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家乡的元宵节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家乡的元宵节(一)

家乡的元宵节

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第二中心小学 三年级 尹若曦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挂上红灯”,随着妈妈甜甜的歌声,元宵节也姗姗来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上灯、放烟花、吃元宵……传承了千年的风俗,让我大开眼界,忙得不亦乐乎。

这天下午,奶奶、妈妈和我一起忙着做灯,奶奶负责做面灯,有鸭子灯、龙灯还有十二月灯,十二月灯就是先做十二个像酒盅般大的面灯,分别在沿上捏上褶,一个、两个、三个……,代表十二个月,等蒸完后看几月灯里水多,来判断哪月雨水充足,哪月天旱。我和妈妈则负责制作橘子灯。妈妈挑了一个大橘子,把橘子上面切开一小片,然后挖一个小洞,把里面的瓤都掏出来,我再找来几根铁丝和一根木棍,用铁丝把上面穿起来。用木棍挑着,最后放进蜡烛,一个精致的橘子灯就做好了。

该上灯了,我和奶奶把各式各样的灯都点上,两个大萝卜灯放在大门口,面灯放在院子里的小桌上,其余的灯和蜡烛分放在各个房间门口。我呢,还不是挑着我的小橘灯,一回到这边看看,一回到那边瞧瞧。看着四处灯火通明,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爸爸提议说:“我们到青云湖放烟花吧”,“好啊,好啊”我和妈妈都齐声赞同。到了青云湖广场,爸爸拿出了烟花,划燃火柴,把礼花点着,只听“刷”的一声响,一道亮光窜上了天空,接着就是“彭”的一声,天空中出现了五彩缤纷的花朵。周围也有许多人在放,响声震耳欲聋,品种也是各式各样,有的在地下向四面喷洒,有的高空径

直压下来,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星星,真是五颜六色,奇彩纷呈。

到了家里,妈妈要煮元宵了,个个元宵像接受了司令员的命令一样,争先恐后的跳了进去,过了一会,元宵浮了上来,肚皮都涨涨的,像一个个的乒乓球,我尝了一个,好吃极了。

啊,难忘的元宵节,我又开始盼望着明年元宵节的到来了……

家乡的元宵节(二)

家乡的元宵节

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说到这儿,我便好奇了,为什么要过元宵节呢?老爸告诉我: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按我们民间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什么吃元宵、猜灯谜、放烟火呀""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有!人们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吃元宵

元宵节,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啦!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每年的元宵节晚上,人们都会用糯米粉加上馅包起来,做成球形状,放在沸腾起来的水里煮十几分钟,再盛入碗里就可以吃了。我们家每年的元宵节都要吃元宵,记得小时候元宵节时,妈妈总会在厨房里包汤圆,我看着这跟乒乓球差不多的汤圆,忍不住想试一试。我先把手洗干净,用布擦干。然后再拿起一些用水和好了的糯米粉,用手把糯米粉压扁,再用小勺子弄一点馅包在糯米粉里,把糯米粉合拢,很顺利地就包好了。我包了一个觉得特别简单,就有些大意。但包第二个的时候,由于我用的力气有些大,就把糯米粉压的粘在手上了。元宵馅都被压得露了出来,糯米粉和元宵馅混在了一起分不开来。每次我做几个后就没了耐心,所以每年元宵节的元宵都是妈妈做的,她包的元宵又圆又漂亮,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汤圆”。

元宵节也有吃其它的食物的习俗,比如水饺、馄饨等。但我们家却只是吃元宵,我问妈妈,她每次总是笑而不答。我想吃汤圆就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同时也寄托了我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吧!正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猜灯谜

在我的家乡有“观灯猜谜”的习俗。“猜灯谜”又叫“打灯谜”,相传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这也是我喜欢的元宵活动之一啦!天还没黑,我就迫不及待的拉着爸爸妈妈去县广场,在那儿每年移动公司都会举办“过元宵猜灯谜”活动。我每次都去的早,所以开始都没什么人,工作人员都还在布置灯谜现场。天渐渐黑下来,四周张灯结彩,到处挂满了各式各样密密麻麻的灯谜纸条,五彩的花灯也被高高的挂在了半空中,闪着耀眼的光芒。美丽的花灯给广场增添了秀丽的色彩。这些造花灯的人手还真巧,什么羊形、龙形、元宝形的""都能造出来,真了不起。灯挂满了,人也多了,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广场上音乐响了起来,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灯谜活动正式开始,猜灯谜可是我的拿手绝活,我早已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了。如果猜中了还可以换取奖品呢!我今天可是有备而来的呢!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这样一个谜面,“像马不是马,如果要成药,要得海里抓。”(打一动物)我稍加思索后就想到了“海马”这个谜底。于是,马上跑到服务台,顺利换到了一份奖品。我信心倍增,接二连三地又猜中了三个谜语,随之,我得到的奖品也越来越多,可把周围的小伙伴们羡慕坏了。每年灯谜会我们小孩子都会比谁猜出来得多,不为别的,就为了猜到正确答案后去兑“大奖”,奖品都是我们爱吃的小零嘴。

看烟火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是大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作,描绘了宋代时元宵佳节满城

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我的家乡虽然是个小县,但对于元宵节的放烟花却是十分的重视的,前几年的一次烟花会令我至今都难忘,那次的烟花会是在前体育场举行的,王县长点燃了烟花的引线,“砰”一个“大银花”拔地而起,人们欢呼:“放烟花了!放烟花了!”只见“嗖嗖”几只烟火像离弦的箭飞向天空,在空中绽开了美丽的笑脸。此时,漆黑的夜空成了一幅色彩缤纷的图画。人群立刻沸腾起来,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着。烟花喷射出,在空中傲然开放。“通”许多大红球奔上天,“啪”的一声,化作千万个小星星飞溅而下,还拖着长长,亮亮的尾巴!一个个争先恐后跑上天,有的像瀑布直落三千尺,有的像流星直奔人间,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还像白银色的雪花,美极了,天空出现了万紫千红、争先恐后、由黄变紫、由红变蓝、由蓝变白。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烟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仿佛鱼儿们也在它们的家园里放烟花呢!“轰”的一声,空中炸开一朵朵“蝴蝶兰”,逼真极了。过了一会儿,直见兰花变成了一盏盏红灯笼,缓缓而下,直入水面。突然,一条条白蛇直冲天,顿时天空出现了“流星雨”,白花花的“流星雨”把夜晚照成了白天,接着地上又冲出一条条五颜六色的线,还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好似放鞭炮,霎时,大地都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最后,天空中又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繁花,响声震耳欲聋,惊心动魄,欢乐的气氛沸腾到了极点……烟火结束了,大家却久久不愿散去,好像还依然沉浸在那火树银花的仙界中……

元宵——一个中国传统古老的节日,就这样为新的一年悄悄拉开了序幕……

家乡的元宵节(三)

我家乡的元宵节

我的家乡——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泉州人对传统节日都非常的重视,无论大节日,还是小节日,特别要提的是,泉州人尤其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那便是元宵节,其隆重程度不亚于春节。

泉州的元宵节,又称为“灯节”。在泉州,欢庆元宵节成了一个悠久的传统,泉州人将欢庆元宵节日称为“闹元宵”。泉州人“闹元宵”,灯会是上元佳节的主题。元宵灯展,非常隆重,泉州文庙前后是灯展的中心区,还有开元寺,以及其它大街小巷,连商店门口也挂上了灯笼,家家户户也点上灯笼。元宵“灯节”在泉州形成系统规范的习俗仪式,包括挂灯、送灯、赏灯、点灯、游灯,在古代还有过抢灯的,当然,以前,很多灯都是自己扎制的,现在还有一些人喜欢亲自做灯笼,现在有专门制灯来卖的了,有了不少卖灯的店家。走在泉州的街上,你可以看到,许多商店门口,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大大小小,各式各样,丰富多彩,颖艳喜人,店主展示着灯,吸引你去买。

元宵的泉州,灯是最珍贵的。在闽南方言里,“灯”与“丁”同音,泉州元宵灯会习俗所表现的对于“灯”的热衷和珍爱,都是与人丁兴旺的含义联系起来了,连点灯不小心,灯被烧了,或古时灯被抢了,都称为是“出灯”,在闽南方言里,“出灯”的意思就是“出丁”,也就是增加人丁了,也叫“添丁”。元宵前夕,家家户户要在厅堂或门口挂上花灯;有新嫁女的人家,要给亲家送红色和白的莲花灯,有的还送上“观音送子灯”;街上的店家为了节日图吉利,也都在店门

口挂上的灯笼;单位的门口,往往也挂上的红灯笼,增加春天喜气;元宵夜,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上街去赏灯;家家的小孩手提春灯,点上灯火,走街串巷嬉戏“游灯”。泉州的文庙前,或文化宫等其它地方,在灯会上还常常有猜灯谜活动,猜中者有奖,热闹的智慧游戏,增添了不少的喜气。元宵节灯火辉煌,长期以来,人们期盼的就是人丁兴旺,福乐安康,佳节吉祥!

泉州元宵节除了灯展和各种有关灯的习俗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踩街”,就是游走在大街上,表演着各种各样的节目,让围观在大街两旁的观众欣赏着,快乐着。记得小时候我拎着自己糊的灯笼跟着踩街的人群顺着大街一直走着,一路上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有舞龙、舞狮、拍胸舞、根本听不懂的乡音——南音。现在,泉州元宵依然保持这“踩街”的传统,但已逐步有更新了,现在有“阵头”、“花灯”、“彩车”、“妆人”、还有武术和各种文艺表演等。此外,还有一种小型的“踩街”队伍,沿大街小巷漫游着,叫“歌吹漫步”。按古习俗,踩街队伍行进在途中,如遇到有人放鞭炮赞赏、欢迎,就要停下表演,以表示感谢。这是多么和谐和睦的礼节和气氛啊!

在元宵佳节,泉州人还要有一种汤圆,叫“元宵丸”。 记得小时候经常跟奶奶一起包元宵丸,奶奶包的元宵丸圆又大,个个都那么均匀,看得我都直流口水了,而我包的元宵丸圆不圆,扁不扁的,奇形怪状的,而且嘴里还要唱着“卖汤圆 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一碗汤圆满又满,三毛钱呀买一碗……每次包元宵丸是时候都让奶奶哭笑不得。奶奶包的元宵丸真的是太好吃了,那时年纪小,一

口气能吃下十几个,而且一天会吃上两次,现在想起来都会有些后怕。泉州“元宵丸”皮嫩馅香,品之别有风味,在全国各地也有着它响当当的名声。

泉州在正月十五,除了闹元宵,办灯会,踩街、吃汤圆外,很多家庭还要祭祀祖先,追思祖德,祈求平安吉祥。

闹元宵是泉州民间一年中最重要的民俗节日活动,随着很泉州人移居港澳台及海外,泉州闹元宵的一些活动形式,带着闽南文化的浓厚色彩,也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圈里,有广泛的传播。

家乡的元宵节(四)

家乡的元宵节

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第二中心小学 三年级 尹若曦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挂上红灯”,随着妈妈甜甜的歌声,元宵节也姗姗来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上灯、放烟花、吃元宵……传承了千年的风俗,让我大开眼界,忙得不亦乐乎。

这天下午,奶奶、妈妈和我一起忙着做灯,奶奶负责做面灯,有鸭子灯、龙灯还有十二月灯,十二月灯就是先做十二个像酒盅般大的面灯,分别在沿上捏上褶,一个、两个、三个……,代表十二个月,等蒸完后看几月灯里水多,来判断哪月雨水充足,哪月天旱。我和妈妈则负责制作橘子灯。妈妈挑了一个大橘子,把橘子上面切开一小片,然后挖一个小洞,把里面的瓤都掏出来,我再找来几根铁丝和一根木棍,用铁丝把上面穿起来。用木棍挑着,最后放进蜡烛,一个精致的橘子灯就做好了。

该上灯了,我和奶奶把各式各样的灯都点上,两个大萝卜灯放在大门口,面灯放在院子里的小桌上,其余的灯和蜡烛分放在各个房间门口。我呢,还不是挑着我的小橘灯,一回到这边看看,一回到那边瞧瞧。看着四处灯火通明,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爸爸提议说:“我们到青云湖放烟花吧”,“好啊,好啊”我和妈妈都齐声赞同。到了青云湖广场,爸爸拿出了烟花,划燃火柴,把礼花点着,只听“刷”的一声响,一道亮光窜上了天空,接着就是“彭”的一声,天空中出现了五彩缤纷的花朵。周围也有许多人在放,响声震耳欲聋,品种也是各式各样,有的在地下向四面喷洒,有的高空径

直压下来,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星星,真是五颜六色,奇彩纷呈。

到了家里,妈妈要煮元宵了,个个元宵像接受了司令员的命令一样,争先恐后的跳了进去,过了一会,元宵浮了上来,肚皮都涨涨的,像一个个的乒乓球,我尝了一个,好吃极了。

啊,难忘的元宵节,我又开始盼望着明年元宵节的到来

了""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家乡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