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梁启超在文中提到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 忧国忧民的古诗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梁启超在文中提到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

《最苦与最乐》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作者生平及为人处世态度。

2.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

通读课文,疏通文字。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及词义,课上听写。

1.字音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

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

2.词义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谈谈他们眼中最苦与最乐的事情,由此导入到梁启超眼中的“最苦与

最乐”。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

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

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

《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

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

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

《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三、检查预习

1.听写

2.学生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请学生说出课文中印象最深的句子、段落,并简要分析,引导其他学生思考,

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合作探究

(课前学生自愿分组,每组4人,上课时,按照小组做好。)

(一)教师出示探究题目,明确要求: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答疑)

明确: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

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

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

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二)“价值观”探究

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

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

中真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

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

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

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

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

样的责任?

(学生自由发言)

六、文章主旨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

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

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1.一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

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

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

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

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二、讨论第二部分: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三、讨论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

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

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

四、了解语言特色

1.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

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

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

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2.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

再与上题重复。

3.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

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

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

“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

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

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

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

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

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4.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

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

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结束语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

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

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

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

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

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

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就其中一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

文章。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骆素芬

【篇二】梁启超在文中提到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1《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语文版.doc

《最苦与最乐》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释题:

“最苦”与“最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吸引读者。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探究: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明确: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明确: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明确: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明确: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三、合作探究: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

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当堂达标促学

1、根据提示修改病句。

在众多的“两地书”中,记者发现该校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学员二旅学员李强与父亲的通信很有代表性。这两封书信,语言质朴,情真意切。①父亲的“吃苦也是福”那句让人印象深刻。追逐强军梦,需军民携手共同奋进。军校学员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学校的培养,也离不开学员家长的教育。②这两封书信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家书、家庭教育对年轻人成长的巨大。

(1)句①语序不当,应改为:父亲的那句“吃苦也是福”让人印象深刻。

(2)句②成分残缺,应改为:这两封书信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家书、家庭教育对年轻人成长的巨大影响。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

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梁启超在文中提到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④②⑤ C.③①②④⑤ D.①③②④⑤

3、按要求填空。

(1)《最苦与最乐》选自,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2)观点——背着未了的责任最痛苦。

4、阅读课文首尾两段,回答问题。

(1)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观点是:人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2)选段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选文内容试做简要分析。 选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拿“尽得大的责任”和“尽得小的责任”来对比,阐明责任伴随人生的全过程,不能逃避;在责任中可以体味到真正的快乐。

(3)“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句话写了有些人的反对意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梁启超在文中提到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

一是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加的严密;再者也可以借此增强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4)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

痛苦源自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责任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尽责任就会快乐;逃避应尽的责任,就会陷入痛苦。

【篇三】梁启超在文中提到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

11.最苦与最乐。doc

11、最苦与最乐

三维目标: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学习课文平易近人,如话家常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新课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

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

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作:《饮冰室合集》

三、教师范读课文。读后学生再分段落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四、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5、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第三步:师生共同概括板书:

良心受责备 ①

最苦:未尽责任 有苦才有乐

范畴与程度 ② 苦中有真乐

分说 责小得小乐

责大得大乐

最乐:尽了责任 苦乐的关系 ③

举圣贤例子 ④

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

第二课时

梁启超在文中提到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

一、研读课文。

①指名读第1段

②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先引导学生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

③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④精读第3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士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

(这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的分析,点明了三者的关系:苦中有乐,苦乐循环。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

⑤参看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你能讲讲它们的含义吗?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二、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三、“价值观”探究

①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②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谈。)

四、结束语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小练笔:《我的最苦与最乐》

【篇四】梁启超在文中提到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

挖荠菜

《挖荠菜》导学任务单

主备人:朱玉果 参与人 :樊翠荣 王娟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重点) 2、品味重要词句,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重点) 3、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难点) 【自主学习】

1、走进作者。名: 时: 地: 评: 作: 2、字词积累。

①注音 荠菜 蔷薇 琥珀 绽开 掰开 马齿苋 雪蒿 癖好 和煦 惩罚 码 童稚 ②解释 漫不经心: 赏光:

迁就: 隔膜: 广阔无垠: 五味瓶: 出土文物 3、整体感知。 ①本文的线索?

②本文主要写了哪些事? ③本文的主题? 【交流展示】

1. 请围绕“馋”字,讲讲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

2. 再围绕“被追打”一事,讲讲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 【合作探究】

1. 本文题目是《挖荠菜》却从“馋”写起,是否偏离中心?

2. 文章多处运用景物描写,找出你认为好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我”和孩子们挖荠菜的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4.你从哪些描述中看出年轻一代不理解长辈?传神的词语有哪些?

5.找出文章中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的句子。

6. 从文中找出能概括中心的句子并分析还有哪些和它同属于一种表达方式。

7. 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巩固提升】

阅读课文1—8段,回答问题。 1、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在由于恐怖而变得混乱的意识里,却出奇清晰的反映出岸上那个追赶我的人的残酷的笑声。”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第一次潜入我那童稚的心——”如何理解这句话?

《最苦与最乐》导学任务单 主备人:朱玉果 参与人:樊翠荣 王娟 【学习目标】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重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自主学习】

1、走进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 ,一字任甫,别号 ___,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其最有名的事迹之一就是“ ”, 他也是著名的教育家,著有《饮冰室合集》。 2、积累字词

①注音 恩惠( )如释( )重负 契( )约 悲天悯( )人 卸( )却 监督( )揽( )

②解释词语: 契约: 达观: 海阔天空: 心安理得: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3、梳理文章结构。

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你能找出体现人生最苦、最乐和责任关系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吗?第4、5段中作者认为人生当如何?而不能如何?

【合作探究】

(一)探究提示一:第一、二组自读第1、2段,围绕“作者是如何论述最苦的”提出问题,勾画论据,相互交流论证方法,或者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勾画、标记出来,写在文白处,提出来组内交流解决。

(二)探究提示二:第三、四组自读第3段,围绕“作者是如何论述最乐的”提出问题,勾画论据,探讨交流论证方法,或者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勾画、标记出来,写在文白处,提出来组内交流解决。 (三)探究提示三: 第五、六组自读第4、5段,围绕“作者是如何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的”提出问题,勾画论据,相互交流,或者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勾画、标记出来,写在文白处,提出来组内交流解决。 【品读经典】 品读提示一: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它们对本文的语言有哪些帮助? 品读提示二: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品读提示三:

本文的语言轻灵,平易亲切,如拉家常,请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读出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巩固提升】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契约 卸却 监督 揽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2.解释词语: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3. 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珠宝》导学任务单 主备人:朱玉果 参与人:王娟 樊翠

荣 【学习目标】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朗丹夫妇形象,体会作品的讽刺意味。(重点) 2、通过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理解文章中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比较本文与《项链》主题、情节构思的异同。(难点) 3、领悟作者对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深入领会作者要表现的文章主题。理解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象,从中感悟人生哲理。(重点) 【写作背景】 19世纪末期的法国,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资产阶级的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小资产阶级羡慕上流社会,想极力跻身于资产阶级的行列,他们为此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成为“金钱的奴隶”。 【自主预习】 1、正音。 和蔼( ) 滑稽( ) 嗜好( ) 镯子( ) 鳏夫( ) 殉道者( ) 哆嗦( ) 嘀咕( ) 踱步( ) 疑窦( ) 鞠躬 ( )( ) 擤鼻子( ) 瞟着( ) 彬彬有礼( ) 2、词语释义。 阔绰: 轻蔑: 坦然: 彬彬有礼: 小题大做: 勤俭持家: 3、梳理情节。 第一部分( 1— )故事开端: 第二部分( — )故事发展: 第三部分( — )故事高潮: 第四部分( — 73)故事结尾: 【合作探究】 一、精读课文前半部分,用笔勾画出文中描写评价朗丹夫人的词语、句子,仔细揣摩与朗丹夫人有关的描写,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句段,谈谈体会。 ①在没有发现珠宝的价值之前,你认为朗丹夫人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②在他人眼里和丈夫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描述中可以看出来? ③当珠宝被证实是真的以后,她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④珠宝为什么会变成真的?这背后有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何不写出来好? 二、细读课文后半部分,找出描写朗丹先生心理、行为、动作的关键句来仔细品味。分析朗丹变卖项链时,人物心理、行为、动作逐步变化过程。 如:①细节描写如:走错了路,又走错了路: ②伤心的哭到天黑: ③有财产的人多么幸福啊就好了: ④被羞耻心挡住了,撕破脸讲价钱,发脾气: ⑤身轻如燕,我也有钱,第一次对看戏不感到厌烦,他还和一些妓女混了一夜:

⑥他突然下了决心,为了不让自己有考虑的时间,一口气奔过大街,冲进了首饰店”

中的“奔”“冲”有何作用? ⑦往往在上班的时候,同事们正在聊当天的新闻,会忽然看见他双颊一鼓、鼻子一皱,眼睛里含着两包泪水;他做出一副苦相,接着就呜呜地哭起来” 【交流研讨】 1.你觉得《项链》和《珠宝》两篇课文有哪些相似之处? 2、莫泊桑的《项链》与《珠宝》两篇小说主题有何异同?

3、莫泊桑的这两篇小说,你更喜欢哪一篇的情节构思? 4.《项链》和《珠宝》,哪一篇的人物心理描写更精彩? 5.本文故事情节简单,但是布局构思却很精巧,作者巧妙设伏,暗示珠宝的真假,在 课文中找到这样的地方? 你还能找到其他几处的伏笔吗? 【质疑探讨】 1. 朗丹夫人和《项链》中玛蒂尔德十分相似,出身贫寒,婚后不太富裕,但两 人表现各异,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小说在塑造二人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2、你对《珠宝》《项链》两篇小说中两个丈夫形象如何理解? 3. 两个故事中,一个丢失了钱财,一个得到了钱财,你觉得谁内心更幸福? 【达标检测】 一、阅读“天气晴朗”至结尾,回答问题。 1、“天气晴朗,蔚蓝的天空覆盖着这笑脸迎人的城市。”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他感到自己身轻如燕,只要一纵身,就可以和柱顶上高耸入云的皇帝雕像玩玩跳背游戏”? 3、作者运用那些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郎丹先生?试概括他的性格特征。 二、朗丹夫人为追求富贵、贪图享乐而堕落的命运让我们为之叹息。你的人生追求是什么?请动手写一写。(200字左右)

【篇五】梁启超在文中提到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

最苦与最乐

11、《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城关中学教师:李红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

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作:《饮冰室合集》

三、教师范读课文。读后学生再分段落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四、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5、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

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第三步:师生共同概括板书:

良心受责备

有苦才有乐

苦中有真乐

范畴与程度 ②

苦乐的关系③ 责小得小乐

举圣例子 ④ 责大得大乐

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

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

五、研读课文。

①指名读第1段

②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先引导学生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

③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④精读第3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士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

(这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的分析,点明了三者的关系:苦中有乐,苦乐循环。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

⑤参看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你能讲讲它们的含义吗?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六、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

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七、价值观探究

①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

【篇六】梁启超在文中提到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

最苦与最乐

编写:林丽

一、给黑体字注音

恩惠()

悲天悯人() 如释重负() 卸却() 契约() 监督() 揽()

二、辨析下面的形似字,注音组词

卸 御 契 锲

三、横线上补全词语,理解词义

失意:

如释重负:

无_____而不自得:

悲天_____人:

达观:

死而_____,不亦__________:

四、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五、文章主旨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最苦与最乐,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六:全文结构可以分为那三部分:

七:跳读课文,找出4组设问句,体会设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划在书上)

八:工整抄写3组排比句,体会课文流畅的句势。

九:抄写2处简练整齐的 句子,学习语言的妙处。

N 编写:林丽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

二、导入 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三、教师范读课文。读后学生再分段落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三、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

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5、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第三步:师生共同概括板书:

良心受责备 ①

最苦:未尽责任 有苦才有乐

范畴与程度 ② 苦中有真乐 分说 责小得小乐 责大得大乐 最乐:尽了责任 苦乐的关系 ③

举圣贤例子 ④

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

四、研读课文。

①指名读第1段

②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先引导学生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

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

③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④精读第3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士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

(这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的分析,点明了三者的关系:苦中有乐,苦乐循环。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

⑤参看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你能讲讲它们的含义吗?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五、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梁启超在文中提到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六、“价值观”探究

①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②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谈。)

七、结束语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

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就下面几个问题情境,体验“最苦”与“最乐”的感受,写一篇小作文。

(1) 完成某一学科的学习任务

(2) 完成长辈托付的某项任务

(3) 完成班集体或学校布置的某项工作

【篇七】梁启超在文中提到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最苦与最乐》教学案 语文版

11、最苦与最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收集资料,简要了解作者生平及为人处世态度。

2、学习议论文知识

过程与方法

1、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答题技巧。

2、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梁启超在文中提到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

请学生谈谈他们眼中最苦与最乐的事情,由此导入到梁启超眼中的“最苦与 最乐”。

二、走进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 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 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 《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 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 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 《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三、预习检测:

1、字音: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督(dū)

2、词义

①失意:不得志。

②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③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④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⑤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请学生说出课文中印象最深的句子、段落,并简要分析,引导其他学生思考, 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分小组进行分析。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答疑)

明确: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

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

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 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二)“价值观”探究梁启超在文中提到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

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 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 中真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 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 之在己”。

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 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 极进取的人生观。

五、合作探究:

第1自然段:

1. 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

上、观念上去排解。

2. 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 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1. 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

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 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

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

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 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

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

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六、精读品析: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2、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3、 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梁启超在文中提到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

4、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

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5、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

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

七、拓展延伸:

1、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

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

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

“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

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

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

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 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

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

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2、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

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

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最 苦 与 最 乐

梁启超

最苦 最乐

贫?失意?老、死? 知足、安分、达观(不苦) 现象

欠钱没还 如释重负

负 恩惠未报 尽 心安理得

责 得罪人没赔礼 责 吃苦——真乐

任 该做没做 任 (苦乐循环) 本质

勇于责任,不逃避责任,能享受真乐!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梁启超在文中提到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 忧国忧民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