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向李保国学习心得 教师向李保国学习心得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杨晓娟职中培训心得》

职 中 培 训 心 得

鄂旗高级中学 杨晓娟

2014年8月17-19日教育局邀请了杜郎口中学的四位教师针对管理层和一线老师分别开展了不同专题的培训。通过为期三天的培训活动,在课改方面使我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是杜郎口中学年级主任崔海军对于高效课堂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高效课堂突围与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建议。他提出现在仍有些地方存在“满堂灌”唱主角。学生坐在教室里,眼睛盯着黑板,可心思却在无边无际的遐想中遨游,完全成为了课堂的局外人。教师则以主人的身份掌控课堂,满腔激情地唱着“独角戏”。这样的课堂,教师讲得自我陶醉,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枯燥乏味。低效甚至负效的课堂,教师把教材和教辅、教案视为宝典,围绕重点、难点、易错点照本宣科、亦步亦趋,这样的课堂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种课堂教学的引导之下,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死记硬背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课改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课堂教学改革行进的速度决定了这个历程的长短。课堂教学应在实践中不断修复、完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和发展,逐渐缩短与“教学相长”的距离。他还鼓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还有一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李保国老师,他结合鄂旗教育局“以导为学”的教学方针,对导学案的立体化使用做了专题报告。他

提出,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一大改革。教师把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路线图自学,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并填写答案。它把以往课堂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这无疑比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前进了一大步。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所以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 当然,杜郎口现在已经不使用导学案,他们也是在课改初期使用的,所以随着我们课改的推进和发展,我们也可以抛开导学案,因为在实践中导学案也有其弊端。

另外,杜郎口的刘桂喜老师和袁艳艳老师分别针对教师管理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解读,这些都使我们一线教师对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们继续在课改路上鼓足了勇气和信心。

篇二:《向李保国学习心得》

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

李保国,1958年2月出生。河北武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科技特派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1975 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至1978年先后在武邑县怀甫公社广播站、武邑县机电局工作。1978年3月至1981年2月就读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蚕桑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89年7月取得河北农业大学果树学硕士学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1月取得中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于 2016年4月10日4时在保定逝世,享年58岁。 30多年来,李保国一直从事经济林栽培的教学工作,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9门课程,每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北方经济林栽培学总论》等9部教材的编写工作。他坚持把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长期的科研工作,大量的科研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能够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不断更新讲授内容,深受学生欢迎。 李保国毕生致力于山区开发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足迹踏遍河北山山水水,辨识了河北省山地景观生态经济资源特征,确立了山区开发综合治理的标准化基础工程技术体系和山地特色优势资源产业化技术体系,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技术、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技术、绿

色核桃配套栽培技术等优质品牌产业化技术。获得 “河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通过推广自己的先进成果,先后培育了邢台县前南峪村、内邱县岗底村、临城县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山区开发先进典型,示范推广面积达到了1826万亩,为河北山区生态治理、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1年至1996年,李保国为了解决太行山低山区土壤瘠薄、干旱缺水、造林成活率低、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重大难题,与课题组的同事们一同克服了严寒酷暑、山高谷深等困难,风餐露宿踏遍了前南峪村的所有山头地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数千次的山体整地爆破试验。他们提出的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的两聚造林理论和太行山生态林业建设技术,将过去只有酸枣、荆条等小灌木植被的干旱山地种成了苹果、板栗、核桃等高效经济林木,使前南峪村林木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6%。昔日穷山村,如今山清水秀,花果飘香,被誉为太行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获得联合国“全球环境保护五百佳”提名奖。前南峪人把李保国的名字和事迹刻成碑文,矗立在村口。

1996年至2003年,李保国为了研发无公害苹果栽培配套技术,常年吃住在岗底村,白天钻果园查看情况,晚上上山用黑光灯测报虫情,夜间分析研究解决方案,开发了富岗苹果生产的128道工序,实现了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的标准化。生产的“富

岗”无公害优质苹果在1999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银奖,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2007年被指定为2008奥运会指定果品,创出了国内驰名的“富岗”苹果品牌。此项技术带动了河北省优质苹果产业的大发展。

1999年开始,李保国在最难开发的太行山干旱丘陵岗地——临城县城北的狐子沟开辟了治理战场,他带领课题组成员在乱石遍地、荆棘丛生的荒岗上选取86个样方,调查植被、土壤和水土流失状况,确立了“聚土集水”的开发策略。选种了早熟薄皮核桃。经过10年时间,形成了配套的优质薄皮核桃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使过去赤壁几十里、草都长不好的荒岗变成了“花果山”“摇钱树”,培育出全国知名的“绿岭”核桃。首届中国核桃节在绿岭举办,同时,促成太行山区百里百万亩优质核桃产业带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

2009年开始,在平山县葫芦峪,李保国把山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技术做成了标准化模块,指导园区连片高规格治理荒山3万多亩,并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探索“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我国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典范。

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来演绎不平凡的一生,值得我们深入学习。30 年,可以让荒山变成良田;30年,可以让贫穷变得富裕;30年,可以让一个人变作一面旗帜。这是新闻媒体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同志最真实的评价。李保国,用

他的30年,将这一一印证。成就了一段秃山披绿,荒岗生金的传奇。

李保国30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艰苦的农村,带领学生们在这里与村们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实现绿水青山,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带领全村人民实现了集体致富。

作为一位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的学生,有这样的农大老师,是我们的骄傲。人生路上,我们需要这样的指路明灯,指引我们谱写完美的人生篇章。对于刚刚工作的我们,他是我们在工作中学习的楷模,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我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工作中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干事冲在最前头,不怕苦不怕累,争当工作中的优秀中共党员。

学习他技术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作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系统的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份子,虽然我们不能像李保国教授用他的专业技能常年的扎根在第一线,但是我们也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助力脱贫,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学习他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这是一个大写的人。传播中华传统美德,淡薄物质财富,追求永{向李保国学习心得}.

远的精神财富,一名出色的工作者就要做这样大写的人。

工作中需要这样的人,我们也要做这样的人–一名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工作的人。身为一名高速人,学习工作技能,掌握工作要领,用微笑传递大爱,为司乘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我们宗旨。工作无小事,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更好的展现高速人的良好形象。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更好的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服务大家,造福你我。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三:《向李保国学习心得》

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30多年扎根太行山,研究推广农业科技事业,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向李保国同志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学习!

【向李保国同志学习心得体会1】

李保国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服务群众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

党性坚强。李保国同志刚刚上班不久就响应学校号召支援山区建设,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坚守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动摇,认为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终其一生,他都在为自己的信仰的实现而奋斗到底。我们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改造主观世界和改在客观世界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一心为民。李保国同志时刻想着山区群众,爱护山区群众,关心山区群众,热情帮助山区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始终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我们要向李保国同志学习他这种“心里装着山区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群众精神。他之所以被誉为共产党团的光辉典范,之所以深受山区人民爱戴,是因为他始终与山区人民心相连、情相依。我们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努力解民忧、办实事。

艰苦奋斗。太行山区土层薄、有机质少、干旱少雨,植被难以生长,面对这样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李保国没有畏缩,而是整日奔波在山头地块里,从事着山区林业技术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工作。他把自己的理论知识、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李保国同志以他的一言一行对艰苦奋斗做了最生动的诠释。我们要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在挑战面前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迎难而上、共克时艰。

实事求是。在李保国同志看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还是一种人生态度。为了搞太行山区开发研究,他从事实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坚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向当地农民传授实用技术,为太行山区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要学习李保国同志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李保国同志是党的好干部、好党员。他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累。我们要始终发扬“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始终坚持埋头苦干、事必躬亲的做事态度,始终坚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尽己所能向党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向李保国同志学习心得体会2】{向李保国学习心得}.

在最近的班工作会议上,我们深刻学习了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的先进事迹。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来演绎不平凡的一生,值得我们深入学习。30年,可以让荒山变成良田;30年,可以让贫穷变得富裕;30年,可以让一个人变作一面旗帜。这是新闻媒体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同志最真实的评价。李保国,用他的30年,将这一一印证。成就了一段秃山披绿,荒岗生金的传奇。

{向李保国学习心得}.

李保国30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艰苦的农村,带领学生们在这里与村们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实现绿水青山,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带领全村人民实现了集体致富。

作为一位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的学生,有这样的农大老师,是我们的骄傲。人生路上,我们需要这样的指路明灯,指引我们谱写完美的人生篇章。对于刚刚工作的我们,他是我们在工作中学习的楷模,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我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工作中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干事冲在最前头,不怕苦不怕累,争当工作中的优秀中共党员。学习他技术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作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系统的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份子,虽然我们不能像李保国教授用他的专业技能常年的扎根在第一线,但是我们也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助力脱贫,出色的完成

本职工作。学习他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这是一个大写的人。传播中华传统美德,淡薄物质财富,追求永远的精神财富,一名出色的工作者就要做这样大写的人。 工作中需要这样的人,我们也要做这样的人——一名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工作的人。身为一名高速人,学习工作技能,掌握工作要领,用微笑传递大爱,为司乘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我们宗旨。工作无小事,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更好的展现高速人的良好形象。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更好的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服务大家,造福你我。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四:《向李保国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向李保国学习心得}.

向李保国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 向李保国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李保国同志是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他30多年扎根太行山区,立志做太行新愚公,矢志把最好的科研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区脱贫新模式。他创新了太行山板栗、苹果、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多个全国知名品牌,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决定》要求,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30多年来,他每年在农村工作200天以上,足迹遍布我省太行山所有山区县。在他的激励和带动下,河北农大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山区脱贫致富攻坚战,形成了坚实的"太行山道路"。全省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牢记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忠于使命,勇于担当,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

要学习李保国同志技术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作风。他累计培训农民9万余人次,示范推广种植面积1080万亩。他独创128道苹果生产管理工序,让村民像工人生产标准件一样生产苹果。他指导"富岗"苹果连锁基地发展到11个县(市),带动7万多农民走上致富路。全省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攻坚,引导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坚定信心,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美好家园。

要学习李保国同志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单是山区土质治理,李保国同志和他的团队就整整研究了十几年。他起早贪黑,白天跑遍山上的沟沟坎坎,晚上挑灯夜读,分析数据,寻求破解之道,使前南峪从荒山秃岭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全省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扎根基层一线,干在实处,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

要学习李保国同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李保国同志始终把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企业作为公益事业来做,不但不从企业、农户拿钱,不占一点股份,而且很多时候,下乡往返的路费、请专家前来培训的费用,他都是自掏腰包。全省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始终做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殚精竭虑,激情奉献,干净做事,奋发有为,积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注:>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向李保国学习心得}.

>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大全

>李保国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李保国学习体会》

全省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始终做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殚精竭虑,激情奉献,干净做事,奋发有为,积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学习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一

省委日前作出《关于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要求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在全省上下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河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保国同志是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他30多年扎根太行山区,立志做太行新愚公,矢志把最好的科研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区脱贫新模式。他创新了太行山板栗、苹果、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多个全国知名品牌,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决定》要求,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30多年来,他每年在农村工作200天以上,足迹遍布我省太行山所有山区县。在他的激励和带动下,河北农大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山区脱贫致富攻坚战,形成了坚实的“太行山道路”。全省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牢记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忠于使命,勇于担当,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

要学习李保国同志技术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作风。他累计培训农民9万余人次,示范推广种植面积1080万亩。他独创128道苹果生产管理工序,让村民像工人生产标准件一样生产苹果。他指导“富岗”苹果连锁基地发展到11个县(市),带动7万多农民走上致富路。全省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攻坚,引导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坚定信心,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美好家园。

要学习李保国同志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单是山区土质治理,李保国同志和他的团队就整整研究了十几年。他起早贪黑,白天跑遍山上的沟沟坎坎,晚上挑灯夜读,分析数据,寻求破解之道,使前南峪从荒山秃岭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全省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扎根基层一线,干在实处,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向李保国学习心得}.

要学习李保国同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李保国同志始终把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企业作为公益事业来做,不但不从企业、农户拿钱,不占一点股份,而且很多时候,下乡往返的路费、请专家前来培训的费用,他都是自掏腰包。全省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始终做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殚精竭虑,激情奉献,干净做事,奋发有为,积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二

在最近的班工作会议上,我们深刻学习了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的先进事迹。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来演绎不平凡的一生,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30年,可以让荒山变成良田;30年,可以让贫穷变得富裕;30年,可以让一个人变作一面旗帜。这是新闻媒体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同志最真实的评价。李保国,用他的30年,将这一一印证。成就了一段秃山披绿,荒岗生金的传奇。

李保国30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艰苦的农村,带领学生们在这里与村们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实现绿水青山,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带领全村人民实现了集体致富。

作为一位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的学生,有这样的农大老师,是我们的骄傲。人生路上,我们需要这样的指路明灯,指引我们谱写完美的人生篇章。对于刚刚工作的我们,他是我们在工作中学习的楷模,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我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工作中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干事冲在最前头,不怕苦不怕累,争当工作中的优秀中共党员。学习他技术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作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系统的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向李保国学习心得 教师向李保国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