%的学生认为自己几乎没有时间读书。过重的课业负担,强行挤占了他们宝贵的读书时间,让他们被迫望“书”兴叹。有限的课外时间也被网络占据,网络浅阅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静下心来去品味课外书所能带给他们的丰富内涵。

2、无书可读。光明网的调查显示[4],在接受问卷调查的85个教学班中,随机抽取了10个教学班。这10个班共有475名同学,但是只有20本书可勉强称之为课外书。学生的书籍除了教材便是名目繁多的教辅。每个学校都有图书馆,理应能解决这个问题,可事实情况并不理想。图书馆里优秀的课外读物并不都是很充足的。此外还涉及到一个经济问题,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难以接触到图书馆,自己掏钱买书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于家庭来说也是负担。 3、书籍层次参差不齐。;读一本好书,就像与很多高尚的人对话。”但是缺乏判断能力的学生们所接触到的课外书并非都是精华。现在的书店、报刊亭、书摊等出售图书的地方,不乏粗制滥造的图书。网络虽然提供了丰富快捷的信息,但也很多不良网站会鱼目混珠,提供给学生不恰当的阅读资料。此外,有些网络词语一味追求新奇、便捷而罔顾后果,再加之由于网络用语的交互、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使得网络语言对语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导致一些网络用语词不达意,令人费解。中小学生正处于茁壮成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图书漂流活动作文 图书漂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