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大道之行也教案及反思 大道之行教案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二》

首先,这堂课的目标已达成。针对学生的情况我设计了两点目标,一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本课;二是要求学生能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知道本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

其次,对学生的发言教师的点评力量绵薄。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上,课堂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的时间少了,是否意味着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在怎样把课堂连缀起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轻描淡写了呢?当然不是。我以为,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了。学生发言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这堂课上,教师的点评基本是归纳和复述式的。学生的发言是精彩的,教师的点评却软弱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言。当然,从此次的问题中我知道,教师点评的功力该在平时苦练。

另外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不够。特别是坐在后面的男同学,他们貌似很认真,但不做笔记,也不积极回答问题,而我也没有及时提醒他们。

篇二:《《大道之行也》教案》

公开课

24、大道之行也 《礼记》

吕恒玉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自学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过程与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工具书等进行自学、自译的能力与提问、解答能力,最终达到理解文章主旨。

教法选择:

先学后导,用讨论、辨析、问答等方法来解决课文内容。

学法引导:

自主、合作交流与探究相结合

课堂组织形式: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归结,以四大组进行质疑比赛,以调动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齐背《桃花源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

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2.简介时代背景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奠,蜡,读zh4),事毕,出游于观(gu1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言偃(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文学常识介绍:

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了解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礼记o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编辑而成,共49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正确的读音和断句。生齐读。

3、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实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可能是难点和考点的字词。

㈠需掌握字的读音: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矜guān 男有分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㈡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通“举”,选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㈢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

句中的一个“亲”字为意动用法(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与此相同)。“以""为亲”(“以""为子”)

2.故外户而不闭——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

3.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耍奸邪之谋的行为。

4.盗窃乱贼而不作——动词用作名词,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

5.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均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意思分别为“老人”、“壮年人”、“幼童”。

6.一词多义:

{大道之行也教案及反思}.

亲 修 闭 独 乱 谓 兴 为 故

7.古今异义: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孤独古义:是两个词,其中“孤”为幼而无父的人,“独”为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是一个词,是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

四、分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开火车逐句翻译。

1、生齐读课文。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2、开火车逐句翻译课文。

3、大声朗读课文,同桌竞赛试背课文。

五、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用一个成语是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六、探究性思维训练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大道之行也教案及反思}.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像,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

七、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日记: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总括全文,折射现实

教学反思:

篇三:《《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篇四:《《大道之行也》表格教案》

万冲中学 八 年级 语文 科 教案

任课教师: 上课日期: 教时:

万冲中学 八 年级 语文 科 教案

任课教师: 上课日期: 教时:{大道之行也教案及反思}.

篇五:《《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设计阐释]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礼记·礼

运》,文章通过对理想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大同”社会的政治纲领、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文章篇幅短小,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大道之行也教案及反思}.

根据课标要求,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用探究的方式学

习。因此,平时教学中,应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着力组建、培养学习小组,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打好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应该可以自行疏通文意,本文又是自读课文,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导学案的设计,让学生在浅显的文章疏通的基础上,由表及里地探究文章的主旨,赏析重要语段,理解作者情感,从而培养学习良好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品质。

为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取得实效,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

“导学案”的编排。 “导学案”设计分成三大块:课前预习、当堂演练、课后拓展。提前发放导学案,让学生准备充分,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则在课堂上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引导,以期达到教师、学生、文本、现实四位一体。

[方法阐释]

一.诵读教学法。文言文教学应贯穿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

理解内容美,欣赏语言美,感悟精神美。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篇章短小,朗朗上口,每个学生都必须背诵如流。

二.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将学生分成6人一组的若干学

习小组,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学生讨论,生生互助;在课堂上,教师点拨,师生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桥花源记》及《孟子·梁惠王上》{大道之行也教案及反思}.

中的选文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要求]

一、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

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

能力。

2.能够联系实际,探求未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感受古人敢干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四、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的“大同”社会的相

似点。

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

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导学案。

导学案内容如下:

▲课文导读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

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课前预习

1.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

选贤与( )能 讲信修睦( ) 矜( ) ...

货恶( )其弃于地也 幼有所长( ) 男有分( ) ...

谋闭而不兴( )

2.用“∕”标出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大同。

3.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前的字。

(1)选贤与( )能。 (2)男有分( ),女有归( )。

(3)矜( )、寡( )、孤( )、独( )

(4)窃乱贼而不作( )。

(5)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 )其子。

4.解释下列句子括号前的词。

(1)天下为( )公 不必为( )己

(2)是故谋闭而( )不兴 盗窃乱贼而( )不作

(3)故人不独亲其( )亲 货恶其( )弃于地也

(4)是故谋闭( )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 )

(5)货恶其弃于( )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 )身也

(6)故( )人不独亲其亲 故( )人具鸡黍

5.填空。

⑴《礼记》是中国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______(朝

代)的_______(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______篇。

⑵“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_______》

《_______》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_______》中的两个篇章。

6.诵读试背全文,疏通文意,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

指什么?“大道之行也”指什么?

▲当堂演练

各小组在课堂上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在修辞手法

上有什么特点?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说明。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5.怎样评价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6.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请描给你心目中的理想社

会。

▲课后拓展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前的字。

(1)树( )之以桑。

(2)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3)勿夺( )其时。

(4)然( )而不王者。

2.翻译句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上文与《大道之行也》都是儒家圣贤为我们描绘的美好而理想

的社会蓝图,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教学步骤]

{大道之行也教案及反思}.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的介绍及名言。 他们都是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他们都曾经受到过两千多年前一部书中关于理想社会的启发,从而高举起革旧除弊的大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影响众多历史人物的文章《大道之行也》,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的财富。首先我们来听示范朗读。

二、讲解“导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

抽签选择各小组代表讲解各题,老师订正。

三、讲解“导学案”中当堂演练部分。

1.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

此6个问题将文章的内容、主题思想、结构、说理方法、语言特点涵盖其中。在操作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我平时的做法是:根据学生语文基础水平的不同,在组内对学生进行编号,通常情况下,基本功最好的是组长,其他的依次排列,如本文有6道题,我就依难度给每个成员分配一题,各自完成后再组内讨论请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任务,都能有成就感,都能为小组做贡献。

2.逐一解决各题,抽签由各小组上台展示,老师点评并评分。

四、形式多样朗读课文(依情况齐读、指名读、小组竞赛读、个别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刚才大家都谈了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有理想就有动力,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规划那个“大同”蓝图,用行动去实现心中的理想。

六、作业布置

见“导学案”中课后拓展。

[教学反思]

1.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强对小组学习的指导,突出小组合作的力量,让学生自主朗读,自主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思考展示的舞台。

2.对导学案的巧妙设计。将本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较好地化解体现在了导学案中。

篇六:《大道之行也三维教案》

《大道之行也》三维教案设计

内蒙古 杜景礼

预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相关文言词语,翻译并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对文章进行多种方式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形成背诵思路,在批注和赏析中,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提高诵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诵读感悟中,了解古代名家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感悟今天的美好生活,学会做一个感恩的人、有理想的人、敬业乐群的人。

预做学情分析:

《大道之行也》,是人教八上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一单元所选课文,均是一些表现高尚情怀、向上情操的文章,引导学生健康智慧地成长。这篇文章,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社会,学习本文,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有抱负、一心为人类造福的人。

学生对于文言文还不是特别熟悉,但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桃花源记》一文,因此,可以借助《桃花源记》为媒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联系,多朗读,教师适时点拨,从过程和方法上,注重融合,讲究实效,立足篇章理解,落实重点语句。在难点问题上,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预想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领会文意,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准备。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预想教学难点:

将《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与《大道之行也》中“大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体会两者的异同。

预构教法与学法导航:

预构教法:

点拨法、探究法、多媒体导读法。在学生似懂非懂的一些语句和问题上,适时适度地进行点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适当的锻炼,从而对文言文形成正确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对一些可以开放、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的内容进行不同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更好地服务教学,直观,省时,形象,互动性强,便于在课堂学习中操作,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预构学法:

朗读法、批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可以以朗读法为主,结合默读与批注,以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为辅,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讨论交流,让学生学有所依,学生有所思,学有所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预期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桃花源记》全文、无标点《大道之行也》原文、预设问题等。

学生准备:《桃花源记》的复习背诵、《大道之行也》重难词语的了解、优美语句的积累。 预设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背出意境。

我们前面学过一篇写景优美的古文——《桃花源记》,请大家一起背出来。《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教案及反思}.

一文,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画面。其实,战国末年的《礼记》,也有类似的描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吧!(师随机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说明:用背诵导入,并巧妙地引出所学内容,增加了学习的容量和灵活性,也为后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埋下伏笔。)

二、初读感知,读出文脉。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同学们看后,听教师范读。

2.结合朗读要求,学生练读,指名读,要读得正确,读对字词和停顿。

3.思考,并指名说出本文所写的主要内容:

(1)文中的“大道”、“大同”,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大道”,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结合学生的理解,顺势点拨。)

(2)读无全文,你认为“大同社会”,好在哪些地方?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3)这些好处,可以分为几类?

明确: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大同社会的政治纲领:“天下为公”是政权和财富公有;“选贤举能”是选举公平;“讲信修睦”是和谐共处。第二类是大同社会基本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包括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第三类是大同社会的和平局面。

(4)点拨:文章采用一种怎样的结构方式?

明确:总分总。

(设计说明:在整体上把握全文,分三步感知文章内容,第一步把握关键;第二步感知理想社会特点;第三步理清层次;第四步顺势归纳结构。)

三、再读理解,读通文意。

学生出声读文,并阅读课下注释。尝试口头翻译,教师指名翻译全文。

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设计说明:注释阅读助译的策略,降低了学生翻译的难度,丰富了学生理解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四、三读赏析,读出文味。

在默读中圈点批注,完成自主赏析(小组合作)的探究。用“我喜欢 一句(词),因为 ”的句式,说出自己对原文优美语句的赏析。

在赏析之后,教师顺势点拨,把文章的美点体现在朗读中,放声美读,并将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并背诵下来。

(设计说明:批注——赏析——朗读——积累,四步安排,环环相扣,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整合。)

五、四读拓展,读出文旨。

课件出示《桃花源记》全文,比较阅读,合作学习,思考:

课文与《桃花源记》相比,有哪些异同点?你怎样看待这两篇文章的主旨?

明确:相同点:(1)写作意图一致,都希望有一个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2)构想的社会制度、人们的生活状态一致。(3)都折射出了当时黑暗社会的影子。 不同点:(1)本质不同:“大同”社会更具有积极意义;“世外桃源”躲避现实,虚构理想社会情境,有消极思想。(2)写法不同。《大道之行也》侧重“言论”,多用排比;《桃花源记》讲述故事,虚实结合。(3)文体不同。《大道之行也》为议论文;《桃花源记》为记叙文。

主旨:都希望能建设一个没有君主统治,人人自由平等、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 (设计说明:比较阅读,可以拓展学生对本文的理解;读后明旨,有助于学生健康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六、五读回味,熟读成诵。

课件出示无标点原文,让学生自行断句,朗读,展示,回味,顺势背诵全文。

结语:愿大同社会早日变成现实,让人间到处充满欢歌笑语!

(设计说明:无标点原文朗读是一种创新,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与把握;顺势背诵全文,可以生成水到渠成的效果。)

预备教学板书

概述“大同”社会的政治纲领 关爱:满足生存需要 大道之行也详述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乐业:满足发展需要

尽力(用):满足精神需要

总括“大同“社会的和平局面

预留课堂作业:

1.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大道之行也教案及反思 大道之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