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一年级作文:时代变化大》
一年级作文:时代变化大
时代变化可真大,现在,家里的老人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一次,我放学回家,进门后,外婆没有像往常一样出来帮我拿书包。于是,我悄悄走进了房间。天哪!外婆正在斗地主,我吓坏了。外婆对我笑了笑,继续斗地主。
这时代变化可真大呀!
篇二:《时代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背景分析】
从2004年广东高考[微博]单独命题以来,语文作文命题的形式主要是话题或命题作文,虽然在复习和模拟考中都有所涉及,但由于材料作文在高考中没有出现过,因此各学校并没有作为重点,相信各校在2012年高考语文备考中作文重点仍是命题作文,前几年一直“盼望”着的材料作文终于在人们快把它遗忘的时候降临在今年的试卷中,可以说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说它“出乎意料”是从外在原因看,因为老师和学生的惯性思维,我们一直认为广东作文应该还是会求“平稳”,对审题难度要求不会太大,于是在复习计划中没有对材料作文给予重视;从内在原因分析,由于材料作文的审题理解相对困难,是复习中的难点,需要大量的时间,而收效未必见好,前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的确想在短时间里让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学习把握是比较困难的。既然不太会考又有难度,所以少花时间在材料作文方面的审题写作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从高考学生的考后反应看也都证明了这种情况。
当然材料作文也并非超出考纲,更不是什么魔鬼,皇帝轮流坐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我们有些疏忽罢了。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语文,尤其是作文从来就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当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情感思想表现出某个意识或整体倾向于某种意识时,往往会激起社会生活的涟漪,命题者就会敏感地捕捉到这个时代背景,当然高考作文尤其是广东高考作文一般都不会直接去接触某个具体的人物或事件来命题,但真题背后无不暗合时代背景的需求。目前,人们的生活或事业在现实生活转型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挫折,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许多现实环境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回到过去,还是幻想未来呢?材料中曾两度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而面对自己的人生,命题者也借此希望每个考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因此这样的材料作文是“合时”的,也是合适的。
全国命题的高考试题几年来都主要是材料作文,但毕竟是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第一次以材料作文命题,所以同学们想写好并非易事,尤其在审题、立意、命标题方面是重要的几步,也是今年阅卷评审的着眼点。
【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的来源一般是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或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也有用诗歌、漫画、名言等作为材料的;材料形式有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今年广东高考材料作文是多则历史名人言论的材料,一则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一段话,一则是居里夫人的一段话,没有另外说明,只有要求“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材料作文较之话题和命题作文,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审材常见病症有:①脱离材料,随意而为②朦胧感知,似是而非③抓枝叶而弃主干,④抓现象而弃本质。
对此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应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紧扣材料,弄清事件事理的关系。在第一则材料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在第二则材料中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强调“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的联系是有关“时代”的选择,“他愿意”“你愿意”“她宁可”都表明材料中人物对自己生活时代的关注,实际上是对自己和生活环境的关注。弄清楚两则材料的交汇点机关系是审题立意的重要以步。
其次,要想从芜杂的材料中快速确定立意的方向,要有明确简洁的思路,比如:可以通过抓关键句法提炼。本次材料的关键局是居里夫人在信中的的总结“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这句包含的生活哲理的话。还可以从事物的因果联系提炼。通过挖掘事件性材料的结果和所供材料间的内在因果逻辑联系,从结论入手,推导材料间的因果联系并提练观点。起因是汤因比、涵娜、伊雷娜都表示自己愿意生活的时代,暗示自己现在生活的是时代不够理想或不好,面对这样的生活理念和态度,材料借助居里夫人的话得出最后结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材料的这个结论显然是有针对性的,是对汤因比、涵娜、伊雷娜观点的否定,这里的关键词当然是“每一个时期”“有趣”“有用”“生活”,由此因果分析不难得出原材料的情感意向和原材料的“所指”意图,正如广东省特级语文教师邹寿元说“这两段材料的实质是说,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不管环境如何,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为实现理想不断努力”。这是这次材料作文立意的总体方向。
第三是提炼观点。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首先要明确的是对材料中居里夫人的话“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不能否定,虽然说是“自选角度”,但原材料的“所指”意图是不能自选的,考生只能在此基础上延伸出能纳入总轨道的“能指”联想。这是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的根基。考生提炼材料观点,最容易患的毛病是似是而非、隔靴搔痒的擦边球式结论,而在高考作文阅卷中要求要“切题”和“观点明确”,因此其适用范畴和要点要与原材料的倾向和启示因子的相似点越多越好,当然最好是一语中的,如要特别思考联想“有用”“有趣”的意指是什么?还有“时代”“生活”这些要素也要考虑,从而做到观点是正确而不片面性,鲜明而不模糊,集中而不泛泛,至于新颖则不比过于追求。
本次材料作文可从以下方面立意:①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自我价值②人生的价值的体现与时代环境的关系③什么样的时代都有精彩的人生④做时代生活的主人等。
【拟题方法】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文章好比人的躯干,中心论点好比人的头部,而题目则是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题目则是文章的“窗户”了。因此,应该认真对待拟题目。题目比论点更需要准确、鲜明、简洁。好的题目,或准确揭示文章主旨,或点明论述范围,或新颖别致,都能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吸引读者(阅卷老师)仔细阅读下文。
从拟题形式上看有论点型、范围型、感想型、联想型、关系型、问题型等。例如:《时代的召唤》、《我的时代生活3.0》(范围型)o;《我愿意生活在现实中》、《要正确对生活环境》(论点型);《由o<居里夫人的话>o想到的》《被穿越的现实》(感想型);《我与李白的会面》(联想型);《过去、现实与未来》(关系型);《如此“穿越”恰当吗》(问题型)
拟题原则——总的原则是紧扣中心论点及材料的特点来拟定。从应考的实际来说,最好拟成论点型题目,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中心论点确定的情况下,只需把论点句照搬或缩简短一点即可。如果这样做有困难,那就拟成感想型,既简便又稳妥。
【谋篇布局】
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写作在确定了立意和题目后基本相同,但材料作文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在开始引题方面以定要结合材料,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引”、“析”、“提”、“联”、“结”
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
引述时应注意:
(1)、要有针对性。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2)、要概括。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点。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材料作文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而要联想联系,论证论点。“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
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考生可以选择贴近现实,贴近日常生活的兴奋点”(陈少华语),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5、“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完成材料作文的写作,学生常患两种毛病,或照抄原材料列于文首,或对原材料随便提及几句,有的甚至一句也不提。材料作文意在让学生在原材料中提炼观点,如果不作引论,不叙原材料,不分析原材料,习作观点横空出世,就会使人摸不着头脑。因此考生要抓主原材料的重点信息在简洁的引论中展开“是什么”的问题,接着“为什么”的探究中层层深入论证或展开记叙,最后从“怎么样”的角度明确方法或升华主题。(冠华作文网)
【写作范例】
让未来记住今天{时代变化作文}.
被人称为“镭的母亲”的 居里 夫人一百 年前生活的社会我们也许已经无法感知,但我们都知道这位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是在怎样清贫艰苦的环境中奋斗的故事,和许多科学家一样,当我们探寻他们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的动力时, 居里 夫人的那句话仿佛又响起在我的耳旁,她说“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是的,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活在哪个时期或什么样的环境中,要想过的“有趣而且有用”在于我们个人的内心世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我不知道屈原是否抱怨过他生活的时代,当楚怀王不再相信他的时候,当他的祖国抛弃他的时候,走到汨罗江边的诗人的心中已经对未来没有了期许,但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铮铮誓言今天还回荡在时代的天空,屈原让未来记住了他。比屈原稍早一些时期,在泗水的岸边埋葬着一个中国乃至于世界伟大人物,他是儒家学说的创立者,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一个曾经是管理仓廪和放牛羊的小官,虽然生活清贫,但他十五即“志于学”,周游列国,推行“仁爱”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当今在全世界有一百多所以他名字名命的学院,他就是孔子,“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和沟通着世界与中国的桥梁。这个早年丧父,家境衰落的没落贵族子弟孔子不知是否也曾抱怨过生活和时代对他的不公!,但孔子让未来记住了他,这位对全世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走自己的路,让人家说吧!——但丁
余秋雨先生曾所说他最想生活在魏晋时代,这不禁使我想起一个人物,他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诗人陶渊明。发现一片“世外桃源”,那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座寺院敲响的晚钟,在山中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游动;一汩汩清澈的流水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暮霭中天边的飞鸟依恋着旧林,回归的浣女在竹喧中隐约可见,相信你你一定能体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陶渊明也许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五斗米岂能让他移白
首之心,在“复得返自然”后,陶渊明走出了他自己时代的足迹,也许是魏晋时代那特有的无拘无束超逸的时风,也需是他本身就想过“有趣”的生活,总之陶渊明让未来记住了他。 留下我们的足迹——拿破伦一世
我们不能挽留昨天,但可以把握今天,我们也不能确定未来,但我们还是可以把握今天。 每个时代里,都有那么一些守候自己信仰的人,从而留下了他们坚韧的足迹。这些被称为“孤独的舞者”的舞姿也成了无数后人所敬仰的姿态。史铁生不能走路了。于是他与北京地坛公园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每天摇着轮椅去地坛读书,看日出日落,他说:“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地坛公园弥漫着沉静的光芒,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准备了这样一处安静的地方,树阴和夕阳笼罩着史铁生的身影,对这位长到20岁上忽然截瘫了的青年,时代没有特别眷顾这位健全而丰满的思想的伟大作家,读罢他的作品你会从他睿智的言辞中感到为人的价值和光辉。史铁生走了,然而他的足迹是那样的鲜明,史铁生也让未来记住了他。
正如一位哲思的人物说过“时代不是从青天上叮当一响掉下来的,是无数的我的呼吸与湮灭铸成的”,如果有人问我愿意生活在什么时代,我会说我愿意生活在“我的时代”里,在一个时代里我们要做的是把握今天,让未来记住今天。(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 高勇) 游德发说,今年高考作文的题目很有意思,现在很多人,包括年轻人、学生,总喜欢简单地否定现实,甚至会偏执地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总是不好,自己不逢时,而对自己所处的现实时代缺乏历史的真正考量。这个题目具有思辨特色,很能引人思考,很考人,也能检测考生平常的阅读、思考水平和视野。
游德发说,在审题上,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要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本次作文的材料是什么意思呢?可以说,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是要考生思考居里夫人关于生活的一句名言“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居里夫人的原话大意是:“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欢乐”。
为了让考生更好地理解居里夫人关于生活的这一名言,命题者转述了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对自身生活时代的理想选择,又转引了居里夫人的外甥女对自身生活时代的理想选择。这就告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人们都喜欢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总喜欢批评自己所处的时代,总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就是最黑暗的,最不好的。以为以前比现在好,以后比现在好,就是现在不好。而居里夫人告诉我们,其实无论哪一个时代,我们都可以过得有趣而且有用。这就告诉人们,一个人生活好不好,其实并不取决于生活在哪个时代。那么,为什么每一个时期我们都可以过得有趣而且有用?我们怎样才能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得有趣而且有用?要生活得有趣而且有用取决于什么呢?等等。这就是命题者要考生思考的问题。比如,取决于我们生活的态度,取决于我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取决于我们本身对生活意义的认识,等等。如果我们怀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在每一个时期就都可以过得有趣而且有用。反之,过去也好,未来也好,都是枉然。
篇三:《36年作文窥时代变迁》
36年作文窥时代变迁
从1977年恢复高考迄今,已经走过了36个年头。36年,36届莘莘学子,36类风格不同的高考作文。如今,你还记得当年高考时的作文题目吗?当年在考场上的你,是否曾为作文“狂”?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高考作文命题者和写作者都是社会人,这决定着任何时代的高考作文命题,都不能脱离时代而独存。当我们穿越岁月的尘埃,可明显看到时代风云对高考作文命题的影响,仿佛听到时代前行那不可阻挡的脚步声。
解析
恢复高考36年来,作文题目经历了什么变化?记者采访了《帅作文》周报特级教师顾问团成员,他们认为,高考作文题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1977年—1979年:政治色彩浓厚
上世纪七十年代,受“文革”和改革开放初期影响,高考作文题政治色彩鲜明。1977年高考分省命题,黑龙江省的作文题为“每当我唱起《东方红》”,当年湖北省的作文题为“学雷锋的故事”;1978年全国卷作文题是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年作文题是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高考作文题,以命题作文为主,政治色彩浓厚。
1980年—1989年:聚焦社会热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高考作文命题开始聚集社会热点。如关注人才问题(1981年的《毁树容易种树难》),关注环境污染问题(1985年给《光明日报》写信,反映学校受污染的情况),关注社会风气问题(1986年以《树木·森林·气候》为题)等。
这一阶段高考作文题逐渐向关注社会热点转化。
1990年1999年:关注社会道德
上世纪九十年代,高考命题向关注社会道德转化。1990年: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写一篇议论文;1993年:就“帮人补课要不要收取报酬”写一篇广播稿;1995年:议论文《鸟的评说》;1997年:根据两则助人为乐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等。这一阶段我国处在深化改革时期,高考作文命题转向关注社会道德,关注修养品行,关注精神空间。
2000年—2011年:体现人文关怀
新世纪以来,高考作文题开始向关注人本文化转化,如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作文,2001年是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2年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作文等。这阶段反映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在更新,题目更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这也是社会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从2004年开始高考卷不再全国统一,命题可谓色彩纷呈,但这一特色并未改变。
题目
历年湖北高考作文题(节选)
197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1980: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1981: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198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3:看图作文,漫画《挖井》,说明一篇;议论一篇;1984:自拟题,关于怎样写作文;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1986:“树木·森林·气候”;1987: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1988:《习惯》;1989:根据“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写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根据素材“玫瑰园里的花与刺”,自选角度,展开议论;1991: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1992:材料作文,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题目自拟;1993:就“父亲、女儿、儿子关于梧桐树老皮剥落的对话”写一篇记叙文;1994:《尝试》;1995:材料作文,素材“诗歌《鸟的评说》;1996:看图作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截错了”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1997:材料作文,主线为“助人为乐”;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也可以自拟题目,中心围绕“心理承受力”;1999: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内容作文。
2000: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作文;2001:以“诚信”为话题作文;2002: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作文;2003: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作文;2004:《买镜》;2005:根据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自拟标题作文;2006:根据汉语中带“三”成语的联想与感悟作文;2007:以“母语”为话题作文;2008:《举手投足之间》;2009:《站在门口》;2010:材料作文,“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2011年:《旧书》
总结
2004年分省命题后
湖北卷作文题呈现五大特点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特级教师 刘培淮
湖北省考试院明确提出,今年高考将与近年高考命题“平稳过渡,无缝对接”,说明省考试院对近年语文高考命题是肯定的。湖北命题的五大特点,从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未来的高考作文命题走向。这些命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形式上,由材料作文向材料加命题(或话题),再向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转化;
二、审题难度,由偏重理性思辨的好高骛远,向偏重感性体验的脚踏实地转化;
三、内容上,由关注宏大命题向关注社会生活,突出人文素养、文化意蕴转化;
四、写作面越来越宽泛、开放,题目向日趋中性化、广义化转化;
五、体裁尽管呈开放性,但明显可见向偏重记叙性文章转化。
至于当下高考作文命题的缺陷,就是命题者为防止教师学生的猜题押宝,使命题日趋中性化、广义化,再加上单纯的命题作文,多少有些难于激发考生的写作冲动和激情,这只能寄希望于今年或以后的改进和完善。(本报记者高家龙 罗欣 尚娟 胡迎霞 摄影:记者 叶茂林)(楚天都市报)
篇四:《感谢时代造就自己(8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感谢时代造就自己(800字)作文
感谢时代造就自己 在这个飞快旋转的时代里,有许多人怀揣着梦想飞入,但
又留下了泪水飞出,抱怨着时代的苛刻却从未试着心怀感激地回首过去题记 浓稠的雾霾
夹杂着尘埃缭绕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上空,我不知何时认为,耳中回响着人群的喧嚣,消失的
是善良的背影,两眼放空着,双目被云雾所遮掩,划破的是纯真的面颊,所谓美丽被拧碎在
时代的烈风中。 我的内心充斥着悲愤,像是咆哮的野兽,随时会撕破我的喉咙,我漫无
目的的走在空荡的黑夜中,时间滴答流逝,悲喜哀乐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变更着她的容颜,
承纳着命运的色彩。 而我,沙粒般,星芒般的存在,悄悄的抱怨着时代的不公。 民
主选举的落选,朋友的叛离,东西的遗失,大大小小的挫折无不摧残着我那颗易碎的心。我
永远保持着眺望的姿态,寻找天空中那些甜美的梦,渴盼着命运来眷顾我,但事实往往相反。
追逐中,搭上那个时代的末班列车,承载着快要盈出来的辛酸,以为过去属于我的都将离我
而去,当迷人的景致化为泡影,如墨水般稀释在空明的净水中,站台上的人化作一个又一个
点&&浑然之间,仿佛空气被抽尽,温度骤降,我像一条搁浅的鱼,挣扎只是徒劳而已。就像
那破旧的时代,是黑暗、残酷、无情的代名词,也许,光明、仁慈那时还未出生吧。 但
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爱不曾远去,正是时代造就了一个幸运的我。 时代的潮水又
将我卷回波涛汹涌的大海,我的觉悟更让我懂得,现在的社会并不是时代的不公,更多的则
是在花朵簇拥下的我们早已习惯于蜜一样的生活,习惯于占有,习惯了享受,忘记了感恩。
如果你看过黑白电影,那你应该会知道以前生活的困苦,放眼现在,在时代的记忆中,我们
是那么独特,那么幸运,我们应该感谢时代造就了我们,没有让我们出生在战争年代,没有
让我们出生在饥荒年代,而对于我们来说,任何一种时代的变化,任何社会的矛盾,都是年
轻人的机会。 云雾依然缭绕,只是少了烟尘,习惯了那喧嚣,我听见更多的是欢笑声,
眼睛变得澄澈,绚丽的霓虹灯映照在一汪眸子之中,而那阵阵柔和的风,它吹来了天边的梦,
我追随着时代的梦,心存感激,再一次踏上属于我的旅程。初一:nnadia
篇一:时代造就英雄
时代造就英雄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
时代不同的审美标准,只有符合当时时代审美标准的人物才是深入人心的人物。比如说,建
国之初人们需要像王进喜那样感天动地的“创业型”英雄人物。但是时光走进21世纪,一个
偶像稀缺的时代,人五人六的娱乐明星风行于世,帅气和美貌曲解偶像的定义,绯闻与八卦
倾倒价值标杆,我们在迷迷茫茫中寻找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以前推出的很多英模都
有不少也给人以深刻印象。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少一些时代感,缺少一些审美情趣,
在形象上也缺少了一些健康与活力,好像都被沉重的工作压垮了似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政治、私德以及私生活三方面被“塑造”得完美的完人,已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引起共鸣,
相较之下,老百姓更热衷于自己打造的“草根明星”。
最帅宅男之所以能
成为明星人物,与那些具有传奇人生、惊人事迹、卓越贡献的英雄才俊所不同的是,只有在
岁月的淘漉中,只有在人们对那些细微琐屑之事的细心感受中,只有在他们工作时所传递给
人们的精神气韵中,这种理由才是经得起回味的,这种力量才会形成一种无声的感染力和穿
透力,进而赢得公众认可和社会瞩目,成为普通职业者的价值取向——在平凡中完成生命的
不平凡。{时代变化作文}.
篇二:材料作文
坚持 1. 爱迪生被世人誉为“发明
大王”,他一生为人类提供了约二千项大小发明.他成功的秘诀就是“勤奋”加“恒心”.为了
寻找灯泡内的耐热材料,他先后试用了大约六千种纤维材料,最后找到了碳化竹丝.
3. 东晋大书法
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
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
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4.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
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
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
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
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信念 1. 乔尔丹
诺·布鲁诺(1548-1600),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思想家。他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
心学说。他说:“太阳周围,有六颗行星围绕它运转""太阳并非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心
有无数和绕着自己的太阳运转的地球""”这些思想与天主教义截然相反,所以死亡常常笼
罩着他。布鲁诺只得到处流亡。21世纪后,布鲁诺终于被黑暗的宗教裁判所送上刑场遭受火
刑。在广场中央,希鲁诺被缚在高高的十字架上。他的脸色是苍白的,眼睛凝望着遥远的天
空。烈火熊熊燃烧起来了,誓死不屈的“殉道者”吐出了最后的誓言:“火并不能把我征服,
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
2. 美国作家欧·亨
利在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女画家琼西因患肺炎,危在旦夕,
用医生的话说:“他的病只有十分之一的恢复希望,这一分希望就是他想活下去的念头。”已
是深秋的时分了,琼西开始数窗外一棵老极了的长青藤上的叶片。她确信,当最后一片叶子
脱落的时候,自己就该去了。可是,藤条上剩下的最后一片叶子却任凭风吹雨打,总也肯脱
落。琼西因此受到了鼓舞,病势一天天好起来,最后,她终于感到“想死是有罪过的”,在医
生的治疗下,身体奇迹般地痊愈了。
3.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
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
贡献. 李白磨针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为学》中的穷和尚
梦想
1、青年立志的马克
思(伟大理想造就伟人
革命导师马克思从
小勤奋好学,早在中学时代就立志为人类谋幸福,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
年选择职业的考虑》中“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任何沉重负
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自私自
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发挥作用。
当我们离开人世之后,高尚的人们将
在我们的骨灰
上洒下热泪。”最终马克思实现了他的宏伟志愿,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无私地奉献了自己毕生的
精力。
2、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理想应为民族而立)
周恩来在少年时期{时代变化作文}.
到东关模范学校读书。魏校长问:诸生为何读书啊?周恩来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一句响亮的誓言,一个远大的志向,激励着我们敬爱的总理为之奋斗了一生。他为了民
族的独立、国家的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理想的导引。
3、范仲淹“划粥而
食” (有志者,事竟成)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
米煮好一盆稀饭,等
2、近几年来,
一些中国公民的旅游陋习,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
批评,人民群众反应强烈.“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
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
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
名词.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大庭广众脱鞋脱袜、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
遇有纠纷恶语相
向""2006年9月
22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从网上征集的10类“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文
明行为”,以上行为全部榜上有名. 3、(1)永远向竞争对手学习,学习每一个先进的“细节”
沃尔玛的竞争对手斯特林商店开始采用金属货架以代替木制货架后,沃尔顿先生立刻请人制
作了更漂亮的金属货架,并成为全美
定成败。在当今
中国,想成功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好的人很少。须知伟业固然令人神往,但构成伟业
的却是许许多多毫不起眼的细节。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有可能成就伟业。我们唯有改变
心浮气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