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ppt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七下古代诗歌五首

诗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新丰初中傅依梅

学习目标

1.理解诗词曲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

3.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

4.感知诗词曲中的艺术形象。

5.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导语设计1:

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我们学习《诗词五首》,看看有哪些新的感悟吧。

导语设计2: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情,而且记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们的那份真心感动。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检查预习

2作品名片

《乐府诗集》,宋朝人郭茂倩将两汉至唐代乐府诗汇编而成,共分为十二类。“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种新诗体。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一生著作丰富,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词作数量不如诗东汉末年,长期战乱,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残酷的奴役,使许许多多的风华少年,一直服役到老。大片田园荒芜,百姓多半家破人亡。这首诗所反映的便是这一悲惨的景象。

《诉衷情》: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今陕西汉中)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那是诗人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他晚年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还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诉衷情》是其中的一辛弃疾在公元120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满江红》:这首词写于赴日留学前一年的1903年这一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此时的秋瑾已下决心冲破家庭的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朝天子•咏喇叭》: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角以壮声势,王磐于是作这首散曲以讽刺。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回顾划分古代诗歌朗读停顿的一般技巧。

参考提示:从形式上看,四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二节奏;五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三节奏或二、二、一节奏;六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二、二节奏;七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二、三节奏或二、二、二、一节奏。须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诗歌停顿的划分,可以按意义单位分,也可按音节分,有规律可循,但并无定数,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2自由朗读五首古诗,揣摩停顿,小组商讨难读诗句的停顿。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二)深层理解

1《十五从军征》中有“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二句。作者看到家中荒凉的景象时已经知道亲人都已去世,为何还要“出门东向看”呢?

【交流点拨】从诗歌内容来分析,有如下原因:他出征前常常随亲人到村东农田劳动或在家门东望可见到耕作的亲人;另外一种原因是饭做好后,“不知贻阿谁”,心里伤悲,不由自主地走到门口,向东望,盼望见到亲人。这种虚无的想法更加突出了这个老兵的孤独与痛苦。

2“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句中的“觅封侯”应如何理解,难道指的是陆游一心想要追求高官厚禄吗?

【交流点拨】“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像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3如何正确理解作者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用意?

【交流点拨】这首词的用意就是为了讽刺当时的朝廷,所以作者说话不那么直率。他讽刺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弃疾生于南宋时期,国家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颂扬孙权。他说孙权的好,也就是说朝廷的坏,无力抵抗敌人。因此,辛弃疾的词全是讽刺,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4《满江红》这首诗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交流点拨】在词里,首先表示了词人对祖国前途的担忧,接着又唱出了一个女英雄“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高亢壮歌,抒发了她决心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最后,又讲述了因自己的情怀和理想不为丈夫和其他庸人所理解而生的苦恼和悲愤。

5如何理解《朝天子•咏喇叭》中的拟人手法?

【交流点拨】把物写成人或把人写成物的修辞格称为比拟,本曲中的拟人,属于暗拟,即借助联想和想象,把“喇叭”以至“喇叭声”都暗拟为“阉党”小人。从字面上看,几乎看不到人和物之间的关联,全靠讽刺诗的漫画意境启迪联想。由“喇叭”到“喇叭声”;由“喇叭”的表演到军民的反应;由“吹喇叭”到“吹”的结果,在全部暗拟之中逐层递进,多次渲染,使意境深入,将讽刺之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点名学生背诵五首诗词曲,过渡到讲解内容。

二、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

(一)走进内容

1《十五从军征》中,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点拨】“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是远望的景象。近观,“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曾经炊烟袅袅,整洁有序的家,早已成为人亡屋空、杂草横生、人迹罕至的地方了。这里从远望和近看两个不同角度展现了主人公家乡凄凉破败的景象。家中空无一人,老翁举目无亲,其凄凉心情可以想象。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可见一斑。

2《诉衷情》一词中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

【交流点拨】

(1)回忆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情景;

(2)睡梦中再现旧日战斗,醒来看到战袍却早被尘土所封的场景;

(3)晚年无力扰敌,独自悲伤的场景。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赞扬了哪位英雄人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作者赞扬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作者对苟且偷安、毫无作为的南宋朝廷的鞭挞,以及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强烈愿望。

4《朝天子•咏喇叭》一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全曲在戏谑中寄憎恨之情,于诙谐里寓抨击之意。

(二)走进语言

1“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交流点拨】作者抓住野兔见人钻进狗洞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来抒写室空无人;摄取了井边、中庭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反衬庭院荒芜杂乱,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悲凉凄楚之情。可谓视角独特。

2说说“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表达了作者虽然是女子,却有着男子一样的伟大抱负,表现了作者的巾帼英雄形象。

3《朝天子•咏喇叭》中,“吹”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作者是怎样写“吹”的?

【交流点拨】全词以“吹”字贯穿始终,一语双关。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既而写“吹”之功用(“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乱如麻”三字描摹出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而在“全仗你抬声价”中,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锁哪”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再写“吹”之恶果,表达对“吹”的憎恨。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句句是在揭露宦官敲诈百姓的罪行,活脱脱勾画出一群宦官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

4“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此句结尾应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这一句用在散曲的结尾,直接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强烈愤懑与控诉的感情,点明了散曲的主旨。曲中连用三个“吹”,既见宦官无处不横行的嚣张气焰和丑恶嘴脸,又含着强烈的愤怒和憎恶之情;又用“翻、伤、尽、飞”几个简洁凝练的词。控诉了宦官喝千人血、吃万人肉的惨景,格外尖刻辛辣。

(三)走进写法

《十五从军征》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本文语言简洁凝重,内容的取舍剪裁、结构的布置安排,都恰到好处,收到了“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

《诉衷情》虚实结合的手法。 这首词一方面写回忆,写梦境,为虚写;另一方面写现实,为实写。虚实结合,让梦境的美好反衬现实的悲凉,表现壮志难酬,功业无成,更增添悲凉气氛。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借用典故。 借用典故是这首词的特点。这首词借赞扬孙权讽刺南宋朝廷的无能,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体现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满江红》基调高昂,语言刚健。 这首词基调高昂,写出了气吞斗牛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展示了作者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展示了她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朝天子•咏喇叭》借物咏怀。 本文采用借物咏怀的手法,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句句都在揭露宦官欺压百姓的罪行,寓意深刻。

(四)走进主题

《十五从军征》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去,田园故宅成了废墟,自己已无家可归的情状,暴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也反映了东汉末年长期战乱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诉衷情》中词人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通过歌颂古代英雄人物,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迂腐无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卫国的情怀。

《满江红》是作者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之情。

三、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岳飞的满江红进行比较阅读。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老作

【篇二】七下古代诗歌五首

诗五首:饮酒(其五)、行路难、已亥杂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饮酒(其五)》

一、导入 

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导入

二、诵读理解  

1、反复诵读《饮酒》,注意读出诗人清高、自得的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3、解读诗歌:(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

⑴ 这首诗还有没有不能理解的字词?  

⑵ “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不是矛盾了吗?  

⑶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作者什么样的意? 

⑷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 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明确:⑴: ① 喧:吵闹的声音。② 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③ 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④ 辨:说 ⑤ 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⑵: 不矛盾,因为“车马”是达官贵人奔走于仕途的喧嚣,而诗人归隐田园,虽没离开“人境”,但心情舒适,志趣高远自然不受搅扰。  

⑶: 人的自然本性。  

⑷: 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的虚伪、黑暗,从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当堂背诵。

《行路难》

一、导入

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比,希望能成就一番伟业,但世事艰难,他二十四岁“仗剑去国”漂泊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由人引见做了供奉翰林,其间扮演的是一个以文娱君的半弄臣角色,根本谈不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两年后黯然离京,这使他不经发出“行路难”的感慨。 

二、朗读  

1、指名朗读。 

2、全班齐读。

三、思考探究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2、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3、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  

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3、借吕尚、伊尹的故事来说明贤臣在明君治下倍受重用,而自己也希望得到君主的器重发挥自己的才干。  

4、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处境,同时在悲愤中又不失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抽背。

第二课时

《已亥杂诗》

一、导入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诗歌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去感受他的爱国热情。

二、朗读  

1、男生、女生互读互查缺漏  

2、教师范读

三、探究  

1、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 

2、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两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记叙自己满怀离愁地离开京城的事,抒发了自己仍系心国事,为国尽忠的感情。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离开国家政治权利的中心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3、表达作者离开京城、离别好友的忧伤,也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同时对脱离黑暗官场感到喜悦。

四、背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历来是人们所吟咏、描绘的对象。在古诗中,有很多描写白雪的诗句,你们能说说吗?(生举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千古名句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学生反复诵读诗歌

要求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试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明确:离愁,别绪,依恋等

三、学生再读诗歌 

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前提下,要求体会古代诗歌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特点和方法。并展开丰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塞北雪景图,品味着一份份浓浓离别情。要求学生思考: 

1、理解作者“围绕什么来写”?  

2、要懂得“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  

3、抓住关键词来鉴赏诗歌、分析情与景的融合。  

⑴ 抓住诗歌的线索。(通过让学生找出有关“雪”的词语──飞雪、暮雪、雪满、雪上,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确,本诗的线索就是“白雪”)

⑵ 同时找出与四个词相对应的“情”──送别前、饯别中、临别时、离别后。   

⑶ 依次与学生探讨各部分的景与情的有效结合。    

送别前(离愁):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飞雪”──大雪纷飞奇丽景。其中“卷”“折”写出了北风的猛烈,于是才有了下文的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名句,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并体会其中运用的比喻手法。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写的是“寒雪”──雪天奇寒戍边人。学生很快就能够找出表现“寒”的词句。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的是“厚冰”──瀚海冰封愁云凝。“愁”,即离别的哀愁,为下文设下情感的基调。(学生试背该部分)    

饯别中(盛情):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的是“饯别”──中军置酒别故人。让我们想到“劝君更尽一杯,西出阳关无故人”。     

临别时(依恋):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写的是──东门雪中送别情。抓住“雪满”一词,既写出了回京之路的艰辛为送别情凭添了一份凄凉,也说明了作者的情深,与其说“雪满还不如说是“情满”。一切景语皆情语。

离别后(回味):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的是──别君之后依依情。诗人在友人离去后还站在送别处迟迟不肯离去,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四、学生试背全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本诗的主旨 

诗歌主旨:诗人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瑰丽奇寒的塞外雪景,表达了对友人的诚挚浓厚的送别之情。

五、拓展性阅读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加强古诗文的积累。 

推荐岑参的另一首诗:《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六、小结

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七、作业  

1、你还学过哪些写雪景的诗文,试写出其描写精彩的句子。 

2、将本首诗改编成500字左右的散文

第三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导入 

“草堂有诗魂,诗成泣鬼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零距离接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解读他将要向我们讲述的怎样的世间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三、朗读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对其中的难辨字进行点拨。

2、教师做一般朗读,意在正音。学生边听边为难辨字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点学生注意诗歌的韵脚。

四、思考探究 

1、诗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2、诗中哪写词你觉得精妙?为什么? 

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你怎么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皆欢颜”的崇高理想? 

点拨:  

(1)、秋风破屋──惨   群童抱茅──悲   

长夜难眠──哀   广厦庇寒—一愿  

(2)、“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白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

(3)、不记小我,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四、小结

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变成现实,如果诗人在天有灵,他定会感到欣慰。“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朱德参观杜甫草堂的题词。我们但愿杜甫草堂长留人世,杜甫诗篇光芒千秋永照。

五、背诵

【篇三】七下古代诗歌五首

最新最精美人教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栾川一高附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

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主编人:呼延新丽 审核人:七语备课组 使用日期:2017.05.1——2017.05.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精彩开篇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

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今天我们学习古代诗

歌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赏读《登幽州台歌》 一、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

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二、背景链接: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

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

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

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

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

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

吟,写下《登幽州台歌》等诗篇。七下古代诗歌五首

三、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幽州台:

(2)前:

(3)古人、来者:

(4)念:

(5)悠悠:

(6)怆(chuàng)然:

(7)涕:

2.诗意理解: 3.合作探究: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分别指代什么人?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赏读《望岳》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二、背景链接:

《望岳》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三、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岱宗:

(2)夫: (3)如何: (4)造化: (5)钟: (6)神秀: (7)荡胸: (8)曾: (9)决眦(zì): (10)会当: (11)凌绝顶: 2.诗意理解:

3.合作探究:

(1)首联为什么不直接描写泰山,而要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呢?

(2)你认为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吗?好在何处?

(3)颈联是从作者的感受来写泰山景物的,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4)尾联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你能体会到吗?

(5)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第二课时 赏读《登飞来峰》 一、作者简介七下古代诗歌五首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人。世人称“王荆公”。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二、背景链接:

《登飞来峰》这首诗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三、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千寻塔: (2)闻说: (3)浮云: (4)望眼: (5)缘: 2.诗意理解: 3.合作探究: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谈谈你对“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话的理解。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拓展延伸: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蕴含了什么深刻的哲理?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你还能想到哪些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

第三课时 赏读《游山西村》 一、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爱国诗人、词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二、背景链接:

《游山西村》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三、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腊酒: (2)足鸡豚(tún): (3)山重水复: (4)柳暗花明: (5)箫鼓: (6)若许: (7)闲乘月: (8)无时: 2.诗意理解: 3.合作探究: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的?这表现了什么?首联中的“足”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七下古代诗歌五首

(3)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说说其中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4)请描绘出“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5)“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4.拓展延伸:

意境是诗的灵魂,诗的生命。在诗歌中,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是“意”,描绘的物象是“境”。两者融合而成是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那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解。

赏读《己亥杂诗》 一、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背景链接:

《己亥杂诗》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这首诗。 三、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浩荡: (2)吟鞭: (3)落红: (4)化作春泥: 2.诗意理解: 3.合作探究:

(1)诗中首句是怎样描写离愁的?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画面,并谈谈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本诗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态度?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篇四】七下古代诗歌五首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

七年级下册初中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林晓雪使用人:林晓雪使用时间:总编号:

【篇五】七下古代诗歌五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

《登幽州台歌》练习

一、词语解释

1、前:、古人:3、后:、来者:5、念:、悠悠:7、怆(chuàng)然:、涕:二、填空

1、《登幽州台歌》选自,作者是,字人称

“ ”之一。

2、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3、“怆然”表达了作者

4、“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同时衬托出从而表现诗

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

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6、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

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

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

7 、“古人”“来者”指的是“独”字表现了作 者首诗通过采用 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 的感情

基调。

8、《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

9、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

是:

三、选择题

1、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七下古代诗歌五首

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望岳》练习题

1、表达技巧:

《望岳》中每一联都切着 字写,但望的角度不同,首联是 ,颔联

是 ,颈联是 ,尾联是 。

2、思想内容:

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 ,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 _。

3、表达技巧: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秀美,用的是 。“阴阳割昏晓”句写泰

山的 ,这是 。

5、名句理解:

(1)如何理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炼字: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3)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意思。

(4)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登飞来峰》练习题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

是 。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 ,实则指 。 3,《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 。

6,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7,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游山西村》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腊酒浑( ) 鸡豚( ) 叩门(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丰年留客足鸡豚( ) (2)从今若许闲乘月( ) ..

3、填空:

《游山西村》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著名诗人。

4、全诗紧扣一个“推移展开叙述。

5、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6、“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7、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8、“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 《己亥杂诗 》

默写诗歌 己亥杂诗

1、古诗给我们以启迪。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前方;陆游“ ,柳暗花明又一村”向我们揭示人生虽然波澜曲折,但要乐观自信;龚自珍“ , ”让我们明白人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3、这首诗前两句中的“

4.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5.作者拿 表 达 了

6、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隐含着诗人对渺茫前途的幽怨。

C、这首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

7、“落红不是无情物”中,诗人以。“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现了诗人想继续为 效力的思想感情。今天常用来比喻 。

8、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ppt