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水结冰了教案》
水结冰了教案
教学目的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3.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重点
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
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具
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教学过程:
一、冰的观察
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
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
(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争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3、师:清楚怎么做了吗?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注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5、师: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课后练习:
一、 精彩补白。
1、水和冰比较水是( ),冰是( )。
2、水在( )温度时可以结冰。
3、作“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实验时,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毛巾,是为了起到( )作用;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是为了制造( )。
二、明辨是非。
1、水一遇冷就会结冰。( )
2、水是无色透明的,冰是白色的。 ( )
3、冰块是由水变成的,所以是液体。( )
4、利用水和结成的冰可以保存食物、药品等。( )
三、拓展。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了吗?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
板书设计 3、水结冰了
温度降到0℃
水(液态) 冰(固态)
2015年5月21日
篇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冰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体,许多学生也有过接触冰块的经历。这节课,学生们将要观察水结成冰后有什么特点,例如冰是有固定形状、确定体积的。学生还可能会注意到水结冰以后体积增大了,在冰块托盘中占据了更多的空间同时,他们还将观察到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在什么温度时结成冰的。
【设计理念】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四年级上‘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3、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亲身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四年级上‘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烧杯;塑料杯1只、冰块1杯、试管(试管架)1支、小半杯纯净水、水温计1支、食盐、筷子1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3-4分钟
1、游戏:同学们,想知道这两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我请一个同学上台来摸一摸,但是,不准偷看,好吗?
2、学生参与。(可以叫学生“再捏一捏”)
3、你能告诉大家盒子里分别装的是什么吗?(一定说明白、完整)
4、追问: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能说说理由吗?
(冰很泠,固体水是热的,液体)
5、哦,他是从冰比较冷,水比较热这个特征判断出来的(揭开盒子)。看来,这位同学很善于利用“手”这个感觉器官进行感知、判断。除了手,我们还可以“用眼睛来看;用鼻子来闻,)
(追问:在实验室里怎么闻、尝?)
二、冰的观察 8-9分钟
1、揭题明标:冰和水,本是我们生活中很普通的物体。今天,我们就要借助感官,观察冰是怎么样的?同时,我们还要一起来研究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板书课题:水结冰了)
2、【课件:维恩图】问:这张表你会填吗?怎么填?
3、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感官,仔细观察实验盘中的冰与水,找到它们相同与不同的特征,并用简洁的文字记录在表上。
4、学生观察记录,教师指导。
5、汇报。【课件:维恩图】
(1)谁能说说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征?
共同特点:无色、无味,无气味、透明
【课件:相同点】
(2)它们不同的特征有哪些?
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
水:无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柔软
【课件:不同点】
6、教师指课件,引读:通过比较、观察,我们知道了冰和水相同的特征有——;不同的特征有——。{四年级上‘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我们还知道水是液体,那冰呢。(板书:液体 固体)
三、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20-22分钟
1、液体的水是怎样成为固体的冰呢,大家有兴趣研究吗?!
2、猜测:那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时才会结冰呢?(学生猜测2-3次)
小结:老师把同学们的猜测归纳起来,意思就是水在“低温”下才能结成冰。是吗?
【板书:低温】
3、测试:现在,老师请各小组用温度计测出试管里水的温度。看哪组测得又快又准!
4、学生分组测水温,然后汇报。
5、问题与方法:经过同学们的测量,让老师知道了今天的水温大约是℃。前面,大家说到了水在“低温”下才能结冰,而现在的水温却大约有℃,温度还比较高。那么,我们在课堂上怎样才能获得“低温”,使试管里的水结冰呢?【请阅读
P49,然后再回答老师】
(1)借助已经准备好的冰。(真聪明,你发现老师准备了冰!)
(2)在碎冰中加入大量食盐。(追问:为什么要加大量的食盐?请阅读P49的第三段)
(3)在塑料杯外裹一张干毛巾。(请同学们看图,你还发现需要注意什么?)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读书、交流,知道了实验的方法。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实验的步骤。【课件:实验步骤】齐读。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请齐读“实验要求”。【课件:实验要求】
(1)温度计和试管容易破碎,使用时注意安全;
(2)实验中,要注意观察,边实验边做好记录;
(3)善于发现问题,小组交流时声音要轻。
7、追问:老师想知道,我们今天的实验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水刚开始结冰】 小结:对。老师还希望你们能及时地把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记录下来。
提醒:为了让水受冷均匀,请实验中各组用温度计轻轻地搅动试管里的水,这样,还能及时地感知到水在什么时候“开始结冰”呢!
8、出示实验记录表。这张记录表,你们会填写吗?【重点强调“记录变化”“开始结冰”】
“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实验记录表
研究的问题: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
实验器材:塑料杯、冰块、试管及纯净水、水温计、食盐、筷子等。
9、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研究的问题、方法,知道了实验的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就开始研究。先请组长上台领冰,然后再按要求分组实验。(教师加强指导,约10分钟)
10、汇报。
(1)哪组愿意先来汇报你们组实验的数据和发现?!(抽另外。1组:还有哪组想来汇报?第2组:有不同的发现吗?)
(2)追问: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逐步下降)
(3)小结与处理各组“误差”:老师发现个别组的结论与其他组有些差异,得出水结冰的温度不一致。我想,这里有温度计的原因,也有实验方法的原因。科学家们曾经也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与我们大多数组一样——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0℃,是温度的变化使水结冰了。
(板书:温度、0℃)
11、小结: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肃的事情,我们必须按照要求,科学、规范地实验。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观察、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只有这样,才会有收获!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我们自己吧!
篇三:《水结冰了教案》
《水结冰了》教案
城关二小 李 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水结冰了》。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水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冰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变化关系。在三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知道冰是由水变化而来的,通过这节课学习,要让学生对温度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明白温度的变化是与热量相关的,还可以为后续的集中探讨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见到过冰,对冰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因此,学生理解掌握冰的特点并不难,而且学生渴望探究自然界中自己所不熟知的各种现象,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2、通过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变化,了解冰的特点,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3、培养学生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冰的特点和水结成冰的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水为什么能结成冰。
教学准备:把学生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毛巾一张、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水温计1支。
设计思路: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学会选择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因此,本节课设计以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实验为主,再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冰的特点及水结成冰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科学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见过冰吗?能说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冰的有关知识。(视频展示水结冰过程,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你们还想知道冰的哪些知识呢?
引导学生说出:冰到底有什么特点?水在什么情况下能结成冰?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谈话直入主题,把学生思维的焦点集中在冰上面,有利于快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小组合作学习,认识冰的特点
1、分小组观察冰的特点。(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一些冰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冰的特点最多?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2、全班交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知道的冰的特点与全班同学分享?你是怎么知道冰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呢?你又怎么知道冰有固定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交流,发现冰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时认真、仔细的态度,学会观察的一些方法。】
(二)交流探讨冰与水的相同与不同
同学们真能干,通过观察思考知道了冰的特点。那么冰与水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比较呢?
通过学生的发言交流得出结论:
相同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
不同点: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
水——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柔软
你会把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填在实验记录的图中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冰的特点及与水的相同与不同。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探究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成冰
有谁知道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成冰?其他同学想知道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谁能说一说说怎么做这个实验呢?(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的方法)
1、通过小组交流、看书了解实验的步骤,探讨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用毛巾包装满碎冰的杯子?要往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是什么道理?
2、分组进行实验
教师提示:在实验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试管中的水以及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情况。
3、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选择探究方法、合作探究,从而知道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实践运用
1、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呢?
2、冰雹是怎样形成的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回家做一块冰,再对它进行观察,看看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水结冰了
冰 水
(1)水在0℃时会结冰。
(2)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篇四:《《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