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白纸若干张、彩笔、圆规、直尺、圆形物体一个
教师: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纸片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在本节课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的改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欣赏圆、发现圆开始,深深吸引学生,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教给学生学法:情境中欣赏圆的魅力——合作中探究圆的特征——介绍中体验圆的数学文化——实践中感受圆的数学价值,大胆放手,把一切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活泼,而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五、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二个主要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都和哪些平面图形做了朋友?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二)、突出主体、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圆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路标、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我会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圆就在我们身边。
接着,我会出示的两组图形,第一组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第二组就是圆形,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组图形是由线段首尾连接所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通过课件展示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根据课件图片让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在适时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
(1)以四人为一小组,一起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
(2)把你们的发现,准备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 认识半径、直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这里因为有半径的知识做基础,我会尝试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直径的知识,
活动二:一起动手
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
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
3.请分四人小组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得出d = 2r与r = d/2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口答:
3、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我会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向外延伸.我会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画圆都用到了什么方法和工具啊?和大家交流借鉴一下经验好吗?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如硬币.线 ,笔,圆规等.此时我会装做很着急的样子向学生问:老师想画一个8厘米的圆可不可以用一元钱的硬币呢?为什么啊?生:学生会从大小不符合等方面来说明不行.此时我又会说那我要是想画一个6厘米的圆又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啊?生:可能会比较困难.(我在适时从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圆).接下来我在小结得出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通常用圆规来画。并播放课件圆规确定半径的方法以及圆规画圆的方法的过程.(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
最后,我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了两道习题.来加深所学的知识,一是让同学们1、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2、画出直径是4厘米的一个圆。
实际应用: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学校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为10米的圆吗? 我会适时加以巩固,在所学知识基础上史料连接,有关圆的知识,名言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体会圆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圆与生活又有很大的联系.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巩固练习
1、填空。
(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回顾了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判断,并说为什么。
(这些题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图略
圆心O 半径r 直径d
d=2r或r=d/2
圆规画圆: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
篇二:《人教版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分析。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与作用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圆的认识的说课稿}.
⑴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直径的关系、掌握画圆的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建立。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二 、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独立观察思考,发现事物的特征,有小组探究、交流、学习的能力,我抓住这些特点,尽力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形成一个互动有序、收放自如、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
三 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让“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一课改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的演示功能,引导生通过实验操作、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说教学准备
圆形纸,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等。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从而导入新课——圆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这样,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 认识半径、直径
课件演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通过课件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半径和直径的认识。
(3) 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在这里,我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出示课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让学生通过讨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能画无数条,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能画无数条,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4)、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最后课件展示用圆规画圆步骤:
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点间距离;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接着,让同学想一想: 圆的大小由( )决定, 圆的位置是由
( )决定.最后,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判断: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3)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4)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
(5)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小。( )
2、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3、思考:
提问:能否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应装在那里?让学生讨论,思考,充分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因为圆的半径相等,车轴安在圆心,车轮滚动起来车轴到地面的距离总是相等,所以圆形车轮平稳。
(这几道题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并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四)知识小结,提出希望
我们从周围的事物中发现了圆,了解、掌握了圆的特点,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圆。{圆的认识的说课稿}.
自己的贡献!
六、说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同一个圆内: d=2r或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篇三:《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圆的认识》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P55-57页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圆”的教学是学生认识曲线图形的特征的开篇,在低年级教学中,学生对圆只是直观的认识,本课教学要认识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并学会用圆规画圆,继而为本册后面学习圆的周长、面积打好基础。
2、编排特点:
教材先借助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编排特点体现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但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明确指引和调控下,学生相对独立探索空间不够,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基于上面的认识,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和高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并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感知和探索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
2、在尝试画圆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3、通过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概念以及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即d=2r)
技能目标:
1、通过画圆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习惯。
2、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圆所包蕴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探索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用圆观画圆
二、说教法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图形形状、感受和认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索过程,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活动体验法来组织学生从数学的过程性和数学的文化性两个角度进行探索。一方面,通过设计认知拓展空间活动,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索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引领学生经历了对圆的特征的“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另一方面,使圆所具有动化特征,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功之路长的动力资源。
三、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必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主要建构知识的过程”。这要求学生要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的探索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此,我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采取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摸一摸、辩一辩、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圆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并进行推理和想象等数学思考,有效提和或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情境引入,抽象圆。
课一始,学生通过对圆的联想,从生活经验中找出圆的烙币,再用课件展现大自然随处可见有关圆的画面,最后定格在一颗小石子轻轻烙下,一圈圈波纹圆以一种非常美好的形式呈现在孩子们的视野,再从画面中抽象出圆,这样导入既突出了几何建模过程,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
(二)摸圆活动,整体感知圆。
1、猜图形
2、摸圆活动
3、区分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
4、描述圆
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也是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为此,我精心组织猜图形、摸图形的学习活动,一边帮学生复习直线图形,一边丰富学生对圆的外部特和下实实在在的感知,感受曲与直的同时,感知圆的外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