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为什么青蛙不吃死苍蝇 青蛙吃苍蝇

小学作文 zuowen 4浏览

【 – 小学作文】

为什么青蛙不吃死苍蝇(一)

《青蛙为什么不吃死苍蝇》青蛙为什么不吃死苍蝇 一,问题的提出: 路过稻田,从稻田里带回来一只受伤的青蛙养在盒子里。我给青蛙准备了一些苍蝇、蚊子放在盒子的角落里。可是青蛙瞪着一双大眼睛,似乎对这些东西一点兴趣都没有。怎么回事呢?难道青蛙不吃死苍蝇吗? 二,问题的研究: 我抓了一只受伤的苍蝇,让它在盒子里挣扎。青蛙看见了,果断地扑过去,一伸舌头把苍蝇给吃了,而对就在旁边躺着的死苍蝇视而不见。 我找了一只被苍蝇拍打死的青蛙,用细线吊着,拿到青蛙嘴巴旁边去逗它,青蛙一伸舌头竟然把苍蝇连同细线一起卷进了嘴巴里。 青蛙并没有不吃死苍蝇啊,它只是不吃躺在那里不动的死苍蝇。 我找了一条细线,吊上死苍蝇,反复逗着青蛙,发现苍蝇运动着的速度越快,青蛙反应也越快。 三,得出的结论: 翻寻了许多书籍,才知道:青蛙的眼睛对远处活动的物体特别敏感,有“千里眼”之美称。青蛙捕捉昆虫时具有“百发百中”的本领,其原因就在于它的双眼中有一种能对运动物体作出灵敏反应的细胞,这种细胞可以根据物体连续运动的图像来判别物体。可是,对静止的物体,青蛙却一点也看不见,即使配偶在眼前也是相当模糊的。 邮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中心小学  六(5)班  钱若茜 

为什么青蛙不吃死苍蝇(二)

24《青蛙的眼睛》 一、 教材理解本课为科普小品,介绍了青蛙的习性和眼睛的特点,以及人们利用这一特发明“电子蛙眼”,并用于监视飞机的情况。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1自然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同样是死苍蝇,当面它不动时青蛙不吃,但让它动起来时,青蛙很快就把吞了。第3自然写对发生上述现象原因的解释: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第4自然段写人们据此制成了“电子蛙眼”,指挥飞机的飞行或降落。 二、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动物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了解科学技术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对动物的研究。2、 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3个新词,知道“敏锐”和“迟钝”是一对反义词。3、 能给第1自然段选择合适的意,能根据第4自然段的意思把概括意的句子补充完整。4、 读懂第3自然段,能按要求划出句子。 三、 教学过程 1、 揭示课题,引发兴趣。初读课文后,可让学生说说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对什么最有兴趣,还有哪些问题。2、 教学第1自然段。这一段有4句话。第1、2句写青蛙最爱吃什么。第3、4句写它捕捉昆虫的本领极大。“跳”、“伸”、“卷”写出了它动作的敏捷,“只要……就……”表明它一旦出击决不失误,“鼓着一双大眼睛”则暗示了青蛙捉虫“百发百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眼睛。可着重让学生通过有关词语体会青蛙善于捉虫的表现和原因,再完成课后第3题。3、 教学第2自然段。本段共5句。第1、2句写青蛙不吃死苍蝇:第3、4句通过一问一答,告诉我们青蛙并不是因为苍蝇是死的才不爱吃:第5句写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现象:青蛙把死苍蝇给吞了。可引导学生比较第2、5句中青蛙的表现有哪些不同,并据此推测原因,初步解释这种矛盾现象。4、 教学第3自然段这一段揭示了前一写到的矛盾现象发生有根本原因,在于青蛙的眼睛很特殊。可利用作业 本第5题进行教学。对于说明青蛙看动的东西很“敏捷”那句话,还可通过与“虫子在飞……它都能分辨清楚?”一句进行比较,体会这句话是怎样用“只要……不管……”的句式把青蛙眼睛有“敏锐”写具体。5、 教学第4自然这一段写人们利用青蛙的眼睛制成了“电子蛙眼”并用于监视飞机。“立刻判断”写出了“电子蛙眼”的敏锐,“准确地指挥”突出了它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段段意可概括为:人们制成了“电子蛙眼”,用来监视飞机,指挥飞机的飞行或降落。6、 知识拓展。(二)媒体运用有青蛙眼睛放大特写和青蛙捉飞虫过程的动态课件,用于

学习第1、3自然段体会青蛙捉虫本领极大,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很敏锐。(三)作业 指导。

为什么青蛙不吃死苍蝇(三)

教育测量与评价

下面我们结合四年级的一次测验,来具体阐述如何借助这三张表格进行结果分析。 S版第

一、听写 8%

二、看拼音写字、词 8%

三、形近字组词 6%

四、按要求将下列词语归类 8%

五、修改病句 9%

1.自习课上,同学们专心致志地认真做作业。

2.在老师的关心帮助下,李华克服了错误和缺点。

3.广场上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飘扬。

六、照样子扩句 6%

例:胜利的喜讯传遍了全校。

胜利的喜讯迅速传遍了全校。

1.老师 走进教室。

2.白求恩 给伤员做手术。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5%

白求恩十分( )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过来的镊子,从伤员的腹腔里敏捷地( 出一块弹片,( )在盘子里。

八、读句子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义。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3%

“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儿多”。这句话的意思是:

(1):奶奶是见树上的杏儿结得多,高兴地笑了。 ( )

(2)奶奶见我连杏儿都数不清,笑我傻。( )

(3)奶奶见树上杏儿多,我数也数不清,笑了。 ( )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青蛙的眼睛

1.从短文中选取合适的词,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4%

(1)写近义词:惊( ) 吃( )

(2)写反义词:动( ) 敏锐( )

2.选择带点字(“准”字)的解释,将答案前的数字写在口内。3%

“而且还能判断什么时候跳起来准能把虫子逮住。”口

(1)正确 (4)一定,确实

(2)允许,许可 (5)依照、依据

(3)标准、法则

3.辨析下面各句分别是哪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将自然段的序号写在口内。6% 青蛙只吃晃动着的苍蝇。 第口自然段

青蛙喜欢吃昆虫。 第口自然段

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 第口自然段

4.选择正确答案,在( )内打“√”。4%

(1)如果一只活苍蝇停在青蛙面前不动,青蛙能吃到它吗?

能 ( )

不能( )

(2)因为青蛙不吃死苍蝇。 ( )

因为青蛙只吃活苍蝇。 ( )

因为青蛙看动的东西很敏锐。 ( ) )

因为青蛙看静的东西很迟钝。 ( )

十、作文 30%

题目:———————————————烧菜

提示:先在横线上填上人物“谁”,如“奶奶”、 “爸爸”等。再按“烧菜前——烧菜时——菜烧好了”三步将烧菜过程写清楚。

要求:写一段250字左右的话。

分析:

1.个别试题质量分析表

(1)通过阅卷,该班学生基础部分出错率最高的是第五题:修改病句。全班44人,答对此题的人数是20。难度系数0.45。

上组答对人数是8,下组答对人数是4,

n=44X0。27=12,区分度为0.33。

某题出错率高一般原因是:

①题目涉及了教材以外的知识

②试题表述不清

③试题对思维的灵活性和精确性要求过高

④学生未掌握学过的知识

此题出错原因我们可以做以下分析:此题虽有一定难度(难度系数为0.45小于0.5),但题目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的水平(区分度为0.33),且修改病句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因此此题出错原因是学生未掌握好这个知识,有待教师在教学中补缺。

(2)阅读部分该班学生出错率最高的是第4小题:选择正确答案。错误情况有五种之多。全班44人,答对此题的人数是28,难度系数为0.64。该题上组答对人数为9,下组答对人数亦是9,n=12,得出区分度为0。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此题对学生学习程度而言,是一道很容易的选择题,按理不应出错。但此题的区分度为0,说明此题根本不能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再仔细阅读该题导语部分,我们发现导语就选择的答案数未作明确规定。而第4题第2小题的四句话就每句话本身含义而言都可以打√。因学生理解题意上的偏差,导致最终答案的错误。因此,本题出错原因是试题编制上的问题。

(3)作文部分学生错误现象为四种。44人中;有19名学生未有这种情况,难度系数为0.43,上组答对人数是9;下组为5,n=12,区分度为0.33,说明这个作文题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的作文水平,但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分步将一件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什么学生写作有困难呢?仔细分析学生出错原因,我们发现学生缺少烧菜的生活经历、经验,平时也缺少观察,因此无法写出烧菜过程,出现胡编乱造现象。

1.测验个别试题质量分析表

题 号 错误现象例举

难度 区分度 原 因 分 析

基础部分 0.45 0.33 此题有—定难度但能很好 (第5题) 地区分学生水平。此知识 修改病句 点是本单元教学的内容,因 此出错原因是学生未掌握知识。

阅读部分 0.64 0 此题很容易,但不能区分学

生水平,因此出错原因在于 (第4小题) 命题中导语不够明确。

作文部分 0.43 0.33 此题有一定难度,但能很好地 区分学生水平,学生出错原因 是缺少生活经历经验,缺少观 察,建议教师多指导学生观察 生活,命题要注意贴近学生生 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测验质量定性分析表

要完成这张表,依据学到的测验原理,如:测验要求,双向细目表等,对照测验卷,了解测验实施情况后一一加以分析,上例卷分析后可完成此表如下:

测验质量定性分析表

序号 内 容 简 要 说 明 1 测验内容与双向细目表是否吻合。 吻合

2 试题难度与长度如何。 适宜(学生全部能按时完成试卷) 3 试题陈述是否简洁明了。 阅读部分第4小题导语不明确 4 试题题型是否合适。 合适

5 试题编排是否适当,印刷是否易读。 适当

6 试题评分标准是否明确具体。 明确具体

7 试题有无连环现象。 第二题与第七题“腹腔”一词连环 8 试题有否知识性,思想性错误。 无

3.教学情况分析表

通过教学情况分析表,详尽地了解全班学生在本次测验中所反映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学科能力的情况。根据该班学生成馈,对照前面的公式附表,可以完成本表如下: 表12 教学情况分析表

序号 项 目 数 据 简 要 说 明 1 全距 R=38 全班学生平均成绩较高为88.9,且有34名学生 2 各分数段百分比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为什么青蛙不吃死苍蝇 青蛙吃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