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群文阅读教案设计
古诗词阅读(网友来稿)
五莲县洪凝初中朱建宾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句:
1、请同学们利用5分钟的时间,大声朗读下面的名句欣赏,看谁记住的最多。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圆田居》陶渊明
赏析: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但他并不抱怨。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赏析: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涵着生活的哲理。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赏析: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晴川历历汉阳数,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崔颢
赏析: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由上联的转写实景而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赏析:诗人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诗句借用自然风光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相见欢》李煜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李煜
赏析: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赏析: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都恰到好处。“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被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1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李白
赏析:这两句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第二字练得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1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王安石
赏析: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义。
(1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王湾
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15).造华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
赏析:这是更作一番仔细观察后写出来的,是说大自然造物者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景色。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赏析:此二句写雪后美景。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赏析:“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此而句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光照中的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组成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把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
(1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潜
赏析:此二句妙在自己无心见山,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2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寄张丞相》孟浩然
赏析:意思是蒸腾的水气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似的。此二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2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此两句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慰问及祝愿,是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
(2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于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让人们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24).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范仲淹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
(25).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蘋洲。——《梦江南》温庭筠
赏析:表面写水,实际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
(2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赏析:此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27).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赏析: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正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
(2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赏析:此两句运用比喻说就好比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能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
(2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浣溪沙》晏殊
赏析:此两句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表现了诗人很高的艺术技巧,是颇有盛誉的名句。
2、老师问:你最喜欢哪几句?
学生自由谈。
二、古诗词阅读指导:
1、中考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古代诗词赏析的考查要求是: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读懂。
对古代诗词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古代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试题特点
古诗词赏析题近年来受到重视,逐步成为一种常见的考题。其难度不是很大。这类题就内容看,一是选材大多来自课文中学过的古诗词。二是所考内容一般是常识记忆、名句理解、内容把握(包括中心意思、所抒感情、抒情主体、象征意义等)、修辞手法、诗词意境、表达技巧等。就题型看多为选择题,近年出现了部分主观题,如填空题、简答题以及鼓励学生创新的开放性题等。
3、精典题析
例1.(2002年甘肃省)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3)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乙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
此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对古诗的赏析,突出了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第(1)题考查对诗歌的诵读。诵读是欣赏古诗的前提。只有读清节奏,方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思。B项错在“离别”和“宦游”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在这里它们起修饰作用。第(2)题考查对常识和内容、情感的把握。C项错在对诗句意思的曲解。诗人与朋友已在外做官了。第(3)题考查对名句妙处的品味,属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应善于对比,领悟感情基调独具一格。参考答案为: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解答诗词赏析题要依据平时的积累。对于选择题,答题时应首先审读题干要求,看清选正还是选误,然后逐行逐字逐句地审读选项,根据自己的理解逐渐缩小正确答案的范围,直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对于主观表述题,则应准确、简洁地填写,特别是对于开放型的题,要紧扣原诗作答。
例题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词后问题。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惊”和“鸣”不是分别“鹊”和“蝉”的,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2.词中以“_____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3.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_________,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分析]这是一个古代词鉴赏题。第1题是从基础知识方面考查,A项考作者,错在辛弃疾应为宋代人,不是唐代;B项中“西江月”应为词牌名,不是词的题目;D项“见”应读为“xiàn”是通假字,应为“现”。正确选项是C。第2题从句子意思方面考查。做题的关键是结合横线后面内容的提示而理解,这些内容包括:乌云密布和增加画面美感。而词中明确写到雨的是“两三点雨山前”,但与提示结合不太明显,只有“七八个星天外”,用星星的远和少暗示乌云的浓密而迫近。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美感。第3题的横线上应填“丰收景象”,正是因为看到、闻到“稻花香”,预感到“丰年”即将来临,作者才能在暴雨即将来临之时心中还充满了喜悦。
[答案]:1.C2.七八个星天外3.丰收景象
例题3、
选出对下列两句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A.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
B.这两句诗写出了春风吹拂,梨花盛开的美景。
C“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
D.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老师问:从这两个题中你可以看出,这类题考查的重点在哪里?
学生试总结。
主要有:
1、重点作家、作品、朝代及古诗词常识。(识记积累)
2、理解古诗词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及作用。(联想想象)
3、体味意境,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诗词内容。(背景)
4、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如典故、象征、修辞等。(体味)
[提示]:对古诗词的阅读欣赏,考生应予以重视。因古诗词意境丰富、语言又含蓄,而且具有跳跃性。做这类题应整体感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准确地欣赏古诗词。
三、检测题
1、读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问题。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句略作赏析。
答案:(1)C(2)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形象。“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2、读苏轼的《浣溪沙》,完成1—3题。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呻鬲图画。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3.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解析:这道题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古诗词的赏析,难度有些大。第l题要求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幅画面,要注意描述与翻泽的区别,描述更自由,发挥空间大,但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文采。示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第2题要求谈淡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中的一点,如句意,就是下阕的翻译,与第1题不同,解答略;如哲理,即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作者的情感,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第3题考查积累和拓展的能力。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他诗词曲中的句子,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3、(1).选出对杜甫《春夜喜雨》一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即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落笔,写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心。
C.最后两句,诗人设想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虽不露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以体会出诗人喜雨之情。
(2).(加分题,考生可做可不做,做对了加3分)
除上述写春外,你能否再写出夏、秋、冬景的诗句各一句,并写出其作者?
(1)夏景: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
(2)秋景: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
(3)冬景: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
答案:1.C2.本题为加分题,要求从严,答案略。(诗、词、曲、赋)皆可,文不行。
四、同学们互相交流作题的体会,有问题的可以提问,师生互答。
五、下课。
我的邮箱是Zjianbin@wljy.cn
【篇二】群文阅读教案设计
作文教案: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什么是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是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命题方式。
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材料:作文所依据的文字信息。
2、指令:作文所遵循的规则要求。
材料的类型:
1、故事型——梗概、片断、寓言……
2、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3、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4、情景型——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二、、材料作文审题指要
材料作文的审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怎样读懂材料?抓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点睛语句,深入揣摩其中的内涵,作为阅读材料的一般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但就材料作文的审题而言,最重要的是抓住材料的核心,通过因果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然后再从一个角度切入,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例题示范
阅读下的材料,全面理解材料,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
立意方法
第一步:找对象
第二步:析(故事结局)根源
第三步:分主次
第四步:抓关键(回到文中抓关键词句)
找对象、析根源:
小马:年轻、没有过河的经验,面对不同的答案却善于思考。最后成功。
妈妈:理性、善于引导,教育有方。
松鼠:以偏概全,以为自己的同伴过不去小马就过不去,他不知小马的身体要比松鼠大得多。
老牛:与松鼠相同。
分主次:
故事的核心显然是小马,而帮助小马成功的重要因素则是妈妈的谆谆诱导。所以小马的角度是主,而妈妈是次,老牛和松鼠更次。
最佳立意:遇到问题要多动动脑筋(不要盲从别人)
次佳立意: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
学生训练
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提示学生先找对象(讨论):
动物管理局,小狗、小龟,小兔子和小松鼠,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
2、分析个人的言行及结果
动物管理局的做法不妥,不是因材施教发展特长。结果不行。
小狗、小龟,小兔子和小松鼠,各有所长却未能各扬其长。结果也不行。
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说明一个问题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张扬个性,学有所长。
3、从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入手写作。有哪些角度符合题意(学生讨论)
一、全面发展与发展特长的辩证关系;
二、教育者的角度——因材施教,发展特长,从实际出发,发现差异;
三、受教育者的角度——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张扬个性,学有所长,认清自我;
四、批评动物管理局的做法——初衷是好的,但是违背了教育规律,没有从实际出发;
五、评价教练野鸭——虽然认识到了主观努力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认清努力者的自身条件,盲目努力是不可取的。
当然,材料的类型不同,分析方法也有所不同。说理性的要抓中心句和主旨句,故事性的则要从因果关系分析入手。
材料在议论文中的使用
一、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先定中心论点,后引述材料,剔除原材料中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做到要言不烦,中心明确
作文失分一大因素是对材料的运用不恰当:不知道要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太晚,在文章中间部分甚至是在结尾处才出现;把材料降低到普通论据的地位
引述材料
1、引述材料要简洁,概括;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
例如“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直播”一例。提炼的论点是”珍惜时间”,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要素:人生、每天(时间),直播(重要)。
再如《小马过河》一则材料: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提炼的论点是:遇到问题要想一想。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要素:(1)老牛和松鼠不同的答案,(2)结果小马过去了(成功),(3)遇到问题要想一想。如果提炼的论点是:教育孩子应讲究方法。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要素:(1)小马向妈妈提出的问题(2)妈妈不是简单的告诉小马应该如何做,而是让他想想(3)结果小马过去了(成功)。
2、亮出的观点要鲜明有力;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3、材料和观点之间有机过渡,有点分析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试题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然后顺势提出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得巧妙又干脆–论点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
引述材料的要求是简洁、有度、融恰。
引述材料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照搬法
此法适用于短小的供料,引用时可一字不易地抄录如: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这是1997年高考作文试题,材料非常简洁明了,引述材料可用照搬法,一次性照搬两则形成对比,或一次照搬一则分而用之亦可
2、概述法‘
供料的
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学听到一些家长的反映。有的家长说:”举办游泳训练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么?”。
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近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1986年5月,在取得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办,经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
育民小学在A县游泳赛中一举夺得团体冠军,为什么呢?经过了解,原来该校办了一个游泳训练班,在一位教练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严格的科学训练,这才夺冠的
运用概述法,一是扼要的概括要覆盖材料的内容,二是行文要跟中心论点同向。
3、裁缝法
供料的
阅读下面材料,以《更心爱的》为题,写一”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这是我干的”,父亲问道:”砍掉我的樱桃树,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用裁缝法引述,请看:
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但他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承认了,结果父亲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这样引述材料,其
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命题
达芬奇(公元1452-1519)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老师见到他有些不耐烦了,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去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佛罗基奥还说:反复地练习画蛋,就是严格地训练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都能得心应手了后来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1、开头是如何引述材料的:
这是1980年高考作文的供料《画蛋》,要求考生据此写一他的目的是严格训练学生的细致观察与准确描绘形象的能力。这正是佛罗基奥的”有方”。正是由于这有方,才使芬奇得以日后功成
这位考生引述材料的名师出高徒,其一是师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学不怠。上面的引文围绕”师之教有方”引述材料,要言不烦,中心突出。引述材料要达到简洁的标准,必须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善于捕捉其中的关键句子和重点词语;并具备较强的遣词造句的能力,能够灵活地将句群变成复句、复句变成单句,用简单的形式表达复杂的内容,做到以简驭繁,以少总多
荷塘月色
一、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习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知识目标:本文构思精巧。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学习体会本文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判断什么是通感,体会本文比喻的妙处所在。
二、教学重点:
1、通过4-5段赏析,欣赏意境美,品味语言美。
2、理解作者在动荡的年头彷徨于苦闷中的心境和作者在特殊年代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1、作者之所以有“颇不宁静”心情的原因。
2、作者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作者及时代背景,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思路,了解文章构思的佳妙。
教学过程和步骤: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一(1)想起荷塘。写出游的时间、地点和缘起(心不静)。
第二部分:(2-6)夜游荷塘。
1、(2-3)去荷塘的小路,勾勒荷塘轮廓,写我路上的思绪,表达求静的愿望(求静)。
2、(4-5)写月下荷塘及荷塘月色的奇景(得静)。
3、(6)写荷塘四周及远景(出静)。
第三部分:(7-完)荷塘归来。
从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文章可以分为内外结构。外结构是课文有型的部分,出游、小路、荷塘、四周、回家组成。游踪构成线索。内结构是课文内涵的部分,不静、求静、的净、出静组成。心情的变化构成了线索。但不管从哪个角度都形成了原合适的结构,首尾照应结构巧妙,构思极为精致。
5、作业练习
文章的4,5,6三个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行文层次清楚,写景形象生动:先写荷塘,继写月色,后写荷塘四周。作者的观景角度富于变化:从平观到俯视,从细察到鸟瞰;由近及远,从里到外,层层铺陈,使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传神的勾勒出了月夜荷塘的风采,给人如临其境之感。此外,文章的这一部分语言优美,素淡朦胧的意境让人难以忘怀。同学们诵读达到背诵。
王桂平
【篇三】群文阅读教案设计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感受大自然”教学设计
金沙县安底镇中心完全小学 何灯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练笔等形式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
1.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分享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交流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群文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
《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
2.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同步阅读教材:
《倾听鸟语》《和树谈心》《落叶》《密西西比河风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出示插图,引出主题──感受自然。
同学们,在上周的学习中,老师带领大家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了它无穷的魅力。今天,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世界。(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也是一棵大自然之树,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回顾旧知,引入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这组课文插图。(出示课件:本单元四篇文章插图)从这四篇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生:《山中访友》一文中,山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清风鸟儿都是我们的朋友,走进山中,我们会感到无比的亲切、舒服,就像去拜访一位久违的老朋友,特别亲密。
师:是啊,大自然就如我们亲密无间的朋友。(板书:亲密无间。)
生:读了《山雨》,我仿佛欣赏到了一场山雨音乐会,“叮咚──叮咚──”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师:说得真好!山雨的确是韵味无穷。(板书:韵味无穷) 生:我走进了草虫的村落,这里真是一个神奇有趣的世界,它们勇敢、勤勉、热情,让作者流连忘返。群文阅读教案设计
师:这真是一个别样的情趣盎然的世界!(板书:情趣盎然) 生:《索溪峪的“野”》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山野、水野、物野、人野,犹如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师:是啊,来到野性十足的索溪峪,连人也变野了。(板书:野性十足)
三、进入群文阅读,片断分享与精彩赏析.
1.《倾听鸟语》
(1)学生自由读第一篇《倾听鸟语》。想一想:为什么说“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2)学生默读并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3)生分享精彩片段,谈自己的感受:
①. 我太向往乡村生活了!你看,乡下到处是树,到处是鸟,黄鹂、布谷鸟、云雀、……聚集在一起举办着“音乐会”,真热闹!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音乐会的盛况吧!(指导朗读,表现场面的热闹和鸟儿的欢畅。)(板书,悠然动听)
②. 读了第三自然段,我心里真难受:“梧桐树被砍了,清脆如洗的鸟声成了记忆里的一个遥远的梦,只能偶尔看见几只鸟儿惊恐地从城市的上空飞过。”从“惊恐”这个词语中我体会到了什么?(鸟儿的孤单、无助和害怕。)城市的环境遭到了破坏,鸟儿们失去了美好的家园,真让人痛心啊!
(4)发挥想象。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惊恐”二字能设身处地体会到鸟儿的心情,感悟到鸟儿的心声。它们为什么惊恐? 生交流,预设:
①.梧桐树被砍了,鸟儿们无家可归了。
②.城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鸟儿很害怕。
③.有些人要捕鸟,鸟儿的生命经常会受到威胁。
……
(5)读一读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鸟儿们前后不同的境遇和心情来。(开始的欢快热闹,后来的害怕悲伤。)
(6)说一说。
如果你是其中一只鸟儿,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展开想象,交流──
我多么怀念在乡村的日子呀,和伙伴们朝夕相处,无忧无虑…… 人类呀,我们希望能与你们和平共处……
我们只要有一处小小的栖身之地就满足了……
师小结:是呀,我们多么希望无论在乡村或城市,都能看到鸟儿展翅飞翔,都能听到鸟儿的欢唱,因为──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2.《和树谈心》
(1)想一想:我们真的能和树谈心吗?文中的人物是怎么和树谈心的?(学生交流)
(2)学生默读并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3)说一说:
师:孩子们,现在老师就是一棵树,愿意倾听你们的心声,你的快乐、烦恼、都可以向我诉说,现在拿起你的笔,把你的悄悄话写下来吧!
师总结:只要用心、用情,我们就能和树谈心,与它分享我们的酸甜苦辣,成为知心的朋友。(板书:倾听交流)
3.《落叶》
(1)想一想:《落叶》一文给我们描绘了北国和南国不同的叶落情景,你喜欢哪一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 生交流)
(2)找出相关语句,并用笔画一画。
(3) 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
①. 我喜欢北国“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壮观景象。开始是金蝴蝶般的 几片,紧接着便是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然后就如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毡,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
师:说得真好!请男孩子用朗读来给我们呈现这副金秋落叶图吧!
②我喜欢万木争荣的春天里,新叶在歌唱,老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树上飘然而下的情景。没有悲戚,没有寞落,化作玉露琼浆,滋润着新叶的生长,默默无闻却又有情深意长!
师:你从字里行间里读出了落叶的精神和品质,真会读书!那请女孩子用朗读来赞美无私奉献的落叶吧!
【篇四】群文阅读教案设计
真正的朋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真 正 的 朋 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人民小学 李杨
【教材说明】
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在《语文》课本上安排了4篇课文:《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结合本学段孩子的特点,我选择了《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真正的朋友》《朋友》《萤火虫找朋友》六篇文章组成一组群文进行教学,着意从“真正的朋友”这一话题入手,让学生初步学习同一话题下的一组文章的阅读方法,领悟内容,学会在生活中与他人相处的技能,如何牢固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友谊。考虑到二年级的孩子识字水平有限,阅读能力也不高的具体学情,我把课文《称赞》、《蓝色的树叶》和《纸船和风筝》作为导入,通过故事内容的回忆,引出“真正的朋友”这一话题,小结三篇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初步明白:真正的朋友应该学会真诚的赞美对方;真正的朋友应该在需要帮助时及时帮助对方;真正的朋友还应该学会宽容、谅解对方。通过这一话题的分析,让学生带着这样的认识,阅读资料,整理分析,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真正的朋友,并学会与朋友相处的方法。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在教学本组教材时,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
环节,都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因为是二年级的学生,如果完全按照“群文阅读”的模式开展,学生在一节课内根本就不能完成指定的阅读量,所以,我用学生学过的课文作为“群文”的一部分,引出议题,重点让学生学习在议题的指导下,自主发现的阅读方式。这样的处理,既巩固温习了课内知识,并让知识一体化,又调动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发挥这些故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课堂上给学生搭设“自读自悟”的展示平台,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探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困惑。
【教学内容】群文阅读教案设计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称
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
2、课外阅读文章《真正的朋友》《朋友》《萤火虫找朋友》
【教学重点】
1、对“朋友”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群文阅读教案设计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分析身边的朋友,自查自己与人
相处时的行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附后)
2、阅读材料单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能来给你们上课,我非常高兴。先来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杨,你们可以叫我——李老师。现在,你们已经认识了我,而我也知道你们是二年级 班的孩子。那就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成为朋友,好吗?
朋友——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词语。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
朋友,困难时,离不开帮助我们的朋友;悲伤时,离不开安慰我们的朋友;高兴时,离不开与我同乐的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以“朋友”为话题,走进课文,体会什么是“朋友”,该怎样与朋友相处?
【设计理念:通过谈话揭示本节课的主题,营造读书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主题回顾
1、在我们课本的第五单元,也写了关于朋友的故事,他们
是谁呢?我先来考考大家。(ppt展示)。
对,他们分别是:小刺猬——小獾、李丽——林园园、松鼠
——小熊,他们出自第五单元的课文《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
同学们说得真准确,看来课文学得很认真。那我们现在就来
回忆一下这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用简短的词语来概括它们的主题。
2、生根据课文自由回答。
3、根据生的回答情况,引导生概括课文的主题。
《称赞》──真心赞美;
《蓝色的树叶》──互帮互助;
《纸船和风筝》──宽容谅解
同学们理解得很好,通过这几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才
是真正的朋友,学生练习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称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应该会真心地赞美对方;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应该互帮互助; 《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应该学会宽容谅解对方。
【设计理念:本环节旨在通过回忆课文内容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提炼出共同的主题,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概括。】
三、课外阅读
生活中,我们身边都不缺少朋友,一个、两个""甚至更多
个,但谁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呢?学了这些课文,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有了一把衡量好朋友的“尺子”,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把“尺子”一起再来找寻真正的朋友。
1、打开资料,阅读资料里的故事,要读通顺,理解故事主
要内容。
2、边读边按照“阅读指南”上的方法进行批注或勾画。(ppt)
3、交流汇报:(练习用下面的句式回答:)
我从《 》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真正的朋友应该 。
【板书设计】
真正的朋友
课 内 课 外
会真心称赞 会用行动帮助,而不是说大话
会互帮互助 会记住朋友的好,忘记朋友的伤害 会原谅对方 会真心替朋友着想,及时帮助朋友
【篇五】群文阅读教案设计
九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展示课型:群文阅读课 单元主题:父母的爱 议题:如何通过生活琐事的对比写法突出母爱。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关于母爱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远拍不完的电影,她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欣赏、去品味、去敬仰。今天“群文阅读课”我们要欣赏三篇文章。第一是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第二是林夕的《母亲的存折》,第三是毕淑敏的《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看这三篇文章怎样表现母爱的。 二、读文(18分钟) (一)读《慈母情深》 1.简介梁晓声。
2.自主默读文本,用双色笔标注。你读出一个( )的母亲。 (1)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母爱的? (2)表现母爱的关键句子,简单批注。 (3)解读我被母爱感动的关键词(鼻子一酸) 3.阅读展示
(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4.迁移训练
……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二)读《母亲的存折》《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
读懂母爱的又何止梁晓声一人,用同样的方法再读林夕的《母亲的存折》和
毕淑敏的《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你又读出一个( )的母亲。 (1)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母爱的? (2)表现母爱的关键句子,简单批注。 (3)解读我被母爱感动的关键词 (三)列表格,梳理三篇文章异同。
1、相同点:几篇文章都通过生活中的平凡事例表达母爱。 2、三篇文章不同之处
三篇文章不同之处
三、总结(0.5分钟)
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花朵,没有母亲的爱灿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懂得母爱的人吧! 四、写作
以《父母的爱》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通过生活琐事表现父母的爱子情深。
四、推荐阅读:(0.5分钟)
1、散文:《寻梦》、《儿时的事》——季羡林 2、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 3、散文:《完美的晴天》 ——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群文阅读:平凡、伟大的母爱
《慈母情深》 《母亲的存折》 《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
鼻子一酸 存折存“情” “打”是爱
【篇六】群文阅读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送别组诗 教学设计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篇七】群文阅读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人间真爱”教学设计
金沙县第二小学 罗光乾
设计理念:
以“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类似材料,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温暖和感动。以画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群文阅读教案设计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
群文阅读材料:《伞的故事》《班级第一名》《爸爸的新鞋》。 教学重点:
从本单元的各种真爱故事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附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孩子们,人间处处有真爱。真爱是一轮暖阳,温暖我们那颗潮湿的心;真爱是一股清泉,洗去我们心头的不悦;真爱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我们人生的道路""今天,让我们一起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来感悟这足以温暖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人间真爱。(出示知识树)相
信孩子们会用精彩的阅读展示,让这棵大树长出茂盛的枝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主题回顾:
老师提问:在第六单元的几篇课文中,什么样的情感温暖了你的心?
学生1:《古诗两首》:深深的友情;
学生2:《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学生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大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学生4:《卡罗纳》:真诚理解,相互关爱。
学生5:《给予是快乐的》:懂得奉献
三、阅读概览
(过渡):今天,老师也为同学们选择了三篇以真爱为主题的文章,分别是《伞的故事》《班级第一名》《爸爸的新鞋》。同学们现在手中已经拿到了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下面老师提几个阅读的要求(用幻灯片出示):
1.请同学们用默读的方式快速浏览材料。
2.边读边把自己感动的句子或词语勾画出来。
3.认真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
师: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阅读得都很认真,《记录表》填写得相当的仔细,这说明同学们读书很用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汇报一下这三篇文章又是怎样的人间真爱温暖和感动了我们?
学生:《伞的故事》──母子情深(教师引导概括)
学生:《班级第一名》──同学之爱(结合《爱的教育》的主题,看见同学比自己优秀,我们不能嫉妒,而是应该为别人感到高兴,并且以他为榜样)
学生:《爸爸的新鞋》──相亲相爱(一家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关怀)
师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再来看看这颗知识树,从这颗感动的树上,我们看到了“友情、无私奉献、血脉亲情、理解关爱、给予、同学之爱、母子情深、相亲相爱都是人间真爱。
四、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师:同学们,在这些感人的文章中,一定有些段落或句子打动了你的心!请你找出来先给大家读一读,再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在你读之前,你应该邀请大家把材料翻到哪篇文章的哪个地方,要把它说清楚。
教学预设:
《伞的故事》:
1.交流:用“——”画出一处描写“我”心里活动的句子,体会一下“我”此时的心情。
2.交流:“泪水就从眼里涌出来""”请想象一下“""”省略的内容。
3.质疑:“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中“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它?
《班级第一名》:
1.交流:你喜欢短文中的主人公“安利柯”吗?为什么?
2.讨论:德罗西是什么样的一个同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相关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爸爸的新鞋》
1.讨论:我为什么没有买鞋而给爸爸买了双新鞋?(因为“我”被爸爸感到了,“我”体会到了爸爸的不容易)
2.交流:“我”在修理厂第一眼见到爸爸是我看到了什么?“我”是什么样的表现?(“我”看到了爸爸的鞋,他的鞋又旧又脏,其中左脚穿的那只鞋的鞋底已经断裂很长时间了,只用金属丝缝合了两针。两只鞋的鞋带没有一根是完整的,都是由好几段接起来的。两只鞋没有一只是有鞋跟的,只有鞋跟被拔掉后留下来的鞋钉。“我”的表现是“静静地”“凝视着”,说明“我”受到了震撼)
师小结:孩子们读得非常精彩,讨论得也很热烈,你们不但把自己读文章的感受与我们分享了,而且还把文中的人物又带到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一次被故事中的人而感动着,被这人间朴实纯真的真爱温暖着。
五、主题拓展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重点分享了三篇阅读材料,通过画知识树的方法把人间真爱这个主题呈现了出来,瞧,知识树现在已经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而其实真爱无处不在,同学们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把这些人间真爱表达出来,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
己的诗歌朗诵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来感受这人间无处不在的人间真爱。(学生朗诵)
六、板书
【篇八】群文阅读教案设计
王发雁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文言文中的智童妙答——四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
–
–
–
附:学生阅读资料。
阅读资料
徐孺子
徐孺子①年九岁,尝②月下戏,人语③之曰:“若令④月中无物⑤,当⑥极明邪⑦?”徐曰:“不然⑧。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⑨,无此⑩,必不明。” 【注释】
①徐孺子:中国东汉时期的著名文人,终生爱好劳作,不喜做官。 ②尝:曾经。 ③语:对""说。
④若令:如果。 ⑤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⑥当:应当,会。 ⑦明邪(yé):明亮。邪,语气词,表示疑问。
⑧不然:不是这样。 ⑨瞳子:瞳仁。 ⑩此:这个。
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②讲论文义③。俄而④雪骤⑤,公欣然⑥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⑦?”兄子胡儿⑧曰:“撒盐空中差⑨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注释】
① 内集:家里人聚会。
② 儿女: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③ 文义:文章的内容。 ④俄而:一会儿。 ⑤骤(zhòu):又大又急。
⑥欣然:兴味盎然。 ⑦何所似:像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