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陋室铭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陋室铭课文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陋室铭说课稿

《风筝》说课稿(语文版七年级必修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风筝》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整体感知全文,理解文中“精神虐杀”指什么;

难点:体会、理解作者悲哀之情和全文浓浓的手足亲情。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读叙事中的描写语句,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学习迅速抓住文章要点的方法,通过讨论赏析,理解“精伸虐杀”实质。

 情感目标——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亲情,学习作者严于自省的高尚品德。

二、说教法

1、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习要“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能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问题带动阅读学习”。

2、教学方法:

实践法:亲身体验体会到文章意图。

 提问法:本课教学主要方法,通过连环问题促使学生阅读文本,理解主题。

 诵读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勾画法:通过重要句词来落实重点,理解文意

 讨论法:培养合作精神及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示范朗读,风筝图片。

三、?说学法

  依据以上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安排,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通过实践参与培养学生自学和动手整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启发、讨论、探究来赏析、理解叙事散文。问题法,提示法穿插使用。让学生学过本文,不仅理解了作者的情感,还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逐渐形成主动阅读文字、理解文意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配乐展图,引出课文)

介绍作者

(二)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疏通生字积累词汇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全文围绕风筝回忆了什么事?你有何感受?)

(三)品读赏析

  “我”对小兄弟的“精神虐杀”指哪件事?具体说说。(诵读,表演)

(四)讨论探究

“我”当时为什么要那么做?现在的心情是怎样?划出关键词。(引导,讨论)

(五)拓展实践播放学生放风筝录像,写一段放风筝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我的板书是一只展翅飞翔状的风筝,上面印着大大的精神虐杀,一方面是我不许小弟放风筝,一方面是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而这其中又承载着浓浓的手足亲情。板书简洁明了,形象地体现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

六、教学反思

  在上课时,我把语文从单一枯燥的文字解说种释放出来,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愿意主动去阅读文本,动笔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因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文段有很多写得非常优美。存在的问题是对教案不够烂熟于心,提问有时不够有针对性,被外界干扰后显得不够流畅。因此,充分备好每一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熟悉教案时我今后在教学中要更努力的方向和重点。

马志国

【篇二】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背诵默写,掌握相关的文言文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诵并背诵课文。

  结合学习重点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学会仿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这是形象的比喻,说自己的家就算再乱再破也是最好的。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把自己家称为陋室,这个在作者看来也是最好的草屋到底好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参观一下。

作家及写作背景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创作了《陋室铭》。

文体介绍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整体感知课文

初读课文,熟悉课文。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流畅的朗读,流畅的朗读时理解文意的基础。

学生自由读一遍,读时注意字音、停顿。读准、读顺。

听录音,对照字音、停顿,纠错。认真听并揣摩体会字音、停顿。

抽生单独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听后进行评价。

学生齐读,体会感受。

五、具体感知

1、二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默读,同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口头翻译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如果有疑难处可前后桌小声讨论,仍不能解决做记号等会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2)组织解疑,检查自学效果并引导解疑。

(3)翻译重点文言词汇和语句(提问学生单独回答),学生思考、回答、识记。老师点拨、指导。名:著名。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案牍:官府的公文。鸿儒:博学的人。劳形:使身体劳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里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宾语前置:有何之陋?)

2、三读课文,体会感情。

感受音韵美。这是一

a、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先由说“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b、作者写陋室,那陋室真的“陋”吗?

答:不是,这就是作者的巧妙之处,虽写陋室却表现了“陋室不陋”。

c、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写陋室自然环境清幽宁静。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高雅不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写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恬适。

d、作者明写刘禹锡的陋室,为什么又要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而且还要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呢?

答:引古代贤士的名室来证自己的“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勉,表明“陋室”主人也同样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结尾引用孔子的话,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e、身居陋室,作者却以为陋室不陋,那么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六、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托物言志的技法:

文章一开头以山、水作比,引出陋室,接着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三方面来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比,表明“惟吾德馨”,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文章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情趣。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言志——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思想)

根据板书提示尝试背诵

1、以游戏形式进行,一人背一句。

2、学生自愿起来单独背诵。

3、全体齐背一遍。

小结:文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我们不仅要体会作者作文的情感,更要学习和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并默写全文。

2、以《_______铭》为题,仿写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反思(略)

附:板书设计

山水喻陋室

设喻引题

仙龙喻德馨

陋环境清幽(景)高洁傲岸

室陋室不陋交往高雅(友)安贫乐道

铭生活恬适(趣)

古贤自喻反问点题

陪衬比喻托物言志

覃玉

【篇三】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的课文,是讲读课《记铭说志四篇》中的一篇,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这一课的课文还有 《小石潭记》,《爱莲说》,《寒花葬志》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二)相应对策: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名家示范朗读,以及根据内容创设的情境,指导学生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三)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根据图片说句子;

3、根据图片背诵课文。

三、教学方法的采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提问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多媒体及游戏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以情境法引入,通过一个小故事以及相关的诗词,让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并且产生兴趣,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学的课文《陋室铭》。同时背诵已学诗歌《秋词》。然后,请学生简介作者。 并出示学习目标。简介“铭” 通过白居易的话:“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感悟此文并非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而是愤世嫉俗以书言志之作。)

二、初读课文。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下一环节:

三、译读课文。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我根据系统论"整体要素之和大于部分整体之和"的原理,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可做适时的指导与归纳总结。

四、再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注意节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五、品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并阐述理由;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抱负和情操。求学生抓住中心句,在板书中体现文章是如何“表现中心”——即从哪些方面表现“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这一中心句的。为此我又设计了一些问题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五、悟读课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深入文本:

1、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2、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

4、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5、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照应了哪一句?

6、由此看来最后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

7、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什么?

六、诵读全文,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七、拓展延伸:读先生美文,写我辈心声。 仿写:《 铭》 课堂交流。 通过仿写练习,学生可以练习学以致用,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阅读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

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

游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亦云。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我们一起来背诵这位老先生的诗。

1、背诵已学诗歌《秋词》。(多媒体显示)

2、请学生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多媒体显示)

3、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

4、简介“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

5、韩愈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请一同学介绍背景。

(可见,此文并非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而是愤世嫉俗之作。)

二、初读课文。

1、欣赏课文录音。

2、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去掉标点)

三、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

4、翻译全文。

三、再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读课文

1、要求:注意节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2、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多媒体展示),先小声自读,再请同学朗读。

3、注意句式特点(整齐、上口,骈句,结构相似,字数相同。对偶)

4、找出韵脚。(多媒体展示)

5、齐读课文,说说对“陋室”总的印象。(陋室不陋)

6、陋室为何不陋?用文中的话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德馨)

四、品读课文。

1、作者“德馨”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用文中的话回答)(苔——劳形)

(分析:德在何处:中国文人中“君子”所秉持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

馨在哪里: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运用比兴手法。)

2、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不多。“苔—–青”)

3、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鸿儒)

4、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

雅之人,以显示自己的“德馨”)

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讲述: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反面的描写;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正面描写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写实,表现了从容、恬淡的生活。反面描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虚写,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景、友、趣)

讲述: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呢?(多媒体展示)

五、悟读课文。

1、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

2、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

(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

4、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多媒体展示)

小结:作者先运用比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其意不言自明。

5、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照应了哪一句?

(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照应了“惟吾德馨”一句,以古代圣贤自比。)(照应“惟吾德馨”)

6、由此看来最后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

(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7、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什么? (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六、诵读全文,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七、拓展延伸:读先生美文,写我辈心声。

1、仿写:《 铭》

2、课堂交流。

【篇四】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陋室铭》,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应用五个方面进行说课。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陋室铭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过去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2、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提高欣赏品位,力争背诵全文。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据此,依照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多媒体辅助法

【设计理念】“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突出诵读并不是一味地读来读去,而是要注重指导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由易到难诵读全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这里使用班班通资源,课文朗读录音教材是朗读等语言专业工作者经过认真揣摩、反复推敲后制作而成的优秀语言作品。它用准确、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转换了书本上的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旨意,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在纯正的普通话语言环境熏陶中,学生较容易学好普通话,也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读出节奏。在这里用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让学生有目的朗读。三是读出感情。这里以教师点拨,学生练读为主。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学法

教育部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批注学习法。

指导学生运用圈点符号和批注方法来研读课文,边读边思,及时记下转瞬即逝的心理感受和思想火花,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自主探究学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在该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品味式”探究的方法疏通文意,品析语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陋室铭说课稿

3、小组合作学习法。

采用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相互影响提高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并共享资源与成果。

教学程序:

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做一个选择题:假如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是你要哪个呢? (学生回答:选择后者,因为)

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先请生介绍,师点拨背景。)这样做目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全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朗读课文。 1、一读:(注意字音、停顿。)欣赏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自由朗读,落实字词: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西蜀 指名读。

2、二读:(读出韵味)提出要求:1、朗读时要注意句尾的字押韵。(出示押韵的字)2.朗读时要注意句子的平仄、节奏。3、朗读时语气要平缓,有些音节要适当拉长。(多媒体出示),生练读,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要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诵读文言文不同于其它文章,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 达到这一朗读最基础的层次,关键在于随时正音。二是读出节奏。要达到这一层次,关键在于方法的指导。对于本文的朗读,仅做到读准字音远远不够。本文使用了大量骈句。正确朗读骈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二是韵脚要适当拖音。列出韵脚。三是相邻的两组骈句间要较长停顿。举例。)

四、译读课文

1、先独立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意,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2、学生质疑、共同解答。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赏析课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请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下列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屏幕显示思考题)

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读?(“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2、“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劳形”)

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

4、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中,我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择善而从)。

5、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

△本文题为陋室,可结尾为何说陋室不陋,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一问题?说出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正是全文的主旨句,可它并未出现在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的呢?读前三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课文是如何来表现“陋室不陋”这一主旨的呢?读中间四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最后三句作者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巧结全文。这是文章的难点。学生思考、讨论

后,我适时点拨:作者以古贤自比,一个是隐居南阳而胸怀天下,后出山辅佐刘备,在政治上功效卓著;另一个是在简陋的屋子里写下著名的《太玄经》,在文学史上成就斐然。作者以他们为楷模也表明他是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最后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含蓄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饱含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作者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

本环节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和品思结合的方式,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赏文赏情明写法,边读边思悟其间。既让学生深入领悟了文本内容,又培养了鉴赏能力。

(七)背诵比赛

比一比,看谁背得准又快

具体操作:以大组为单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一组最流畅、清楚、快速。找两位同学分别负责计时和内容判定。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重视积累,养成博闻强记的习惯。有时读懂一篇文,读破一片心,或许要用一生的光景,就让学生牢记铭文,慢慢地去品。)

六、总结提高

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这而从制,岂不善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为使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一整体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全文寥寥81字,共九句,前四句设喻引题,颂扬陋室。中间四句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环境及其人物交往、生活状况,极力表现“陋室不陋”。最后三句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再次含蓄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背诵课文(结合板书,也可课下完成)

【篇五】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陋室铭说课稿

李亚娟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一篇文言文《陋室铭》,下面我将从以下个方面说起:

一、说教材:

《陋室铭》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陋室铭说课稿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对于作者,对于课文,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善于在课堂上营造氛围,激趣点拨,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1、背诵课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理解文言大意;

2、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2、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3、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

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并树立正

确的人生态度。

设计理念: 文言文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熟悉,但是很重要,在以后的初高中都要学习,因此在现在学好文言文很必要,要为以后打下好的基础。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这篇课文,体会铭文特点,理解作者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了解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并掌握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陋室来抒发自己节操和情趣的。

设计理念: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铭文是一种新的体裁,用韵对于学生来说也很重要,因此很有必要学好这篇课文。而作者的这种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也是需要同学们好好学习的。

五、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另外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方式巩固背

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 2、点拨法 3、多媒体辅助法 4、导学案 设计理念:“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说学法:

1、圈点批注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琅琅书声中,品味,理解,感悟。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

六、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提问法。

设计理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主体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

设计理念:用多媒体示范朗读课文,可以带动学生积极学习课文,并教导学生做到怎样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说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进陋室

首先我会运用情境教学法来进行导入,让大家想象一下那种美好的生活吗?然后点题,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导语重在营造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闭眼想象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朗读感知,访陋室

在此我安排了四读:

初读 、译读 、疑读 、畅读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本环节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由易到难,突出层次。学生通过四个步骤的读,丰富了文言知识积累,感知了文本内容,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品读文章,赏析课文亮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品味课文,赏陋室

1、理清内容 :

学生品读探究: ⑴“陋室”“不陋”的理由? ⑵“陋室”“陋”的理由?请在课文中寻找原句,读一读,感受一下,然后全班重点讲解。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教师补充讲解“何陋之有?”中的“之”的意思,引出宾语前置。

2、领悟主旨 :从两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得出文章的主旨。

(1)从那句话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 教师补充介绍《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学生讨论室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师介绍刘禹锡当时的写作背景。

3、明确写法:

(1)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

(2)通过朗读我们体会出这篇课文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是因为什么?

使用多媒体播放课文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勾画出文章中的韵脚和所压之韵。

设计理念:“非读无以训练语感 ,非读无以激发美感。”本环节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和品思结合的方式,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赏文赏情明写法,边读边思悟其间。既让学生深入领悟了文本内容,又培养了鉴赏能力。

(四)、提笔书写,话陋室

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畅谈感受,话陋室。

设计理念: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 “对话”中,感悟到更多的语言、篇章及作者人格的魅力,从而获得思想的滋养、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完善。

(五):积累名篇,记陋室

学生比赛背课文,积累名篇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重视积累,养成博闻强记的习惯。有时读懂一篇课文,读破一片心,或许要用一生的光景,就让学生牢记铭文,慢慢地去品。

【篇六】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陋室铭说课稿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重点)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趣。(难点)

4、能力目标: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

(放古典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当今社会,随着高楼大厦的层层矗立和海市蜃楼的种种诱惑,多少人逐渐丢失了自我。灯红酒绿,醉生梦死成了其生活方式;“人生一世,吃穿二字”成了其座右铭;“房子+车子+官职=一切”成了其法宝。他们想把头伸进白糖里享乐,结果却走向毁灭。然而在古代,曾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固守于一方极其简陋的斗室却觉得“陋而不陋”,甚至怡然自乐。同学们说说他是谁呢?(刘禹锡)对,他就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大文豪刘禹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道德绝唱《陋室铭》,去更深地体味其非凡的人格魅力。

八个环节:

一、.感知陋室 二、了解陋室 三、走进陋室 四、 熟悉陋室

五、理解陋室 六、探究陋室 七、想象陋室 八、走出陋室

一、感知陋室: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陋室铭说课稿

整体感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了解陋室:

展示预习成果:

(1)、什么是铭?(抽学生解决)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展示学生的座右铭及其图案)

(2)、测测大家生字掌握得怎么样?

三、走进陋室:(自学指导一,约3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现在让我们走进陋室,熟读课文。

要求:1、注意节奏、语调与情感,读出韵味。

2、注意句式特点、铭文特点。(找出押韵的字:名、灵、馨、青、丁、

经、形、亭

(齐读、老师读、竞读)

齐读后老师作朗读指导并和学生先后伴乐朗读。

四、熟悉陋室:(自学指导二,约5分钟)

自主学习: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

4、翻译全文

由小组讨论互助解决。(3分钟)

抢答!

多媒体出示重点词句: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五、理解陋室:(自学指导三,约10分钟)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陋室铭说课稿

设置一个小小的辩论赛。

辩题:陋室是否简陋?

正方:陋室简陋(男生)

反方:陋室不陋(女生)

请同学们仔细推敲课文内容,找出最能支撑你观点的论据。

辩论原则:

1、每个同学都要从课文里找原话作为事实论据;

2、采用“短兵相接”的方式,男女生各一句,并按课文先后顺序依次展开;

3、每人只限引用一句,且后面发言的同一方同学不能与前面的雷同。 (准备时间:3分钟)

辩论结束后,先让学生点评,再由老师总结归纳:

1、陋室简陋,陋在何处?(看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词──咬文嚼字)

(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不陋,又在何处?(思维角度:主人、环境、交往、生活) (讨论板书:人品高尚(德馨)、环境清幽、交往不俗、生活高雅)

师:那么,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其意不言自明。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六、探究陋室:(自学指导四,约8分钟)

室主人是个怎样的人?

补充介绍作者并讲述陋室背后的故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被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联系点:“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①(陋室简陋狭小,陈设简单,确实简陋,而斯是陋室,有景可观,安静清幽,有鸿儒谈笑来往,可抚琴读书,无乐音乱耳,无公文劳累身心,因此,作者身在陋室,却不觉陋室之陋。

②联系“铭”这种文体,一是警戒自己,二是称述功德,。

(启发:抓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等句子,体会作者不愿追逐名利,光宗耀祖,扬名立万;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思想境界。)

中心意思: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板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③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七、想象陋室:(随堂快乐练,约15分钟)

1、装饰陋室:

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物件,供你选择,看看哪些适合摆在刘禹锡的陋室之中?选择之后,请说出你的理由。()

(1)文房四宝 (2)山珍海味 (3)官府的公文 (4)佛经

(5)不加装饰的琴 (6)锦衣玉食 (7)先秦诸子散文 (8)丝竹

斗室一间,简陋异常,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如此朗润之境,正是刘禹锡的钟爱。

2、想象陋室: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隧道,推开虚掩的门,你来到刘禹锡的家,这时,你看到了······

八、走出陋室(多角度解读课文,约2分钟):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刘禹锡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情怀?

(各述己见)

老师归纳:

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而从之,择不善而改之。因此,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地学习和接受,不断提升自己学识和做人的涵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总结全文:

同学们,身居陋室,心忧天下,自古以来就是多少仁人志士推崇的高风亮节。刘禹锡凭借《陋室铭》这篇传世之作,发表了他响亮的人生宣言。在这篇只有81个字的短文里,我们可以清晰地解读出这样达观而充满哲理的人生态度:

生活的清贫绝不妨碍精神的富有,只要拥有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襟,就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广场。清贫的物质世界顿时会向我们展开异样的色彩:一片青苔,一抹草色,一缕清风,一阵蛙鸣,都有了几分圣洁的意味。达到了这层境界,我们就可以坦然反问: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何陋之有?

最后,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的深深敬仰齐读课文,再次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在这节课结束时,我想给同学们赠送几句话,以此共勉:

不必因出身贫寒而自卑,也不必因居于豪宅而炫耀。只有拥有高尚的情操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拥有充实的人生!

布置作业:

【篇七】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第二单元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文章篇幅短小,语言优美,结构精巧,历来脍炙人口。

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学年及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相信朗读和翻译都不成问题。关键是在理解文中所把握的思想感情方面,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也许可以理解但是无法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扣住中心词“德馨”来具体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疏通句意,熟读并翻译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反复研读,体味语言特色。可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精品细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中学生应该不慕荣利,保持高尚的节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疏通句意,品味优美的语言。

难点:a.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b.学会对古人的道德修养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收集作者的有关资料,熟悉“铭”这种文体。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简介文体和作者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回忆学过的文言体裁:表、说、记,了解新的文言体裁“铭”。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刘禹锡及“陋室铭”的来历。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教师指导学生一读课文,读准音,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交流,共同解决。教师对于全班都不能理解的疑难问题及时给予点拨、解答。

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

1、指导学生二读课文,读后谈感受,了解文章主旨。

教师小结:即使居住简陋的屋子,只要品德高尚,学识高超,即德高学富,就能超越自己,就会受人敬仰,就能得到无比宽广的世界,用文中的话说就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指导学生三读课文,细细品味语言。

教师小结:本文语言优美、音韵铿锵,句式整齐、骈散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本文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对偶等修辞方法,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3、指导学生当堂背诵。

本文篇幅短小,第一层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第二层写陋室特别:一是自然环境清幽,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三是生活情趣高雅。第三层以名人自比,又以孔子的话来结束全篇。学生大声朗读,理清结构,熟读成诵。

四、拓展延伸

看谁想得全——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学生联系实际,发表各自的见解和评价。

教师点拨: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对古人的道德修养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五、板书设计

陋 室 铭

刘禹锡

以山水类比 自然环境清幽 语言

陋室特点交往人物不俗 句式整齐 骈散结合

| 生活情趣高雅 比兴、对偶

以古代名贤自比

六、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对偶等修辞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了语言特色,理解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会了对古人的道德修养进行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七、作业布置

课外探究:“陋室”是指作者任和州刺史时常居住的一间简陋的小屋子。本文是以描写这间小屋子本身的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又是怎么写的?

《陋室铭》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地位、作用、编排意图及前后联系

《陋室铭》是编排在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它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文章篇幅简短,只有9句81字,叙、议、抒情,浑然一体。

本文是本单元唯一的一篇文言文。编者的意图是在八年级上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注重单元教学目标的体现,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精神境界,真正落实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倡的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⑴知识与能力:疏通句意,熟读并翻译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⑵过程与方法:反复研读,体味语言特色。可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精品细读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中学生应该不慕荣利,保持高尚的节操。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

⑴重点:疏通句意,品味优美的语言。

⑵难点:a.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b.学会对古人的道德修养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

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翻译、理解、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八年级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而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4、对教材处理的设想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本文较浅显,无需老师过多的分析。我打算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疏通句意。通过反复研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了解作者和当时的背景,理解本文表达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方法

1、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学年和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我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较浓厚,文言文功底较扎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已经养成。但农村孩子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明显不同的层次。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灵活设置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做到兼顾全体学生。

2、教法、学法设想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以及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要求,本节课主要采用朗诵法、自主合作法、拓展延伸法等多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⑴朗诵法:本文文质兼美,特别适于朗诵。教学中要将朗诵贯彻到课堂始终。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落实知识目标,体会课文情感意蕴。

【篇八】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铭》。 本次说课从五方面展开: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流传。作者刘禹锡通过比兴引题,从陋室的景、人、事三方面极力渲染陋室不陋,引诸葛庐和子云亭类比,最后以反问结题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感受文学作品中高尚的情操与趣味。为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方面:能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文并尝试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方面:能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能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依据: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多 次诵读后能基本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依据: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法

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在教法上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做引导。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诵读法。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

2、提问法。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加深对短文的整体把握。

3、练习法。及时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4、多媒体助学法。主要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三、学法

学法上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理念,在预习、授课、课堂练习及课下作业四个环节加以指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重点教给学生分层背诵法。

四、教学过程

1、用文章的写作背景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暗示“铭”这种文体的特点,引出作者刘禹锡。

2、让学生介绍刘禹锡以及“铭”这种文体,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和整合。

3、分析文章标题抛出问题,陋室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刘禹锡写一篇文章专门来陈述。

4、读

①试读文章,读准字音,画出韵脚。

②跟范读读画出节奏

③自读并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以下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名、灵、鸿儒、白丁、调素琴、金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

5、合作探究:思考为什么陋室不陋?作者是如何来写的?

①为什么陋室不陋?

不陋原因一:惟吾德馨

不陋原因二:景清幽,人不俗,事高雅

②作者是如何来写的?

通过比兴引题,从陋室的景、人、事三方面极力渲染陋室不陋,引诸葛庐和子云亭类比,实

质也是一种自况,暗含“我”也像诸葛亮一样安贫乐道,也如杨子云一样不慕名利,高洁伟岸,最后以反问结题更加深刻地表达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看板书背诵全文,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分层背诵法。

7、课堂总结点出《陋室铭》流传千古的原因是思想的崇高与艺术的精妙。

8、课下练习: 模仿《陋室铭》自选题目,自主立意,写一篇文章。

五、板书设计

以上为板书设计,板书力求简明有效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本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陋室铭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陋室铭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