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关于书包的作文:日新月异的书包》
关于书包的作文:日新月异的书包 浙江省上虞市实验小学四(4)班高幸 指导老师孙笑瑛 翻开一本古老的相册,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有个活泼的小男孩,模样跟爸爸有些像,胸前抱着一只破旧不堪的袋子,站在田埂上。“他是谁呀?”我好奇地问爸爸。爸爸笑着说:“认不出来吧?这是你爷爷呀!”我嘴巴张得大大的,爷爷小时候原来是这样的呀!“爷爷!爷爷!你胸前抱的是什么呀?”我又好奇地问爷爷。爷爷小心地从我手中接过那张旧照片,眯着老花眼看了看,告诉我,那个袋子是他的书包,是他的妈妈用旧衣服上的布片缝起来的,没有背带,所以只能抱着。 翻开另一本微微泛黄的相册,我又发现一张照片,上面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帅哥,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走在一条笔直的煤渣路上。哈哈,这小帅哥肯定是我的爸爸,因为他和现在的我长得可像啦!爸爸回忆说,那天他刚加入少先队,笑得合不拢嘴。那时的红领巾和现在的差不多,不过,书包就大不一样了。爸爸说,他的书包是用帆布做的,前面的两根带子,是用来固定书包盖的,这样,书包即使翻天了,里面的东西也不会掉出来。书包还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可以斜挎在肩上。最引入注目的是,书包盖上还印着一颗五角星呢! 看完爷爷和爸爸的照片,我得意扬扬地拿出了自己崭新的相册,翻到一张照片:一个漂亮的小女孩,站在宽敞的水泥马路边。不用说,她就是我了!不过,我背的是一只“HelloKitty”的名牌书包,书包的“肚子”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猫和一个活泼的小精灵,惟妙惟肖。那朱红的颜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书包的两边各有一个袋子,可以放水壶和雨伞。书包里面有四层,每层都有不同的用处。
(范文 )
设计最巧妙的是那两根又宽又厚的肩带,可以减少肩膀的压力。我可喜欢我的书包呢! 我把三张照片放在书桌上,咧着嘴乐。瞧,爷爷、爸爸,我,祖孙仨,从破袋子到斜肩包,从斜肩包到双肩包,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小的书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活真是一代比一代幸福。 小作者以一个孩子的视角,从学生最熟悉的学习用品“书包”入手来写日新月异的变化。由爷爷小时候那用旧衣服上的布片缝起来的“书袋”,到爸爸小时候斜挎的帆布包,最后到如今自己舒适、漂亮、多功能的双肩包,来说明生活一代比一代幸福,让人体会到了主题的深邃巨变。真是小作者大手笔! 同时,小作者对事物描绘的简洁、精确,以及多种对话形式的纯熟运用,体现了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篇二:《日新月异的家乡》
日新月异的家乡
我是一个外来务工的民工子女,我的家乡在广东增城市的一个小山村。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回家一次,每一次回家都会看见不同的家乡。如果几年不回去,可能连熟悉的家乡都找不到了呢!家乡的面貌真是日新月异啊!
今年春节我回到家乡,原来村庄里那些低矮的楼房现在几乎都变成了两三的别墅式的楼房了,有的还变成了五六层高的大楼房,十分引人注目。原来房子里那些陈旧的木做家具都变成了真皮做的高档物品了。我来到熟识的田野,看见那原本连自行车都走不过去的田园小路现在变成了宽阔的水泥马路就连汽车都能过的去了。听爸爸说,早几年要浇灌稻田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人们的生活用水都得到小溪去打,有时家家户户都抢着用水,小溪前面的人都挤满了,后面的人只好等待,等前面的人打完水再去。排的队伍就如一条长龙,等个三五小时才能打到水。现在不用了水渠都硬底化了,农田浇灌方便了;人们生活用水也方便了几乎每家门前都有一口水井,想什么时候用水,就什么时候用水,通顺的很。 看看以前的村庄跟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变化最大的是村与村之间的那条路了。这高低不平的小泥路,遇到下雨就更难走了,把整个人都变成了泥娃娃。现在变成了水泥马路,不管风吹日晒都没事。更加科学的就是那马路旁的电灯了。原来的电灯不但费电而且还很暗,现在变成了太阳能电灯。在晚上六点钟左右会自动亮,在早上五点半左右就会自动关闭。白天就利用太阳光充电,晚上就散发光。既节能又环保。
家乡的变化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变化,家乡越来越美丽,我们的祖国也将越来越美丽。
篇三:《作文内容反映我县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和新面貌》
作文内容反映我县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和新面貌,歌颂香河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篇四:《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1949年10月1日,30多万军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开国大典。人群、彩绸、鲜花、灯饰等汇成了喜庆的海洋。下午三时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这个宏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
是啊!以前的校园坑坑洼洼,下雨天要穿水胶鞋才能走出校园。现在,下雨天不管穿什么鞋都能随意进出﹔以前的校园教学楼结构简单、粗糙简陋、过道十分危险,很不好看。现在教学楼地面铺上了瓷砖,加固了过道,外观也变得漂亮了,面貌也焕然一新;以前学校教育水平低,只开设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同学们十分无聊,现在,其他学科也相继开设了,同学们十分高兴,上课也精神抖擞,开朗了许多。以前家乡的公路都是泥土路,下雨天很滑,满身是泥。现在家乡的路都修成了水泥路,下雨天也不再滑了,这些难道没反映出祖国的变化吗?
2008年8月8日,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办的夏季奥运会隆重开幕。这标志了中国强大了民族强盛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听见国歌一次次响起,一个个体育健儿的呐喊,多么让人兴奋!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的第一为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之后2005年10月,中国第二号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发射成功,这些不正表明中国科技日新腾达吗?
是啊!祖国在变化!祖国在强盛!祖国科技日新发达了!我们应该在这美好的时光中好好学习,争做祖国栋梁之才,为将来祖国的强盛、繁荣、富强多出一份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美好!
辽宁锦州么台子小学四年级:1065681236
篇五:《日新月异的祖国》
日新月异的祖国
金尚小学六年(2班)李华晨指导老师:黄春玲
铛……当2008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远时,最后一次钟响后,我们迎来了2009年的新年,而新中国,也即将迎来了60岁寿诞,在60年的风风雨雨里,改革中的新中国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每一次的改变,都是激动人心的……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于崭新的姿态立于世界:遨游于太空的中国飞船;举世瞩目的奥运赛场;应对金融危机的从容与自信……我的祖国,经济发展了,科技进步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尤其是近几年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对内改革的政策,无不让人欢心鼓舞。从居住环境、道路交通、就学、就医,不愧是些改善民生的良策,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要数解决就医难题了,记得有一次我得了胃病,几天下来,我的胃翻江倒海,还时不时的呕吐起来,爸爸立即带我的到医院检查,经过一连串的化验、检查,又抽血又皮试、打点滴,最后到病好以后,看到发票我吓了一跳:光是检查化验就五百元,药费三四百元,总共看一个病下来就花了快一千元了。回到家里,我忐忑不安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妈妈,妈妈说:不用担心,我们有这个!说着把一张绿色的卡片拿了出来。原来是医保卡呀!我好奇地说。你可别小瞧它哟!有了它,你看病就只要自付不到50%的金额呢!妈妈顿了顿嗓子继续说:而且,不仅在岛内,现在在农村,农民工也可以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呢!这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这是国家大力出台的,为解决‘看病贵’‘就医难’题所做出
的先进决策,为此,政府还特地拨款好几个亿来实施呢!再说,妈妈紧接着说与你的健康相比,金钱又算什么呢!
是啊,与人民的健康生活相比,国家所推出的惠民政策更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我相信,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富裕,祖国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篇六:《十月有奖征文: 日新月异的祖国演讲稿》
十月有奖征文: 日新月异的祖国演讲稿
同学们: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日新月异的祖国”。走进历史的长河,我不由得为人类的智慧所赞叹:宋代人类制造了最简易的“钟”,这“钟”就是来源于伟大的天文学家苏颂的天象仪;汉代的人们不再害怕夏天的炎热,因为当时已经有了丁缓这名巧工设计的旋转风扇;东汉时期,人类便可以有方便的纸张供他们使用,这是蔡伦辛苦的结晶;一台“打印机”又展现在我的眼前,走近一看,原来是使刻字的辛苦工作变为轻松的汉字印刷机
至今,中国人还在一步步攀登智慧的高峰!{日新月异的作文}.
“轰,”这声音把我从古代拉回了现代。原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这惊心动魄的声音,引来的不是恐惧,而是惊喜;“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话语中充满着兴奋,这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5、4、3、2、1!神五发射成功!”晶莹的泪花从中国人心中滚落出来,这是激动的泪!随着神六、神七的成功发射,中国又向智慧的台阶迈进了一大步!中国人走入了世界科技先进的行列!
中国人登上月球不再是梦想,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它的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相关的尖端科技,是中国发展软实力的又一象征,表明了中国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资源、实现科研创新、凝聚民心、增强国家竞争力等一系列远大目标的决心与行动。紧接着嫦娥二号在2010年10月1日发射成功“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即将问世!它将带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大步向前,我国卫星产业化步伐突飞猛进。卫星应用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时代已经到来,预示着中国人即将登上月球
有谁能说这时的中国不是世界强国?有谁不为中国科技的突飞猛进感到惊奇?祖国,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
中国,真的因智慧改变了许多:一幅幅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水立方、鸟巢这些高科技场馆给中国戴上了一顶皇冠。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祖国,随着你的变化,你成为了高亢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成为了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挥舞着神州的雄风!你成为了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了人类智慧的星火!
同学们,祖国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就应该为之付出智慧,为之付出努力。我坚信祖国只有充满智慧,才能更加辉煌!{日新月异的作文}.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职工子弟二校六年级一班:侯翔
篇七:《望谟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
望谟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望谟县乐旺镇交俄小学教师·吴顺民
望谟县位于贵州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部。地处边远山区,交通闭塞,条件艰苦,教育发展缓慢,至今仍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初期,无论是经济、交通、农业、工业还是文化教育,都非常落后。特别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除县城中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外,全县村级完小几乎没有几所像样的教学楼,90%以上的教学楼均为木房,甚至租借私人的民房当作教室上课。特别是条件恶劣的地区,有些学校虽属完小,但是没有统一的一所教学楼。为了坚持办好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们只有分散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直至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今天,特别是国家实施“两基”攻坚以来,教育事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财力和物力。不仅对原有钢筋水泥结构教学楼的学校进行维修或扩建,而且还新建了大量的平房教学楼,大大解决了学校
缺编等问题,同时也满足了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上级人事教育主管部门按照择优录用的方式进行严格招考,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大中专师范院校或部分非师范类的毕业生陆续分配到乡村中小学任教,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多渠道多方面大大地解决了全县师资严重缺编和不足等问题。在教育普及程度方面,按照国家提出的指标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教育战线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拼搏和奋斗,同时得到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全县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全县教育普及程度已基本达标。
可想而知,当今望谟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是全县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拼搏和奋斗的结果,更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宏伟目标。□
篇八:《作文题目》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两句名言,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70分)
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黑格尔)
从来如此,便对么?(鲁迅)
请就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意分析】
本题为言论类材料作文,材料是由两则具有内蕴共通性的言论构成。“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出自黑格尔1820年为其《法哲学原理》所写的序言,被广泛引用且争议不断。“从来如此,便对么?”出自鲁迅《狂人日记》这篇小说,表达的是对历史的审视和反叛传统的心声。本次文题题面简洁,命意却富于哲思,要求学生展现出与其相应的思辨素质。这也构成了此次考试写作的挑战。
黑格尔的话不具哲学背景知识的学生是无法准确诠释的,但大体可以抓取两个关键词:“现实”与“合理”,明白黑格尔在阐释二者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把黑格尔的话转化为两个问题来思考: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吗?合理的就能成为现实的吗?而鲁迅的话中“从来如此”,即从过去到现在都如此,“此”即“现实”,“对”即“合理”,言下之意,鲁迅在质疑现实的合理性。考生对材料的理解不必拘于材料原意,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两则材料所涉及的共同论题就是关于“现实和合理”的思考。在这个范围内思考即可视为合题。
【写作角度】
具体的写作角度就是对“现实和合理”关系的思辨的具体化,以下思考角度仅供参考。 现实的往往具有合理性——正视现实而不逃避。{日新月异的作文}.
现实的未必是合理的——革除现实中的不合理因素,使现实趋于合理。
合理的往往会转化为现实的——历史自有其发展趋势,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合理的未必就能成为现实——真理往往会被遮蔽,历史有时候也会开倒车,要防止非理性的蒙蔽。
现实有合理不合理的两面——我们不能以固有的合理来阻碍对现实不合理一面的变革。 从来如此,不一定对——世易时移,对不对的标准要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真理也不是凝固不变的。
从来如此,必有其对的一面——现实继承于历史并开启着未来,贯穿于其中的“从来如此”即为人类社会中某些恒定的法则,“从来如此”即为其价值所在而不构成怀疑并抛弃它的理由。
注意:对考生的思考不必求全责备,关键是能自圆其说。只要学生是抓住“现实”和“合理”这两个关键词提出问题展开思考即可。文章的说理建立在对“现实”和“合理”二词内涵的揭示上,建立在对二者关系的探究上。“现实”和“合理”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从二者的对立性上看出矛盾之所在,分析这对矛盾之间的转化关系,最后化解这对矛盾。写作内容可以辐射到历史和现实的方方面面,并不局限于当下热点。当然,若能在写作中廓清谬误认识,解决现实中存在{日新月异的作文}.
的矛盾和困惑,当是值得提倡的。
【存在问题】
1.不能就材料中所涉关键词做内涵特征的分析,不对“现实”、“合理”、“此”、“对”进行概念的限定,导致思维散漫,说理不透。分而析之,逐层深入的意识还有所欠缺。(这点主要针对分数较高的同学作文而言)
2.分析乏力,用事例机械印证,且事例形态简单,事例说服力低下。理性批判思维欠缺,许多文章止于阐释,把道理说清。能上升到思辨层面的文章很少。偶有批判,多属愤青式的发泄,批判无据,批判无法。(这点主要针对比较平庸的作文而言)
3.文章段落间缺乏必要的逻辑勾连,所说之理呈分离状态而不能构成一个整体。多点开花而不能一以贯之。蜻蜓点水,浮泛肤浅。比如以下构思:
现实与合理
[首段]现实不一定是合理的,合理的不一定是现实的。
[二段]将黑格尔和鲁迅的话结合起来便是: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从来如此,便对么?
[三段]现实总有不如人意不合理的地方。
[四段]合理的时间要做合理的事情,合理安排一切。
4.缺乏对材料本身的分析,导致说理表面化,难以深入。很多同学简单地把材料当作“引子”,引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就丢弃了。停留在“引出”的层面而不是“分析得出”的层面。{日新月异的作文}.
比如:
从来如此,便对么?当人们习惯于被剥削,并认为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时,马克思用其《资本论》对此发出质疑,并因此推动了世界的发展进程。因此,我们要敢于向现实提出质疑 作者只是用材料引出了“质疑”这个词,此后的思考就变成谈质疑的重要性了。写“质疑”没有问题,但质疑什么?为什么质疑?它必然指向现实的合理与不合理,这才在材料限定的范围之内。鲁迅的质疑在于他发现了历史和现实的不合理性,通过质疑去打破貌似合理的现实,重构真正合理的现实。对材料本身缺乏分析,写作者容易架空材料,自造一个和材料若即若离的新话题进行思考。即便能够暗合材料之意,也往往说不清、说不透。
5.“扭头就跑”,开篇提到材料,不做分析,转而提到一个自以为是的观点,接着就另起炉灶开始论证。如:
“黑格尔曾说;“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这句话引人深思;存在即为合理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论风吹雨打,曲折或平坦,一切皆是合理的,我们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面对成功,我们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
又如:
黑格尔说的:“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片面的言语往往引发争议。要学会权衡,权衡孰轻孰重,重的一方便是所谓有合理。
“权衡”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当现实遇见道德,何取何舍才合理?当现实遇见利益,则又应该取何?权衡合理与否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间论证举例]老太摔倒在地上,要权衡利弊来行动等等。
[结尾结论]权衡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学会权衡合理与否,便一生受用。天平偏向哪方,完全取决于你。
此类同学可能是对材料作文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尚不明白,不明白材料作文中材料的作用
是什么。
6.完全无视材料,开篇至结尾找不出任何一处和材料有关的话语。这可能是宿构文章还在头脑中,或者立意的合理性只存在于考生的脑海中而未行诸文字。此类文章总数量虽不多但需引起重视。背作文、套作文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7.用例老套、泛政治化,教科书式表达,导致语言失去了生气。思想苍白,事例空泛,显示阅读积累之匮乏。以叙代议,罗列材料。名言堆砌不合文理,卷面书写潦草,错别字出现较多。 还有用“题记”的方式写议论文的,还有标点顶格写的。这表明写作的基本知识、基本功还需下功夫抓。
8.选择记叙文的同学很少,质量很差。基本属于胡编乱造强行扣题的类型。还有少量同学的作文存在散文化倾向。比如:
没有现实,何来合理
[首段]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是最渴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是最暖;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要的——现实。
[二段]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忍不拔,那便是现实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自信满满,那便是现实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心头一暖,那这也是现实的力量。
为了美感,不顾文体、不顾文意。为了扣题,强行嫁接词语。看了两段,也不知道该同学所说“现实”是什么,也不知和材料中的“现实”有何关系。此例比较极端,更多的同学是在该用分析说理的地方用抒情性议论代替了。
说明:由于时间仓促,以上分析错误在所难免,请各校参考使用。
比较才有鉴别——作文类型卷
保有“古老的敌意”(66分)
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
然而社会中生活中似乎并不总是这样。我们追求善意,却有城管对乞儿拳打脚踢的暴行;我们提倡热情,却有十几路人自受伤的小悦悦面前走过的冷漠;我们宣传正义,却有媒体谋一己私利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现实中那些存在的现象,许多不合情不合理地让人痛心,而我们心中所认为的合理,又往往与现实中的许多现象背道而驰。这不免令人疑惑,黑格尔的话错了吗?
在我看来,黑格尔的“合理”并非我们日常所说的“合乎道理”,而是说“符合原因”。现实中存在的东西,都是由某些原因发展而来的结果,而人们活动所产生的原因,也必然会发展为现实中的某些结果。因此,我们要改变现实中不如人意的地方,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应从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处着手解决。许多人批判着现实的功利、虚伪、冷漠、阴暗,却仅仅是口若悬河,无所作为;更有些人,打着“无为”的旗号,本着得过且过的精神,安于现状,不思改变。
正如鲁迅所言;“从来如此,便对么?”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化逐利化似乎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人们一边抱怨,一边心甘情愿地沉沦。熟不知正是人们普遍的无所作为使这种趋势逐渐成为主流。要改变现状,单单抱怨无济于事,我们需要转变那“必然趋势”的观念,学会质疑质问,从而改变现状。
英国思想家以赛亚〃伯林曾引用过古希腊诗人“狐狸多机巧,刺猬仅一招”的诗句来表明自己对人与社会的观点。在他的诠释中,狐狸代表逐流,让你合群且衣食无忧;而刺猬则代表一种看似愚笨固执的坚守。正如诗人里尔克所言:“在现实与伟大的作品间,总存在古老的敌意。”刺猬便象征着这样的敌意。
这种“古老的敌意”的消褪成了现实中一切不合理的源头。当今社会中刺猬稀有而狐狸成群,人们失去警惕而盲目顺从,独立的思想与怀疑的态度湮没在功利、现实主义的洪流下。人们不会思考,不会反抗,随波逐流,大众的就是正确的,因此滋生了许多恶果。
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改变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应如黑格尔所言,溯现实之流抵达合理性的源头。我们应保有那看似愚笨固执的“古老的敌意”,保有独立的思想与批判现实的精神,在社会浩浩荡荡的洪流中保持着清醒成为时代精神独立思想的中流砥柱。正如鲁迅所言,对那理所当然理应顺从的东西多一份怀疑与警惕,当每个人都保有一丝古老的敌意,社会将呈现前所未有的合理与清明。
简评:本文大体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结构全文。提出问题时基于材料又能联系现实,凸显矛盾,构成思考的起点。作者在分析说理时首先界定了“合理”的概念内涵,并以此内涵支撑全篇文章的说理。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由浅入深,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直指问题的实质。借“狐狸多机巧,刺猬仅一招”的诗句阐释矛盾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推出“古老的敌意”回扣材料。文章逻辑比较清晰,能辩证思考问题。分析有层次,有理据。文章拥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又不囿于琐屑的具象分析,有说理的的高度又不凌虚高蹈陷入术语的漩涡。
剔除存在的不合理(66分)
万千世界,往往无法单一而论。万物似乎都有其两面性,如印度的“双面佛”。由是,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
无可否认,一个事物的存在有其因果必然,但由此片面得出“存在即合理”便是正确的吗?
恐怕并非如此。众所周知,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曾经的事物往往迅速消失,“存在”也是瞬息万变的。譬如曾经的封建思想在今日已经难以理解。若认可“存在即合理”,那么无疑将导致评判标准的朝令夕改与价值观的瞬变。更为严重的是,如此观点极易导致相对主义,认为没有绝对对错,只要存在便是合理,如三岛由纪夫所说“一切都在事先被原谅”——沽名钓誉是合理的,社会上存在的出卖良心以求利益也是合理的,为自我实现而祸害众生也是合理的,因为它们是客观存在,有其因果必然的。相对主义将必然导致伦理价值的模糊化与价值观的缺失。
但相对主义是错误的,“存在即合理”也是错误的。千百年前柏拉图已为我们证明了这点。他说,理念是客观存在的,即便拥有这一理念的事物并不存在。千百年后,索尔仁尼琴又向我们重申了这一点。他说:“我绝不认为不存在一个绝对正确的真理、一个对正确与良善的评判标准,它不仅存在,而且不是朝令夕改的。”绝对真理的存在便否认了仅以事物存在与否来判定是否合理的诡辩的价值观。
并且,正因为认识到这点,认识到“存在不等同于正确,只要存在的事物不符合真理与正义,它便是错误的”,鲁迅才对存在着的非正确事物提出了质疑:“从来如此,便对么?”也正因为如此的质疑,使他觉醒而致力于将存在了千年的封建思想与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麻木与懦弱的人性劣根作纠正。
否认“存在即合理”,进而选择用真理与永恒的善与正义的标准,来将存在的不合理事物剔除,才能逼近真理。米兰昆德拉说:“人类的历史不是循环的圆,而是一条飞速向前的直线。”正是在不断剔除当下存在的非合理事物的过程中,人类得以进步。如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对神权束缚与非理性的剔除,人类价值与理性得以显现。因而,梁文道说:“每个时代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的时代是最糟的,由是批驳,由是进步。”因为对存在事物的不断质疑,并在质疑过程中始终以善与正义的价值观与真理贯穿,人类才得以进步。
批驳,并将真理一以贯之,人类才得以逐渐逼近真理,而对真理的追求过程,便是在对存在的不合理的剔除中体现的。
简评:朴素不求雕饰的文字中,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视野和丰富的思想。聪敏的作者以黑格尔所言为思辨对象,以鲁迅之问作思考指引,在两组看似对立的语言材料中找到焦点:正因为“存在并不完全合理”,所以要质疑;更要在质疑后剔除“不合理”,从而走向“合理”。
篇九:《2015高考作文预测:真正的进步》{日新月异的作文}.
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真正的进步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戏剧除外)
沈阳城市记忆博物馆共分为盛京记忆馆、奉天记忆馆、红色记忆馆、工商记忆馆、民俗记忆馆和北市记忆馆等8大展馆,展示来自沈阳民间的近万件藏品。一座城市的历史通过这些旧物被回放老物件让人的生活重现眼前。“以前,的人只要听见不同的响声,就能辨别除外面商贩是做什么生意的。”“嗡-嗡-翁”发出的长时间回音,那是剃头匠的唤头发出的剃头的呼唤声;“梆—梆-梆”那是木杵敲击着木碗,沿街乞讨的呼唤声;“洸-洸-洸”声音响亮而又清脆,在闹市区吸引着观众,那是卖艺人的呼唤声;“咚-咚-咚”那是两个小木球击打小木槌发出的售卖食物的呼唤声;“叮铃铃,叮铃铃”清脆悦耳的声响,那是沿街买药者在手指间佩戴的指铃发出的呼唤声….。.对面对这些熟悉又陌生的物件,听着这些来自天籁之声,城市的记忆再次将我们唤醒。对此你有哪些启发和感悟?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人类需要真正的“进步”
想象着自己游历在过去的城市,我看到了商店老板在门前对老顾客作揖,微笑着说:“欢迎他下次光临!”,作为顾客的我心里热呼呼呼的感喟;走在大街上,看到小孩子们相互追逐嬉戏,街道上回荡着欢声笑语,无忧无虑,美好的童年令人回味不已;目睹一个青年搀扶着老人,缓缓消失在街的另一头,令我顿生暖暖的感动这是一幅幅怎样的和谐社会的画面!
然而,一切都被刺耳的喇叭声打断了;街道上汽车的呼啸声,取代了“嗡-嗡-翁”的天籁之声,我们几乎再也找不到曾经的影子了。于是,我呼唤,时光倒流,记忆重播。
现在的一些老板,都把“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挂在嘴边,可事实呢?专门欺骗消费者,获取不义之财。三鹿奶粉添加化学物质致使众多婴儿身患重病甚至死亡;肯德基为了增加食物口感与外观而添加毒药般的苏丹红;食品加工厂为降低生产成本肆意使用地沟油每年“3.15”打假日有多少店铺被查封,又有多少店铺心虚而闭店关门!郭沫若曾说: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莫过于良心的死灭。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谁又能真正做到问心无愧?!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啊!最朴素的东西往往最亲切,最令人回味,正如那店小二的热忱。
学校里,学生们埋头苦干,有的放弃了活动时间,只为多算几道题;有的放弃了吃饭时间,只为多背几个单词。学习压力过重,导致学生们身体素质下降,一个个的鼻子上压上了眼镜,有的因为缺乏锻炼而严重肥胖,而他们用牺牲身体为代价换来的是什么?他们可能知道考试是为了上大学,可能不知道上大学是为什么?快乐的学习,被巨大的功利所取代,自觉的苦读也被功利取代,朗朗的读书声不再回来。追名逐利成了学习的动因,可怕啊!
农村中和城市里的“空巢老人”,一人在家,孤独无依,尤其是老伴逝去的单身老人,更是可怜。而她们的孩子为了事业常年在外奔波,几乎很少回家。百善孝为先,照顾自己的父母,是每个人的义务,不要等到他们都逝去了,才追悔莫及,“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让爱来的太迟,那将是怎样的悲摧!晋代王祥为母卧雪融冰求鲤的美谈多么令人回味?
高楼林立的城市,车水马龙的街道,五颜六色的霓虹,社会在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类正在不断前进,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一切的一切,为人们的物质追求打开方面之门。可是,当我们回过头来审视自己,就会发现人们正走在退步的道路。物质上的富翁,精神上的乞丐,贫穷的只剩下金钱了,我们真正拥有的,还有什么呢?不要让那些美德被修饰上“曾经”的辉煌!人类啊,应该怎样进步?做一个有思想的芦苇吧,想想人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做一个懂得真爱的血肉之躯吧,善待万物,才能彼此和谐共生!做一个悲天悯人的行者吧,回归到拥有一颗敬畏天地和神灵的心灵,遏止我们的暴殄天物和乱砍乱伐的行径,这才是真正的进步!
【修改与点评】
1.题目“人类需要真正的‘进步’”具有悬念感和深意。回归不是复古,而是一种心灵上的捡拾,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复苏,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光阴匆匆,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越来越感到心灵的空虚,为什么呢?我们应该扪心自问。
2.走得太快,追逐得太急躁,太功利,心灵被物欲填满,没有精神安放的地方,所以,躯体成了空壳,物质金玉其外。克服那颗浮躁的心,让我们的心灵寻找一个栖息地,交流、思想和休息,给精神一个家园。
3.开篇描摹了三幅令人怀旧的动感画面,引出了“我呼唤,时光倒流,记忆重播”的中心。接下来分别把三幅画面展开,并加以评论,紧扣论点。结尾部分再次回到现实,揭示了心灵回归的原因,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