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斯皮尔伯格电影大全 斯皮尔伯格经典电影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斯皮尔伯格电影大全篇一
《斯皮尔伯格十大经典影片》

【电影控榜单】斯皮尔伯格十大经典影片

2012-12-11 12:33:14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犹太裔美国导演,世界导演方阵里的坐标。在他30多年的导演生涯中,既有《大白鲨》、《ET》、《夺宝奇兵》、《拯救大兵瑞恩》这些振聋发聩的商业力作,又有《紫色》、《太阳帝国》、《辛德勒名单》这样散发着浓郁艺术气息的佳品,还有《人工智能》、《少数派报告》这样领风气之先、玩高科技制作于股掌的时髦作品。好比香榭丽舍代表法兰西的某种气质一样,斯皮尔伯格已经成为了当今美国电影的标签式人物。

10.《追杀》/《决斗》

斯皮尔伯格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就是用精确的电影语言讲述精彩的电影故事。在他所有的作品中,1971年拍摄的影片《追杀》就是一个精确使用电影语言的典范。

《追杀》的主人公戴维·曼是一个很典型的老实人,他开车上路是为了去收一笔对他来说很重要的账。在高速公路上,他超过了一辆冒着黑烟气味难闻的卡车,谁知这下可捅了大漏子,卡车司机从此开始一路对他进行疯狂的追杀。

在90分钟的电影里,这辆疯狂卡车的驾驶员始终没有露面,他为何非要将戴维·曼置于死地也一直没有交待,这使得整部影片笼罩在一种莫名的恐怖之中,随着剧情地发展,驾驶员是谁已经不再重要。影片的最后两辆车一同滚下了山坡。戴维在最后关头跳下了汽车,他终于依靠智慧和勇气成为这场死亡游戏的胜利者。

这部电影为年轻的斯皮尔伯格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从此他开始在好莱坞崭露头角。这样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故事,斯皮尔伯格却将故事讲述的惊心动魄。用90分钟的时间来讲述一场没来由汽车追逐,无论如何都是件富有挑战性的尝试,但是年轻的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追杀》时所表现出的成熟却令人叹为观止,在全片中,我们几乎无法找到电影语言上出现的任何错误。一切都是那么的精确。而这也成为他以后的所有影片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上榜理由:斯皮尔伯格上路前的宣言,他一生的影象追杀开始入境。

经典指数:★★★

9.《紫色》

从《大白鲨》开始,就有人不断指责斯皮尔伯格影片充满着商业的粗俗和血腥,斯皮尔伯格显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证明自己不仅仅只会拍商业电影,他于1985年开始筹备拍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电影《紫色》。

《紫色》的故事不再象以往斯皮尔伯格电影中那样,有一个强烈的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而更多的是意识流式的生活展现。影片中的所有内容都是乌比·格德堡扮演的黑人妇女眼中的世界。在场景的处理上,斯皮尔伯格尽可能的使黑人妇女生活的空间与现实生活靠近,同时又充满炙热的情感。在那像被涂了油漆一般的乔治亚州的大地上,每匹马都闪着光泽,每头牛都膘肥体壮,每朵花都在盛开,生长于其间的黑人姐妹,象土地一样淳朴,她们的欢乐与悲辛充满了西部生活的质感。

然而斯皮尔伯格在《紫色》中尝试的艺术电影手法,显然没有其在商业影片中展现的电影手法更令人尊敬。更为糟糕的是,斯皮尔伯格对于黑人给予的极大同情使得这部影片失去了起码的冷静。《紫色》之后,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斯皮尔伯格又开始拍摄了一系列商业片,但这些影片都没有实现这位导演追求的目标,那就是拍摄一部具备个人风格的有创建的艺术片。

上榜理由:失败因大师的标签而凸显另类,《紫色》因斯皮尔伯格而铸成经典。

经典指数:★★★

8.《人工智能》

在拍摄于2001年科幻影片《人工智能》中,斯皮尔伯格似乎尝试着改变他一贯的温情,但事实证明,他的这种尝试有些力不从心。《人工智能》讲述的是,小机器人戴维在被收养他的人类父母抛弃后,想尽一切办法试图变成一个真正的小孩,以期重新获得父母之爱的心酸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除了对于人性进行全新角度的的探讨以外,还体现出了对于人类未来的深切忧虑。斯皮尔伯格在一系列的电影中对他幼年时代的孤独感进行着诠释。相比较而言,《人工智能》中小机器人戴维面临的孤独处境显得更加残酷。但是影片的结尾,斯皮尔伯格却仍然带领着观众回到了他一贯的温情当中:两千年过去了,地球上的生命已经灭绝。小机器人戴维在外星人的帮助下,使死去的养母重新复活,断裂了两千多年的亲情被重新弥补。这个结尾中戴维过去的家被表现的极尽温馨,他和母亲之间情感的弥合又重新经过了细致的铺垫。但即便如此,这个冗长的结尾还是显得和整部影片的格调很不统一。当然,这很可能又是斯皮尔伯格同好莱坞商业机制妥协的产物,因为在大制片商看来,一个悲剧性的或者超出一般观众理解能力的结尾都是不被接受的。

上榜理由:在人类与机器人身上,他把温情的一票投给了后者。

经典指数:★★★

7.《第三类接触》

在斯皮尔伯格1977年推出的科幻影片《第三类接触》中,法国导演特吕弗扮演的拉孔布率领一只多国科学家小组来到墨西哥的索诺拉沙漠。他们来这里的目的是研究一个神秘现象,因为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已经失踪的一个美国飞行中队,在这片荒凉的沙漠里又神秘的出现了。科学家们发现,所有这些飞机都完好无损,马达可以轻易开动,甚至飞行员的家人照片还插在仪表盘上。可是那些机组人员呢?他们依然踪影皆无。而这所有的谜底都语与外星人息息相关。斯皮尔伯格电影大全

第三类接触的片名来自美国宇航局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指的是同外星生命进行的实际接触和交流。尽管影片是虚构的,但是其中大部分内容却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美国军方和美国宇航局就因为第三类接触中涉及到一些国家机密而反对这部影片的拍摄。

斯皮尔伯格再次在影片中展现出他对外星人善意的惯性,尽管外星人的飞碟在地球上横冲直撞,许多人类也被他们劫持到飞船上。但在影片的最后,他们将劫持的人类全部完好无损的送回了地球。在此之前发生的一切迷题也豁然解开。当这些外星人友好地向人类告别时,我们明白,这些恶作剧的背后不过是好奇而善意的接触。

上榜理由:影片代表人类的良善第一次给外星人下了品德定义。

经典指数:★★★☆

6.《印第安纳琼斯》/《夺宝奇兵》

从1981年到1989年间,斯皮尔伯格同乔治·卢卡斯合作拍摄三部《印第安纳琼斯》系列电影,这三部电影也被认为是斯皮尔伯格商业片色彩最浓的电影。神秘的宝物、惊心动魄的历险和浓郁的异国风情使得《印第安纳琼斯系列》成为了天方夜谈似的童话,在那些或玄妙、或瑰丽、或阴毒、或神秘的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出,斯皮尔伯格的历险片中同样蕴含着孩子般的奇妙幻想。

少年斯皮尔伯格关于探险的幻想,很多时候是来自于那些精灵鬼怪层出不穷的念头,这些念头又往往带有恶作剧的性质。一次他哄骗自己的三个妹妹去看他藏在储藏室里的一个头骨,这个头骨被他设计成不仅瞪着的眼珠可以转动,里面还闪着阴森的光亮。后来,所有这些恐怖闹剧都成了《印第安纳琼斯系列》中的情节。在拍摄《夺宝奇兵》中的古墓蛇穴这场戏时,为了影片效果,他让人将上千条的活蛇送到拍摄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胆战心惊,只有斯皮尔伯格还在兴致勃勃的给蛇说戏。

孩子般的游戏心态使得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这个系列电影在让人激动不已的同时又能捧腹大笑,它的所有元素集结在一起恰恰构成了娱乐片最基本的架构,而斯皮尔伯格源自童年时代的丰富幻想又使得这个架构浑然天成,无可挑剔。

上榜理由:影片让全世界的少年都梦想成为印第安纳琼斯。

经典指数:★★★☆

5.《ET》

斯皮尔伯格于1982年拍摄的这部《ET》被认为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他自己也承认,《ET》中的艾里奥特其实就是自己童年的翻版。斯皮尔伯格的童年是孤独的,这也同时让他拥有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因为他发现作白日梦是排解孤独最好的手段。他的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孤独小男孩”的形象往往都对于天空、宇宙和未来有着美好而纯真的幻想。所有这一切,影片《ET》的出现也就水到渠成。

孤独中的凄凉终归在所难免,但是斯皮尔伯格一直试图给这种孤独穿上一层温情的外衣,于是《ET》中外表柔弱的艾里奥特在最后获得人生成长的同时也都重新获得了来自家庭的关爱与温暖。而《ET》中的外星人则更具人性化色彩,在他奇怪的外表后面,我们不难发现他不过是斯皮尔伯格心目中一个迷路的孩子。他同所有地球上的孩子一样,有着对于家庭和父母的依赖,有着对陌生世界的恐惧。

显然,在斯皮尔伯格看来,爱不但是地球生命赖以存在的基础,同时也是幻想中的外星生命最宝贵的精神依靠。

上榜理由:童年的梦幻,成年的玩笑,一样的娱乐,一样的斯皮尔伯格。

经典指数:★★★★

4.《侏罗纪公园》

在拍摄《大白鲨》18年之后,斯皮尔伯格推出了另一部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怪物”电影——《侏罗纪公园》。在这部电影中,斯皮尔伯格将早已灭绝的恐龙塑造的栩栩如生。惊险的情节设计、完美、逼真的数字特效使得这部影片形成了空前的视听刺激,当时许多媒体直接以“恐龙复活”为题目报道该片的上映。这种效果的达成需要的不仅仅是电影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的还是斯皮尔伯格从小怀有的对“怪物”极其敏感的恐惧心理。

同斯皮尔伯格影象世界中善良的外星生命不同,斯皮尔伯格电影中凶残的怪兽往往是地球上存在或者曾经存在的生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电影中的怪兽不仅仅是一场孩子般恶梦,同时还隐含着斯皮尔伯格对于人类面临的危险处境的忧虑和反思。这部电影不但取得了天文票房,还在全世界掀起了恐龙热潮。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发现,这部电影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开创性的数字技术奇观,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科学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后果的宏大主题。这样的思想性、艺术性具佳的作品,获得成功也是理所当然。《侏罗纪公园》,上映时间1993年,票房收入35000万美元。

同另一位好莱坞技术大师希区柯克一样,斯皮尔伯格清楚的知道,技术永远是要为人所控制,而不是反过来控制人的。所以他的影片中高科技永远是要为影片主题服务的,对高科技的准确应用也成为他的影片致胜的法宝之一。

上榜理由:所有的童年噩梦中都有过“怪物”的影子,就如斯皮尔伯格噩梦中的“恐龙”。

经典指数:★★★★

3.《大白鲨》

斯皮尔伯格1975年拍摄的电影《大白鲨》改编自彼得·本利奇的同名畅销小说。在这部电影中,一只巨大无比、凶残成性的鲨鱼多次袭击新英格兰海岸的一个海滨小镇。数名居民和游客命丧鲨鱼之口。一时间小镇上人心惶惶。警官布罗迪身负为小镇铲除祸害的重任,他请来了海洋生物学家胡伯和渔夫昆特,三人乘坐一只小艇起航了,他们的目的就是杀死这只从未见过的无比凶残的吃人恶魔,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呢?

这部影片的情节紧张惊险,悬念环环相扣,尤其是片中那只巨大的鲨鱼,被好莱坞的特技师们制作的惟妙惟肖,这一切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始终被浓重的恐怖气氛所笼罩。斯皮尔伯格电影中的怪兽往往扮演着恐怖杀手的角色,而影片中,人类主角需要经过刺刀见红的顽强搏斗,才能最终战胜怪兽,保住性命。

影片《大白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像是斯皮尔伯格童年时代的一场恶梦。斯皮尔伯格在回忆他童年时代时,曾经提及过一部由迪斯尼公司出品的著名动画影片《白雪公主》,斯皮尔伯格回忆说,他8岁看这部动画片时,片中巫婆的出现使他彻底堕入不可抑止的神经质般的恐惧之中。斯皮尔伯格这种胆小鬼似的表现恰恰说明,他从幼年时期就开始显示出对于周围世界的极端敏感。而这种对生活的敏感一旦转化成在艺术创作中的敏感,就必然会在作品中显现出非凡的创造力和感染力,比如让世人又爱又怕的《大白鲨》。

上榜理由:影片让美国人多年不敢亲近海岸,美国旅游业因此损失惨重。

经典指数:★★★★

斯皮尔伯格电影大全篇二
《电影史生命的延续——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风格分析》

电影史生命的延续——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风格分析斯皮尔伯格电影大全

《火光》

16岁时,他雄心勃勃地拍摄了长达两个半小时、名叫《火光》的科幻片。这部影片花了史蒂文400美元,加之他只能利用周末拍摄,影片历经1年才最终得以完成。为了筹集拍摄所需的费用,他下课后就去用石灰水涂刷柑橘树(为了防止病虫害)。在《火光》完成后,史蒂文说服菲尼克斯一个电影院老板让他放映影片。1963年的3月24日,影片进行了“全球首映”。斯皮尔伯格收取了门票,最后除去成本还赚了100美元。

高中毕业后,斯皮尔伯格希望进大学学习电影摄制。然而,由于高中成绩太差,最好的大学电影专业不愿录取他。这样,在1967年,斯皮尔伯格被位于洛杉矶附近的加州大学长滩分校的英语专业录取了。

上大学前的那个暑假,斯皮尔伯格参观了洛杉矶的环球影业公司。到了那儿,他便脱离观光团,跑去和那里的摄制人员交谈。第二天,斯皮尔伯格再次回到环球影业公司,身穿西服,手里还提了个包。他想如果门卫觉得进来的是位重要人物的话,就不会对他加以阻拦。 那个暑假的每一天,斯皮尔伯格都西装革履地去环球影业公司探宝,不断地和导演、作者、编辑交谈。最后他居然发现了一间闲置的办公室,随即搬了进去。他买来塑料字母,并在大楼指南上写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22C房间。

斯皮尔伯格常常溜到拍片现场。一天,他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英雄。导演阿尔佛雷德·希区柯克正在拍摄《撕碎的窗帘》一片。斯皮尔伯格十分敬重这位体重300磅,性情温和,有“悬念大师”之称的英国导演。斯皮尔伯格对能亲眼观看希区柯克如何工作备感珍惜。不巧的是,环球公司的保安发现了斯皮尔伯格,并把他赶了出去。

开学后,斯皮尔伯格依旧不时造访环球影业公司。他缠着那儿的经理看他用8毫米胶片拍的影片。公司的一个制片最后告诉斯皮尔伯格:如果真的希望能给人们留下印象的话,就该在拍摄中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还要用35毫米的摄影机。斯皮尔伯格用8毫米胶片拍的影片在投射到银幕或是环球公司某个经理办公室的墙上后,画面不仅显得局促,而且影像模糊,让人兴趣索然。

《昂卜林》

斯皮尔伯格有个名叫丹尼斯·霍夫曼的朋友想做制片。1968年霍夫曼同意给斯皮尔伯格15000美金,让他用35毫米的胶片来拍一部22分钟的影片。这部名为《昂卜林》(安培林)的影片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妇如何从沙漠中搭便车一路来到了太平洋。他用10天拍完了《昂

卜林》,随后又进行了配乐、音效等后期工作。 斯皮尔伯格现在把《昂卜林》(安培林)称为“讨巧”的影片,还把它比作是“百事可乐式的广告片”,但这部短片还是达到了预期目的。它向人们表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能够拍摄高质量的专业影片。 斯皮尔伯格于1984年成立制作公司安培林娱乐公司 《昂卜林》(安培林)在环球公司上映后第二天,斯皮尔伯格被叫到环球影业电视剧制作部负责人西德尼·辛博格的办公室。“先生,我很喜欢你的作品,”辛博格说,“你是否想从事专业工作呢?” “但我还有一年才大学毕业呢。”斯皮尔伯格回答。 辛博格说:“孩子,你是想上大学还是想当导演?” 斯皮尔伯格从13岁起就一直想当一名电影导演,他绝不会让机会轻易地溜走。于是他和环球公司签订了7年的合同,负责拍摄电视剧和电影。斯皮尔伯格说:“我匆忙地退了学,甚至都没来得及去清理我的储物柜。” 西德尼·辛博格(找不到他了已经)成了斯皮尔伯格的恩师。他给这名年轻的导演提供了指导和帮助。当斯皮尔伯格于1995年荣获美国电影协会的终身成就奖时,正是西德尼·辛博格为他颁的奖。 环球公司买下了《昂卜林》(安培林)的放映权。这部短片和1970年最受欢迎的故事片之一《爱情故事》在同一档期放映。多年后,斯皮尔伯格创立了自己的影片公司,他把公司取名为昂卜林娱乐公司(安培林娱乐公司),就是源自让他走上职业生涯的那部电影。 环球公司做电视剧导演 斯皮尔伯格在环球公司的第一项任务是拍摄每周播出一次的电视连续剧《夜色画廊》中的一集。他执导的那一集名叫《眼睛》 《眼睛》由影坛传奇人物琼·克劳馥担纲。年仅22岁,身高5英尺6英寸的斯皮尔伯格满脸的稚气,他对像克劳馥这样的大明星是否会听他的指导觉得很没底。恰恰相反,克劳馥对斯皮尔伯格相当尊重。她问他该如何饰演角色,并按照他的指导进行表演。为了让大牌影星继续保持友善,斯皮尔伯格每天都会为克劳馥送上一朵玫瑰花。 《眼睛》于1969年11月8日播映。斯皮尔伯格继续执导《夜色画廊》的其他剧集。作为一名电视剧导演,斯皮尔伯格学会了如何快速地工作,如何保持预算平衡,他说:“电视让我学会独立思考。”通过拍电视剧,斯皮尔伯格成了一个高效的导演,以及一个聪明的故事讲述者。

《决斗》

两年后,斯皮尔伯格厌倦了电视剧的拍摄。他希望拍场面宏大、足够长(通常1.5到2个小时)的“正片”,而且还要能在电影院里放映。1971年拍摄的《决斗》给他带来了转机。 为了向他的偶像阿尔佛雷德·希区柯克表示敬意,斯皮尔伯格的第一部长片充满了悬念。《决斗》的故事情节简单,讲述了名叫大卫·曼恩的销售员驾车横穿加州中部。在高速公路上,曼恩被挡在一辆大卡车后而无法超车。当他终于迂回绕过那名“自私莽撞的司机”后,卡车便紧随其后,一直试图将他的车挤下公路。曼恩想尽一切办法,但总也无法摆脱身后的卡车,

不停地遭到撞击,面临被碾碎的危险。最后,轿车和卡车都吊在悬崖边上,而曼恩终于在千钧一发之际跳车逃生。 《决斗》在加州沙漠中仅用了16天便拍摄完成,整个预算为42.5万美元。斯皮尔伯格请了位画家将整个故事画在一幅很长的画卷上。他将画卷挂在沙漠汽车旅馆的墙上。这样一来,斯皮尔伯格可以随时在头脑中想像整个故事情节,并考虑每天该拍哪部分。有了“情节串联图”,他每天在片场都能成竹在胸。

《休格兰快车》

有了《决斗》的成功,斯皮尔伯格得到了执导一部重要影片的机会。这部名为《休格兰快车》的片子向环球公司的管理层证明斯皮尔伯格有能力拍摄重大影片。斯皮尔伯格拍摄的撞车场面精彩刺激,损毁了50辆汽车。整个拍摄一共动用240辆汽车以及5000辆备用车。 由于《休格兰快车》的成功,环球公司派斯皮尔伯格担任《大白鲨》的导演。《大白鲨》是斯皮尔伯格所拍摄的难度最大的一部电影。由于投入资金日益膨胀,电影公司曾打算放弃这部电影。然而,当《大白鲨》完成后,它获得的成功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这部影片改变了整个电影业的形态。 大白鲨让老斯成了重要的 新好莱坞 里的的著名导演

新好莱坞运动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斯皮尔伯格电影大全 斯皮尔伯格经典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