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写给幸福原文 提醒幸福原文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18 短文两篇1》

制作人:李雪梅

七年级(上)语文《短文两篇》1导学案

学校————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体味生命的意义。

2,品味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3,学习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的写法。

4,比较阅读,能整体把握,对比分析两篇短文的异同。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关键语句,分析其含义。

2,托物寓意是指,在对事物进行足够的描述之后,顺势表达出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或观点。这两篇短文都是由弱小的“物”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悟,阐释作者对生命、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3,分组讨论,运用比较阅读,主要从内容、主题、写法等方面进行比较,把握其异同点。

【作者简介】

1.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现职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

2、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2、写法指导: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某事、某物、某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如茅盾《白杨礼赞》,要写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开篇先写它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的的“单调”,使人恹恹欲睡,这是抑,突然看到挺拔的白杨,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是扬;杨朔《荔枝蜜》先写自己不喜爱蜜蜂都后来赞美蜜蜂,也属于欲扬先抑;小思《蝉》先写蝉鸣烦人以及蝉的弱小,后写蝉的生命虽短暂非常有意义,使作者敬佩。小说中写人也可以先贬后褒,同属于此。 作用:突出什么主题;是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行文显得更加有波澜。

1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收敛( ): 聒聒( ): ..

宽恕( ): 短暂( ): ..

卑( )微: 一丝不苟( ): ..

2,作者简介

《蝉》一文作者:______,本名_________,另有笔名明川,代表作品有《 》,《 》,《 》等。

《贝壳》一文作者:_________,曾有笔名________、_________,著有诗集《 》,散文集《 》等,本文选自《 》。

【整体感知】

1、《蝉》一文中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3,读完《蝉》《贝壳》后,试比较两篇散文有和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 )引发对( )的一些感悟;

(2)对于( )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 )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触清柔而自然。

不同之处:

(1)写法:《蝉》是( ),《贝壳》是( )

(2)用原文作答:《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 );

《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 );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

《贝壳》则明确提出了白己要认真做事的想 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

望。

【展示提升】

展示单元一:感知1、2

展示单元一:感知3

【课堂延伸】

这两篇短文都是从身边的小动物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你能不能也从其他动物身上找到对人生的思索呢?请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2

篇二:《18课短文两篇 文档 (2)》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淮北市非凡学校集体备课

七年级语文教师专用教案(复备稿)

18短文两篇

主备人:丁红彩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

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3.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4.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

5.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重点:

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2.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

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一、导入: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二、走进作者

1、《蝉》选自《承教小记》,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wěi銮luán,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三、初读课文,弄清字词

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聒聒(ɡ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恕(shù) :宽容饶恕。

短暂(zàn) 颤(chàn)动

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 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卑(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上苍:上天。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学生分组朗读,体会)

过渡:下面我们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吐字清晰,融入感情,同学们仔细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变化。

2、抽学生朗读

3、全班齐读。

过渡: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对蝉的感情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作者通过哪些语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呢?

4、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

下面我们来分析课文,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虽然是一篇小的哲理散文,但是文章的结构脉络也是比较清晰的。文中一条非常鲜明的线索就是作者的感情变化。 作者对蝉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首先作者表达了对蝉的一种什么感受?

(生讨论后回答,师明确)

一个字来概括。“烦”。烦它什么呢?它的“知知不休的叫声”。就在我们记忆中涌现知知不休的叫声出现的时候,并试图带着这种感觉读到结尾时,却发现作者感情发生了变化,这时他对蝉的情是什么呢?用一个词概括,宽恕。从哪里能看出来呢?“忘却恼人的聒聒”。

为什么作者的感情会发生变化呢?(整理出下面的板书)

知知不休的叫声

蝉 特殊的生命经历

忘却恼人的聒聒

5、在对蝉的独特的生命经历的思考,似乎让我们看清了作者要讲述道理,能够看出文章的主旨,那么《蝉》主旨是什么呢?大家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一些标志性的句子。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明确)

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五、再次默读全文,思考下面问题:

《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明确)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六、小结:(略)

七、作业: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板书

知知不休的叫声—- ↓烦 抑

蝉 特殊的生命经历—- ↓思考

忘却恼人的聒燥—- ↓宽恕 扬

{写给幸福原文}.

第二课时

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体悟生命的意义. 一导入:直接导入

二、走进作者

席慕容,生于1943年,台湾女诗人,出生在四川。1981年,台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出版七次,造成:“席慕容旋风”。席慕蓉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诗人,又是一位卓越的女画家,因此,她的诗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是她诗的最显著的特征。她的诗空灵、奇幻、辽远,令人回味无穷,同时又深沉、豪放、旷达,具有极强的个人特征和风格,精炼隽永而富于哲理是她诗的另一个特点,因此耐读。

主要作品《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写给幸福》《河流之歌》、《有一首歌》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学生分组朗读,体会)

过渡:下面我们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吐字清晰,融入感情,同学们仔细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变化。

2、抽学生朗读

3、全班齐读。

4、大家读完《贝壳》了,贝壳的主旨又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贝壳》。作者刚刚拿到手上的时候,觉得贝壳是什么? 然后作者由贝壳联想到了什么?由贝壳里的生命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明确)

艺术品、宝贝 ——————

脆弱卑微的生命——————

贝壳 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我”自己

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

四、再次默读全文,体会文章主旨

1、《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2、《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巳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

4、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明确)

1、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2、此句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点,空间要多一点,以一颗感激的心情表达珍惜、回馈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3、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不是人们对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的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4、(1)都是由—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触清柔而自然。

不同之处:(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丁白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五、拓展延伸

生命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打算怎样做,

才让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更有意义?

六、教师小结

这两篇短文都从细小、具体的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但人只要我们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

七、作业

{写给幸福原文}.

写作: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小短文。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艺术品、宝贝 ———————–喜爱——–贝壳

脆弱卑微的生命———————-赞叹

贝壳 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我”自己

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立志———人生

反思:

篇三:《3、短文两篇《蝉》《贝壳》》

3、短文两篇《蝉》《贝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写给幸福原文}.

2、对比探究阅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 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 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学难点:

1、 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 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朗读课文,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就课文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二、导入

诗人王家新通过一首《在山的那一篇》把自己在亲身经历中的人生感悟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小思和席慕容对人生有哪些感悟呢?他们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写给幸福原文}.

们来学习短文两篇。一篇是小思的《蝉》,一篇是席慕容的《贝壳》。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小思和席慕容。

三、正课

(一)、作者介绍

1、《蝉》选自《承教小记》,作者小思,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1939年在香港出生。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1981年或香港大学硕士学位。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出版散文集《路上谈》、《日影行》、《不迁》、《彤云笺》等。

2、席慕容,生于1943年,台湾女诗人,出生在四川。1981年,台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出版七次,造成:“席慕容旋风”。席慕蓉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诗人,又是一位卓越的女画家,因此,她的诗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是她诗的最显著的特征。她的诗空灵、奇幻、辽远,令人回味无穷,同时又深沉、豪放、旷达,具有极强的个人特征和风格,精炼隽永而富于哲理是她诗的另一个特点,因此耐读。

主要作品《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写给幸福》《河流之歌》、《有一首歌》等。

(二)、下面,大家先把课文读一下。在读的过程,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和词语的意思。

1、读一读,写一写

收敛 聒聒 宽恕 短暂 卑微 上苍 把玩 一丝不苟{写给幸福原文}.

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恕(shù) :宽容饶恕。

短暂(zàn) 颤(chàn)动

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 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卑(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上苍:上天。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2、朗读(3分钟)

①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吐字清晰,融入感情,同学们仔细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变化。 一个学生读《蝉》{配乐}。一个学生读《贝壳》,配乐 。

全班齐读。

②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对蝉的感情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作者通过哪些语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呢?

③在读《贝壳》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作者对贝壳是种怎样的感情?

(评价:声音优美,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写给幸福原文}.

(二)讲析课文

1、把握两篇文章的感情脉络。

下面我们来分析课文,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虽然是一篇小的哲理散文,但是文章的结构脉络也是比较清晰的。文中是一条非常鲜明的线索就是作者的感情变化。 作者对蝉的感情有什么变化?目光首先停留在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首先作者表达了对蝉的一种什么感受?一个字来概括。对是“烦”。烦它什么呢?它的“知知不休的叫声”。就在我们记忆中涌现知知不休的叫声出现的时候,并试图带着这种感觉读到结尾时,却发现作者感情发生了变化,这时他对蝉的情是什么呢?用一个词概括,对了,是宽恕。从哪里能看出来呢?“忘却恼人的聒聒”。

为什么作者的感情会发生变化呢?(整理出下面的板书)

知知不休的叫声 抑

↓烦

蝉 特殊的生命经历 ↓思考

忘却恼人的聒聒

↓宽恕 扬

在对蝉的独特的生命经历的思考,似乎让我们看清了作者要讲述道理,能够看出文章的主旨,那么《蝉》主旨是什么呢?大家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一些标志性的句子。 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大家读完《贝壳》了,贝壳的主旨又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贝壳》。作者刚刚拿到手上的时候,觉得贝壳是什么?

然后作者由贝壳联想到了什么?由贝壳里的生命又想到了什么?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整理出下面的板书)

艺术品、宝贝 喜爱 贝壳

脆弱卑微的生命 赞叹

贝壳 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我”自己

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 立志 人生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分析课文

(接上节课)

2、总结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感情的方法。

(1)《蝉》

总结用先抑后扬的手法。

作者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展示了其感情变化,也道出了文章的主旨

先抑后扬往往使文章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曾写过《三千里江山》、《雪浪花》的杨朔,其散文就多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称作杨朔式散文。如在《荔枝蜜》中先表达不喜欢蜜蜂,但后来当他通过老王之口知道,“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对蜜蜂的感情就发生了变化。黑夜,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由此也可见,讴歌生命一类题材的散文往往采取先抑后扬的写法,从而反映出作者的感情变化。

(2)《贝壳》

席慕容对贝壳是种怎样的感情?她在表达这种感情的时候是不是像《蝉》的作者小思那样先抑后扬呢?

3、短文两篇的总结对比

我们发现两篇文章在表达感情上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并且两篇文章所写的对象也不同, 那为什么要把两篇小的文章放到一课中?他们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就来对比阅读一下,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阅读两篇短文,说说它们的异同点。

同: (1)两篇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从身边的小事物,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

异:(1)两篇文章虽都是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但是感悟点不同。《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2)写作手法不同。《蝉》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贝壳》直入主题。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语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三、课堂小结: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痛苦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呢?”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短文两篇的两位作者也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寻到了人生的感悟,愿每位同学都珍惜生命,珍惜时间,让生命更有意义,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四、课后题

1、如何理解《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这句话

篇四:《3短文》

3、短文两篇(蝉,贝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两篇文章都擅于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蝉和贝壳这样小的东西都有仔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与价值

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以席慕蓉的一首诗或一段散文导入,引起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兴趣。例如:

(1)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一篇虚幻的神话 任它/绿草如茵 花开似锦/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在坠落的昏眩里/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摘自《无怨的青春距离》)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写给幸福原文 提醒幸福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