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关于泰兴特产黄桥烧饼的作文》
关于泰兴特产黄桥烧饼的作文
早在明代,黄桥作为江淮一带重要的粮食集散地,黄桥烧饼就充当起姜曲海地区挑夫的“古老而方便的快餐”。抗战时期,陈毅、粟裕指挥的黄桥决战,黄桥烧饼又成为支前的食粮,为蠃得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的烧饼慰劳忙……”这首由李增援作词、章枚作曲的著名的《黄桥烧饼歌》,从此随新四军的脚步传遍大江南北。建国初期,毛泽东曾在与身边警卫战士谈话中称赞“黄桥烧饼是好出名的”。20世纪70年代,一篇《黄桥烧饼歌》的散文被编入中学语言教课书。
黄桥烧饼走出黄桥,走向全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目前,全国县级以上的城市几乎都有黄桥烧饼店。黄桥烧饼不仅成为黄桥人民致富的重要门路,也成为联结黄桥历史、文化和经济的桥梁。不远的将来,黄桥烧饼将成为“现代人的快餐”。
黄桥烧饼为黄桥镇传统食品,1940年,新四军东进部队在黄桥地区与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展开决战,黄桥人民用黄桥烧饼支援前线,作出了很大贡献,象征着军民团结抗战的黄桥烧饼,从此闻名全国,黄桥烧饼以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咸甜适中而香飘九州。一般品种有擦酥烧饼、方饼、麻饼、斜角饼等;精细品种有板油肉松、板油白糖、桂饼甜桂花、龙虎斗、蟹黄、虾仁、枣泥等二十多个品种,是江苏省七十九种名点之一。——我的家乡在泰兴,是个可爱的地方,她近海滨江,风景秀丽,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颗残暴的明珠。泰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社会安定,是闻名中外的“银杏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
说到银杏,它可是全身都是宝。银杏又名白果,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遗存植物,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银杏属于干果类,在诸多的干果中,它的经济价值排名第三,是名副其实的“宝树”。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食用,生态,木材,,,,,银杏叶是上等的中药原料,用优质银杏鲜叶,配以几种可食用植物加工成上等的银杏茶,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美容护肤作用······。
泰兴是个不大不小的城市,而就是这方水土养育了太多杰出的泰兴人,成就了泰兴日益发展的经济文化生活。泰兴南有江阴大桥,西有润扬大桥,东邻泰常铁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快捷,真不愧这里是“教育建筑之乡”呀!
泰兴人很爱吃小吃,黄桥烧饼就是其中一种。这儿黄桥烧饼是用油酥和面,而且还有馅,在缸炉里烤一烤,酥脆焦黄,香喷喷,十分可口!听说,当时人们做这些烧饼慰劳新四军,后来,新四军吃了,浑身带劲,最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泰兴人也很热情,每当有外地朋友来我们这儿玩时,临走前总会送上一盒黄桥烧饼或一篮白果,让他们品尝我们这里的特产,感受到我们的友情!
真说起家乡的文化,那绝对是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的。家乡的发展,每年都有它的特色和不同。爱好自己的家乡,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特殊感情。
六年级写家乡特产的作文:花生
说起花生,每个人应该都耳熟能详了,记得我小时候去老家,就拔过花生。
花生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对称地长在茎上。花生的杆又细又长,看上去像一棵棵小树。花生长在土里,在地面上看不到。等花生完全成熟的时候,只需把绿油油的茎用力一拔,就可以看到好似风铃般的花生了。
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同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高,并可以与鸡蛋、牛奶、肉类等媲美。
花生不仅可以生吃、煮着吃、炸着吃、炒了吃,也可以做成花生油、花生酱、花生饼干等,还能把花生和红枣配合使用,既能补虚,又能止血,最易于身体虚弱的出血病人。不仅如此,花生在印染、造纸工业上可作乳化剂,在纺织工业上可以做润滑剂,机械制造工业上用作谇火剂。它的用处很大吧!
花生的好处很多,但是它的精神是最可贵的:它不像苹果、桃子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而是矮矮地长在地上,即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地埋在土里。花生虽然没有苹果、桃子的外在美,但他却有着最最可贵的精神——质朴无华。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可贵的精神: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们还要有不求名利只求有助于社会的观念,做一个对集体、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家乡的土特产——花生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麻窝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土特产——花生。
春天的一个早晨,我起的很早,因为我要和爸爸一起回农村老家。到了老家,我看到地里有许多刚出土的小芽芽,我很好奇,就不假思索地去问爷爷:“爷爷,这地里长的是什么庄稼呀?”爷爷微笑着说:“是刚出土的花生芽。”“那你在干什么呀爷爷?”我又好奇地问,爷爷边干边说:“我在给花生打锄草剂,地里的草一多,花生长不饱了,就要减产,现在种地都要讲究科学。”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爷爷种地也讲科学呀。
到了夏天,天热了该放暑假了,我又要回老家看爷爷了,我和爷爷一块下地去,到了地里,看到满地花生开满了金灿灿的黄花,漂亮极了。一阵清风拂过,一朵朵黄花摇晃着,像一个个小姑娘向我们招手一样。我微笑着向他们扑去,我要融入她们之中,我问爷爷:“现在开花,什么时候熟呀?爷爷耐心地说:“等到秋天就熟了,你下次回来就可以吃到花生了。”{新县特色小吃黄桥烧饼作文}.
说是迟,那是快,一转眼秋天到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又一次跟着爸爸回到了老家,来到花生地里,爷爷正忙着刨花生。哎呀,花生结的可真多呀!我看到满地的花生棵慢慢地变黄了,叶子也落了,长得像胖娃娃的花生满地都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爷爷连忙拿一棵给我:“孙子尝一尝,这是咱家的土特产。”我高兴地接了过来,连忙剥开放进嘴里,轻轻一嚼,哎呀,真好吃!爷爷喜笑颜开的对我说:“花生还可以做成花生饼,花生奶、花生油等等。”花生的用处可真大呀,原来花生还能做那么多好吃的
回来的路上,我心里还一直在想着那首歌谣:“麻窝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
篇二:《小学作文: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
民以食为天,我们中国的美食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但我最喜爱的却是家乡的土特产!~我的家乡是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凤凰古城。这里的美味可都是倍儿棒滴!~从酒店里的蟹黄汤包到小摊上的豆腐脑,从芝麻铺里的金三麻到早茶店里的干丝,都是我们泰州的骄傲!五花八门的美食中,我最钟爱的就数黄桥烧饼了!
“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这首歌谣伴着新四军的脚步踏遍大江南北。而它的芬芳也随之溢满天下!~
黄桥烧饼形似一只倒扣的小脸盆,外边套着的夹克是一层焦黄酥香的芝麻。圆溜溜,金灿灿的,好似一件玲珑剔透的精致艺术品,这在当时被誉为“饼中精品”啊!~现在黄桥烧饼也不尽是件工艺品了,荣耀加入了休闲小吃的行列!肉松,火腿,鸡丁,香肠再天女散花办的浇上葱油,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便成了!成品外酥内软,色泽金黄,饼形饱满,不油不腻,香脆肥润,咬一口,香气扑鼻,葱油流满嘴角,让你品味个够!~
吃黄桥烧饼也是很有讲究的!像我就是个吃烧饼的老手!先脱下脆可口的芝麻外套,放在嘴里咀嚼咀嚼,嗯!顿时,一股浓郁的香在嘴中扩散,十分诱人!紧接着趁热乎狼吞虎咽一顿,便会满嘴油油,回味无穷!~
“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
有了黄桥烧饼,生活好滋味!~
(各位同志,想吃黄桥烧饼就顶顶额!~THANKS!~)
篇三:《黄桥烧饼的故事》
关于培育黄桥烧饼特色产业发展的汇报
中共黄桥镇委员会
黄桥镇人民政府
为切实推进我镇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工作,根据市委办《关于开展乡镇(街道)特色产业培育发展调研论证活动的通知》精神,我镇组织人员对镇域内的特色产业作了认真调研,现将黄桥烧饼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黄桥烧饼的产业基础
提到黄桥,人们总会想起黄桥决战与黄桥烧饼。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粟裕率新四军东进黄桥,黄桥人民用黄桥烧饼支援了震惊中外的黄桥决战,为赢得黄桥战役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而弛名遐迩。从元末“黄桥烧饼黄又黄,外嵌芝麻内包糖……”的《黄桥烧饼民谣》到20世纪40年代“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的《黄桥烧饼歌》;从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夸赞“黄桥烧饼是好出名的”到改革开放后黄桥烧饼店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黄桥烧饼既积淀了悠久而深邃的美食文化底蕴,又凸现出融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为一体的产业特征。黄桥烧饼已成为黄桥历史、文化的象征,成为黄桥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富民支柱产业。{新县特色小吃黄桥烧饼作文}.
黄桥烧饼被《中国食品指南》编写入书,是江苏省79种名点之一,品种有六大类二十多个系列。我镇是全国黄桥烧饼原产地和主要产地,产业发展基础深厚,产业开拓的空间宽广。黄桥烧饼产业涉及生产加工、小麦种植、面粉加工和辅料供应。目前,全镇有黄桥烧饼生产加工企业(个人)70多家,占全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46%,占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产值比重18.60%。其中规模较大的黄桥烧饼生产企业有:黄桥宾馆、天勇永进黄桥烧饼店、黄桥烧饼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桥缘宾馆、美味鲜食品公司、名扬烧饼店和东进烧饼店。小麦种植主要以中筋小麦为主,有18个生产基地,分布在全镇各村。面粉加工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苏三零集团苏中制粉公司为龙头,泰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良面粉有限公司、湖头食品有限公司和东进面粉厂为骨干,所生产加工的面粉足以保证黄桥烧饼的品质。辅料供应有5家企业来支撑。泰兴市金宇食品厂和泛中食品有限公司是泰兴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生产肉松、肉脯。泰兴市益民肉制品厂和泰兴市美味鲜食品公司生产肉渣、食用猪油。振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提供本地高沙土上种植的芝麻和花生油、大豆油。2004年至今,黄桥烧饼就一直被评为“江苏省食品博览会金奖”,现有“黄桥”、“为群”、“天勇”、“美味鲜”、“东进”、“名扬”、“巴巴乐”等10个注册品牌。黄桥宾馆的“黄桥”牌黄桥烧饼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并被东航南京公司指定{新县特色小吃黄桥烧饼作文}.
为航空食品。“为群”牌黄桥烧饼已与苏果超市签定长达10年的供货合同。“天勇”牌黄桥烧饼在溱湖湿地公园、扬州瘦西湖等景区共设立4个销售窗口。“名扬”牌黄桥烧饼正与省内外创业者合作,走专供黄桥烧饼的“品牌加盟创业店”的模式。
二、黄桥烧饼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1.悠久的历史渊源。黄桥自古就是产粮区,名叫永丰里,汉初隶属于海陵仓。《宋史》有传的顾孝子,即于唐末自蜀中随母迁居黄桥,他们带来了各种技艺.宋朝立,天下一统,商贸空前兴旺,永丰里建制为镇,明初改称黄桥镇。百工在此得到发展,其中就有黄桥烧饼。民以食为天,商人精于算帐,黄桥烧饼这一经济实惠之食品成了人们的首选。流传的古民谣说得好:“黄桥烧饼黄又黄,外撒芝麻内包糖;两个烧饼一碗茶,肚子吃得饱喀喀。”最形象地说明了黄桥烧饼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1940年产生的《黄桥烧饼歌》,第一句就引用了“黄桥烧饼黄又黄”这句民谣。举世闻名的“黄桥战役”,黄桥街上20多家烧饼店通宵达旦制作黄桥烧饼,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有力地支援了前方将士,取得了决战的胜利。几十年后,粟裕国防部长旧地重游,指名要吃黄桥烧饼,老将军对黄桥烧饼犹未能忘怀。
2.优越的地理环境。黄桥处于高沙土与粘土交界处,属腰黑沙土、中性、PH值7.1。自然条件好,属北亚热带海洋性
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无霜期长,水质甜美,生态环境好,最适宜于麦、豆、花生、芝麻等农作物生长。自宋以来即榷酒税,酒糟喂猪,猪粪垩田,形成良性循环。黄桥地区高沙质土壤上所产之花生、黄豆,出油率高,味道香。油饼、萝卜、山芋、玉米等混合饲料喂猪,猪板油、肉松、肉脯细嫩香松,其口味都比他处黄桥烧饼之馅料即有本地所产之面粉、猪板油、肉松、芝麻、大豆和花生油制作。
3.传统的制作工艺。黄桥烧饼具有传统的制作工艺。从揣酵“和面”开始就很讲究:天冷烫酵,天暖“雪花籽”,不冷不热“老鼠喷沙”,否则产出的烧饼口感欠佳。兑碱也是看时而定。飘碱面起泡,反之则粘牙。馅和酥分别用猪油和花生油拌面粉擦酥,萝卜丝饼馅须配进剁碎的猪花油渣。制作烧饼时,酥搭于面团上,用手搓长再卷起,然后用响子轻捶一下(捶重了烧饼死板)。翻转在底上再捶一下,掉转方向再捶一下,然后将底翻朝下,刷上糖稀,撒上芝麻,贴入炉体中烤制。贴饼前用布将炉壁抹干净,看火候贴饼。如果炉壁不烫,烧饼坯贴不上,太烫,烧饼铲不下来,火小了,烧饼不发身,火大,烧饼要焦;所以火候一定要及时掌握准确。经精心加工烤熟的烧饼,外形饱满美观,圆则浑圆,长则椭圆,皆中规矩。色泽金黄如蟹壳,香味诱人涎滴,入口酥松,稍嚼即化。由于品种多样,能适应各种消费者的口味,因此深受大家的欢迎。
4.独特的品质风味。黄桥烧饼外形美观、色泽焦黄,如蒸熟之蟹壳,诱人涎滴,入口酥松,稍嚼即化,甜、咸适中,老少皆宜。由于酥、馅所用油料面粉皆本地出产,异于他处,因而口味也不与他处相同。由于面和得好,酵发得好,酥用得匀,手工轻巧,火候准确,吃到嘴里先感到酥,一口咬下,毫不费力,稍嚼即全部化开,边皮带脆,越嚼越香,吊起食欲,涎水渗出,甚至不用喝茶,即可咽下。
5.良好的市场声誉。一曲《黄桥烧饼歌》将黄桥烧饼这古老的传统食品推向了全国,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有挂“黄桥烧饼”牌子的店。1949年开国大典,黄桥烧饼就成为国宴食品。1977年8月3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刊登了顾寄南的文章《黄桥烧饼》,该文被选入了中学课文。1983年,黄桥烧饼荣获江苏省名特优产品称号。1999年,杭州卷烟厂在杭州牌香烟中放有香烟牌子,有一套百工图,其中就有黄桥烧饼。2001年,美国华盛顿附近,比萨斯托大酒店的菜单上,也有黄桥烧饼;2001年11月,我镇举办了首届“中国〃黄桥”烧饼节,好多新四军老战士及上海、南京等报社记者出席大会。期间,来黄旅游的人数达2万人,销售黄桥烧饼200多万只,营业额150万元;2003年1月,在南京召开的第八届江苏省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3月22日在上海豫园商城中民俗厨艺大观上亦载誉而归,2003年5月,黄桥烧饼进入江苏苏果超市,
篇四:《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经典淮扬小吃
黄桥烧饼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小吃,产于江苏省宿迁市皂河镇,属江苏菜系,流传于江淮一带。 黄桥烧饼得名于1940年10月那场著名的战役“黄桥决战”,战役打响后,黄桥镇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
黄桥烧饼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小吃,产于江苏省宿迁市皂河镇,属江苏菜系,流传于江淮一带。 黄桥烧饼得名于1940年10月那场著名的战役“黄桥决战”,战役打响后,黄桥镇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
原料:
水油皮:普通面粉95克 水38克 猪油38克 糖粉10克
油酥:低筋面粉120克 猪油60克
馅料:火腿丝50克 猪板油丁50克 白芝麻50克(将馅料内的原料放入碗中,用筷子将其充分拌匀即是馅料){新县特色小吃黄桥烧饼作文}.
调料:香葱末、盐、香油、鸡精、清水适量
做法:
黄桥烧饼制作工艺比较独特,从揣酵(和面)开始就很讲究,天冷烫酵,天热“雪花籽”,不冷不热 “老鼠喷沙”。兑碱也要因时而定,飘碱面起泡,反之则粘牙。馅和酥分别用猪油和花生油拌面粉擦酥,做烧饼时,酥搭于面团上,用手搓长再卷起,然后用响子轻捶一下,翻转至底上再捶一下,调转方向再捶,然后将底翻朝下,刷上糖稀,撒上去皮芝麻,贴入桶炉烤。 详细步骤:
1、将水油皮的原料依次倒入容器中,揉成可拉至薄膜的面团
2、把油酥原料中猪油和面粉用手抓匀既是油酥
3、将水油皮和油酥等分成重量一致的水油皮面剂和油酥团
4、水油皮15克/个、油酥15克/个、馅料20-25克/个
5、取一个水油皮,搓圆后按扁包入一份油酥,收口捏紧朝下
6、擀成牛舌状翻面卷起,依次做完
7、依次将所有卷胚重复一遍5、6步骤
8、取一个卷胚,用擀面杖擀至圆形,包入馅料收口捏紧
9、滚圆后放在案板上,稍稍按压拍扁刷上一层清水蘸上芝麻
10、将依次做好的生胚放入烤盘.
11、送入预热好的烤箱中层(上火180°,底火200°)
12、烤大约20分钟至侧面起酥即可
篇五:《中华知名烧饼—-黄桥烧饼》
中华知名烧饼—-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产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黄桥,是传统食品,已有近千年历史,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 《随园食单》烧饼是 “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肪和面炙之”。黄桥烧饼吸取了古代烧饼制作法,成为一种半干式面点,保持了香甜两面黄,外撒芝麻内擦酥这一传统特色,并在花色品种上不断改进,已从一般的 “擦酥饼”、 “麻饼”、 “脆烧饼”等大路品种,发展到葱油、肉松、鸡丁、香肠、白糖、桔饼、桂花、细沙等十多个不同馅的精美品种,烧饼出炉,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油不腻,形色香味俱佳。
黄桥烧饼制作是以面粉等为主要原料的饼状面点的传统手工技艺。其主要用料面粉为黄桥地区特产的小麦精粉。其制作技艺以师徒间口口相传为主,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明清时在苏南大城市和南洋各国都是抢手货。
黄桥烧饼制作工艺比较独特,从揣酵(和面)开始就很讲究,天冷烫酵,天热“雪花籽”,不冷不热 “老鼠喷沙”。兑碱也要因时而定,飘碱面起泡,反之则粘牙。馅和酥分别用猪油和花生油拌面粉擦酥,做烧饼时,酥搭于面团上,用手搓长再卷起,然后用响子轻捶一下,翻转至底上再捶一下,调转方向再捶,然后将底翻朝下,刷上糖稀,撒上去皮芝麻,贴入桶炉烤。制作出的黄桥烧饼色泽金黄,外观美观,香酥可口,不油不腻,适合各地消费者的口味。
在品种繁多的糕点食品中,黄桥烧饼的名声是很响的,堪与北京的茯苓饼、天津的大麻花、上海的蟹壳黄、扬州的富春包子、泰州的桃仁麻糕等名点媲美。
烧饼的历史由来已久。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 “饼法”一章,清代刘鹗的 《老残游记》中也有关于烧饼的描写。黄桥烧饼源于何时虽无文字记载,但民间流传的一个小故事多少有些参考价值。说是清朝道光年间,如皋县的一位知县路过黄桥,吃了一回黄桥烧饼后齿颊留香,念念不忘。如、黄二地相距60余里,总不能专程来吃呀,这位县太爷竟不怕人说他搞特权,隔三差五地派快马到黄桥购买烧饼,以饱口福。这个故事不仅让人联想起唐代诗人杜牧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也告诉我们,至少在150多年前,黄桥烧饼便小有名气。 千年古镇黄桥,地处泰兴、靖江、如皋、海安、姜堰五地中心,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是方圆百里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历来商贾云集,商业繁荣,是苏北的商业名镇。
据史料记载,辛亥革命时期,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000的黄桥,有猪行近20家,油坊20余家,酒行10余家,粮行90多家。商业的繁荣,流动人口的增加,带来了饮食服务业的兴盛。那时,小小的黄桥竟有100家旅馆、客栈,20多家饭馆,4家浴室,4家书场,而烧饼店竟达60多家!
这么多烧饼店,势必引起行业内部的竞争。店主们不得不在用料、制作和品种上动脑筋,比谁家的分量足,比谁家的吃口好,
比谁的芝麻撒得多。据说有两家烧饼店的小徒弟,每天端着藤匾 “拼市”。一家说,今天我家的烧饼外加两个脂油丁,顾客当然争着买这家的,那家的没人买。第二天,另一家也加两个猪油丁。“拼市”的结果,不仅使消费者得益受惠,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烧饼的质量。
黄桥烧饼的日臻完美,是多少代烧饼师傅辛勤劳动的结晶,也凝聚着文化人的心血。
早先,何姓是黄桥的名门望族,自明代成化16年至万历35年的120多年间,何氏家族曾有过一门 “四进士十举人”的辉煌。清朝道光年间的何萱,虽说只是个岁贡,但著述颇丰,其 《韵史》80卷现存北京图书馆。这位老夫子不只结交了龚自珍、李兆洛等硕学大儒,与烧饼师傅们也颇多往来,常与他们切磋烧饼制作工艺。据说,按季节不同生产的应时品种,如韭菜烧饼、萝卜丝烧饼、蟹黄烧饼就是这位老夫子出的点子。
战争是残酷的,它摧毁了无数鲜活的生命,摧毁了许多美好的事物,然而,黄桥烧饼在经受了炮火的洗礼后却声名远播。 1940年,在威震中外的黄桥决战中,黄桥人民冒着枪林弹雨,将一筐筐、一篮篮黄桥烧饼送上前沿阵地,解决了新四军6000将士一日三餐之虞,鼓舞了他们的斗志。于是,一曲 《黄桥烧饼歌》在炮火中诞生了,从大江南北唱到长城内外,从东海之滨唱到西北高原,一直传唱至今。上世纪70年代,顾寄南的散文 《黄桥烧饼》在 《人民日报》发表;80年代,电影 《黄
桥决战》在全国播映,大量反映黄桥决战的小说、散文、诗歌见诸报端这一切,更使黄桥烧饼名声大噪。
黄桥人有吃早点的习惯。早点花式挺多,叫得响的有九斤家的鸡浇、鱼浇,海儿家的蟹黄汤包但价格昂贵,一般人家平时吃不起,只能吃大众化的早点,诸如油条麻团、面条馄饨之类,但黄桥人最爱吃、最常吃的还是烧饼。烧饼便宜、吃起来方便,至今仍流传着 “三个烧饼一碗茶,肚子吃得饱喀喀”的俗语。可以这么说,黄桥人是吃烧饼长大的。辛亥革命元老朱履先,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著名物理学家、喜剧大师丁西林,著名生化学家王德宝都是吃黄桥烧饼长大的。京剧《智取威虎山》主笔章力挥自幼酷嗜黄桥烧饼,不只是早晨吃,中午、晚上也吃。他说鲫鱼汤、肚肺汤泡烧饼比山珍海味还可口。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20年来,黄桥烧饼焕发异彩,品种不断出新,现已开发出20多个品种,甜的有豆沙、白糖、枣泥、生仁等,咸的有葱油、肉松、鸡丝、火腿,还有既甜又咸的龙虎斗等等。1983年,黄桥东进饭店制作的烧饼,因其甜鲜不腻、咸淡得当、香美可口、营养丰富被评为省名特产品,江苏省商业厅授予名特产品证书。黄桥宾馆及一些私营烧饼店如天乐餐饮、为群烧饼店制作的烧饼也颇得食客们的好评。
黄桥人到外地去,只要能扯得上,便会眉飞色舞地给你介绍开国大典的国宴上,四种糕点中,就有黄桥烧饼!言词之间,流露出骄傲和自豪。有客自远方来,黄桥人总忘不了用黄桥烧饼招
待。临走时,还要捎上几盒。粟裕、叶飞、姬鹏飞、陈丕显、迟浩田等领导人到黄桥来,都要尝一尝黄桥烧饼。黄桥人到外地去探亲访友、高等学府的学子们寒暑假结束回校,也总要带上几盒黄桥烧饼,分赠亲友和同窗。
1997年,泰兴市组团去美国考察,黄桥中学原副校长季福元随团出访。他怕途中挨饿,便带了10多只黄桥脆烧饼,结果路上一只也没吃。到美国后,去看望他当教授的大哥,打开包一看,烧饼全压碎了。他准备扔掉,他大哥不让,说,我50多年没吃过家乡的烧饼了,留给我慢慢吃吧!一边用罐子装,一边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一位在季教授家作客的美国朋友见他吃得那样香,毫不客气地拿起一块,细细品味,连说:OK!OK!
第二年春天,季教授返乡探亲,他乐滋滋地告诉我们一个消息:美国也有黄桥烧饼卖了!两个多月前,他从华人报纸《世界日报》上看到比萨斯托大酒家菜单上有黄桥烧饼,兴奋地指着报纸对他夫人说,你看,我们黄桥虽是个小镇,烧饼卖到美国来了!他夫人善解人意地说,了不起,了不起!什么时候陪你去品尝品尝,让你解解馋。
比萨斯托是美国很有名气的小镇。因闻名世界的美国海军医院设在镇上,不少国家元首曾到这家医院看过病,所以这个镇子很繁华。这个镇距华盛顿有100多公里,但季教授和他的夫人硬是专程驱车去了一趟,饱餐了一顿黄桥烧饼。
黄桥文化站原为何氏宗祠旧址,黄桥决战时支前委员会设在
篇六:《没去过黄桥也能吃上——黄桥烧饼》
黄桥在哪儿?我不知道,你知道吗?但是黄桥烧饼却时不时的听说过,可见黄桥烧饼声名远扬。昨天中午给那爷俩吃我做的黄桥烧饼时,突然想看看黄桥到底在哪儿,于是上网去查,原来黄桥是一个小镇,位于江苏省泰州市。以后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那里吃一吃正宗的黄桥烧饼,今天就先吃我的山寨版的黄桥烧饼吧。
早几日有博友问我会做黄桥烧饼不?要那种酥酥脆脆的。我当场就跟人家说会做。说完了感觉自己是不是有点说大了,我只是在以前买的书上看到有黄桥烧饼的做法,当时看觉得就是裹了油酥有馅心的发面饼,因为书上介绍的馅料是用猪板油为主料,我觉得太油腻,现在的人谁还吃猪板油啊?所以一直也没提起做的兴趣。
这回有人问我黄桥烧饼的做法,我又来了兴致。仔细研究了书上的做法和馅料。又跑到网上去查了黄桥烧饼的来历和正宗的做法。呵呵,做一回饼还长了不少知识呢。
人家正宗的馅料是用猪板油做内馅,我想可能也是那时是解放前人穷嘛,连肉都吃不上,猪板油自然是好东西了,那时一年都见不到荤腥,吃点猪油也不会长脂肪肝,不象现在的人什么营养都不缺,缺的就是素食和运动。我把馅料改成了略带肥肉的培根肉,因培根肉本身是腌制的有咸味,所以切碎后只要加上香葱碎和少许胡椒粉便成馅料了。
人家黄桥那地方看黄桥烧饼这么好卖,也开发了许多新品种呢,现在的黄桥烧饼馅料丰富不说,苦辣咸甜味道的都有,只看你喜欢哪口儿啦。不过制作流程大体都是如此,所以如果好这口儿的朋友,馅料尽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就好了。
今天做的这款烧饼还真不是我说的发面饼那么简单,因为有内馅,面里又加了油酥,表皮沾满了芝麻,再加上高温烤制,这烤出来的饼皮酥脆香,内馅又软又香,我觉得我这次的馅好象放少了点,要是再多点馅儿可能会更好吃吧。算了,留点遗憾也好下次有动力做。 在日志的最后附了一些从网上查来的黄桥烧饼的简介、来历、正宗配方和正宗制作方法,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下。
先看看我的山寨黄桥烧饼做法:
黄桥烧饼要准备四大样才能开工:一.面团;二.油酥;三.内馅;四.糖水。
下面我们就一样样的开始了:
一、面团的制作:(以下为十个饼量)
材料:面粉250克,水120克,安琪酵母粉4克。
做法:
1.将面粉与酵母粉放在一起拌和,再倒入120克水搅拌;
2.用手揉捏成团;
3.将揉团后的面粉静置一会;
4.将静置过的面团放案板上,揉至光滑就成为发酵面团了。
二、油酥的制作:
面粉100克、色拉油60克,放碗内调和均匀即成。(油也可用猪油)
三、内馅的制作:{新县特色小吃黄桥烧饼作文}.
我的内馅配方:培根肉130克,胡椒粉少许,小香葱四根。
做法:将培根肉切成小丁、小香葱切碎粒,加入少许胡椒粉,拌匀即成馅料。
书上的配方(供大家参考):
猪板油切碎粒75克、火腿末15克、葱花25克、盐2克、味精、胡椒粉少许,全部混合拌匀即可。
四、糖水:
麦芽糖10克加热水100ML稀释即成。(没有麦芽糖可用细砂糖代替)
主料全部介绍完了,现在就开始说具体做法:(看图说话)
1.饧好的发酵面团;
2.将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块;
3.搓成长条;
4.按扁后擀成约0.5厘米厚的长片;
5.涂上油酥;
篇七:《河南黄桥烧饼培训学校——悠悠香》
黄桥烧饼产
于江苏泰兴黄桥镇,
有圆形的,长形的,
方形的,椭圆形的,
斜角形的5种。目前黄桥烧饼店出售的一般是圆形的和
椭圆形的两种,咸甜皆备。
悠悠香小吃培训学校黄桥烧饼饼型饱满,香脆肥润,热食尤佳,黄桥烧饼的风味独特,其色、香、味均不同于其他面点,外形饱满美观,色泽金黄如蟹壳,入口酥松,不焦不糊、不油不腻。{新县特色小吃黄桥烧饼作文}.
黄桥烧饼吸取了古代烧饼的制作方法,成为一种半干式面点,保持了“香甜两面黄,外撒芝麻内擦酥”的这一传统特色,并在花色品种上不断改进,已从一般的“擦酥饼”、“麻饼”、“脆烧饼”等大路品种发展到葱油、肉松、鸡丁、香肠、白糖、桂花、细沙等十多个不同馅的精美品种。是一种老少皆宜,令人口齿留香、百吃不厌的美食品种。
篇八:《让你欲罢不能的十大小吃街(上)》
让你欲罢不能的十大小吃街(上)
(一)湖北武汉户部巷 名字由来
从前,司门口为中央布政使司衙门在武昌府的办事处。布政司主管钱粮户籍,民间称为“户部”。明清年间,户部巷东为藩库,是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户部巷西为武昌府的粮库所在地。户部巷正好位于两个库房中间,因而得名。
20世纪40年代,肩挑小担沿街叫卖的谢氏面窝在户部巷安家落户,因其品种多、味道美,享誉三镇。解放初期,餐饮业进入合作化,谢氏面窝被国营餐馆“收编”,名声渐渐沉寂。
20世纪70年代,有人在户部巷做早点养家糊口,从而有了石婆婆热干面、陈氏红油牛肉面等众多名小吃。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华路临江一带是武汉多条公交车辆的起点站、终点站,客运轮渡码头集中,搭乘轮渡过江上班的市民多,户部巷逐渐成为这些上班族“过早”的聚集地。1990年,谢氏面窝
传人重操旧业,恢复传统的制作方法和经营方式,重新在户部巷安家。
这是户部巷兴盛的起点。从此,全市乃至散居在外的老武汉,一有机会,隔江隔水也要来此“过早”,一条长不过150米、宽不过3米的小巷,每天有千把人光顾,终年生意兴隆。
2003年,武昌区政府将其打造成汉味早点第一巷,通过仿古改造,这里的建筑呈现现出一派明清风格。并在全街设立了一幅19米长、3米高的汉味早点文化墙。
户部巷小吃已经成为汉味早点的代名词,现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说。
户部巷作为地名,历史相当悠久,在明嘉靖年间的《湖广图经志》里有一幅地图,上面清楚地标注着这条狭窄的小巷,由此看来,这条小巷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的户部巷,知名度很高,巷子虽小,名气却很响亮。此巷东临负责管理户籍钱粮、民事财政的藩署(直属京城的户部)而得名。此巷古往今来,因地理原因(紧靠码头),舟车络绎,人气鼎沸。小巷人家勤劳巧作。汇江汉五粮、天下干鲜精烹细调,以鲜、香、快、热之汉味小吃惠及熙攘人群,名声鹊起,经久不衰。
作为“汉味小吃第一巷”这个品牌,已经有6个年头。2002年,武昌区政府决定实施“早点、健康、就业、防盗、互助”五大亲民工程,就选定了这条仅147米长,当时只有3米宽,就拥有12户小吃经营户的巷子作为了“汉味早点一条街”打造试点,由政府投资对原来破旧的小巷依户部巷明清古朴形制修葺,化古老于新韵,楚风蔚然,特色溢彰、声名远播;加上政府的关注、媒体舆论的引导和广大经营户的努力,历经三次阶段性改造,目前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具有汉味小吃特色的知名品牌。
户部巷本部目前每天的接待人流量为1万人左右,周末时可达2.5万,黄金周和大型节日每天可接待3万人以上,如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当天,户部巷本部一天就接待了近4万人。
户部巷已经成为了“汉味小吃”的代名词,成为了汉味小吃的领军品牌,户部巷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已经成为饮食行业(特别是小吃行业)“教科书”,形成了一张靓丽的武汉新名片。
(二)夫子庙小吃
夫子庙小吃,雅称“秦淮八绝”。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味小吃的历史悠久,有八十多个品种,素为中国
四大小吃群之一。其中,七家店铺制作的八套点心尤为好吃。一九八七年九月,经过专家鉴定,南京秦淮区风味小吃研究会命名这八套风味小吃为“秦淮八绝”。
小吃还是正餐,点心而非果腹,原本就是一种闲暇中的享受。夫子庙的小吃特别诱人,"秦淮风采"演绎出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夫子庙的小吃,"色、香、味、形、具"式式精湛,要模样有模样,要滋味有滋味,更有一种让人感受诗一般遐思和联想的情趣,让人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