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有一个乡下老人在山里打柴时读了故事后的感受 乡下人家的一个故事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2009-2010学年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

(本试卷共五个大题2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28分)(共10小题,1-5小题每小题2分,6小题7分,7-10小题共1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讪笑(shàn)确凿(záo)朔气(shu)惩罚(chěng)

B、骊歌(lì)亘古(gng)叵测(pǒ)污秽(huì)

C、竹筛(sāi)伫立(zhù)沮丧(jǔ)炽痛(zhì)

D、宿儒(sù)叮嘱(zhǔ)嫉妒(jí)哺育(bǔ)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再接再厉来势汹汹妇孺皆知沥尽心血

B、鲜为人知义愤填鹰眼花燎乱疲惫不堪

C、鞠躬尽瘁进退维谷姗姗来迟相得益障

D、骇人听闻可歌可泣锋芒必露锲而不舍

3、下列加点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共同的鉴赏能力使他们两人常常都不约而同的感到心灵内在的的欢乐。

C、张晓刚见义勇为的这一先进事迹真是罄竹难书啊。

D、她总是对我们微笑着,总是迫不及待地想把她知道的一切告诉给我们。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爽爽的林城贵阳,是闻名遐迩鲜为人知的避暑之都。

B、只有能正确面对挫折,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走向美好的明天。

C、极具特色的雷山郎德奥运圣火传递,展现了黔东南独特的魅力。

D、我们要相信科学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防止不被病毒感染。

5、下列作品、作家、朝代(国籍)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德国B、《伤仲永》王安石唐代

C、《狼》林嗣环清朝D、《伟大的悲剧》茨威格奥地利

6、根据提示默写(7分)

(1)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常是忧郁。□□□□□□,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3)江山代有才人出,□□□□□□□。(《论诗》)

(4)吴均的《山中杂诗》描写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一句是:□□□□□,□□□□□。 阅读《口技》选段,完成7——10题(11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

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宴 障 团坐 少顷

8、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会宾客大宴B、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中C、但闻屏障中扶尺一下D、满座寂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文:

10、在第二自然段中,“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4分)

二、(12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1-16小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巳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子里长吟,肥胖的黄蜂_____(伏、躺、停)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_____(飞、跳、窜)到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______(联系、缠络、纠缠)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的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1、在选文的空格处选择适当的动词填空。(3分)

12、用“‖”线把第二段文字分成两层。(在原文上标)(2分)

13、请引用第一段的关键词来总结百草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2段文字细致、形象地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_______;描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______;描写蝉、油蛉、蟋蟀,突出他们的______;描写黄蜂则突出它们的______。(此题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供选择内容:A.声音B.动态C.颜色D.形状)

15、第2段文字写景是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的;从详略的角度考虑,这部分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11分)阅读下面完成16——19题:

①儿子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历练自己,左思右想,舍不得放下现在自己拥有的一切。在他非常困惑的时候,父亲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②有一个乡下老人在山里打柴时,拾到一只很小的样子怪怪的鸟,就把这只怪鸟带回家给小孙子玩耍。老人的小孙子将怪鸟放在小鸡群里,让母鸡养育着。后来发现那只怪鸟竟是一只鹰,人们担心鹰再长大一些会吃鸡。然而人们的担心是多余的,那只鹰始终和鸡相处得

很和睦。时间久了,村里的人们对于这种鹰鸡同处的状况越来越看不惯,如果哪家丢了鸡,首先便会怀疑被它吃掉了。越来越不满的人们一致强烈要求:要么杀了那只鹰;要么将它放生,让它永远也别回来。{有一个乡下老人在山里打柴时读了故事后的感受}.

③这一家人却舍不得杀它,于是决定将鹰放走,让它回归大自然。他们把鹰带到村外的田野上,过不了几天那只鹰又飞回来了,他们驱赶它不让它进家门,甚至将它“打”得遍体鳞伤许多办法试过了都不奏效。最后他们终于明白:原来鹰是眷恋它从小长大的家园。 ④后来村里的一位老人说:“把鹰交给我吧,我会让它重返蓝天,永远不再回来。”老人将鹰带到附近一个最陡峭的悬崖绝壁旁,然后将鹰狠狠地向悬崖下的深涧扔去,如扔一块石头。那只鹰开始也如石头般向下坠去,然而快要到涧底时,它只轻轻展开双翅就稳稳托住了身体,开始缓缓滑翔,然后它只轻轻拍了拍翅膀,就飞向蔚蓝的天空。

⑤它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点,飞出了人们的视野,永远地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⑥听了父亲的故事,年轻人痛下决心,终于明白了父亲的告诫。其实每个人又何尝不像那只鹰一样,总是对现有的东西不忍放弃,对舒适平稳的生活恋恋不舍呢。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有所造就,就必须懂得在关键时刻把自己带到人生的悬崖,给自己一片悬崖其实就是给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啊。

(《知音》王新文)

16、根据选文的内容,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答:

17、选文第⑥段写到“听了父亲的故事,年轻人痛下决心,终于明白了父亲的告诫”,联系上下文说说年轻人下了什么决心?“父亲的告诫”在这里指的是什么?(4分)

答:

18、选文第⑥段中说“给自己一片悬崖其实就是给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联系全文,理解它的含义。(2分)

答:

19、你有选文中的父亲所讲的故事“把自己带到人生的悬崖”的类似经历吗?你是怎样面对的呢?(3分)

答:

四、(9分)(本题共2个小题)

1、“国庆节”和“中秋节”的假日巧遇相连在一个星期里,这对许多喜欢旅游观光的朋友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时机,同时也是对各旅游景点接待创收的好时节。

(1)请你结合“两节”为某一旅游景点拟一幅极具感染力的宣传标语。(2分)

答:

(2)请你给某一动物园旅游景点警示牌上写一条警示语(委婉提醒游客不要向动物扔东西)。(2分)

答:

2、阅读名著,根据要求答题。

(1)仿照下面句式的内容和形式仿写句子。(3分)

例句:走进《三国演义》,听到了罗贯中在叙说远去的岁月中关羽的不凡经历。

答:

(2)知识填空。(2分)

_________(人名)的《昆虫记》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4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30分)

(1)成长的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2)以“孝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D2、A3、C4、C、5、D6、(1)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2)一切都是瞬息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3)各领风骚数百年(4)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7.宴:以酒食待客;障:设置,安放;团坐:围绕而坐;少顷:一会儿8、D9、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倾听,面带微笑,默默地赞叹,认为妙极了。10.描写了听众的神态、动作,(2分)从侧面烘托出口技者的高超技艺。(2分)

二、11.伏,窜,缠络12.到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13.那时是我的“乐园”14.C,D,A,B15.整体,局部,泥墙根一带

三、16、把自己带到悬崖(只要意思相近,简洁即可)17、到更远的地方去历练自己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有所造就,就必?

篇二:《四语学业质量测试模拟卷(001)》

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测试

小学语文试卷(1)

姓名 准考证号: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一、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个字的读音是错的?请把它找出来,并把这个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 )1.A 发烧(shāo) B态度(dài) C 表示(biǎo) D 管理(lǐ) ....( )2.A 重(chóng)阳 B 祖宗(zhōng) C 愿(yuàn)意 D 持(chí)久 ....

( )3.A 吼叫(hǒu) B 自豪(háo) C 缩小(sū) D 查询(xún) ....( )4.A 喧闹(xuān) B 怀疑(yí) C 海参(shēn) D 朦胧(móng) ....

二、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请你把它找出来,并把这个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 )5.A脸蛋 B依靠 C争辨 D掌握 ( )6.A糊涂 B询问 C皇恐 D跟踪 ( )7.A应该 B资势 C传递 D矿石 ( )8.A奴仆 B洒水 C圣地 D健设

三、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个词语和加点词的意思最接近?请你把它找出来,并把这个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 )9.赞许 ..

A 赞助 B 允许 C 准许 D 赞叹

( )10.珍惜 ..

A 珍重 B 爱惜 C 珍贵 D 珍藏

( )11.脸庞 ..

A 庞大 B 宏伟 C 脸蛋 D 笑脸

( )12.著名 ..

A 著作 B 有名 C 注释 D 名气

四、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个词语或成语填入画线部分最恰当?请你把它找出来,并把这个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3. 2010年上海世博会 的开幕式令人难忘。

A 美丽 B 巨大 C 盛大 D 热闹

14. 根据医生的 ,他患上了流行性感冒。

A 诊所 B 判别 C 判断 D 诊断

15.日月潭的风景真是太美了,我 着能早日亲眼目睹她的风采。

A 梦想 B 盼望 C 愿望 D 希望

16.王勃 地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一个乡下老人在山里打柴时读了故事后的感受}.

A 若无其事 B 兴高采烈 C 井井有条 D 胸有成竹

17.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世博世博园内 。

A 游人如织 B 一帆风顺 C 千军万马 D 风平浪静

五、古诗文积累

下面三个小题中,哪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你把它找出来,并把这个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8.画线的地方应该填入哪一句?( )

塞下曲

(唐)卢纶 ,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A床前明月光 B暮看日西坠 C林暗草惊风 D凌寒独自开

19.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

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0. 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了秋天的景色?( )

A 霜叶红于二月花 B 草长莺飞二月天

C 春风又绿江南岸 D 独怜幽草涧边生

第二部分 阅读

请你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每个问题后面有A、B、C、D四个选项,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答案,并把这个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一)被带到悬崖的鹰

有一个乡下的老人在山里打柴时,拾到一只样子怪怪的鸟,那只怪鸟和出生刚满月的小鸡一样大小。也许因为它实在太小了,它还不会飞。老人就将这只怪鸟带回家给小孙子玩。

老人的小孙子很调皮,他将怪鸟放在小鸡群里,充当母鸡的孩子,让母鸡养育着。母鸡果然没有发现这个异类,全权负起一个母亲的责任。

怪鸟一天天长大了,后来人们发现那只怪鸟竟是一只鹰,人们担心鹰再长大一些会吃鸡.然而人们的担心是多余的,那只一天天长大的鹰和鸡相处得很和睦,只是当鹰出于本能在天空展翅飞翔再向地面俯冲时,鸡群出于本能会恐慌和骚乱。{有一个乡下老人在山里打柴时读了故事后的感受}.

时间久了,村里的人们对于这种鹰鸡同处的状况越来越看不惯,如果哪家丢了鸡,首先便会怀疑那只鹰,要知道鹰终归是鹰,生来是要吃鸡的。愈来愈不满的人们一致强烈要求:要么杀了那只鹰,要么将它放生,让它永远也别回来。因为和鹰相处的时间长了,有了感情,这一家人自然舍不得杀它。他们决定将鹰放生,让它回归大自然。

然而他们用了许多办法都无法让那只鹰重返大自然,他们把鹰带到很远的地方放生,过不了几天那只鹰又飞回来了,他们驱赶它不让它进家门,他们甚至将它打得遍体鳞伤许多办法都试过了却不凑效。最后他们终于明白:原来鹰是眷恋它从小长大的家园,舍不得那个温暖舒适的窝。

后来村里的一位老人说把鹰交给我吧,我会让它重返蓝天,永远不再回来。老人将鹰带到附近一个最陡峭的悬崖绝壁旁,然后将鹰狠狠地向悬崖下的深涧扔去,如扔一块石头,那只鹰开始也如石头般向下坠去,然后就在快要坠到涧底时,它轻轻展开双翅稳稳托住了身体,开始缓缓滑翔,然后它轻轻拍了拍翅膀,飞向了蔚蓝的天空,它越飞越自由舒展,越飞越动作漂亮,这才叫真正的翱翔,蓝天才是它真正的家园啊!它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点,飞出了人们的视野,永远地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21.第二小节中说“母鸡全权负起一个母亲的责任”,这时因为:( ) A母鸡又收养了一只小鸡,并照顾它。

B母鸡很喜欢这只鸟,愿意成为它的母亲养育它。

C母鸡没有发现这个异类,以为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养育它。

D小鸟找到了它的母亲。

22.第四小节中的“放生”指:( )

A放下生命。

B让动物回归大自然。

C杀了那只鹰。

D将鹰放入鸡群中生活。

23.“原来鹰是眷恋它从小长大的家园,舍不得那个温暖舒适的窝。”中“长大的家园”指:( )

A鹰家族生活的地方。

B美丽的大自然。

C和鸡群在一起生活。

D它自己最想去的地方。

24.短文第六小节中“这才叫真正的翱翔”,因为:( )

A鹰能在天空展翅飞翔了。

B鹰比鸡飞得高,飞得远。

C鹰能在悬崖绝壁旁飞翔。

D鹰飞向了蔚蓝的天空,越飞越自由舒展,越飞动作越漂亮。

25.为什么说鹰和鸡相处时,当鹰飞翔再向地面俯冲时,鸡群出于本能会恐慌和骚乱? ( )

A小鸡看到任何飞翔的鸟都会害怕。

B鸡也想展翅飞起来,所以骚乱。

C鹰生来是要吃鸡的,当鸡看到俯冲而来的鹰,自然害怕。

D小鸡不想让鹰离开他们。

(二)一棵大树

从前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个男孩。每天,男孩都会到树下来,把树的落叶拾起来,做成一个树冠,装成森林之王。有时候,他爬上树去,抓住树枝荡秋千,或者吃树上结的果子。有时,他们还在一块玩捉迷藏。要是他累了,就在树阴里休息。所以,男孩也很爱这棵大树。

树感到很幸福。

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感到孤独,因为男孩不来玩了。 有一天,男孩来到树下。树说:“来呀,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来吃果子,到我的树阴下来玩,来快活快活。”

“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男孩说,“我要娱乐,要钱买东西,我需要钱,你能给我钱吗?”

“很抱歉,”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卖吧,卖到城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就会高兴了。

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来,把果子拿走了。

树感到很幸福。

此后,男孩很久很久没有来。树又感到悲伤了。

终于有一天,那男孩又来到树下,他已经长大了。树高兴地颤抖起来,她说:“来啊,男孩,爬到我的树干上来荡秋千,来快活快活。”

“我忙得没空玩这个。”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要间屋取暖。你能给我间屋吗?”

“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

于是,男孩砍下了树枝,背去造屋。树心里很高兴。

但男孩又有好久没有来了。有一天,他又回到了树下,树是那样的兴奋,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过了一会,她才轻轻地说:“来啊,男孩,来玩。”

“我又老又伤心,没心思玩。”男孩说,“我想要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你给我条船好吗?”

“把我的树干锯下来做船吧。”树说,“这样你就能离开这里,你就会高兴了。” 男孩就把树干砍下来背走,他真的做了条船,离开了这里。

又过了好久,男孩重又回到了树下。树轻轻地说:“我真抱歉,孩子,我什么也没有剩下,什么也不能给你了。”

她说:“我没有果子了。”

他说:“我的牙咬不动果子了。”

她说:“我没有树枝了,你没法荡秋千。”

他说:“我老了,荡不动秋千了。”

她说:“我的树干也没了,你不能爬树。”

他说:“我太累了,不想爬树。”

树低语说:“我很抱歉。我很想再给你一些东西,但什么也没剩下。我只是个老树墩,我很抱歉。”

男孩说:“现在我不要很多,只需要一个安静地方坐一会儿,歇一会儿,我太累了。”

树说:“好吧。”说着,她尽力直起她最后一截身体:“好吧,一个老树墩正好能坐下歇歇脚,来吧,孩子,坐下,坐下休息吧。”于是男孩坐在了树墩上。

26.第二小节说:“树感到很幸福。”因为:( )

A树有美丽的树冠。{有一个乡下老人在山里打柴时读了故事后的感受}.

B树是森林之王。

C树上结了好多果子。

D树能和自己喜欢的男孩一起快乐地玩耍。

27.第八小节中又说“树感到很幸福。”因为:( )

A男孩长大了,更喜欢树了。

B男孩采下了果子,可以卖到城里去,然后得到钱。

C树的果子可以卖钱,它很骄傲。

D男孩又来树阴下玩了。

28.第五小节说“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中“这么玩”指:( ) A孩子爬上树,抓住树枝荡秋千,吃果子,捉迷藏等。

B娱乐,用钱买东西。

C把树的落叶拾起来,做成树冠,装成森林之王。

D坐在树下歇歇脚。

29.文中树三次说到“抱歉”,可以这样理解:( )

A男孩长大了,不能来到树下玩了。

B树想再给孩子一些东西,但什么也没了,什么也不能给孩子了。 C树没有了茂密的枝叶,不能为人们遮阳了。

篇三:《美文》

●1977~1999年高考作文题

1977:“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1980: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

1981: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

1984: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

1987: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习惯

1989:“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①记叙;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4:尝试

1995: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1996: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9: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2003年高考作文题

2000: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 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采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1: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2001春季高考作又题

有一则寓言说,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哲学家聚会时有人提议,各自用一句话来描述和赞美世界。文学家感慨地说:“这世界真是太美了!”科学家认真地说:“这世界最珍贵的是探索。”企业家兴奋地说:“这世界充满着商机!”哲学家没有说话,沉思之后在季纸上画了一个“?”和一个“!”

请以上面这个寓言或其中某一个人的话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2春季高考作文题

一个海员,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诗中的“出发”、“到达”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2:(全国)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来,原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范围不要超出这个内容之外: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2002(北京)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

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没有校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

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适,就得改。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

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2(上海)也许你曾到过海边,也许你在荧屏、银幕上见过大海请以“面对大海”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2003(全国春季)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水,滋润万物,是生命之源;

暴雨倾盆,江河泛滥,也会带来灾难。

水,看似柔弱,却能把坚石滴穿;

汇成洪流,更可穿峡破谷,一往无前。

水,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流淌着古往今来多少悲欢。

请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2003(北京)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见,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有一个乡下老人在山里打柴时读了故事后的感受}.

2003(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有一个乡下老人在山里打柴时读了故事后的感受 乡下人家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