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绿色的田野(一)
《绿色的田野》绿色的田野 今天,妈妈带着我去阿姨家玩.我坐在车上,东看看,西看看,突然,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景色,我不禁地喊出:多美多绿的田野啊! 绿色的田野里有许许多多的农民在劳动、播种、施肥、浇水。也有许许多多已经熟透了的蔬菜,有萝卜、有青菜、有白菜、还有在架藤上的丝瓜。旁边还有绿色的湖水,这个湖是一个三角形的,我还从没见过这样的湖,这也许是农民伯伯由来浇这些菜的吧,所以这里的蔬菜长得这么好。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到了阿姨家,妈妈把车子停下了。这时,我的脑海里还浮现着刚才那一片美景。妈妈拉着我进了阿姨的家,我彬彬有礼地向阿姨问好。阿姨说我是个好孩子,还叫我去到处走走。于是,我就到了阳台上。没想到,在阳台上也可以看见远处那片绿油油的田园。从远处望去,那美景更加的迷人,我看得都陶醉了,就好象自己置身在田野里一样。 过了一会二,妈妈叫我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简直不敢相信那绿色、可爱的田野,在样光的照耀下,变成了金黄色的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 啊!我爱你,绿色的田野,迷人的田野!
绿色的田野(二)
圆梦在绿色的田野上
作者:韩家清 韩为政
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13年第07期
豫东周口市是孕育“达人”的热土。几年前,该市西华籍大学生洪战辉因带着妹妹上大学而一举成名。当下,毗邻西华县的商水籍大学生王灵光,因自愿回到农村,艰苦创业,并创办“河南德行丰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河南省唯一的在校大学生。
一个“不安分”的大学生
2007年的河南农业大学,还是一所一本降20分录取的学校,一般的城市学生,是迫不得已才报考的,梦想跳出“农门”的农村学生,也是极不情愿才报考的。然而,在农村土生土长的王灵光,与黄土地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节,高考成绩不错的他完全可以跳出“农门”,却坚定地报考了河南农大,并如愿以偿进入了农学院,选择了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
王灵光或许注定是一个“不安分”的大学生。一年级时,他像其他学生一样,忙着竞聘学生干部,他先后当选为班长、院团委委员、学生助理班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等“学生官”。 到了大二,适逢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该决议规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党的“三农”政策使王灵光眼前为之一亮,他经营土地的念想由此萌发。
在此期间,河南农大开办了“创业学院”,鼓励在校大学生学习、模拟创新、创业活动。王灵光不仅参加了培训班,他还依托农学院李玉玲教授培育的优良玉米品种“玉爆4号”,创办起“棒博士爆米花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一开张,有模有样,休闲食品爆米花很快风靡校园,还获得了河南农大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奖项,得到1.3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王灵光小试身手,即有所斩获,不仅使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而且增强了他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2009年暑期,河南农大组织大学生科技服务团到鹤壁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对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调研。俗话说,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在一周的调研活动中,王灵光看得最多、问得最多、记得最多。他不仅比较深入地了解了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与光明前景,而且对农村的美好未来充满了希望。同时,农村合作社的改革和发展思路、模式也在他的心中萌芽。
转眼到了大三。王灵光通过三年的专业课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农业生产专业知识。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也是一位有心人。他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十分关心国家的大
政方针,关心时事政治。他敏感地发现,我国当前农村土地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单户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日渐降低,规模化经营势在必行。
2009年年底,王灵光把原创业项目——“棒博士”爆米花有限责任公司转让给其他同学,自己腾出手来,集中精力到农村去承包土地,建立属于自己的农业合作社。
为此,王灵光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他在网上搜集了很多关于土地流转的资料,还与志同道合的两位同学一起先后到内蒙古赤峰市、河北邯郸市、山东淄博市等地实地考察现代农业示范田。
之后,装着在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抱着富民的希冀,怀着一腔热血,王灵光开启了绿色梦想,决定回到生他养他的黄土地,到农村去,发展现代农业,干出一番事业!
一门心思走到“黑”的创业者
王灵光告诉记者:“创业的过程是艰难的。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啥农活都体验过。身体的劳累我扛得住,但是外界的压力、心里的压力有时让我有种撕裂感!”
一说要回到农村去,王灵光的阻力首先来自他的亲人。他的母亲劝他说:“孩子,咱好不容易考上大学,靠你的能力咋着也能在城里找份安稳的工作,干吗非要回到农村受苦受累呢?”亲朋好友对他的举动也是大惑不解:“上了那么多年学,上来上去咋又上回农村了?” 其次在哪安营扎寨也是个难题。亲不亲故乡人,王灵光想到了家乡的“父母官”。他鼓足勇气找到商水县主管农业的领导,向他们讲明了自己的创业计划:借助河南农大科技平台,先流转200亩地作为高产攻关田,然后以点带面,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改进农作物种植及管理模式,提高产量,发展现代农业……县领导在非常肯定他的创业精神和宏伟蓝图后,却把诸如土地流转价格昂贵、农民视土地如“命根子”不好操作等难题一一摆在了王灵光的面前。实话实说,愿为家乡作贡献绝对是件好事,可县里爱莫能助啊!
吃了“闭门羹”,王灵光并没有灰心,也没有停下寻觅的脚步。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2010年5月,几经周折,王灵光结识了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庙赵村种植蔬菜大户赵国叶。“戴个眼镜,背个书包,文质彬彬,一看就是个学生。”老赵说。老赵觉得王灵光年纪轻轻,大学还没毕业,干不成啥事,信不过他,也不是很情愿与他合作。
然而,赵国叶这次碰到的可不是一个轻言放弃、一遇挫折就回头的主,而是一个一门心思走到“黑”、不达到目的决不肯罢休的人。诚如老赵所言:“小王一趟一趟来找我,一遍又一遍地给我讲他的规划、梦想,我真的被他的韧劲打动了,才下决心和他一起做事。” 6月,赵国叶和王灵光签订合同,共同经营200亩地。
7月,“河南德行丰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宗旨是:“厚德载物,力行丰民。”王灵光出任董事长。与此同时,合作社还在郾城区龙城镇建立了第一个农业科技服务站。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看来一切还算顺利,地盘有了,迈开了成功的第一步。可是,启动资金从何而来?王灵光想到了贷款。他托关系、找门路,最终找到一家银行,当知道他是一名大学生时,银行负责人顿时翻了脸:“你一个大学生出来折腾啥,不好好学习,净荒废学业。”劝他还是放弃,本来一般贷款只需两个人担保,而王灵光得找三四个人。从银行出来,小伙子潸然泪下。
擦干眼泪,绝不放弃。王灵光便和伙伴们开源节流、节衣缩食,向亲友借,确保开张。开业之初,为省下百十块钱的搬运费,小王和两个同事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动手扛卸肥料40多吨。
一鼓作气干成事的“董事长”
起步艰难,踯躅前行。王灵光一鼓作气,做了不少实事。
制定长远发展战略。他召集社员制定了合作社“三步走发展模式”。第一步统管服务。对加入的社员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耕作模式、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第二步托管和土地流转。对于连片土地,合作社收取一定的投资费用和管理费用,代替种植管理,保证粮食产量,产出的粮食归还给社员,等到时机成熟,再把农户的土地流转过来,与农户签订流转合同,可以变更经营模式,发展多元化农业。第三步股份化农户土地。把农户土地作价入股,农户作为合作社股东之一,除享受土地收益外,还能得到分红,进而建立起共同富裕机制。这一模式曾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夺得金奖。
让事实告诉农民,赢得信任。针对合作社成立伊始农户不信任的问题,王灵光专门做了许多宣传册页,告知当地农民:凡是在合作社购买农资产品,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农田耕种、收割凡是由合作社提供机械的,每亩地低于市场价5元;凡是参加合作社的农户,秋粮、夏粮产量保证不低于未入社农户。此举,打动了不少农户的心。
2010年9月,秋收时节,丰收在望。农户们忙着抢收叶子刚变黄的玉米,王灵光劝阻他们别急着收,因为他在校学习的“玉米晚熟技术”要求比传统的时间推迟一周左右。但是世代习惯于传统收割方法的农户根本不理会他的“科技理论”,几位老农还嘲笑他:“我们祖祖辈辈积累的经验,难道还不如你一个小青年的书本理论?”
一周后,王灵光请来种粮大户和周边的农户现场过称,结果晚收的100亩地玉米多产了一万多斤。这一下子让王灵光这位大学生闻名遐迩,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更加信任他了,同时要求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激增,拥有社员3000多户,土地经营规模也从原先的200亩扩展到1.6万亩,推广相应农业技术覆盖面积有9万多亩。还连续建立起三个科技服务站,辐射漯河、周口、南阳等三个省辖市的四个县、区。
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快,得志于王灵光的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得力于充分利用了河南农业大学技术平台这一坚强后盾,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农业生产中去,不但节约了生产投入成本,而且增加了粮食的产量,社员收入也随之增加。从2010年年初到2012年年底,合作社全年平均粮食亩产产量提高了260多斤,累计为社员增加收入达360多万元。尤其是2011年麦收季节,一般农户的平均亩产量1280斤,合作社经营的土地亩产量则达到1350斤。社员们服气了,交口称赞王灵光“不愧是学农的大学生,搞农业科技还是有一套的”!
难能可贵的是,王灵光“磨刀砍柴两不误”,2011年,他顺利考取了河南农大的硕士研究生。
2012年4月,合作社又争取到了河南省“国家产业体系公益性项目”,并得到了与母校共建高标准试验田的机会。
一个梦想和千万亿个梦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王灵光扎根农村、投身农业,“为农民实实在在做一些事儿”的梦想,就要在绿色的田野上得以实现。
然而,他并没有忘记身边的同学,为了引领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发展,到农村创业,他与母校联合创办了“农业创想家”平台。在他的感召下,已有107名学生进入了这个“家”,其中13名毕业生已到基层从事农业方面的创业工作。
他的合作社也不再是当初一个人孤军奋战,先后有27名大学毕业生和3名返乡务工青年加入,与他并肩作战。
王灵光和他的合作社还得到了社会关注与认可,《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等媒体对他的事迹先后进行了宣传报道。他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促进农村创业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并荣获第十六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2012年6月,王灵光入选“2011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是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学生。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王灵光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他还参加了有关部门在京组织的座谈会。座谈中,当他说到“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青年到基层创业、就业,培养更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农民”时,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赞许和鼓励。
座谈后,王灵光并没有飘飘然,他仍旧不停地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如今,合作社又聚集了当地的闲散劳动力,成立了劳动服务部;为中老年留守妇女提供手工活制作,使她们足不出户就能增加收入。此外,合作社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已与安徽省亳州市合作,种植中药材200亩。合作社还将依托自有耕地、林地、山地尝试土鸡养殖等,进军生态农业发展领域。 责编:秋 山
绿色的田野(三)
年轻的希望播洒在绿色的田野上
2008年7月,我本着对农村这片广袤大地的深深爱恋,参
加了我区组织的大学生村官招聘考试。9月份,我被分配到X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上班的第一天,我踌躇满志,早早的起来,踏着晨色,踏着秋霜濡湿的村道,踏着村庄凌晨的静谧来到了X村,一心想着要把我年轻的希望播洒在农村这片绿色的田野上。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农村工作,现在这段生活经历已成为了我人生中无尽的财富,下面我就一年来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扎根农村,一片诚心换民心
2008年,我村被确定为秋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绿色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