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七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温馨提示:沉着自信,认真审题,轻松作答,你定能获得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 (35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 7分)
走进语文“大观园”,我看到了锲而不舍做学问的闻一多,遇见了目光深邃凝重的贝多芬,铃听了令人亢奋的安塞腰鼓,还欣赏了尽态极yán的印度舞蹈,__________……这一切,让我多么沉迷,多么难忘啊!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
尽态极yán ( ) 亢( )奋 .
(2)解释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2分)
(3)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予以改正。(1分)
______ 改为 ______
(4)根据本学期某一篇课文的内容,仿照上段句式在空格处续写一个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锲而不舍:
2、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写几句话。 (3分)
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牵动了我国各界人士的心。网络上陆续暴出了一些“爱国人士”的声音:“日本大地震太好了,最好把日本震灭了。”
对这些“爱国人士”,我想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 (7分)
(1)请围绕活动主题,仿照示例,确定一种对象,设计两个采访的问题。(2分) 示例:采访对象:同学
采访问题:你曾经有过什么烦恼?你是怎样摆脱烦恼的?
采访对象:
采访问题: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自己又是如何对待烦恼的?请列举出你排解烦恼的两种方法。(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曾是你小学时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升入初中时他去了另一所中学。正好他发短信来向你诉说“在新的学校没有知心朋友”的烦恼。请你发一则短信给他,帮助他化解烦恼。(40字以内) (3分)
4、文学常识与课外名著阅读。(8分)
(1)下列各项中搭配错误的一项是(填序号):( ) (2分)
A.《木兰诗》—南北朝—乐府民歌 B.《社戏》—鲁迅—周树人
C.《昆虫记》—科普著作—布封(法国) D.《最后一课》—小说—都德(法国)
(2)“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瞧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这个片段出自名著《______》,作品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就是作者_______的乳名。这部小说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人物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5、按提示默写,任选5题作答。 (每题2分,共10分)
(1)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5)赵翼《论诗》中表明“代代都有影响后世的人才”意思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山中杂诗》描写了独特的山中景色,其中最有趣的现象出现在这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木兰诗》中写木兰跃马飞奔、驰骋沙场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 。
二、 阅 读 (45分)
(一) 阅读文言文《伤仲永》选段,完成6~8题。(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父异焉 (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
(3)稍稍宾客其父( ) (4)不能称前时之闻 (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泯然众人矣。
8、方仲永从“指物作诗立就”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二) 阅读《猫》选段,回答9~12题。 (14分)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9、从文段中找出揭示“芙蓉鸟事件”真相的句子,写下来。(2分)
10、分析一下“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个句子好在哪里?(4分)
11、对于作品中的“我”妄下断语打猫,导致其死亡的这一事件,你想对“我”
说些什么?(4分)
12、生活中,你一定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别人误解过吧?请简要叙述一个这样
的事例。 (4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13~18题。 (21分)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童心
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
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3、玛娅非常喜欢并且希望买下那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原因是什么?(4分)
篇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单元解读:
本单元选编了五篇描写动物的文章,它们是郑振铎的散文《猫》、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诗人牛汉的代表作《华南虎》、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动物小品《马》和蒲松龄的神奇故事《狼》。这些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反映了人类对动物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存轨迹。
本单元在选文时既照顾到了古今中外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又考虑到了体裁的多样性(小说、散文、诗歌、科学小品)。而且从文章的题材上也力求丰富多彩。古今中外描写动物的文章非常多,其中不乏名家名篇,但这些文章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题材:
一、西方的纯粹的动物小品,它们从科学的猜度比较客观地描述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比如,七年级上册选编的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本单元选编的布封的《马》等;
二、反映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文章,它们一般不会脱离环境,单纯地描摹一种动物,项是将这种动物放在人类社会中去体察它的处境和遭遇。郑振铎的《猫》等;
三、借物喻人的文章,它们往往把人类对某种现象的批判、对某种精神的崇敬寄托到某种动物身上,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折射人生的思考,比如,牛汉的《华南虎》、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等。本单元力求囊括这三种题材的文章,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单元导学目标:
1、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2、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3、掌握精读和略读课文的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并且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单元导学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并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猫》
【导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道理。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对比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导学重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道理。
【 导学难点】
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对比的作用。
【导学方法 】
1、 勾画圈点法
2、 发现法
3、 讨论法
【教学辅助】 ppt
【导引过程】
一、课前热身:请学生介绍作者和字音字形
二、整体感知,体会文章情感。{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作文}.
根据多媒体出示的问题在课文中勾画出答案,并将问题以表格形式反应出来:
(课前请该小组将表格板书在黑板上,让其他小组提出不同意见)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
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3、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于它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发现问题、改正不足,师生共同明确,幻灯片展示
4、提一提,问一问 即结合表格和文章,学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
(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2)、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3)、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以上为参考
三、研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 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
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 17-29段)。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4、“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 饥饿所杀。
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 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5、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7、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
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
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8、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
―――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四、 主题探讨
通过对三只猫不同结局地叙述,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痛苦,表现了
“我”认真吸取教训,勇于自责的精神。进而告诉人们:待人接物不要有偏见,应当平等公正,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那样会留下痛苦的回忆,冤枉了别人,如果对方难以辩解,那更会给自己留下痛苦。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人或被人误解?把事情经过说给同大家听一听,并
且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巴金《小狗包地》为例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郑振铎先生的《猫》,文章写“我”三次养猫的经历,“我”养猫时的心情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不仅随着“我”的感情变化而变化,同时也使我们有自己的收获:生活中,待人接物不要有偏见,应当平等公正,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七、作业
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么做?请写成200字的片段作文。
《斑羚飞渡》
【导学目标】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作文 你错怪我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