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全 宏观经济学论文选题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全
《2016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

2016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配图

第1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调控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带来了诸多风险,这也决定了经济放缓的趋势将不是短期现象与此同时,越是进入经济减速期,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任务就越迫切。未来一个时期,扩大消费是关键所在。应牢牢把握消费演进规律,引导科学健康消费,并以文化的繁荣推动消费革命,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而且根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的研究,未来我国仍具备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良好条件,为此,一定要深入认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处理好速度、结构、价格之间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关键词:宏观经济;调控

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外部条件分析

(一)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世界经济虽然有望保持温和的复苏势头,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一些风险性因素也不可忽视。美国虽然在最后时刻达成了提高政府债务上限的协议,避免了债务直接违约,但经历此波折后,市场对美国国债的信心下降,美国国债被评级机构历史性地降低信用等级,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冲击,美国债务问题将更加复杂。欧盟主权债务危机仍在发展。日本伞年的经济增长则仍受地震困扰,如果应对不好仍会影响日本的经济复苏进程。

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正在转变,工业和出口增长难以恢复以往速度。长期以来,尤其是美国逐步经历"去工业化"转向"金融服务化"的产业演变过程中,伴随着其长期低利率的宽松政策,导致以负债方式进行过度消费的问题日益严重。但美国并未因此而出现经济崩溃,这主要是由于存在愿意出口给它并愿意为其融资的国家。只不过近几十年来,这些国家由原来的德国和日本,逐步转变为中国。在此基础上,就形成并维系了"一方是消费的积累,一方是生产和出口的积累"这一"山峰之顶"的危险平衡。这一平衡本质上却是全球经济失衡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一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下,我国逐步明确了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以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赶超。效果是明显的,口贸易量以20%一30%的年均增速增长,由于工业的产业布局更多地瞄准外需,有近一半的工业品服务于出口,工业化进程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推动。

然而,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正在改变。在经历了2016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失衡的矛盾被越来越充分地暴露出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也意识到了调整经济失衡的格局对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危机对失衡进行的强制性调整,具体表现为:美国因个人"去债务化"必须要缩减消费,因提高就业水平必须要重拾"再工业化"战略并提出了一轮又一轮形式各异的贸易保护政策。这一背景的变化无疑是深刻的。我国近几十年,工业品生产能力之所以能够急速扩张,并非国内消费力量使然,而主要是建立在全球经济失衡格局下,产品被庞大外需所消化在全球经济失衡逐步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出口将难以继续高速增长,而相应的生产能力则会出现过剩。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我国经济必须要经历一个"去产能化"的过程,而与这一过程相伴的是,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减速。

(二)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自2016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虽然经历了一些起伏,但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已基本确立。2016年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增长0、4%,企业效益指标表现良好,这预示下半年美国经济上行仍有现实基础。欧元区经济复苏整体强于市场预期,一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2、5%。创2016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德、法经济增长态势尤其强劲,同比分别增长4皇%和2、2%。总体判断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尽管低于预期,复苏的过程也会出现反复,但出现剧烈波动仍属于小概率事件。

这将在总体上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我国宏观经济的内部条件分析

(一)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较为强劲虽然上半年我国经济出现温和放缓的趋势,但工业化、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增长等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并没有发生变化,企业发展经济的能动性较强。目前,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价格调控总体有效,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社会需求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重点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二)信贷质量总体风险可控在刺激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我国经济也存在一些风险性因素,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经济增速放缓过程中,这些风险是否会集中显现,导致经济"硬着陆",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综合现有各方面的情况看,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风险是可控的。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报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额和地方政府财力的比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是完全可以化解的。

(三)房地产"非理性繁荣"的背景正在转变相关产能面临过剩风险。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以及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并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住房需求。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尽管前几轮调控效果并不明显,但白实施"限购"和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来,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投机性需求正在逐步被"赶出市场"。而且,近期多地出现的"微调"、"放松"政策,均被叫停。在这一背景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采矿、钢铁、有色、建材等诸多与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的基础上,为了适应这一"繁荣"而形成的巨大产能。这些生产能力,在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的过程中,显然存在着大量过剩的风险。目前,这些行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去库存化"特点,然而,未来面临的将是更加痛苦的"去产能化"过程。从这一意义上,房地产业及其相关行业工业生产部门增长的放缓并非短期现象。

(四)土地收入快速膨胀的背景正在转变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不足将导致投资整体减速或财政风险,固定资产投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最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引发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从行业的角度看,投资占比最大的行业主要有i大类,即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近年来大行业合计占比持续保持在81%左右。

(五)影响通胀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下半年,我国通胀形势仍面临着国际局势和国际流动性过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给宏观政策的操作带来一定难度。

(六)一些地区中小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今年上半年,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并向下游传导,企业融资、用工成本增加,部分地区劳动力工资上涨,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困难。

(七)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依然很重从统计数据看,2016年完成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遏制产能过剩行业肓目扩张、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结构调整任务,仍任重而道远。

(八)劳动力和资源成本长期处于低水平的背景正在转变,经济发展将面临高成本阻碍风险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主要依托于低廉而充裕的劳动力和人为压低的资源要素价格。在这一背景下,形成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两高一资"产业,这一方面使得我国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低端链条,另一方面极大地透支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随着人口结构的逐步变化,劳动力市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2016年、2016年、2016年一直到当前,接连出现劳动力供给紧张的现象,而且出现的频率提高程度扩大。这就意味着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劳动力出现短缺的原因很复杂,但解决办法恐怕有一条是必须的,即增加工资。劳动力成本在近年来也出现了明显提升,导致了原来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传统产业,不得不向中部进行转移,这也是我国产业空间布局调整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过程。

三、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建议

(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考虑到政策的滞后效应及全球复苏进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政策要更有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二)综合治理物价过快上涨物价上涨较快仍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之一,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消除通胀的货币条件。要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提高补贴、结构性减税等措施,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提高对低收人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从而保障供给、缓解物价上涨压力并把通胀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

(三)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建立产业退出机制,促进落后生产能力有序退。与此同时,还要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重点产业调整和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尽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第2试论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论文摘要继美国次贷危机之后,2016年末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对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欧债危机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危机,它是政府信用的危机。这场危机的爆发虽然存在偶然因素,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欧债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欧债危机是多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先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别从经济结构、外部因素、欧元区制度、历史原因、社会福利制度多个层次进行分析,再从马克思一体化理论和货币理论两个全新的视角,尝试剖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论文关键词欧债危机;宏观经济学;一体化理论;货币化理论

2016年11月希腊新总理上台后,发现上届政府隐瞒了真实的财政状况,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等信用评级机构随之下调了希腊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2016年4月,标准普尔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进一步下调至垃圾级别,从而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此后,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也被相继下调。2016年9月,穆迪调低了法国两家银行的信用评级,欧债危机由欧元区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欧洲乃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市场担忧情绪不断升级。

一、宏观经济角度

(一)欧洲国家经济的结构问题

众所周知,欧债危机始于希腊,接着在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出现主权信用危机。这些国家自身结构存在问题和经济的失调直接导致了危机的爆发。总体来看,一方面,这些欧洲国家的产业结构不平衡,缺乏;生产性”,即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实体经济空心化;另一方面人口结构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加剧,增加了财政负担。以希腊为例,希腊经济结构脆弱,以旅游业、农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过于单一、集中,而制造业基础十分薄弱,电器、汽车和船舶等工业品严重依赖进口,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2016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2、57%,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4、62%。同时,政府从国外借来的资金主要用于公共福利支出而不是用于发展经济,资金的边际产出很低。低效率的经济运行和增长动力的衰退,终究不能用国家债务来弥补,所以导致了危机的出现,即使是欧元区核心国家也不能幸免。

(二)三大评级公司的不公正评级

从欧债危机爆发到在整个欧元区蔓延的过程中,国际三大评级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均下调希腊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是这次危机的导火线。接着,在发布欧元区诸国偿债高峰危机警示的非常时期,三大评级机构降低其信用等级;在国际社会和欧盟出台了相应救助方案后,受援国家制定改革计划时,三大机构又进一步降低了受援国主权债务的信用等级。联系之前美国次贷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的表现,不得不对其评级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因此在欧洲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评级机构的并不公正的评级,加剧了危机的恶化,对危机的升级有推波助澜之嫌。

(三)欧元区内部制度问题

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1999年1月1日,欧盟国家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和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的合法货币。欧元区内部存在着诸多不平衡的问题。

首先,欧元区的成立本身就潜藏着分裂的隐患。欧元货币体系涉及多个欧洲国家的利益。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结构等存在差异,仅靠欧洲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政策,缺乏其他行政力量控制,必然会导致利益分配不公。当各国发生利益冲突时,欧元体系自然难以维系。欧债危机的爆发,让世界都看到了这一点。

其次,欧元区缺乏有效的制度或机制遏制国家间的;劫贫济富”的局面。欧元区各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没有利率自主权,也没有调控汇率的能力。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经济地位和不同的利益诉求,采取的统一的汇率相当于各成员国的平均汇率水平。对经济实力强的德国等国家而言,汇率被低估,从而有利于出口;但对经济实力弱的希腊等国家,出口则受到压制。这就会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使欧元区内部存在着财富由穷国向富国转移的机制。但因欧元区没有形成一套对冲机制,最终导致欧元区经济不发达国家不堪重负,率先出现问题。

最后,欧元区制度僵硬,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统一的汇率调整,这是欧元区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统一的货币政策难以同时兼顾各国的需求,只能偏向经济发展成熟的德国等国,而使得边缘国家的经济逐步恶化,经济出现高通胀、低增长现象。例如2002年,欧洲中央银行多次降低利率,实施扩张货币政策,使得德国经济增长加速而导致爱尔兰等国原本很高的通货膨胀率进一步升高。

(四)历史原因:希腊从开始加入欧元区时就不满足要求

德国总理默克尔曾指出,;欧债危机并非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几十年错误积累的结果”。这就是说,欧债危机的爆发是历史原因的积淀所致。关于欧债危机的历史原因,主要包含两点:

其一,希腊等国加入欧元区时潜藏的危机。欧元区成立之初,欧洲各国在短期利益驱使下,通过各种手段修改财政数据,加入欧元货币体系,如希腊2001年希腊为加入欧元区时,使用;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使账面上的10亿欧元债务暂时消失,留下了10年偿还90亿欧元的债务,为危机埋下伏笔。为维护欧元区经济稳定,减小风险,欧盟《稳定与发展公约》规定: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本国GDp总量的3%,债务规模不得超过本国GDp总量的60%。但2016年11月,新上任的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宣布,前希腊总理公布的2016年政府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应由3、7%上调至12、5%,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调为113%,均远远高于《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比例。

其二,欧债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学术界有大量研究表明:欧债危机与金融危机存在着内在联系。在金融危机中,欧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金融机构实施救援,使得财政预算支出水平和赤字规模大幅上升。而但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未散尽,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的财政赤字已诱发了政府主权债务危机。Reinhart和Rogoff(2016)分析出全球金融危机到欧洲债务危机的传导机制:首先是私人债务的激增导致银行业出现危机,政府为尽快从危机中走出,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造成主权债务危机。

(五)高福利增加了财政负担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加上高福利是各政党竞争上台筹码,一些欧元区的边缘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逐渐向德国等核心国家看齐。这些国家并没有敦实的实体经济作为支撑,却要努力维持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政府支出和债务不断加大。当借债的规模不断膨胀,而国家却无力偿还债务时,便产生了主权债务危机。

二、一体化理论角度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体化思想出发,欧元区的成立本身就是一种一体化的异化。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一体化有三个条件:生产发展、制度协调和意识认同。在生产发展方面,最先爆发债务危机的希腊等国,工业基础薄弱,在金融危机刺激下支柱产业也严重萎缩,生产力水平很难适应欧元区的发展水平;在制度方面,欧元区结构特殊,有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同时又缺乏统一的政治联盟作为保障,各个国家的利益争论不断,在没有政治联盟的情况下建立货币联盟,显得本末倒置;在意识认同方面,欧元区各成员国从本国利益考虑,分别设立不同的政策目标,并不存在意识的趋同。因此,欧元区一体化并不满足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生产—制度—意识”三大条件。异化的一体化使得欧债危机爆发后,迅速在欧元区扩散蔓延。

三、货币经济学角度

欧债危机是虚拟性货币时代,政府以实体性货币理论去求解虚拟性货币问题的后果。从历史到现在,各国政府都奉行传统的货币理论——实体性货币理论。但是,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各国的货币都进入了虚拟化的时代。如果人们还是按照实体性货币理论去认识经济活动,自然会刻舟求剑。欧洲各国为了使民众免受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不断地发债,加大各种民生补贴,最终导致政府债台高筑。因此,从货币理论的视角看,欧洲危机的本质是陈旧的货币理论的问题。

第3宏观经济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

摘要:将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结合起来是当前金融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本文在讨论利率期限结构的基础上,着重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宏观经济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加入宏观经济因素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利率期限结构与单一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以及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关联性的研究。最后,本文就宏观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利率期限结构;宏观经济因素;贷币政策

一引言

利率期限结构是指在某一时点上,不同期限资金的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不同期限的资金供求关系,揭示了市场利率的总体水平和变化方向。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等原因,利率作为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价格变量及货币当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观测变量,其在金融市场上所起的杠杆功能显得日趋重要。

对于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解长久以来都是金融家和宏观经济学家研究的主题,但是,二者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区别。一方面,金融家主要集中在有价证券利率的预测和定价上,并没有指明利率期限结构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家专注于理解利率、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关系,为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他们往往信赖"预期假说",而不管其贫乏的实证记录。结合这两条线的研究似乎是富有成效的,因为两种方式都有潜在收益(Hordahl等,20o6)。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将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进行联合研究的成果,从金融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审视利率期限结构,以此加强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解。本文主要包括加入宏观因素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利率期限结构与单一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以及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关联l生的研究。

二加入宏观经济因素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

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主要是针对期限结构本身的研究,没有考虑宏观经济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随着利率在宏观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人们开始重视利率期限结构中包含的宏观经济信息,并尝试将宏观经济变量引入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发现在模型中加入宏观经济变量后,对利率变动的解释度显着增强(KozickiTinsley,2001;陈哲,2016)。

(一)国外研究现状泰勒规则和新凯恩斯理论的提出,引发并促进了加入宏观因素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即宏观一金融模型(Macro-financeMode1)的研究。Kocki和Tinsley(2001),Ang和piazzesi(2016)首次在期限结构模型中加入宏观经济变量并证明这样做是合适的。Ang和piazzesi认为宏观经济变量对收益率起到重要的解释作用,这些变量在期限结构模型中能改善其预测效果,在这一开创之作后,宏观一金融模型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并不断被修正和发展。

Hordahl等(2016),Rudebusch和Wu(2016)将期限结构模型追加到新凯恩斯宏观模型中。Hordahl等构造了一项完全基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动态期限结构模型,模型包括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和短期利率三个关键的宏观经济变量,考虑了短期利率到宏观经济产出的明确反馈。RudebuschWu的建模与前者类似,他们均在建模过程中将定价核心看做是外生决定的,但二者都在供给和需求方程中添加了带有几分任意性的滞后结构。

由于大多数的宏观模型中的关键变量是通货膨胀、产出缺口和短期利率,但是由于这类模型的过度简化揭示了非常有限的有关货币权威性和私下部分(pfivasector)的信息量。众所周知,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是需要大量的数据的,所以,通货膨胀、产出缺口和短期利率难以充分地预测货币政策未来的表现。因此,Bekaert84现代商业MODERNBUSINESS(2016)完善了带有无套利仿射期限结构模型的结构化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框架,与前面所提研究不同,除了通货膨胀、去趋势化的产出和短期利率以外(www.suibi8.com),他们在潜在的宏观模型中引进了两个不可观测的变量——随时间变化的通胀目标和输出的自然增长率,构建了一个五因素的清晰的结构化模型,促成了期限结构动力的一个有意义的经济解释。

此外,学者通过不断修正和完善,将宏观一金融模型进行拓展。例如,Dewachter和Iania(2016)通过引入额外的流动性相关和回归预测因素,扩展了仅包含标准宏观经济因素的基准宏观一金融模型,模型在使用横截面数据修正收益率曲线上,显着优于大多数的结构性和非结构性宏观一金融收益率曲线模型。Benchimol和FOurcanS(2016)遵循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提出并测试欧元区的模型,特别强调了风险规避和货币的作用。Dewachter等(2016)开发了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在模型中同时考虑了经济冲击的时间和空间维度,通过这一框架来分析欧洲地区通过宏观经济冲击(通货膨胀,产出缺口和利率)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的传播。

(一)国内研究现状与国外相比,国内对于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因而有关宏观一金融模型这一领域的理论及建模方面的研究还较缺乏,新起的研究都是基于国外学者的理论及模型框架上进行的。

朱波,文兴易(2016)根据宏观经济结构和微观金融模型的结合方式,对国外新近的宏观一金融模型进行区分,主要分为仅在仿射期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宏观经济变量的简约型宏观金融模型,以及对利率期限结构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考虑的结构化宏观金融模型两种类型。沈根祥,闫海峰(2016)也是在国外文献的基础上,按照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因子来源将其分为内基模型和外基模型。其中内基模型的因子不可观测,其经济含义往往难以解释,而外基模型中的因子为宏观经济变量,模型具有明确的经济含义。孙皓,石柱鲜首次使用宏观一金融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但他们并没有构建新的模型,而是基于Oda和Suzuki(2016)的模型框架,先是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动态过程中的时变宏观经济风险价格进行定量估计,随后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

三、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全

利率期限结构中包含了宏观经济的信息,同时,宏观经济因素会对利率期限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学者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

(一)利率期限结构与单一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目前,研究宏观经济所涉及的范围已经相当广泛,主要包括生产、消费、投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等。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选取了最具有代表l生的三个宏观经济因素,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利率期限结构与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情况。

1、利率期限结构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利率期限结构包含通货膨胀的信息(Mishkin,1990a,1990b;Fama,1990),对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预测功(Ang等,2O06),李宏瑾,钟正生,李晓嘉(2016)通过对中国银行间市场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中国短期利率期限结构(特别是中短端)包含了未来通货膨胀变动的信息,可以作为预测变量用来判断未来通货膨胀走势。

但是,不同学者关于利率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功能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Ribba(2016)通过将预期通胀对利率冲击的瞬间响应限制到零,发现短期名义利率不能作为通货膨胀的预测器来解释,至少不是长期预测器。陈鹏,徐炜(2016)则认为10年期与7年期利率差对未来3个月的通货膨胀预测能力最强,利差增大预示着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增大,而陈红霞等(2016)表明市场利差与未来通胀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对未来通胀具有持续显着的负效应。

除了能够对通货膨胀进行预测功能外,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Yuksel和Akdi(2016)就探讨了不同通货膨胀对美国利率不确定性测度的影响,脉冲的不确定性对短期和长期利率有负面影响,而结构的不确定性对短期和长期利率有正面影响。

Tillmann(2016)在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框架内,根据货币传导成本渠道,评估了利率对通货膨胀动态的影响,研究表明,更高的利率转换成更高的边际生产成本,并最终成为更高的通货膨胀。

Hagedom(2016)根据预期和全可信度下的标准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模型预测,名义利率应该下降以实现低通货膨胀目标,而实际利率大致维持不变。Ehrmann等(2016)使用高频率债券收益率数据来研究欧元区的通胀预期,发现更低的长期利率,更高的稳定性,以及更好的锚定反应,能够大幅增加长期通胀预期的锚定。Wright(2016)提供了期限溢价,通胀不确定性和二者关系的跨国实证证据,这些证据表明长期通胀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收益率曲线斜率向上进行解释。

2、利率期限结构与实际经济增长的关系。关于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早在Estrella和Hardouvelis(1991)就通过美国季度数据,证明log期和3个月期的国债收益率之差能够很好地预测未来的消费、投资和产出情况。Haubrieh~Dombrosk(19%)通过研究说明利差对GDp增长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走势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孙皓,石柱鲜,2016),利率期限结构是宏观经济波动态势的"指示器"(孙皓等,2016)。

于鑫(2016)认为长短期利差对我国未来经济变化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但利差的边际预测效果较差。况山(2016)研究发现银行问市场不同长短期利差结构对宏观经济景气一致指数的预测能力不同。其中,2年期国债利率与同业拆借1天的利差对一致指数解释力度较强,且一致指数与利差呈负相关关系系,利差越大,未来10个月的一致指数越小。陈鹏,徐炜(2O09)则认为10年期与3年期利差对经济增长的预测能力最强,利差增大预示着未来经济的增长。此外,利率期限结构对还能对经济周期波动进行预测,孙皓,石柱鲜(2016)研究表明,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变动能够较为稳定地指示未来3个月的经济周期波动状态。

最新的研究由Favero等(2016)等做出,他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状态空间模型框架,用来分析无套利和大型信息集的预测功能,发现非套利模型在较短的期限较短的范围内更有用,大型信息集则在较长的范围和较长的期限内更有用;收益率曲线模型可以利用宏观经济变量来预测宏观经济。

3、利率期限结构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大量文献都表明利率期限结构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率期限结构中蕴含着货币政策信息(徐小华,何佳,2016;郭涛,宋德勇,2016),通过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中央银行可以获得金融市场对未来通货膨胀以及利率变化的预期信息,从而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同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它的具体操作和传导机制对利率期限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Dai和philippon,2016)。另外,贾德奎(2016)还从货币政策透明度角度上进行研究,发现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更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和形成稳定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

不同期限利率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不同,货币政策对我国短期利率的影响要远大于对中长期利率的影响(刘海东,2016)。货币政策对期限结构不同因子的影响效果也具有显着差异,孙皓,石柱鲜(2016)表明货币政策作用下,利率期限结构水平和曲率因子减小,而斜率因子增大。在货币政策的宽松期和紧缩期,面临货币政策从紧金融视线IFinanciatView的冲击,水平因子的响应分别为正向和负向,而斜率的响应均为负向;当货币政策由宽松期转向紧缩期时,水平因子变大,斜度变小(潘敏等,2016)。但是沈根祥(20l1)的研究指出,货币政策和利率期限结构之间的短期动态影响表现出非对称,即债券市场对货币政策变化的反应较为迟缓,但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变化反应敏锐。而长期均衡关系则表明,货币政策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有显着影响,但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央行的利率调控目标不敏感,不能形成明确预期。

(二)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关联性的研究除了分别研究利率期限结构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外,国内外学者也尝试着探索利率期限结构与多种宏观经济因素间的动态关系,从整体上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胡雪琴,陈勇(2016)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我国国债市场的三因子动态模型,分析利率期限结构、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三者的关系。Reschreiter(2016)研究货币政策制度的转变对英国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目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货币政策改变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实际利率的均值回归水平下降,实际利率的波动性也降低了,实际利率偏离均值的持久性则增加了。OrphanidesWei(2016)则探索了宏观经济结构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表明实际GDp增长、通货膨胀和名义短期利率的递归估计的VAR产生与调查预测更为一致的预测。

宏观冲击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也引起学者的关注,但宏观冲击对不同期限利率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货币冲击、供给冲击和价格冲击对短期利率具有持续显着的影响,而对长期利率则没有显着作用(刘金全等,2016)。同时,不同类型宏观冲击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也不一致,于鑫(2016)认为利率的水平因子受价格水平的影响最大,货币政策变化主要引起倾斜和曲度因子的变化,但季绍波等(2016)~认为货币政策主导水平因子变化,实际经济变化才是倾斜和曲度因子变化的主要原因。孙皓,石柱鲜(2016)模拟了宏观经济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冲击效应,认为宏观冲击长期对利率期限结构的整体水平具有明显影响,而对坡度的影响仅在短期内有效。

四、研究评述和未来研究展望

宏观一金融模型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利用宏观经济信息提高收益率曲线的预测能力;二是研究实际的金融、经济问题,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了解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判断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变化趋势,从而对政府债务进行优化管理,制定并实施进一步的货币政策。将宏观经济因素与利率期限结构联合进行分析也是为了获取更多有关收益率曲线的信息,以便为进一步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国外研究起步早,成就较多,而国内研究相对滞后,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深入的方面。

首先,可以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宏观一金融模型,同时在模型中深入具体政策的应用。其次,由于在研究宏观经济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时,选取的变量仍主要集中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上。因此,可以考虑从其他宏观因素人手或联合更多经济变量进行研究,以获取更加充分的信息。最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作为主流宏观数量分析工具,能够为宏观经济因素与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分析视角,国外学者将其应用于利率期限结构中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国内应用该模型的研究还较少,因此,基于动态随机-般均衡模型来对利率期限结构进行相关的研究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4探析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课题研究式教学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宏观经济学研究式教学课题研究

论文摘要课题研究式教学以来源于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培养学生经济学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经验,系统介绍了宏观经济学教学应用课题研究式教学实施过程,并提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宏观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经济学理论知识和经济学分析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学是一门学以致用的学科,具有极强的社会实践性和问题导向性,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具有更为突出的应用性,在西方发达国家很有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同时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例如曼昆和保罗·克鲁格曼,往往是在大学和政府机构交叉任职,这表明了宏观经济学确实是一门来源于国民经济运行和管理的实践性学科。由于宏观经济学涉及到复杂多样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加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发展完善中,市场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相对于国外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很多经济问题不同于国外,例如房价、消费者物价指数等等,往往具有特殊的发生背景和形成特点,按照一般经济学原理理解起来比较吃力,而我国高等院校多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宏观经济学基础课,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薄弱,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又为宏观经济学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真正培养学生们经济学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着眼于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研究性教学,可帮助学生科学地理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和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经济实践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式教学尚无明确定义,一般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认为研究式教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研究式教学指的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研究性地教,研究性地学,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它的特点是适用的普遍性。狭义的研究式教学则是指就某一重大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以增强学员素质,提高学员能力为目标,以研究解决重大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为导向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人们很难将两种方式截然分开的,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一、课题研究式教学实施过程

高等院校教学目标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而体现高校教学工作的直接标准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性直接表现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在校期间扎实的以研究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培养。下面,结合我在宏观经济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式教学谈谈个人体会。

1、课题选择。这里的课题选择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要充分结合教师学期内承担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研究目标都要与你所要讲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有关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承担的宏观经济学课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教学本人承担的研究课题,例如教师承担或参与的学校立项课题、部级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承担的委托课题等;二是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当前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房价问题、人民币汇率、债务危机等。对于前者,由于教师本人自己承担的课题,熟悉本领域发展前沿和存在的问题,能够较好把握课题范围和发展方向,因此,一般也是由教师本人确定课题方向,让学生们在已有范围内自己选择;对于后者,这些课题都是学生们自己自由选择下来的,学生之间的水平和经验差异较大,影响到所选课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必须参与到最终课题的选择确定上来。我往往组织学生进行小规模的开题报告,让学生利用短短几分钟时间汇报一下自己选题的原因和想法,教师在这方面必须控制好课题难度,课题是否与课程相关、是否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就可以大致确定本学期展开研究式教学所需的课题了。

2、课题调研。研究式课题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展开,小组成员不超过5名。调研需要提前布置,因为在学期初已经就学生负责组织的课题了,在确定教学日历、教学进度安排、考核文件时就应该将课题研究工作结合进来。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研究基础,经验缺乏,教师应就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研究工作过程、关键环节,特别是前期的文献资料搜集、资料归纳、问题提炼是必须重要讲解的。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组织进行课题调研的途径包括:一个是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这部分资料绝大多数是与数据等实证资料;另一个是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图书文献,同时到中国知网等专业性文献检索网站检索文献,也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积累初步经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奠定一定基础。此外,根据课题的实际需要,我们还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调研,例如组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

3、课题讨论。课题分析讨论是课题研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讨论的具体形式、时间安排、点评均由教师主导。在实际组织过程中,首先由教师介绍课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前沿课题发展,重点放在目前研究现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将来可能的创新方向上,然后要求每个小组组长汇报本小组研究过程、研究内容、提出问题和介绍观点,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意见,其他同学就此课题汇报情况展开讨论,教师在此阶段发言要少,把更多机会让给学生。但教师在此阶段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有:调控学生发言,控制课堂时间,让每个人都有充分的机会表达思想,并让发言集中在学术层面;引导学生发言,启发那些在发言和表达思想上有一定困难的研究生,同时就有关背景知识可做进一步补充;发现问题。研究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技术途径一般而言都不可能是成熟的,教师应及时发现研究生所提技术途径所存在的问题,促使其做进一步的思考。讨论局限于课堂上,学生们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交锋都可以通过网络学堂;研究式教学”专栏发布出来。个人的研究文章也在这个期间完成,字数可规定1000字以上。小组集体研究成果和个人研究成果均通过网络学堂;研究式教学”专栏发布出来。

4、课题总结。经过上面充分讨论交锋,我们发现学生对自己负责的课题显然有了充分的知识积累和信心,这是值得鼓励的,但是,课题研究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教学,因此,我们要在最后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首先要肯定目前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进步,特别是要表扬那些能够运用教学课程中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还有能够不囿于已有理论观点大胆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学生。在对学生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时,必须要始终将学生的思考出发点拉回到教学内容上来,例如,我们讨论灾害影响有益还是有害时,可以归结于人们对GDp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可从中发现GDp局限性。通过由实践到原理的循环反复,让学生恍然大悟,或由于英雄所见略同而带来极大成就感,所以这些方式适合于学生感性、好奇

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们更加重视对课程中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实际的应用能力。

二、课题研究式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极其丰富,而其所联系的社会经济问题更是复杂多变,包罗万象,非常具有挑战性。因此,研究式教学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单独依靠一两个教师承担起来,是不可行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形成了稳定的教学团队,在团队中不同教师具有不同研究方向和科研基础,有的可能擅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分析,有的可能更喜欢研究汇率问题,有的擅长于计量模型分析。实践证明,不同专业背景、研究经历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的效果会更好。

2、加强教师科研工作。宏观经济学课题研究式教学难度要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因为它要求教师要承担起比平时更多的教学备课任务,不但要熟知教材上的内容,还要熟悉掌握本专业发展前沿问题,了解最新的研究文献,并对研究课题有一定的研究积累,对问题有自己的观点,能够从实践中发现经济学原理的根源,对学生的研究内容、分析方法、观点建议及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既要有一定的自由度和研究空间,又不能任由学生发挥,要时刻体现教学要求。显然,这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教师没有或很少承担、参与课题研究,就不可能持续关注学术前沿发展动态,深化自己的研究课题,在研究观点和研究方法上就不能有创新,就会大大降低研究式教学的实际效果,导致学生消极参与。

3、加强研究方法指导。在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实证分析法,为此,我们需要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三方面:第一,在课堂讲授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经济变量定义。第二,注意假设条件。我们都知道假设是一种理论所适用的条件,任何理论离开了假设可能就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了。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习惯于现成的答案,满足于对结果的记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假设的重要性。第三,关注不同理论的表述方法。一般来说,经济理论可以用文字、表格、图形或函数关系来表述。在既往的学习中,数学与经济等理论是分离的,也许一个学生数学学得很好,但在经济生活中究竟有什么意义,他可能不太清楚。比如,曲线的斜率表示什么?它表示不同变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正斜率越大,表明横坐标的变化比纵坐标的变化速率要慢,即横坐标的变化对纵坐标的变化不够敏感,或者说是缺乏弹性的。教师可让学生回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对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诸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产生联想,从而创造性地用几何方法分析更多的经济问题。

4、注意激励与疏导。大学生承担课题研究,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优势体现在求知欲强烈,有热情,缺点是经验缺乏,方法不得当,有时由于遇到困难和挫折,情绪低落,缺乏耐心。还有就是个别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发言不积极,不愿意接触社会实践,只对理论学习很感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时,要针对学生特点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实施方案和应对措施,根据参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征等,对以前研究活动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做好知识和心理的准备;同时,要对课题研究的外在环境利弊进行分析,提高研究活动的针对性,减少学生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既要辅导学生有关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又要指导与被调查者接近和交谈的方式等。在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征询与课题有关的zhèng fǔ 部门、企业和社会专家的意见,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为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和便利条件,建立更多针对学生研究课题的调查渠道。

三、结论

课题式研究教学是一种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学生经济学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会以及基于目标达成的问题解决。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课题式研究教学选择教学内容作为研究课题,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社会实践能力,真正将教学活动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发展过程,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良好循环过程。

参考文献:

1郭金林。论教师在高校文科研究式教学中的主导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6(02)

2喻国华。研究式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6(06)

3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16(12)

4高继红。解读研究式教学模式——对;专题研讨小组”式和;课题制”教学法的比较分析J。理论研究。2016(01)

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全

5何丽君,何丽霞。高等学校研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6(04)

第5宏观经济约束下完善增zhí shuì立法的路径选择

摘要:继2016年增zhí shuì全面转型之后,增zhí shuì立法和增zhí shuì;扩围”改革受到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增zhí shuì发展历程和制度改革的特点分析,发现我国增zhí shuì改革与宏观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体系密切相关。因此,在宏观形势约束下,我国只能以提升增zhí shuì的法律级次为改革重心,;扩围”等制度完善问题应采取循序渐进方式,其改革成果应通过法律修正案的方式逐渐确认。

关键词:宏观经济约束;增zhí shuì;立法

2016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增zhí shuì等若干单行税法”列入任期内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意术行政府将致力于有关增zhí shuì立法的议案工作。学术界经过十余年的讨论,对于增zhí shuì立法问题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增zhí shuì在税制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按照《立法法》的要求,依据税收法定主义原则,提高其立法级次势在必行。但由于增zhí shuì制度的复杂程度突出,具体到操作层面,提升其法律级次遇到了发展瓶颈。从法理学角度看,税法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税收法定主义,其功能在于保障税法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以保证税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因此,一部完善的增zhí shuì法应具备普适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这就在原则上要求增zhí shuì制度应是稳定和完善的。但与发达国家实施的较为成熟的增zhí shuì制度相比,我国增zhí shuì制度存在税基偏大、征税范围偏小等问题。2016年,备受瞩目的增zhí shuì全面转型基本解决了税基偏大的问题,但同时,增zhí shuì征收范围过窄问题则成为瞩目的核心问题。

税收理论表明,增zhí shuì的独特机制在于购进扣税,征税范围越大、销售抵扣链条越完整,增zhí shuì的税收中性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功能才能凸显。因此,从税制完善角度来看,我国当前实施的增zhí shuì制度依然存在征收范围不规范、征收链条不完整等问题,为了完善税收链条机制、更好的实现税收中性,我国增zhí shuì制度改革任重道远,扩大增zhí shuì的征税范围(简称;扩围”)是今后增zhí shuì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有学者提出我国应加快增zhí shuì的;扩围”进程,制定一部普遍征税的增zhí shuì法具备其理论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行性。但扩大增zhí shuì覆盖范围涉及到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根基,在未决定对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做出重大调整之前,;扩围”之事不宜进入操作视野。结合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一步到位”的改革难度比较大,更多的学者主张增zhí shuì全面转型应分阶段循序渐进,待条件成熟时将增zhí shuì全面取代营业税。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增zhí shuì立法的发展瓶颈在于增zhí shuì的制度改革。因此,本文拟通过梳理我国增zhí shuì30多年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制度改革的特点,判断出增zhí shuì的进一步改革趋势,结合当前立法的紧迫性,提出更符合国情的我国增zhí shuì的立法路径选择。

一、宏观经济约束下增zhí shuì制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

(一)宏观经济约柬下我国增zhí shuì制度的演变过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分别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按其销售(营业)收入征收工商税和工商统一税,然而这两个税种;道道征税、重复征税”的特点阻碍了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生产的扩大,已经不再适合改革开放的需要,增zhí shuì开始受到重视。1979年我国开始引入税并进行试点,198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增zhí shuì条例(草案)》,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增zhí shuì制度。它基本适应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然而它并不是发达国家盛行的增zhí shuì,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1993年底我国进行了以增zhí shuì为核心的规模宏大的税制改革。由于当时存在通货膨胀、财政收人不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等问题,为了配合1993年起实施的紧缩型宏观调控政策,增zhí shuì改革选择了生产型,以达到抑制通胀、约束需求和筹集税源的目的。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生产型增zhí shuì的弊端逐渐显露,增zhí shuì转型开始进入实际操作层面。2016年9月,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的战略方针,为了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增zhí shuì转型被视为一项财税刺激政策被提L日程,2016年7月1日,我国首先允许东北三省的八大行业对购进固定资产抵扣增zhí shuì,由此拉开增zhí shuì转型试点序幕;为了实施;中部崛起”战略,2016年7月1日,试点范围扩大到中部六省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八大行业,旨在鼓励试点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一82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2016年7月1日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个盟市和四川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成为支持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税收政策。2016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面临国际市场疲软和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双重考验,为了平抑我国经济波动,减轻企业投资负担,拉动内需,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结构性减税”,2016年增zhí shuì全面转型作为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而推开,通过转型所带来的减税效应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二)我国增zhí shuì制度的改革特点和下一步改革趋势。我国增zhí shuì制度的改革特点。我国增zhí shuì制度改革和宏观形势密不可分,其改革进程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增zhí shuì改革受限于当时的宏观形势。在过去30年中,增zhí shuì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是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改革战略的刺激手段,说明了我国增zhí shuì的改革步伐受限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此外,增zhí shuì的发展还受财税体制的影响,1994年生产型增zhí shuì便是在充分考虑当时税收征收管理现状、纳税人的会计核算水平、纳税意识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选择。第二,增zhí shuì改革循序渐进、谨慎前行。增zhí shuì与商品(或劳务)的交换密不可分,这就决定了增zhí shuì的征税范围十分广泛,从而对国民的财产权益和国家的税收利益影响巨大。回顾2016年以来的增zhí shuì转型步伐,可以发现,税制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了从区域优惠到全国统一、从部分行业到全行业、从控制退税到全额退税的循序渐进的改革进程。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增zhí shuì改革持谨慎态度,改革步伐缓慢,以避免重大变革带来的不利影响。

1、增zhí shuì制度的改革趋势。单从增zhí shuì制度的完善来看,增zhí shuì转型完成后,调整征税范围成为下一轮增zhí shuì制改革的重点。从理论上说,增zhí shuì最优的征税范围应包括所有创造和实现增值额的领域。而我国增zhí shuì制度的征税范围仅限于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其他服务业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因此增zhí shuì的;扩围”势必牵扯到营业税的改革,面临技术难题和体制难题。其技术难题如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税率设置、减免范围的确定等尚可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来合理设计;而体制难题却是我国进行增zhí shuì;扩围”的最大障碍。_6在分税制的大背景下,增zhí shuì是中央地方共享税,由国税机关负责征管;营业税是地方税,由地税机关负责征管,增zhí shuì;扩围”需要面临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和税权关系的重大调整。

鉴于此,结合我国增zhí shuì制度改革特点及我国国情决定了增zhí shuì的;扩围”改革不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改革进程会结合经济发展对增zhí shuì制度的要求、充分考虑我国税收管理体制以及税务机构改革的实际情况、综合税收征管现状等各方面因素,循序渐进,分步扩大增zhí shuì征税范围。因此,增zhí shuì制度的;扩围”将是一项长期工作。

二、提升增zhí shuì法律级次具有现实紧迫性增zhí shuì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如此重要的税种,自1994年以来一直以税收制度的形式存在,l6年的改革发展只带来税制和税收征管的不断完善,其法律地位没有任何改变。

年增zhí shuì全面转型改革不仅标志着我国税制改革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也为加快增zhí shuì立法进程提供了契机,增zhí shuì由暂行条例上升为正式法律的迫切性已经摆在面前,提升增zhí shuì法律级次的任务非常迫切。

(一)依法治税方略要求我国尽快提升增zhí shuì的法律级次中共十五大至今,依法治税已经成为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纳税人权益的需要。在依法治税原则指导下,我国税收必须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就要求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税收法律体系。我国目前的税收法律体系并不健全,税收实体法仅有《个人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两部法律;税收程序法仅有《税收征管法》。与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相比,我国税收立法工作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我国一些主体税种的法律地位,如增zhí shuì等依旧停留在暂行条例和行政规章层面,法律级次较低,当前的税收立法同依法治国、依法治税的要求不相适应。而增zhí shuì立法则有利于形成我国税收法律的基本框架,提升我国依法治税的国家形象。其一,增zhí shuì立法后,半数以上的税收收入具有坚实而稳定的法律依据,而不是变化频繁的暂行条例。其二,增zhí shuì立法后,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基本得到法律保障。因为增zhí shuì对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流转额课税,有利于国家及时、稳定、可靠地取得财政收入,基本实现了税收效率;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所得额征税,按照纳税人负担能力(即所得)的大小和有无来确定税收负担,对于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缩小纳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具有特殊的作用,实现了税收公平的目的。

(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我国尽快提升增zhí shuì的法律级改革开放初期,受当时宏观经济形势制约,依据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和1985年全国人大先后两次授权政府改革工商税制和发布试行有关税收条例(草案)的决定,我国立法机关授权政府可以在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方面颁布暂行条例,在取得经验、条件成熟之后再按程序将暂行条例上升为法律。这种情况符合当时的经济发展形势,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时隔十余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机制越来越完善,税收通过影响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为了减少税制变动带来的经济扭曲,就对税法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提出了要求。

作为我国的第一大税种,增zhí shuì庞大的筹集收人功能牵涉到众多纳税人的切实利益,因此增zhí shuì的立法问题成为我国税法完善的重中之重。

我国现行的增zhí shuì制度是由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税务主管部门发布的行政性法规组合而成。一方面,其法律级次不高,不符合国际惯例,影响投资环境和吸引外资,不利于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它们变动比较频繁,干扰纳税人的预期。加快增zhí shuì立法,一方面保证了税制的持续性和内在稳定性,避免频繁变动给绛济带来的扭曲;另一方面,稳定的税制增强了纳税人对税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其经济彳了为可做出适当调整,有利于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怏发展。

三、增zhí shuì立法完善的路径选择以上分析表明,增zhí shuì制度完善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而提升增zhí shuì的法律级次则具有现实紧迫性。通过综合衡量,存宏观经济约束下,我们得出完善增zhí shuì立法的路径:提升增zhí shuì的法律级次,确认以往的改革成果,并可以法律修正案的形式予以确认。冈此,增zhí shuì法的内容为现行增zhí shuì制度,具体到操作层面,则是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其他规章制度进行整合,一并提升其法律级次,形成增zhí shuì法的主体内容。此外,增zhí shuì立法时还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从法理学角度来看,增zhí shuì法应规定基本原理和其他原则性问题增zhí shuì立法需要体现增zhí shuì的基本啄理和相关经济规律;强调增zhí shuì的;中性”特征,避免为解决一时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而任意变动。保障税法的稳定性。增zhí shuì法巾还应对增zhí shuì制度的改革方向做出原则性规定,以保障税法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二)从税收角度来讲,增zhí shuì法应留出一定缺口,做出适当授权其一,当前增zhí shuì制度并不完善,存未来较。长时期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扩围”等改革事项可授权国务院以试点或暂行条例的形势逐步展开,待改革成果成熟时再以修正法案的形式确认。其二,增zhí shuì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税种,其本身就具有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作用,在保持法理视角的稳定性基础上,我们还应该考虑到税收内在的宏观凋控功能。考虑到未来经济发生波动的可能性,建议通过立法授权的方式预留调整空间,以应对实时变化。如,我国的出口退税一直作为一项财政激励制度,通过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在鼓励外贸出口、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基于出口退税机制可以作为一项宏观调控措施,需在经济形势发生改变时予以及时调整,因此可在增zhí shuì立法时单独将出口退税立法权授权给国务院,并将授权的时间、范围、内容、监督机制等予以详细规定,这样既满足了出口退税的调节经济功能,又能将其纳入国家监督机制下,更好的保护纳税人利益。

参考文献:

1张守文。增zhí shuì的;转型”与立法改进J。税务研究,2016,。

2叶珊。论增zhí shuì法的法体例。税务研究,2016,(8)。

3高培勇。增zhí shuì转型改革:分析与前瞻Jj。税务研究,。(8)。

4王金霞。扩大增zhí shuì征税范围的思考J。税务研究,2016,。

5李建人。增zhí shuì的转型与转型巾的增zhí shuìJ。财经问题研究,2016,(2)。

6汪德华,杨之刚。增zhí shuì;扩围”——覆盖服务业的困难与建议。税务研究,2016,(12)。

7蔡吕。对增zhí shuì;扩围”问题的探讨。税务研究,2016,。

第6关于经营城市的思考

我国的一些城市在市场经济下,在探讨自身的发展、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时,提出了如何以城市为单位,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操作或运作城市整体国有资产的问题。目前,经营城市的实践活动已在一些城市展开并取得成效,由此引起了人们对经营城市的关注和研究。

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全

那么,什么是经营城市?为什么要进行经营城市?经营城市主要有哪些方式?本文将对此做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经营城市的概念和意义

一般而言,经营城市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市场规律和市场化的方法解决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满足居民对城市环境的各种需求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城市政府通过运作城市内的土地、房产、市政设施及其延伸的无形资产等各种资源,使城市获得迅速发展。这些运作包括城市发展的各种谋划、规划、开发、建设及至管理等等。

经营城市包括三个要点:一是谁来经营城市?二是经营什么?三是如何经营城市?关于经营城市的主体是谁?现阶段在我国经营城市的主体是各级城市的政府,因而经营城市是政府行为;关于经营什么?即经营城市的客体是什么?这个客体其实就是;城市资产”,它包括城市中的土地、房产、环境、市政设施等有形资产和依附于其上的名称、形象等无形资产;有学者把城市资产归纳为自然生成资产(土地等)、人工资产(如道路、桥梁、地下管网等)和延伸资产(如城市建筑和构筑物的冠名等)三大方面。关于如何经营城市?经营城市是城市政府依据有关法律,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对所掌握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使用权、经营权、名义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进行市场运作。

当然,还需要明确一点,就是为什么经营?简单地说,就是加速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从实际运营的效果看,经营城市的确解决了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资金缺乏、建设效率不高等问题,对当今中国城市建设来说不乏是一种新的思路与行为。

经营城市不是人们心血来潮、随心所欲的炒作,它的产生有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也就是说,市场经济要求进行经营城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完善,城市建设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经营城市也就被提出来并加以实践。

从目前看,经营城市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意义:

第一,经营城市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

政府转变职能、政企分开一直是较难的问题,然而,经营城市这一方式却给城市政府带来了新的、具体的、可操作的途径。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要求城市政府采用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经济杠杆管理模式。我国是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城市政府拥有大量的国有资产,如何把这些资产的效用最大化的发挥,成为城市政府在市场经济下面临的重大课题。经营城市就是城市政府运用一些经济手段,解决城市建设发展问题的新探索。

经营城市要求政府必须从过去对企事业直接插手的微观管理转向对城市整体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营,转向对城市设施、生态环境的整体化的经营管理;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实现城市整体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经营城市是城市经济由僵化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政府行为方式由微观模式转向宏观模式的具体表现。

第二,经营城市有利于建立集约经济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上讲,城市发展追求的目标不仅是单纯的生产生活便利、经济化,而且还包括全社会降低交易成本、居民精神物质环境质量全面提高等方面内容,并以城市发展带动其所在地区的整体经济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使城市真正成为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增长极。这也是城市经济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的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经营城市的方式必须从资金、实物等要素的单方面经营转向物质资本与知识、信息、人才、文化、生态相结合的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经营上来。从发展上看,人力资本、知识信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将会逐步超越传统的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所以经营模式、经营的方向、广度、深度也必然发生很大变化,城市政府必须从单一的物质资本经营转向人力知识资本与物质资本经营并重的方向上来。

;入世”之后,在经营城市的范围上,城市政府也要从城市内部为主转向城市所在地区、全国及至全世界寻求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经营城市是塑造城市竞争力的快速、有效手段。

第三,经营城市有利于人们重新认识城市资产,开发城市资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中的各种有形与无形资产会发出新的价值光芒。对这些资产进行聚集、重组与运营,以城建城,以城兴城,发展城市,来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自我发展,不失为一个良策。可见,经营城市的理念,不仅可以使人们的资产观念发生深刻的转变,而且使人们对城市发展和管理的观念产生深刻的转变。

第四,经营城市有利于城市摆脱建设资金的困境

城市建设由于它的投资大、周期长、公益性强的特点,长期以来都是政府的一大包袱。而且,随着人们对城市品位和城市功能完善要求的提高,城市建设所需资金更加庞大,而单纯依靠城市财政的老路子搞城市建设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抛弃城市建设只有政府投入、居民无偿使用的旧模式,走经营城市的新路子。城市政府依据掌握的可控资源,对城市资产进行运营,开辟城市建设资金的来源。城市建设既可以由政府投资,也可以由企业、个人投资;既可以运用内资,也可以引进外资。总之,就是要改;一方投资”为;多方聚资”,改政府;一方包建”为;全民共建”,进行多元化开发建设。

对于城市资产的运营,实践已经证明:只要是依据经济规律和有关规定进行运作,就可产生良好的、巨大的效益,为城市发展带来急需的资金和财力支持,加速城市化进程。

二、经营城市的主要方式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城市化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展开,每个城市都在探索城市建设、发展及其资金来源问题,而经营城市就是探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模式。

经营城市的具体运作方式有:

1、利用城市规划指导开发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体安排,它全面地、科学地展示了城市空间各个层次的发展前景及其分工与作用,由此勾勒和塑造出不同区域、不同区位、不同地区的预期增值,直至构造出其各自的宜人居住、宜人工作、宜人娱乐休憩的自然与人文协调景观。在此基础上进行经营城市,如实行土地利用的招标竞争,即可以为城市发展建设置换一笔可观的资金。利用城市规划这一有力手段,这可以说是经营城市最根本、最有效、最富吸引力的方式、方法。

2、利用招投标方法

招投标方法常用于工程建设中,而经营城市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资产的价值。具体说来就是对拟开发地段的土地使用权、经营权、房产开发建设权、基础设施(道路、桥梁、水、电等)运营权、广告设立权、公共服务经营权和公共设施(公交站点)冠名权等资源进行公开出售,从而使资源、资产变现,置换出投资开发建设资金。

3、利用外资形式

将外资导入城市建设的领域,是经营城市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山东省济南市采用这种方法,同以色列的泽威集团就建设城市中的现代化主体停车场及经营、管理达成协议。外方投入资金、设备,中方提供停车场地,停车位置空间和其他相关用地,从而最终对城市交通做出统一开发建设与系统经营管理。这在全国是第一个范例,该工程项目建议书和相关文件已报送国家计委立项待审批。另外,该市还与外商联合开发;阳光花园”,此项目由香港新世纪有限公司、香港舜兴实业有限公司同济南市阳光置业有限公司三方合资,成立了;济南新世界阳光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该项目启动顺利,已于2000年11月19日奠基,列入国家建设部首批;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4、利用内资形式

除了利用外资形式外,国内资本市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渠道。尤其是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国内资本市场日益雄厚,市场机制日见完善,国内资本(游资)市场已成为一块亟待开发利用的领域。一些城市已注意到了这一点,如山东省济南市对当地的内资加以利用,该市与鲁能集团联合开发建设南苑小区。总投资达100亿元,成为济南市城市建设史上一次投资最大的开发建设项目。这是大企业集团参与城建,进行连片土地整体开发的大胆尝试,将对未来的城市建设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

5、利用公开拍卖方式

这种方法是对城市中若干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等进行公开拍卖,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置换(筹集)新项目的建设资金。例如山东省泰安市为吸引城市公用设施建设资金,打破政府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拍卖和出让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权。2000年该市城区沿街改造,建设公厕,政府决定采用土地无偿使用30年,免收一切行政收费,各种入网费、增容费减半征收,并允许同步建设1-3倍面积的商业用房等优惠政策,鼓励外资、个体私营经济成份参与,经过不长时间即吸引1亿多元社会资金,建设、改造公厕2196个,彻底改变了该城市反映极为强烈的公厕脏、乱、差的面貌。再如,2001年3月开发建设的泰安市东岳大街西路综合改造工程,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先行把规划区内,道路两侧土地全部征为国有,做出先期土地储备,待经过一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使土地增值后,再通过整片划拨、出让给市国资公司,市国资公司对其进行综合开发,立体建设。通过此项开发,市政府即收缴市政配套费4亿元,土地出让金1亿元,不仅获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还获得3、8亿元的利润。莱州市仅在近几年的拍卖城市公用设施广告发布权、城市公交线路使用权方面,就实际增加财政性收益6000多万元。其他地方还有拍卖公路收费站等做法。

6、利用资产置换方式

这种方法是指用现有的城市资产的产权(实际上还有巨大潜在的价值),置换出投资资金,用以加速城市建设或城市新兴产业发展。这种方法对于盘活许多闲置的国有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的运转效率,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上海市利用这种方法,在老市区内,对部分产业实行了;置地换业”,使原来拥挤在狭小市区内的一些企业,由此获得了新生,产业得到了调整和优化,城市的资产尤其是土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增值,原来依靠行政手段也难以办成的事,如今凭着资产置换得到了解决。

以上经营城市的几种方法,只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做出归纳,不仅难以概全,而且这些不同的经营城市方法在有些方面可能会出现重叠和交叉。随着对经营城市认识和实践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经营城市的方法出现,会有更科学的归纳和总结。

三、经营城市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目前,经营城市正方兴未艾,但在其积极地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矛盾有:

1、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同城市化加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许多城市包括大量的小城镇都在大力推进自身城市的现代化,不断提升城市的品位,不断完善城市的设施,由此经营城市的范围日渐扩大、手段也日见丰富;相对于此,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则表现的相对缓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的要求,制约了经营城市的发展。

2、经营城市的扩展性与城市资产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全

随着经营城市理念越来越受人关注,不断加大的市政建设为经营城市提供了用武之地;但城市资产的划分、分割及其价值不清,甚至权属不清,影响了经营城市手段的发挥。

3、经营城市的收益性与城市消费者的承受力之间的矛盾

我们知道,许多城市的各类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和提高,需要加大投入。经营城市是一种能够利用现有资源、较快见效的方式,当然采用方式不可避免会引起部分市政设施由于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而提高收费标准,也就是不再会;无偿使用”,从而产生城市消费者的购买力与城市设施舒适度之间的矛盾。

主要问题有:

在经营思想上,政府是经营城市的主体,这一观念尚未确立起来;在经营体制上,城市中的;管养合一”体制尚未破除;在经营对象上,比较严重地存在着重视物质性资源利用,轻视社会性资源(文化、品牌等)经营的情况与现象;在资源经营上,存在资源开发利用过度与闲置浪费并有的现象。

四、开展经营城市的思考

1、开展经营城市需要转变观念、转变政府职能

经营城市需要一定的氛围和环境,这不仅是经营上的需要,更是拓展城市建设方式的需要。观念可以使人增强信心、激发创造力。因此,转变观念不可忽视。对于经营城市来说,一是改变城市基础设施;无偿使用”的观念,形成;有偿使用”的观念,视市政基础设施为;特殊商品”;江西兴国县就抛弃了城市建设;从属地位”、;非产业化”的旧意识模式,确立了城市建设;产业化”、;商品化”的经营新观念,把城市建设推向市场,将路、桥、土地、绿化、供水等变成商品,鼓励外资、民资参与城市建设,并把城市管理权、保洁权推向市场,既减轻了财政压力,又安排了就业,取得了多赢的效果。山东省莱州市把城市资产视为宝贵的国有资产,改变了过去一提国有资产就习惯于把眼光盯在国有工商企业上,而忽视城市这一特殊资产观念,把城市发展的着眼点由单纯投入型向经营投入型转变,结果使城市的有形、无形资产得到升值,城市的品位得到提升,城市建设的路子越走越宽。二是改变城市资产由政府;独家管理”的观念,形成;多家管理、开发、发展”的观念;三是改变;等钱开发建设”的观念,形成;借力开发”的观念,开放某些收益前景好的市政设施项目,允许国内外投资者进行开发、建设;四是改变城市规划属于纯;技术规划”的观念,变成为;社会经济规划”的观念。长时期以来城市规划总是以工程技术、建筑艺术

为出发点,对规划的社会化、经济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体现。国内外实践证明,一个真正科学的总体规划本身就是一个;金矿”,就是财富!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在继续重视工程技术规划、建筑艺术规划的同时,必须树立三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观念,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掘富、致富功能!

总之,开展经营城市需要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实现把城市资产视为公益财产到可经营化资产的转变,把城镇建设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到资本经营的转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城市资产中的无形资产部分应格外关注和开发,如莱州市仅就拍卖一专项资金的;存款权”上获得680万元的收入。

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对于塑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至关重要。这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行;政企分开”,按照中央的要求,政府从企业经营的所有领域退让出来;二是引入竞争机制,以切实提高政府的管理运作能力,真正;精兵、简政”,实行组织领导机构的少层次和权力下放,;小政府,大服务”;三是改造和提高政府信息化能力;深化城市规划的变革,为经营城市提供依据。

2、开展经营城市需要深化改革

首先,改革市政设施的经营机制。在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与运行方面,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合理的产品价格体系;其次,改革城市建设的投资体制。开放市场,允许国内外投资者公平进入城市市政建设领域;三是挖掘盘活存量资产,以资产换资金,以资金建设施;四是扩大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有偿服务范围,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合理补偿;同时改进行业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公用事业的健康发展。

3、开展经营城市需要掌握资本运营

经营城市,即从市场经济思路考虑并运作城市资产,使其货币化、资本化,以获得合理的收益。这就要求遵从市场经济规律,按经营的意识、机制、主体与方式,对资产进行资本化、货币化,进而进行集聚、重组、营运,使其得到重新配置与优化组合,这就是国外惯常采用的资本运营。资本运营的方式主要有:变基础设施无偿投入为有偿投入,变政府独家投资为社会多方投资,成立城市建设发展基金和投资公司,实行路、水、电、气、房地产综合成龙配套开发,吸引内外商投资于城市建设与发展。

4、开展经营城市需要做好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既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建设的全面部署和安排,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空间上的制高点。因此,它就成为经营城市最重要的依托。城市规划描绘了城市发展的前景,经营城市则是实现城市规划目标的一种手段。如果城市总体规划的质量较高,科学合理,它就为城市建设的顺畅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营城市也就有了可靠的依托;否则,一旦其规划质量不高,或出现重大失误,不仅会使经营城市陷入无序状态,无法顺利进行,轻则造成人、财、物的浪费,重则使城市发展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多走弯路。

从经营城市角度看,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中蕴藏着许多商机,可以说是城市的;聚宝盆”,而质量不高的城市规划则暗藏着许多危机,可以说是城市的;风险洞”。城市总体规划,不仅要达到其应有的技术规划、艺术规划要求,而且要体现其经济与社会规划要求。因此,对城市规划科学性、指导性、战略性及其重大作用和价值,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是经营城市的重点,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对新区的规划应尤为关注。

5、开展经营城市应当做到;三个要求”和;四个化”

;三个要求”是:一是要有科学的总体规划,所有建设都要成为精品;二是严格对土地和资金的管理;三是不要好高鹜远,不求最高最大,必须求最好。

;四个化”就是城市资产商品化;经营活动资本化;经营手段市场化;经营目的效益化。只有这样,政府的投入和累积的资产才会有回报、有增值,就能在增加经营效益的同时创造社会效益。

为了加大市场化筹资力度,还可成立一个综合性的(法人)单位,其作用是负责城市资产(主要是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和运行,并进行城市内部的统筹协调。

第二篇 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全
《2016最新公司辞职报告理由如何写》

2016最新公司辞职报告理由如何写配图

本文是由辞职报告网辞职报告范文频道为大家提供的《最新公司辞职报告理由如何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以家庭原因辞职的理由

1、父母生病了,需要回家照顾。

2、家里孩子太小,离不开。

3、家里准备盖房子。

4、家里庄稼要开始收割。

5、家里发生了邻里纠纷,要回去处理。

6、兄弟或姐妹要结婚,辞职回家。

二、以个人原因辞职理由

1、身体吃不消。

2、自己要回去结婚。

3、回去读书,再也不打工了。

4、我水土不服。

5、我非常想家。

6、自己太笨,学不好技术。

7、我不适应眼前的岗位。

8、我个人在这里没有发展。

9、我与这里人相处不来。

10、我承受不了这样的工作压力。

三、以公司原因辞职理由

1、工资太低。

2、时间太长。

3、环境太差。

4、上班太累。

5、没有休息。

6、领导对我不公。

7、车间太热。

8、管理太严。

9、分配的岗位不好。

10、领导总是批评我。

11、生活及住宿条件不好。

12、车间里的活太重。

四、以其他原因辞职的理由

1、我要换个环境。

2、我亲戚叫我到他那里去。

3、有亲戚开店叫我过去帮忙。

4、我女朋友怀孕了。

5、我没有了生活费,公司又不借给我,我辞职。

6、我一到上班就头疼。

7、我这里没有老乡。

8、我老公(老婆)不要我干了。

9、在这里体现不出我的人身价值。

10、我看不惯这里人的工作作风,眼不见为净,我要辞职。

十大不得不辞职的理由:

1.每天早上,打开衣橱想着今天要穿什么好——这很累;

2.每天早上,想着今天可以用什么理由不去公司———这很辛苦;

3.整天坐在椅子上,屁股会变大,腹部会臃肿——这很不美观;

4.常常要说一些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的话——这很不道德;

5.面对上司的不合理决策,又得憋着不嘲笑他——这很不健康;

6.整日吸收电脑的辐射,完全看不到绿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这很违反自然;

7.上需陪伴高堂,下要爱抚男(女)朋友,上班时间这么久无法陪伴他们——这很违反人性;

8.所谓的成就感到底满足了谁?我越来越无法肯定,整天想着这个问题,想到脑子快爆炸——这很恐怖;

9.每天上班这么长的时间,我惟一有的心情就是苦闷——这很不快乐;

10.放眼望去,这家公司没有一个像样的暧昧对象,不如离去另辟战场———这很实在!

第三篇 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全
《2016近几年热门专业 介绍》

2016近几年热门专业 介绍配图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的提高,很多学生在本科毕业后都会选择读研深造。部分考生选择考本专业,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对自己的本科专业不满意,因此选择跨专业考研。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大多会选择专业性不是很强的专业。因此,若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因为地域、分数等问题的限制无法报考理想的专业时,在本科毕业后还有读研深造的机会,可以合理选择跨专业考研。

目标专业一: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类包括四个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近年来,这些专业被考生称为文科录取中最热门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新闻学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大众传媒学等。

广播电视新闻学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电视摄像等。

广告学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编辑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出版发行基础、中国编辑出版史、出版美学等。

编辑出版学

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编辑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出版发行基础、中国编辑出版史、出版美学等。

就业前景新闻学专业

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新闻单位,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或省、市级新闻单位,也可在广告公司、网络公司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策划、文案、宣传、公关、信息咨询或文秘工作。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为全国各级各类电视台和电视制作机构培养电视新闻、电视编辑、记者及电视栏目策划等方面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广播电视系统和其他新闻单位从事编辑、记者、新闻评论等工作。广播电视新闻学属于非艺术类招生,历年来分数线都比较高,招生人数不少,报考的人数也比较多,竞争很激烈。

广告学

毕业生可以到出版部门从事编辑出版、书刊发行工作,也可以选择到文化宣传部门进行文化传播与创作,或是到党政机关从事文秘、宣传等工作,也可以从事各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工作。目前政府对出版发行支持力度很大,一是沿袭了历来重视文化的传统,二是目前国内人均购书额较低,市场潜力很大,还需要政府和出版界进一步挖掘。如果你有这方面的能力和兴趣,应该毫不犹豫地报考这个专业。

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全“新闻传播学”专业排名前10的高校

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02 中国人民大学9210033 中国传媒大学10246 复旦大学9010486 武汉大学8410003 清华大学8110487 华中科技大学10610 四川大学10001 北京大学7910559 暨南大学

目标专业二:行政管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本专业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行政管理学、市政学、社会学、行政领导与决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行为学、西方经济学、行政法学、社会调查与统计、公共政策分析、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论、行政公文与写作、机关管理与办公自动化、政府机关事务实习、社会调查实习、电子政务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专业专业性相对较弱,就业门槛也相对较低,因此备受跨专业考研的考生青睐。

开设院校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南大学湖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目标专业三:市场营销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

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消费心理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基础会计、金融概论、企业销售策划、商业银行实务、人力资源管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分销渠道管理、银行营销、现代推销技术、营销创新、广告理论与实务、财政与税收、公共关系学、广告沟通、促销管理以及商务礼仪和商务谈判等。

目标专业四:工商管理

这个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因此,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会计、企业投资等。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分析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

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生产管理。

开设院校

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大连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

目标专业五:会计学

会计学专业是以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为基础的基本理论应用学科,以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基础,主要学习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资本运营、资产重组、企业兼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国际会计核算的惯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侧重于实务操作,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基本训练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强化学生财务管理、审计、经济法、税法方面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以后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全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主要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基础课有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课程。

就业前景

内资企业

职业状况:这一块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会计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

外企

职业状况: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

事务所

职业状况:所有的事务所工作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累!

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全

理财咨询

职业状况:去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招聘会的同学应该知道,对个人理财咨询职位的招聘需求量正在慢慢放大。

公务员、教师

会计人考上公务员或被招进高校做老师,和其他专业的人从事这些职业一样,有稳定、压力小的优势,也有发展艰难的缺陷。

虽然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开设的课程专业性也较强,但是对于经管类专业考生,亦或是本科阶段开设高数课程的考生来说,跨专业考研还是可以实现的。

开设院校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目标专业六: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型学科。在我国,这门学科的产生只有二十年的时间,但已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部门,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适应新形势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一线服务与管理类专门人才,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基础,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

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

旅游管理学、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管理、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英语、旅游会计学、酒店管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学、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景点规划与管理、旅游安全学、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生态旅游、旅游客源、地区概况、旅游财务管理、旅游项目管理、旅游信息系统、微观经济学等。

开设院校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商学院海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目标专业七:金融

金融学现在是个很热门的学科,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主要研究方向有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含国际金融、金融理论)、投资学、保险学、公司理财(公司金融)。目前,金融学已经取消先前的联考形式。各大学校都是采用自主命题、自主阅卷的方式组织考试。

就业方向

从整体上看,金融学专业这几年在报考方面比较热门,其职业前景普遍看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据文都教育经济学考试中心的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10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

就业状况

近几年来,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学硕士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主干课程

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世界经济概论、金融工程学、国际保险、信托与租赁、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统计分析、国际结算、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专业英语。同时还开设英语精读、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应用等多门基础课程。

开设院校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广东商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海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目标专业八: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专业系大学教育系的专业课程之一,是现在教育专业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领域之一。主要培养普通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源于文革后恢复的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80年代中期从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专业课程。这个专业主要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

本专业主要培养普通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源于文革后恢复的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80年代中期从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专业课程。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和运用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学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接受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训练,就业方向多为高职院校教学及管理工作、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教育管理岗位等。

主要课程

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法学、教学论、德育原理、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学校管理学、教育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调查、毕业论文、管理心理学。

开设院校

安徽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鲁东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岛大学

目标专业九: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为学科基础,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为案主(client)提供专业服务,帮助案主解决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帮助案主重塑自信,走向社会正轨。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统计学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实务、人类行为与环境、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特色课程

其他课程:社会保障概论、中国社会思想史、心理咨询、犯罪心理学、组织社会学、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社会问题概论、社会政策、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等。

目标专业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专业主要城市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城市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城市规划设计、建筑学

主要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区域规划等。

就业前景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铺开,我国城市化进程将加快步伐.一个城市能否规划得当,关系着城市的发展与稳定布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公众参与热情的提升,城市规划者开始从幕后走到前台,城市规划人才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受人注目.

开设院校

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方工业大学、东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等。

第四篇 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全
《宏观经济学论文》

对军事凯恩斯主义的一点看法

军事凯因斯主义(Military Keynesianism)是一种政府政策,利用大规模投资军备来带动经济发展,再利用战争使用军备夺取外国资源,或恐吓外国交出资源,另一方面也可卖出武器赚取有形利益或煽动别国内战获取无形利益;从而形成一种壮大自身的轮回。

军事凯恩斯主义创建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是西方国家关于国防费支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派别,它直接源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最早由美国军事经济学家休.莫斯利提出。军事凯恩斯主义认为国防费开支是额外需求之源,可以阻止市场经济陷入萧条之中,国防费开支不仅可以用来抵消经济停滞和失业趋势,还可以调节和稳定经济,国防费开支对市场经济来说是一种恩赐,因为他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它有四个相互联系的理论要点:第一,在自由经济社会中,经济衰退时,国家可以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可以运用财政、金融等政策,刺激社 会总需求的增长,以维持较高的就业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增加国防费支出是政府宏观调控,刺激社会总需求的最有效的财政手段之一。第二,即使在政府的财政预算已有赤字的情况下,政府仍可以维持甚至继续扩张消费需求。第三,扩大政府的消费需求和社会商品采购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扩大国防费支出,这也是促进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手段。第四,政府对军事工业生产和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的补贴,不仅对军事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于军事凯恩斯主义,褒贬不一,其正面影响大致包括几下三点:一、军事投资是一种政府投资,有拉抬GDP的效果。二、很多民间科技产品早期都是来自军用研发专案,所以能促进科技研发,因为很多先进科技在早期阶段都成本过高没有市场效益,但是战场上以战争胜败和死伤为考量的前提下可以容忍没有经济效益但是有用的高价先进科技,让它们有一个茁壮的温床直至发展成熟到成本降低能进入一般市场为止。三、军队中很多工作所需技能不高,或是可以入伍后再训练学习,可以吸纳大量中低学历的就业人口,减低失业率和社会不安定因素。

虽然军事凯恩斯主义有一定数量的支持者,但大多数人对其还是持反对态度。比如,左派学者Alex Callinicos(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毕业,牛津大学哲学博士)认为军事凯因斯主义本质就是一种隐晦的军国主义,把消耗人命和杀人当成一种有价值的商业活动和商品,任由军工业既得利益者和政客以别人的鲜血换自己的钱。再有,很多国家有大比例军队预算,经济却依然疲弱,例如朝鲜和若干中东、非洲国家。更关键的在于,军备在会计名目上算是政府资产,但是实质对于提升居民生活没有帮助,不像道路桥梁等政府建设可以在后续经济活动中发挥效果,战车战机的功用只有一种,就是在战场上杀人,所以不开战的时期等同于堆放在仓库里的高价废铁,没有实质经济价值和产出。现代军队走向高科技和专职知识,无专长的步兵大军在战场上效用甚微,所以提供就业机会的思考其实只是养了大批冗员,整日在军中作无意义操练而不能投入经济生产。

军事凯恩斯主义的弊端十分明显,其负面作用也很大。从我个人来看,首先,它的存在

无疑会阻碍国家经济的发展。国防费从本质上说说非生产性的,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用于国防投入的过多,势必会造成民用经济投入的减少,导致经济发展速度放慢或者停滞不前。前苏联的崩溃正是一例。而且,如前文所说,军事凯恩斯主义可以说是一种隐晦的军国主义,它能够引起各国展开军备竞赛,从而威胁世界和平,这也是为什么军事凯恩斯主义不能得到多数认同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军事凯恩斯主义”这个词已很少有人使用,几乎被彻底遗忘,但近来这个词又复活了。有经济学家指出,美国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依赖军事凯恩斯主义,即通过政府对军队和武器的支出,来促进经济增长。美国所发明的许多新技术,如喷气式发动机、核能、芯片及互联网等,最初也的确都是军事项目,可说是军事凯恩斯主义的正面成果。但军事凯恩斯主义所促成的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虚假的,因为美国生产了大量对社会无用的产品,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军事凯恩斯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一大威胁,它使美国在海外没完没了地进行战争。然而,美国目前的政治体系,已经无力扭转这种局面。美国军事工业过于强大,以至于无论在任何时期,总能得到政治家们的足够支持。

我认为与其说是“复活”,不如说是“进化”。军事凯恩斯主义从来不曾彻底消失。近几年,世界局势变化巨大,某些地区动乱不休,甚至包括东亚地区暗流涌动,都有着军事凯恩斯主义的影子。但是当今的“军事凯恩斯主义”,已经不同于以往,它通过美日韩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辐射全球。今日的军事凯恩斯主义,是新自由主义的霸权工具!而中国,作为东亚地区风暴的核心,应谨慎面对。

第五篇 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全
《宏观经济学论文》

浙江万里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 经 济 学 》论文

班级:工商管理125 学号:2012010468 姓名:吴思远 成绩:

通货膨胀和失业分析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指标是判断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并被认为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各国政府往往将控制和降低失业率实现充

分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以我国为例,失业现象是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问题年年存在,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自

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人民币大幅升值,企业的用工需求下滑、现有的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失业数量骤增。通货膨胀在失业这一问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通货膨胀 失业 就业 劳动力 重要指标

我国失业人口激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大量失业问题做出合理科的 解 释 ,是 解 决 就 业 问 题 的 关 键 。在 我 国 ,一 方 面 由 于 人 口 基 数 大 ,近 年 来 劳 动 力 增 长 快 ,待 业 人 数 增 加 ;另 一 方 面 ,随 着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导 入 ,原 来 靠 牺 牲 效 率而处于隐蔽状态的失业,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成为公开的失业。

一、我国失业现状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工商管理 二年级《经济学》论文 第 1 页 共 5页

根据调查我国农村就业问题突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任务十分艰巨。农村就业问题对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数额庞大,农村就业矛盾相当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农业就业比重有所下降,1990—2006年,我国乡村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73.7%下降到62.9%,平均每年下降0.68个百分点。但农业就业比重依然偏高,人口基数庞大,造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仍维持在1.5亿左右。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艰巨。

城镇失业率趋于上升,实际失业率更高。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我国城镇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速度的加快以及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的加大,使得城镇失业现象日益重。1994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470.4万人,登记失业率达

2.8%。而到2006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847.0万人,登记失业率达

4.1%。据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和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城市实际失业率大约在8%~10%之间。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工商管理 二年级《经济学》论文 第 2 页 共 5页

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中,我国出现下岗失业增加和用人需求萎缩同时存在的现象,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高素质、低年龄的劳动力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而低素质、高年龄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没有竞争能力,呈现出就业困难群体数量急剧增加的趋势。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5年的338万增加到390万左右,这个数字已经是2001年104万的近4倍。虽然近两年招聘大学生的企业数量在增长,但与毕业生的增长幅度相比,岗位的供给仍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以至大学生失业待业数量近年来不断攀升。

二、失 业 原 因

(一)我 国 一 直 未 能 处 理 好 经 济 增 长 与 就 业 增 长 之 间 的 关 系

在改革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名义上的充分就业与大量隐性失业并存,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明显。改革开放30年后,大陆经济维持了年均9.5%的高速增长,但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未带来就业的有效增长,出现了所谓“奥肯论”。亦即在正常情况下,GDP的增长与就业增长应该是同步的,但在我国却呈现反常现象。这因为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地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增多,逐步替代了原来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因此虽然投入了同样的资金,在资本与技术进步取代劳动力的情形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统计数据表明:GDP每增长1%,在80年代可创造240万个就业岗位;而90年代以来只能创造70万个岗位。

(二)劳 动 力 存 在 技 术 素 质 及 地 域 差 别 的 矛 盾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工商管理 二年级《经济学》论文 第 3 页 共 5页

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相对的劳动力投入则会逐步下降,形成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挤出效应,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失业问题属于结构性失业,即高端技术的就业人员短缺,低端劳动的就业供给却远远大于需求。据统计在7,000 万产业工人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而高级工、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则明显不足;也就是大量失业和待业人员中,主要是低技能和无技能者。另从全国地域分布看,东部地区就业压力相对较小,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由于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压力非常大。

(三)“ 存 量 劳 动 力 ”也 就 是 目 前 无 法 就 业 的 人 数 日 益 增 多

现阶段失业问题比较严重的是制造业和建筑业,2008年下半年以来,制造业和建筑业新增失业分别为1,980万和1,546万,两者合计达3,500万人。

(四)“ 增 量 劳 动 力 ” 也 就 是 劳 动 力 的 未 来 供 给 持 续 增 加

估计每年大学应届毕业及过去几年未就业的大学生超过700万人,年满18岁的新增城乡劳动力大约有600万人,城镇化所转移的乡村劳动力约800万人,此外还有数十万的复员军人,加起来的就业人数至少在2,200万人以上。

三、我 国 通 货 膨 胀 特 点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工商管理 二年级《经济学》论文 第 4 页 共 5页

(一)通 货 膨 胀 与 经 济 高 速 增 长 并 存

高速增长往往带来通货膨胀,在1980年以来增长率超过11%的年份里,通货膨胀都很严重。经济过热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大。

(二)历 次 通 货 膨 胀 均 伴 随 着 农 产 品 价 格 的 上 升

我国历次通胀都伴随着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二者总是相伴而来,如在1994年中国高通货膨胀启动因素中,首当其冲就是农产品价格。1994年农产品上升对零售物价变动的影响达到70%;1995年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33%。

四、通 货 膨 胀 和 失 业 的 相 关 分 析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工商管理 二年级《经济学》论文 第 5 页 共 5页

第六篇 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全
《宏观经济学论文–自己弄的》

用宏观理论解释真实的经济现象

——中美贸易问题

摘要:

中美贸易问题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关系当中的重点课题。处理好中美贸易关系无疑不仅对中美合作有着重大的影响,更对世界经济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用宏观经济理论作一个简要阐述。

关键字:中美贸易 逆差 顺差 摩擦

论文:

中美贸易由来已久,据中国海关统计,中美双边贸易额从1978年的9.9亿美元增加到2011的年的4467亿美元,美国已经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07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但是,随着中美双边贸易的迅速发展,中美双边贸易的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据中方统计,由1993年开始美方出现逆差62亿美元,到2008年上升到582亿美元。同时随着双边贸易量的不断攀升,中美贸易逆差还将继续扩大。

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加工贸易和国际产业转移。我国产业和产品结构都比较落后,大多企业都是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为跨国公司进行配套生产。加工贸易超过一般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加工贸易赚取的是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增值部分,这就决定了加工贸易必然出现顺差。

另外制造业从其它地区向我国转移也加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由于各国对进口商品的原产地认定以“实质性改变”为原则,加工产品的出口国就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转移到了中国。也就是说,部分亚洲国家对美贸易顺差转化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

美国存在大量的贸易逆差主要是因为储蓄率偏低。美国从1960年到1971年的总储蓄大于总投资,表现为双剩余;但近30多年来美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尽合理,低储蓄、高消费导致供不应求。长期的双缺口隐含的内外失衡经济风险主要表现在国内储蓄与投资关系的严重失衡。美国的低储蓄率政策,刺激了国内的消费需求。美国民众普遍持有超前消费意识。然而高消费、超前消费的结果, 使总储蓄小于总投资,产生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

在开放宏观经济分析中,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外部经济不均衡必然影响到内部经济的均衡, 而内部经济不均衡必然降低宏观经济效率, 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高消费需要高工资、高福利来支撑,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高很多。因此,美国跨国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就会大规模地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据我国商务部统计,至2004年底,美国累计对华投资项目达45265个,合同金额986.1亿美元,美方实际投入480.3亿美元,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已经有4万多家。随着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特别是进口替代型投资的增加,一方面造成了中国对美国进口的减少;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增加,从而扩大了中美贸易逆差。因为采取低消费政策,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一直较低,这又促使美国跨国公司将一些在

亚洲国家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由此加剧了中美贸易逆差。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以及美元的不断贬值,特别是美国政府在国内失业率及国际贸易逆差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美国一些人将该逆差的原因归结为人民币汇率,而实际上,中美贸易问题其实与人民币汇率水平没有因果关系,而是基于两国实体经济上的一些非汇率因素,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消除中美贸易顺差。2011年10月,美国会参议院不顾国内外的强烈反对,以63票赞成、3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

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要求美国政府对所谓“汇率被低估”的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惩罚性关税。外界普遍认为,此举主要针对中国,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这项带有明显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法案在美国国内引起各界许多人士的反对。美国总统奥巴马6日表示,他担心这项法案可能“不符合国际条约和义务”,而无法得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支持。美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表示不赞成这项法案,认为那将是“危险的”举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曾表示,美参议院的议案既不反映中美经贸关系的现实,还会对两国经贸关系今后的发展带来有害因素。

如今,中美已经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且中国目前也是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中美两国都实施了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应对经济衰退,同时双方都认为美国的消费者应当提高储蓄率,而中国的消费者则应当增加支出。

虽然彼此的相互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加剧。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首先,中美之间巨大的贸易往来本身就足以说明为什么会产生贸易摩擦。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发生摩擦和争议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这一问题又由于美国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而加剧——尽管今年迄今为止的逆差金额比2008年同期略有下降,但依然数额巨大——它进一步导致了政治层面的摩擦。在一些人的眼里,美国国内就业的主要威胁来自于中国,而贸易逆差无疑成为这一威胁的具体体现。

其次,中美两国在投资领域的紧张局面也在加剧。例如,中海油针对美国能源企业优尼科展开的收购,由于在美国国内遭遇到政治阻力而终告失败,这使得中国一些企业认为美国市场并不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至少像能源这样的敏感领域是如此。与此类似的是,可口可乐针对中国一家果汁生产企业提出的收购计划,被中国的反垄断主管部门否决,这一案例在美国同样导致人们怀疑,美国在中国的投资是不是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左右。

第三,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加剧了中美贸易关系的紧张。08年的衰退导致美国经济大幅下滑。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也给美国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第四,中美贸易纠纷也进入了新阶段。这些广受关注的贸易纠纷还往往会成为加剧贸易摩擦的“导火索”。今年以来,美国密集发起337调查。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深陷其中。调查是确定这些企业在生产带有可伸缩USB连接器的电子设备时是否存在侵权行为。可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在美的发展也正变得越加艰难。

尽管中美贸易摩擦有上升趋势,但两国也存在更大的机遇。中国正在实施“十二五”规划,努力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促进贸易平衡发展,改善民生。美国也在加快财政、金融等结构性改革,实施出口倍增计划。两国拥有巨大的合作需求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首先,要加强贸易政策协调,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困难时期,应加强经贸政策对话与协调,继续保持和加强在多哈回

合谈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等全球性经贸问题的沟通与协调,积极推动落实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取得的积极成果。共同应对欧债危机引发的问题和挑战,尽快驱散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

其次,提升双向投资水平。美国应更理性地看待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国有企业在美国开展的投资活动,保持审查的公开、透明,为中国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美国对中投资。中国结合“走出去”战略和“选择美国”倡议,充分利用“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中美省州长论坛等平台,积极开展对美投资促进活动。

总之,中美贸易总是在不断的摩擦和发展。每当摩擦加剧的时候,解决摩擦时也会是两国经济更加深入的机遇。种种客观事实表明,中美经贸关系既大有利于中国,又大有利于美国,两国都是赢家。中美经贸关系今后将继续循“发展-摩擦-妥协-发展”的规律向前推进,这是中美双方根本利益和中美关系大局所决定的。

参考资料:1:百度搜索

2:《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

第七篇 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全
《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的论文》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和记者常用的表达方式,意思是一个国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往年的增长率。更一般地来探讨,经济增长的涵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经济体系生产内部成员生活所需要商品与劳务潜在生产力之扩大(亦即生产可能曲线向外扩张)。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根据总量生产函数分析和资本产出弹性与劳动产出弹性的计算,可将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即由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导致的经济增长和由要素生产率提高导致的部分。如果要素投入量增加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要素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但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分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者有时还是互相交叉的。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应坚持以下三条原则:(1) 是否有利于持续、协调的经济增长;(2) 是否有利于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3) 是否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即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福利改善和使环境得到保护等。

度量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率。度量经济增长除了测算增长总量和总量增长率之外,还应计算人均占有量,如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三大要素,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

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统计数据。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总量对比往年的GDP总量,而得出经济增长的百分比。

支持经济增长的人认为它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并且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正增长一般被认为是整体经济景气的表现。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负数,即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往年减少,就叫做经济衰退。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持续减少,才被称为经济衰退。

决定经济增长的有:

1、市场因素

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一是投资量。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的,一是通过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二是通过投资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来推动经济增长;三是通过投资促使知识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 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要素投入的角度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投资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投资需求是指因投资活动而引起的对社会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扩大投资需求,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缩小投资需求,则会抑制经济的增长。首先对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作系统研究的凯恩斯,他从宏观经济角度考察了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投资乘数理论。

投资供给主要是指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既包括生产性固定资产,也包括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生产性固定资产的交付使用,直接为社会再生产过程注入新的生产要素,增加生产资料供给,为扩大再生产提供物质条件,直接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则主要通过为劳动者提供各种服务和福利设施,间接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无论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还是库滋涅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均认为国民收入投资比率的提升,不仅是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前提条件,而且是现代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典型特征。国际经验和历史经验的比较研究,普遍支持国民收入高储蓄倾向和高投资比率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后发国家,由国民收入高投资比率驱动的大规模资本积累与快速技术进步,构成其成功赶超战略的核心部分。日本和韩国先后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完成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赶超,而在经济赶超时期维持30%以上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其间,日本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在1952年至1961年间从26%增加至41%,韩国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在1991年达到39%的高峰值。即使作为先发国家的美国经济,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中的领先优势也同样依赖于由国民收入高投资比率驱动的大规模资本积累与快速技术进步。

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按其定义来说是一个总量概念,它表明人均产出的增加。因此经典发展经济学理论更注重要素投入的研究,而忽略了结构变动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虽然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最早注意到经济增长

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关联,但自从库兹涅茨出版了其名著《各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才成为经济学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库兹涅茨运用经过改善的研究方法,对57个国家的原始资料分别作了截面分析和历史分析,从中得出结论:19世纪至20世纪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密切相关,现代经济增长不仅仅是一个总量问题。他认为,“如果不去理解和衡量生产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是难以理解的。”也就是说,如果离开了结构分析,将无法解释增长为什么会发生和怎么发生,因而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结构问题。

钱纳里使用库兹涅茨的统计回归法进行了更为广泛的分析,构造了反映结构转换的主要变量典型性关系“发展模式”,以更加深入地研究现代经济增长中总量增长与结构变动的关系。为了将分析结果更广泛地适用于各国和各种经济过程,钱纳里进一步使用了几个基本的方程式对“发展模式”进行复合,得出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标准结构”。根据“标准结构”的描述性结论,结构变化的75%—80%发生于人均GNP在100至1000美元发展区间,

其中最重要的积累过程和资源配置过程都发生显著的、深刻的变化,结构的改善往往伴随着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可见钱钠里的“标准结构”对于揭示总量增长与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具有更大的价值。 金德尔伯格和布鲁斯赫里克根据整理的实际数据,设计欠发达和较发达两个经济结构的投入产出模型,通过比较发现,在较发达经济结构的投入产出模型中,经济增长更具有专业化倾向,结构效益就上升到

最重要的地位,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支撑点。这种来自结构的经济效益,其意义远远超过个别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经济效益。另外,乔根森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根源分析及所进行的国际化比较也揭示了结构变动在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我国,周振华从理论上对经济增长中的结构关联效应、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和结构开放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现代经济的发展不仅来源于资源投入量的增加,而且取决于投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如果产业结构不合理,各产业发展的比例关系不协调,就会影响资源投入的效率,造成产业之间的“瓶颈”制约,使宏观经济运行失衡,整个经济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就失去了合理的产业结构条件。由于我国投资对消费的影响不大,特别是在投资迅速增加,投资率比较高时,投资增加主要是增加了对投资品生产的需求,进而使投资品生产部门扩张,产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过快,科技成果无法被全部吸收、转化。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技术进步通过两种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

一是技术进步通过对生产力三要素的渗透和影响,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全 宏观经济学论文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