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姜华《对不起》 四年级诗歌阅读训练无答案》
姜华《对不起》四年级诗歌阅读训练无答案 小小的蚂蚁 是我不小心 踩伤了你 不是我觉得 自身庞大 就可以随便欺负你 请接受我的歉意――对不起 在这个世界上 生命就生命 跟自身大小 没有一丁点儿关系 小小的蚂蚁 假如说我和你 有点儿区别的话 那就是―― 我的身体竟然如此 硕大无比 小小的蚂蚁 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你的疼痛 一直痛到我的心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庞大――( ) 欺负――( ) 随便――( ) 竟然――( ) 2.诗中的小朋友在向谁道歉?为了什么事而道歉? 3.结合诗歌,说说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4.你喜欢诗中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篇二:《关于勇气的小诗歌》
关于勇气的小诗歌
勇气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四(7)班 李沁霖 勇气有很多种, 有的令人敬畏, 有的平平常常。 可不管怎么说, 勇气就是勇气。 勇气是向别人伸出援手; 勇气是不偷吃零食; 勇气是一个人看电影; 勇气是拔牙时不逃走; 勇气是第一次举手发言; 勇气是误解后的一声'对不起'; 勇气是指出自己全对的默写中那个错别字; 勇气是第一个向新同学问好: '嗨,你好!'; 勇气是去探望和你敌对的生病同学; 勇气是做习题时冥思苦想也不偷看答案; 勇气是独自一人走夜路; 勇气是做一回野狗的'饲养员'; 勇气是揭发同学的'罪行'; 勇气是有山就要攀登,有水就要跋涉; 勇气是…… 勇气是承担责任, 勇气是承认错误, 勇气是学会分享甜蜜,勇气是敢于挑战自我。 总之, 无论是哪一种, 勇气还是勇气。 (指导老师:陆鸿雁)
篇三:《现代著名诗歌》
20世纪20年代
o 徐志摩 〖再别康桥〗 〖偶然〗 〖我等候你〗
o 闻一多 〖幻中之邂逅〗 〖孤雁〗 〖死水〗
o 李金发 〖夜之歌〗 〖爱憎〗 〖时之表现〗
o 穆木天 〖苍白的钟声〗 〖苏武〗 〖落花〗
o 冯至 〖十四行集(节选)〗 〖蚕马〗 〖帷幔——乡间的故事〗
* 20世纪30年代
o 林徽因 〖仍然〗 〖无题〗 〖秋天,这秋天〗
o 戴望舒 〖雨巷〗 〖烦忧〗 〖我用残损的手掌〗
o 李广田 〖秋灯〗 〖笑的种子〗 〖地之子〗
o 艾青 〖时代〗 〖大堰河——我的保姆〗 〖给太阳〗
o 卞之琳 〖断章〗 〖妆台(古意新拟)〗 〖古镇的梦〗
o 何其芳 〖预言〗 〖圆月夜〗 〖声音〗
o 南星 〖守墓人〗 〖石象辞〗 〖响尾蛇〗
o 辛笛 〖航〗 〖风景〗 〖再见,蓝马店〗
o 覃子豪 〖过黑发桥〗 〖瓶之存在〗 〖吹箫者〗
o 纪弦 〖幻象〗 〖狼之独步〗 〖过程〗
* 20世纪40年代
o 王佐良 〖他〗 〖巴黎码头边〗 〖1948年圣诞〗
o 陈敬容 〖珠和觅珠人〗 〖出发〗 〖题罗丹作《春》〗
o 杜运燮 〖Narcissus〗 〖山〗 〖秋〗
o 穆旦 〖合唱二章 又题∶Chorus二章〗 〖森林之魅〗 〖葬歌〗 o 罗寄一 〖音乐的抒情诗〗 〖一月一日〗 〖序〗
o 郑敏 〖Fantasia〗 〖寂寞〗 〖成熟的寂寞〗
o 唐祈 〖游牧人〗 〖女犯监狱〗 〖时间与旗〗
o 袁可嘉 〖沉钟〗 〖走近你〗 〖冬夜〗{有关对不起的诗歌}.
o 牛汉 〖鹰的诞生〗 〖汗血马〗 〖华南虎〗
o 屠岸 〖纸船〗 〖城楼图铭〗 〖潮水湾里的倒影〗{有关对不起的诗歌}.
* 20世纪50年代
o 周梦蝶 〖逍遥游〗 〖菩提树下〗 〖托钵者〗
o 羊令野 〖蝉〗 〖秋兴〗 〖无题十二行〗
o 方思 〖仙人掌〗 〖夜歌〗 〖竖琴与长笛(节选)〗
o 余光中 〖芝加哥〗 〖白玉苦瓜〗 〖秦俑〗
o 洛夫 〖烟之外〗 〖湖南大雪〗 〖巨石之变〗
o 罗门 〖麦坚利堡〗 〖第九日的底流〗 〖观海〗
o 蓉子 〖一朵青莲〗 〖晨的恋歌〗 〖夏,在雨中〗
o 痖弦 〖山神〗 〖深渊〗 〖给超现实主义者〗
o 昌耀 〖花朵受难〗 〖现在是夏天〗 〖朝朝暮暮(五首)〗 o 林泠 〖阡陌〗 〖散场以后〗 〖不系之舟〗
* 20世纪60年代
o 郑愁予 〖错误〗 〖崖上〗 〖最后的春闱〗
o 任洪渊 〖北京古司天台下〗 〖司马迁的第二创世纪(组诗)〗 〖汉字,二零零零(组诗选三)〗
o 杨牧 〖水之湄〗 〖延陵季子挂剑〗 〖林冲夜奔(节选)〗 o 叶维廉 〖赋格(Fugue)〗 〖水乡之歌〗 〖追寻〗
o 食指 〖相信未来〗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鱼儿三部曲〗
* 20世纪70年代
o 江河 〖没有写完的诗〗 〖回旋〗 〖从这里开始(组诗)〗 o 北岛 〖回答〗 〖宣告〗 〖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
o 芒克 〖阳光中的向日葵〗 〖死后也还会衰老〗 〖城市〗 o 多多 〖致太阳〗 〖手艺〗 〖玛格丽和我的旅行〗
o 舒婷 〖致橡树〗 〖神女峰〗 〖会唱歌的鸢尾花〗
o 刘自立 〖一日又见庞德〗 〖芳香如我的消失〗 〖理性析梦〗 o 严力 〖还给我〗 〖反省创造无奈〗 〖我是雪〗
o 杨炼 〖人与火组诗(选三)〗 〖《易经》、你及其他〗 〖诺日朗〗 o 梁小斌 〖雪白的墙〗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你让我一个人走进少女的内心〗
o 顾城 〖弧线〗 〖生命幻想曲〗 〖回家〗
* 20世纪80年代(上)
o 周伦佑 〖镜中的石头〗 〖想象大鸟〗 〖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 o 于坚 〖作品111号〗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零档案〗
o 翟永明 〖女人(组诗选四)〗 〖静安庄(组诗选二)〗 〖黑房间〗 o 王小妮 〖青绿色的脉〗 〖悬空而挂〗 〖白纸的内部(二首)〗 o 欧阳江河 〖傍晚穿过广场〗 〖咖啡馆〗 〖玻璃工厂〗
o 廖亦武 〖辞〗 〖海〗 〖渊〗
o 孙文波 〖歌颂〗 〖回旋〗 〖客居〗
o 吕德安 〖群山之中〗 〖死亡组诗〗 〖陶弟的土地〗
o 韩东 〖你见过大海〗 〖沉默——歌词〗 〖有关大雁塔〗 o 骆一禾 〖诗歌〗 〖女神〗 〖蜜〗
* 20世纪80年代(下)
o 孟浪 〖冬天〗 〖这一阵乌鸦刮过来〗 〖连朝霞也是陈腐的〗 o 陆忆敏 〖美国妇女杂志〗 〖年终〗 〖出梅入夏〗
o 陈东东 〖未完成〗 〖时代广场〗 〖炼丹者巷22号〗
o 万夏 〖彼女〗 〖渡湖〗 〖度光阴的人〗
o 杨黎 〖鸟之后〗 〖少女十四行〗 〖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 o 张枣 〖何人斯〗 〖十月之水〗 〖卡夫卡致菲丽丝〗
o 李亚伟 〖中文系〗 〖少年与光头〗 〖秋天的红颜〗
o 西川 〖把羊群赶下大海〗 〖虚构的家谱〗 〖厄运(节选)〗
o 海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春天, 十个海子〗 〖弥赛亚(节选)〗
o 小海 〖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 〖田园〗 〖村庄组诗(节选)〗{有关对不起的诗歌}.
* 20世纪90年代(上)
o 诗阳 〖人类的宣言(长诗节选)〗 〖影子之歌(长诗节选)〗 〖致半岛与太阳的影子(散文诗)〗
o 李元胜 〖走得太快的人〗 〖翻书的时候〗 〖必须〗
o 马永波 〖日子如一对沉默的僧侣〗 〖连通器∶一道做错的物理题〗 〖本地现实∶必要的虚构〗
o 臧棣 〖完成〗 〖个人书信史话〗 〖抒情诗〗
o 树才 〖忘掉昨天吧〗 〖对不起 虚无也结束不了……〗 〖多么薄,多么寒冷〗
o 伊沙 〖结结巴巴〗 〖某日经过广场〗 〖《等待戈多》〗 o 余怒 〖布道者〗 〖衰老〗 〖现出〗
o 吴晨骏 〖回到纸上〗 〖不知名的东西〗 〖断章 〗
o 戈麦 〖誓言〗 〖沧海〗 〖天鹅〗
o 蓝蓝 〖一件事情〗 〖盲者〗 〖遗失〗
o 桑克 〖夜泊秦淮 〗 〖漫长与不可以的狂欢节 〗 〖组诗∶农场〗 o 西渡 〖午后之歌〗 〖一个钟表匠人的记忆〗 〖雪〗 〖蛇〗 o 杨键 〖在黄昏〗 〖悲伤〗 〖骰子的八面〗
o 徐江 〖世界〗 〖写在七月的玄言诗〗 〖感伤〗
o 安琪 〖未完成〗 〖第三说〗 〖之七〗
* 20世纪90年代(下)
o 孙磊 〖诗歌〗 〖述说〗 〖声音〗
o 木朵 〖五月的悲伤〗 〖暗器〗 〖十面埋伏〗
o 康城 〖之前〗 〖来不及品尝你身体里的酒和火焰〗 〖溯溪〗
o 朵渔 〖宿命的熊〗 〖西风颂〗 〖我的厨子,我的下人(组诗)〗 o 胡续冬 〖水边书〗 〖槐花〗 〖蔚秀园〗
o 巫昂 〖情歌没有镜头〗 〖有两个不眠之夜〗 〖到处都是孤寂的生活〗 o 范想 〖车过仙鱼桥〗 〖献诗〗 〖春日臆想曲〗
o 廖伟棠 〖夏天,神秘主义的失败之歌〗 〖草莓果园〗 〖歌(组诗)〗 o 沈浩波 〖词语的变迁〗 〖雨中抒情〗 〖屋檐〗{有关对不起的诗歌}.
o 吕叶 〖是谁在中间走着〗 〖如此纯净的夜〗 〖时间加速度〗 o 马兰 〖一代人〗 〖献词〗 〖荷花少女〗
o 庞培 〖夜歌〗 〖风中的味道〗 〖蔷薇〗
o 宋非 〖林中路〗 〖虚构图案〗 〖轮回(节选)〗
o 杨小滨 〖灯塔〗 〖音乐会〗 〖四季歌〗
o 章平 〖远不可及的事物〗 〖三座房子放在三个位置〗 〖我从瞬息穿过这枚镜子〗
篇四:《《说声“对不起”》教案》
《说声“对不起”》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学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抓 住“ 我 ”的 神 态 与 心 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我”是怎样超 越自“我”的。
4、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说出“对不起”这三个字的。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自己知道哪些礼貌用语,它们在什么情况下用?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关两个小朋友使用礼貌用语的故事。
3、板书课题:《说声“对不起”》(学生齐读两遍)(及时出示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约2分钟)
1 / 6
思考:对不起是“谁”说的,为什么说,怎样说,说的结果如何,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以课题为辐射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概要,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步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自学部分:5分钟)让同学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提出朗读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标注出自然段。
3、 把不认识的词横线标出来。
4、 检查自习情况
板书生字/组词:(开火车读)
① 挨、超、陆、铅、措、窘、陈、眶、彼、歉、秒、凑、谅、束、吾
② 挨打-超越-陆地-铅笔-不知所措-窘迫-陈列-眼眶-彼此-道歉-争分夺秒-拼凑-原谅-结束-支支吾吾
解疑上面思考:通过刚才的朗读,请同学们回答:对不起是“谁”说的,为什么说,说的结果如何,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学生释疑结果:其它容易回答,但“我”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对不起”的,三年级学生说不清楚。再温习一遍课文(2分钟)
(学生通过再朗读,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点拨下,让学生自己寻得答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三)、抓住重点段,深入学习课文。
2 / 6
过渡:“我”在什么情况下说“对不起”的呢?这个问题我们暂时放一放,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重点第一段)
学生朗读并思考:“我”以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通过抓关键词语“并不固执自私”体会出“我”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也是一个能为他人考虑的孩子。
通过对“挨板子”的影视镜头的回忆,并与我不敢向别人认错的心情比较,初步感受“我”向别人认错的痛苦难受的心情。 (注意联系已有的生活阅历,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朗读体会“我”的心情。
2.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我”有这样一个毛病,所以当“我”用铅笔划破了同桌的下巴后,老师
要“我”道歉,“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由朗读(2分钟),体会“我”的心情。
互相 交流,说说读出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一句话当中体会出这种心情的。
① 从“可不知怎的,我的嗓子眼儿里像堵了快石头似的,连一个字也吐不出。”“我愣愣地站在同桌前,不敢看任何人的脸。”看出“我”当时心里难受、紧张、害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
②“在心里,我不知已责备自己多少遍了。”看出自己知道做错了,很自责的心理。{有关对不起的诗歌}.
3 / 6
反复朗读,读出“我”难受、紧张、害怕、自责的心理。联系上下文,进一步体会”我”的心理活动。请同学们再找找还有哪些句子也表达了“我”的这种心情。共三句:
①我一时不知所措,窘得满脸通红。
②“我——我——”我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③要说出这三个字,真的好难好难。
朗读体会
(经过学生深入探讨,把握了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实现了情感的“内化”“吸收”的过程,朗读则是对己理解的思想内容的“外化”“升华”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的,也就是“在读中悟”和“以悟促读”的有机结合。){有关对不起的诗歌}.
3.学习五——八自然段
过渡:“我”要说出这三个字,是那么难,那最终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说出“对不起”的呢?
默读五至八自然段,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感想。
回答:是什么力量让“我”从不敢说“对不起”到大声说出“对不起”?
1、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
2、在“我”提高了自己认识的前提下
3、在榜样的推动下。
使“我”终于鼓足了勇气说出了“对不起”三个字。
(这是课文的难点,但经过上面的铺垫,以及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也就水道渠成了。)
(四)总结全文,回归生活。
4 / 6
5 / 6
篇五:《有关诗歌的特点及故事》
有关诗歌的特点及故事
(一) 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
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
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
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
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
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
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
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
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
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
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
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
“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
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
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
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
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
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
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
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
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
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
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
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
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
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
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
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1.比拟 2.夸张
3.借代。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
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
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
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
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
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
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
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
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里有一个宋之问巧遇骆宾王的故事。
初唐诗人骆宾王曾参与起兵反对武则天,但归于失败,他只得隐姓埋名,
出家当和尚。
这天,杭州灵隐寺来了一个年轻的游客,此人正是宋之问。晚间,宋之问
于寺间长廊漫步,见皓月当空,野山魃魃,便诗兴大发,吟出“鹫岭郁昭哓,
龙宫隐寂寥”两句诗来,自觉有些意味,可是下面两句却一时接不上来。长
廊尽头,宋之问忽见一老僧打坐。他便上前招呼。老僧抬眼寒喧几句,道:
“老衲倒有两句——”于是,他缓缓吟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
之问听了,深感佩服。
宋之问回房细细品味,觉得老和尚的两句妙不可言,第二天一早就兴冲冲
地跑去拜见老和尚,可不见人影。正在徘徊怅然之际,一个小和尚经过,
宋之问赶忙上去询问,和尚道:“噢,他就是骆宾王啊。” 宋之问曾经被朝廷流放到广东罗定县一带,后来偷偷地从那里逃回家乡,
这首诗就是逃跑途中,经过汉江时写的,感情比较真挚。
前两句回忆流放到广东时,不仅生活困苦,而且还得不到家人的任何消息。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断”和“复”字用得很好,表现出诗人在广东
度日如年,与世隔绝的痛苦。
后两句写了一个逃亡之人接近故乡时的矛盾之情:一方面诗人日夜思念家
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由于自己的牵累而遭受不幸。而且这种矛盾
之情越接近家乡时就越强烈,导致诗人特别害怕碰到熟人,害怕自己的担
心会变成现实。
此诗写了古人在遭受流放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的发展。读者可以从
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这种抒写真切可感、富有感情,耐人寻味。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后代曾广为流传。
伯牙绝弦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
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
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
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
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
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
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
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
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啊!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