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赠荷花》教学设计
《赠荷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一、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现在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李商隐是晚唐诗坛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以抒写自己伤时忧愤和失意感慨为主,也有抨击时政和借古讽今之作。他善于运用象征、比喻、暗示、衬托等手法,形成一种婉曲朦胧的风格,有时则流于晦涩。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二、注释
1、荷花,也称为莲花,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起初,根茎细瘦如指,称为“蔤”(莲鞭)。蔤上有节,节上再生蔤。荷的节向下生须根,向上抽叶和生花梗。荷夏季开花,颜色有淡红色或白色。荷花凋谢后,花托膨大形成莲蓬,莲蓬内生长有很多坚果(俗称为“莲子”)。荷在夏秋生长的末期,莲鞭前端数节入土后,膨大成藕。第二年春天萌生新株。荷原产印度,在我国中部和南部浅水塘栽种较多。荷叶的用处也很多,花和叶子可以供人们观赏;藕可以食用或制作藕粉;莲子是滋补品;莲子、藕节、荷叶都可以入药。
2、伦:同等,同类。
3、绿荷:碧绿的荷叶。
4、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5、卷舒:形容荷叶的姿态。卷,卷缩。舒,伸展。
6、开合:形容荷花的姿态。开,开放。合,合拢。
7、天真:天然本性。
8、翠:指荷叶。
9、红:指荷花。
10、愁杀人:令人愁苦至极。
三、译文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廉洁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一直到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四、赏析
1.诗中“伦”字的意思是什么?现用成语什么中的“伦”与此意思相同。
参考答案:同等,同类。现代成语中的“不伦不类”和“无与伦比”与此相同。
2.诗中有两队反义词,请找出。
参考答案:卷与舒,开与合
3.这首诗写荷花的色彩美和形态美,并借物喻理,说说暗示了一个什么生活哲理?
参考答案:这首诗是托物言志,描写了荷花的色彩美和形态美,赞美了荷花的清新自然纯真,不流于世俗。
4、赏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参考答案:世间的人们对待花和叶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入金盆,把叶子变成尘土。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备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5赏析“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参考答案:只有荷花是绿叶红苞相配相映,荷叶的舒卷,荷花的开合,全凭自然。群芳谱中,惟有绿荷、红菡萏与众不同。“惟有”二字,同中取异。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6赏析“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参考答案:荷花荷叶长期互相辉映,荷叶减少,荷花衰败。令人愁苦难当。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在这里,作者写荷花的绿叶与红花相映,多么天真自在,美好事物却难逃“翠减红衰”的厄运,似乎暗示着诗人心中某种难言的隐痛。
李菊芬
【篇二】《赠荷花》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名著、专题复习教学案:名著《西游记》、专题《荷》(苏教版七年级)
复习内容:名著《西游记》;专题《荷》;口语交际:(1)做一回小记者(2)劝告(3)话需形象才动人;语文实践活动:(1)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2)网上读写与交流(3)赛诗会
学习目标:掌握本册名著、专题、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相关知识并运用有关知识解题。
预习要求:浏览课本相关内容,复习课堂笔记
教学过程:
一、复习《西游记》
(一)知识能力训练点1、了解与作者、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2、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3、能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写作手法,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
(二)走进《西游记》
1、作者及作品简介
(1)、作者: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2)、作品简介: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2、主题思想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人物形象分析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公里。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他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又名猪刚鬣、猪悟能。本是仙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形象。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沙和尚︰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塘虱精),后被唐僧师徒收服,负责挑担。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4、艺术特色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三)、链接中考
1、《西游记》的作者是,字,号,代人。
2、《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
3、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又唤,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
4、白龙马原是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上。
5、《西游记》第60回,我们知道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二调芭蕉扇采用了方法。
6、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人物是,最具叛逆、反抗精神的情节名称是。
7、为《西游记》中的故事补全题目。,五行山下定心猿。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8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分别给他们取了什么名?观音所赐的名分别是什么?
9、分别列举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四个磨难、所遇的四个妖怪、西行路过的四个国名。
10、小说除塑造唐僧师徒四个形象外,还写到许多神仙,请列举几个。
11、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谁?请结合社会现实说说理由。
最喜欢:____________理由:
最不喜欢:理由:
12、列举两个《西游记》中你喜欢的情节,并说说理由。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1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开始取经时意志并不是很坚定,请问他曾经几次返回花果山?都是哪几次?
14、你能写出几句出自《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吗?
15、《西游记》中化作妖精的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为哪三位人物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
16、小说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17、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辩词:唐僧是一个相当窝囊的人物,一碰到妖魔鬼怪,他总是一筹莫展,涕泪交流,一旦离开了徒弟,连饭也吃不上。最糟糕的是他太糊涂太慈悲了,善恶不分,不能明辨是非,总是阻碍孙悟空除妖降魔。
18、“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要有情节、形象,以及所具有的人的情感。)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二、复习专题《荷》
(一)知识能力训练点
1、积累咏荷的成语和诗句。
2、感受专题中咏荷诗所咏之荷的神韵,理解其表达的感情
3、了解荷的多方面的价值;
4、能运用荷专题相关知识解题
(二)常见题型
1、熟悉荷各部分的名称并请写出荷花的别称。(至少三个)
[答]荷由藕、茎、荷叶、荷花、莲蓬组成。
莲花、芙蕖、水华、芙蓉、水旦、莲子、菡萏(hàndàn)、六月春。
2、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咏荷的名言佳句,请写出至少三句并注名作者。
[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
3、荷花不仅以它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姿态博得人们的赞赏,而且在食用、环保等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请从下面提供的角度中,任选两点谈谈它的价值。
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环保价值精神文化价值
[答]观赏:婀娜多姿,姿态娇媚,鲜艳水灵,亭亭玉立。
食用:藕、藕粉、莲子。
药用:解暑、清热除烦、清心安神。
环保:促使水域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精神:出淤泥而不染,是花中君子,给人以教育与启迪。
(三)实战演练
1、雨中、雾中,阳光下、月色下,早晨、傍晚,荷塘、荷花、荷叶、荷茎都会给你
以美的享受,请选择你所欣赏的一幅图画来进行描写。(不少于50字)
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褒莲花贬牡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
3、荷花已是一种精神、气质的象征,请从你所熟悉的文学作品中找一个具有荷花精
神的人,谈谈你对他(她)的理解。
4、在荷专题的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欣赏了荷花,欣赏了咏荷的诗文,收集了与荷相
关的资料,了解了荷多方面的价值,还动笔将自己对荷的感悟写成了诗文,并在班级做了交流,现在,请你为这次专题学习活动写一段简短的结束语。(不超过60字)
三、复习“口语交际”
(一)知识能力训练点:了解作为记者在采访时的一般要求并能进行简单的采访;了解劝
告的常见技巧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劝告;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人清楚明白地描述事
物。
(二)常见题型
1、人物采访题
技巧:首先要明确采访的一般要求:①了解对象。②创设氛围。③问题具体;其次要注意组织好语言:首先要有对被采访人的称呼、对自己的介绍,其次要明确本次采访的目的;最后还要注意语言的得体等。
例:班上将开展“话说历史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你在活动中介绍一位历史人物。为了完成任务,你将采访有关人士。
备选历史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詹天佑、孙中山、廖仲恺、蔡廷锴、彭湃、叶挺、叶剑英、秦牧、李小龙(也可另选)
①你准备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你打算采访的对象是 (写出采访对象的身份)②为联系采访,你打电话给采访对象。开头你该怎么说?(要求说明目的,语言得体。涉及学校名称和自己姓名时,请用A、B、C等字母代替。)
你说:
③请你根据需要,拟定3个准备在采访中提出的问题。
Abc。
答:①介绍人物:孙中山采访对象:孙中山纪念馆馆长
②A馆长,您好!我是B中学的学生C。我们班上正开展“话说历史人物”活动,我想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有关情况。您是研究孙中山的权威,我很希望能当面向您请教有关问题。您可以在百忙中抽空接受我的采访吗?
③(1)孙中山先生对中国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青少年时期的孙中山有哪些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的地方?(3)作为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学者,孙中山先生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劝告题
技巧:要明确常见劝告的技巧:①正面劝告,有理有节。②直话曲说,借例言理。③运用“归谬法”,迂回包抄。④运用“激将法”,因势利导。⑤巧用譬喻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注意语言的委婉得体。
例:有一次,唐太宗回到后宫,满脸怒容,咬牙切齿地说:“早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长孙氏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太宗说:“魏征经常在朝廷上当众羞辱我。”长孙皇后听完,马上退回内室换了一身朝服出来表示祝贺。太宗很惊奇,长孙皇后对他说:“”太宗于是转怒为喜,对魏征更加尊重。(从正面劝告。)
答:我听说主明臣直,魏征敢于直言,是因为陛下是明君,我怎能不祝贺呢?
3、图形或景物描述题
技巧:首先语言要生动形象,即指说出来的话具有立体感,具魅力。这样的话才形象才动人,所以在描述时要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和描写方法,突出所描述对象的特征,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
例:下面是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请你选取一个,围绕图形内容,紧扣动态特征,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要求语言通顺,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含标点符号)。
答:(1)刹那间,只见他右手抓住篮球,一个箭步,然后如大鹏展翅,腾空越起,以千钧之力将球稳稳地扣入篮筐。(2)东方神鹿王军霞像离弦的箭冲出了对手的“包围”,她将里贝罗们一一抛在身后,在万米跑道上展现了万米红霞。
(三)实战演练:
1、我校一名学生迷恋上网打游戏,延误了学业,如果你是班干部,该如何劝告他?
2、某同学身患重病,病痛的折磨和经济的贫困让他很悲观。班里同学为此开展了爱心捐助活动,现推选你为代表到医院看望并送去捐款,面对病床上的同学你应该如何说?
3、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图案,寓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之意,请以“祥云与奥运”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
4、美好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你就要与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分别了,假如你想通过电台点歌,借电波捎去你深深的祝福,你会说些什么呢?(40字左右)
(四)链接中考:
1、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充小明谈话的内容。要求文明得体,清楚连贯。
中考结束后,小明乘火车到北京旅游。
(1)途中,邻座的小伙子拿出一瓶饮料请小明喝。小明想起学过的安全知识,于是礼貌地说:
(2)到了北京,小明在××宾馆518房间住下。为了便于父母跟自己联系,以免他们担心,他用房间的电话拨通了爸爸的手机,说:
2、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
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二、复习“语文实践活动”
(一)知识能力训练目标:
1、通过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能通过电子邮件与人交流;激发学生朗诵诗歌、创作诗歌的兴趣。
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提高探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题型
1、情况调查类(要明确几个主要的调查方面)
例:说说你将从哪几个方面获取有关野生动物的调查信息?
答①我国及世界野生动物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状况?②我们当地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是否强烈?目前主要存在那些问题?对此你有何建议?③周围有无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
2、主题宣传类(要明确宣传活动的几大步骤)
例:初三(1)班开展一次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1)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将从哪些方面作准备?
答:①确定宣传内容,要集中具体;②认真确定宣传地点;③策划新颖的活动方式;④精心准备宣传材料;⑤明确参加人员的分工。
(2)针对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存在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
答:政府的加大保护野生动物的力度,比如制定相对具体的保护法律法规;加大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自觉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讲述许多保护野生动物的感人故事,从情感上感召人们的思想意识。。
(3)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有的人甚至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作为我们学生来说,也应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野生动物们奉献出一份爱心。学校向全校师生征集保护野生动物的小标语,要求简洁、醒目。
答: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态度;关注生态大自然,就是关心人类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关爱生命,善待动物;致力于建设人与动物之间尊重、平等、和谐关系;同享一片蓝天,共建美好家园。
3、诗句结龙类
例:诗句结龙题班级举行“诗林漫步——古诗接力”活动。请同学把主持人所给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衔接句的第一个字,写出连续两句古诗(五言、七言均可)。根据示例,完成古诗接力。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海
(三)实战演练
1、目前我国野生动物的情况非常严峻,保护野生动物已经刻不容缓,学校为了树立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特地开展了“关爱生命,善待动物”的系列活动:
①现在你是校报的记者你将采访动物保护协会的会长,你将对他提出哪写方面的问题?
②配合学校的主题活动,初三(2)班举行了一次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赛诗歌会,作为活动的策划人,你将设计哪几种比赛形式?
2、学校举行“网上读写与交流”活动,现对你的读写与交流效果作简单的了解:
①你熟悉的网站名称有哪些?(写2个以上)
②你怎样在网上查阅有关万里长城的资料?
③你将要在网上发表一份保护野生动物的倡议书,通常有几个途径?哪种途径的影响较大?
④学校网站发表话题:“学校把你成绩用短信发给家长你是否愿意”,结果有很多人跟帖,请你代表某个回应人发表不同意见。
⑤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现在请你以学生小雨的名义给奥运110米栏冠军刘翔发一封电子邮件,对他表示美好的祝愿。
《西游记》答案
1、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2、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3、菩提祖师,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五行山下,孙行者,斗战胜佛
4、西海龙王,八部天龙广力菩萨,擎天华表柱。5、假冒牛魔王6、孙悟空,大闹天宫。
7、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大圣一调芭蕉扇.
8、五行山救悟空、高老庄收悟能、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悟净;
9、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白骨精黄风怪蝎子精红孩儿;乌鸡国、车迟国、女儿国、玉华洲、天竺国
10、如来佛祖、观音菩萨、菩提祖师、太白金星、镇元大仙
11、如: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明辨是非,嫉恶如仇,是正义、智慧、勇敢的化身。今天,能有孙悟空这样的人来执法,社会就会多一些公正。
12、在“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三次识破妖精的诡计,变成妖精的妈妈去赴唐僧肉宴,深入妖精洞内打死白骨精,救出了师傅等人。因为孙悟空本领高强、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又很幽默。
13、主要有两次:一是唐僧刚收孙悟空为徒弟时,唐僧埋怨悟空残害生灵,悟空看不惯,逃回花果山,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又重新返回唐僧身边,菩萨赠唐僧紧箍咒;二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一气之下,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宝象国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
14、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等15、美女,老妇,老翁(姑娘,老婆婆,老头儿)
16、昏庸无能,不辨忠愚。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17、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去西天取经勇往直前,义无返顾。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他从来没有动摇过。
18、如: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的讲信义。
专题实战演练参考答案
1、略2、其实,牡丹以它的硕大的花朵、鲜艳的色彩给人带来美感享受,这应该是值得赞赏的。至于世人追名逐利,以拥有牡丹作为自己身份的象征,这并不能怪罪于牡丹。3、4、略
口语交际:实战演练答案参考
1、略。2交代此行目的(代表老师同学看望并送去捐款);交代款项来源(班内老师与同学爱心捐助);送上安慰和祝福(安心养病,尽快康复等),鼓励其树立信心,战胜困难。意思对即可,
3祥云是花,是奥运在东方大地盛开的文明之花;祥云是海,是奥运给华夏土地带来的欢乐之海。
4例1:亲爱的老师:感谢您多年来的教诲,借歌声来表达我对您的祝福,祝您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例2:某某同学:谢谢你几年以来对我的帮助与支持,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更愿你美梦成真!
链接中考:1、谢谢你,我不渴。 (2)示例:爸,我到北京了,住在xx宾馆518房间,你们
不用担心。这是我房间的电话,有事就打这个电话找我。
2、是的,有痰不吐不卫生,但那只是你个人的卫生,你不能为了个人卫生而影响公共卫生!○2痰,当然应该吐,但不要吐在影响公共卫生的地方!
○1人家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
○2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
语文实践活动答案
1、①我国及世界野生动物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状况?②我们当地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是否强烈?目前主要存在那些问题?对此您有何建议?③周围有无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如果有,协会将采取怎样的措施?
②答:对抗比赛;问答比赛;擂台比赛;积分比赛等
2、①如:新浪、搜狐、雅虎等
②打开“百度搜索”,输入“长城”两字,点击确定(答案不求统一)
③答:通常有三个途径:一是发表在较有影响的网站的相关专栏上;二是发表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三是发表在其他网站的留言板上。第一种途径的影响较大。
④回应可以有:a我认为可以。学校很好地利用了现存的通讯手段——短信息,家长可以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情况。b我觉得可以。毕竟现在老师忙,家长也忙,对孩子的教应该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事情,需要双方的交流,这未尝不是个方法。
c一万个不愿意。我们是小孩,但是我们也有隐私!
d哎!怎么说呢,不是我说不同意就不发了,关键是看老师是怎么想的,老师要发谁都拦不住
⑤“刘翔:喜闻你获得110米栏冠军,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亚洲人民的骄傲,我向你致敬。小雨。”
张向峰
【篇三】《赠荷花》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活动课《莲文化的魅力》上法
[探讨]语文综合活动课《莲文化的魅力》上法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2313次)时间:2005/10/1712:59pm 来源:若曦
[这个贴子最后由若曦在2005/10/1701:06pm第1次编辑]
综合课是跨学科的课程,内容繁杂,但具体上课的时候,还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的活动也多,需要查找资料、筛选资料、成果汇报等等。
我准备分几个环节来进行,并在这里动态展示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情况。
您有什么另外的意见和建议,也请参与。
[打包下载] [引用该文] [发表评论] [转寄该文] [关闭窗口]
此文章相关评论:
该文章有28个相关评论如下:(点这儿论坛方式查看)
——————————————————————————–
若曦发表于:2005/10/1701:07pm
第一环节:查找资料,出小报
共同完成的内容:
1.查找并打印关于莲的图片(照片)2—3张,给图片配上诗句或起个名字。
2.查找并抄写关于莲的古诗文(在诗文中,莲可能是其他的名字,比如荷、芙蕖、莲花、水芝、水芙蓉等。
3.查找并抄写莲的古诗文名句15-20句,并且背下来。
4.找关于莲的文学作品,配乐朗读。(下周验收)
分组查找:
第一组:对莲的科学探究(书P185——P186的内容);莲与民俗(食用、药用)
第二组:莲和绘画和音乐的关系。莲与民俗(年画)
第三组:莲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莲与民俗(器皿)
第四组:关于莲的神话故事。莲与民俗(建筑、标志)
顶部
幽谷百合发表于:2005/10/1909:38pm
学生搜集资料后,成果汇报资源共享(课内完成,预计三课时)
活动过程
1、进荷花家族(拟用一课时完成)
方法:
(1)通过观察或阅读书籍或欣赏电子图片来认识荷花的种类以及根、茎、叶、花等;
(2)根据生活或查找的资料说说荷的实用价值;
(3)举行开心词典“莲花知识知多少”小竞赛;
(4)展示同学的绘画作品及课件作品,并能做简要介绍。在初步认识荷花的基础上,说一说“我心目中的荷花”。
2、赏荷花风情,联荷花文化(拟用一课时完成)
方法:
(1)通过观察或阅读书籍或欣赏电子图片来欣赏荷花色彩美、姿态美,并想象荷花的芳香美等;
(2)根据查找到的荷文化资料,简要介绍荷文化的发展史。(学生解说)
(3)举行莲花诗文会,分为有关荷的词语填词游戏,诗文背诵竞赛,赏析诗文,为画配诗,欣赏配乐朗诵,讨论文学作品中的荷的形象,荷花物语等几个小环节。
3、学写物寄情(拟用一课时完成)
方法:
(1)课外练习:(选做一题)
①以“的莲”为题写作。500字左右。
②试发挥想像,为采莲姑娘们编一首《采莲曲》,最好有词有曲。然后唱给班上同学听听。
(2)选出优秀文章在班内交流;(课堂讲评)
顶部
逍逍发表于:2005/10/2005:51pm
岔开来问一句:你们是不是书本上的每一个活动都扎扎实实地花两三个课时上(似乎时间上回不够用),还是挑选一些(一学期多少?)来进行?
顶部
ンドスラム发表于:2005/10/2109:38am
一楼和二楼并没有说第个活动课都这样搞,其实可繁可简的.
这样的搞一个活动是可以的,不必强调课时.
顶部
L先生发表于:2005/10/2208:07pm
[这个贴子最后由L先生在2005/10/2509:35pm第1次编辑]
若曦:你好!我想请问一下,你是哪个中学的语文老师?请告知于我,谢谢!
看法:我认为你的方法可行,望能够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
顶部
若曦发表于:2005/10/2303:37pm
感谢百合的支持;)
逍:我搞的与考试无关的东西,唯一的就是汉字例说。活动课第一次弄。
顶部
若曦发表于:2005/10/2303:38pm
下面引用由L先生在2005/10/2208:07pm发表的内容:
若曦:你好!我想请问一下,你是哪个中学的语文老师?清告知于我,谢谢!
看法:我认为你的方法可行,望能够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
我北京东城一个学校的。我是哪个学校很重要么?
感谢你的祝愿。
顶部
若曦发表于:2005/10/2303:40pm
我这几天什么正经的都没弄,只是:
1。看别人的现成东西,
2。让学生找现代诗文配乐读,
3。为了知道学生找的古诗都是什么,我让他们抄录在作业本上,并默写了一遍。
周一我会看到学生的小报,并听到他们的朗读。
顶部
小园香径发表于:2005/10/2306:31pm
我还没开展这一活动,先学习一番。
顶部
湖畔初阳发表于:2005/10/2307:28pm
很欣赏幽谷百合老师的活动设计,内容选择与课时分配都很合理。
提一个小建议,前两个课时能否简化一下:关于“莲”的百科知识,文学中的“莲”。第二课时专门欣赏文学中的荷形象,其余内容都在第一课时中展现。这样,内容既丰富,形式也多样,更重要的是,重点比较突出。
顶部
若曦发表于:2005/10/2410:03pm
[这个贴子最后由若曦在2005/10/2410:14pm第1次编辑]
今天收上来小报看了看,部分学生做的小报还是不错的。九班的同学手抄报做得相当好,设计比较有特点。十班学生有几份电子版的报纸做得不错。我把做好的小报用数码相机拍了下来,做成PPT,本来想传上来,可是有20张左右图片,22M大小,传不上来。
麻烦的是:1、学生的15_20句莲花名句大部分人没有找。
2、很多人没有写莲花诗赏析的文字。
要求:1、没写的同学,都写到周记本上,周三交。
2、各组还要出一期莲文化的小专题小报,或者PPT,周四交。
顶部
若曦发表于:2005/10/2410:11pm
下面引用由湖畔初阳在2005/10/2307:28pm发表的内容:
很欣赏幽谷百合老师的活动设计,内容选择与课时分配都很合理。
提一个小建议,前两个课时能否简化一下:关于“莲”的百科知识,文学中的“莲”。第二课时专门欣赏文学中的荷形象,其余内容都在第一课时 …
接受百合和初阳的建议,准备弄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莲的科学探究
2。莲与民俗。
3。莲与神化传说。
4。莲与佛教。
这部分准备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小组先汇报,其他组的同学提问题,小组答疑。
第二课时:莲与文学(这部分上公开课)。
这部分的内容可以有:
1。关于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功用。
2。名句填空(给上句写下句,或者填个别词)
3。背关于莲的古诗词。
4。评析关于莲的古诗词。
5。配乐朗诵现代诗文。
但是我想不好顺序,真头疼。各位看客,帮帮忙吧。
若曦发表于:2005/11/0704:36am
[这个贴子最后由若曦在2005/11/0704:42am第1次编辑]
综合性学习活动:
清塘荷韵——莲文化的魅力
活动设计
初二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有关莲花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初步了解莲与中华族传统文化的渊源,莲与文学艺术、莲与宗教的密切关系以及一些关于莲的科学知识。(课下完成,小组出版报汇报搜集的信息)
2.诵读有关莲的诗文名句,培养对有关莲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
3.配乐朗诵有关莲的诗文,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4。交流周记有关《我心中的莲》的内容,师生点评。培养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活动的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划分若干活动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课本提供的几个主题进行各有侧重的研究。
2.让学生在网上搜索莲的图片,给图片起个合适的名字。
3。让学生自己摘抄有关莲的诗文,写一些赏析的文字或配乐朗读。
4.在活动课前一周,让学生根据查找资料,写一写《我心中的莲花》,文体不限。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不经意间,夏已经飘然远走。我们在萧条的初冬裹紧寒衣,更怀念清塘里亭亭玉立的荷花,飘飘荡荡的荷叶,丝丝缕路的清香。请大家跟我一起借助大屏幕重回夏日,欣赏无边无际的清塘荷韵吧。
[播放电视散文《赏荷》]
(二)赏读
翻开中国的文化史,扑面而来的是莲淡淡的清香,让人默默地感动。《诗经•郑风》有“山有扶苏,隰有荷花”之句;屈原《离骚》则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咏唱;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句更是将荷的品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成为咏荷的千古绝唱。关于莲的名句,你能诵读多少呢?
1、诗句填空: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青阳渡晋,乐府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采莲南朝梁吴均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夏歌南朝,梁萧衍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秋池一株莲隋弘执恭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子夜吴歌(其二)唐李白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赋得涉江采芙蓉南朝陈祖孙登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卜算子荷花辛弃疾
秋江岸旁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采莲曲唐•张籍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苏轼莲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 赠荷花
2、赏析莲诗:
莲,是中国传统审美架构中光彩夺目的碧玉。文人们欣赏清塘莲韵风姿,赋予莲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我们听听同学对莲诗的赏析吧。
[具体内容未知,大概3——4
《江南曲》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白莲》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
3、背《爱莲说》:
今夜非莲花盛开时节,诵读诗词歌赋经典,却有莲的清香悠远而至,于是秀雅曼妙的莲的舞姿穿越诗经楚辞唐风宋雨而来。莲的如茵情韵营造了多少诗的氛围,词的灵性,然而让人永恒于心朗朗而出的还是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言尽了莲的高雅圣洁。让我们齐声背诵,再次感受莲的无边魅力吧。
4、配乐朗诵:
在上一个环节中,我们充分领略了古人对莲花的喜爱,莲清丽可人的容颜、高洁傲岸的情操,深植于文人们的血脉中,让我们一起倾听同学的配乐朗诵,再次感受莲的文学魅力。
[具体内容待定,大概有如下几
《等你,在雨中》(余光中)
《荷花》(冰心)
《莲的心事》(席慕容)
《我愿为莲》
《四季荷塘》陈少龄]
[注:这部分展示的配乐配图课件,音乐可以是自己选的音乐、图片是学生自己找的并且命名的荷花照片]
在浩如烟海的现代荷诗莲文里,最为人击赏的恐怕还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一起欣赏**的配乐朗诵。
(三)写作
1、分享周记:
和莲花又了一番亲密接触后,同学们纷纷拿起笔,在周记里对莲花了一番精彩描绘,下面我们就让这几个同学读读周记,一起分享在同学心中盛放的荷花吧。
[大概也有四个人左右,内容分别写:a.莲的某种科学知识;b.阅读众多描写莲花的诗文后的感受;c.赏莲花感受;d.自己对莲花的看法]
2、这次活动课,使我们对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请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吧。
[随意举手说]
(四)总结:
莲花在淤泥里孕育,在阳光里生长,在高温里盛开,在清风里结实。莲之魂,飘在诗歌里,行在书画里,定格在照片里……让我们用我们聪明的头脑、勤劳的双手,让莲文化魅力永存!让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深情、不甘于流俗的精神,流淌在我们的血脉里吧。
顶部
若曦发表于:2005/11/0704:41am
东方老大、月无影、毓君、青分等人都在qq里指出我这个的严重不足:
1。内容太多。
2。课堂的生成太少。
为此,东方老大出的主意是打乱诗句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牵线搭桥”。
月无影出的主意是:给图片配诗或者起名字。
青分出的主意是:找到学生对莲的独特认识,作为小的闪光点。(确实有:一个班的学生说莲是孤独寂寞的;另一个班的学生说莲应该赞颂,污泥更应该赞颂。这个准备放在最后“悟莲”的环节中完成。)
顶部
若曦发表于:2005/11/0704:42am
新的教案(教学目标还没改呢,但是我想去睡一会儿了,回头再改):
综合性学习活动:
清塘荷韵——莲文化的魅力
活动设计
初二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有关莲花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初步了解莲与中华族传统文化的渊源,莲与文学艺术、莲与宗教的密切关系以及一些关于莲的科学知识。(课下完成,小组出版报汇报搜集的信息)
2.诵读有关莲的诗文名句,培养对有关莲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
3.配乐朗诵有关莲的诗文,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4。交流周记有关《我心中的莲》的内容,师生点评。培养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活动的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划分若干活动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课本提供的几个主题进行各有侧重的研究。
2.让学生在网上搜索莲的图片,给图片起个合适的名字。
3。让学生自己摘抄有关莲的诗文,写一些赏析的文字或配乐朗读。
4.在活动课前一周,让学生根据查找资料,写一写《我心中的莲花》,文体不限。
三、活动过程:
导入:不经意间,夏已经飘然远走。我们在萧条的初冬裹紧寒衣,更怀念清塘里亭亭玉立的荷花,飘飘荡荡的荷叶,丝丝缕路的清香。请大家跟我一起借助大屏幕重回夏日,欣赏无边无际的清塘荷韵吧。
[播放电视散文《赏荷》]
(一)画中莲(观莲)
同学在下面查找莲的照片和绘画,为莲的风姿打动,调动自己最记忆中最美的文辞,给莲图起了贴切的名字,比如:……(欣赏三四张,让起名者说说想法),名字起得好的有很多,我们在后面朗读的环节再欣赏。老师这里也找了几张图片,大家能给起个名字并说说你的理由吗?(大概也是三四张)
(二)诗中莲(品莲)
同学们在给照片起名字的时候,用了很多古诗文中咏荷名句。关于莲的名句,你能诵读多少呢?
1、诗句填空: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青阳渡晋,乐府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采莲南朝梁吴均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夏歌南朝,梁萧衍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苏轼莲
2、看来同学们知道的咏莲诗句还真不少,这些诗句,只是众多的咏莲诗中的小小的部分。莲,不愧为是中国传统审美架构中光彩夺目的碧玉。我这里有一首咏莲诗,顺序已经颠倒了,你能调整它的顺序,并说说理由么?
[赠荷花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荷花】清•曹寅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白莲》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注:以上三首,选两首]
学生排好次序后,问:这首诗写了一幅什么情景?写了莲的什么特点?
3、齐背《爱莲说》:
文人们欣赏清塘莲韵风姿,赋予莲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抒写了众多的咏莲名诗,但将荷的品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成为咏荷的千古绝唱的,恐怕还要算周敦颐的《爱莲说》吧,我给大家起个头,请同学们齐声背诵《爱莲说》。
(三)诗中莲(咏莲)
翻开中国的文化史,扑面而来的是莲淡淡的清香,让人默默地感动。从《诗经•郑风》有“山有扶苏,隰有荷花”始,对莲的歌咏就从未停歇。让我们一起倾听同学的配乐朗诵,再次感受莲的文学魅力。
[具体内容待定,大概有如下几
《莲的心事》(席慕容)
《我愿为莲》
《等你,在雨中》(余光中)
《荷花》(冰心)(片断)
《四季荷塘》陈少龄(片断)]
[注:这部分展示的配乐配图课件,音乐可以是自己选的音乐、图片是学生自己找的并且命名的荷花照片。]
在浩如烟海的现代荷诗莲文里,最为人击赏的恐怕还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一起欣赏张家声的配乐朗诵片断。
(四)心中莲(悟莲)
这次活动课,使我们对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莲清丽可人的容颜、高洁傲岸的情操在我们的心中萌动,请以“莲是……”说一段或一句话,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吧。(准备1分钟,自由发言)
(五)歌中莲(颂莲)
莲花在淤泥里孕育,在阳光里生长,在高温里盛开,在清风里结实。莲之魂,飘在诗歌里,行在书画里,定格在照片里……让我们在《颂莲》的歌声中,再次体味莲的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深情和不甘于流俗。让我们用我们聪明的头脑、勤劳的双手,让莲文化魅力永存!
顶部
若曦发表于:2005/11/0707:58am
[这个贴子最后由若曦在2005/11/0708:18am第1次编辑]
我在梦中还是觉得上面的环节太多,内容上有些凌乱,重发如下:
综合性学习活动:
清塘荷韵——莲文化的魅力
活动设计
初二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有关莲花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初步了解莲与中华族传统文化的渊源,莲与文学艺术、莲与宗教的密切关系以及一些关于莲的科学知识。(课前完成,小组出版报汇报搜集的信息——学生已经完成小报)
2.诵读有关莲的诗文名句,培养对有关莲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
3.配乐朗诵有关莲的诗文,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4。交流对莲文化活动的感悟,培养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活动的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划分若干活动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课本提供的几个主题进行各有侧重的研究。
2.让学生在网上搜索莲的图片,给图片起个合适的名字。
3。让学生自己摘抄有关莲的诗文,写一些赏析的文字或配乐朗读。
三、活动过程:
(一)观莲(导入):
不经意间,夏已经飘然远走。我们在萧条的初冬裹紧寒衣,更怀念清塘里亭亭玉立的荷花,飘飘荡荡的荷叶,丝丝缕路的清香。请大家跟我一起借助大屏幕重回夏日,欣赏无边无际的清塘荷韵吧。
[播放电视散文《赏荷》]
(二)咏莲:
翻开中国的文化史,扑面而来的是莲淡淡的清香,让人默默地感动。从《诗经•郑风》有“山有扶苏,隰有荷花”始,对莲的歌咏就从未停歇。让我们一起倾听同学的配乐朗诵,再次感受莲的文学魅力。
[具体内容待定,大概有如下几
《西洲曲》(南朝乐府名歌)
《莲的心事》(席慕容)
《我愿为莲》
《荷塘月色》(朱自清)(片断)]
[注:这部分展示的配乐配图课件,音乐可以是自己选的音乐、图片是学生自己找的并且命名的荷花照片。]
(三)品莲
可能同学们都注意到了,刚才我们播放的一部分课件的照片来自同学的搜集,同学们给照片起名字的时候,用了很多古诗文中咏荷名句。关于莲的名句,你能诵读多少呢?
1、诗句填空: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青阳渡晋,乐府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采莲南朝梁吴均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夏歌南朝,梁萧衍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苏轼莲
2、看来同学们知道的咏莲诗句还真不少,这些诗句,只是众多的咏莲诗中的小小的部分。莲,不愧为是中国传统审美架构中光彩夺目的碧玉。我这里有一首咏莲诗,顺序已经颠倒了,你能调整它的顺序,并说说理由么?
[赠荷花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荷花】清•曹寅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白莲》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注:以上三首,选两首]
学生排好次序后,问:这首诗写了一幅什么情景?写了莲的什么特点?
3、齐背《爱莲说》:
文人们欣赏清塘莲韵风姿,赋予莲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抒写了众多的咏莲名诗,但将荷的品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成为咏荷的千古绝唱的,恐怕还要算周敦颐的《爱莲说》吧,我给大家起个头,请同学们齐声背诵《爱莲说》。
(四)悟莲:
这次活动课,使我们对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莲清丽可人的容颜、高洁傲岸的情操在我们的心中萌动,请以“莲是……”说一段或一句话,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吧。(准备1分钟,自由发言)
(五)颂莲(结束):
[播放flash歌曲欣赏]
莲花在淤泥里孕育,在阳光里生长,在高温里盛开,在清风里结实。莲之魂,飘在诗歌里,行在书画里,定格在照片里……让我们在《颂莲》的歌声中,再次体味莲的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深情和不甘于流俗。让我们用我们聪明的头脑、勤劳的双手,让莲文化魅力永存!
顶部
跳跳虫发表于:2005/11/0808:44am
能不能跟课文文本有所联系呢?
学生很容易把活动和课程学习孤立开来
把活动当游戏,游戏完毕就只管考试了。
顶部
若曦发表于:2005/11/1610:22pm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音画作品《莲的心事》,肯定被这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精湛的文字所吸引,所感染。莲在文学家的笔下是美的,在我们的眼里和心里是美的。请大家再来欣赏音画作品《我愿为愿莲》,让我们继续陶醉在莲的美丽中……
顶部
若曦发表于:2005/11/1705:14pm
重新整理,明天试讲。
顶部
飞鸟发表于:2005/11/1705:33pm
不必改来改去,百炼成钢,百炼也会成渣。
顶部
若曦发表于:2005/11/1710:00pm
今天拿回来学校的笔记本,把我做好的课件转到笔记本上,发现很多都不能播放,包括苇草辛辛苦苦为我做的“荷塘月色”音画。只好装了半天realplay的软件。播放PPT的时候,又发现很多动画的格式都变了——笔记本的版本太低,我自己用的PPT动画格式,它是不认识的——算了,没有必要求完美,差不多得了。
顶部
边城发表于:2005/11/2009:09am
西西的课上了没有?
我觉得要抓住两点,一是展示,一是对话。
顶部
浮尘发表于:2005/11/2009:55pm
今天晚自习,刚上的莲文化的魅力这一课,准备觉得做得很充分,但感觉不太好,所以想上线看看活动课课例,反思一下,没想到一眼就看到了同名的课,哎,白天怎么没有看到哦!
顶部
浮尘发表于:2005/11/2011:07pm
教学后记:任何一节好课的标准都有一条:教学目标突出,形式简洁但厚重,即充分。环节过多显得繁琐,在迷失目标的情况下对环节过多的剪接有拼凑痕迹,效果亦不会太好。
这一课如果当作常规课来上的。教学任务只设三个:感“莲”之形象;悟“莲”之魅力;写“莲”。
感“莲”之形象主要靠观“莲”来实现。观图画,观他人2005/11/2103:21pm
欢迎浮尘!教学后记很有启发性。
顶部
若曦发表于:2005/11/2209:14pm
[这个贴子最后由若曦在2005/11/2211:03pm第1次编辑]
清塘莲韵
——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活动课(教学实录)
[课前播放赏莲的FLASH,直至上课铃响,目的是让学生尽快安静下来,进入上课情景]
上课铃响。
师:写下“清塘莲韵”这四个字的时候,老师又怀念起清塘里亭亭玉立的莲花,飘飘荡荡的莲叶,丝丝缕缕的莲香,相信莲花清丽的容颜和遗世独立的风姿,也曾打动在座的每一个人。现在就请大家跟我一起借助大屏幕重回夏日,欣赏无边无际的清塘莲韵吧。[播放电视散文《赏荷》]
师:翻开中国的文学史,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莲香,让人默默地感动。从《诗经》“山有扶苏,隰有荷花”开始,文人们对莲的歌咏就从未停歇。让我们一起倾听一组配乐朗诵,透过文字感受莲的风姿。
师:我们先听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因为是月夜荷塘,比较暗,可能这边的同学看不太清楚。[播放《荷塘月色》(朱自清)(片断)]
王田宇朗读《荷塘月色》第三四两段。
师:在朱自清的笔下,莲被比拟为羞涩的女子,刚出浴的美人。若莲是人,必然有优雅的姿态高洁的人格,若人是莲,不知又怎样的风华怎样的心事。请听朗诵《莲的心事》。[播放《莲的心事》(席慕容)]
周爽朗读《莲的心事》
师:在席慕容的心中,她自己就是莲的化身。请大家再来欣赏《我愿为莲》,让我们继续陶醉在莲的美丽中……[播放《我愿为莲》]
张玥朗读《我愿为莲》
师:可能同学们都注意到了,课件里的很多照片来自同学们的搜集,同学们给照片起的名字很新颖,我们现在欣赏第二组同学的作业,他们为照片起的名字很贴切,我们请第二组的同学谈谈他们的想法。
[播放PP文件]
师:这张叫做犹抱琵琶半遮面……
王田宇:我来说。这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是说琵琶遮住了女子的脸庞。在这张照片里,荷叶正象是琵琶,荷花正像女子脸庞,荷叶挡住了荷花的一部分,但仍能看到秀美的荷花。
师:这张叫雨打荷钱又满地?
王田宇:还是我说吧。雨打荷钱又满地是说下雨之后,雨点飘在水面上,形成一个个的圆圈,像铜钱一样。
我发现他好像没有领会“荷钱”的意思,就问:那跟荷叶有什么关系?
王田宇:雨点也打在荷叶上,你看那荷叶上一点一点的,不也像铜钱一样?
师:也有道理。大家看图片上的这样莲叶,一张一张打开着,圆圆的,是哪一种莲的叶子?
一生(忘记名字了)说:是睡莲。
师:是睡莲么?睡莲的叶子是平展的。这种叶子面积很大,能载重,可以承受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
马文博:是王莲。
师:对,是王莲。
师打开一张荷叶叶缘有雨滴的图片,名字是“记得绿罗裙,珍珠缀相思”。
王田宇:“记得绿罗裙”是一首词中的句子,名字我已经忘记了,绿罗裙原来是指女友的裙子,说和女友分别,分别后看见绿草的时候,还能记得分手时的情景。下面的珍珠缀相思是指荷叶叶缘的一串水滴,像珍珠一样。
师点头,打开另一张:这张的名字叫“大珠小珠落玉盘”,显然把大小的水滴比成珍珠,把碧绿的荷叶比成玉盘。
(学生在下面附和)
师:同学们给照片起名字,用了很多古诗文中咏荷名句。关于莲的名句,你能诵读多少呢?我们一起做一个诗句填空的游戏。
(一共8组诗句,学生填得很容易,内容略)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咏莲诗句还真不少。你会背的咏莲诗有多少呢?我们来比比赛,看谁背得多,时间是五分钟。我们是一行一行挨着背,还是自由举手背?
生纷纷:自由举手背吧。
一生背《采莲曲》,一生背《折荷有赠》,一生背《红白莲》,一生背《涉江采芙蓉》,一生背……(大概七八个人背了有十多首,就没有人举手了)
师:同学记得的咏莲诗也不少,我们现在一起品读几首咏莲诗。
[出示清·曹寅《荷花》]
这首诗的内容我已经打乱,请你将诗歌的顺序重新排好,并说明理由。
学生窃窃私语,有读的,有背的。
师:哦,有些同学背过这首诗,但是我要问你这样调整顺序的理由。
果思齐: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师问:他调整的顺序对么?
学生杂然:对。
师问果思齐:你这样调整的理由是?
果思齐:我也不知道,就觉得是这样。
师:呵呵,那是凭语感了。其他同学也是这样调整的么?有什么理由?
一生:”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这两句对偶,一定是上下句的关系。
果思齐:我发现这首诗是按时间顺序排的:“一片秋云一点霞”是傍晚,“湖边不用关门睡”是夜里。
师:真细心~!确实,第一句写傍晚,第三句已经是夜间了。
张玥:“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这两句是因果关系,因为有香风进来,所以睡觉的时候不用关门。
师:对啊,排句序要考虑逻辑关系。还有别的理由么?(学生默然)我们看第二句和第四句,第二句是我们通过那种感官感受到的?(学生:视觉),对,傍晚的时候还可以看,站在湖边,田田的叶子,点点的荷花。到了夜里睡觉的时候,荷叶荷花都看不到了,但是可以闻到淡淡的荷香。所以,“十分荷叶五分花”在“一片秋云一点霞”后,“夜夜凉风香满家”在“湖边不用关门睡”后。那么这首诗,你喜欢哪一句?
周爽:我喜欢“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感觉到很惬意,很舒服。
陈胜阳:我也喜欢“夜夜凉风香满家”这句,写出莲花的“香远益清”。
师:嗯,同学还想到了周敦颐《爱莲说》里的句子,真好~!莲花的味道本来是淡淡的,那么这里说莲花的香味都充满了屋子,暗示了莲花的数量(学生一起说:多)。对~!
大家注意了么?第一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张玥(犹豫地):我觉得荷叶就像秋云一样,荷花就像霞一样。
师:是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明白张玥的意思,这里显然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句不仅表明了时间,更悄悄地设了一个比喻,一望无际的荷叶,正如天边的秋云,那星星点点的荷花,不正像霞光一样?这首诗文字上明白晓畅,可是写法上有很多巧妙的地方,所以一直为人们喜爱。我们看另外一首,这首大家特别熟悉。[打开PPT,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很多同学开始小声读和背]请武靖同学为我们读一遍。
武靖朗读。
师:这首诗好吗?好在哪里?
果思齐:我喜欢第三四两句。一般的咏荷诗句,都是着眼于一朵花的秀美,这里写了大片大片的荷花和荷叶,很壮美。
王伟峻:我喜欢第三四句,色彩分明,上句是碧,下句是红。
师:红碧相映,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全诗来看,写法上有什么妙处么?
王田宇:全诗来看是一种因果关系,西湖六月为什么不同呢?因为接天莲叶和荷花。
师:说到西湖,自然是美景无限,这里作者还说六月的西湖尤其美丽,更显出荷花荷叶美不胜收。我们再看一首诗,也写莲叶荷花互相映衬的。[演示文稿:李商隐《赠荷花》]这首诗大家不熟悉,现自己看看,有没有文字上的疑难。请同学给我们读一遍。
朱晨曦举手读。
(生默默地看)
师:同学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学生小声讨论)
王田宇:第三句最后两个字读什么?什么意思?
师:菡萏(han4dan4),荷花的别称,你书上应该有的。
朱晨曦:愁杀人?
师笑:愁杀人?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话说,就是愁死人,愁极了。还有么?(生默然)那我有一个问题问大家:“世间花叶不相伦”是什么意思?
刘澍:就是花和叶子等级不一样。
师问刘澍:这个花叶是下文中的荷花荷叶吗?
刘澍:不是,是别的花和叶。(师追问:怎么等级不一样?)就是对待花和叶子的等级不一样。
师:这是说世上一般人对待花和叶的态度不同。我们同学们如果养了一盆花,你对花和叶子的态度一样吗?(生齐:不一样。)是啊,开了一朵花,你赶紧把花搬到屋里,浇水施肥精心呵护,一朵花凋零了,你十分惋惜。但是如果有了十片叶子,又长了第十一片,你什么态度?(生:无所谓。)是啊,长就长了,甚至你根本不知道长了一片叶子,叶子枯萎了凋零了,你也无所谓,掉就掉了呗。甚至那枯叶还没有完全枯萎你就往下揪这叶子——多难看呢,怎么还不掉啊~!(学生笑:是这样。)所以这就叫:“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但是荷花就不是这样了,荷花和荷叶的情谊是长久的,“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什么卷舒?(生:荷叶。)什么开合?(生:荷花。)荷叶卷舒是美,荷花开合也是美。哎?“任天真”这里“天真”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可爱。)这里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天真可不是一个意思,这里指天然的,自由自在的。后面“翠减红衰”是说(生:荷叶荷花凋零的时候),这个时候真是让人愁闷啊。
好了,意思大家都明白了,现在请大家对比看两首诗,看看写作角度上、写法上、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异同。
生:都是写的荷花荷叶相映衬。
师:对,一个共同点。
生:李的诗不但写了花的开放,也写了花的凋谢;杨的诗只写了花的开放。
师点头。
生:杨的诗写了花开的时间,李的诗没有时间。
师:嗯,杨的诗写的是西湖六月,不但有时间,而且有地点。李的诗没有地点,时间……(生杂然:有时间,花开和花谢的时间)
生:李诗用了对比的写法,先写世间的人们对待别的花和叶的态度,然后写荷花荷叶。
师:好~!这两首诗比较得还是不错的。那么你喜欢那一首?喜欢哪一首都可以啊,没有什么对错。
王田宇:我喜欢第一首,这里作者的感情更丰富,既有对花开的喜爱,也有对花谢的不喜爱。
黄嘉男:愁杀人也是说喜爱荷花的。他正是因为不想见花的凋谢,所以花谢的时候说愁闷。
师点头。
果思齐:我喜欢杨的诗,他这里描绘了一大片的荷叶荷花,让人的眼界一下子就开阔了,显得壮美。而且,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开放的由衷喜爱。
黄嘉男:我也喜欢杨的诗。因为我不喜欢荷花的凋零,就喜欢荷花开得热热闹闹的。
师笑:嗯,总是想此花此叶常相映呢,可是自然规律是有开有谢,应该买幅画挂上,可能就花叶永不凋零了。(众生善意的笑了)
张玥:我也喜欢第一首,第一首境界开阔。
师:杨诗境界开阔,常为人们引用。还有没有人喜欢李的诗?
(无人举手)
师:我个人是喜欢第二首的,原因和王田宇的一样,觉得李诗表达的感情更丰富,杨诗显得单薄。我喜爱李诗,还出自对李商隐的同情,他身处晚唐,正是唐王朝没落的时候,个人也多遭际,仕途坎坷。所以他的诗常常流露出忧伤悲哀的情绪。你看他这首赠荷花,前面四句还高高兴兴的,写荷花荷叶的美,五六句突然就说到了花谢,情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跌进了谷底。(学生点头)你们喜爱杨诗是对的,昂扬向上,正说明你们处在青春好年华;我喜欢李商隐,大概是因为我老了。(晕死,怎么说到这里了?)(学生笑)
师:在众多的咏莲名诗中,将荷的品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成为咏荷的千古绝唱的,恐怕还要算周敦颐的《爱莲说》吧,所谓“怜君独自高格,爱莲谁若敦颐”,我给大家起个头,请同学们齐声背诵《爱莲说》。
(生齐背)
看看只有二分钟了,我赶紧说:我们的品读就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课,有更多的同学喜爱莲,争做正直高洁的君子。让我们在颂莲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吧。[播放《莲花颂》的flash]
铃响下课。
后记明天再写吧,写实录真是累死人了。
【篇四】《赠荷花》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荷备课稿
– 1 –
– 2 –
– 3 –
– 4 –
【篇五】《赠荷花》教学设计
专题《荷》导学案
专题《荷》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欣赏荷花的美,了解荷的有关知识。
2、学习咏荷诗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的领悟能力。(重点)
3、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出示谜语:“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有关荷的内容。专题《荷》
(二) 说荷: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出示的谜语,并结合自己对荷花的印象,口头描述一下荷花。 教师指导:荷花,别名莲花、芙蕖、水芝等,它清纯自然,宁静雅致,是圣洁、和平、吉祥的象征。古往今来,描绘荷花的妙品佳作随处可见,文人墨客喜欢以荷言志,以荷比物,以荷兴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荷花的世界,去欣赏她那美丽的身姿,领略她蕴含的文化底蕴!
(三)、在积累中夯实你的基础
1、文化常识积累
①《爱莲说》的“说”是一种文体 ,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某种道理。课文的作者是———–代哲学家—————– 。
②《芙蕖》的作者李渔是———– 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作家。 ③荷又名————— 、————- 、 ————-等。
2、名句积累
① ——————————-,芙蓉向脸两边开。
②惟有绿荷红菡萏,——————————- 。
③———————————— ,此花真合在瑶池。
④旋折荷花剥莲子,——————————— 。
⑤移舟水溅差差绿,——————— 。
⑥写一句课外描写荷花的诗句:———————- ,—————————– 。 ( 四)、在探究中优化你的学法
3、认真诵读专题中的选文,结合课外阅读,你发现荷花常常被赋予哪些含义?
4、《荷花飘香北海夜》、《爱藕说》、《我爱莲有实》三篇文章各是从什么侧面来咏莲的?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5、李渔的《芙蕖》以独特的视角来写荷,写出了荷的许多可人之处,“可目”、“可鼻”、“可口”各指莲的哪部分的作用?
6、佛教和荷花关系密切,请你探究这是为什么?古今文人学士爱莲和佛家爱莲有何不同?
( 五)、在运用中拓展你的思维
7、到图书馆、网上去了解荷文化的起源、发展。
8、搜集关于荷花的诗词,为以“荷花”为主题的诵诗会做准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配
【篇六】《赠荷花》教学设计
咏梅 教案
卜算子 咏梅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词。
2、品味词凝练优美的语言,把握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3、感知梅的艺术形象和词的艺术境界,对比分析两首咏梅词。
重点难点:
1、品味词凝练优美语言。
2、对比分析两首词中梅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境界。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荷在陆龟蒙的笔下是“月晓风清欲堕时”的孤傲、寂寞与无奈;在苏东坡的笔下却是“露为风味月为香”的新鲜纯美。对于读者而言感受也不同,同一首《赠荷花》在程冰眼中看到的是诗人怀才不遇、渴求知己的落寞与惆怅;而汤楚婷看到的是荷花荷叶相依相偎、同荣同衰羡煞人。荷如此引人遐思惹人爱怜,梅亦如此。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的风姿与味道也是各异其趣的。
二、听录音,谈感受
1、听录音,谈谈两首《卜算子 咏梅》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学生各述己见。
三、初读,读准字音、节奏
1、自由朗读
2、分别请同学朗读
3、互评
4、之一,是否有不懂的词句
四、再读,读出内容
1、自由朗读,并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怪客上下阙的主要内容
2、组织交流
3、互评
五、三读,比出异同
1、比较两首咏梅词在内容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何异同?
2、教师提示:
毛词背景:写于1961年12月,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即使如此,作者仍然保持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陆词背景:作者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通过咏梅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学生自读,批注
5、小组讨论
6、大组交流
六、四读,读出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可以个人也可组合,共同演绎
2、大组展示
3、互评
4、集体背诵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篇七】《赠荷花》教学设计
07年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十五_3
08年初三语文复习教案
(专题:古诗文赏析 ) (十二课时) 史 辉
姓名 班级 学号
【考点要求】
理解选文思想感情,了解选文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考查内容】
七年级上
1、《次北固山下》(王湾)P21页 2、《赤壁》(杜牧)P23页
3、《浣溪沙》(苏轼) P24页 4、《十五夜望月》(王建)P109页
5、《水调歌头》(苏轼)P111页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P139页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P141页 8、《秋词》(刘禹锡)P142页
9、《迢迢牵牛星》P206页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P208
七年级下&
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P28页 2、《登岳阳楼》(杜甫)P30页
4、《咏荷诗歌五首》:《采莲曲》(王昌龄)P213页《莲叶》(郑谷)P213页《赠荷花》(李商隐)P214页《白莲》(陆龟蒙)P214页《莲》(苏轼)P215页
5、陆游《卜算子〃咏梅》P232页 6、《木兰诗》P234页
7、《观刈麦》(白居易) P238页 8、《破阵子》(辛弃疾)P241页
9、《使至塞上》(王维) P260页 10、《黄鹤楼》(崔颢) P260页
11、《归园田居》(陶渊明)P260页
八年级上$^ y
1、《春望》(杜甫)P58页 2、《泊秦淮》(杜牧)P60页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P62页 4、《过零丁洋》(文天祥)P64页
5、《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P114页 6、《己亥杂诗》(龚自珍P116页
7、《望岳》(杜甫)P145页 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P148页
9、《登飞来峰》(王安石)P150页 10、《雁门太守行》(李贺)P229页
11、《别云间》(夏完淳)P231页
八年级下3SC
1、《古代咏鸟诗三首》:《闻雁》(韦应物)P30页 《池鹤》(白居易)P30页;《迎燕》(葛天民)P31页
2、《宣州谢眺楼饯别书叔云》(李白)P62页 3、《渔家傲》(范仲淹)P64页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P67页 5、《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P206页
6、《无题》(李商隐)P208页
7、《古诗四首》:《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P218页《题红叶》(宣宗宫人)P219页《山中》(王勃)P219页《城东早春》(杨巨源)P219页
8、《夜雨寄北》(李商隐)P249页 9、《论诗》(赵翼)P251页
九年级上
1、《塞下曲六首》(李白) P39页 2、《凉洲词》(王之涣)P40页
3、《塞下曲》(卢纶)P41页 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P42页
附:《木兰诗》(宋祁) P47页《蝶恋花》(欧阳修)P47页
5、《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99页 6、《相见欢》(李煜)P207页
7、《浣溪沙》(晏殊)P209页 8、(《龟虽寿》)(曹操)P247页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P244
九年级下
1、《饮酒》(陶渊明)P59页 2、《行路难》(李白) P62页
3、《游山西村》(陆游)P64页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P183页
5、《观沧海》(曹操)P191页 6、《江城子〃密洲出猎》(苏轼)P192页
7、《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P195页
【指点迷津】 3、《古诗三首》:《蝉》(虞世南)P137页《孤雁》(杜甫)P138页《鹧鸪》(郑谷)P139页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
(一)客观题解题方法: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链接中考】
例一、 (2006年盐城中考)
渡荆门送别
李 白《赠荷花》教学设计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从品味语言、情感表达两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可以抓住“随”、“入”、“飞”、“生”等字进行赏析。第(2)题则结合诗歌的标题与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可以看出诗歌流露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故乡的流水也似乎变得多情善感起来。
答案:(1)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2)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例二 、(2006年扬州中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方面考查学生。第(1)题扣住“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第(2)题“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答案:见解析
例三、 (2006年泰州)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下面问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惭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抓住关键词进行赏析:“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第(2)题可以抓住“最爱湖东行不足”推知
答案是“绿杨阴里白沙堤”。(3)写景的角度有许多,这首诗的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门,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答案:见解析。
【巩固练习】
七年级诗词鉴赏(上)
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赠荷花》教学设计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
(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4)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1、D;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积极向上;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3、“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4、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5、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2、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诗人杜牧和 合称“小李杜”。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
答案: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2分,每对一处给1分)3、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3、阅读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回答1——3题。(4分)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
(2)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答案1、黄鸡: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2、略(见教参P46页)3、C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地白”的意思是 。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 最接近。
(2)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
(3)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1、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呈现白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会落在谁家?3、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蕴藉。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意境高远。
5、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练习:
水调歌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 ,他和苏轼、 共称文坛“三苏”。
“婵娟”在诗中指 。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一两个原句证明:____ ____ ____ ,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1、2、略3、A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4分。每小题2分)
【篇八】《赠荷花》教学设计
专题 荷
关于专题
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有关咏荷的诗词及妙词佳句。
2.通过赏荷与咏荷,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积累
2、赏荷、咏荷,感受荷花种种美的神韵,领会诗人表达的深挚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隽永含蓄的语言
难点:如何准确领会诗人表达的深挚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隽永含蓄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你见过荷花吗?你喜欢荷花吗?今天的课将带领同学们进入一个无限美妙的境界。
二、赏荷
1.无论你对荷花的印象怎样,当你见过下面一组“彩莲图”以后,你一定会被那风姿绰约的荷花所吸引,从中获得许多美好的情趣。(欣赏一组“彩莲图”及影片荷花风韵)
2.一幅幅姿态各异的“彩莲图”一定激起了同学们许多的暇思,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刚才见到的某一幅画面,并说说你对荷花产生怎样新的认识。(学生讨论,回答)
三、咏荷
1.刚才的讨论是同学们欣赏过荷花以后的独特的感受,你们的这些感受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被演绎得丰富而又隽永。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文中五首咏荷诗,要读出感情,把握节奏和诗韵,再结合诗后的简评,体悟诗人表达的深挚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隽永含蓄的语言。
2.提示诗歌朗读的节奏:七言诗歌一般以二、二、三的节奏朗读,每一个停顿的单位节奏要有相对完整的意义。例如,“荷叶/罗裙/一色/裁”而不能读成“荷叶/罗裙/一/色裁”。(学生朗读体会)
3.请学生解析诗意:提示个别诗句中的词句的意思。
4.赏析诗歌
(1)《采莲曲》中哪两句话写出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采莲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整首诗给人以一种怎样的情调?
(2)《莲叶》中“倚槛风摆柄柄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致?
(3)你认为《赠荷花》一诗中,哪几句诗吟咏了荷花、荷叶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
(4)《白莲》这首诗把白莲人格化、个性化了,白莲的美主要表现在精神的美,诗中吟咏白莲怎样的精神之美?诗人借咏白莲,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5)《莲》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莲子怎样的感情?诗中用“露为风味月为香”来描绘莲子的味道,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巧妙之处?
(6)这五首诗语言隽永含蓄,你能从诗中找一些例子来体会吗?
5.再读诗歌,品味诗意和语言。
四、布置作业
1. 朗读背诵五首咏荷诗。《赠荷花》教学设计
2. 归纳总结:诗人对荷花的吟咏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着手的?
3.预习《爱莲说》,初步疏通文意。
4.你对荷花了解多少?试作归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读荷、议荷,进一步深入理解荷花的形神之美。
2. 帮助学生综合有关荷的知识,提高学生对荷的理性认识,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
生学习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阅读《爱莲说》,并与其他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难点: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阅读名篇《爱莲说》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全体学生朗读《爱莲说》,正音并提示朗读节奏。
3. 再读课文至熟练。
4. 根据文下注解与投影中的提示,同学之间互相讨论,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5. 理解分析课文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一句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文章既然是赞美莲花的,又为什么要写菊花、牡丹?这种写法叫什么?
(3)第一段中哪些语句表明了“予”爱莲的原因?这些语句从哪些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和品质?
(4)从上题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莲花具有怎样的品质?
(5)你认为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予谓菊,君子者也。”这个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对菊、牡丹、和莲花作了准确的评价,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对三种花作评价?
(6)第二段中结尾的三句话,是对爱花人进行评价,这里为什么不按照原来叙写三种花的顺序,其用意何在?
(7)文章借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文中既是在写莲,也是在写作者自己,这种写法是什么?
(8)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文章以哪个字贯穿全文?
6. 朗读,背诵。
三、比较阅读
1.《芙蕖》一文与《爱莲说》在写作角度和立意两个方面有什么不同?
2.同是写莲子,苏轼的《莲》与佘树森的《我爱莲有实》有什么异同?
四、布置作业
1. 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荷塘月色》节选《荷花飘香北海夜》《爱藕说》的中心。
2. 课外收集有关荷的知识。
3. 背诵《爱莲说》。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议荷、写荷,训练学生思辩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并培养创新能力。
3. 写一篇以荷喻人或咏荷抒情的文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侧重让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有独特的看法。
难点:围绕“荷”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观看短片,加深对荷花的认识。
三、围绕“荷”与学生共同探讨
1、周敦颐文章中说“予独爱莲”,世上还有人爱梅,爱竹,爱松柏。这些植物没有意识,可是人们为什么会称颂他们具有“隐逸”“清高”“正直”“高贵”“坚强”等人类具有的品格呢?
2、古代文人墨客大多看中荷的观赏价值,李渔的《芙蕖》却写出了新意,这个新意是什么?李渔说的“芙蕖之可人”处有哪些?对于莲人们都发表不同的
讨论,抒发不同的感受,这说明了什么?古今文人学士爱莲与佛家爱莲有什么不同?
3、说说“读荷”部分的文章各是从什么侧面来赞美莲的?她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四、写荷
1.朱自清为什么能把月色下的荷塘写的如仙境一般美丽?学习这种写法,从荷叶、荷花、莲蓬、莲藕汇总选取一个作为记叙描写的对象,写一个咏荷的片段。
2.四人合作,共同出好一期一“荷”为刊名的手抄报。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堂作业“2”
2. 继续收集有关“荷”的知识。
【篇九】《赠荷花》教学设计
07年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十五_6
08年初三语文复习教案
(专题:古诗文赏析 ) (十二课时) 史 辉
姓名 班级 学号
【考点要求】
理解选文思想感情,了解选文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考查内容】
七年级上
1、《次北固山下》(王湾)P21页 2、《赤壁》(杜牧)P23页
3、《浣溪沙》(苏轼) P24页 4、《十五夜望月》(王建)P109页
5、《水调歌头》(苏轼)P111页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P139页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P141页 8、《秋词》(刘禹锡)P142页
9、《迢迢牵牛星》P206页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P208
七年级下&
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P28页 2、《登岳阳楼》(杜甫)P30页
4、《咏荷诗歌五首》:《采莲曲》(王昌龄)P213页《莲叶》(郑谷)P213页《赠荷花》(李商隐)P214页《白莲》(陆龟蒙)P214页《莲》(苏轼)P215页
5、陆游《卜算子〃咏梅》P232页 6、《木兰诗》P234页
7、《观刈麦》(白居易) P238页 8、《破阵子》(辛弃疾)P241页
9、《使至塞上》(王维) P260页 10、《黄鹤楼》(崔颢) P260页
11、《归园田居》(陶渊明)P260页
八年级上$^ y
1、《春望》(杜甫)P58页 2、《泊秦淮》(杜牧)P60页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P62页 4、《过零丁洋》(文天祥)P64页
5、《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P114页 6、《己亥杂诗》(龚自珍P116页
7、《望岳》(杜甫)P145页 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P148页
9、《登飞来峰》(王安石)P150页 10、《雁门太守行》(李贺)P229页
11、《别云间》(夏完淳)P231页
八年级下3SC
1、《古代咏鸟诗三首》:《闻雁》(韦应物)P30页 《池鹤》(白居易)P30页;《迎燕》(葛天民)P31页
2、《宣州谢眺楼饯别书叔云》(李白)P62页 3、《渔家傲》(范仲淹)P64页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P67页 5、《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P206页
6、《无题》(李商隐)P208页
7、《古诗四首》:《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P218页《题红叶》(宣宗宫人)P219页《山中》(王勃)P219页《城东早春》(杨巨源)P219页
8、《夜雨寄北》(李商隐)P249页 9、《论诗》(赵翼)P251页
九年级上
1、《塞下曲六首》(李白) P39页 2、《凉洲词》(王之涣)P40页
3、《塞下曲》(卢纶)P41页 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P42页
附:《木兰诗》(宋祁) P47页《蝶恋花》(欧阳修)P47页
5、《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99页 6、《相见欢》(李煜)P207页
7、《浣溪沙》(晏殊)P209页 8、(《龟虽寿》)(曹操)P247页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P244
九年级下
1、《饮酒》(陶渊明)P59页 2、《行路难》(李白) P62页
3、《游山西村》(陆游)P64页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P183页《赠荷花》教学设计
5、《观沧海》(曹操)P191页 6、《江城子〃密洲出猎》(苏轼)P192页
7、《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P195页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 3、《古诗三首》:《蝉》(虞世南)P137页《孤雁》(杜甫)P138页《鹧鸪》(郑谷)P139页
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
(一)客观题解题方法: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链接中考】
例一、 (2006年盐城)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从品味语言、情感表达两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可以抓住“随”、“入”、“飞”、“生”等字进行赏析。第(2)题则结合诗歌的标题与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可以看出诗歌流露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故乡的流水也似乎变得多情善感起来。
答案:(1)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2)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例二 、(2006年扬州中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方面考查学生。第(1)题扣住“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第(2)题“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答案:见解析
例三、 (2006年泰州中考)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下面问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惭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抓住关键词进行赏析:“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第(2)题可以抓住“最爱湖东行不足”推知答案是“绿杨阴里白沙堤”。(3)写景的角度有许多,这首诗的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门,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答案:见解析。
【巩固练习】
七年级诗词鉴赏(上)
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
(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4)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1、D;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积极向上;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3、“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4、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5、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2、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诗人杜牧和 合称“小李杜”。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
答案: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2分,每对一处给1分)3、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3、阅读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回答1——3题。(4分)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
(2)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答案1、黄鸡: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2、略(见教参P46页)3、C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地白”的意思是 。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 最接近。
(2)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
(3)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1、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呈现白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会落在谁家?3、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蕴藉。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意境高远。
5、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练习:
水调歌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 ,他和苏轼、 共称文坛“三苏”。
“婵娟”在诗中指 。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一两个原句证明:____ ____ ____ ,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1、2、略3、A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4分。每小题2分)
7、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