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一堂难忘的数学课》
一堂难忘的数学课
棘洪滩小学 四年级一班 孙乙
在我的记忆中,有很多难忘的课,这些课像无数颗珍珠,飘洒在我的眼前,它像一个个阶梯,让我不断攀登上去,去取到那把金钥匙。
学校里我们是活泼的精灵、每天校园了充满了我们欢声笑语和郎朗的读书声。在缤纷的学科里我唯独喜欢数学课。因为数学课上充满了无穷的乐趣、有奥妙无穷的图像,有跳跃的方程式。而且数学课能培养一个人严谨的做事风格,在我最喜欢的数学课上,难忘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让我给你们慢慢说。因为每一节都让我徜徉在里面津津乐道。
哎,又上数学课了,真烦。我现在一听‘数学’这个词,就好像被催眠了一样,浑身没劲,头昏眼花,真想睡觉。许多同学都在嘀咕着,好像数学是他们的天敌一样,谁都不愿意听,谁听了都觉得讨厌。我也不例外,一上数学课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四肢无力,头昏眼花,哎,数学讨厌呀!
铃、铃、铃……,上课铃还是响了,全班同学跟霜打的茄子一样,焉在课桌上。上课”,起立,老师好,这本是一个庄严的时刻,庄严的声音。但听我们一喊,比哀乐还难听。 翻开数学书,今天我们学习……哎呀,我的天,听到这一句,我都快疯了,趴在桌子上,有气无力的,一动也不想动。 突然,一种覆天盖地而来的力量终于使我挺直腰杆,我开始慢慢
抬起头,邻桌也被惊扰了,我们都慢慢的抬起头寻找这力量。 数学老师银铃般的声音愈来愈征服了我,征服了全班同学。我放下笔,旁边睡觉的同学也被惊醒了。同学们都停止了自己的一切活动,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她。那飞舞的粉笔,整齐的板演,缜密的推理,以及洒落的粉笔灰,无不拨动我们的心弦。没有一个睡觉的,没有一个说话的,更没有一个走神的。这力量折服了我们,这声音打动了我们。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了。同学都仔细地听着,默契地配合着,热烈地讨论着,认真的练习着……
当我们开始走神时,她粗犷的声音又拉回了我们的魂,我们又再一次被她的力量、声音折服。细眉柔和的调子,忽高忽低的声音,其中还掺杂着一丝幽默。更有些黄土高原的豪放、江南水乡的秀丽,在她身上,简直就是完美的南北融合呀!
哦!我们完全被她吸引了,这并不是因为她的美貌,而是她那令人发奋的力量,她的力量足以使人震撼,使人奋进,连窗外的小鸟都被她吸引了,静止了叫声。世界万物也都停留在这一时刻……
铃、铃、铃,下课铃响了,但我们还都沉浸在那个燥热的时刻,还没有回过神。天哪!这不是一堂数学课,而是一场令人振奋的演讲啊!她的声音,她的动作,她的神情还都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沉醉了!
篇二:《一堂有趣的数学课》
一堂有趣的数学课
凤山县实验小学 五(1)班 韦春苑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上过无数堂各种各样的教课。但是,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最有趣的,还是这学期上的一节数学课。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不一会儿,只见数学老师手上拿着一个袋子走进教室,里面准着几十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和几十把剪刀,还有几把直角三角板。老师把这些东西分发给我们,让我们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剪成我们学过的图形,神神秘秘的,也不知道要学什么内容。我沿着它的高剪下去,成了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我再把三角形拼在梯形一边,就成了一个长方形。我们纷纷炫耀自己的杰作。只见老师在黑板上“唰唰”地写下了几个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哦,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呀!接着老师又教我们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推论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最后得到了一个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和长,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底乘于高算出来的。
我们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公式后,老师便与我们一起去“挑战屋”挑战每一道题。其中有一道判断题: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米,高是6米,它的面积是4米。我算了一下,果真是24,我就马上说是对的。最后宋秋云同学说:“面积的单位应该是平方米,而它这里的单位是米,所以是错的。”哦,原来是这样的,我真是太马虎了!这堂课老师还用了许多游戏的方式让我们完成练习。同学们个个都非常投入。我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上完了这一堂课。
这节课,老师的教学方法新颖,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我十分喜欢。{一堂数学课300字}.
我喜欢的一节课
凤山县实验小学 五(2)班 廖蒙娜
今天,有一位民族小学的一位数学老师来帮我们上节课,我真的好开心呀!
叮铃铃上课的时间到了,老师微笑地走进教室来了,发现老师的脖子上有一面红领巾,哦原来是这样的,这位老师要教我们怎样学会算三角形的面积,怪不得刘老师的脖子上带着一面红领巾呢。
刘老师打开电脑,打开她的文件从里面找出数学的应用题,哦!我不记得告诉你们了今天我们不在教室里上课,而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因为多媒体教室里的教学工具样样都有,刘老师就开口发令同学们打开你们的工具袋,各组讨论,这几个图形能拼成什么的图形呢?讨论好的呢就举手好吗?
我每一组有四个人,在讨论时坐在前的俩位同学就可以转头和后面俩位同学一起讨论,我们组各用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都拼成了平行四边形,但是别的小组也很棒呀!还有些小组聪明一点还可以拼成别的图形呢!
到了下一题老师就叫我们打开练习本来写,这一题应用题,我非常灵活地把老师教的方法都用上了,很快就解决了问题,我心里有一种成功的快乐!
很快,就下课了,如果以后还有机会我还想上这样的一节课呀!
印象深刻的一节课
凤山县实验小学 五(3)班 林美伶
“耶!太棒了!”咦,这尖叫声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告诉你们吧,是从我们五(3)班教室发出来的。为什么他(她)们这么高兴呢?因为老师让我们去多媒体教室上课。同学们有的欣喜若狂,有的踩到课桌上高呼“万岁”,有的哈哈大笑因为是下午才去,所以大家只好慢慢地等待。
大家终于熬到下午。老师终于来了,让我们排队。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教室。一位陌生的女老师走了进来。她先做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姓黄,大家可以叫我黄老师,希望这堂课能吸引大家对学数学的兴趣。”“哗”同学们鼓起了掌。“请问同学们,你们认识三角形吗?”“认识。”我们积极地回答道。“那好,这堂课再让你们加深认识一下三角形。”黄老师接着说,“大家看,屏幕上有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呢!”黄老师接着说:“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的高在哪吗?”有一位同学积极回答:“我知道,物质度。它的高是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黄老师满意的笑了,说::“这位同学说得太好了,大家掌声鼓励!”大家拍起了手,那位同学的脸红红的,像熟透了的苹果一样,“大家再看。小明要去学校,在他面前有三条路,他应该走哪条能让他以最快的速度到学校呢?”有的同学看了看,说是中间那条近,有的同学说是过邮局那条近。黄老师听了大家的建议,清了清嗓子,说道:“大家的意见各不同,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大家看见了吗?每个人的桌角都有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的是两张纸条和一把剪刀。”这时,有一位同学问道:“三角形有三条边,为什么只给我们两张纸条呢?老师笑了笑:“你可以把其中一条剪了呀!”我和我的同桌韦琪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个三角形拼好。过了五分钟,老师叫两个同学上来展示自己拼的三角形,一位拼,一位讲解。老师还引导我们观察屋顶、榻架、单车三角架、电杆横杆等第都运用了三角形稳定性,这样就比较安全、牢固。哇,真神啊,由此我想到古埃及人所建造的金字塔,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历经桑海,至今还完好无缺的道理呢。
“铃铃铃”下课了。我出了多媒体教室,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刚才老师教我们的内容,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回荡
这件事过了许久,可我还是记忆犹新,我希望以后每堂课都这么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新知识,尤其是动手操作的训练,给我们加深了对新知的认识。这样记得就更牢固了。
指导老师:班显锋
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一堂数学课300字}.
凤山县实验小学 五(4)班 班 竹
记得廖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她要教我们的是“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认识”。上课前,廖老师先给我们进行分组,然后各小组自选组长、发言人、声控人、记录员等,接着发放一些课堂上需用的资料。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了!廖老师首先用谈话的形式引出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接着,廖老师打开电脑,出示课件,只见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画,图中有一个圆圈,圆圈被平均地分成了两半,有一半被涂上了黑色,而另一半不变,廖老师问我们:“涂黑色的地方是圆圈的几分之几呀!”人人都争先恐后的举手等待,廖老师走到我身边,轻声地对我说:“别紧张,大胆都说出你的想法吧!在老师的激励下,我大胆地回答:“它是二分之一,因为它把一个圆圈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所以它是二分之一。”之后,廖老师让我们分组学习,4个人为一个小组,把盒子里的纸月饼(有8个)平均分成它的四分之一。我与几个组员在思考、讨论、交流当我看到别的组完成任务后,廖老师还把一面小红旗奖励给他们时,我心中不禁起了嫉妒,便催促组员加快了步伐。不久后,我也代表我们组向老师汇报了学习成果,廖老师看到我们的学习成果,开心地笑了,同时也把一面小红旗插在我的旗台上,此时,我们的心比蜜糖还甜。
这节课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它不仅能让我们自主学习,而且还让我们小组探究合作学习,还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每个同学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自觉带、愉快地获取知识。这节课不仅让我大开眼界,而且让我感受到了新课堂教学的变化,这样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我喜欢。
篇三:《我最喜欢的一堂数学课》
我最喜欢的一堂数学课
—-吴正宪老师的《认识方程》
什邡市北京小学 魏 丽
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那是2012年11月6日,我参加了“北师大什邡附小举行小学数学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并有幸的聆听了国家督学、全国模范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政协委员吴正宪老师的《认识方程》一课及《从算数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的讲座。
吴正宪老师为大家献上《认识方程》一课,整堂课中没有华丽的课件,有的只是简单的几张图片;没有刻意的情境创设,有的只是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吴老师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自主和谐的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学习,大胆自由地探究发言,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整堂课让听课教师回味无穷,感慨不已。
《认识方程》一课中,吴老师先让学生针对方程提问题,学生提的问题有“方程是怎么求出来的?方程有什么用?”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已经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接下来吴老师出示自己用纸制作的简单的天平教具,告诉学生现在天平是平的,当左边放了300克的砝码时,会怎么样?吴老师边说边放砝码图片。学生用自己手臂的一高一低表示天平的不平衡。接着老师告诉学生如果右边放180克苹果会平衡吗?并随即把苹果的图片放在右边的天平上方。学生表示还不能平衡,还需要添加120克水果才能平衡,老师把120克的香蕉图片放在了天平上。接着,吴老师又让学生看着平衡的天平列个算式记录了下来。通过放进苹果,拿走苹果一连串的操作,引导学生用式子记录下来:180+□=300,180+x=300,180+x>300,180+x<300。其
次,把以上式子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再次,以直观天枰建模,拿走直观天枰,帮助学生建造心中的天枰。吴老师创设情境图:一壶装有2000毫升的水往两个暖壶倒满水,再往一个200毫升的水杯倒满水,正好倒完。引导学生抓住“正好倒完”找出等量关系来表述这时心中的天枰,最后抽象天枰,用式子表示心中的天枰:2 x+200=2000,过程中实现了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多完美的自然的过渡!吴老师认为,方程就是讲故事,让学生在身边寻找方程,把抽象方程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站在老师旁边就有方程,你能讲个故事吗?”多有趣的数学,学生兴趣怏然,这效果不就出来了吗。天枰是认识方程的最佳辅助学具,而直观天枰更能有效地解读方程。可见,自制教具,有效地开发教学资源能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课的最后,吴老师要求师生共同回头看,回顾反思,整理刚才的学习过程,把学习经历上升为经验。
课后,吴老师结合她的“认识方程”一课进行“从算数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的讲座。讲座首先提出了以下问题:
能顺利辨认方程的样子就是认识方程了吗?
能流利地说出方程的定义就是理解方程思想了吗?
方程是个建模的过程,怎样帮学生建立好这个数学模型?深刻理解方程的意义?
那什么是方程呢?数学教科书说“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作为老师,让学生记住这句话,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但记住这句话就是认识方程了吗?在吴老师的“认识方程”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判断是不是方程,之前学生遇到数学书上常见的方程样子能准确快速地判断,但是遇到“20+□=100”时候,没有学生能很迅速地做出判断,
这个时候课堂上就有了一个小小的“辩论会”。学生为什么不能很快做出判断呢?在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学生往往片面认为含有字母的等式才是方程。于是,找字母、找等号成了学生判断方程的标准。难道未知数等价于字母吗?
“核桃质量+20=50”,“20+□=100” 这些就不是方程吗? 所以,作为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在教学方程时,她给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
1、准确把握内容定位,正确理解其价值。
2、有效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做好铺垫和孕伏。
3、方程思想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用心地做好过渡。 具体到教学《认识方程》一课时,她是这样分析的:
(1)从直观的天平开始,变抽象为具体,变麻烦为简洁! 借助天平帮助学生建立了方程的概念。实物天平比较精密,操作很麻烦,很花时间;改用课件天平,操作由老师随意调控,虽然操作方便,但学生没有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于是就自己制作了学生能参与活动的直观的天平——用纸板做的天平,两端的托盘之间的横杆中心用螺丝相接,然后借助直观教具的形象展示,把抽象的方程直观起来。(吴老师强调:纸制天平虽然粗糙,但它留下的是最逼近数学本质的东西,其它非数学本质的东西大可“大刀阔斧”){一堂数学课300字}.
(2) 分类有方法,教学有技巧!
吴老师利用天平,把天平左边托盘放进180克香蕉和未知质量的苹果,天平右边托盘放进300克的砝码,通过放进苹果,拿走苹果一连串的操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用数学语言(式子)来记录:180+□=300,180+x=300,180+x>300,180+x<300接着,老师指导学生把以上式子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出方程是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分类时,吴老师的一句话为学生的分类铺平了道路:
师:“刚才,这些式子都是用天平称出来,结果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况”?
学生:“两种,平和不平”。
师:“对,不管是向哪边倾斜,总之都是不平。那你们能够将以上这些式子按照这样来分分类吗?”
简单的几句话,就使得学生不能乱分类了,只能把式子分为相等和不相等的情况。不然,分类的方法就很多了:比如含字母的和不含字母的,带方框的和不带方框的,如果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导致课堂无法控制。然后又马上把不等式的情况屏蔽掉,把问题聚焦在等式中,突显老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3)直观的天平没了,你心中的天平在哪?
吴老师利用水壶中的水倒入暖瓶中的过程,借用学生的肢体,形象地感受到天平没了却是存在的,巧妙地引导学生从肢体语言到自己的语言,再到数学语言来描述方程,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方程概念,而不是肤浅的 “含有字母的,有等于号的式子就是方程” 字面上的理解。
(4)方程就是讲故事
吴老师通过让学生讲故事,创设了一个个丰富的学习情境,巧妙地把方程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认识方程。
在其环节,学生根据同一个情境列出了以下三个方程:
X-145=35
X-35=145
145+35=X(这是不是方程?教学时,我也是有点迷惑,听了吴老师的诠释,豁然明白)
吴老师是这样诠释的:它虽然是方程,可它仍然是我们儿时的想法,不是今天的思维方法,如果方程的未知数单独放到等式的一边,如果事情复杂了,会使问题陷入困境的,如果你把未知数当成已知量进行思考,这种方式对你今后有很大的帮助。
这也显现出真正建立方程思想是需要一个漫长的体验、理解、感悟的过程。
(5)引导学生“回头看”,回归数学本质。
吴老师指引我们要学会与教材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专家对话、与课堂对话,才能深刻思考,真正把握数学本质。
听了吴老师的课和报告,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的课堂能如此来上,学生该多快乐,学习该多有趣呀!因为在名师的课堂中我看到了高效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在专家的说明中,我又领悟了这样的课堂是如何设计的。在名师的课堂上,我领悟到了专业成长的路径,这条路虽然崎岖,但并不是摸不到头绪。我将在以后教学中,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要以热情的鼓励、殷勤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孩子们,贴近孩子们的心。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下,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篇四:《一堂好的数学课的标准》
一堂好的数学课的标准
牛晶(2009年参加的培训)
一堂好的数学的标准
摘要:我们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听了这么多堂数学课,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好的数学课呢?到底要满足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 关键词:数学课标准
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听了那么多堂的数学课,做过3、4年的数学家教,现在又马上就要站在三尺讲台上,这么多年与数学课的不解之缘,在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对于数学课的看法。做为学生时,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听到一堂好的数学课,即将成为数学教师,我最大的愿望变成了能够呈现出一堂好的数学课。
究竟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好的数学课呢?我觉得单一的从学生角度出发或者是从老师的角度出发都是片面的,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老师的激情演绎与学生的全情投入的结合,不说是悬梁绕耳,也应该是让人回味无穷的。要做到这些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绝非易事。从开始的认识、准备、实现过程(授课过程)到课程检测及评价,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现在我具体的从这几个方向阐述一下在我的心中一堂好的数学课的标准,和一些实施的办法。
首先,要想成就一堂好的数学课,数学教师必须要增强数学意识。只有真正有了数学教学的真正思想,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所渗透、有所侧重、环环相扣,才能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时时刻刻的围绕着这个中心,使得我们的课堂真正的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学习知识的环境,而不是一个一味的生搬硬套的场所。{一堂数学课300字}.
(一)数学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增强全体意识。在数学教育{一堂数学课300字}.
学中,如何有效的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呢?唯一的办法是因材施教。具体表现在实施分层教育。
1、分层要求 :按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识实际,分层提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